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电影《十二公民》(中国)观后感800~1000字?

作者&投稿:雕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十二公民》这部的影评怎么写,从未写过,不会啊,求原创3000字左右。求(╥﹏╥)!~

学生时代看《十二怒汉》之前,读过大篇溢美之词,看完倒有点不过如此的感觉,好是好,但似乎没那么神。这次抱着“翻拍能有多厉害,中国又没陪审团”的心态,《十二公民》让我大大吃了一惊。论品质,像看完一部精彩的动作片一样酷爽,而回味有限,大致是四星,之所以给足满分,就像片里的诸位“陪审员”一开始那样,是体验超出了预期,把感性经历当做了判定标准。此外还有种新鲜感,英美剧的法庭戏看多了,而一群中国人为了这个唇枪舌战,的确是首见,算是一种没有特效的电影奇观吧。

剧作的本土化并不是简单的照搬,这也可以理解,国情不同,但主创挑战而非模拟经典的努力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案件的大量细节和话剧式的故事格局,不少微妙之处都做了改头换面,连整个故事前提,也成为一群家长的齐聚,赋予他们一个共同的价值观交集。有影评指出,这样的身份设定是硬伤,因为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长很难聚到一块,不如改成学生自行拉来亲戚熟人更妥当,说的固然在理,但如此一来就失去了上述共性,很多以情动人的“在座各位的孩子……”(请无视干爹)就无从发挥。多位陪审员反复强调,他们是为了孩子,才来这么一场假戏真做的讨论,若不是家长,这个最强的动机支撑就垮了。

前几年在天涯看到一个贴,说是不要再自称老百姓了,我们是国家的公民,要享有公民权利云云,但公民到底需要承担何种责任,帖子里吵成一团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十二公民》强调了公民这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向我们示范公民的重要义务之一,就是积极、客观地参与公共事务,并且不因个人的情感左右妨碍客观判断,这也是西方陪审团制度赖以维系的前提。当然,这场示范最终仍要落足到主旋律上来,由一位最终揭晓是检察官的成员来挑头和维持,并且在片尾打出冤案昭雪的字幕,表明伟光正的法律工作者和没有陪审团的中国法律足够主持公道,不过这并无损于影片的示范价值,而且主旋律的私货也夹的毫不拙劣,颇有点正能量效应。

大概看到一半的时候,我有个很强烈的感觉,这片在普及合理怀疑的法理之外,还有一层使命,就是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解。每位陪审员都代表了一个特定的人群,而人人心里都藏着疙瘩,一开始礼让三分,一团和气,故事节奏也较缓,等到讨论关键证据,顿时观念碰撞激烈,处处针尖对麦芒。这群人包含了巨富、中产、公务员和底层混混等,社会阶层跨度大,价值观分歧明显,社交交集小,平日里做酒肉朋友互相倾诉的机会几乎为零,难得的机会齐聚一堂,开诚布公,交流三观,抹平偏见,消除心魔。影片采用了一种客观的立场,个人记忆可能对履行公民责任感有所助益,如曾被打成右派的老人,也可能构成阻挠,例如那父子不合的出租司机。他们因为这样那样的个人原因,做出有罪与否的判断,但最终都回归了理性。植入大量社会时代话题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对“干爹”、富二代的仇视,对外地打工者的歧视,最终都被理性压倒,委婉地对大众的有色眼镜做出批判。按照普法路线,故事应该定格在司机举起的手就结束,而影片又加了一段人人互助互爱的五讲四美宣传片,也是对和解主题的体现。

抛开那些强调法理、揭示社会面貌的部分,这也是一部相当好看引人的商业片,很多特效大片到了文戏就让人昏昏欲睡,而《十二公民》能从头至尾使人保持兴奋。从这个角度来看,比花大钱看3D大片更值。只要你不是太懒得动脑,这里头获得的智力愉悦,一点也不比那些悬疑经典差。只是现如今,大部分观众已经习惯了只为巨星和巨额投资买票,该片的商业前景注定无法乐观。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去看一看,在这个时代,一部翻拍经典又受制诸多的中国电影,能拍成这样已是殊为不易了。

