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史断层概述

作者&投稿:李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台湾历史?~

台湾的历史:

台湾同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

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市左镇区发现了台湾迄今最早的人类化石“左镇人”。左镇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有亲缘关系,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于3万年以前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是最早开发台湾的先驱。

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分属于尼格利陀地域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台湾原住民族(高山族)的祖先。

1624年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殖民者为建立与中国、日本贸易的据点侵入南台湾。1626年至1642年西班牙殖民者也曾侵占北台湾,后被荷兰人驱逐。

1662年郑成功收复;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建省;1895年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割让与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光复;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分治至今。



扩展资料

台湾岛是由欧亚板块、冲绳板块和菲律宾板块挤压而隆起的岛屿,地壳运动与造山运动发达使台湾地形复杂多样,绝大部分地质构造由欧亚板块组成,菲律宾板块则往下成为隐没带。东部和南部地区受吕宋火山岛弧等板块影响形成复杂地质,如与花东纵谷地质不同但相互平行的海岸山脉。

地处板块交界处也使台湾有许多容易引发地震的地体断层,1914年至2014年一百年间中国共发生的3888起5级及以上地震就有35.9%发生在台湾。

因位居环太平洋火山带使台湾有数座死火山、休眠火山和相应的火山地形,不过除了大屯火山群和龟山岛外并无明显活动。台湾也因位处断层地带而有众多的温泉景点,吸引许多中外游客观光。

台湾降水丰沛、气候湿润,平均年降雨量超过2500毫米,约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3倍。因季节、位置、海拔标高不同,各地降雨量随之变化。东部、北部降水量大且全年有雨,中国年降雨量最大的地区火烧寮就在台湾东北部,被称为中国“雨极”。

而基隆港因降雨量丰沛而被称为“雨港”。中南部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盛行蒙古高压带来的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高峻山脉阻隔季风,形成雨影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湾

台湾的历史:
台湾同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
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市左镇区发现了台湾迄今最早的人类化石“左镇人”。左镇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有亲缘关系,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于3万年以前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是最早开发台湾的先驱。
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分属于尼格利陀地域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台湾原住民族(高山族)的祖先。
1624年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殖民者为建立与中国、日本贸易的据点侵入南台湾。1626年至1642年西班牙殖民者也曾侵占北台湾,后被荷兰人驱逐。
1662年郑成功收复;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建省;1895年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割让与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光复;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分治至今。

扩展资料台湾岛是由欧亚板块、冲绳板块和菲律宾板块挤压而隆起的岛屿,地壳运动与造山运动发达使台湾地形复杂多样,绝大部分地质构造由欧亚板块组成,菲律宾板块则往下成为隐没带。东部和南部地区受吕宋火山岛弧等板块影响形成复杂地质,如与花东纵谷地质不同但相互平行的海岸山脉。
地处板块交界处也使台湾有许多容易引发地震的地体断层,1914年至2014年一百年间中国共发生的3888起5级及以上地震就有35.9%发生在台湾。
因位居环太平洋火山带使台湾有数座死火山、休眠火山和相应的火山地形,不过除了大屯火山群和龟山岛外并无明显活动。台湾也因位处断层地带而有众多的温泉景点,吸引许多中外游客观光。
台湾降水丰沛、气候湿润,平均年降雨量超过2500毫米,约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3倍。因季节、位置、海拔标高不同,各地降雨量随之变化。东部、北部降水量大且全年有雨,中国年降雨量最大的地区火烧寮就在台湾东北部,被称为中国“雨极”。
而基隆港因降雨量丰沛而被称为“雨港”。中南部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盛行蒙古高压带来的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高峻山脉阻隔季风,形成雨影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湾

Ming-Sheng Yu

(中国台湾中央地质调查所,台北 968信箱)

Shin-Nan Cheng Yeon-Tien Yeh

(中国台湾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所,台北南康1-55信箱)

摘要 为说明历史地震与伴同地震发生的断层之间的关系,对有关地震数据予以了重新研究。利用蒙特卡洛算法,根据仪器记录的历史地震的P-S波走时差——对缺乏现有地震记录的历史地震的震源参数予以重建。将等震线图和地表断层轨迹与重新定位的震中作一比较,可以发现这一研究结果要比以前的更为合理。本次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为:①在台湾西部海岸平原和山前有4条地震破裂带,另4条地震破裂带则出现在台湾东部的纵谷;②各种特征表明,池上断层和奇美断层在地震时活化,但在以前从未报道过;③1935年地震时的新港山断层和1972年地震时的瑞穗断层不是地震的地表破裂痕迹,而是地震引起的滑坡;④根据这些地震断层的应力分析认为,主压应力轴为北西-南东向。

