为什么明朝从不和亲?

作者&投稿:雕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和亲的朝代有很多,为何明朝坚决不和亲?~

汉朝十三位公主和亲,说好听点是政治联姻,实际都是被迫远嫁匈奴,王昭君就是无奈被送去和亲的女子。唐朝也有十九位公主先后和亲,就连一个吐蕃,也需要我们送去一位公主和亲,文成公主就是和亲嫁给了松赞干布。

让女子用身体来换取国家的太平,甚至是短暂的和平,在当时对于女子是屈辱和不公平的,但是有谁会在意她们的感受呢!汉唐国力算是比较雄厚,可是就连汉武帝,李世民这样的皇帝都选择这样的方式来换取国家的和平和发展。
不过有一个朝代没有发生一件和亲的事,没有一位公主被嫁到外族,这就是大明朝。

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有汉人统治的朝代,大明朝一直奉行“不赔款,不和亲,不割地,不纳贡”以及“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国律。大明不和亲的行为另外还有几点因素。
明朝建业的原因朱元璋起兵反元的口号喊的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明朝前期,不但消灭元朝,更是五征草原,蒙古人被打的四分五裂,这个仇恨已经是和亲化解不了的,明朝不愿意,蒙古大概也不会接受。
土木堡之后,明朝的皇帝又被当做俘虏羞辱,这前前后后的恩怨根本就没办法谈和亲。

明朝的发展趋势汉唐两朝的和亲行为让明朝认为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从皇帝到大臣都不赞成和亲的行为。汉朝的王昭君出塞,公主远嫁乌孙,唐朝的文成公主进藏,这些和亲的行为都是为了能更好的发展国力,笼络各族势力,以达到扩展疆土的目的。
但是明朝的政策在后期渐渐倾向于固步自封的状态,对蒙古也是采取战略守势的方针,几乎没有任何扩张或者吞并其他势力的意图,自然也就没有和亲的必要了。

在明朝之前,中国经历了五代十国、两宋、元朝,这一阶段汉人被屠杀奴役。朱元璋起兵之后打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从民族大义上不可能与游牧民族妥协。朱元璋派遣徐达、蓝玉进入草原打击北元残余势力,朱棣更是五次御驾亲征深入漠北。

明朝前期对周边民族都是压倒性优势,这种情况下,和亲就没有必要了。土木堡之后,受到之前“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的气节影响,或者说道德绑架,明朝朝野上下均视和亲为耻辱。越是形势紧迫,明朝反而越是不和亲,坚决抵抗。

到明朝后期已经不具备和亲的实力了,纵观中国历史只有强势的朝代才能和亲。刘邦与匈奴单于打个平手,双方都见识了对方的强大,刘邦晚年不愿再打仗,于是采取和亲。松赞干布向李世民要求和亲被拒绝,松赞干布与唐朝打了一仗(败了),李世民一看松赞干布有点气魄,才同意和亲。而南北朝、两宋等一些较弱的朝代,根本没资格和亲。人家统治的地盘也有汉人,直接把钱送来就行了。
明朝后期内忧外患,蒙古、后金的活动范围都离北京不远了,这时候再想和亲或者和谈太迟了。崇祯派出陈新甲与后金和谈,被发现后陈新甲做了替罪羊。事实上明朝的言官太厉害,不要说和亲了,连迁都到南京都不同意。崇祯想要保住大明江山,用什么方法都行,但官员们可不同意,崇祯说“诸臣误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过明朝灭亡的锅就是崇祯来背。
不要一提到和亲就觉得屈辱,拿女人换和平。但你要知道,游牧民族每次南下就要掳掠百姓。更重要的是中原王朝要防御侵略,要大面积布置兵力,往往都是徒劳无功耗费国力。所以能和亲都不想打仗,明朝如果能和亲、和谈,缓和一下各股势力的矛盾,未必就会灭亡的这么迅速!

自从《明朝那些事儿》出版之后,喜欢明朝的人是越来越多。不仅仅是因为作者写得好,更是因为相较于中国近代史的屈辱,明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更让人热血澎湃一些。然而,明朝不和亲只是因为国力强盛吗?

