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李勣》人物故事小传

作者&投稿:拔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李勣》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李勣》人物故事小传

李勣(公元594—669年),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东南)人。降唐后,李渊赐姓李,为避李世民讳,改单名勣,故称李勣,唐初杰出军事家。李勣出身富家,自幼智勇双全,17岁时,从翟让起义于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成为瓦岗军的元勋和良将,阵斩隋将张须陀,以功署东海郡公。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瓦岗军兵败北邙,从李密归唐,授黎阳总管,继续留镇黎阳(今河南浚县东),统辖河南、山东等地唐军。是年冬,窦建德率军攻破黎阳,李勣被迫投降,旋又主动归唐,深得李世民信任。屡从李世民征讨,平定窦建德,降服王世充,攻破刘黑闼、徐朗、辅公祏等,在唐王朝统一全国战争中屡立战功。李世民即位,拜并州(今山西太原)都督,治并州十六年,威名远扬。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与李靖西破突厥,改封英国公。十五年,李勣以朔州行军总管,率兵大破薛延陀,迫其遣使降唐。十八年,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征高丽,至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攻破平壤,迫其降附。回朝后于次年病死,终年76岁。



〔正史〕



李勣,曹州离狐人也。隋末,徙居滑州之卫南①。本姓徐氏,名世勣,永徽②中,以犯太宗③讳,单名勣焉。家多僮仆,积粟数千钟,与其父盖皆好惠施,拯济贫乏,不问亲疏。

大业④末,韦城人翟让⑤聚众为盗,勣往从之,时年十七,谓让曰:“今此土地是公及勣乡壤,人多相识,不宜自相侵掠。且宋、郑两郡,地管御河,商旅往还,船乘不绝,就彼邀截,足以自相资助。”让然之,于是劫公私船取物,兵众大振。隋遣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师二万讨之,勣与频战,竟斩须陀于阵。

初,李密⑥亡命在雍丘,浚仪人王伯当匿于野,伯当共勣说翟让奉密为主。隋令王世充讨密,勣以奇计败世充于洛水之上,密拜勣为东海郡公。时河南、山东大水,死者将半,隋帝令饥人就食黎阳,开仓赈给。时政教已紊,仓司不时赈给,死者日数万人。勣言于密曰:“天下大乱,本是为饥,今若得黎阳一仓,大事济矣。”密乃遣勣领麾下五千人自原武济河掩袭,即日克之,开仓恣食,一旬之间,胜兵二十万余。经岁余,宇文化及于江都弑逆,拥兵北上,直指东郡。时越王侗即位于东京,赦密之罪,拜为太尉,封魏国公,授勣右武候大将军,命讨化及。密遣勣守仓城,勣于城外掘深沟以固守;化及设攻具,四面攻仓,阻堑不得至城下,勣于堑中为地道出兵击之,大败而去。

武德二年⑦,密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朝。其旧境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勣并据之,未有所属,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⑧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即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吾所耻也。今宜具录州县名数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⑨闻其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勣意闻奏,高祖大喜曰:“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诏授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寻加右武候大将军,改封曹国公,赐姓李氏,赐良田五十顷,甲第一区。封其父盖为济阴王,盖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陵州刺史。令勣总统河南、山东之兵以拒王世充。及李密反叛伏诛,高祖以勣旧经事密,遣使报其反状。勣表请收葬,诏许之。勣服衰絰,与旧僚吏将士葬密于黎山之南,坟高七仞,释服而散,朝野义之。

寻而窦建德擒化及于魏县,复进军攻勣,力屈降之。建德收其父,从军为质,令勣复守黎阳。三年,自拔归京师。四年,从太宗伐王世充于东都⑩,累战大捷。又东略地至武牢,伪郑州司兵沈悦请翻武牢,勣夜潜兵应接,克之,擒其伪刺史荆王行本。又从太宗平窦建德,降王世充,振旅而还。论功行赏,太宗为上将,勣为下将,与太宗俱服金甲,乘戎辂,告捷于太庙。其父自洺州与裴矩入朝,高祖见之大喜,复其官爵。勣又从太宗破刘黑闼、徐圆朗,累迁左监门大将军。圆朗重据兖州反,授勣河南大总管以讨之,寻获圆朗,斩首以献,兖州平。

