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作者&投稿:恭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开国大典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篇1

  《开国大典》一课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课文很长,所描写的场景繁多,课前准备时,给我第一反应是必须把课文读短,力求达到“长文短讲”。

  继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清文顺序,概括描写场景,开始了《开国大典》第二课时的教学,一节课下来,我反复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总感觉教得不顺手,磕磕绊绊的,似乎又回到了“老套路”上去了。

  一、课前预设不够充分

  复习导入中,设计回顾课文的主要场景,教师板书似乎还很顺手。顺势从整体入手,学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四个场景的情况,旨在高度概括,尽量读短文章。最初设想这一环节只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就能完成,不需要提到合作学习这一高度来解决问题。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在课堂中出现了学生概括不准确,五花八门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课文读得不够,在这一环节,应设置为小组内细读课文。二是,开国大典这历史事件与学生认识有一定的时间差距,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及相关的历史了解不够,没有亲身经历的感受,更谈不上感同深受,或许课前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图片、影相、声音信息资料,对于这一环节的教学会迎刃而解了。

  二、课中“小组合作”深度不够

  课堂中针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设置了两个小组合作探究点,一是典礼中人们的表现怎样?划出相关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二是阅兵式中,从语言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些什么?学生在小组探究的过程,对相关的句子画得比较正而且迅速,结合具体的语句谈感受时组内比较片面,没有将所划出来了句子放在一起,去研究,去品读,只是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从学生的展示交流发现探究深度不够,究其原因:一是老师方法提示不够明确,二是时间给得不够宽余,总是想在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展示时,对学生划出的句子,老师利用课件,将其排列在一起,与学生一起分享、品味语言了,“30万人”、“一起”、“欢呼”、“掌声”,反复出现表达效果及表达的情感,老师似乎真正“包办”了学生的行为。也未能品出味道来。

  三、课堂问题处理不够合理

  在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卡壳、不全面、不到位、语言不规范的问题时,随解决问题的行为不能灵活的去处理。总一味尽量去完成基本的任务,有不断往前赶的味道,或忽略了提醒、或默认了学生言行。

  长文短讲,我“讲”的时间少了,学生“学”的时间自然就增加了。他们在阅读时就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感受、理解、欣赏,并真正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细节决定成败”,是我上课后得到的教训。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生成才能别样精彩。

  小学语文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篇2

  《开国大典》是一篇长文,整体把握是必须的,那么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该怎样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文章而不仅仅是走过场呢?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深入思考的问题。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抓住这些“点”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的方法,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一个支点,牵动整个文本的学习,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仿佛是找到一条串联珍珠的丝线。

  “用一个词概括对开国大典的感受”——抓住中心,统领一文。

  “会读书的学生可以把文章读成一句话,甚至读成一个词。”这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人性化描述。在课堂上以中心词为切入点,将词语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就可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直达教学目标。另外,抓住这些词语做为整体突破的切入口,也有效地引导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当学生把“隆重”、“热烈”、“庄严”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便有了具体的落实。

  “这些感受照应了题目中的哪个词?”——紧扣题眼,教活一课。

  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语文情操的感染。引导学生发现“隆重”、“热烈”、“庄严”与题目中的“大”的联系,学生有了顿悟感觉,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为下一步直奔重点作好了铺垫。

  “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大”?”——整合问题,串联一篇。

  问题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源头活水,问题也可以作为指导学生阅读的切入点。这就要求老师设计的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是一问抵许多问的主问题。当然,我们现在更多的是提倡引导学生大胆提问题。但是学生设计的问题一般都比较琐碎肤浅,这就需要老师做适当的引导,将学生的多个小问题,整合成一个能够推进阅读的“大问题”,这个问题覆盖了全文,可以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又可读,又可想,可说,可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并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不仅较为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有言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有在“高”“阔”的空间里,才能“任飞”“凭跃”!