首先明朝建立之初,正值汉人被屠杀奴役的的时候。开国皇帝朱元璋起兵的时候就是打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因而得到了群众的支持。所以,建国之后再和游牧民族和亲的话,岂不是打了自己的脸?何况明朝建立之后,周边的民族都被朱元璋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在这种情况下着实是没有必要和亲,亲手打自己的脸的。

其次就是明朝末期是想和亲也没办法和亲了。和亲是因为什么?要么是巩固两国的邦交,要么就是我们一直打仗分不出胜负,我不想打了,我跟你和亲这事儿就算翻篇了。如果你国力特别弱,你还想和人说,你别打我了,我给你个公主这事儿就过去了,你说谁会放着一个国家不要只要你一个公主?明朝到了后期就属于后者,本来是有机会和亲的,但奈何官员死活撑着不同意,于是想和亲也晚了。

事实上,和亲并不是一件屈辱的事情,它还代表着两国的交好,而不仅仅是一方面的示弱。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当初明朝并没有坚持不和亲,而是积极的去周围的国家加强联系,那么他是否能在历史上多存活几年?



一是不能和亲,因为明朝的使命、打的旗号就是跟元朝对着干,是你死我活的对立。任务就是打北元,还聊什么和亲之事。


第二是没必要,这主要是朱元璋的后期甚至是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前。明朝对北元以及后来的瓦剌保持了军事上的优势。
北元也就趁火打个劫还行。尤其是朱棣没事就带着兵马轻轻松松到贝加尔湖旁边放马,这样一边倒的优势,还聊什么和亲。


汉朝为保自身与匈奴和亲,唐朝为开盛世与列国结盟,宋朝为苟延残喘与金国称臣。
而大明: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和议,君主死社稷,天子守国门,这是一个汉族值得骄傲的时代。
明朝末期,崇祯帝在位,满清兵临城下,清军提出议和政策。


崇祯左右为难,手下猛将卢象升进言:陛下命臣督师,臣只知战斗而已!,这个有骨气的朝代终结于此。
晚期的明朝政府,还是那么不屈,哪怕最后一个皇帝也是这样!
崇祯皇帝继位后,铲除宦官魏忠贤等阉党,勤于政务,生活节俭,不算昏君!只怪他生性多疑,导致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事情也没办成。
然而,崇祯皇帝至死不屈,宁肯吊死,也决不做亡国之君!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封建王朝,相对于屈辱的近代史,我们更怀念“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明王朝。整个明朝,无论是皇帝做俘虏,瓦刺大军围攻北京,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明朝皇帝决不认怂,这是为什么呢?

在明朝之前,中国经历了五代十国、两宋、元朝,这一阶段汉人被屠杀奴役。朱元璋起兵之后打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从民族大义上不可能与游牧民族妥协。朱元璋派遣徐达、蓝玉进入草原打击北元残余势力,朱棣更是五次御驾亲征深入漠北。

明朝前期对周边民族都是压倒性优势,这种情况下,和亲就没有必要了。土木堡之后,受到之前“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的气节影响,或者说道德绑架,明朝朝野上下均视和亲为耻辱。越是形势紧迫,明朝反而越是不和亲,坚决抵抗。

到明朝后期已经不具备和亲的实力了,纵观中国历史只有强势的朝代才能和亲。刘邦与匈奴单于打个平手,双方都见识了对方的强大,刘邦晚年不愿再打仗,于是采取和亲。松赞干布向李世民要求和亲被拒绝,松赞干布与唐朝打了一仗(败了),李世民一看松赞干布有点气魄,才同意和亲。而南北朝、两宋等一些较弱的朝代,根本没资格和亲。人家统治的地盘也有汉人,直接把钱送来就行了。

明朝后期内忧外患,蒙古、后金的活动范围都离北京不远了,这时候再想和亲或者和谈太迟了。崇祯派出陈新甲与后金和谈,被发现后陈新甲做了替罪羊。事实上明朝的言官太厉害,不要说和亲了,连迁都到南京都不同意。崇祯想要保住大明江山,用什么方法都行,但官员们可不同意,崇祯说“诸臣误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过明朝灭亡的锅就是崇祯来背。

不要一提到和亲就觉得屈辱,拿女人换和平。但你要知道,游牧民族每次南下就要掳掠百姓。更重要的是中原王朝要防御侵略,要大面积布置兵力,往往都是徒劳无功耗费国力。所以能和亲都不想打仗,明朝如果能和亲、和谈,缓和一下各股势力的矛盾,未必就会灭亡的这么迅速!


