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不止祭祀踏青 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发现”?

作者&投稿:衡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明节除了扫墓踏青还有哪些民俗?~

  除祭祖扫墓外,荡秋千、放风筝、蹴鞠、拔河、斗鸡等游艺竞技项目也是云淡风轻、阳光和煦的清明时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娱乐,更可以强身健体,使清明成为一个让人们尽情享受大好春光、沐浴心灵的娱乐节。
  这些活动当源于三月三上巳节,后移至清明。据传秋千是齐桓公北伐后从山戎人那里带来的游戏;风筝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最初叫纸鸢,放风筝是要放掉晦气,它代表着人们通过放风筝这么一种民俗活动来消灾去难;蹴鞠就是用脚去踢球,类似于今天的踢足球,相传为黄帝发明,是古时清明时节男子的主要娱乐项目……直到今天,这些娱乐在有些地方仍是清明前后备受人们喜爱的体育活动。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清明还是一个代表新生的节日,这天一定要吃鸡蛋,犹如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这是因为鸡蛋在中国文化中是生育与生命的象征,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传说中的人类始祖盘古就是在鸡蛋中孕育而生。因此在万象更新的清明吃鸡蛋便不足为奇了。此俗在南北朝时期就已流行,之后从未断绝。
  插柳也是由寒食节转至清明的主要习俗。此俗源于唐代,宋代尤甚,《岁时杂记》中就说:“今之人,寒食节家家折柳插门上,无一家不插者”。清明时节,不仅家家门前插柳,路上行人也将柳枝插于车马座前,儿童把柳条编圈戴在头上,姑娘们专拣了鲜嫩的柳条插在鬓角或别在身上,人人折柳、插柳、戴柳、吹柳哨。关于此俗的由来,民间有三种说法:
  一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并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象征意义。
  二说晋文公焚烧绵山之后,发现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大柳树烧死了,晋文公非常伤心,从此以后,每年寒食禁火,都要将一枝柳条插在门前,以示纪念,后相沿成习。
  三说在古人心中,柳树不是普通的树木,在四野一片苍茫之际,柳树最先吐出绿芽,是春季的应时佳木,得春气之先,且易栽易活,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充满生机之感,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有着神奇的灵性和避邪的作用,清明节亦是鬼节,古人借柳枝避邪驱鬼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实很多人对于清明节的主要印象无非就是踏青和扫墓,但是不知道你们是否了解真正的清明节呢?你所不知道的清明节其实还有很多的含义,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解释一下。

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至今深受儿童喜爱。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清明节还有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命百岁的意蕴。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