关键词 历史地震 蒙特卡洛算法 重新定位 断层面解 台湾

1 引言

台湾历史上大地震期间引起地表破裂的活断层均位于台湾西部海岸平原和丘陵地带以及台湾东部花莲和台东纵谷。在中央山脉,无论是用地表勘查还是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尚没有发现一条活断层[2,6,19]。台湾东、西部之间的地震断层的产状有所不同,台湾东部以左旋滑动和北北西走向为主,而台湾西部则主要为右旋滑动和北东东走向。台湾的历史断层,尤其是东部的,被认为与西太平洋的区域构造史,特别是与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19]

2 分析

台湾地震的仪器观测始于1897年,其时第一台地震仪安装于台北气象台。尔后,其他各类地震仪安装于其他气象台;遍布台湾形成地震台网。由于1898~1972年期间缺乏独立的走时系统,定位过程中只能采用P-S波走时差,震中和震源深度采用P-S波等,走时图予以估算。虽然结果的误差要大于1973年后的,但在当时数据质量和地震仪的条件下采用这种方法还是较佳的选择。探测的结果仍有其实用性。但是对某些大地震而言,震中和地表断层间的偏差太大,所以在研究地震活动、地震构造以及地震预报与地震危险性分析时不能忽略这一问题,必须重新估算历史地震断层。因此,利用蒙特卡洛算法,根据P-S波走时差来重新定位仪器记录的历史地震[9]。反演的结果结合地质资料(例如走向、倾斜和地表断层位错)和P波初动的极性以估算可能的断层面解[3,9,12]。本研究中要评价的参数是震源的纬度、经度和深度。由等震线图和地表断裂的分布,用一些先验资料来限定震中参数分布范围。用观测到的P-S波走时差数据[1,7,8]和地壳速度模型[10]来计算地震走时。

3 结果和讨论

1906~1972年期间台湾有6次大地震,地震时产生的断裂活动将地面错开,位移量达1~3m。4条破裂出现于台湾西部海岸平原和山前地带;另4条出现于台湾东部纵谷。有一些不太肯定的证据表明,断层上曾有蠕变发生,但据1975年以来的测量工作,尚未报道发生过蠕变。以下按地震发生的年代顺序对断裂予以描述。

3.1 1906年3月17日地震

台湾西部梅山附近的地表断裂与1906年3月17日M=7.1的地震有关,有1258人丧生,房屋倒塌6000所以上。断层整体上走向为NE80°,但向西其走向则为NE50°并延伸至民雄附近。断层迹线在1906年填图时未全部查出,它由新港延伸至梅山和塔户,长约13km,是—右旋滑动断层。这个断层造成一断崖,截断阶地沉积层最大位移(右旋走向滑动)近断层东端为2.4m,断层东端还有一1.2m的垂向位移。在此处和断层西南,断层北侧相对下降,但此点东北的短断层段上,断层南侧相对下降。靠近东北端,最大垂向位移为2.1m,兼有1.8m的右向滑动。梅山附近,1996年仍可见到部分1906年的断崖,但由于挖掘,仅存1906年断崖高度的一半[8]

经再定位,震中位于23.585°N和120.535°E,震源深度为15km。这次地震与走向为NE80°的右旋走向滑动有关。如由梅山地区地表来估计,断层倾伏角约为-144°。假设倾角正如地球物理学家所提的那样为90°,则断层面解可得应力轴为131°∠25°。这次地震的最大压应力轴为北西-南东向,这与区域构造应力相符[13]

3.2 1935年4月21日地震

地表破裂出现于台湾西北部两条断层上,伴随着地震发生,丧生者达3000余人,房屋倒塌17000所以上。断层分别称为狮潭断层和屯子脚断层。

狮潭断层位于苗栗以东,于1935年4月21日地震期间形成。狮潭断层或北部断层上的地表破裂长达15km,其北段5km由小段断续破裂组成。断层倾角为80°W,为逆掩断层,西侧抬升较东侧高出3m,该断层某些部位具小的右旋滑动分量。

