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出现后,对明朝中后期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作者&投稿:赖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阳明心学作为中国儒学集大成的一种思想体系,自明朝中叶产生以后,即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一股狂飙,在国内外,对社会各阶层的人物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仅封建统治者极为推崇它,而且,一些文人学者也深受其影响。不仅在国内深有影响,而且在国外也很有市场。特别是在近代中国,一些历史人物,譬如: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革命派孙中山、章太炎、宋教仁;国民党方面汪精卫、蒋介石,共产党方面毛泽东等,在其早期思想的发展过程中,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过阳明心学的影响。在这些人物当中,不管是主张维新的,还是主张革命的,不管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他们都曾读过王阳明的书,都曾在不同程度上受过王阳明心学体系的影响。然而,他们所走过的路却不尽相同,结果不一样,社会影响也各不相同。这已成为近代中国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明朝初期,程朱理学(起于宋,是儒学的发展)在思想界占据主流。它提倡“存天理,灭人欲”,但到后期程朱理学逐渐僵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显现出阻碍作用。到明代中期,一个新的学派开始兴盛并开始占据明思想界的主流,它就是心学。 心学发端于明代初期,但集大成者则是明代中期的阳明先生——王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累官学士、少詹事。华有器度,在讲幄最久,孝宗甚眷之。”
(1) 王守仁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是状元,读的是朱熹之学。但王守仁小时候便展现了他不拘泥于程朱理学的一面,经常提出一些让教书先生觉得有悖传统的想法,做出一些不寻常的举动,还立志做圣贤。十八岁后开始读朱熹之书,并将朱熹之理付诸于实践,亲自格物致知——格竹子,他一直在竹子前按前人之学“格”了几天几夜。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对“道”的大彻大悟,反而让他得了风寒。十年后,王守仁“自念辞章艺能不足以通至道,求师友于天下,又不数遇,心持惶惑。一日,读晦翁上宋光宗疏有曰,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乃悔前日探讨虽博,而未尝循序以致精,宜无所得。又循其序,思得渐渍洽浃,然物理吾心,终若判而为二。沉郁既久,旧疾复作,益委圣贤有分。”这是阳明沿朱学路径对圣贤之学的再次求索,结果却依然是“物理吾心,终若判而为二”,所以“益委圣贤有分”了。自此王守仁对朱熹产生了怀疑,开始了自己对“道”的追寻。
(2) 中年时王守仁谪居于当时极其荒凉的贵州,就在这一阶段他提出了“‘理’在心中”的思想,完善了自己的致良知说,并发展运用“知行合一”的理念,摆脱了朱子“去人欲”的束缚,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天地。之后他一边亲身实践,一边讲学传道。他不嫌弃弟子,不挑剔门人,无论贫富贵贱,他都一视同仁,将自己几十年之所学倾囊传授;他虚心解答疑问,时刻检讨着自己的不足,没有门户之见,也不搞学术纷争。就这样,阳明心学传播开来。 王守仁不但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还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习过武,平定过宁王叛乱和福建叛乱,这里暂且不表。史料上如此评价王守仁: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3) 论及阳明心学产生的原因,与之前的心学人物有很大不同(王守仁之前的白沙,因为科举不顺,未曾做过官,在几志难伸的情况下,想独创一门学问,以扬名流芳)。它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当时“此亦一述朱,彼亦一述朱”的教条学风,亦即朱学教条化所形成的理论压力。由此看来,王守仁的突破性和自觉性更大,而阳明心学产生的影响也是前人心学所不能比拟的。
王守仁死后,心学迅速传播,他的弟子无数,各色人物皆有,在历史上有过重大贡献的比比皆是。在朝廷上,他的传人形成一股势力,他们拥有良知,敢于直谏;在思想界,他的传人更是将心学发扬广大,独领风骚。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生甫周岁,堕眢井,出三日而苏。五岁从父道括苍,堕高岭,衣挂于树不死。人咸异之。嘉靖二年进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予归娶。丁父忧,服除,补故官。阶为人短小白皙,善容止。性颖敏,有权略,而阴重不泄。读书为古文辞,从王守仁门人游,有声士大夫间。”
(4)徐阶(1503~1583年),汉族。字子升,号少湖,又号存斋,明松江府华亭县人(今上海松江区)。早年即工诗文,善书法。嘉靖二年(1523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忤张孚敬,被斥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从此谨事上官。延平多盗,到任后捕剧盗100余人;清理积案,释放被冤之人,赢得声誉,升为黄州同知。皇太子出阁(读书),擢为国子监祭酒。后又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机要大事。曾密疏揭发咸宁侯仇鸾的罪行,且擅写青词(一种用来与神沟通的文体,嘉靖帝信神)为嘉靖帝所信任。这时,严嵩当政为首辅,和严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谨慎以待;又善于迎合帝意,所以能久安于官位。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得知皇帝对严嵩父子的不法行为已有所闻,于是就命御史邹应龙参劾,终于使严嵩罢官,其子严世蕃谪戍。徐阶则取代严嵩而为首辅。在任期中,徐阶一眼相中张居正,并提拔,而正是因为这次提拔,让张居正得以施展抱负,成为一代名臣,力挽狂澜。
王艮,原名王银,字汝止,号心斋,被后世评价为王守仁最优秀的学生。三十八岁时,远赴江西师从时任江西巡抚的王守仁。王阳明一开始认为他个性高傲,因此把他的名字改成带有“静止”意思的“艮”字。他自幼向往圣贤之道,拜师后常与师争论“道”。王阳明死后,他在泰州创建了一个鼎鼎大名的学派——泰州学派(王艮是泰州人)。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它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反对束缚人性,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此学派影响极大,精英辈出,主要传人有王栋、徐樾、赵贞吉、何心隐等,最著名的思想家当属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思想启蒙解放的先锋”的李贽。
李贽,中国明代后期思想家。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原姓林,名载贽,回族。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中举后,改姓李,嘉靖三十五年为避穆宗载垕(同“厚”)讳,取名贽。其家是世代巨商,至祖父辈家境渐衰。嘉靖三十五年任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教谕,三十九年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三年复任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五年任礼部司务,隆庆四年(1570年)任南京刑部员外郎,万历五年(1577年)任云南姚安知府,万历八年辞官归隐。他为官期间,目睹朝廷及官员们腐败无能,常与上司发生争执。他经受过倭寇侵掠、灾荒贫困的痛苦,看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艰难,在新兴的市民运动推动下,希望能找到与宋明理学不同的“道”。他曾接触过王守仁学说,并研究佛学。归隐后,主要从事研究、讲学和著述。 1588年和1590年先后有《初潭集》和《焚书》问世。书中尖锐地揭露了道学家的虚伪和自私,受到耿定向等人的攻击和迫害。1599年《藏书》问世,受到进一步迫害。1602年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下狱,李贽76岁在狱中受到严重迫害,不堪忍受,自杀身亡。他的著作,曾多次遭到禁止和焚毁,但仍继续流传于世。
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财富,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传久远,直至近代,仍有心学学派活跃在思想界。

