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结局:摄政王多尔衮真的被掘坟鞭尸了吗

作者&投稿:度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多尔衮死后为何会被掘坟鞭尸?~

提起摄政王这个称号,许多人凭借在各类电视中的印象,肯定会第一时间想起一个人,他就是咱们今天的主人公--多尔衮。多尔衮才华横溢,打理起朝政来也是井井有条,可最后却落得了一个被人挖坟鞭尸的下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顺治在公元1644年于北京紫禁城举行了异常隆重的登基典礼,因为当时顺治登基的时候才年满六岁,一个那么小的孩子是没有能力来治理国家的,于是乎顺治的叔叔--多尔衮就成了摄政王,代替这个年幼的皇帝来处理一切政事,顺治因为非常仰仗着自己的叔父,还给他特意立下了一块碑。每逢朝廷遇到什么大事,比如说要出去打猎,或者是祭祀之类的大事,都少不了多尔衮的身影,每到这个时候,朝中一干大臣就会全部出城,跪在地上送别摄政王多尔衮。这一切都表明了多尔衮这时候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几乎把持了整个朝政,所掌握的权力已经远远超过了顺治皇帝。即使当时他取而代之,都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非常不幸的事情是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多尔衮不幸去世了。他在一次狩猎过程因为染上了疾病,而当时的医疗条件又比较有限,在这样的条件下,多尔衮的离世也就不稀奇了。
多尔衮的离世当时也算是英年早逝了,毕竟当时他才三十九岁,正当壮年。多尔衮死后,棺材运回北京,顺治皇帝不仅亲自出城迎接,更是接连三次下跪,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多尔衮的尊敬。多尔衮去世十七天,顺治帝将多尔衮追封为皇帝,更是以皇帝的丧葬仪式将多尔衮下葬。
但是多尔衮把持朝政这么多年,使得顺治皇帝大权旁落,要说顺治帝心里没有一点儿芥蒂,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尊崇完多尔衮以后,秋后算账也展开了。顺治帝八年的时候,多尔衮手下的一个非常信任的大臣向顺治帝举报,说多尔衮死的时候,曾经私底下做了龙袍等皇帝才能用的东西,准备把它们放到自己的棺材中当随葬品,本来多尔衮已经去世了,对自己构不成威胁了,但多尔衮的这一举动,无论实现与否,都相当于触动了顺治帝的逆鳞。顺治帝的滔天怒火必须有个发泄的渠道,他下令剥夺了多尔衮的爵位,撤销了给予他的皇帝称号,罢免了他的谥号,废黜了多尔衮的亲戚,把多尔衮的财产全部没收,更可怕的是,顺治帝下令把多尔衮的尸体挖了出来,还进行了鞭尸的行为。
那么多尔衮的子女该怎么办呢?顺治帝也没有赶尽杀绝,主要是多尔衮的孩子并不会威胁到他,据史料记载,多尔衮只有一个孩子,还是一个女孩,更重要的是这个小女孩在多尔衮病死的时候,才十二岁。顺治帝完全没必要提防着么小的一个女孩。因此虽然对多尔衮进行了非常严酷的处罚,但并没有牵连到这个孩子。顺治帝让另外一个皇亲国戚收养了这个女孩,但这个女孩的结局是什么?在现有的历史上并找不到蛛丝马迹,只能通过清朝历来就有的政策推断,这个孩子可能被嫁到了蒙古。因为根据专家翻阅史册,我们可以得知,大清朝曾经将近五百位公主嫁到了蒙古,几乎可以看作是大清朝的一项国策。那么多尔衮的女儿很有可能就是被嫁到了蒙古,不过这也算比较幸运的了,毕竟还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顺治帝在紫禁城太和门重新举行了即位大典。在这次大典上,顺治帝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同时即令为多尔衮建碑纪功,“永垂功名于万世”。顺治二年,多尔衮晋升为黄叔父摄政王之后,每逢朝中大事如狩猎、祭祀、出师等,王公大臣都要聚集在一起,“列班跪送”多尔衮。
种种迹象表明,此时的多尔衮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甚至还有超越顺治帝的可能。可惜多尔衮命不久矣,英年早逝。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多尔衮在狩猎古北口时患病,结果于十二月初九日客死喀喇城,年仅39岁。

