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叔牙不宜当宰相办公文秘

作者&投稿:步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春秋时,齐国宰相管仲病危,齐桓公请教他谁可以继任宰相。当说到管仲的好友鲍叔牙时,管仲说:“鲍子处事过于精细,是非过于分明。在他眼里,满朝文武没有好人。所以不宜当宰相。”管仲死后,实在无人可任,桓公还是让鲍叔牙当了宰相。尽管他兢兢业业,可是国家治理并不景气,时间不长,他就积劳成疾而死。
  管仲,作为一代政治家,不但有雄才大略,精于治国之道,而且善于用人,善于团结人。有了他的辅佐,齐桓公方才成就了自己的霸业。从他关于鲍叔牙不宜当宰相的议论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鲍叔牙是非分明,嫉恶如仇,这种品德是很可贵的。但作为一个高层领导,仅停留在这一点上是不够的,还应该再深一步,区分一下是与非、善与恶的分量。在一个人身上,有是有非、有善有恶,首先要弄清的是是与善是主要的呢,还是非与恶是主要的。一个好人,在偶然间也有可能干出错事甚至坏事。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像管仲那样“贵轻重,慎权衡”,决不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把好人误认成坏人。管仲说的在鲍叔牙眼里“满朝文武没有好人”,就是指他没有划清这个界限。作为宰相,这就不可能与大家团结共事,统领大家治理好国家。
  鲍叔牙在荐人上是有功的。没有他的推荐,管仲就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但在用人之长,调动人的积极性上,他却是欠缺的。也许由于过多地看了人的短处吧,他对什么人都不敢放心大胆地去用。因此,朝中上下暮气沉沉,失去了管仲在位时那种人人奋发向上的局面。
  鲍叔牙作为一个国家重臣,是廉洁的,他心甘情愿地在管仲下面从事管仲需要他做的事情。但他对人的要求过严,以为自己做到的事情,别人也应该全部做到。这样的结果是使自己失去了做好工作的信心。据说,最近一位从专业岗位上提拔的领导干部,为人廉洁正直,但当他看到改革开放之后,一些人身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时,乃“拂袖而去”,重新回到了专业岗位上。这位同志就没有想到,如果大家都同他一样廉洁奉公,那还要他这个领导干部做什么呢?领导干部的任务之一,不就是领导大家逐步革除这些弊端吗?
  管仲是一位贤相,不是一个谦谦君子。他认为当予则予,当取则取。当予则予不为滥,当取则取不为贪。管仲一生为治理齐国立了大功,受过多次封赏,他都安然受之。齐国群众对此也是谅解的,《史记》中记载的“管仲富拟于公室,齐人不以为侈”,就是明证。当然,管仲的做法,也许不足为训,这里不过是借以说明洁身自好不等于贤相,而贤相不等于拒收一切封赏的道理罢了。


春秋时管仲的推荐人
春秋时管仲的推荐人是鲍叔。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后,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来辅佐,因此就准备请鲍叔牙出来任齐相。但鲍叔牙称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齐国称霸,必要用管仲为相。经鲍叔牙的建议,齐桓公同意选择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礼节,亲自去迎接管仲,以此来表示对管仲的重视...

春秋战国时管仲是谁举荐的
春秋战国时管仲是鲍叔牙举荐的。鲍叔牙举荐管仲的故事:春秋时期,鲍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他们两人曾经合伙做过生意,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呀。”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

桓公说仲父文言文翻译
③〔使鲍叔为宰〕让鲍叔做太宰。鲍叔,姓鲍,名叔牙,齐国大夫。 宰,太宰,相当于宰相。 ④〔辞〕谢绝。 这里省去主语“鲍叔”。⑤〔庸〕平庸,无才能。 ⑥〔加惠〕给予恩惠。 ⑦〔馁(něi)〕饥饿。 ⑧〔其〕助词,表示测度的语气。 ⑨〔宽惠柔民〕宽大和善,感化人民。 ⑩〔弗(fú)若〕不如。 ⑾〔柄...

有没有文言文翻译?
B.“之”和“焉”相同,“合”和“当”也相同 C.“之”和“焉”不同,“合”和“当”相同 D.“之”和“焉”不同,“合”和“当”也不同 3.“民到于今受其赐”一句中“其”指代的内容是 A.召忽之死节 B.管仲之惠泽 C.叔牙之荐能 D.桓公之德政 4.下列句中加点...