心学号称集合三教的一个学问,不是儒教的分支,不但不是而且是反对儒教的先锋,同时也表示儒教在明朝并不受皇帝待见。心学是在王阳明最后几年才传播,但是也传播了几十年,培养了几代人,比较著名的就是张居正,但是张居正也是心学的终结。至于影响,也就是张居正带来了明朝的中兴。


学佛明心见性后对自己本身贫穷有什么帮助?
明心见性后,不是没有贫穷,而是不执迷于贫穷

请问佛学者 明心见性 万一见到的不是自性 而是识阴的话 这是否容易识别...
明心见性其实分为明心与见性。明心就是以意识心见到真心,但只是见到真心的总相,真心的总相是不生不灭有如虚空的,这种感觉是以前我们从来就不曾有的。我们的意识心在明心之前从来就是攀援生灭法,所以意识心总是觉得一切都是生生灭灭的,而明心的感觉是不生不灭的虚空感觉,所以很容易察觉。至于见...

列举王阳明心学的利弊
1、强调“知行合一”,知道了就要去行动,不然不能算真知道。影响了后世人们做事的方法,要学会脚踏。实地。2、创建了“阳明心学”,丰富了晚清社会的思想,解放了人们当时的封建思想,为瓦解封建社会作出了一份力量。缺点:1、“阳明心学”从根本上是唯心主义思想,他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2、王阳明强...

明心数学为什么没有三年级
有的。明心数学是从三年级开始的教材,是有三年级的教材的。明心数学》在前言里说“学奥数就是做奥数”,要多做题,才能学明白。这部分就都是做题。相当于学家的“加油站”。然后书的最后面有答案。

为什么说王守仁的心学是明朝灭亡的思想因素之一?
明亡后,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对明朝覆亡的原因进行沉痛的理性反思。他们认为,明中叶以来“阳明学说之风行天下,而蠹坏世道人心, 甚至人人束书不观而从事于游谈, 空谈心性而不致当世实务, 故导致士林无耻, 以至于社稷丘墟。”张履祥直接把明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三点:党争、流贼和王阳明的《传习录》。陆...

第73集 解脱正受(三)、修定是悟后起修之基础(一)
第一部分是“修定是悟后起修之基础”;第二部分是“理事相融的菩萨万行”。 各位菩萨,我们在前面说过:“实相念佛、明心见性”是菩萨的大法,也是成佛之道的入道之门。但是菩萨们由于心性和愿力各不相同,所以在明心见性以后,大致上会有两种不同的趣向产生。第一种菩萨,他由于悲心广大的缘故,所以发愿要常住世间...

