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人教版语文课本课外古诗词四首

作者&投稿:荆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初一语文书课外的后四首古诗是什么

1.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2.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 《潼关》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2.初一语文上册课本古代诗歌四首

题目:美丽的青海湖

学习了《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这篇文章。我被青海湖美丽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住了。久久不能自拔。去年暑假,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跟父母去了一趟我梦寐以求的青海湖。

我们先乘飞机到青海省,然后坐汽车去青海湖。在路上,我们的车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穿过了一个又一个山谷,就像在山里走迷宫一样。当汽车又翻过一座山时,我们眼前一亮,啊!是一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一眼望不到边的油菜花像一块金黄色的地毯,风一吹就随风摆动,又像金黄的波浪。我们的车在油菜花地之间的公路飞驰,渐渐地,油菜花边缘出现了一条浅蓝色绸带——青海湖。车越行越近,绸带越来越宽,青海湖的风姿完全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我站在湖边举目四望,青海湖像嵌在山谷里的一块名贵的蓝宝石。天空显得那么蓝,那么清,那么高。青海湖的水也是那么蓝,那么清。一望无际的天和湖融成了一片,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我向远处望去,一座连绵不断的山和无边无际的绿草地,像一只大手捧着这蓝宝石。

湖水是宁静的,宛如一面明镜一样,镶嵌在山谷中,清澈透明,能映出蓝的天,百的云,红的花,绿的树,真是奇妙的“水中景”。

湖水是动感的。一阵微风吹来,刚才水平如镜的湖面上,立刻泛起了雨鳞般的波纹。层层细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追逐,在玩耍,但是当盈盈的湖水荡漾到我的脚边时,却又缓缓地退了回去,像慈母轻轻地拍打着将睡未睡的婴儿。

啊!美丽的青海湖,你的美不是我这笨拙的笔能描绘出来的。我为祖国有如此美丽的青海湖感到骄傲和自豪。

3.初一语文四首古诗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初一人教版语文书的课外古诗,急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 作者:杜牧(唐代诗人)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浣溪沙-李清照

[编辑本段]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 清·曹雪芹、脂砚斋(红楼梦70回,史湘云)

岂是绣绒残吐,

卷起半帘香雾,

纤手自拈(蔫同音,nian)来,

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

莫使春光别去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找的好苦吖,- -

5.初一语文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原文注释

作者:曹操 作品:观沧海 作品注释 注释: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古乐府《相如歌·瑟调曲》。

“ 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

《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书 ·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

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解(章)。

当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乐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

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

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

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关于曹操东临碣石,过去多以为是北征乌桓去时的事,其实,这种看法与史实 不符,不可置信。

我们用《三国志》《武帝纪》和《田畴传》的记载来核对,曹操当时是在北征乌桓的归途中登上碣石的,因为去时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改道走徐无山那条小路前往辽西。“九月,公引自柳城还,……十一有至易水”,他应在这年(207)九月或十月初“临碣石”、“观沧海”。

至于碣石山位于现今何处,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或以为此山已沉入现今河北省乐亭县境的大海中,或以为就是现今河北省昌黎县北的碣石山。不管怎样,在曹操登临时,它应是傍海一带较高的石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么”,是叹美之词。“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它们点缀在平阔 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在我国文学史上,由于作家的世界观和处境等种种原因,自宋玉《九辩》开悲秋文学的先声之后,多少骚人墨客因秋风而临风洒泪,见落叶而触景伤情!然 而,曹操却能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 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

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参见《古诗归》卷七钟惺评语)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霸气”当然是讥评,但如果将“霸气”理解为统一中国的雄心,那么,这种艺术鉴赏的眼光还是可取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

值得指出的是: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后。

6.七年级课外古诗词四首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cnznqxxwzh课外古诗词四首(七年级语文)一、《秋词》1.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心境的句子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抒发自己远大志向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3.本诗作者表达了对秋的什么迥异态度?答: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4.你认为这首诗最可贵的是什么?答:这两首诗最可贵的是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5.你是如何理解第一首诗中的“鹤”的?答: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

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

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6.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7.结合具体形象简要说说最后两句诗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

答:虽遭遇人生坎坷,仍要不屈不饶,具备奋斗精神。8.赏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句。

12.“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

7.人教版初一上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8.初一语文题《古代诗歌四首》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如果我身处其境会感觉心情开阔,有一种干什么都有信心的感受。

2.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3.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一种悲凉思乡之情贯穿其中。

