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主要在那几个方面?急

作者&投稿:毕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主要在那几个方面?~

不会又是形势与政策的论文吧?我搜了写资料,也是用来写论文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1.美元贬值,挤压中国商品出口的利润空间。
2.房价控制困难,暴涨之后,必暴跌,胁迫相关行业萧条。
3.农民工的养老、医疗、子女教育、住房、劳动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诱发社会矛盾。增加社会经济的不必要损耗。
4.赌博、嫖娼、盗窃、交通事故的刑事责任过轻,诱发犯罪率上升。破坏经济的健康发展。
5.电子、服装、出版等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利,弱化科研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后进融危机时代并不是一个准确的学术上的概念,而是媒体自己创造,用于乐观估计金融危机最危急时刻已经过去,世界金融现在处于恢复时期的时代。然而 2008年以来,美国华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由于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近10年来,中国银行业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到目前为止,银行业遭受到的直接损失非常有限。从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兴业、中信等7家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债券来看,占其投资比例不高,银行已经准备了足够的拨备缺口,并没有对中国银行业的基本面带来重大影响。截至去年11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61.1万亿元,资产总额快速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6905.15亿元,同比增长39.5%,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由此可鉴,我国银行业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银行业实力被认为是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不是对银行业的直接财务影响,而在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进而对我国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威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无法判断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从资金投入和救市措施来看,各国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是危机没有在金融层面得到控制,还在向实体经济层面传导。银行业与整个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如果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就会受到影响。总体来看这主要由如下几个原因所致:
一是信贷对象减少。
二是利差收窄。
三是中间业务受到影响。
对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在金融危机面前,一定要沉着冷静,积极应对,通过多方面努力度过“严冬”。
以上。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一定冲击,但对中国更是一次百年难得的机遇。中国应以此为契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投资和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型发展战略。当前,财政政策的重点是增支减税,货币政策的重点是保持适度的流动性。要加大金融监管力度,与金融创新相匹配;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全球经济失衡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特定背景中形成的,各种因素的变化将推动这—格局在未来较长时期内持续动态调整,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将因此而发生深刻变化,必须高度重视全球经济失衡对本国经济金融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就我国而言,国际收支双顺差矛盾持续,已经成为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突出问题,也是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重要挑战。在经济失衡调整过程中,金融市场扮演着作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战略机遇,需要通过加快发展从而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球经济失衡的表现


对于全球经济失衡,有着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全球经济失衡,既包括国家或地区之间发展水下、增长速度的差异,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投资等同际收支的失衡。狭义的全球经济失衡,主要是指一国拥有巨额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少数国家。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存在已久,并不是现阶段所独有的现象,当前同际社会所密切关注的全球经济失衡显然不是指广义意义上的失衡,而是指最近儿年不断加剧的贸易尖衡。基于概念可比性及现实意义的考虑,本文将所讨论的全球经济失衡限定在狭义的概念上。


从这—概念理解,全球经济失衡的基本表现是,美国贸易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亚洲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等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一方面,美国2006年贸易逆差达到7640亿美元,占GDP的比率由10年前的1.2%上升至5.8%。另一方面, 日本等亚洲国家、主要石油输出国及部分欧洲国家存在较高贸易顺差,我国尤其受到关注,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达到1774.7亿美元,其中对美国的顺差达到1442.6亿美元。


全球经济失衡格局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国际金融体系演变、全球增长动力不平衡等一系列全球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将其简单地归咎于个别国家经济政策的失误或操纵,否则,容易陷入经济民族主义的泥淖。


全球经济失衡是一种不可能无限持续的状态,经济体系的自我纠正机制要求对这—状态作出调整,而国际社会对此的自觉努力更是会加快这一调整进程。但考虑到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有更复杂的产业和金融背景,可以预期它的调整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将对全球产业和金融格局产业布局产生明显的反馈作用。这样一种趋势必然会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的机遇


全球经济失衡凋整的过程,也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的过程,而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必然会因此获得相应机遇,我国资本市场尤其如此。