七年,诏与赵郡王孝恭讨辅公祏,孝恭领舟师巡江而下,勣领步卒一万渡淮,拔其寿阳(11),至硖石。公祏之将陈正通率兵十万屯于梁山,又遣其大将冯惠亮帅水军十万,锁连大舰以断江路,仍于江西结垒,分守水陆,以御王师。勣攻其垒,寻克之。惠亮单艓而遁。勣乘胜逼,正通大溃,以十余骑奔于丹阳。公祏弃城夜遁,勣纵骑追斩之于武康,江南悉定。

八年,突厥寇并州,命勣为行军总管,击之于太谷,走之。太宗即位,拜并州都督,赐实封九百户。贞观三年(12),为通汉道行军总管,至云中,与突厥颉利可汗兵会,大战于白道。突厥败,屯营于碛口,遣使请和。诏鸿胪卿唐俭往赦之。勣时与定襄道大总管李靖军会,相与议曰:“颉利虽败,人众尚多,若走渡碛,保于九姓,道遥阻深,追则难及。今诏使唐俭至彼,其必弛备,我等随后袭之,此不战而平贼矣。”靖扼腕喜曰:“公之此言,乃韩信灭田横之策也。”于是定计。靖将兵逼夜而发,勣勒兵继进。靖军既至,贼营大溃,颉利与万余人欲走渡碛。勣屯军于碛口,颉利至,不得渡碛,其大酋长率其部落并降于勣,虏五万余口而还。

时高宗(13)为晋王,遥领并州大都督,授勣光禄大夫,行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父忧解,寻起复旧职。十一年,改封英国公,代袭蕲州刺史,时并不就国,复以本官遥领太子左卫率。勣在并州凡十六年,令行禁止,号为称职。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十五年,征拜兵部尚书,未赴京,会薛延陀遣其子大度设帅骑八万南侵李思摩部落。命勣为朔州行军总管,率轻骑三千追及延陀于青山(14),击大破之,斩其名王一人,俘获首领,虏五万余计,以功封一子为县公。勣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乃自剪须,为其和药。勣顿首见血,泣以恳谢,帝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

十七年,高宗为皇太子,转勣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宗谓曰:“我儿新登储贰,卿旧长史,今以宫事相委,故有此授,虽屈阶资,可勿怪也。”太宗又尝闲宴,顾勣曰:“朕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勣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十八年,太宗将亲征高丽,授勣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攻破盖牟、辽东、白崖等数城,又从太宗摧殄驻跸阵,以功封一子为郡公。二十年,延陀部落扰乱,诏勣将二百骑便发突厥兵讨击。至乌德鞬山(15),大战,破之。其大首领梯真达官率众来降,其可汗咄摩支南窜于荒谷,遣通事舍人萧嗣业招慰部领,送于京师,碛北悉定。

二十二年,转太常卿,仍同中书门下三品;旬日,复除太子詹事。二十三年,太宗寝疾,谓高宗曰:“汝于李勣无恩,我今将责出之。我死后,汝当授以仆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乃出为叠州都督。高宗即位,其月,召拜洛州刺史,寻加开府仪同三司,令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密。是岁,册拜尚书左仆射。永徽元年(16),抗表求解仆射,仍令以开府仪同三司依旧知政事。四年,册拜司空。初,贞观中,太宗以勋庸特著,尝图其形于凌烟阁,至是,帝又命写形焉,仍亲为之序。显庆三年(17),从幸东都,在路遇疾,帝亲临问。麟德初,东封泰山,诏勣为封禅大使,乃从驾。次滑州,其姐早寡,居勣旧闾,皇后亲自临问,赐以衣服,仍封为东平郡君。勣又坠马伤足,上亲降问,以所乘赐之。

乾封元年(18),高丽莫离支男生为其弟男建所逐,保于国内城,遣子献城诣阙乞师。总章元年,命勣为辽东道行军总管,率兵二万略地至鸭绿水。贼遣其弟来拒战,勣纵兵击败之,追奔二百里,至于平壤城。男建闭门不敢出,贼中诸城骇惧,多拔人众遁走,降款者相继。勣又引兵围平壤,辽东道副大总管刘仁轨、郝处俊、将军薛仁贵并会于平壤,掎角围之。经月余,克其城,虏其王高藏及男建、男产,裂其诸城,并为州县,振旅而旋。令勣便道以高藏及男建献于昭陵,礼毕,备军容入京城,献太庙。

