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中的唱腔;南梆子和四平调的区别是什么?

作者&投稿:象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京剧反四平调与四平调有什么区别~

  京剧反四平调与四平调的区别:
京剧的四平调是京剧的一种声腔与二黄声腔很接近,兼备了西皮二黄两种风格的腔调,京胡要用二黄把位伴奏因此也叫平板二黄。在京剧传统剧目中除了花脸行当外其他各行当均有四平调唱腔。
四平调唱腔与二黄原板相近,四平调的板式不多,只有原板、慢板两种板式,而这两种板式的旋律基本相同,只是节奏和行进速度上有别。我们把中速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原板,把慢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慢板。
四平调的唱腔和节奏的变化甚为自由灵活,不管多么复杂和不规则的唱词都可以用四平调来演唱,四平调与二黄声腔最大的不同就是上下句的落音十分随意,如,四平调唱腔的上句、下句都可以落在“2”音上,上句又可以落在“6”音上,下句可以落在“1”音上。
反四平调和四平调基本上一样,四平调最后落音落在外弦的1上,反四平调最后落音落在里弦的5上。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唱腔主要以著名的 “二黄”和“西皮”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关于这两大声腔的由来、形成与发展,在此不作考证和论述,仅就传统京剧唱腔的特点及作用做一介绍。

很多人都知道,“西皮”和“二黄”各有其特定的唱腔结构、旋律模式和调性特征。那么,它们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呢?在这里,我们以老生唱腔为例,将“西皮”和“二黄”的主要特征简单作一描述和比较。
在旋律发展中,由于“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尖锐、华丽,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

用轻快或强劲节奏处理时,多表现热烈、激烈的戏剧场面和活泼、激动的人物情绪。相比之下,“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另外,“西皮”和“二黄”在入唱(或起唱)位置上有明显的不同。“西皮”的入唱位置在弱拍(如2/4节拍时,在弱拍入唱;4/4节拍时,在次强拍入唱)。“二黄”的入唱位置在强拍(任何节拍均如此)。前者由于是弱拍入唱,且强弱关系时而模糊又时而清晰,增强了节奏的不稳定感和旋律的流动感,因此,西皮唱腔总是给人以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之感;后者由于是强拍入唱,强弱关系比较明确,节奏扎实、稳定,增强了旋律的凝重感和力度感,因此,二黄唱腔总是给人以沉静、悲凉之感。当然,这些只是它们最基本、最典型的特征,至于特殊情况的各种特殊处理也是存在的。
<a href=
京剧常用的伴奏乐器
  在京剧唱腔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其声腔不仅派生了反调“西皮”和反调“二黄”,还吸收了一些其他地方剧种腔调,如[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娃娃调]、[汉调]等。由于这些外来腔调在保持其原有结构和调性特点外,其旋律风格都不同程度地与“西皮”、“二黄”相近或相融,特别是胡琴的定弦和把位上分别相同于“皮黄”,故习惯地把这些强调分别归入“皮黄”列之中,如[二黄四平调]、[西皮娃娃调]、[西皮南梆子]、[二黄汉调]等。

谈到声腔的作用,不能不谈及到节奏的运用。京剧唱腔的节奏有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即由“板式”来确定。其典型板式有:[原板](2/4节拍)、[慢板]、[三眼](4/4节拍)、[流水]、[快板](1/4节拍)、[散板]、[摇板](自由节拍)等。[原板]为基础(原形)板式,其它各板式是在[原板]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如[慢板]、[三眼]是将[原板]的旋律和节奏进行加倍扩充,再根据唱词、情绪和速度的需要来丰富旋律和节奏,使唱腔旋律更加丰满、华丽;而[流水]、[快板]则是将[原板]的旋律和节奏进行收缩,再根据唱词、情绪和速度的需要来简化旋律和节奏,使唱腔旋律和节奏更加简练朴实,增强了力度;又如[散板]、[摇板]是将[原板]的旋律和节奏根据唱词、情绪和速度的需要来自由伸展或紧缩,增强了唱腔表现力和戏剧效果。象其它类型的音乐一样,节奏越是缓慢,情绪越是趋于平稳、优雅,反之则越是活泼、激动。不同的板式与不同的声腔有机搭配,则产生不同的戏剧效果。

