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图的对近代中国官制的影响

作者&投稿:重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升官图》的历史地位如何?~

《升官图》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一部首屈一指的政治讽刺戏剧,是中国现代戏剧最优秀的代表作。
《升官图》创作于日本刚刚投降的1945年10月,于次年三月首次公演。此剧演出,正值国民党那些“接收”大员大搞“劫收”之时,剧中所讽刺的种种现象,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因此演出盛况空前,举国瞩目。

《升官图》中国话剧作品。陈白尘的代表作。1945年10月,陈白尘因屡次发表文章评击时弊,深受国民党当局的嫉恨。为了避免当局的陷害,他躲进友人的住所,在短短的20多天里,他写出了《升官图》,此外还可指游戏。升官图是古代汉族民间图板游戏,产生年代不详,据传由明代倪元璐所创,亦传创自唐代。升官图是一种依靠转动四面陀螺赌赛的图版游戏,参与者在一幅标志着各种官衔的图板上游戏,从白丁起始,依照转动陀螺获得的判语升迁贬黜,以最先升任最高官制者为胜。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具体表现形式不同,最流行的升官图是依照明代官制编写的。

其对了解明、清两代官制则的确起了辅导的作用,不过它究竟是一幅图,和《历代职官表》只是一些表一样,没有文字说明到底难以详解官制的变迁和沿革。不论纪昀、黄本骥和《升官图》的作者,都有这个缺点。欲补这个缺憾,自得有一位通人来做这个工作,他便是瞿兑之。
瞿兑之是本世纪初叶清廷军机大臣瞿鸿机的幼子,学贯中西,尤精史学,是堪与陈寅恪并称的当代大师,他生长宰辅门第,交游多仕宦中人,自己也早登<SPS=1450>仕,对官场情况非常熟悉,所以六十年代中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上海古籍出版社前身)出版黄本骥的《历代职官表》时,请他来担任整理工作,可称深得其人。
黄编本较原书删繁就简,数量大致只存三分之一,但好是好在黄编本纠正原书很多的错误。不过黄本骥本人也是封建时代的一个官,而且还是一个热中向上爬的小官,不免对官制有主观的看法。翟兑之整理此书时,封建王朝灭亡已半个世纪,他的观点当然不会和纪昀、黄本骥相同。不过他只能就黄编本加以整理,黄编本所没有的内容,他也不能擅行添增,例如清代统治核心机构的军机处,和原书黄编本硬是同样没有这一重要机构,整理本也只好从之阙如。为补救起见,瞿兑之加撰了《历代官制概述》和《历代职官简释》两篇文字,来补漏修阙。尤其是《概述》一文,洋洋洒洒,是瞿兑之关于史学的一篇大文章,应该是值得研究历代官制的学人仔细研读的。
《历代职官表》为什么不列军机处这样最重要的政府心脏机构,其理由实在难以索解,原来在雍正朝之前,从明初迄清初三百多年来,政务出诸内阁,虽然自洪武朝李善长、胡惟庸之后,便再不设丞相一职,但入阁的大学士们仍不失为集体的丞相,尤其是年资俱深的首辅,更操有丞相的实权,臣下的奏章通过通政使先送内阁“票拟”,然后才呈“御览”,对皇帝来说还不能“大权独揽”,尤恐“大权旁落”。爱新觉罗·胤是个英锐嗜权的皇帝,他借用兵西北军务紧急为由,设立军机处,以应付瞬息万变的军事。他用的军机处人员,实际上便是他的私人机要秘书,受皇帝个人的直接指挥。因而内阁只成了一个空有其名的衙门,通政司使也成为一个闲官,更没有明世宗时代严嵩当国时赵文华的威风了。
