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审美大探究:唐朝真的盛行“以肥为美”吗

作者&投稿:锺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历史?~

十万个冷知识

唐代盛行“以(肥)胖为美”来审视人物、特别是女性的说法,流传颇广。该说主要来源于人们欣赏唐代宫廷绘画和仕女图后的感性认识。从笔者所检索的文献看,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等时人论述,并无“以胖为美”或类似观点,相反在唐代文献中保留着不少以细瘦为美的资料,且以安史之乱为界,唐人审美习俗是发展变化的。
安史之乱前,胡人和北方汉族人比较流行以壮硕、高大为美的习俗,这应该也是当时审美的主流观念。从先秦开始,我国南北方就有诸多习俗观念不同,近代国学大师刘师培先生的《南北学派不同论》对此有精彩阐述:“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王国维先生也说:“南方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热而入世,南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实行。”这些观点也适合分析唐安史之乱前生活在北方主要民族的审美习俗。
《诗经·卫风》最早描写贵族美女庄姜:“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该诗标题是《硕人》,首段写道“硕人其颀”,颀指高长;“领如蝤蛴”,指脖颈如蝤蛴,又白又长,可见庄姜是身材壮硕的高大美女。正如童书业先生在《春秋左传研究》所说:“至当时‘美’之标准则似以健康为主。”以壮硕、健康为美的审美观在北方汉族、特别是以游牧为主的胡人中,一直是主流。我们仔细观察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可以发现,画中的宫女、仕女多为北方女子,北方女性多方脸或宽脸,故脸部有些宽的感觉;但脖颈较长、身材高,总体上不是肥胖而是壮硕、高大。
初盛唐时,由于李唐王室一直以“关中本位”政策为其立国方针,提倡胡人风俗。“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胡风胡俗盛行一时:“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竞衣胡服,故有范阳羯胡之乱。”(《旧唐书》卷45)李白、岑参、李欣写了不少赞赏胡人、胡姬的诗。《全唐诗》中“胡姬”出现21次,“胡旋”出现16次,多在安史之乱前。众所周知,玄宗宠妃杨贵妃长于胡旋舞。李白任翰林期间写《清平调词》三首,其二专写贵妃之美:“……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诗中将杨玉环与牡丹、赵飞燕作比,或许也说明杨贵妃并非真的很肥胖,而是比较壮硕,符合当时李唐王室提倡的以壮硕为美的胡风审美观。

安史之乱爆发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使唐人对胡人、胡风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安史之乱历经8年之久,李唐王朝为尽快平定安史之乱,不得不借用回纥、吐蕃等胡人的力量。但他们居功放纵,“及收东京,回纥遂入府库收财帛,于市井村坊剽掠三日而止”(《新唐书》卷195)。《资治通鉴》卷111也记载回纥当时“肆行杀略,死者万计”,而吐蕃更是趁机夺取河西、陇右之地,控制了西域。动乱后,以胡人为主的安、史降将旧部长期割据河朔地区,专横跋扈。
动乱之后的李唐王室饱受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打击,逐渐衰落的关陇集团,不再倡导胡风,动荡的社会现实也使人们的观念逐渐发生变化。李白、岑参等盛唐文人对胡风曾经比较欣赏,而到了中晚唐,文人对胡风则主要持批判态度。《新唐书》卷24记载“开元中……士女衣胡服,其后安禄山反,当时以为服妖之应。”新乐府运动领导者元稹在《胡旋女》中痛批胡旋舞等胡风:“天宝欲末胡欲乱,胡人献女能胡旋。旋得明王不觉迷……佞臣闻此心计回,荧惑君心君眼眩……有国有家当共谴”;白居易亦有唱和诗《胡旋女》,批判主旨相同。
陈寅恪先生在《论韩愈》中指出:“古文运动一事,实由安史之乱及藩镇割据之局所引起。安史为西胡杂种,藩镇又是胡族或胡化之汉人,故当时特出之文士自觉或不自觉,其意识中无不具有远则周之四夷交侵,近则晋之五胡乱华之印象,‘尊王攘夷’所以为古文运动中心之思想也。在退之稍先之古文家,如萧颖士、李华、独孤及、梁肃等,与退之同辈之古文家如柳宗元、刘禹锡、元稹、白居易等,同有此种潜意识”。由此可见,很多文人已把胡人风俗当作动乱原因之一,在审美习俗方面要求恢复华夏正统习俗。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等描绘反映出,南方较长时间内都流行以细瘦为美的习俗。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北方破坏严重,大批文人贵族南迁,或做官、或举家搬迁、或入幕府做幕僚,南方的经济、文化渐超北方。南方文人对胡风的批判更为猛烈全面,在他们大力倡导下,以细瘦、纤弱为美的南方审美习俗在中晚唐逐渐占据主流。“舞风歌月胜纤腰……吴都风俗尚纤腰”(罗虬:《比红儿诗》),白居易《法曲》进一步总结:“法曲法曲合夷歌,夷声邪乱华声和……一从胡曲相参错,不辨兴衰与哀乐。愿求牙旷正华音,不令夷夏相交侵。”既然北方早已“夷夏相交”,胡汉风俗相融,而南方以汉民族为主“细瘦、纤弱”的审美习俗自然也即“正华音”,而对女子“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偏爱,正是典型的南方审美风俗。
最能展现细瘦、纤弱之美的,就是唐人诗中对女子腰部的描绘,以《全唐诗》的统计来说,初盛唐诗中,很少以细腰、小腰、腰细、纤腰、楚腰来赞美女性;而中晚唐诗却常常以此来称赏女子的美丽。其中细腰出现50次,从温庭筠“深闭朱门伴细腰”看,细腰已是美女代名词;小腰9次,如鲍溶诗“小腰婑堕三千人,宫衣水碧颜青春”;腰细8次,如罗隐诗“楚宫腰细我还知”;纤腰39次,如无名氏“宫中细草香红湿,宫内纤腰碧窗泣”;楚腰8次,如杜牧诗“楚腰纤细掌中轻”……诗人描写的这些美女多是南方人,且身份地位较高,对于审美风俗具有引导作用。
总之,初、盛唐时,女性以壮硕、高大为美占据主流,它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胡人和北方汉族人的审美习俗。这与以胖为美看上去接近,但毕竟不同。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主要流行以细瘦、纤弱为美,这主要是长江流域南方汉族人的审美习俗。其流变因素既受胡汉民族关系变化的影响,又有我国南北审美习俗谁为主导的原因,还与李唐王室关陇集团的兴衰有关。