9.人教版初一语文课本的古诗词

(七上)1、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qìng)音。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9、《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下)山中杂诗年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体裁:五绝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年代:唐 作者:岑参 体裁:七绝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年代:唐 作者:韦应物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绝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体裁:五绝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约客年代:宋 作者:赵师秀 体裁:七绝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年代:清 作者:赵翼 体裁:七绝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共有多少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共有36课,分布于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上下册各18课。下面是具体课目的列表:一年级上册:1. 我爱北京天安门 2. 小学生生活日记 3. 写个日记 4. 迎春花开 5. 乐乐与学习 6. 小兔子乖乖 7. 冬日里的一把火 8. 唱一支歌 9. 洗澡歌 10. 一个球迷 一年级下册:1. 我们的...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目录
识字(一)1天地人 2金木水火土 3口耳目 4日月水火 5对韵歌 口语交际:我说你做 语文园地一 快乐读书吧 汉语拼音 1 a o e 2 i u ü y w 3 b p m f 4 d t n l 5 g k h 6 j q x 7 z c s 8 zh ch sh r 语文园地二 9 ai ei ui 10 ao ou iu 11 ie üe er 12 ...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有哪些
识字一 第1课 柳树醒了第3页 第2课 春雨的色彩第6页 第3课 邓小平爷爷植树第9页 第4课 古诗两首第12页 识字二 第5课 看电视第18页 第6课 胖乎乎的小手第24页 第7课 棉鞋里的阳光第27页 第8课 月亮的心愿第30页 识字三 第9课 两只鸟蛋第39页 第10课 松鼠和松果第42页 第11课 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课《春》课文应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分别...
课文《春》应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盼春”、“绘春”、“赞春”。盼春——第1段。总写,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绘春——2-7段。详细写,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赞春——8-10段。总写,赞美春天,写出春天的三个特点:新、美、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课是什么
《小蝌蚪找妈妈》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 是1998年二年级上册第一组教材的第一篇课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人教版第一课《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人教版第一课《古诗三首》如下文:1、绝句 杜甫 〔唐代〕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2、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有多少篇课文?
初中语文人教版共有六册书,每册书有六单元,每一单元4课,所以共有144篇课文。一、初中七、八、九三个年级上下册加起来总共有6本书,36个单元,收录了144篇课文(不含课外古诗词48首),涉及广义的四大文学体裁(分别是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和21种狭义的体裁(分别是记叙文、散文、小说、...

人教版高三语文课本目录
人教版高三语文课本目录: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装在套子里的人 3* 边城 第二单元 4、归去来兮辞 并序 5、滕王阁序 6* 逍遥游 7* 陈情表 第三单元 8、咬文嚼字 9、说“木叶”10* 谈中国诗 第四单元 11、中国建筑的特征 12、作为生物的社会 13* 宇宙的未来 ★表达交流★ 缘事...

高中人教版语文一共几本书?
(新课标)教科书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全套教材必修书共5本, 选修书15本,共20本。必修书: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3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4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5 选修书: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1中国小说欣赏 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3...

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一至六年级所有的日积月累以及古诗
【第一册】画 唐朝·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第二册】草 唐朝·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晓 唐朝·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古朗月行 唐朝·李白 小时不识月,蟾蜍蚀圆影,呼作白玉盘。

石林彝族自治县15536974820: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课外四首诗是什么? -
柳狄欣瑞: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 1.《观沧海》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分析:《观沧海》描写了山岛、树木、百草、海水、日月、星汉,尤其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石林彝族自治县15536974820: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后古诗十首 -
柳狄欣瑞: 初一语文上册: 《龟虽寿(曹操)》《过故人庄(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李商隐)》《泊秦淮(杜牧)》《浣溪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如梦令(李清照)》《观书有感(朱熹...

石林彝族自治县15536974820: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前5首 -
柳狄欣瑞:[答案]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过故人庄] 孟浩然 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

石林彝族自治县15536974820: 初一人教版语文书的课外古诗,...
柳狄欣瑞: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

石林彝族自治县15536974820: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后古诗词及课内的古诗词 -
柳狄欣瑞:[答案] 长歌行(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迷津欲有问,平...

石林彝族自治县1553697482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有哪些? -
柳狄欣瑞: 陶渊明《饮酒》.王湾《次北固山下》.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李贺《雁门太守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迢迢牵牛星》.李白《渡荆门送别》.杜甫《春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辛弃疾《西江月》.

石林彝族自治县1553697482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 -
柳狄欣瑞: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秋思 龟虽寿 过故人庄 题破山寺后禅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夜雨寄北 泊秦淮 浣溪沙 晏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如梦令 观书有感

石林彝族自治县15536974820: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课外古诗词前五首的内容 -
柳狄欣瑞:[答案] 人教版的: 1 《龟虽寿》【三国】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

石林彝族自治县15536974820: 人教初一上册课后古诗 -
柳狄欣瑞: 1.龟虽寿2.过故人庄3.题破山寺后禅院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5.夜雨寄北6.泊秦淮7.浣溪沙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9.如梦令10.观书有感

石林彝族自治县1553697482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十首名句 -
柳狄欣瑞: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3.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5.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7.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8.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9.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1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加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