中枢之权逐渐移到军机处,不久军机处包揽国内所有一切政务,但名称仍是“军机”,内阁大学士当然也可充任军机大臣。不过若不充任也不“管部”,则这个大学士便是闲官。甲午败战后的李鸿章,一直到戊戌政变之前便充当秃头的文华殿大学士,蛰居贤良寺达四五年之久,门前冷落车马稀,更没有人会去“烧冷灶”。军机处的人员也和英法联军入侵后的所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一样,是差使而不是实官,入军机的实官也不必一定是一二品大员,也不必像明代需要“廷推”,只要皇帝指定便可,什么“军机大臣”、“军机大臣上行走”、“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等旨令,便分出他们的高下档次,咸丰皇帝在热河的遗诏派出一共八名的军机大臣,竟有五品京官充当的,那便是“学习行走”的军机大臣了。这种排名最末的军机大臣,有一个诨号,叫做“卷帘军机”,原来一行军机大臣晋见时,殿上的门帘是放下的,资深的大臣昂然前行,并没有太监给他们打帘,便由资最浅的快走几步把帘卷起,然后退居行尾,入殿再把帘子放下,这种军机大臣,自然只好“伴食”而已。至于这样全国政令所从出的军机处办公室,若是在帝、后园居时,其简陋不可想像,竟是一所板屋,供应也不具备,肚子饿了,到园篱空隙向设摊的小贩买几个烧饼充充饥。这是封建时代的笑谭,我并未过甚其词。
《升官图》却把军机处列在“内廷”一栏,拿这个全国最重要的机构和最与政制无关的“经筵讲官”、“尚书房”、“上书房”、“起居注”并列,倒是深合雍正设立此处用意的。至于总理衙门,因为是外务部的前身,专和洋鬼子打交道的,一般道学先生如清末的倭仁、徐桐之流,不屑一顾,所以《升官图》中,便连影子也不见了。
从前在学校念英国宪政史时,对于英国的官制也很觉难懂,这个西方的老大王国正和我们东方的老大帝国一般,都是没有成文法的国家。例如英国的首相或总理大臣,这是现代的通称,英宪上的正式名称则是“帐房”,即是英王室的管家帐房先生,现代的英国青年恐怕会是闻所未闻的了。中国也是如此,我来说几个最容易使人误会搞错的事。
实职和差使两者本来可分得很清楚,即实职是经过吏部铨叙的经常性官职,而差使则是临时性的差遣,其本职仍旧存在,差使完成仍回原职,最明确的便是科举考试的考官和各省的学政,各省的正副主考即使最远的贵州、云南,往返也不过一年,学政则三年一任,任满官复原职。还有明代和清初的巡按,也是差使,出膺巡按的都是新登科第的翰林院编、检,只是七品的品级,但一到了外省,便和封疆大吏并起并坐分庭抗礼,这便出现了像京戏《玉堂春》中王三公子这种人物。清沿明制,入关之初,还设置这个差使,后来觉得弊端很大,便将巡按一差废止不置,这不失为清代的一种好的改革。
最令人纠葛不清的则是封疆大吏的巡抚和总督,原来明代的一省最高官吏是布政使和按察使,都是实官,到了中叶兵兴,才临时派遣京中大员出去典兵,其实职大都是侍郎和尚书的一二品官员,事毕即回京复职。凡是奉差的官都没有官印而只颁给关防,前者是正方形而后者为长方形。并且巡抚和总督两者都是动词,放在官衔的前头,例如“巡抚浙江等处……”、“总督云南贵州等处……”,可见它不是名词而是动词。但明代的下半期,干戈不息,差使永不能销差,而有成为实官之势。终明之世,一省或二省的封疆大吏,便由巡抚、总督取布、按两司而代之。清沿明制,为了镇压汉人的反抗,更需要重臣到各地镇压,督抚便正式成为实官了。