后金融危机时代并不是一个准确的学术上的概念,而是媒体自己创造,用于乐观估计金融危机最危急时刻已经过去,世界金融现在处于恢复时期的时代。然而 2008年以来,美国华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由于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近10年来,中国银行业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到目前为止,银行业遭受到的直接损失非常有限。从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兴业、中信等7家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债券来看,占其投资比例不高,银行已经准备了足够的拨备缺口,并没有对中国银行业的基本面带来重大影响。截至去年11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61.1万亿元,资产总额快速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6905.15亿元,同比增长39.5%,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由此可鉴,我国银行业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银行业实力被认为是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不是对银行业的直接财务影响,而在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进而对我国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威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无法判断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从资金投入和救市措施来看,各国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是危机没有在金融层面得到控制,还在向实体经济层面传导。银行业与整个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如果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就会受到影响。总体来看这主要由如下几个原因所致:
一是信贷对象减少。
二是利差收窄。
三是中间业务受到影响。
对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在金融危机面前,一定要沉着冷静,积极应对,通过多方面努力度过“严冬”。
以上。
和我一样啊,不过我是作业,字数不多。
我也是在高手那借用来的 给你个连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5275950.html?si=1&wtp=wk
希望能帮上你 同时再次感谢 “黑侠人才”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规划中国经济发展

这次全球经济危机,是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面临西方主要经济体同时陷入衰退,也是中国加入全球化之后遇到的重大挑战。

世界经济危机通过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传导到中国,使中国经济遇到很大困难。当然,现在中国的问题,不能都归于外部影响。国内本来就有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和不少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即使没有国际金融危机,也需要调整,增长速度也会下降;世界经济危机中出口下降,更加剧了生产过剩,这对中国经济构成双重制约。

危机以来,国家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在世界经济中有突出表现,彰显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美国《外交》杂志2009年年初有一篇文章,题目是《2008大崩溃——西方地缘政治的挫折》。文章说:“在今后的一年里,没有哪个国家会从这次金融危机当中获取经济上的好处,但少数几个国家——尤其是中国——将获得更为强势的全球地位”。“尽管中国也受到危机的破坏,但相对于西方而言,该国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反而有所加强。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将因此而扩大,北京将具备承担政治和经济任务、从而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的能力”。2009年9月15日《纽约时报》一篇题为《危机让中国富裕》的文章说:“和一年前相比,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腰杆更直了”。这次危机,确实是中国增强实力和扩大影响,走向世界强国过程中一次难得的机遇。历史事件的意义往往要从长时期观察,再过5年或者10年,回过头来看这一次世界金融危机以及中国在危机中的表现,会更清楚地看出它在客观上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当然我们非常清楚,中国现在是、未来比较长的时间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现代化还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在赞扬之声不绝于耳的今天,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世界经济处在大变化之中。除了前面所说的金融体系的变革外,后危机时期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都是我们在谋划当前经济发展,制定“十二五”规划乃至长远规划要注意的。例如:

第一,在世界经济的再平衡中,美国的过度消费倾向会有所扭转。和危机前的2007年相比,现在美国的储蓄率已经由危机前的-1.7%上升到7%,有可能达到10%;贸易赤字占GDP的比重,由8%降到3%。这对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和贸易格局都有长期的和重要的影响。在国际贸易萎缩的条件下,其他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也会更注重其国内市场,我国外部需求不足将不是很短期的问题。事实上,我国前几年出口贸易那样的高速增长,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也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扩大内需,以减少外需不足的影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有非常广阔的国内市场,扩大内需潜力很大。2009年出口是负增长,8%以上的增长率全是靠扩大内需实现的。

第二,全球虚拟经济远超过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泡沫破灭后,发达国家实体经济相对弱化的格局得到一定程度的回调。虽现在我国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不同,发达国家已转移出去的低端产品不大可能在国内恢复生产,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高端产品出口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使我国在国际市场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第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所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明显增多,有相当多是针对中国的。低碳经济将产生新的技术标准和贸易壁垒。我们必须学会用WTO规则保护自己的利益,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保护主义会造成商品总成本的上升,从发展趋势看,全球化不会根本逆转,因为全球化带来总成本的节约。