一是,不能和亲。

由于明代的使命,其旗帜是反对元代的,跟元朝是对立的。朱元璋和朱棣在北伐中提出的口号是:驱赶胡克虏虏,恢复中华,立纳了陈纪,救济万民。

任务就是打北元,根本不谈和亲的事。

第二,根本没有必要。

这主要是朱元璋晚期,甚至在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前。明代相对于北元朝和后来的瓦刺,保持了军事上绝对的优势。北元也就偶尔趁火打劫,其他的根本不行。尤其是朱棣,与他的军队和马匹十分强大,轻轻松松就能打的北元找不着北。



这样的一边倒的优势,还谈什么和亲。明末清初,崇祯皇帝当政,清军提出了议和政策,当时崇祯也是进退两难。

但经过对明代的仔细研究,发现明朝的不屈不挠只是皇帝家族的想法。人民的愿望只不过是安居乐业,避免战争,有足够的温饱。而且,如果明朝在晚明时期资源得到适当的使用,那么明朝的军力就不会这么早就结束了。

晚明时期的政府,依然还是那么强硬,连末代皇帝也是这样!崇祯皇帝继位后,就消灭了魏忠贤等太监。他勤政,生活节俭,是个好皇帝。但正是由于他的偏执,才导致了大臣换了一批又一批。不过,崇祯皇帝却宁愿上吊自杀,也不愿成为亡国之王!

如果他当时采取一些和亲政策,也许明朝不在亡在他手中,这也许就是明朝皇家的血性吧!



那明朝不和亲的原因我们来分析下
原因无外乎这么几种,一是不能和亲。这个时期是朱元璋的早期。当时是不可能和亲的,因为明朝的使命、打的旗号就是跟元朝对着干,是你死我活的对立,朱元璋北伐提的口号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任务就是打北元,所以不可能谈什么和亲了。
第二是没必要,这主要是朱元璋的后期甚至是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前。明朝对北元以及后来的瓦剌保持了军事上的优势。北方也就打个劫还行。尤其是朱棣没事就带着兵马打到了贝加尔湖旁边。这样一边倒的优势,自然也不需要和什么亲。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也是明朝无和亲的原因,就是明朝的公主大多嫁有点钱但绝不是阀门,尤其是不嫁当官的人家。明朝公主的地位在历史中是最低的。这样一来,以前那些要求和亲的外围也觉得没啥意思了,公主没啥地位,娶回来也没啥用啊。另外,他们最主要的诉求还是要求做生意,换点生活必需品,赚点钱。


为什么明朝皇帝不和亲?
所以整个明朝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一个朝代,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明朝不像汉唐和亲,不把国家和文化寄托在女人的身体上,自称自己是汉朝后裔,光复汉朝为荣,那是他们有侵犯中原的借口而已,要真是,放弃自己的民族和身份,融入汉族也不是难事。明朝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土木堡之变,...

历史上和亲的朝代有很多,为何明朝坚决不和亲?
土木堡之后,明朝的皇帝又被当做俘虏羞辱,这前前后后的恩怨根本就没办法谈和亲。明朝的发展趋势汉唐两朝的和亲行为让明朝认为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从皇帝到大臣都不赞成和亲的行为。汉朝的王昭君出塞,公主远嫁乌孙,唐朝的文成公主进藏,这些和亲的行为都是为了能更好的发展国力,笼络各族势力,以达到...

明朝坚决不和亲、不割地,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事原则?
因为明朝就没有和亲的必要,而且朱家人骨子里就没有屈辱求和的想法。明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强硬的王朝之一,明朝历史上从不和游牧民族,不服就是打,而且明朝到了朱棣时期,主动把都城迁到了北京,北京当时处于明朝疆域的外围,是守卫边疆的要地,朱棣这样做是让天子去守国门。因为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

明朝后期对外战争失败,为什么坚持不和亲?
压迫越深,反抗也越大,体现在“和亲”上已经不是促进民族融合而是就上升到民族气节的问题了。所以,明朝历史上就没有出现“和亲”的事,不但不和亲,也不会割地,赔款,签条约。所有的皇帝,不管是治世之君,还是糊涂之君,都以此为耻,哪怕最后灭国的崇祯皇帝,宁愿吊死也不愿意...

明朝,真的做到了“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吗?
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立国,到1644年崇祯帝自缢殉国,享国276年。276年间,明朝16个皇帝,有的精明强悍,有的昏庸无能,有的励精图治,有的不务正业。在这16个皇帝的治下,明朝国力有盛有衰,却自始至终做到了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明朝是怎么做到的?我们知道,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

汉唐强盛时期依然和周边政权和亲,但到了明朝,为什么整个朝代都以和亲为...
汉唐时期,历代帝王对待周边的国家态度都比较温和,能不动手绝对不动手,基本上都是周边国家一闹腾,就是送钱送老婆的,所以才有功夫创造了历史上那么多的太平盛世。但是到了明朝这边就不同了,明朝建立的时候,朱元璋就提出了驱除胡虏的口号,所以如果这样再跑去和亲,那就和自己打自己脸没什么区别。其次...

