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杀人成语故事

作者&投稿:锐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曾参杀人成语故事_成语“曾参杀人”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曾参杀人

  【拼音】 zēngshēnshārén

  【解释】比喻流言可畏。

  【成语故事】

  春秋的时候,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做曾参,曾参是个非常用功念书、孝顺父母的人!有一天,有人跑去对曾参的妈妈说:“伯母!曾参杀人了!”曾妈妈马上说:“不可能的!我们家曾参是个乖孩子,他不会杀人的!”,过了一会儿,又有人跑去对曾妈妈说:“伯母!曾参杀人了!”曾妈妈还是说:“不可能的!我们家曾参是个乖孩子,他不会杀人的!”,可是,当第三个、第四个人跑来对曾妈妈说:“伯母!曾参杀人了!已经被官兵抓起来了!”

  曾妈妈开始相信曾参杀了人,难过地哭了起来:“参儿呀!妈妈相信你是一个好孩子,可是大家都说你杀人了,这些人跟你无冤无仇的,他们干嘛要骗我呢?参儿呀!你真的杀人了吗?呜——参儿呀,你为什么还不回来,你一定是被官兵抓起来了!”大家都劝曾妈妈赶快逃走,免得被官兵一起抓起来,曾妈妈擦干眼泪说:“不行,如果我逃走,那谁来照顾全家大小呢?”这个时候,曾参回来了,大家都吓了一跳:“曾参,你不是杀了人被官兵抓起来了吗?”曾参说:“那个曾参不是我,是一个和我同名同姓的人!”曾妈妈才放心地笑起来:“我真是的,因为大家都说曾参杀人了,让我也怀疑自己的乖儿子杀了人。”

  后来,大家把曾参杀人的事变成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件乱造谣的事情,如果经过很多人说,就连本来不相信谣言的人也会以为是真的!

  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曾参杀人文言文翻译,欢迎借鉴!

  原文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译文

  春秋的时候,有个与曾参同名的族人在曾参的家乡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杀了人。有人向曾子的母亲报告说“曾参杀人了!”时,曾子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绝对不会去杀人的。” 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子的母亲面前说:“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仍然不去理会这句话。 她还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线,照常织着自己的布。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曾参的确杀了人。”曾母心里骤然紧张起来。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端起梯子,越墙逃走了。虽然曾参贤德,他母亲对他信任,但有三个人怀疑他(杀了人),所以慈爱的母亲也不相信他了。

  寓意

  【曾参杀人】参见人事部·冤怨“谗言三及”、伦类部·亲眷“曾参杀人”。唐元稹《寄乐天二首》之一:“唯应鲍叔犹怜我,自保曾参不杀人。”

  唐代韩愈《释言》:“夜归,私自尤曰:‘咄!市有虎而曾参杀人,谗者之效也。’”

  唐代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明代张岱《投杼操》:“言三至兮惑其母,曾参杀人市有虎。”

  比喻流言可畏。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

  但也不应矫枉过正,不相信他人的观察实践变得固执己见。




铁杵磨针成语故事
拓展阅读:曾母投杼成语典故 典源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zhu)逾墙...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3--6年级语文园地里的成语故事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语文园地七》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

投文言文
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战国策·秦策二》 【释义】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告:告诉.杼:织梭.【成语故事】春秋时期,...

有没有成语故事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南柯一梦 这个成语来源于公元九世纪中国唐代作家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平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风习习,树影婆娑,是一个乘...

小学学过的成语故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Xp_cXGbr0oXYkHSvIYAtYw 提取码: 7ky5 成语大都保留古义,学习成语能够更好理解文言文意思,更好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成语大多会令人望文生义,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发现语文的魅力。同时成语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写作水平,也可以增加一个人的文化底蕴。能更好去...

关于母爱的成语故事50字
曾母投杼 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恩逾慈母 逾:超过。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父母恩勤 指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惠和辛劳。 母慈子孝 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木公金母 即仙人东王公和西王...