“清明时节雨纷纷”
如今清明节在人们的印象里就是祭祖扫墓、踏青。
其实它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发现”的东西,
如清明是如何演化成今天的清明节?
古人过清明时会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我们选择怎样的方式祭奠我们的亲人?
我们还能赋予清明节怎样的含义?
快来跟随小编一起看看~
清明不仅是祭祀
我们还可以“读”到春天的样子
大约从唐朝开始,那时候人们都要去郊外祭祀,哀悼过先祖至亲后,便在周边绿意盎然的春光中欣赏美景,这种清明出游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于是我们现在读到了许多描写清明春景的诗句: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吸取古老节日精华
才有了我们现在的清明节
说到清明,不得不说关于它的习俗。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节气、一个节日,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包含在里面,这也是最值得玩味的。
过去清明只是一个节气,并非节日。古时人们只过寒食节,在清明节气前一两天过,在这一天要禁烟火、吃冷食。后来清明祭祀与寒食节结合起来,形成了后来我们熟悉的清明节,这里面就融合了寒食节的习俗。
约从唐代开始,清明节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
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古代清明节还有这些有趣的项目
现在你还玩吗?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至明代,马球仍流行。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清明话食
“咬”一口大自然
感受春天的馈赠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孩子们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专给男孩子吃,也最受他们喜欢。
清明前后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令,此时螺肉肥美,有"清明螺,肥似鹅"和"清明螺,顶只鹅"的说法。过去买不起鹅的人家,下河塘摸盆螺蛳,用清水养两天,然后夹去尾端,放点葱姜辣椒煮熟,就是一盆好菜。有的就用腌菜卤煮煮,清淡爽口、味道非常鲜美。
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风俗。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
——情感的延续
古时人们在清明这天都要祭祀、祭祖,一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求得神明和祖先庇佑,希冀保佑全家平安、诸事顺遂。二是要给已逝的亲人烧去纸钱物品,让逝者在彼岸的世界生活的更加“丰美富饶”。这其实就是一种情感的延续。
亲人离去是一件伤感的事情,虽然他们已魂归大地,与我们断了“联系”,但清明这一天却又将人们与已逝亲人的情感纽带联系起来。于是,人们又翻出了泛黄的旧相册、谈论起了故人往事、备上了他们喜爱的食物…这是一个回忆和感怀的日子。
——情感的聚合
清明不仅仅是维系人们与逝者的联系,更是一种情感的聚合。现在的人已经不像过去那样一大家子生活在同一屋檐下。随着时间流逝、社会及个人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家,去往天南海北“构建”属于自己的家。有的人一走就是十几年、几十年,直至亲人离开也不曾再见;有的人相聚时间太少、还没来得及体会与家人共同生活的意义,就匆匆离开。
但是清明节这一天,四面八方的亲人们又因为共同的思念聚在了一起,一同为逝者献一枝花、上一炷香。特别是在农村,人们特别看重清明祭祖,将其视为一个神圣的日子。这一天,家里字写得好看的男人往往要在黄色的草纸上用毛笔抄写逝者的姓名和生辰及祝福的话语,备上厚厚的一沓,再分发给家族里的男女老少,在祭拜的时候点上香烛,再将写有名字和祝福语的黄纸扔进火堆中诚心祈祷。
祭拜结束,主家往往会招呼从远方来的亲戚,为他们备上几桌好酒好菜,一是感谢、而是相聚。大人孩子围坐在一起说起过去的往事、眼下发生的事和即将要做的事情,把酒言欢,小孩子们则围着桌子开始打闹嬉戏。
这就是清明,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它带着一丝春天的绿意,总是给人湿润清凉的美好感觉;它不仅仅是思念,更是情感的延续和聚合。相较其它节日,它总是多了一分细腻,一丝伤感,但更多的是祝福、是祈愿。


三台县13381941849: 清明节不止祭祀踏青 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发现”? -
语省万苏: 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至今深受儿童喜爱.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

三台县13381941849: 清明节除了扫墓还可以干点什么?
语省万苏: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讲究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等

三台县13381941849: 清明节除了扫墓还能干什么? -
语省万苏: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几乎与佛教的历史一样久远.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民间俗语. 在古代,清明并不仅仅是一个祭祀祖先...

三台县13381941849: 清明节除了扫墓踏青还有哪些民俗? -
语省万苏: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

三台县13381941849: 清明节 除了扫墓 还呢以干些 啥
语省万苏: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

三台县13381941849: 清明节除了扫墓还有什么方式能寄托哀思 -
语省万苏: 清明百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度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问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答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版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权色的节日.

三台县13381941849: 清明节除了扫墓和踏青还有什么习俗??! -
语省万苏: 荡秋千 植树 蹴鞠 插柳

三台县13381941849: 清明节除了扫墓还可以做什么? -
语省万苏: 放风筝也是清明节的风俗之一呀 还有荡秋千,蹴鞠,踏青,都是清明节的风俗.

三台县13381941849: 各地的清明节除了扫墓还有什么其他习俗? -
语省万苏: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从立春数是第五个节气,时间点在阳历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那么为什么清明节要去扫墓呢?除了扫墓,清明节还有什么其他习俗活动? 祭墓能成为节日风俗,则与古老的“上巳节”有关.上巳节是先秦人的节日,《...

三台县13381941849: 清明节除了扫墓,还有其它的习俗吗 -
语省万苏: 清明节的习俗非常丰富,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