第四,通过技术革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正积极增加投资,力求在应对气候变化及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环境保护和新材料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结构。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竞争能力的根本大计。

第五,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将受到更大重视,我国发展的制约增加。所谓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的更有效利用,以及新能源开发的问题。我国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是下降的,但由于经济规模急剧扩大,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增加,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内外压力。对应之策,是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在节能减排方面做更大的努力;在国际斗争中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在谈判中建立自己的话语权。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必须作最大的努力,但不能作超过发展阶段和能力的承诺。

我国已经加入国际经济贸易体系,国内发展必须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规划。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需要作跟踪研究。(本文发表于2010年4月27日)

(王梦奎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

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的影响

2008年以来,美国华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由于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银行业作为与宏观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行业,正在经历金融动荡和实体经济下滑的双重考验,银行业的“冬日”已经来临。金融危机下,银行如何过冬已引起广泛的思考和争论。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近10年来,中国银行业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到目前为止,银行业遭受到的直接损失非常有限。从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兴业、中信等7家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债券来看,占其投资比例不高,银行已经准备了足够的拨备缺口,并没有对中国银行业的基本面带来重大影响。据统计,截至去年11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61.1万亿元,资产总额快速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6905.15亿元,同比增长39.5%,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由此可鉴,我国银行业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银行业实力被认为是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不是对银行业的直接财务影响,而在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进而对我国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威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无法判断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从资金投入和救市措施来看,各国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是危机没有在金融层面得到控制,还在向实体经济层面传导。银行业与整个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如果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就会受到影响。总体来看,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的负面影响集中体现在银行收入增速的下滑上。这主要由如下几个原因所致:

一是信贷对象减少。当前,我国经济仍将面临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国内房地产等重要领域依然面临回调压力,将连带影响诸多行业。不少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盈利能力减弱,银行信贷资质大大降低。中国人民银行第四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17.9%的企业家预计下季国内订单继续下降,19.0%的企业家预计下季出口订单将下降,分别比上季增加10.2个和10.7个百分点;企业盈利预期指数为-2.0%,比上季下降14.5个百分点。第四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消费意愿略有下降,未来3个月中准备购房的居民人数占比比上季低0.6个百分点,是1999年有调查以来的最低水平。在外需和国内房地产等重要行业需求下滑的情况下,企业的存货调整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工业生产、能源消耗以及进口贸易的下行。银行此时扩大信贷投放,需要承受不良贷款增加的风险。

二是利差收窄。为刺激经济增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去年9月以来,央行连续五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使银行的利差大为缩小。其中下调贷款基准利率而保持存款基准利率不变的非对称降息,直接性的缩小了银行存贷净利差。为了支持房地产业发展、鼓励个人购房,银行又在降低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对个人购房贷款实行七折优惠。另外,还需要从隐性来看,那就是银行存款的期限结构。2005年以来出现最多的现象是存款活期化,而2008年以来则出现的是存款定期化现象,我们知道活期存款利率水平非常低,而定期存款则要高得多。如果活期存款大量转化为定期存款,则会显著增加银行成本,存贷净利差就会缩小。由于利差收入是银行的主要经营收入,利差缩小无疑会使银行的盈利空间压缩,经营压力加大。

三是中间业务受到影响。2005年之后,受证券市场火爆行情等因素影响,银行业中间业务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迅速提高。但是,自2008年以来,证券市场行情急转直下,代销基金等中间业务收入将大大减少。另外,由于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以及消费不振,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的潜在风险正在加大,对银行的稳健经营造成一定影响。

二、银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应对金融危机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银行业担负着向实体经济输送“新鲜血液”的重任,其经营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经济的运行。如果金融业出了问题,银行失去了“供血”能力,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因此,增强银行业盈利能力、化解金融风险,从国家层面上,需要政府创造宽松环境,给予银行业更多的呵护,支持银行业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比如,在放宽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对银行业中小企业贷款给予适度的风险补偿的同时,还可以适当降低税负,减轻银行业的经营负担。据专家测算,银行营业税每降低1%,盈利即可提升3%左右。银行负担减轻了,银行经营就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就能够更好地抵御风险,为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对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在金融危机面前,一定要沉着冷静,积极应对,通过多方面努力度过“严冬”。