多尔衮刚死时,当他的灵柩运回北京时,顺治亲自到出宫相迎,并连跪3次。多尔衮死后第十七天,顺治追尊其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葬礼亦完全依照皇帝的规格办理。好了,该做的已经做了,下面就是秋后算账了。
顺治八年二月,多尔衮原来的宠信的正白旗大臣苏克萨哈等站出来揭发多尔衮生前私藏御用龙袍等欲置于棺椁之中做随葬品之罪,这引起顺治帝的仇恨。你在世时我动不了你,死了我还不能报复?于是,一场腥风血雨即将开始,顺治帝下诏将多尔衮削爵、撤庙享、罢谥号、黜宗室、没收财产并掘坟鞭尸。

问题来了,多尔衮是被掘坟鞭尸,那么他的子女结局如何呢?很不幸,多尔衮一生只有一个孩子,而且还是一个女儿,即东莪。东莪,出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母亲是朝鲜王室的女子。多尔衮病死时,东莪刚满12岁。作为多尔衮唯一的血脉,顺治帝怎么处理呢?
在清朝正史中关于东莪有着寥寥数语的记载,说的是多尔衮被鞭尸之后,顺治帝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将东莪交于信郡王多尼府中照顾,此后史籍中再也没有东莪的记载。那么东莪去了哪里呢?

目前专家最为认可的东莪长大之后被远嫁蒙古地区。在笔者看来,东莪远嫁蒙古是可能的。纵观整个清朝,曾先后超过500位公主下嫁到蒙古,这在当时几乎是清王朝的国策。尤其在清朝前期,为了巩固统治,更是如此。因此,无论东莪是不是远嫁蒙古,相比于于被杀已经实属不幸中的万幸了。

关于清初摄政王多尔衮历来有被掘坟鞭尸的说法。但在《清实录》中只有这样的文字——“遂下诏削多尔衮爵位,撤去庙享,并废除孝烈武皇后谥号、庙享,罢黜宗室,收籍财产入官,养子多尔博归豫亲王宗”
  掘坟鞭尸最早是出现在传教士卫匡国有一本书叫《鞑靼战记》里的,他是这样写的——“多尔衮的坟被挖了,把多尔衮的尸体抛尸荒野,用棍子打多尔衮的身体,用鞭子来鞭尸,更有甚者,把他头割下来,身首异地……”
  狗血倒是狗血了,但违背两个基本常识,一,清初满人的葬俗是火化的,因此,多尔衮的尸体不可能保存下来供鞭打;二,顺治本人是虔诚的佛教徒,他就是对摄政王再痛恨,也不可能“把多尔衮的尸体抛尸荒野,用棍子打多尔衮的身体,用鞭子来鞭尸,更有甚者,把他头割下来,身首异地…”且那时孝庄正当年,同样是虔诚的佛教徒的她不可能允许儿子实施那样的暴行。
纵观顺治的政治生涯,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仁政,而很难发现他的暴政。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当议政五大臣会议逃人法中所定的株连罪恶时,他曾表示:“因一罪犯牵连众人,荡家废产远徙他方,朕心不忍。且所议大小官员等罪亦属太过”。要求其“详慎定议”,“另议具奏”。“非朕本怀也。尔等亦当思家人何以轻去,必非无因。果能平日周其衣食,节其劳苦,无任情因辱,无非刑拷打,彼且感恩效力,岂有思逃之理?”这是发自肺腑的明察之言。十七年五月他更向吏部发出这样的谕旨:“朕统御寰区,焦心图治,前此屡有引咎省躬诏谕,自今追思,皆属具文,虚邀名誉,于政事未有实益。且十二、三年间时有过举。”“向因建言得罪流徙降革等官,吏部详察职名事迹,开列具奏。”他再次希望“科道各官尤当尽言无隐,即朕躬阙失,亦直言勿讳,朕不惟不加罪,并不芥蒂于心”。在此谕后,季开生复原官、归骸骨,李呈祥、魏琯等免罪。所赦言臣尽管很少,但终能自责并见诸于实际行动。
对别人尚且如此,对为大清国立下赫赫战功的亲叔父,他会掘坟鞭尸吗?