学生时代看《十二怒汉》之前,读过大篇溢美之词,看完倒有点不过如此的感觉,好是好,但似乎没那么神。这次抱着“翻拍能有多厉害,中国又没陪审团”的心态,《十二公民》让我大大吃了一惊。论品质,像看完一部精彩的动作片一样酷爽,而回味有限,大致是四星,之所以给足满分,就像片里的诸位“陪审员”一开始那样,是体验超出了预期,把感性经历当做了判定标准。此外还有种新鲜感,英美剧的法庭戏看多了,而一群中国人为了这个唇枪舌战,的确是首见,算是一种没有特效的电影奇观吧。

剧作的本土化并不是简单的照搬,这也可以理解,国情不同,但主创挑战而非模拟经典的努力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案件的大量细节和话剧式的故事格局,不少微妙之处都做了改头换面,连整个故事前提,也成为一群家长的齐聚,赋予他们一个共同的价值观交集。有影评指出,这样的身份设定是硬伤,因为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长很难聚到一块,不如改成学生自行拉来亲戚熟人更妥当,说的固然在理,但如此一来就失去了上述共性,很多以情动人的“在座各位的孩子……”(请无视干爹)就无从发挥。多位陪审员反复强调,他们是为了孩子,才来这么一场假戏真做的讨论,若不是家长,这个最强的动机支撑就垮了。

前几年在天涯看到一个贴,说是不要再自称老百姓了,我们是国家的公民,要享有公民权利云云,但公民到底需要承担何种责任,帖子里吵成一团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十二公民》强调了公民这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向我们示范公民的重要义务之一,就是积极、客观地参与公共事务,并且不因个人的情感左右妨碍客观判断,这也是西方陪审团制度赖以维系的前提。当然,这场示范最终仍要落足到主旋律上来,由一位最终揭晓是检察官的成员来挑头和维持,并且在片尾打出冤案昭雪的字幕,表明伟光正的法律工作者和没有陪审团的中国法律足够主持公道,不过这并无损于影片的示范价值,而且主旋律的私货也夹的毫不拙劣,颇有点正能量效应。

大概看到一半的时候,我有个很强烈的感觉,这片在普及合理怀疑的法理之外,还有一层使命,就是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解。每位陪审员都代表了一个特定的人群,而人人心里都藏着疙瘩,一开始礼让三分,一团和气,故事节奏也较缓,等到讨论关键证据,顿时观念碰撞激烈,处处针尖对麦芒。这群人包含了巨富、中产、公务员和底层混混等,社会阶层跨度大,价值观分歧明显,社交交集小,平日里做酒肉朋友互相倾诉的机会几乎为零,难得的机会齐聚一堂,开诚布公,交流三观,抹平偏见,消除心魔。影片采用了一种客观的立场,个人记忆可能对履行公民责任感有所助益,如曾被打成右派的老人,也可能构成阻挠,例如那父子不合的出租司机。他们因为这样那样的个人原因,做出有罪与否的判断,但最终都回归了理性。植入大量社会时代话题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对“干爹”、富二代的仇视,对外地打工者的歧视,最终都被理性压倒,委婉地对大众的有色眼镜做出批判。按照普法路线,故事应该定格在司机举起的手就结束,而影片又加了一段人人互助互爱的五讲四美宣传片,也是对和解主题的体现。

抛开那些强调法理、揭示社会面貌的部分,这也是一部相当好看引人的商业片,很多特效大片到了文戏就让人昏昏欲睡,而《十二公民》能从头至尾使人保持兴奋。从这个角度来看,比花大钱看3D大片更值。只要你不是太懒得动脑,这里头获得的智力愉悦,一点也不比那些悬疑经典差。只是现如今,大部分观众已经习惯了只为巨星和巨额投资买票,该片的商业前景注定无法乐观。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去看一看,在这个时代,一部翻拍经典又受制诸多的中国电影,能拍成这样已是殊为不易了。

观《十二公民》
  一、对待证据要有吹毛求疵的态度。任何证据都要经过详实的推敲论证,形成证据链。案中关键证人有被害者楼下的老人以及窗户对面的女子。一个凭借“听觉”,一个凭借“视觉”让众人都坚信是富二代杀死了其父亲,但通过8号陪审员的推敲发现,其实作为上了年纪的老人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楼上经常有父子争吵声)断定死者就是富二代所杀,窗户对面的女子也是在没有戴眼镜的情况下只是根据模糊的音像而草率断定是富二代所为。他们在作证时也许并未想到,这种“言之凿凿”的证据如果被法官采信将意味着什么,这就告诫法官,在审查证据的时候,要多考虑证据可能与事实不符的情况。