1.要紧跟国家政策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2008年11月,中央公布了两年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紧接着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又陆续出台了刺激经济的配套方案。4万亿投资中,来自中央的投资安排可达1.8万亿元,所剩资金缺口将来自社会各个方面。按照以往的市场规律,银行业为此缺口贡献的新增贷款至少要占到2万亿左右。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在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也给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商业银行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入研究、合理规划,吃好“政策饭”。

首先,直接介入政府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一般都是优良项目,尤其是在当前经济景气下滑的情况,政府投资项目更是风险较低而收益比较有保证的优质贷款项目,是各大商业银行竞相争夺的焦点。其中,铁路、公路、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政府投资的重点。这类基建工程,一方面是中央已明确配套资金会到位,信贷投放安全系数较高,即使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也有国家“兜底”;另一方面,基建工程的利差也颇为可观。因而,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压力前所未有,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甚至保险资金都对基建投资项目虎视眈眈。在这个庞大的诱人的蛋糕面前,各家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管理能力和风险偏好,积极介入政府投资项目,实现贷款规模的较快发展。

其次,积极介入政策支持领域。当前,由于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三农”问题等比较突出,出于银行自身稳健型经营的考虑,在这些领域的信贷必须谨慎。但是,在另一方面必须看到,中央明确提出改善民生,支持新农村建设,并安排了相应的政府投资资金。随着这些领域政府投资的到位,加之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的到位,会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对金融需求将会大幅增加,将为银行带来部分商机。在一系列明确的支持政策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可以谨慎的、有选择的介入这些领域,通过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来实现自身业务的增长。

第三,大力拓展政策扶植行业业务。这次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不仅着眼于“保八”的年度目标,而且着眼于长远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生态环境建设、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行业,已作为政策重点扶植的对象,各项优惠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将陆续出台。就长远来看,这些行业虽然当前在我过属于薄弱行业,但是在政策扶持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预期下,这些行业有着相当广阔的发展前景,有着巨大的市场影响力。银行介入这些朝阳行业不但可以实现贷款规模的扩张,而且会培育更多的潜力客户,为银行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要充分发展自身特色

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下,企业投资意愿萎缩,银行的业务资源更加稀缺,对优质资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银行的经营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竞争中夺取先机,平稳渡过困难时期,因此吃“特色饭”是银行“过冬”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选择。

首先,要坚持特色定位。每个银行的发展历史、成长环境各不相同,由此形成的业务基础和客户群体各不相同。银行应结合自身的特点,明确界定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和目标市场,形成自己的特色定位,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其次,要提供特色产品和服务。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对吸引客户,抢占资源极为重要,只有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够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中赢得并留住客户。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客户对购买银行产品更加谨慎、对风险和收益的要求也更高,商业银行只有结合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开发一些符合金融危机下客户需求的特色产品,才能弥补中间业务和客户金融需求不足的消极影响,实现业务的平稳增长。

第三,要塑造特色品牌。银行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信誉的竞争、品牌的竞争,特色品牌一旦形成并被市场接受就会变成银行持久竞争优势,所以在危机的条件下,银行更应该重视自身特色品牌的塑造,通过特色品牌的塑造来赢得客户和市场的信赖。

最后,要拓展特色业务。在实体经济增速下滑的形势下,银行业务蕴含的风险也在加大,银行不应该盲目的扩张业务,而是要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拓展符合自己市场定位、风险偏好的特色业务,经营自己所熟悉行业和领域的业务,这样才能够在危机中既保持业绩的平稳增长,又可以有效防范经济形势恶化所带来的风险。

3.要严抓风险管理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银行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在国际、国内经济动荡的形势下,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金融危机是对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一次检验和洗礼,银行能否成功度过危机,实现平稳发展,关键要吃好“风险饭”。