汉朝的审美观和唐朝的审美观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
出现“以胖为美”审美观的原因 每个时代都会有属于自己时代的审美观,“以胖为美”并非唐朝首创。在春秋时期也有以胖为美的审美观,《诗经·卫风·硕人》篇中就体现了人们喜欢高大白胖的女子,那么为什么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观成为了唐朝独特的文化标识?这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一)经济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

汉朝和唐朝审美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唐朝会以胖为美?
唐朝以胖为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老百姓都能吃得饱,生活好一点的家庭都是大鱼大肉。在这样的条件下,女性的平均体重肯定是大于宋代。想想我们自己就知道了,学生时代在寒暑假就知道吃喝玩乐,过年后的体重也会蹭蹭的往上。更何况唐朝的这种...

漫谈唐朝审美:胸大的女人在唐朝最为吃香
古代科技不发达,女人的酥胸大多靠自然发育,人们的审美也似乎并不专注于 ***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喜欢大胸女子的人呢?如果有,女人又是如何通过丰胸来迎合这种“喜欢”呢?在两本唐书里,有这方面的蛛丝马迹。比如唐文宗的私生活好像不是一般的正经,他没有皇后,见于后妃传记的唯王德妃一人而已,...

唐朝的审美分时期吗?其艺术作品的写意风格是什么样的?
唐朝的审美也分时期,仅有盛唐美女稍“胖”些 唐朝分成初唐、盛唐与晚唐,其中的初唐与晚唐都并不以胖为美,著名大画家也是唐太宗的表弟阎立本的代表作《步辇图》之中,除了表现太宗的圣人形象外,唐太宗身边是侍女们各个身形清瘦高挑,丝毫没有健硕丰腴的样子。在唐朝以前的朝代,普遍喜好瘦弱...

历史上的主流审美都是以瘦为美,为什么唯独唐朝以胖为美?
并且在唐朝由于他们的经济情况都比较好,所以他们都觉得只有体态胖胖的才算是吃饱了饭,而那些瘦子都是吃不起饭的穷人,所以在当时胖也代表着富贵。所以大家想证明自己过得好,自然也就会把自己养的胖胖的了。而男性在当时也是以肚子大为美,挺着大大的肚子身材十分魁梧,看起来威风凛凛的。现在的男性大...

你怎样看待唐朝的审美观?
我觉得唐朝的审美观就是女人,以胖为美,他们不喜欢那些比较瘦的女人,他们喜欢的都是那种比较丰腴比较胖的

唐朝和宋朝的审美标准相差甚大,是因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唐朝“以胖为美”,这是因为唐朝实际上是鲜卑族和汉族共同创造的一个伟大王朝,李唐王朝的隋皇族女系母统的继承了强悍鲜卑性格,并且李唐王朝的开国皇帝和初期君主也都是胡化了的汉人和鲜卑贵族女性的混血儿。唐高祖李渊的生母、皇后、一个儿媳均为鲜卑人,而古时的鲜卑族是以胖为美的,因此...