二年,加太子太师,增食实封通前一千一百户。其年寝疾。诏以勣弟晋州刺史弼为司卫正卿,使得视疾。寻薨,年七十六。帝为之举哀,辍朝七日,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曰贞武,给东园秘器,陪葬昭陵,令司平太常伯杨防摄同文正卿监护。及葬日,帝幸未央古城,登楼临送,望柳车恸哭,并为投祭。皇太子亦从驾临送,哀恸悲感左右。诏百官送至故城西北,所筑坟一准卫、霍故事,象阴山、铁山及乌德鞬山,以旌破突厥、薛延陀之功。光宅元年(19),诏勣配享高宗庙庭。

勣前后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于将士。初得黎阳仓,就食者数十万人。魏征、高季辅、杜正伦、郭孝恪皆客游其所,一见于众人中,即加礼敬,引之卧内,谈谑忘倦,及平武牢,获伪郑州长史戴胄,知其行能,寻释放,竟推荐,咸至显达,当时称其有知人之鉴。又,初平王世充,获其故人单雄信,依例处死,荐表称其武艺绝伦,若收之于合死之中,必大感恩,堪为国家尽命,请以官爵赎之。高祖不许。临将就戮,勣对之号恸,割股肉以啖之,曰:“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矣。”仍收养其子。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与人图计,识其臧否,闻其片善,扼腕而从,事捷之日,多推动于下,以是人皆为用,所向多克捷。洎勣之死,闻者莫不凄怆。

与弟弼特存友爱,闺门之内,肃若严君。自遇疾,高宗及皇太子送药,即取服之;家中召医巫,皆不许入门。子弟固以药进,勣谓曰:“我山东一田夫耳,攀附明主,滥居富贵,位极三台,年将八十,岂非命乎?修短必是有期,宁容浪就医人求活!”竟拒而不进。忽谓弼曰:“我似得小差,可置酒以申宴乐。”于是堂上奏女妓,檐下列子孙。宴罢。谓弼曰:“我自量必死,欲与汝一别耳。恐汝悲哭,诳言似差可,未须啼泣,听我约束。我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辛苦作得门户,亦望垂裕后昆,并遭痴儿破家荡尽。我有如许豚犬,将以付汝,汝可防察,有操行不伦、交游非类,急即打杀,然后奏知。又见人多埋金玉,亦不须尔。惟以布装露车,载我棺柩,棺中敛以常服,惟加朝服一副,死倘有知,望著此奉见先帝。明器惟作马五六匹,下帐用幔皂为顶,白纱为裙,其中著十个木人,示依古礼刍灵之义,此外一物不用。姬媪已下,有儿女而愿住自养者听之,余并放出。事毕,汝即移入我堂,抚恤小弱。违我言者,同于戮尸。”此后略不复语,弼等遵行遗言。



《旧唐书》卷六七



〔注 释〕



①卫南:康属河南道。在今河南滑县东。②永徽: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公元650—655年使用。③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④大业:隋炀帝杨广的年号。⑤翟让:隋末瓦岗农民起义军首领。⑥李密:隋末瓦岗农民起义军领袖。⑦武德二年:唐高祖李渊的年号。二年,即公元619年。⑧魏公:即李密。⑨高祖:即唐高祖李渊。⑩东都:洛阳。此时为王世充所占。(11)寿阳:地名。唐时为寿州治所,即今安徽寿县。(12)贞观三年: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三年,即公元629年。(13)高宗:唐高宗李治。公元650—683年在位。(14)青山: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西北一带大青山。(15)乌德鞬山:即郁督军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杭肯爱山的东支。(16)永徽元年:永徽,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元年,即公元650年。(17)显庆三年:显庆,唐高宗李治的第2个年号。三年,即公元658年。(18)乾封元年:乾封,高宗李治的年号。元年,即公元666年。(19)光宅元年:光宅,武则天的年号。元年,公元684年。



〔相关史料〕



武德①初,李勣得黎阳仓,就食者数十万人。魏征、高季辅、杜正伦、郭孝恪皆客游其所,一见于众人之中,即加礼敬。平武牢获郑州长史戴胄,释放推荐之,当时以为有知人之鉴。

……

贞观元年②,勣为并州都督,时侍中张文瓘为参军事。勣曾叹曰:“张稚珪后来管萧,吾不如也!”待以殊礼。时有二寮,亦被礼接。勣将入朝,一人赠以佩刀,一人赠以玉带;文瓘独无所及,因送行二十余里。勣曰:“谚云:‘千里相送,归于一别。’稚珪何行之远也?可以还矣。”文瓘曰:“均承尊奖,彼皆受赐而返,鄙独见遗,以此于悒。”勣曰:“吾子无苦。老夫有说,某迟疑少决,故赠之以刀,戒令果断也。某放达不拘,故赠之以带,戒令检约也。吾子宏才特达,无施不可,焉用赠为?”因极推引。后文瓘累迁至侍中。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一六九