第一,要有效识别风险。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华尔街的顶级投行纷纷倒下,历史悠久的商业银行也在危机中岌岌可危。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风险识别出了问题,忽视了金融衍生产品所带来的巨大风险。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使我国银行业深刻认识到有效识别风险的重要性。随着金融创新的推进,市场变得愈加复杂,风险无处不在,只有有效地识别风险,才能保证银行资产的安全。

第二,要持续监测风险。从最初的次级债券到后来的金融衍生品风险集中爆发,可以看出风险是有一定的迷惑性和潜伏期的,必须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持续监测资产的风险,及早发现及早处置。经济下滑经常伴随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因此银行应持续监测贷款风险,加强贷后管理,未雨绸缪。

第三,要科学经营风险。收益必然伴随着风险,银行不能因为有风险而不经营业务,而是要科学经营风险。当前形势下,银行更应该强化风险意识、完善风险制度、优化风险流程,通过金融危机的外部压力提高经营风险的能力,在危机中积蓄未来发展的力量。

尽管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银行只要准确把握宏观政策、努力塑造特色品牌、持续关注经营风险,一定能够战胜寒冬,迎来下一个发展春天。

根据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看,中国主要面临的是来自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外贸的销售,二是国内存贮量。中国经济形势的不稳定,主要来自于过量的内部积压。其主要的表现在于内部的,转型目的是,将这谭死水搅活。变成中国发展的巨大内部能量。“攘外必先安内”中国的不健全体制,必须得到改善,来适应新的形势。对于外部的表现形式,是尽量的维持和采取新的战略目标。主要还是表现在内部!

1.美元贬值,挤压中国商品出口的利润空间。
2.房价控制困难,暴涨之后,必暴跌,胁迫相关行业萧条。
3.农民工的养老、医疗、子女教育、住房、劳动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诱发社会矛盾。增加社会经济的不必要损耗。
4.赌博、嫖娼、盗窃、交通事故的刑事责任过轻,诱发犯罪率上升。破坏经济的健康发展。
5.电子、服装、出版等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利,弱化科研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面临的挑战如下:
首先是欧美联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其次是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挑战。
第三是中国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
1、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严重冲击;
2、是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下行压力;
3、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城乡就业造成严重影响;
4、是国际金融危机增加了我国金融风险。


后金融危机时代,保险业如何进行风险防范与战略选择?
在金融危机的余波中,保险业作为风险分散和管理的关键领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AIG、富通和大和生命等大型金融保险集团的困境引发了深思:当自身都难以确保安全时,它们又如何能够为他人提供保障服务呢?《后金融危机时代保险业的风险防范与战略选择》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为保险公司、监管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的金融机构有什么影响?
金融机构损失有限 中国金融机构的直接损失相当有限。由于美国政府信用担保,我国金融机构持有的大量美国机构债不会有损失。但是在全球化的时代,外围金融市场的动荡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消极传导作用。陆挺:此次全球金融海啸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比较复杂。首先,金融机构的直接投资所造成的损失相对...

华尔街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影响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4.在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金融杠杆和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5.对中国的影响.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于中国,国家外汇储备部分损失了,出口困难了,经济增长减缓,失业增加,人们收入下降,消费减少,市场萧条.严重时会引起政局不稳定. 比起欧洲国家,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

金融危机后国民的综合生活水平在下降
主要行业和企业方面,2008 年下半年以来,受产业联动传 染机制影响,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领域由外向型行业正在向内 向型行业扩散,多数工业行业的生产增速开始放缓,特别是 一些产能过剩行业受到的冲击更大。 国民经济事关所有人的生活,下面就后金融危机时代中 国的发展提出点我的看法和建议。 一. 告别狭义的经济改革 我国...

分析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对策_民营经济后金融危机时期发展对策_百度...
因此各地在发展民营经济上,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彻底更新观念,紧跟中央的政策步伐,打破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找到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按照民营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民营经济实行思想上“放胆”机制上“放活”、政策上“放宽”的策略。同时,民营经济要紧紧抓住后金融危机时期...