明朝王守仁的详细资料
王守仁如此热心设学、讲学、其目的一是为了传播自己的学说;二是为了对民众加强封建伦理道德教化,即所谓“破心中贼”。但在客观上,对于明中叶以后书院的发展、讲学之风兴起,起了积极的作用。 王守仁的著作有《王文成公全书》38卷,主要教育著作《答顾东桥书》、《稽山书院尊经阁记》、《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王阳明的心学核心思想是什么?对现实有什么意义
2、对现实的意义:这警示人们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了,才能有正确的良知,才能正确的格物。但是有时候人的判断会出现错误,也就是意之动出现了错误,即不能正确地分辨善和恶,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那么他的良知也会出现错误,从而格物也会误入歧途,为什么会出现...

什么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菩提心,见性就是见到自己的本心本性,成佛是成法身佛。顿悟了心性,就缩短了修证的时。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乃禅宗悟道之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从而...

“明心见性”义理分析
明心见性是思想上的飞跃,是精神上质变,是心灵上的解脱;明心见性是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的转变;明心见性并不是什么神乎其神、玄乎其玄的学问。每一个正常人通过学习和观照都能与圣人的知见相应,都能走进佛陀的心里。对于一个真正明心见性的人来说,他已经解脱了对死亡的恐惧,而后的余生就是大行“菩萨”...

嵊州市17015395750: 请教儒家思想发展到明朝的状况已经对明朝的影响 -
计弯醋酸: 儒学到明代,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官学,也就是宋儒的程朱理学.第二种是王阳明的心学.这两种都是当时的大儒派,不过官学有皇家支撑,比较流行于上层,而王阳明的心学则更多的是走近百姓和社会阶层.从明代中后期开始王阳明心学对中国的儒家和哲学的影响十分的大,主要体现在对生活哲学和事物认知上的演变.不再像程朱理学一样的死板.

嵊州市17015395750: 王阳明 心学的基本特征 及其 对明清之际思想变革的影响 -
计弯醋酸: .“心学”作为新儒学(宋明理学)的重要一脉,究其源,正如研究者所普遍认可的,可以追溯到南宋的陆九渊.不过与陆九渊相比,阳明乃至整个阳明后心学显然面对的问题要更多.若以新儒学乃至整个儒学的体系看,其形而上的理论架构的...

嵊州市17015395750: 明清时期的官方哲学是理学还是心学? -
计弯醋酸: 理学,王阳明的心学是在明朝的中晚期才开始出现并传播开来的,虽说明末清初传播极广,弟子众多,但官方科举考试还是采用的朱陆的理学.其实心学是在理学的基础上进行改变,加入了佛教禅宗的一些教义.

嵊州市17015395750: 理学和心学是明清的官方哲学吗 -
计弯醋酸: 明清两代官方哲学是以理学为主,心学一直不能成为主流.阳明心学知道明中晚期才在社会上流行,但一直不能进入庙堂.心学不是理学的简单改变,更不是加入佛教禅宗的一些教义.心学和理学的区别在于是心即理还是性即理,知行关系等,其实是对宇宙、人生考虑的不同道路.心学在阳明先生处得以完整、发扬,成为能够和理学分庭抗礼的思想流派,阳明先生的学生王龙溪由于自身认识的问题,只取心学一端,思想更近老释.由于代表大汉民族的明朝被清朝取代,明末清初诸多思想家开始批判理学、心学、老释,从而发展出汉学、宋学,从训诂入手,试图还原经典本意.

嵊州市17015395750: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尽量详细一些,每一步100字以上 -
计弯醋酸:[答案]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和早期儒学: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要求人... 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明朝中期以后,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

嵊州市17015395750: 为什么明清时期会以理学为官方思想 -
计弯醋酸: “明代前期,程朱理学作为官方的政治意识形态,控制着士入的知识范围和思想源泉.科举制度的实施,更是强化这种控制.这种冷酷的思想控制,对维持一定时期的社会秩序或许有用,但对社会的长治久安或者培育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未必有...

嵊州市17015395750: 王明阳明心学崛起的时代背景 -
计弯醋酸: 王阳明心学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王阳明心学的精髓:何为知行合一?王阳明,又叫王守仁,是明朝中叶很有名的军事家和哲学家! “ 立功 ” 、 “ 立言 ” 、 “ 立德 ” ,史 上真正的三立之人. 何为立功?平定宸濠之乱、 平定闽南古藤的暴...

嵊州市17015395750: 请讲解一下王阳明的心学 -
计弯醋酸: 我眼中的王阳明心学 读《杨国荣讲王阳明》 王阳明是心学之宗师,儒家学说于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这是叛经离道,也可以说这是儒家思想的正宗回归.发正,儒家学说在明朝的王阳明那里已经不在关注天理,而更加重视个体,是对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