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时候是不是有过粤语差点成了国语的情况?

作者&投稿:贡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 想了解一下之前民国的时候是不是有过粤语差点成了国语的情况?~

粤语差点成为中国国语

  广东省语言学家罗康宁研究发现,中国古代的民族共同语,在先秦到两汉时期称为“雅言”,宋朝以后称为“官话”,而粤语是保持雅言元素最多的方言。粤语从秦汉时期就开始脱离古汉语母体,唐宋以后与中原汉语的差异越来越大,到元明清时完全独立,成为中国最独特的方言。从小没接触粤语的中国人,都觉得它像外语。其实将粤语(或广东话)统称广州话为并不贴切,因为广东境内还有客家话、潮州话、台山话等方言。但广州作为广东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广州话涵盖珠江三角洲地区、广东省中部和西南部、广西的东南部以及香港和澳门,全球讲广州话的人数估计超过7000万,单在广东就超过3000万人,因此广州话在粤语中代表性最高。

  据说,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首届国会中有人提议奉广州话为国语;当时来自广东的国会议员刚好过半数,通过这一法案似乎不成问题。不过,身为广东人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为了顾全革命大局,劝说粤籍议员放弃以粤语为国语。结果,北京话以一票之差压倒广州话成为国语,至今仍让一些广州人遗憾不已。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后,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交趾刺史部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州治也在广信,广信便成为岭南首府和政治中心。土著居民在学习汉文化和汉字之时,也就学习了雅言。这些土著居民的语言本来千差万别,互相无法通话,又没有文字,因此除了跟汉人交往时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间交往也不约而同地借助雅言。雅言便成为各土著部落的共同语。同时,古百越语言中一些元素,也就为汉族移民的语言所吸收,从而逐步形成为汉语的一支方言——粤语。在中原和北方长达数千年的战乱动荡岁月,从周朝以来一直作为中原汉语标准音的雅言逐步消失。而岭南地区保持较为稳定的局面,由中原雅言演变而成的粤语则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音系。

不是。
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当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建立之初,粤语一票之差成为国语(普通话)。而且有鼻子有眼地说,当时在国会内订立国语时,要求粤语成为中国国语的呼声相当高。
当时广东籍议员掌握了过半数议席,粤语成为国语理应不成问题;惟孙中山虑及中国之统一问题,逐一向议员游说以汉语北方话作为国语。最终,粤语以一票之差(一说为三票)败北,汉语北方话成为中华民国国语。但是粤语“差一票”成为国语只是个民间传说。
其实不止广东、四川这些地方,中国许多地方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说在民国初年,本地方言都差点当选为国语,也就是普通话。
落选的理由更是千奇百怪,最离谱的是说有一位代表在投票的时候去上厕所了,导致本地方言落选。当然,稍微懂点道理的人都明白这是不可能的。
关于粤语落选,最流行的说法是这样的。由于广东处于沿海,最先接受新思想,人民也比较进步,当初订立国语的时候,广东籍的参会人员超过半数,粤语当选是理所当然的事。
但是国父孙中山考虑到,粤语与北方汉语发音区别实在太大,很不利于全国推广。为了国家大计,团结全民族人民,孙中山对议员们一一游说。最终,粤语以一票之差败北。
著名作家王蒙曾到陕西河南等地去考证,洛阳人跟他说洛阳话差一票就当选了,陕西人跟他说陕西话差一票就当选了。这让王蒙也感到很头大,他把这个事情提出来跟大家讨论,却被标题党们写成:王蒙说,洛阳话和陕西话都只差一票当选普通话。
那么,各地人民口中最终夺魁的是什么语言呢。北京话。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知道,普通话跟北京话还是有些差距的,并不完全相同。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民国元年,教育部总长是著名的蔡元培先生,为了方便各地语言的交流,他让吴稚晖组织,对每一个汉字审定标准的读音,确定下来以后,还要用字母标注音素(拼音的前身)。
参加拟定读音的人员,由教育部直接任命了50人,然后其他各省推举2位代表,内蒙和西藏各1位代表。
这样就又有了分歧,因为当时教育部任命的人员中,大部分都来自江浙一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经过了激烈的讨论以后,又决定实行一省一票的制度。
这个投票过程非常复杂,并非人们想象的对某一地区的方言进行投票。而是对审定的6500个汉字逐一投票。所以,普通话的形成并非来自哪一个整体的方言体系,而是经过议定新的一套语言。当然,其中最多的还是保留了北京话的读音。
读音确定了以后,就开始确定音素,也就是以前的拼音。有人认为应该像日本片假名,用偏旁做字母,有人认为应该用罗马字母,有人认为应该创造出一种新的符号,各方相持不下。
最后由鲁迅等人建议,就使用之前商议国音的临时符号,把它转正。最终,这套方案被确定下来,直到现在的汉字拼音系统出现之前,中国一直使用的这一套音素。
由此,我们知道,普通话的形成过程相当复杂,它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兼容并包之后的结果。从投票方式来看,根本不存在什么“一票之差”的说法。
而中国各地之所以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都是因为地区自豪感。人们对本地方言怀有深厚的情愫,所以愿意用这样的传说来为它增添光彩,口口相传,也无可厚非。