几乎沿整条断层,狮潭地震断层相互平行,但位于狮潭断层东0.5km处;仅北段1.5km与地图上的断层近于一致。该区的褶皱由北东向的具轴向逆断层的背斜和向斜组成。狮潭破裂的逆掩性质与形成屯子脚断层的应力场相一致,表明两者的破裂均由深部构造应力形成[2]

南面的破裂称为屯子脚断层,延伸约12km,由一系列长度不同的雁行式破裂组成,右旋滑动约为1.5m,垂向位移约1m,除东北端1km地段外,西北侧总体下陷,东南侧则比较低。该断层是一右旋滑动断层,走向NE60°,全长约20km。最大水平和垂向位移分别为200cm和60cm,切穿阶地沉积和冲积层[2]

第二次地震的震中位于24.600°N和120.900°E,深2km,可能与狮潭断层的破碎有关,断层是一逆掩断层,走向为NE67°,倾角为SE85°,倾伏角90°。断层面解表明应力轴为112°∠8°。第一次地震重新定位于24.600°N和120.900°E,深5km,可能与屯子脚断层破裂有关,为一右旋走滑断层,走向NE23°,倾角NW50°,倾伏角80°。断层面解表明应力轴为112°∠5°。这两次地震的最大压应力轴为北西-南东向,这与区域构造应力方向一致[13]

3.3 1946年12月5日地震

1946年的断裂活动出现在台南北东约10km的海岸平原和山前地带,伴随6.1级地震有74人丧生,毁坏房屋3577所。断层显示为右旋滑动,其东南侧相对下降,那里有确切而又清楚的痕迹。断层的类型定为右旋凹型弧转换断层。在该处最大右向滑动达2m,最大倾向滑动达0.76m。确切而又清楚的地表破裂至少延伸6km,走向为NE80°,而断层全长地表迹线为12km。全新世台南建造被错断。地表断层南西延伸约6km的一个线状带内发现雁行式裂隙和翘曲群以及小的垂向位移。震中位于23.075°N和120.325°E,深5km。这次地震与右旋走滑断层有关,走向NE80°。如从露头的断层擦痕面估算,平均倾伏角约-152°。假定倾角是直立的,如地球物理学家所提出的为90°,断层面解表明,应力轴为129°∠20°,这次地震的最大压应力轴为北西-南东向,与区域构造应力方向一致[13]

3.4 1951年10月22日地震

这次地震,地表破裂出现在花莲附近的美伦断层,它与7.1级地震有关,丧生者45人,房屋倒塌522所。断裂长度5~7km不等,可认为是最小值,因为其北端延伸至海下。

第一次地震发生于1951年10月22日5时34分,在花莲以东,伴随地表的破裂,6小时后花莲以北不远处发生另一次地震(11:29)。这些地表断裂靠近美伦断层。报道的最大位移是在断层的东南侧,滑动量为2m,抬升1.2m。断层的产状测自民尼里,垂向位移测自七星潭断层北端[5,14]

经再定位,第二次地震(11∶29)的震中位于24.075°N和121.725°E,深度为1km,地震与美伦断层破裂有关,为一具逆掩断层分量的左旋走向滑动断层,走向为NE25°,倾角为SE85°,倾伏角为73°。断层面解表明应力轴为130°∠38°[18]

经再定位,第一次地震(05∶34)位于23.875°N和121.725°E,震源深度为4km。地震与具逆掩断层分量的左旋走向滑动断层有关,走向为NE25°。如由花莲地区地表断距估计,断层倾伏角为31°。假设倾角与第二次地震(11∶29)的一样,即为85°SE,断层面解表明应力轴为154°∠18°。这两次地震的最大压应力轴近北西-南东向,这与区域构造应力的方向相一致[16]

值得提出的是台东站测得的第一次地震(05∶34)的P-S波走时(5.8秒)太快,如果地震波起自美伦断层,经北面的花莲并穿越整条纵谷则需更长的时间。此外,只凭一个美伦地震不足以解释自长坪至城宽观测到的破裂现状。这些现象说明,可能曾发生过另一次地震,即在同时发生于过池上断层活化的相近时刻引起的地震[17]

3.5 1951年11月25日地震

地表破裂在7.3级地震时出现,丧生者20人,受伤326人,房屋倒塌1000所以上,地震(02∶47)在池上断层以东,3min后玉里断层附近又发生地震(02∶50)。地表破裂的地点靠近池上断层和玉里断层[11,17],破裂长达40km,报道的最大位移是左旋反向倾斜滑动,位移量达2.08m。次级断裂发生于海岸山脉西缘的塔阜周围。据报道斜向运动造成塔阜附近断崖内有新鲜的擦痕。断层东侧仰冲,倾向滑动量为131cm并向北挤压,走向滑动量达163cm。