唐英公李勣为司空③,知政事。有一番官者参选被放,来辞英公,公曰:“明朝早,向朝堂见我来。”及期而至,郎中并在傍,番官至辞。英公颦眉谓之曰:“汝长生不知事尚书侍郎,我老翁不识字,无可教汝,何由可得留?深负愧汝,努力好去。”侍郎等惶惧,遂问其姓名,令南院看榜。须臾引入,注与吏部令史。英公时为宰相,有乡人曾过宅,为设食。客裂却饼缘。英公曰:“君大少年,此饼,犁地两遍熟,溉下种锄土时,收刈打扬讫,碾罗作面,然后为饼。少年裂却缘,是何道?此处犹可,若对至尊前,公作如此事,参差斫却你头。”客大惭悚。浮休子曰:“宇文朝,华州刺史王罴,有客裂饼缘者。罴曰:此饼大用功力,然后入口。公裂之,只是未饥,且擎却。”客愕然。又台使致罴食饭,使人割瓜皮大厚,投地。罴就地拾起,以食之,使人极悚息。今轻薄少年裂饼缘、割瓜侵瓤,以为达官儿郎,通人之所不为也。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一七六



李勣,字懋功,曹州离狐④人,本姓徐。隋大业末,韦城翟让为盗,勣年十七,往从之。因说曰:“公乡壤不宜自剽践,宋、郑商旅之会,御河在中,舟舰相属,往邀取之,可以自资。”让然之。时李密亡命雍亡,勣又说让推密为主。以奇计破王世充。时河南、山东大水,隋帝令饥人就食黎阳仓,吏不时发,死者日数万。勣因说密曰:“天下之乱本于饥,今若取黎阳粟以募兵,大事济矣。”密然之。以兵五千附勣,济河袭黎阳,开仓纵食,旬日,胜兵至十万。宇文化及⑤引兵北上,密使勣守仓,周围掘堑以自环。化及攻之,勣为地道出斗,化及败去。

武德二年,密归朝廷,所在之地东属海,南至江,西直汝,北抵魏郡,勣统之,未有所属。谓长史郭孝恪曰:“人众土宇,皆魏公有也。吾若献之,是利主之败为己功,吾所羞也。”乃录郡县户口以启密,请自上之。使至,高祖讶无表,使者以意闻。帝喜曰:“纯臣也。”诏授黎州总管,封莱国公。赐国姓,诏勣总河南、山东兵以拒王世充。及密以谋反诛,勣请收葬,诏从之。勣为服衰绖,葬讫乃释。

从秦王伐东郡,有功。及太宗即位,拜并州都督。贞观三年,为通漠道行军总管,出云中,与突厥战,走之。遂引兵与李靖合。因曰:“颉利若渡碛口,保于九姓,果不可得,我若约赍⑥薄之,不战而自缚。”靖大喜,以为与己合,于是意决。靖遂率兵夜发,勣勒兵从之。颉利欲走碛口,勣已前屯碛口,不得渡,由是率部落五万降于勣。诏拜光禄大夫,行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治并州十六年,以威肃闻。帝尝曰:“炀帝不择人守边,劳中国筑长城以备胡。今我用勣守并,突厥不敢南,贤于长城远矣!”勣尝暴病,医曰:“须灰可治。”帝乃自剪须以和药。及愈,入谢,顿首流血。帝曰:“吾为社稷计,何谢为?”后留宴,顾曰:“朕思属幼孤,无逾公者。公昔不遗李密,今岂负朕哉!”勣感涕,因啮指流血。俄大醉,帝亲解衣覆之。帝疾,诏太子曰:“尔于勣无恩,今以事出之,我死,宜即授以仆射,彼必致死力矣!”