大明不和亲不纳贡不议和是真的吗?为何孙太后用重金赎回朱祁镇呢?
网友们总结过一句话“ 我大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议和、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实际上这句话出处是明朝正德年间的一个文学家叫熬英的一部笔记小说《东谷赘言》。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到崇祯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大明朝存在了276年,翻阅史书,...

明朝施行不和亲不割地的外交政策,根本原因有哪些?
朱元璋和朱棣所说的可以说是祖训,但祖训并不意味着不能改变。你知道,没有一个政权能够永远坚持一项政策,仅仅因为它是在建国时建立的。朱元璋和朱棣决定了很多事情,太监不应该干涉国家事务,不应该设立秘密机构,这几代人都没有遵循。这说明明朝和亲绝对有其他原因。让我们来看看明朝坚持不媾和的原因。

汉朝和唐朝都有和亲公主,那为什么明朝没有和亲公主?
明朝皇室的公主既然按规定不和亲,那么公主们都嫁谁呢?皇室为防止外戚干预朝政也不得公主与文武大臣的儿子通婚,她们的驸马都是在民间选拔而出的杰出的男子。 有些为求娶公主而自身能力不行的男子,为达目的贿赂去民间考察挑选驸马的宦官,使公主佳人错配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比如永淳公主嫁了个带有遗传...

大明不和亲不纳贡不议和是真的吗?为何孙太后用重金赎回朱祁镇?
对于蒙古诸部,明朝采取武力征服与分化瓦解的策略,事实上有明一朝,蒙古诸部威胁不了明朝。朱元璋、朱棣两朝基本上将蒙古打残了,明英宗虽然被蒙古的瓦剌部俘虏,但瓦剌并没有从明朝得到什么好处,明朝从来没有跟蒙古议和或者和亲。也先曾打算将妹妹嫁给明英宗,还送给明英宗六名蒙古美女,明英宗均未接受...

海珠区15359582056: 明朝为何没有和亲现象?
居庭瑞素: 因为周边没有能威胁到明朝的国家,蒙古被朱棣,朱元璋打的七零八落,朝鲜早就称臣了,朝鲜还是朱元璋取的名,后来的鞑靼,瓦剌都打不过明朝,还干吗和亲啊,只有他们来和亲的

海珠区15359582056: 明朝为什么没有和亲政策 -
居庭瑞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海珠区15359582056: 明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还有一句话形容清朝的,和这句对应. -
居庭瑞素: 大清帝国275年,和万年亲,赔万亿款,割万里地,屠万亿民,天子弃国门,君王万里遁

海珠区15359582056: 明王朝从未嫁一个公主和亲番夷? -
居庭瑞素: 大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可歌可泣,是为中国历史所独有的,就连我们引以为豪的汉唐王朝都不能够做到这一点. 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皇帝被俘虏也不例外),既没有...

海珠区15359582056: 明朝初“称臣纳供”体现了什么? -
居庭瑞素: 明朝是汉族统冶下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虽无割地赔款称臣纳贡之事,不是明皇帝多么英明神武!而是与当时明周边少数民族及周边以及全球国家经济水平发展高低有重大关系.当时周边还没有出现对明王朝有压倒性国家力量的出现,所以末...

海珠区15359582056: 明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怎么做到的 -
居庭瑞素: 自力自强,就会不割地不赔款了.

海珠区15359582056: 大明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是真的么?
居庭瑞素: 是的,大明无汉朝时的和亲,无大宋和满清时的赔款,割地. 大明有土木之变时天子守国门,同仇敌忾抵御瓦剌,有末代崇祯帝那样为江山而死的英雄气节.大明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大明是一个不断被歪曲历史的伟大朝代,是我华夏最后一个正统的王朝.

海珠区15359582056: 明朝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 -
居庭瑞素: 明朝 第一,是明朝的风骨.面对外敌,明朝无汉唐的和亲,无两2113宋的岁币,更5261无大清国的割地赔款.当然,这里并没有批评汉唐宋的意思,主要的环境的不同,汉唐宋面对强敌,委曲求全也是一4102种策略.但明朝不同,明朝的江山是靠打败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蒙古帝国得来的,所以根本1653没有和亲,进贡的必要,终明一代,明朝内和蒙古部落始终是敌手,从来都是打,朱棣作为一容个皇帝,五次亲征大漠,端的是何等气概,中国史上绝无仅有.

海珠区15359582056: 元灭宋,清灭明大家怎么看? -
居庭瑞素: 这是因为宋、明重文轻武,对内实行高压政策,对外却软弱无力.由于唐朝的安史之乱(重用了安禄山这样的武夫)过后,宋朝人就不敢再重用武将……,明朝的锦衣卫是出了名的是对内……一个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