寓言相关的成语故事
⑹ 寓言故事语成语故事的分别 成语故事很大部分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人们用一个成语将这些事情总结、内浓缩为一容个简短的句子或短语,以方便地表达整个故事和故事要讲述的内容,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积极的寓意。比如“百步穿杨”、“沉鱼落雁”这些,只是具备一种描述、形容的作用,并不需要给人启发。 寓言...

查阅资料写出战国策里的一些人物故事和出自战国策的一些成语
曾参杀人秦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以闚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甘茂对曰:“请之魏,约伐韩。”王令向寿辅行。甘茂至魏,谓向寿:“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

拥有成语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南柯一梦 这个成语来源于公元九世纪中国唐代作家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平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风习习,树影婆娑,是一个乘...

找成语故事 要讲差不多5分钟左右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

台前县13676233224: 成语曾参杀人的意思和解释,用曾参杀人造句及其故事典故 -
广蓉百令: 故事典故:《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台前县13676233224: 三告投杼四字成语 - 出处 - 解释 - 用法 - 同韵词 - 成语故事
广蓉百令: 【注音】sān gào tóu zhù【释义】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结构】紧缩式【出处】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族者而杀人...

台前县13676233224: “曾参杀人”是什么意思? “参”怎么读? 谢谢... -
广蓉百令: 曾参杀人是一个成语故事.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拼音:zēng shēn shā rén 解释:比喻流言可畏.

台前县13676233224: 曾参杀人 -
广蓉百令: 春秋时期有位名叫曾参的贤者,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嘉名远扬.有一天突然有人跑来告诉曾子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母没有相信,安如泰山.过了一会,又有一个人跑来告诉曾母她儿子杀人了,曾母还是没有相信,但已经有些不安.终于,当第三个人跑来告诉曾母时,她吓得关紧院门,从小路逃跑了.其实曾子并没有杀人,杀人的只不过是一个跟曾参同名的人.这个故事和“三人成虎”类似,告诉我们流言的可怕,也指出了辨别流言的可贵.我们应记住:流言止于智者. 好像多了点....凑合用吧

台前县13676233224: 成语()()杀人 -
广蓉百令: 名称:曾参杀人 拼音:zēng shēn shā rén 解释:比喻流言可畏.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台前县13676233224: 文言文告投杼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广蓉百令:[答案] 是三告投杼吗? 三告投杼 【注音】sān gào tóu zhù 【出处】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

台前县13676233224: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 -
广蓉百令: 过去曾子(即曾参)在费这个地方,费当地有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别人告诉曾子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 曾子母亲说:“我儿子是不会杀人的.”(一边说,一边)仍然照常织布. 过一会,又有一个人来告诉曾子母亲说:“曾参...

台前县13676233224: “曾子杀人”的故事出自哪里? -
广蓉百令: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 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 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战国策 秦策二》 译文: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其母织布自若,说:“吾子不杀人.”一会儿又有人来告:“曾参杀人.”其母仍然坦然自若.一会儿又有人来告:“曾参杀人.”结果呢?其母扔下织布的梭子,翻墙而逃.后来曾参的母亲搞清楚了,此“曾参”非彼“曾参”,杀人的“曾参”不过与自己的儿子重名.曾参是孔子的再传弟子,一代大儒,曾子这样的人会杀人简直是天方夜谭,但说的人多了,最终连他的母亲都相信了,可见谣言的威力.

台前县13676233224: ...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1.解释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投杼 逾 墙而走___(2)其母 惧 - __2.由这一则故事,我... -
广蓉百令:[答案] 1.(1)翻越 (2)害怕 2.以讹传讹或三人成虎. 3.示例:由这个故事我想到了一句话:“谎言重复一千次就是真理”.可见谣言极具迷惑力,它的破坏性是有目共睹的 或悟到:我们要分辨是非,不信道听途说,也不做谣言的传声筒.

台前县13676233224: 曾参杀人是成语吗 -
广蓉百令: 曾参杀人是成语. 这个成语比喻流言可畏.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