唐朝为什么会盛行以胖为美的审美观?
但其实如果他们真的在唐朝就会受到众人的吹捧吗?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现实生活都清晰地反映出,唐人的确崇尚“丰肥浓丽、热烈放姿”。这与汉代和古代其它大多数时期人们欣赏窈窕淑女含蓄内向的审美观不同,并形成了唐代的“另类”审美眼光。然而,这种“另类”和有悖于传统的丰肥之美的魅力,不仅丝毫不逊色...

唐朝为什么会流行以胖为美的审美标准?
二是唐朝古人有一部分中国少数民族鲜卑族的血统,而鲜卑族和蒙古族都属于游牧民族,喜欢形容胖为健康的标志。自然的就会继承这部分生活习俗,在饮食上和审美上喜欢女子体态丰盈,而且武则天统治时期,佛教流行,从西域运来的佛像大都是体态丰盈优美,古代女子在佛教文化洗礼之下,慢慢的就会被这些神像优美的...

为何古代历史中只有唐朝是以胖为美,是什么造就了这种与众不同的审美观...
唐朝李氏皇族是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产物,唐高祖李渊是凉武昭王皓七世孙,母亲独孤氏和妻子窦皇后都带有鲜卑族和一部分突厥族的血统。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即使后来进入中原,与汉人通婚,血液里以丰腴为美的审美标准,却丝毫没变:在恶劣的游牧环境下,壮硕彪悍,身形高大的女人注定生命力更为顽强。与其说是...

邻水县18048779631: 唐代人真的“以胖为美”吗?
枕所倩尔: 与现代人争相减肥的社会风气大相径庭,唐代人似乎流行 “以胖为美”.唐代流传至... 而是体现了当时女性的雍容富态、健康 自然.唐代是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

邻水县18048779631: 唐朝为何以胖为美 -
枕所倩尔: 根据历史研究,唐朝的确是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的.如果去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大家最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 丰肥浓丽即丰满、肥硕、浓艳、亮丽;热烈放姿即穿着袒...

邻水县18048779631: 唐朝人到底是不是以胖为美 -
枕所倩尔: 关于这个话题,在探讨之前,有两点需要阐明:一是这个“以胖为美”的程度;二是“以胖为美”的适用时间.首先,唐朝人的“以胖为美”,不是今日所说的胖,而是一种富态的丰腴,体脂率大概在25%至30%之间.从唐代流传下来的名画中...

邻水县18048779631: 唐朝盛行以肥为美的原因是什么?
枕所倩尔: 以肥为美的观念盛行,是基于唐朝的开放兼容并包,国力强盛与文明发达

邻水县18048779631: 唐朝真的是以肥为美吗??? -
枕所倩尔: 是啊,就以杨贵妃为代表,以肥为美

邻水县18048779631: 唐朝人究竟是不是以胖为美 -
枕所倩尔: 是的.①如果去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其他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大家最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丰肥浓丽即丰满、肥硕、浓艳、亮丽,热烈放姿即穿着袒露、自信张扬的表情姿态.虽然仔细观察...

邻水县18048779631: 为什么说唐朝人的审美是以胖为美,有什么证据嘛? -
枕所倩尔: 根据历史研究,唐朝是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的.综观留存下来的美女雕像和图画,虽然工艺有别,年龄有少女、女人之差,但大多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其装扮袒露而大胆.即使被今人誉之为中国古代第一美人的“捧杯侍女”,除...

邻水县18048779631: 唐朝为什么以胖为美 -
枕所倩尔: 有读者问:最近热映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嫁接了唐朝的审美趣味,尽显盛唐的雍容华贵、昌盛旖旎.影片也着力刻画了当时女性的丰腴之美.唐朝为什么会形成以胖为美的审美取向呢? 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王彬研究员解答说: 根据历...

邻水县18048779631: 为何唐代以胖为美
枕所倩尔: 唐代人民生活富足,社会安定,人民的审美情趣产生改变.最主要是由于在古代,特别是在唐代,胖的人1般生活富裕,是社会地位高的人(吃的饱),所以唐代以胖为美

邻水县18048779631: 唐朝为什么以肥为美阅读答案 -
枕所倩尔: 唐代皇帝有鲜卑的血统,李世民本人就是四分之一的鲜卑人.汉族农耕民族由于生活环境比较舒适(相对于游牧民族),所以比较瘦弱的人也能生活的很好,但是在北方少数民族聚集地,条件艰苦,气候恶劣,瘦弱的人不容易生存下去,而比较胖的人则可能生存的可能较大(所以满蒙藏民族一般比汉族壮,北方人比南方人壮).由此渐渐的在北方少数民族内,就形成了以胖为美的观念.唐朝皇帝既然有鲜卑的血统,又长期生活在北方少数民族聚集地,那么有这样的观点就不足为奇了.皇帝这样认为,开过功勋中有很多也曾长期生活在北方,造成了唐朝高层中就形成了这样的观点.上行下效,整个社会就以胖为美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