所以会有掘坟鞭尸的说法,这可能与卫匡国的尊明贬清有关,比如他的名字的来历,就很能说明问题——“卫匡国为取悦明政府和士大夫,将原来的西名改为卫匡国,以袒露自己匡扶、保卫大明国的心意。”这是一本正史中的观点。
  还有,如果多尔衮真的遭到了掘坟鞭尸的重处,那么,乾隆在四十三年正月给他平反时,就不会作出如下高度评价——“睿亲王多尔衮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边疆。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大业,厥功最著。……朕每览《世祖实录》至此,未尝不为睿亲王堕泪。睿亲王之立心行事实为笃忠,感厚恩明君臣大义。由宵小奸谋构成冤狱,岂可不为睿亲王昭雪?宜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忠,配享于太庙。其王爵世袭罔替。”
试想一下,乾隆会为一个旁支的祖先,而公开否认自己的曾祖顺治吗?如果是这样,在以孝为天以孝治天下的清廷,这本身就是大逆不道的。
  因此,摄政王多尔衮真的被掘坟鞭尸不像是正史,而更像是狗血电视剧本。

关于清初摄政王多尔衮历来有被掘坟鞭尸的说法。但在《清实录》中只有这样的文字——“遂下诏削多尔衮爵位,撤去庙享,并废除孝烈武皇后谥号、庙享,罢黜宗室,收籍财产入官,养子多尔博归豫亲王宗”

掘坟鞭尸最早是出现在传教士卫匡国有一本书叫《鞑靼战记》里的,他是这样写的——“多尔衮的坟被挖了,把多尔衮的尸体抛尸荒野,用棍子打多尔衮的身体,用鞭子来鞭尸,更有甚者,把他头割下来,身首异地……”
狗血倒是狗血了,但违背两个基本常识,一,清初满人的葬俗是火化的,因此,多尔衮的尸体不可能保存下来供鞭打;二,顺治本人是虔诚的佛教徒,他就是对摄政王再痛恨,也不可能“把多尔衮的尸体抛尸荒野,用棍子打多尔衮的身体,用鞭子来鞭尸,更有甚者,把他头割下来,身首异地…”且那时孝庄正当年,同样是虔诚的佛教徒的她不可能允许儿子实施那样的暴行。
纵观顺治的政治生涯,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仁政,而很难发现他的暴政。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当议政五大臣会议逃人法中所定的株连罪恶时,他曾表示:“因一罪犯牵连众人,荡家废产远徙他方,朕心不忍。且所议大小官员等罪亦属太过”。要求其“详慎定议”,“另议具奏”。“非朕本怀也。尔等亦当思家人何以轻去,必非无因。果能平日周其衣食,节其劳苦,无任情因辱,无非刑拷打,彼且感恩效力,岂有思逃之理?”这是发自肺腑的明察之言。十七年五月他更向吏部发出这样的谕旨:“朕统御寰区,焦心图治,前此屡有引咎省躬诏谕,自今追思,皆属具文,虚邀名誉,于政事未有实益。且十二、三年间时有过举。”“向因建言得罪流徙降革等官,吏部详察职名事迹,开列具奏。”他再次希望“科道各官尤当尽言无隐,即朕躬阙失,亦直言勿讳,朕不惟不加罪,并不芥蒂于心”。在此谕后,季开生复原官、归骸骨,李呈祥、魏琯等免罪。所赦言臣尽管很少,但终能自责并见诸于实际行动。
对别人尚且如此,对为大清国立下赫赫战功的亲叔父,他会掘坟鞭尸吗?
所以会有掘坟鞭尸的说法,这可能与卫匡国的尊明贬清有关,比如他的名字的来历,就很能说明问题——“卫匡国为取悦明政府和士大夫,将原来的西名改为卫匡国,以袒露自己匡扶、保卫大明国的心意。”这是一本正史中的观点。
还有,如果多尔衮真的遭到了掘坟鞭尸的重处,那么,乾隆在四十三年正月给他平反时,就不会作出如下高度评价——“睿亲王多尔衮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边疆。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大业,厥功最著。……朕每览《世祖实录》至此,未尝不为睿亲王堕泪。睿亲王之立心行事实为笃忠,感厚恩明君臣大义。由宵小奸谋构成冤狱,岂可不为睿亲王昭雪?宜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忠,配享于太庙。其王爵世袭罔替。”
试想一下,乾隆会为一个旁支的祖先,而公开否认自己的曾祖顺治吗?如果是这样,在以孝为天以孝治天下的清廷,这本身就是大逆不道的。
因此,摄政王多尔衮真的被掘坟鞭尸不像是正史,而更像是卫匡国版狗血电视剧本。

是,被掘墓了,但没有被鞭尸。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即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封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1650年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皇帝福临 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那时候的摄政王多尔衮已经把持朝政、手握重兵,为何不篡位自己当君王...
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当时他手中权力极大,但是之所以没选择篡位的原因其实是他不能篡位。这和清朝的体制是有关系的,正是因为清朝的八旗体制,清朝真正的决定权不在多尔衮的手上,所以他篡不了位。当时皇太极去世,他的长子豪格其实也是皇位一个重要的争夺者,身为他的长子,豪格也经常随军出征,立下了不...