采用上述的方法确定的第一次地震(02∶47)震中,位于23.125°N和121.225°E,深达16km。地震由一逆掩断层(池上断层)造成[15],具左旋走滑分量,走向为NE32°,倾角SE70°,倾伏角为S70°。断层面解表明主压应力轴为137°∠22°[3,11]

确定的第二次地震(02∶50)震中位于23.275°N和121.350°E,深度达36km,它可能与玉里断层破裂有关,断裂具逆掩断层分量,为左旋走滑断层,走向为NE25°。倾伏角(40°)由地表断错的擦痕估算得出。假设倾角与池上断层的一样,即SE70°,则断层面解为149°∠10°。此外,这两次地震均为北西-南东向,与区域构造应力相一致[3,11]

3.6 1972年4月24日地震

纵谷第三条地表破裂发生于6.7级地震期间,丧生者5人,受伤者17人,房屋倒塌100余所。地表断裂大约在丰滨附近[7,17]。经再定位,地震位于23.638°N和121.551°E,深度达33km,伴随发生有逆掩断层,走向为NE44°,具右旋走滑分量。断层面解表明倾角为SE60°,倾伏角为E62°。此解的主压应力轴证明为水平的,方向为北西西-南东东(108°∠7°)向[4]

震后台湾中央气象局对地震区进行调查[9],他们的观测结果表明,与1972年地震有关的瑞穗断层无地表断裂迹象。究其原因是地震诱发滑坡[17]。我们发现奇美断层的部分段落和玉里断层则在地震时活化,这在以前未曾报道过。这表明瑞穗地震与右旋走滑的奇美断层和左旋走滑的玉里断层有关[17]

台湾历史上地震地表断裂的数据列于表1、表2以及图1、图2、图3中。

表1 地震断层的最大位移

表2 台湾历史上地震断层的断层面解

图1 台湾历史断层的断层面解

图2 台湾西部历史地震的地表断裂

图3 台湾东部历史地震的地表断裂

致谢 著者谨向在此项研究中曾提出宝贵建议的台湾中央地质研究所Chu H.T.教授表示感谢。承蒙台湾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的Hsiao C.L.小姐协助制图,Hsu T.L.教授提供了部分1951年花莲和台东地震的未刊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张鸣冈译,叶洪校)

参考文献

[1]Anonymous.Report on 195 1earthquakes.Central Weather Bureau,Taipei,Taiwan,1952,83.

[2]M.G.Bonilla.Areview of recently active faults in Taiwan.U.S.G.S.Open File Report 75-41.Menlo Park,Calif.,1975,58.

[3]S.N.Cheng,Y.T.Yeh and M.S.Yii.The 1951Taitung earthquake in Taiwan.J.Geol.Soc.China,1996,39(3):267~285.

[4]S.T.Chiang,Y.B.Tsai and J.H.Wang.Relocation of main aftershocks of April 24,1972 Juisui earthquake,Proc.Taiwan Symp.Geophys.,1986,61~74.

[5]T.L.Hsu.Recent faulting in the Longitudinal Valley of eastern Taiwan.Mem.Geol.Soc.China,1962,1:95~102.

[6]T.L..Hsu and H.C.Chang.Quaternary faulting in Taiwan.Mem.Geol.Sec.China,1979,3:155~165.

[7]S.M.Lu,Y.R.Hsu and N.Shih.Report on Juisui earthquake of Apr.24.1972,Central Weather Bureau,Taipei,Taiwan,1976.

[8]F.Omori.Preliminary note on the Formosa earthquake of March 17,1906.Imp.Earthquake Inves.Comm.Bull.1907,2:53~69.

[9]A.Tarantola.Inverse problem theory,methods for data fitting and model parameter estimation.Elsevier Science Publishing Company,New York,1987.

[10]Y.H.Yeh and Y.B.Tsai.Crustal structure of central Taiwan from inversion of P wave arrival times.Bull.Ins.Earth Sci,1981,1:83~102.

[11]Y.T.Yeh,S.N.Cheng and M.S.Yu.A revisit on 1951 Taitung earthquake.3rd R.O.C.and Japan joint seminar on natural hazards mitigation,1993,74~88.