扩展资料
现代粤语在正式场合里一般采用二十世纪初兴起的现代白话文书写系统,全中文都可以共用,即全中文通用书面。因为粤语是中文其中一部分,所以书面表达形式上本身粤语书面跟通用书面可以做到齐驾并驱。
这种通用书面的语法、词汇和用语与粤语书面有较大的差别,不过人们似乎已经基本上习惯了这种差异,不觉有大的不便。但当人们用粤语读通用书面的时候,一般是不会完全按照字面来读的。朗读者会习惯上根据粤语语法、词汇及用语调整字面文句,用粤语复述出来。
大众媒体为贴近民众,不时会加入大量粤语固有词汇。部分杂志会采用另外一套自己的粤文书写系统,大量按照粤语语法及用语书写,不懂粤语的中文使用者是难以理解这种粤语白话文的。
报纸则会采取折衷方法,主要行文都是以通用书面书写,但在对话和引言中,会使用粤文书写。这些广东话对白令文章更为生动,更传神,更直击人心,并避免在翻译成通用书面时出现失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粤语 (汉藏语系汉语族下的语种)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民国初年粤语差一票成为国语?

这个确实有哈,当时有过选举,不过没通过。咱们古代汉语老师讲过,广东话、闽南话和吴侬软语等等南方方言,都很大程度上保留下来了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一些发音特征,客家话里边有些词汇也是。比如说咱们用上述的方言,来读一首汉赋唐诗,就比普通话可能有味道得多。普通话的有些发音,也使得很多古典诗词不押韵。

比如j、x这些音,古代的雅言是没有的,应该是g、h,现代的北方方言中,也只有四川方言保留了g、h。四川方言也是北方方言,但相对来所保留了一些上古汉语的特征,但没有南方方言那么多,粤语尤其多。

而且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前,普通话的国际影响力比不过粤语,美国加拿大七八十年代的一些华语播音频道,新加坡、大马这些国家通用的华语都是粤语。

这些都是民国时期,提倡把粤语作为国语的有利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话的影响力更大,因此促成了国语以北京话为蓝本的情况。


从秦至清,为何各代王朝都称“朝”,而不叫“国”?
从夏商西周,再到中华民国,除了五代十国和南北朝分裂,让国家出现了短暂的断代以外,在这4000多年的历史中,虽然有不同的国号、不同的政权在主导着国家历史走向,但是整个国家的法统、道统,从来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断绝。三国时期 “朝”在历史中横跨的是一个时间段,而“国”...

我国的国体是什么时候确定的国家
到了近代,中国的国家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清朝末期,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的思想和制度,这使得中国的国家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12年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国家形式由君主专制制度变为了共和制度。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共和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实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国体...

为什么自秦到清以来国祚都没超过三百年?汉晋宋有中断过不算
国家要长治久安要满足一下几点要素。一、制度合适,不说完美但是要适应当下的环境。二、阶层流动稳定,所谓腐水不流,社会要安定,人民就要有奔头有上升的空间。三、军事力量强大。四、政治清明。五、经济发达。 好了从第一点讲起,刚开始建国时候,皇帝大臣肯定是能力强大的,经过战乱经过残酷的竞争...

唐僧路过女儿国的时候,到底有没有那么一瞬间的犹豫呢?
并且女约唐僧去赏宝时,进到女王房间,见女王半裸在床,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必然有心动的一刻,所以低头、闭目不敢正眼相看。清人陈士斌的评价很高:“夫人情之最易动者,莫如女色,而况乎一国女色之王!而况乎一国女色之王,而唯我一人是爱!而况乎一国女色之王之美之富贵,而礼仪备至,千娇百媚...