古代有大器量的名人
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2、负荆请罪——蔺相如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

管鲍之交意思
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

观音灵签第三十三签,问的是姻缘~求大师帮忙指点迷津!
後来管仲侍奉齐襄公的儿子公子纠,鲍叔牙侍奉公子纠的弟弟公子小白。齐国内乱,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莒,小白返国继位之後,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车咚突貒S伸豆苤俚牟拍埽U叔牙建议小白勿将管仲定罪,甚至推荐管仲当上了国家宰相。(此段佳话被时人誉为「管鲍之交」、「鲍子...

李渊晚年终日弹琵琶
在真的当了太上皇之后,太上皇李渊才发现这个滋味真的很难受,和没有当过一天太上皇的隋文帝相比,应该说唐高祖李渊的经历要丰富一些,但如果他自己真的能选择,他肯定不会做这种选择。而且他交出权力以后,感受到痛苦的不只是他一个人,最少还牵扯到他身边的人,例如曾经被李渊信任到无以复加程度的老宰相裴济。裴寂这个...

一般人儿我不告诉他,打一成语
【例句】对漏毒气事件;厂方~;不愿接受采访。【英译】closely guard a secret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庄公喜欢妃子孟任,想让孟的儿子般继承王位,叔牙想让庆父为王,庄公不同意。季友杀死叔牙让般当国君。庆父杀死般,让开当王,一年后杀死鲁公自己为王。孔子没有将这段历史写进《春秋》,人...

《旧唐书》卷八十六 列传第三十六(2)
昔周文至爱,遂延庆于九龄;朕之不慈,遽永诀于千古。天性之重,追怀哽咽,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夫谥者,行之迹也;号者,事之表也。慈惠爱亲曰'孝',死不...他曾任参知政事、中书侍郎、宰相等职,以勤勉和公正著称。在他当宰相的期间,他奉行节约为政,压缩冗员和减少开支,使得国库日益富裕,百姓也因此得到了实惠。

江达县18777281007: 管仲死前爲什麽不要鲍叔牙做宰相?而要别人呢?
愚邢海普: 当时齐桓公问管仲,管仲对齐桓公说了一句,意思大概为他管仲与鲍叔牙虽然是好朋友,且鲍叔牙也是一位贤人,但他却是一为太过严历甚至是一位对人比较苛求的,这样一位人不适合当宰相,这件事鲍叔牙也是知道的,他事后对好朋友的评价是认同的 鲍太耿直了,不容的事情太多.而宰相恰是需要包容一切的,甚至需要玩弄权术.

江达县18777281007: 管仲临终评鲍叔牙说此人善恶过于分明,不宜从政,为什么这样说 -
愚邢海普: 对事太分明,不知道变通,所有清官都是如此! 历史上永远都是奸臣当道!他只会死的很惨!嗯!

江达县18777281007: ...把箭射偏了,射到了小白的裤腰,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 -
愚邢海普:[答案] 对当下交友有何启示? 满意请采纳.

江达县18777281007: 古今中外关于朋友之间的小故事 -
愚邢海普: 宰相肚里能撑船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

江达县18777281007: 万古长青友谊源远流长,请举几个交友典范事例 -
愚邢海普: 管鲍之交 管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

江达县18777281007: 读《管鲍之交》有感,不少于600字! -
愚邢海普: 今天,我读了《话知音管鲍之交》这个小故事,我深深地被鲍叔牙对朋友真挚、无私的友谊打动了.这个故事讲的是周朝时齐国两个生死之交——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鲍叔牙和管仲在年轻的时候就认识了,他们合伙做生意,管仲总会多拿一...

江达县18777281007: 历史上关于朋友的故事 - 求助!寻找历史故事我有一个朋友,要在全班讲一个历史故事,大约时间
愚邢海普: 管鲍之交 春秋时候,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

江达县18777281007: 有没有文言文翻译? -
愚邢海普: 管仲相齐齐襄公无道,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及无知弑襄公,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鲁人以兵纳之.未克,而小白入,是为桓公.使鲁杀公子纠于鲁之生窦.召忽死之,桓公既立,使鲍叔牙为宰相.辞曰:“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

江达县18777281007: 谁能找到《知我者鲍子也》的翻译啊? -
愚邢海普: 鲍叔不认为我笨,知道天时有时候有利有时候不利.我曾经三次在君王手下当官,三次被罢免,鲍叔不认为我不成才,知道我生不逢时.生我的是父母,而最了解我的是鲍叔.鲍叔举荐了管仲,让管仲的官位比自己高. 世人不知道管仲的贤良而认为鲍叔能看准人

江达县18777281007: 管鲍之交的出处、意思、典故 -
愚邢海普: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们常用这样的话来感慨知己难求和得到知己的满足. “读管仲、鲍叔牙方知何为知己!”管鲍之交才是真正能让人感叹的知己之交.这则成语比喻知心默契、交谊深厚的朋友. 这则成语源于《列子.力命》——管仲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