京剧的声腔与板式进行各种有机搭配,形成了完整的京剧唱腔体系。分析京剧唱腔的表现功能,大致归类为三种,一是抒情性,二是叙事性,三是冲突性。腔多字少的多用于抒情性唱段,如《文昭关》中伍员唱段 [二黄慢板]“一轮明月照窗前”和《贵妃醉酒》中杨贵妃唱段[二黄四平调慢板]“海岛冰轮初转腾”。而腔少字多则用于叙事性唱段,如《凤还巢》中程雪娥唱段[西皮原板]“本应当随母亲镐京避难”。而第三种“冲突性”唱腔之所以单独归为一类,是因为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京剧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即人物之间产生戏剧冲突时进行激烈的对唱或联唱唱段。如《四郎探母》中杨延辉与铁镜公主的对唱[西皮快板]“非是我这几日愁眉不展”。

南梆子和四平调的区别:

1、南梆子京剧曲调,梆子腔的南化,其结构特征以七、十字句三个词组首字为标志,为抑抑扬格。比西皮多一抑格,因而比西皮更接近梆子腔。

2、南梆子有导板和原板,且只用于旦角与小生。南梆子旋律和情调与西皮相似,然而它更妩媚柔婉、明快秀丽,因而抒情性更强。

3、胡琴用西皮定弦,过门除前奏的前半部分有其特征外,后半部分及小过门均和西皮相似。著名的唱段有《霸王别姬》中“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春闺梦》中“被纠缠陡想起婚时情景”,《望江亭》中“只说是杨衙内又来搅乱”等。

4、四平调戏曲腔调,京剧中亦称二黄平板。四平调的结构,以七、十字句三个词组首字为标志,其上句为扬抑扬格,下句为抑扬扬格,加上词组内各字的节奏交叉,它兼有西皮与二黄的结构特点。

5、从调式上看,上句落re 、下句落do,和西皮相同。从旋律及过门特点上看,又和二黄接近,这些均和它的历史渊源和产生流行之地有密切关系。四平调板式有原板、慢板两种,并用二黄同类板式的过门。胡琴定弦亦和二黄相同。

6、四平调的特点在于句法变化比较复杂,因此常可以容纳不恨规则的长短句子,可以是轻快飘逸、闲散叙事的,也可以是委婉缠绵、华丽多姿或苍凉愤切的等等。

扩展资料

在戏曲音乐结构中,声乐部分是它的主体。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认为人声歌唱比器乐伴奏更为亲切动人,更易唤起观众的理解与共鸣。其原因在于乐器所奏出的音乐,虽然也能传情,却不能表意。戏曲音乐刻画人物形象,主体依靠声乐,即优美的唱腔与动人的演唱。

戏曲中无论演唱的是曲牌还是板腔,都可以分为抒情性唱腔、叙事性唱腔和戏剧性唱腔。抒情性唱腔的特点是字少声多,旋律性强,长于抒发内在的感情;叙事性唱腔的特点为字多声少,朗诵性强,适用于叙述、对答的场合。

戏剧性唱腔多为节拍自由的散板,节奏的伸缩有极大灵活性,因而长于表现激昂强烈的感情。这三类曲调的交替运用,构成了戏曲音乐变化多端的戏剧性。中国戏曲有很多传统剧目,其所以能在舞台上久唱不衰,主要得力于其中脍炙人口的唱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唱腔



南梆子

京剧唱腔以皮黄为主,但京剧广集博采,吸收了许多地方剧种和民间歌舞的曲调,作为京剧声腔的素材,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编,使这些声腔与皮黄声腔更同意谐和,融为一体,丰富了京剧的声腔。