历史上有一个三国时代,请问有没有四国时代?如果有那是在啥时候?
春秋时期:强大的国家主要有:齐、宋、晋、秦、楚、吴、越。战国时期:有战国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南北朝时期: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南朝有宋、齐、梁、陈四国。五代十国时期:在中原相继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

以前是国有企业的员工,后来98年的时候,国企倒闭了,后面就再也没有进 ...
98年之前,只能说明职工曾经参加过工作,期间可以视同缴费年限,但是必须要有档案支持,在这个期间,如果缴纳过养老保险,可以计算缴费年限,和今后的缴费合并计算,满足缴纳15年以上,可以到年龄办理退休,如果不缴纳养老保险,是不可以领取养老金的。

战国的时候为什么春秋的鲁越吴等国不见了?
《礼记》说:"田里不鬻",与当时实际状况相符。 耕作状况 春秋时农业工具仍以木、石制品为主,耕作工具多为木制的耒耜。青铜农具甚少,仅在春秋末,今长江下游一带才有过较多的铜农具。由于工具、技术都和西周相差不远,故耕作时仍须共同合作,耦耕到春秋末年还未绝迹。由于农业受工具、施肥等条件...

当年秦灭六国的时候有投降的国家吗?有不抵抗的吗?要知道秦王要做大事...
秦灭六国的时候楚国最难打。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将王贲率军进攻楚国北部,开道击魏,揭开了攻灭楚国的序幕。这年,秦王赵政又派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乘楚国内讧之机,分兵两路进攻楚国。二十二年(前225年),李信率一军进攻平舆(今河南平舆西北),蒙武率一军攻打寝(今河南沈丘东南),均击败楚军,...

你们说,当初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有英国吧~但是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学习英 ...
原因有如下几点:1,当时的确有英国,但是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基本上所有发达国家都欺负过我们!如果因为历史原因就不学习他们语言的话,那么估计只有一些非洲土著语言我们可以学习了。学了跟非洲土著人做买卖?跟非洲土著人谈生意?2,我国曾经把俄罗斯语做过第二语言,但是随着中苏交恶停止了。两个国家都...

在唐朝,清朝的时候也是叫中国吗?不是叫什么朝吗?
中国是一个泛称,指的就是古中国的文化传承,它不特指哪一个朝代,而是所有的历史。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被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

兰州市15895782367: 中国七大方言,民国初年到底哪种方言差一票成为国语? -
潜信必存: 最终民国政府决定采用北方官话为普通话,并且临时采用了一套注音符号系统,可见当时的一票之差定为国语纯属是个民间传说,虽然现在很难知晓当时的具体票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北方官话一定是以压倒性优势取得胜利的.

兰州市15895782367: 粤语是国际华人中最多人用的汉语? 是不是有想纳粤语为国语的传闻(听说只差一票) -
潜信必存: 关于民国初年粤语差一票输给北京话不能成为"国语"的传闻纯属YY.类似的版本还有:武汉话差一票输给北京话不能成为"国语",陕西话差一票输给北京话不能成为"国语",闽南话差一票输给北京话不能成为"国语",不一而足.

兰州市15895782367: 听说当年选国语,四川话差一票就当选了,是真的吗?
潜信必存:错 是广东话 也就是粤语 . 当年民国选定国语的时候,粤语以一票之差输给北京话. 从历史的角度说,粤语是最纯净的汉语,而北京话是中原地区语言与北方少数民族以及满族语的混合语.并不是纯正的汉语.

兰州市15895782367: 如果普通话是粤语的话会怎样 -
潜信必存: 那样的话,估计其他省份没几个会说国语的了!

兰州市15895782367: 客家话和粤语的关系 -
潜信必存: 客家人迁至岭南后与当地方言互相影响,从而形成了现在看到的客家话和粤语,其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还是区别大于联系吧

兰州市15895782367: 1谁敢回答?国字是日本汉字吗?民国怎么是国?日文里怎么是国? -
潜信必存: 国是日本汉字,大陆在简化时借鉴了日本.

兰州市15895782367: 我们现在说的语言是正统的汉语吗?
潜信必存: 当然是了,汉语语音、语法是一个流变的过程,比如唐代的“普通话”类似今天的粤语和客家话,但每个朝代都会有官方规定的共同语,称为雅言,通语,官话,普通话等...

兰州市15895782367: 中华民国在大陆时有几位总统?分别是谁 -
潜信必存: 中华民国总统 1912 孙中山 1912-1916 袁世凯 1916-1917 黎元洪 1917-1918 冯国璋 1918-1922 徐世昌 1921-1925 孙中山(广东政府) 1922-1923 黎元洪 1923-1924...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