摄政王多尔衮是个什么样的人?执政期间做的好吗?
关于摄政王多尔衮的评价总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谋乱朝廷的奸臣也有人说他为君王打下了一半江山,是有功之臣。事实上,摄政王多尔衮是一个顾大局的忠臣,在他帮助君主处理朝政期间,他做出了许多有利于江山社稷的重大决定,执政期间国家稳定,人民生活幸福,国家实力发展迅速,可以说他是一个尽职尽责的...

摄政王多尔衮曾被开除“族籍” 至乾隆年间才恢复
”早期不入玉牒的代表人物就是多尔衮,这位为清一统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宗室,生前和死后境遇天壤之别,而且由于他本身又是清宫三大疑案之一“庄妃下嫁”的男主角,所以在清史中也是重要传奇人物之一。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先后受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死后不仅被剥夺亲王封号,甚至被掘坟...

多尔衮是摄政王因此被顺治清算,哥哥阿济格没有当上为何被赐死?_百度...
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叡亲王多尔衮,和硕亲王多铎的大哥,母亲是大妃(皇后)阿巴亥,地位非常尊宠。阿济格是清初一流名将,骁勇善战军功赫赫。他性格粗野豪放对政治同样报有野心,多尔衮死后,阿济格也想当摄政王,被顺至帝幽禁赐死。阿济格(1605一1651)是清初名将,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参加征服蒙古...

摄政王多尔衮的生平???
摄政王多尔衮的生平???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蓝洁瑛生前发生了什么? 百度网友7ae9ba00 2011-06-22 · TA获得超过10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0.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十月二十五日降生在赫图...

《孝庄秘史》当上摄政王的多尔衮为什么最终还是败在孝庄身上?
多尔衮一路当上了皇父摄政王,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头衔了,肯定有人要问了,难道他就没有想过自己当皇帝吗?肯定是有想过的,他绝对是有这样的一个想法的。但是为什么他始终都没有当皇上,而是默默的守候在皇上的身边呢?其实这个道理大家应该都是非常的清楚的,因为当今皇上是孝庄的儿子。而孝庄又...

为什么多尔衮只当了摄政王没有自立为皇难道真是看在孝庄皇后份上吗...
再者,多尔衮成为摄政王之后,清世祖和孝庄文皇后对他采取了一种近乎放任的态度,几乎没有与之发生过什么大的正面冲突,清世祖甚至尊其为皇父摄政王,让其住进紫禁城办公。彼时的多尔衮,除了一个皇帝的名分,和皇帝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加之彼时的多尔衮才三十多岁、正值壮年,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四十...

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的难言之隐:10个老婆却没子嗣
这些可能还不是最悲情的,最悲情的是,辉煌一生的多尔衮娶了10个媳妇,竟然只有一个姑娘,连一个儿子都没有,无法延续烟火。那么,多尔衮为什么没有儿子呢?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清朝还没有摄政王,而多尔衮是第一代摄政王,开辟了大清王朝一个新的制度。爱新觉罗・多尔衮出生于1612年11月17日,...

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的墓在哪里?
当时在北京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在《鞑靼战纪》中记载说:“顺治帝福临命令毁掉阿玛王(多尔衮)华丽的陵墓,他们把尸体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他的雄伟壮丽的陵墓化为尘土。”1943年夏天,盗墓者曾将多尔衮陵墓的正坟挖开,只见地宫中摆放一只三尺多高的蓝花坛子,里面放着...