南梆子不属于皮黄声腔系统,属梆子声腔系统,借鉴到京剧中后广泛应用。南梆子与京剧的西皮唱腔很接近,胡琴伴奏南梆子与伴奏西皮的定弦一样,定63弦。在京剧中的南梆子唱腔,只有导板和原板两种板式。

南梆子唱腔委婉优美,适于表现细腻柔美的情致,所以在京剧的传统剧目中,只有旦角和小生两个行当才有南梆子唱腔,其他行当没有这个板式的唱腔,只有在京剧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后,才有过尝试。《霸王别姬》中“看大王”是南梆子原板唱腔,南梆子的另一个板式是南梆子导板,在《白蛇传》和《打焦赞》等剧目中都有南梆子导板唱腔出现。

南梆子的上下句落音与旦角西皮上下句落音相同,但是南梆子的唱腔旋律、结构与西皮唱腔有别。另外,南梆子唱腔的开唱形式、开唱锣经和过门旋律都与西皮声腔明显不同。可以说南梆子有其专用的自成系统套路的开唱形式、锣鼓、过门和唱腔旋律。

四平调

四平调与二黄声腔很接近,四平调也叫平板二黄,它是从安徽青阳腔的滚调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在京剧传统剧目中除了花脸行当外,其他各行当均有四平调唱腔。四平调唱腔与二黄原板相近,兼备了西皮二黄两种风格的腔调,京胡要用二黄把位伴奏。四平调的板式不多,只有原板、慢板两种板式,而这两种板式的旋律基本相同,只是节奏和行进速度上有别:把中速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原板,把慢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慢板。

四平调的唱腔和节奏的变化甚为自由灵活,不管多么复杂和不规则的唱词都可以用四平调来演唱,四平调与二黄声腔最大的不同就是上下句的落音十分随意,如,四平调唱腔的上句、下句都可以落在“2”音上,上句又可以落在“6”音上,下句可以落在“1”音上。梅派名剧《贵妃醉酒》基调就是四平调唱腔。四平调与二黄唱腔的连接十分谐和。四平调的旋律委婉缠绵,华丽多姿,适合表达多样的情感。京剧旦角行当的各个流派,都有别具一格的四平调唱段。

有些剧目中的四平调唱腔在局部有辗转调声腔的出现,一般把这种唱腔叫做反四平调。如《生死恨》中的“夫妻们分别数载”就是一例,这段四平调的前两句是正格四平调唱腔,第三句的第一个小分句“可怜我”和最后一句“纵死黄泉”的唱腔都是运用了局部转调的手法,使旋律向下行进迂回,有了反调的味道。而这段唱腔的绝大部分是正格形式的四平调唱腔。梅兰芳先生在排演《太真外传》一剧时,才创编了真正意义上的“反四平调”唱腔。

四平调也叫二黄平板.胡琴定5•2弦,四平调是兼有西皮,二黄两种风格的腔调。其板式有原板,慢板还有反四平。由于四平调的曲调和节奏灵活,任何复杂不规则的唱词都可以用它来唱。比如(贵妃醉酒)的海岛冰轮初初转腾。
南梆子,胡琴定6•3弦。唱腔结构与西皮原板,二六大致相同,因而能与西皮唱腔一起使用。南梆子只有导板和原板两种板头。传统戏中只有旦角和小生能唱。宜表现含蓄,细腻柔美之情。 比如(霸王别姬)的看大王。


京剧最基本的两种声腔为西皮和二黄,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
京剧最基本的两种声腔为西皮和二黄。西皮和二黄最显著的区别就在音律。西皮主要表现明快亮丽,二黄主要表现低沉悲婉。西皮是眼起板落,即敲鼓开唱,打板收音,二黄则是板起板落。京剧最基本的两种声腔为西皮和二黄。唱腔京剧音乐属皮黄系统而又吸收并融合昆曲、梆子等声腔的音乐因素。由唱腔、打击乐、...