  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牵动对全文各部分的阅读感悟,就能实现阅读结构的优化,关键是我们老师能深入的理解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握课堂,多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深入理解新课标的精神,长文短教,提高效率这个目标就一定可以实现。长文短教,教师“教”的时间压缩了,相应地,学生“学”的时间就增加了──他们在阅读时就有时间进行感受、进行理解、进行欣赏,进而真正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开国大典》
下面是 考 网整理分享的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开国大典》,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能正确读写词语。背诵、抄写第7自然段。 2.学习课文,通过文中的一个个场面描写,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S版6课《开国大典》中心思想
《开国大典》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表达了一种当家作主的喜悦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开国大典》是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章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着重写了“会场、大典、阅兵、游行”四个场面。课文按事情...

7开国大典生字拼音和组词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也可以说,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6年级语文《开国大典》课后反思
篇一:6年级语文《开国大典》课后反思 今日,我上了《开国大典》一文,感受颇深,现总结如下几点体会: 1.以练习为导,让生自学、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感知每一段落时,总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或思考题让生边读边想,自己去学习获得知识,把握一段的大意,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2.注重学...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开国大典生字组词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开国大典生字组词如下:政:zhèng(邮政、政治、政策),府:fǔ(官府、府第、 城府)。宾:bīn(外宾、来宾、宾客),栏:lán(栏杆、石栏、桥栏)。宣:xuān(宣布、宣传、宣誓),帜:zhì(旗帜、标帜、独树一帜)。阅:yuè(检阅、阅读、阅览),制:zhì(制服、制止、压制...

有没有关于开国大典的资料?帮帮忙啦!
3.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如,“直奔”会场比“走向”会场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心情;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比“朝着”、“看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的心情。课文“思考·练习”第三题列出的两个句子,只是举例性质,目的是...

开国大典分为几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升起、宣读公告的顺序介绍了开国大典的全过程;接着作者写了阅兵式的盛况;最后作者写了群众游行的盛况和大典结束后的情况。全文段落之间过度自然,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开国大典》一文在中国多个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

开国大典主要讲什么内容?
主要内容:《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新中国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历时两个半小时,受阅部队共1.64万余人,场面非常壮观,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欣喜之情。开国大典有三项...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6开国大典导学练案
《开国大典》1、主要内容: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然后,升国旗。升旗以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受检阅的有海军、...

小学语文教资面试开国大典是会选一部分,还是全部讲
讲一部分开国大典文章,首段总领全文,中间为论述内容,最后一段为概括内容,所以是总分总结构。

通川区15124205498: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开国大典》的梗概 -
泷轮清肤: 1949年10月1日,祖国母亲的生日,作为她的孩子,我们怎能不为之欢呼,为之歌唱?因为从这一天起,中国人民终于翻身解放,真正当家做主,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这一天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应倍加珍惜.同时,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永远富强!

通川区15124205498: 思考《开国大典》讲了一件什么事 -
泷轮清肤:[答案]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第26课.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通川区15124205498: 小学课文《开国大典》的主要意思 -
泷轮清肤: 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开国大典的事.课文强调欢庆气氛和人民群众喜悦、激动的心情.反映群众爱党、爱领袖、爱解放军、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通川区15124205498: 浅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
泷轮清肤: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够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新的语文课程...

通川区15124205498: 小学课文《开国大典》的主要意思 -
泷轮清肤:[答案] 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开国大典的事.课文强调欢庆气氛和人民群众喜悦、激动的心情.反映群众爱党、爱领袖、爱解放军、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通川区15124205498: 开国大典课文 -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是按什么来写的?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是按什么
泷轮清肤: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记叙了(升旗鸣炮)、(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等四个场面,重点写了(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这两个场面.典礼的主体仪式包括(奏国歌,庄严宣告)、(升旗鸣炮)、(宣读公告)、(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通川区15124205498: 语文S版开国大典课文课后题 -
泷轮清肤: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写的,重点谢了大典开始时的场面和阅兵仪式的场面.

通川区15124205498: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导入讲授与总结 -
泷轮清肤: 展开1全部 宋霞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入、讲授与总结是教学的三个环节.在教学中,着重抓好这三个环节,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导入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

通川区15124205498: 小学人教版第五单元上册 25课《开国大典》最后一段中的“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中的流是什么意思?---------------------- - 截止至12月20 10:00,为时... -
泷轮清肤:[答案] “流” 应该是群众舞着火把形成的人流分别向东城、西城的街道行去的景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