[12]Y.T.Yeh,S.N.Cheng and M.S.YLI.Relocation of several historical earthquakes and their fault-plane solution in Taiwan.1995 Annual meeting extended abstract.Geol.Soc.China,1995,469~473.

[13]M.S.Yii and S.N.Cheng.On the earthquake-faults of western Taiwan:Proc.The Joint Symp.on Taiwan Quaternary and on Investigation of Subsurface Geology,l,Engineering Environment of Taipei Basi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Chunli,1994,1~7.

[14]M.S.Yu.The Meiluan earthquakc-fault as a miniature transform fault:Symposium on Taiwan strong motion instrumentation program(Ⅱ),1996,160~165.

[15]M.S.Yü.Wrench-Faul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itung Longitudinal Valley Fault Zone.Ti-Chi,1994,14(1):121~147.

[16]M.S.Yu and S.N.Cheng.On the earthquake-faults of eastern Taiwan.1995 Annual meeting extended abstract.Geol.Soc.China,1995,464~468.

[17]Y.T.Yeh,S.N.Cheng and M.S.Yu.A revisit on 1951Taitung earthquake.3rd R.O.C.and Japan joint seminar on natural hazards mitigation,1993,74~88.

[18]M.S.Yü,H.T.Chu,C.S.Hou and J.C.Lee.The Chengkung Earthquake of May 29,1992 and the Chihshang Fault.Bull.Central Geol.Sur.,1994,9:107~121.

[19]S.T.Chiang,Y.B.Tsai and J.H.Wang.Relocation of main aftershocks of April 24,1972 Juisui earthquake.Proc.Taiwan Symp.Geophys.,1986,61~74.




渤海湾盆地
石油勘探揭示的地层岩性及地震剖面上的层序结构显示,渤海湾盆地的新生界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孔店组、沙河街组、东营组、馆陶组、明化镇组以及第四系等地层单位(表2-11)。其中孔店组、沙河街组、东营组为古近系,主要充填在凹陷中,且厚度和岩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同生正断层控制,属于裂陷盆地沉积层序;馆陶...

新疆昌吉州的五彩湾属于,水平,褶皱,断层,倾斜构造?
五彩湾并不仅仅是指一个地方,它被人们用来泛指在东准噶尔一片片色彩鲜艳的风蚀地。五彩湾,又称“五彩城”。位于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城北、乌鲁木齐东北235千米处,是一片茫茫戈壁荒漠中罕见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以怪异、神秘、壮观而著称,充满了奇丽的色彩,它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广大的沙漠地带。五彩...

北部湾发生5.0级地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正断层地震一般不会产生很大的破坏力,但如果发生在人口密集或建筑脆弱的地区,仍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对地震要了解地震的预警系统。地震预警系统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差,提前向地震区以外的地区发出预警信息,以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在这次北部湾5.0级地震中,当地的地震预警...

陕西紫阳县黄柏树湾毒重石矿床地质特征
图3-3 紫阳黄柏树湾毒重石矿床地质略图 (据陈有年(1989)资料修编) 1—第四系;2—寒武系下统鲁家坪组三段;3—寒武系下统鲁家坪组二段;4—寒武系下统鲁家坪组一段二亚段;5—寒武系下统鲁家坪组一段一亚段;6—毒萤石矿体;7—毒重石-重晶石矿体;8—灰岩-斜钡钙石透镜体;9—矿体编号;10—断层及编号、...

蒋家湾组特征
这些化石记录了河流三角洲和滨浅海环境下的沉积过程。蒋家湾组的岩性主要以灰岩和碎屑岩为主,反映了沉积环境的性质。在地层序列中,蒋家湾组与下伏的清水沟组以整合接触相连,这意味着两者的地层之间没有明显的断层或地壳活动痕迹。而蒋家湾组与上覆的丁家寨组则是平行不整合接触,这意味着它们形成于...

胶州湾隧道胶州湾隧道是在海底,多深的地方
胶州湾隧道处于火山岩及次火山群地带,覆盖层较薄,断裂带密集,共穿越18条断层破碎带,断面最大跨度达28.20米,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以下82.81米。 技术参数 隧道全长7.8公里,其中海底段隧道长约3.95公里。设计时速80km\/h,其中四川路及云南路主隧道为80km\/h,台西三路和团岛二路匝道为40km\/h。驾车5分钟就可以横跨胶州...