  二、要用理性的思维对待案件。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对同一件事的评价就会存在差别。法官在裁判案件的时候应尽量做到凭借事实与法律判案,不受个人情感左右。剧中十二个人,每个人都从事不同的行业,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刚开始之所以有11个人都判定富二代有罪,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的感性认识,他们对证人的话毫无怀疑。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存在严重的仇富心理,他们认为富二代就是不学无术,特别是在一个父亲坐过牢,继父一夜暴富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更是什么事都可能做的出来。撇开证据不谈,他们内心就已经预存了偏见。作为法官,在认定案件事实时,如果不能坚持理性判断,那么又会造成多少冤假错案。

  三、任何一件错案对当事人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应避免冤假错案。剧中给我震撼最深的莫过于五号陪审员的一句话:“万分之一的错误对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一个错案对他人来说可能无所谓,但对当事人来说那将是毁灭性的,即使有遭一日被平反,被冤者回到社会同样会遭到异样的眼光,也会严重消弱司法的公信力,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司法》中所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是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审判则是把水源破坏了。”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下,作为法律人我们不仅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案件,同时也要担起普法的重担,加大法制宣传,提高群众法律素养,让正义以看得见的形式得以实现。

写稿这件事是需要收费的,不支持白嫖。


国产电影《十二公民》解析
改编自经典美国影片的《十二公民》在中国舞台上绽放独特的光彩,以法学院模拟法庭的形式,深度剖析陪审团制度的差异,引领观众走进一场思想的盛宴。这部电影通过精心设计的三幕剧,展现出社会伦理、法律公正和人性探索的深度对话。首先,影片以案情介绍为引子,探讨伦理与公众议题的碰撞。第一幕中,何冰老师...

电影《十二公民》BD完整版哪里有?
《十二公民》电影讲述的是一桩满带争议与疑问的富二代弑父案,一个充满实验意味的虚拟法庭,将12个毫无联系并代表着社会各阶层的普通中国人聚在了一起。12名陪审员围绕“富二代弑父”的案子展开激烈辩论,他们的讨论将决定被告的“生死”。陪审员们来自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出租车司机、房地产商、数学...

电影十二公民中的案件是真的么?最后结尾太草率了吧
十二公民是改编的。。。以前美国拍过。日本。俄国都拍过。。。俄国的是近期拍的。。十二怒汉也好看。。

电影《十二公民》好看吗
《十二公民》改编自1957年的美国影片《十二怒汉》,是由北京聚本传媒出品,由徐昂执导,何冰、韩童生、钱波、赵龙豪联袂主演的犯罪悬疑片。

如何看待《十二公民》这部电影?
这部翻拍自美国经典电影《十二怒汉》的《十二公民》彻底放弃了“主旋律”的固化套路,榜样的树立如春雨润物,无声间潜入人心,与此同时,不刻意回避 社会 问题和矛盾焦点,“里子”和“面子”的配合相得益彰。 十二公民翻拍1957年的十二怒汉,推荐看原版,法学生必看电影之一,讲陪审员制度,讲思辨,讲程序正义。好电影。

如何评价电影《十二公民》?
一部电影如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种种面貌。《十二公民》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中国人普遍存在的偏见问题。在快节奏、高利润的电影圈中,众多导演编剧选择追求商业价值,而一位青年导演却能静下心来,用老戏骨的精湛演技,讲述这个引人深思的故事,确实值得点赞。电影《十二公民》不仅仅是一...

电影《十二公民》编剧和导演想表达什么的思想呢?
电影《十二公民》是徐阳执导,2015年上映的一部剧情片,电影改编自1957年的美国经典片《十二怒汉》。有人早已给改编电影订上了烂片的标签,但是改变的电影中好电影也比比皆是,《十二公民》就是其中的一部。《十二怒汉》的票房失误了,而《十二公民》的豆瓣评分却为8.4的高分,可以说是电影中的极品...