高宗立,遂为尚书左仆射⑦。高丽莫离支男生为其弟所逐,遣子乞师。诏勣率兵二万讨之。破其国,执高藏、男建等,裂其地州县之。诏勣献俘于昭陵,以明先帝意,进位太子太师。

总章二年,卒,年八十六。帝曰:“勣奉上忠,事亲孝,历三朝无一过。”初,勣拔黎阳仓,就食者众,高季辅、杜正伦往客焉。及平虎牢,获戴胄,咸引见卧内,推礼之,后皆为名臣,世以勣知人。平洛阳,得单雄信,故人也,表其材武,且言:“若贷死,必有以报,请纳官爵以赎。”不许。乃号恸,割股肉以啖之,曰:“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为收养其子焉。其用兵多筹算,料敌应变,皆契事机。闻人善,抵掌嗟叹。及战胜,必推功于下。得金帛,尽散之士卒。临事选将,必相其奇庞福艾者遣之。或问故,答曰:“薄命之人,不足与成功名。”既没,士皆为流涕。

断曰:

李勣虽盗,却无盗心。说让推密,破充自申。天下之乱,起于饥民。开仓一赈,遍地三军。李密既败,表上唐君。诏授总管,使立功勋。李密反死,收葬明恩。奉诏征北,沙碛前屯。敌不得渡,降者纷纷。筑城以守,何如得人。暴病调药,帝剪须匀。非独为汝,社稷计深。又敕太子,我死汝亲。君重如此,不愧为臣。



明·黄道周《广名将传》卷九



〔注 释〕



①武德:唐高祖李渊的年号,公元618—626年使用。②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③司空:古官名。西周始置,掌管工程。后世用作工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空。④离狐:今山东东明东南。⑤宇文化及:隋末大将。⑥约赍:意指轻兵。⑦尚书左仆射:尚书省之长官,秩从二品,是唐职事官中品阶最高者,与中书令、侍中同承相职,总理省务,地位十分尊崇。




为什么李靖的名气远不如卫青,霍去病
其次李靖在历史评价上很高的,你可以看唐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对他的评价绝对是大唐第一人,但是为什么名气没有那么耳熟能详,一个是因为历史缘由,唐初其实最牛的几位统帅级的人物就是李靖,李绩(徐世绩)和苏定方,苏定方比较晚,也可以算是李靖的徒弟了,但是真正成名于高宗时期不再赘述。而二李...

历史上唐高宗李治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说李治是一个无能的皇帝?_百度...
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李勣(徐懋功)、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他们君臣都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训令纳谏、爱民,高宗即位时即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训令崇俭,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

李靖和太宗相比,哪一个作为将领更出色
唐太宗曾给予高度评价:“……尚书仆射代国公靖,器识恢宏,风度冲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运始,效绩边隅,南定荆扬,北清沙塞,皇威远畅,功业有成。”同时,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

唐太宗得位不正,为什么历史评价却很高?
虽然说李世民当时并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但是相比太子李建成来说还是非常有领导人的特质。如果说当时不是李世民继承皇位的话,可能也不会有后来的贞观之治,虽然说李世民为了获得皇位,杀害自己的兄弟,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而且还侵占了弟弟的女人,但是李世民的丰功伟绩,却遮盖了李世民犯下的过错。

李世民的24位开国功臣画像中是李世绩还是徐世绩?
在唐朝甚至在中国的历史上,李绩都可以说是一位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将入相,位列三公,极尽人间荣华。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李治)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幻世大帝 2012-08-21 知道答主 回答...

李世民儿子李治是什么样的人?有何功绩?
太宗大军亲征徒劳无功,而后来高宗派大将苏定方、李绩(即李世绩,太宗去世后,因避讳,改名绩)和刘仁轨、薛仁贵经营辽东,最后兵围平壤,凯旋班师,并在辽东设立九都督府。后来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与唐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显然,高宗完成了太宗没有实现的梦想。再者,从他对于长生之术的冷静态度和对医学的信任来说,比起...

唐朝的28大将
23.李绩: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24.秦叔宝: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

百官之首,地位举足轻重的宰相在历史都有过哪些功勋突出的人?_百度知 ...
可以说在古代出将入相绝对是人生最大的追求,并且有很多人真正做到了出将入相,比如汉朝的周亚夫、三国时期的陆逊、唐朝的李靖和李绩以及侯君集,甚至明朝的徐达,但是想要在两个领域都做出功绩,显然是很困难的,在古代的历史上,宰相作为辅佐皇帝最重要的臣子,真正是百官之首了,而且每一个王朝都存在着大量优秀的宰相...