我国戏曲音乐唱腔中的梆子腔产生于我国哪个省
我国戏曲音乐唱腔中的梆子腔产生于我国山西省。山西四大梆子: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1、蒲剧 蒲州梆子,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蒲州梆子,因发源于古蒲州而得名。晋中和晋北称之为“南路梆子”或“南路戏”,上党称“西府戏”,河南称“西戏”,在陕西...

京剧的主要声腔有哪些?
4. 反西皮是京剧传统唱腔中出现较晚的一种,据说由谭鑫培所创。它的板式包括皮改二六、散板和摇板。5. 反二黄是在二黄的基础上降低四度形成的,这样做的结果是调门降低,音区扩展,曲调起伏更大,旋律性更强,适合表现悲壮、凄怆的情绪。反二黄的板式与二黄相同。6. 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

京剧唱腔吸收了哪些外来腔调?
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娃娃调]、[汉调]等

戏剧唱腔分类
南锣及其他杂腔、小调,为丑角、花旦专用。 京剧唱腔西皮 戏曲腔调,京剧唱腔的主要腔调之一,一般认为出于梆子腔,明末清初秦腔流传至湖北襄阳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成襄阳调,后称为湖广腔,又称西皮。西皮腔流传亦甚广,湘剧、桂剧等中称为“北路”,粤剧中称为“梆子”,滇剧中称为“襄阳调”。京剧西皮则是...

京剧唱腔有哪些
3. 昆腔:京剧中的昆腔源自昆曲,是昆曲在京剧发展中的遗留。它的音乐风格典雅精致,常用于表现文人士大夫的情感和故事。在京剧的早期历史中,昆腔常常与弋阳腔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唱腔外,京剧还有其他辅助性的唱腔和板式,如反二黄腔、高拨子、南梆子等,它们共同丰富了京剧...

南梆子的意思南梆子的意思是什么
南梆子的词语解释是:即豫剧。参见“[[豫剧]]”。南梆子的词语解释是:即豫剧。参见“[[豫剧]]”。拼音是:nánbāngzi。结构是:南(上下结构)梆(左右结构)子(独体结构)。注音是:ㄋㄢ_ㄅㄤ_ㄗ。南梆子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

粤剧的乐器都有什么,粤剧的主奏乐器是哪个
梆子属于没有固定音高的竹木类打击乐器。北方称“梆子”,南方称“南梆子”,亦称“方梆子”。北方戏曲所用的梆子是实心,简称“梆子”,当中是由两根坚硬的木棒组成,演奏时双手各执一棒互相敲击而发出声音。音色响亮清脆,常用于打节拍,使用的技巧简单。南方梆子却有大、中、小之分,由长方形的中空...

...昆曲、秦腔、徽剧、汉剧、评剧、豫剧、河北梆子,这几个剧种之间有...
2.昆曲对于京剧的影响是极大的。现在京剧中仍然有《挑滑车》、《扈家庄》、《醉打山门》等从昆曲中直接演变而来的剧目,其中的唱、念、做、舞大体与昆曲相同,足可见京昆之渊源;3.徽剧、汉剧作为京剧的祖先,其西皮唱腔则由秦腔而来,以至后来京剧的西皮、南梆子等唱腔亦源于秦腔;4.秦腔在东传过程...

京剧唱腔特点及作用
在京剧唱腔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其声腔不仅派生了反调“西皮”和反调“二黄”,还吸收了一些其他地方剧种腔调,如[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娃娃调]、[汉调]等。由于这些外来腔调在保持其原有结构和调性特点外,其旋律风格都不同程度地与“西皮”、“二黄”相近或相融,特别是胡琴的定弦和...