近期热映的国产口碑电影《十二公民》改编自一部好莱坞经典电影,请问...
1957年《十二怒汉》,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 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个人认为,虽被多次翻拍均未被超越,同类型影片中最好的,十二个主演各各演技精湛。

十二公民电影(《十二公民》,真的很好)
个人认为这是中国目前为止最好的非商业电影。为什么说他是最好的,要知道中国并不缺乏此类剧情佳作,但奈何大都流于小众,因为他们太过复杂深刻,他们要给观众呈现的是这个世界的另一面,所以观众会从中感受到震撼却不能引发共鸣,因为明天还要上班,还要生活。而《十二公民》则不一样,不用刻意渲染现实...

电影《十二公民》真的有那么好吗?
挺好看的,就是告诉现在的司法人员在证据不足时不能轻意定罪,定罪量刑不能带入个人情绪,被告的利益也应受到保护,你是学法律的吗?可以看一下

浦口区19888087839: 12公民观后感 -
从柴奥络: 前天看完了电影《十二公民》,感觉已经好久没有看到过这种能让人花时间思考的影片了,影片中,十二位陪审团的成员,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有数学老师,有的士司机,有房地产的老板,有学校门口卖杂货的,有做保安的,这样一个群体,...

浦口区19888087839: 如何评价电影《十二公民》 -
从柴奥络: 电影《十二公民》改编自20世纪最伟大的法律电影《十二怒汉》,但由于中国并没有原作中的“陪审员制度”,所以影片进行了中国本土化改编,通过模拟法庭对饱受争议的“富二代弑父案”进行审理,12位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陪审员——身份...

浦口区19888087839: 《十二公民》从某一角色的角度写观后感(500字左右) -
从柴奥络: ①观后感一般先要说说是因为什么缘由而观看了这部小说、这篇文章、这部电影、这部电视剧……②然后就要复述下大概内容了,就如电影来说吧,大概讲讲它的中心主旨内容,或者是电影所反映的精神,特别让你感动或者记忆深刻的部分也要提一下,顺便说下理由.③最后说说自己的内心看法以及感受.这样大概就差不多了.加油哦!

浦口区19888087839: 12公民观后感,围绕有没有责任写 -
从柴奥络: 《十二怒汉》足够经典,翻拍自《十二怒汉》的《十二公民》也挺让人满意. 看《十二公民》之前,浏览了一下剧情介绍.某政法大学里为补考而设的带有实验性质的虚拟法庭上,是十二位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士,而他们并没有决定他们所讨论...

浦口区19888087839: 从心理学的角写十二公民观后感 -
从柴奥络: 当12名陪审团成员刚刚走进会场的时候,估计除了带有特殊使命的8号陪审员(就是何冰饰演的角色),其余各位都并没有将这场讨论当回事.他们或主动或被迫来到这里,只希望迅速达成一致,赶紧散伙各回各家. 正如人际心理学所讲:我们...

浦口区19888087839: 电影《十二公民》中有哪些精彩的地方,又有哪些存在 -
从柴奥络: 拙薄的套搬 文/梦里诗书 如若没有《十二怒汉》的珠玉在前,那么《十二公民》确是一部值得盛赞的电影,但这种假定是并不存在的,改编不等同于套搬,一味的临摹与仿效,却难有任何独出机杼的已见,比之原版那用言谈构筑的魅力,电影显...

浦口区19888087839: 十二公民这部电影体现了什么法律精神 -
从柴奥络: 秦汉以来,中国人便适应了要么服从权威密室政治,或者乱作一团、打成一片,难以在平等的前提下进行有效沟通.疑罪从无,这是对释放犯罪嫌疑人最好的解释.自古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舆论在人们心中就扮演了先行者,而其他的公...

浦口区19888087839: 电影《十二公民》真的有那么好吗? -
从柴奥络: 挺好看的,就是告诉现在的司法人员在证据不足时不能轻意定罪,定罪量刑不能带入个人情绪,被告的利益也应受到保护,你是学法律的吗?可以看一下

浦口区19888087839: 十二公民,很不错的片子,通过一个案件,十二个人讨论是否有罪的过程,把人心和人性的丑陋刻画的淋漓尽致 -
从柴奥络: 嗯,是,谢谢你,十二怒汉六个版本,俄罗斯版本的不错,十二公民从某种意义来说,和十二怒汉有相近之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