如何认识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的发展
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积极谋划,加快发展,是后危机时代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开发银行愿继续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优势,运用开发性金融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政府与市场图书信息
该书内容涵盖了政府在经济复苏中的角色、市场机制的调整、以及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等核心议题。它不仅提供了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形势的视角,还为政策制定者和学者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洞见。对于理解后金融危机时代政府与市场互动的复杂性,这本书无疑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参考。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当前国际形势跌宕多姿,变幻莫测。世界各种力量粉墨登场,加紧角逐,纵横捭阖,分化组合。各国忙于本国经济尽快企稳回升,并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布局谋篇,力争在国际舞台上占据有利地位。全球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在此形势下,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

看得见的手:我们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学到了什么作者简介
其观点对于理解危机教训至关重要。这三位杰出学者的见解,共同揭示了金融危机背后深层次的经济问题,以及我们需要从中学到的教训,如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市场失灵的警示以及全球合作的必要性。他们的分析和建议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后金融危机的发展历程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变异这次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以重创,产生了一些重大或微妙的变化,进而对世界经济体产生了某种变异,形成了一些新的特征。第一,全球生产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这次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发达国家“去工业化”进程在未来几年内有所放缓,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受到一定...

利通区18811417743: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面临多种因素的挑战.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基 -
里石妇炎: (1)①价值决定价格.PPI上涨,生产者成本增加,是我国CPI上涨的主要原因.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2010年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受灾严重,供应量减少,带动了整个CPI的上涨;8月份以来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导致需...

利通区18811417743: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格局发生了哪些新变化?这些新变化、新格局给中国发展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
里石妇炎: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一定冲击,但对中国更是一次百年难得的机遇.中国应以此为契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投资和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型发展战略.当前,财政政策的重点是增支减税,货币政策的重点是保持适度的流动性.要加大金融监管力度,与金融创新相匹配;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利通区18811417743: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中国经济政策制定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
里石妇炎: 1、国际形势,事关国际进出口贸易,以及贸易摩擦.2、国内消费,尤其是人民的真实消费需求.3、国民收入,含盖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收入来源,二是收入分配,三是收入增长.4、战略产业,只有抓住事关国家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性产业,才能有可以占居国家市场的产品,才能有市场份额,才能有国际贸易话语权,才能有左右危机的导向权.5、配套政策,应用金融、财政、税收、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的政策,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既要刺激消费,又要利于企业创收,保障人民增收.

利通区18811417743: 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 -
里石妇炎: 一、 怎样面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机遇和挑战 后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极好的机遇,因为我们比较早地实现了经济回升,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性的课题要研究和解决. 其中,有三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第一,金融危机带...

利通区18811417743: 你如何看待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的经济形势 -
里石妇炎: 2008年我国经济经受了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通过精心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局面.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建议宏观调控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利通区18811417743: 1、你如何看待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的经济形势? 2、你认为中国经济形势向好的原因是什么? -
里石妇炎: 就是危机就会变成灾难.中国经济一点都没有向好,反而是危机重重.一来生产力严重过剩,严重依赖对外出口,对内贬值,调控非常困难.二来人民币对外升值金融危机没有过,除了美国之外,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内需严重不足,国家滥发货币投入没有意义的“铁公基”建设.三是百姓消费力严重萎缩,其他所有国家都还在金融危机中,处理不好

利通区18811417743: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中国经济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
里石妇炎: 1、经济发展结构2、经融监管体系3、自主创新4、宏观经济政策

利通区18811417743: 阐述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企业在战略管理中应重视哪些重要因素 -
里石妇炎: 个人看法,在目前你所要注意的不是后金融危机的问题,而应当注意“十二五”规划的影响:1、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你至少要看到,近几年内我国将会逐步取消出口优惠政策,企业不能再以(低档次...

利通区18811417743: 经济危机对于我们中国经济有什么机遇和挑战?? -
里石妇炎: 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八大机遇与挑战: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