永丰县18894876805: 京剧最基本的两种声腔为(各自有什么特点)
芒瑞杜拉: 1、主要的蛀牙是西皮和黄儿.由此衍生出的反西皮和反黄儿,以及南梆子、四平调、高伯子、吹腔、南宫和娃娃.2、京剧属于皮黄体系,吸收融合了昆曲、梆子等声腔的音乐因素.3、由唱腔、打击乐、曲牌三部分组成.4、演唱风格以板腔的西皮和黄儿为主.皮是一种活泼明快的曲调,擅长抒情、叙事、说理、意象.5、有原板、慢板、快三眼、导板、回龙、松板、摇板、26、流水、快板.6、另外,京剧传统唱法中的后期唱法——反西皮,只有两六盘、散盘、摇盘.7、黄色是舒缓深沉的曲调,适合表达忧郁和悲伤.经常用在悲剧情节中.

永丰县18894876805: 京剧南梆子简介 -
芒瑞杜拉: 京剧唱腔以皮黄为主,但京剧广集博采,吸收了许多地方剧种和民间歌舞的曲调,作为京剧声腔的素材,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编,使这些声腔与皮黄声腔更同意谐和,融为一体,丰富了京剧的声腔,我们将这些皮黄之外的声腔如南梆子、四平调...

永丰县18894876805: 京剧唱腔哪两大类 -
芒瑞杜拉: 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 “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 在旋律发展中,由于“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 长于抒情、叙事、说理、状...

永丰县18894876805: 京剧的唱腔有几种? -
芒瑞杜拉: 主要分为“西皮”与“二黄”两大类.因为是在网上无法解释音律,所以只能用文字来作简单的表达.常见剧目中,有《四郎探母》,杨延辉唱的“未开言不由人泪流满面”就是老生的“西皮倒板”,铁镜公主唱的“夫妻们打坐在皇宫院”就...

永丰县18894876805: 京剧的唱腔分几种 分别是什么? -
芒瑞杜拉: 两种,西皮和二黄

永丰县18894876805: 京剧唱腔种类 -
芒瑞杜拉: 京剧唱腔包括主要有西皮、二黄腔且融合一些地方曲调如:高拨子、昆曲、吹调、四平调、南梆子等十几类约一百八十四个左右的板式组成,这些融合的地方曲调已成为京剧唱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永丰县18894876805: 京剧的两种腔调 -
芒瑞杜拉: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永丰县18894876805: 京剧的唱腔 -
芒瑞杜拉: 所谓的唱腔就是每个剧种的声腔板式.京剧的唱腔主要分为西皮和二黄. 这里所谓的西皮和二黄是是构成京剧最主要的唱腔,故京剧的别名也叫皮黄. 但是皮黄腔也有下面一些个唱腔组成,比如,散板,原板,慢板,流水,快板,跺板等组成. 在套上前面的帽子,就有西皮散板,二黄散板等之分别了

永丰县18894876805: 什么的京剧唱腔
芒瑞杜拉: 西皮 戏曲腔调,京剧唱腔的主要腔调之一 二黄 京剧唱腔的主要腔调之一 反二黄 京剧曲调.在二黄的基础上大量运用调式交替和暂转调, 四平调 戏曲腔调,京剧中亦称二黄平板.四平调的结构 高拨子 戏曲腔调,源自于徽调中的拨子腔 南梆子 京剧曲调,梆子腔的南化,其结构特征以七、十字句三个词组首字为标志 吹腔 戏曲腔调.渊自于徽调中的吹腔.于明末清初时,由弋阳腔演变成四平腔 娃娃调 京剧曲调,本为娃娃生所唱,后亦用于其它行当,属西皮腔系,为快三眼板式

永丰县18894876805: 京剧有哪两种腔 -
芒瑞杜拉: 京剧属皮黄腔系,主要声腔为西皮、二黄,另外还有辅助声腔:南梆子(从西皮)、四平调(从二黄)等,还有从地方戏、民间小调临时借鉴来的曲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