请问:清摄政睿亲王多尔滚的功绩是什么?
福临是只有六岁的小皇帝,摄政王多尔衮、皇太后孝庄遂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特别是二人关系引起诸多遐想和猜测,生发出无数版本的传闻和野史。其共同话题,是成为清初四大疑案之一的“太后下嫁”(其他三大疑案是“顺治出家”、“雍正夺嫡”、“乾隆身世”)。 太后(即孝庄)有无下嫁多尔衮,正史并无记载,史家也各执所见。

昌邑市19334356179: 多尔衮真的被顺治开棺鞭尸吗.
夹舒重组: 是的

昌邑市19334356179: 多尔衮有没有被追加为皇帝?他生前生后又没有成为过真正的皇帝
夹舒重组: 有,多尔衮死后追封的.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多尔衮死于喀喇城(今河北滦平),年仅三十九岁,灵柩回京后,被尊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追封其元妃为“义皇后”,夫妇一同升祔太庙祭享,即视同一位真正的皇帝,极具哀荣.

昌邑市19334356179: 清朝摄政王多尔滚是怎么死的? -
夹舒重组: 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行猎时坠马跌伤,医治不得要领,十二月初九日死于喀喇城,享年只有39岁.灵柩运回北京,顺治帝追尊他为义皇帝,庙号成宗.多尔衮的葬礼依照皇帝的规格举行,埋葬在北京东直门外(今新中街三条...

昌邑市19334356179: 多尔衮和谁埋在一起 -
夹舒重组: 很遗憾的告诉你,多尔衮并没有坟!更别谈和谁埋在一起了!他的坟在他死后第二年被顺治皇帝挖坟鞭尸 枭首示众 坟墓夷为平地了

昌邑市19334356179: 山河恋之美人无泪中的多尔衮最后死了吗?是怎么死的?被谁杀死的? -
夹舒重组: 好像是因为被顺治囚禁在牢里,被宛宁放出来后,戴着面具去找大玉儿,最后由于虚弱而死掉的.

昌邑市19334356179: 多尔衮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夹舒重组: 有说是病死的,有说是骑马受伤涂毒而死.不过死了之后把顺治高兴死了.

昌邑市19334356179: 多尔衮死后有没有被顺治皇帝鞭尸
夹舒重组: 没有.皇太极死后,最有可能登极的只有两个人:即是皇长子豪格与多尔衮.两人所代表的派系势均力敌,最后为了协调两派利益、维持清内部统一,皇福临以六岁幼龄登上了皇位.多尔衮其势稍大,先任“摄政王”,后与福临生母、即后来的孝庄太后成婚,加号“皇父摄政王”. 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亲政不久变削夺了多尔衮一切封号.

昌邑市19334356179: 多尔滚是怎么样死的?
夹舒重组: 公元1650年,38岁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途经古北口出京,见地势险要风景秀丽并有野兽出没,打猎之心油然而生.于是他策马进入山林,行至一块大石旁正好发现一头奔跑的野猪,于是他弯弓搭箭就要射杀,哪知野猪后面草丛中还有一只正要猎取野猪的巨大的黑熊追来,黑熊瞬间立起向野猪扑来.多尔滚箭刚发出,两臂尚未收回,而胯下战马见黑熊立刻惊的立起狂嘶,把个措手不及的多尔衮摔下马来,正好头砸在巨石一角上,鲜血直流,那逃命的野猪瞬间跑过,夺路狂奔的野猪蹄儿又重踏多尔衮的头,多尔衮立刻丧命.可叹!这位久经沙场杀人无数的猛将就这么被狗熊和野猪给收拾了

昌邑市19334356179: 爱新觉罗多尔衮到底是怎么死的? -
夹舒重组: 多尔衮的死因很复杂.虽说身体太差,但我觉得情感受挫严重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那么小父母早去,母亲又是被逼死的,心灵创伤之严重可见一斑.他可能内心一直有着对母亲深深的负罪感和对弟弟的歉意,到死恐怕都是这样.而弟弟和妻子又离他而去,在情感上有些接受不了.还有对顺治母子很失望,他重病时,顺治都不愿来看他,哪怕是虚情假意也好,可顺治没有,可见顺治对他的态度.顺治就这样的不会自保的主,这要换了别人,早废了顺治了.种种因素加起来,导致他的过世

昌邑市19334356179: 多尔衮为什么不篡位啊 -
夹舒重组: 多尔衮既是顺治的恩人,又是顺治的仇人,说多尔衮是顺治的恩人,因为顺治继承皇位,多尔衮起了一定的作用.皇太极是八月初九病故,过了六天,就是八月十四,要讨论皇位继承,当时主要有七个人,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