官的性质变了,但制度上仍一仍旧贯,文人们的笔下自然依然可跟着旧制。有过一位文人笔下称一个总督为“尚书”,有人考据这个总督的一生仕历,认定他在外任过总督,在内只任过左都御,从未任过尚书,因此认定称为尚书是错误。殊不知总督并不是实官而是差使,其实官则确是尚书,称他为尚书一点也不算错。举一个例,清末同光体诗人郑海藏赠张之洞《广雅留饭谈诗》七律首句云:“平生作诗多苦语,一见尚书便自许。”这是在张之洞任两湖或两广总督时作的,张之洞的仕历非常历历可考,他从内阁学士简放山西巡抚直到宣统初元才内召为大学士军机大臣,一直不曾做过京官的尚书,所以称他为总督的本职为尚书是并不错误的。
另一个是官职的正和副的问题。明、清两代官制的正职和副职,和现代政制甚至和西方国家大不相同,因之倘使用现代的眼光去看过去,一定会扦格难通。现代的副职是正职的助手、副手或甚至是属吏,但在明、清两代则恰恰相反,虽然副职往往官秩较低,礼仪少杀,但职权是平等的,并不分上下。例如六部的尚书和侍郎,犹之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总(部)长和次长,但次长是总(部)长的属吏,侍郎却和尚书同是一部的“堂官”(领导),在清朝因为有满、汉之分,一部有两尚书、四侍郎,但也不一定是满尚书当家作主,有时倒一切听凭一位汉侍郎说了算。清季的翁同<SPS=2323>长时期在户部,从侍郎到尚书入军机,一直是他主持“计政”,所以有一副联语说“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百姓荒”,上联是讽刺李鸿章,下联则虽冤枉了他,对联却是做得非常好的。
凡是有正副两职的实官和差使,莫不如此,乡试的正副主考,会试的正副总裁,册封和祭告的正副专使都是平等的地位,这在那时大家都谙熟制度,不会出差错。但到了光绪初年要派遣使节了,第一个出使英国的是湖南人郭嵩焘,清廷囿于旧制,还派一个广东人刘锡鸿充当副使,可英国外交部只承认一个使臣,拿刘锡鸿作使馆的馆员看待,而刘又习于国内制度,以使臣自居,于是闹得不可开交。结果是闹了年把,清廷派驻外国使节便不再设副使,并把刘鸿锡调驻他国了事。
以上两事,《升官图》是无法表显出来的,但它也有一个长处,便是把明清的职官不论大小尊卑,都列之于表,毫无遗漏。例如有一官职,通国只有一员,官名也很特别,叫做“治中”,一般人恐怕对此职不大会知道,它是顺天府府尹的一个属官,正五品,是专门管理会试和顺天乡试的膳食和刷卷等事的,因为天下众多官员中只有此一员,而他的职务又只三年才履行一次,无怪人们对之生疏得很。
明、清职官的级别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两级,自正一品的大学士到从九品的末秩一共有十八级,除十八级之外,还有连从九品都够不上的,叫做“未入流”,那真是仕宦之末途。这种“未入流”的小官,名称倒非常好听,外省各衙门多有未入流的“大使”,与现代出使外国的国家元首代表同名,在那时则是可怜虫。不过也有特殊的大使,如广东河泊所大使,却是天下第一肥缺,要花不知多少银两的苞苴运动才能谋到这个芝麻绿豆官,又如顺天府所属的崇文门副使,亦是属于“未入流”的卑职,也是肥缺,《升官图》上对他们都注明“赃不行”,便是这些税吏可以明目张胆尽管去贪赃枉法,并不追究和处罚,竟与正一品的大学士并无两致。