什么是理查湾巨浪之谜?
低潮时,湾口处仅300米宽,水深仅10米左右。但理查湾的海底很深,中央处水深达216米。而且在海湾左右两个湾岔的深处,又分别有理查冰川与北克利伦冰川流入。再加上它所面临的太平洋是海底地震多发区,海湾深处有两条贯穿冰川的东南一西北走向的弗亚维匝断层,理查湾便具备了发生海啸的条件,历史上曾发生...

甘肃海石湾油页岩含矿区资源评价
三叠纪末期的印支运动,使海石湾矿区开始坳陷,接受了下侏罗统炭洞沟组沉积,此时期盆地基底具有西部、北部隆起高,南部和东部低的构造形态特征。 侏罗纪末期燕山运动,产生东西向挤压应力,使侏罗系地层发生褶皱,在盆地东部产生近东西走向的Fh-4断层,Fh-4断层的逆冲推覆作用,形成向南开口的不对称向斜构造(图8-14)。 图...

裂谷盆地构造演化
断裂主要有北东(北北东、北东东)、北西(北北西、北西西)两组走向,多数为拗陷、凹陷和潜山构造带的边界断层。断层经多次转换,早期为逆断层,后期为正断层,有的半地堑中存在紧密的褶皱和冲断层。冀中裂谷盆地自晚白垩世至古新世一直处在隆升剥蚀状态。2.早第三纪始新世—渐新世中期裂谷扩张裂陷期 喜...

为什么顶级海啸大多只有几十米,美国利图亚湾海啸却能达到500米以上呢...
利图亚湾是一个潮汐汊道,最深有220米。但海湾出口的地方最深只有10米。海湾到最后分成两个峡湾,皆为夏洛特皇后断层的一部分。在过去的150年中,利图亚湾还有另外3个超过50米的海啸,分别为:1854年(120米),1899年(61米)以及1936年(150米),但都没有比1958年那次海啸来得高。利图亚湾有21...

台湾省18577662565: 台湾岛的结构?求秒答 -
窦炒宜邦: 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上,地壳不稳,是一个多震的地区.台湾主要是由三个板块的挤压产生,分别归属于欧亚大陆板块、冲绳板块以及菲律宾海板块.挤压作用分为两个部分.在菲律宾海板块西边,欧亚板块沉入菲律宾海板块下方...

台湾省18577662565: 台湾历史简介二十字左右 -
窦炒宜邦: 台湾历史简介: 台湾同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1971年和1974...

台湾省18577662565: 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有三次分离,请问原因分别是什么 -
窦炒宜邦: 第一次:明末(1642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二次:1895年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再次回归祖国. 第三次:1946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国民党战败,退到台湾.满意请采纳

台湾省18577662565: 台湾的历史简介!!急死了!!!一定要快! -
窦炒宜邦: 毛利土著,越族开辟,满清出卖,日本建设,民国收复

台湾省18577662565: 哪里可找到台湾921大地震的数值数据 -
窦炒宜邦: 921大地震,又称集集大地震、921台湾大地震或921集集大地震等,为20世纪末期台湾伤亡损失最大的天灾,发生时间为台湾时间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12秒,震央在北纬23.85度、东经1...

台湾省18577662565: 请你介绍一下祖国的宝岛 - 台湾.1、地理位置:2、自然概况:3、风土人情:4、历史文化请你介绍一下祖国的宝岛 - 台湾.1、地理位置:2、自然概况:3、风土... -
窦炒宜邦:[答案] 1、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

台湾省18577662565: 台湾省的来历? -
窦炒宜邦: 明代以前,台湾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名称.直到明末清初,才出现“台湾”一名.但对此名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 一说,明代时大批移民来到这里,给这个岛起了个名字叫台员,闽南话“员”与“湾”同音,“台员”即“台湾”.明朝陈第在《东番记》中,就称台湾为“大员”;周婴 在《远游篇》中,称台湾为“台员”. 另一说,明代台湾岛上的安平(今安南西安平镇)有一个大海湾,附近有村庄名大湾,大湾附近的土著称台窝湾族,这个民族最早与大陆汉人交往,汉人遂以该族名称其地名,并由台窝湾简称台湾,后来这个名称便沿用下来了.

台湾省18577662565: 中国的第一大岛是?
窦炒宜邦: 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太平洋,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望,西濒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台湾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连南海,东北与日本琉球群岛间相距约600公里.

台湾省18577662565: 台湾历史作文 -
窦炒宜邦: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曾派一万官兵到达“夷洲”(即现在的台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