古代宫廷剧中的人物与历史人物的反差论文
何况废立太子是国家大事不是儿戏,唐太宗若是下定了决心要换太子,肯定会把这件事拿到朝上廷议,再不济也要找几个心腹大臣一起来商量商量,就像当初要立李治一样,“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绩等计议”,而不会只跟最不可能赞同的长孙无忌一个人商量,甚至被长孙无忌反驳后就此立刻作罢。而从正史中对改立李恪这件...

唐高宗李治历史对他得评价是软弱无能,事实是这样吗?有没有业绩?_百度...
恩。。这个嘛,其实很多电视剧都带有大部分的虚构成分,《美人天下》、《武则天秘史》啊。。其实,这唐高宗李治嘛,并非软弱无能,而是因为体弱多病,否则他的能力绝对不弱于他的父亲。。也是因为自古君王多爱美人,也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太爱武则天了,而武则天也太强势了。。。和那么强的女强人在一起比...

大悟县18368001449: 中国历史名将排行介绍有哪些?
申桑天苏: 27、李绩隋末唐初名将,原名徐世绩,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善于审时度势,有很高的政治才能,早年破张须陀、王世充,后随李密降唐

大悟县18368001449: 唐朝李靖与李绩 -
申桑天苏: 此二人都是唐朝人.李靖就不用多介绍了,他被称为“大唐第一名将”或“战神 ”.李绩原名徐世绩,字茂公,就是《隋唐英雄传》中瓦岗寨的徐茂公原型,后因功赐国姓李,所以称李世绩.后又因为与李世民的名字相冲撞,为了避讳,去掉“世”字,就直接称为李绩.

大悟县18368001449: 李绩是徐茂公呢
申桑天苏: 李绩,唐朝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原姓徐,名世绩,字懋公,亦作茂公,后被唐高祖李渊赐姓李,是为李世绩,又因避李世民讳,故该改名李绩,被封英国公,灵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大悟县18368001449: 大唐前期名将含金量有多高?不灭个国,谁好意思在这个圈子里混? -
申桑天苏: 大唐前期名将含金量有多高?不灭个国,谁好意思在这个圈子里混? 现在的网上有这么一种说法,在唐初如果你不灭几个国家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名将,当然这或许是网上朋友们的一种玩笑似的说法,可是却也说明了这个时期的大唐国力之强...

大悟县18368001449: 中外历史故事读后感 -
申桑天苏: 我读了《中外历史故事》这本书,《割肉送行》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唐朝宰相李绩和隋末名将单雄信之间发生的事.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李绩和单雄信是好朋友,他们很讲义气.一天,唐朝把隋朝灭了,单雄信...

大悟县18368001449: 唐朝军事徐茂公是那的人? -
申桑天苏: 徐茂公:瓦岗寨的军师,诸葛亮一类的半仙级人物. 历史原型:原名徐世绩,字 懋功,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徐村人,后赐姓李,高宗朝为避太宗讳改“世绩”为“绩”,遂以李绩之名闻名于世.

大悟县18368001449: 唐代徐茂公的原名叫什么?
申桑天苏: 唐代徐茂公的原名徐世绩,字茂公,后赐姓李,为避太 奇讳改“世绩”为“绩”.初投瓦岗寨李密.降 唐后,在对窦建德、王世充的战斗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在唐军中地位仅次于秦王.太宗继位, 李绩与李靖奇袭东突厥,李绩为后援.李绩曾患急病,太宗亲自剪须为其做药引.

大悟县18368001449: 历史上的李绩是不就是徐绩徐茂公? -
申桑天苏: 李绩, 唐代政治家、军事家,原姓徐,名世绩,字懋功,亦作茂公.因唐高祖李渊赐姓李,故名李世绩.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遂改为单名绩.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一带)人,后被封为英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唐朝甚至在中国的历史上,李绩都可以说是一位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将入相,位列三公,极尽人间荣华.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李治)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大悟县18368001449: 出则悌成语故事 -
申桑天苏: 出则悌,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 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 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

大悟县18368001449: 历史故事读后感500字 -
申桑天苏: 历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历史的意义便是在此了.然而,历史又是一个极不易说破的词.就算历史学家,触及历史的本源时也是相当谨慎的.那么现在我来说历史的意义,是不是属于寻找海市蜃楼的根基那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