明、清职官的级别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两级,自正一品的大学士到从九品的末秩一共有十八级,除十八级之外,还有连从九品都够不上的,叫做“未入流”.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

一看就懂的「清朝官职图」,收藏起来,随用随看,一目了然
如果你需要高清版本,可以通过添加答主为好友并私信获取。答主将分阶段详细解析,最终汇总成四张图,涵盖皇帝为核心、军事与贵族为支撑、议事决策与行政地方体系的完整结构。这些内容基于权威书籍如《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和《剑桥中国晚清史》,答主结合史料,亲自梳理,确保内容的准确性。1月...

历史中国近代封建官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是什么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这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进一步加深。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它们为对象。(1)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作为首要任务。因为帝国主义势力一直以各种形式维护和强化其在中国的...

如何看待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这也是造成中国近代积弱的原因。不过也早就了一批批的为了挽救中国存亡的救国运动。客观上来说也进一步瓦解了小农经济。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产生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 源,也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随着入侵方式的...

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人物
4. 曾国藩:清朝官员和军事家,湘军的创立者之一。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 光绪:清朝皇帝,1875年至1908年在位。其统治时期经历了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6. 慈禧:清朝最后一位皇太后,实际掌握政权多年,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7. 洪秀全:中国太平天国的创始人和领袖,自称为“天父...

辛丑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分别对近代史中国造成什么危害
1>《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强占香港,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

如何认识近代(1919前)中国的反外侵运动
近代中国(1840到1919)经历哪些苦难? 概括来说:遭受列强不断的侵略、欺凌,一次次的战败、求和、割地、赔款,使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屈辱。中国也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一步步的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各阶级或阶层进行了哪些抗争和探索,结果如何? 1、抗争——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中国人民为...

结合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谈一谈这次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回答:1.政治方面:告诫廷臣舍旧图新,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市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谕令各省督抚举荐通达时务的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许自谋生计 2.经济方面: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

近代以来中国各主要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①鸦片战争中抵抗派 中国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魏源在他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代表人物:奕讠斤、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 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作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 生,对...

近代以来中国各主要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1. 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 - 林则徐成为首位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2.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代表人物: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主张:自强不息,师夷长技以自强。- 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并对外国经济扩张起到了...

兰州市15921972089: 谁知道《升官图》游戏? -
权贴浦美: 升官图又名彩选格、选官图,是中国古代的图板游戏,产生年代不详,据传由明代倪元璐所创,亦传创自唐代.升官图是一种依靠转动四面陀螺赌赛的图版游戏,参与者在一幅标志着各种官衔的图板上游戏,从白丁起始,依照转动陀螺获得的判...

兰州市15921972089: 宋朝至清朝的中央官制演变 -
权贴浦美: 中央官制的演变: 秦设三公九卿制;东汉扩大尚书台的权力;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北宋宰相之外增设参政知事、枢密使、三司使;元朝设中书省;明权分六部,后增设内阁;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后弃用,雍正朝始设军机处.

兰州市15921972089: 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阅读下面“选官制度的变 -
权贴浦美: (1)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实行时间 先秦时期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时期依据 世 袭 才能、品德到门第考试成绩 备注 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机会 比较封闭.以官举士,百姓不得参与. 中下层地主知识分了提供了机会. (2) ...

兰州市15921972089: 科举制度在选士制度发展史上的意义及对封建政治及文化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
权贴浦美: 楼主你好,下面的答案希望你满意: 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央集权的需要,是选士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隋朝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首先加强官制与官制密切相关的选士制度的改革.这是因为:(1)要加强中央集权,必须...

兰州市15921972089: 戊戌变法法令中的变科举 变官制 有什么历史意义 -
权贴浦美: 戊戌变法法令中的变科举 变官制 有什么历史意义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也促进了中国人民

兰州市15921972089: 晚清政治体制改革的得失和启示是什?晚清政治体制改革的得失和启示是
权贴浦美: 一、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从狭义上讲是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从广义上讲... 晚清政治体制改革对中国近代政治体制演变的影响 晚清政治体制改革,对于整个19...

兰州市15921972089: 材料一中,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重大变化 -
权贴浦美: 中央的权力加大了

兰州市15921972089: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中央官制的变化过程 -
权贴浦美: 秦,汉:三公九卿 隋,唐:三省六部 宋:二府三司 元: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 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清:军机处.

兰州市1592197208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制时期.《礼记•礼运》描述当时情形说:... -
权贴浦美:[答案] (1)B.“九品中正制的建立完全彻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错误,这只是九品中正制建立的原因,而且文中没有说解决了此问题.C.“有一部分”在原文中为“均”,原文第二段为“那些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