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的故事主要说了个什么道理呢?

作者&投稿:泣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对于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的话,终究会自食苦果。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掩耳盗铃》原文

  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掩耳盗铃》译文

  晋国的大夫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发出了况况的声音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和他来抢夺这只钟,于是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害怕别人听见,很正常;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那就太糊涂了



战国时期,在宋国,有一个腰缠万贯的富人,不敢说富可敌国,但是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家里有很多的奴仆院工,并且有一个儿子。

有一天下起了大暴雨,墙壁被雨水冲垮了,中午,雨过天晴,那个富人看着自家的墙发呆,他们家的儿子对他的父亲说道:“爸,你应该把墙给补起来啊!不然,晚上一定会有贼人来偷钱啊!”“是啊!”隔壁有一个拄着拐的老人回答到。

“如果你真的不修补,那就很难说了。”可是富人不以为然的说到:“哼!我不信!怎么可能呢!不可能这么巧!”富人一点儿也不信两个人说的话。这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悄悄潜入了富人的'家中,偷偷地拿走了许多的财物。

转天早晨金鸡三唱,富人起来,发现自己家里丢失了许多的钱物,可偏偏就是因为他们家里没有修补墙壁而丢失了财物,后来富人家里请了很多工匠修补了围墙。

此后,他们的家人都称赞富人的儿子很聪明,不过,却一直怀疑的看着邻家的老人。认为偷盗的人就是邻家的老头。最终,这件被盗的事情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了。

扩展资料

揭示道理

1、从主人那:听别人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对人不可以持偏见。

2、从老人那:当你说话的时候,不能只考虑自己的话对与不对,还要想一想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是否适合发表这样的意见。我们不可以对别人报以偏见,要客观看事物。相信他人善言。

本文的主旨:

从消极方面,这篇文章的主旨:向人进言,要注意自己和听者的关系。从积极方面,这篇文章的主旨:听取意见应该听正确的,不要看提意见的人是什么人,对人不能持偏见。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为身份不同(与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而遭到不同对待。



告诉我们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对于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掩耳盗铃和守株待兔两则寓言故事分别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的人。文章简介:《掩耳盗铃》出自于《吕氏春秋·自知》,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守株待兔》出自于《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生活中弄虚作假的人虽然能够蒙混一时,但无法蒙混一世,他们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最终还是会露出马脚的。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

掩耳盗铃的故事简介
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2、掩耳盗铃为汉语成语,为偏正式语法结构,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自欺欺人。如用来形容他人时,一般是贬义词的感情色彩。

掩耳盗铃的故事 主要内容
文学课代表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盗”就是“偷”。故事说的“偷钟”,成语说的“偷铃”,意思是一样的。有人干了坏事,想尽办法遮盖,自以为遮盖得很巧妙,可是别人决不会不知道,这种想瞒过别人结果只是骗了自己的做法,可以说是“掩耳盗铃”。掩耳盗铃寓言故事 篇2 从前有个人很爱占...

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掩耳盗铃寓意 钟声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你堵住了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形状。这则故事形象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成语...

掩耳盗铃的作者是谁
该作品的作者是吕不韦。吕不韦是战国末年的著名商人、政治家和思想家,主持编纂了《吕氏春秋》又名《吕览》,这本书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被称为“杂家”。掩耳盗铃的故事出自《吕氏春秋》,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寓言故事,用以比喻自欺欺人的行为。该故事主要讲述如下: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

概括掩耳盗铃 的主要内容
2007-07-09 自欺欺人和掩耳盗铃有什么区别?? 31 2015-06-19 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99 2013-07-28 概括掩耳盗铃 的主要内容 707 2014-07-03 剑三掩耳盗铃任务怎么做 16 更多关于掩耳盗铃的知识 > 网友都在找: 掩耳盗铃梗概 掩耳盗铃的简介 掩耳资铃的寓意 正在...

很多成语都出自古文典故,《掩耳盗铃》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掩耳盗铃》相关古文典故: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

大家好,语文掩耳盗铃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答得好就采纳好评点赞哦_百...
掩耳盗铃的起因是:从前有个小偷,他发现有个妇人家的门口,里面放着一个大铃铛,他非常想要。经过是:当小偷要偷铃铛时,响了一下,小偷被吓了一跳,左顾右盼,发现没有人,他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张纸,把它的两个耳朵堵住,以为他自己听不到,别人就听不到。结果:小偷大胆拿着铃铛,...

泸州市15834784379: 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
真卓泽桂:[答案]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的哲学道理: 钟声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你堵住了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形状. 这则故事形象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

泸州市15834784379: 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真卓泽桂: 经典启蒙小故事《掩耳盗铃》

泸州市15834784379: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真卓泽桂:[答案]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吕氏春秋》 成语启示: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哲学道理: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

泸州市15834784379: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的道理 -
真卓泽桂:[答案]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的道理.

泸州市15834784379: 掩耳盗铃的道理是什么? -
真卓泽桂: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泸州市15834784379: 掩耳盗铃的道理 -
真卓泽桂: 钟声是客观存在,不会因为你堵住2113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5261也都是客观存在,不会因为你闭上了眼睛4102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这则寓言故事形象而生动地1653阐明了一个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采取闭目塞内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容的.

泸州市15834784379: 掩耳盗铃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
真卓泽桂: 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泸州市15834784379: 寓言"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什么? -
真卓泽桂:[答案] 论掩耳盗铃 现实生活中,掩耳盗铃显然是愚蠢的,但在真实的生活中,并不真正存在一个捂着耳朵盗铃的正常人.寓言当然只能当作寓言来看待.所以,我们所想到的当然与耳朵、门铃、偷盗并不相关的一些事情.正是这些并不相关的事情给了我们相当...

泸州市15834784379: 掩耳盗铃的哲学道理,越详细越好 -
真卓泽桂: 掩耳盗铃这个典故主要是围绕着事物的客观性来讲得,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故事中的那个小偷以为把耳朵堵住铃声就会消失了,这是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铃声是客观存在的. 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总之一句话,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应该就是这样了,不懂的再来问我!

泸州市15834784379: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一个怎么样的道理? -
真卓泽桂: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要自欺欺人. 一、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锥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选自《吕氏春秋·自知》二、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