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中作者为何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作者&投稿:江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因是: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从脚下到云际,全被绿色主宰着。是那么辽阔又是那么清晰,一切都尽收眼底,一切都显得近了,深远的感觉似乎不存在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绿色能给人以安定舒适之感,所以作者在文中写道:“一碧千里”、“叫人舒服”。

这既描写了大草原的幽雅环境这种客观存在,又抒发了自己对这种幽雅环境的主观感受。但主观感受和客观存在往往是不一致的。而连接分句不表示顺承而表示转折。一碧千里是说大草原深远的客观存在,并不茫茫是说近在眼前的感受,两者意思相悖用而表示转折最恰当。



扩展资料:

老舍的主观感受是

辽阔的大草源,没有遮挡之物,没有嘈杂之声,“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晰,天空是那么明朗”,因而作者“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本来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一下子都尽收眼底,似乎一切都近了。

也就不显得那么深远了。这是一种愉快之余的主观感受,并非真的不深远了。另外,“而”连接分句,不表示顺承,而表示转折。根据上述分析“一碧千里”是说大草原深远的客观存在,“并不茫茫”是说近在眼前的主观感受,两者意思相悖,用“而”表示转折最恰当。




为什么说老舍先生在《草原》中抒发了深深的蒙汉两族情谊?
因为老舍是亲身经历过这件事,而且老舍已经被蒙汉两族的浓厚的友谊所感动,以及被一碧千里的草原上的一切事物所陶醉,这一切给老舍一股前无所有的动力,为了表达蒙汉之间的情深和自己身临草原时感到的恬雅,老舍写下令人难以忘怀的文章——《草原》。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

《草原》中的歌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草原》歌曲中,作者说幻想不等于现实,虽然如此,还是愿意保留自己的梦想,并且会努力去追求。

草原的作者为什么说“不忍别”?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人教版新课标(老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课和教育部统编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课。文章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生动的画面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意为:蒙古人和汉族人友谊深,不忍马上分别,在夕阳...

老舍草原中为何不说野茫茫而说并不茫茫
意思是一样的。 野茫茫是广阔,深远的意思。 老舍先生草原中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一句的意思是: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从脚下到云际,全被绿色主宰着,是那么辽阔,又是那么清晰,一切都尽收眼底,一切都显得近了,深远的感觉似乎不存在了。 所以一样是深远的意思。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出自老舍的《草原》释义: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能忍心马上分别!大家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迎着斜阳,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老舍,作者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1899~1966,满族人,笔名老舍。

为什么说《草原》是一篇抒情散文?
《草原》通过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表现出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草原》作者初次来到草原 开始想 "高歌" 后面又想 "低吟" 为什么?
草原上空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格外开阔,空气清新,使人特别愉快,所以作者想无拘无束地放声歌唱;作者沉醉在像中国画那样的美景中,想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所以又想“低吟”。 (意思对即可)

在老舍的作品中草原中的愿久立是因为什么显坐下是因为什么这是这矛盾...
“惊叹”与“舒服”,“愿久立”与“想坐下”是互相矛盾的。作者惊叹的是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视野开阔、心胸豁达、令人心旷神怡。“愿久立”是因为草原景色迷人,“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静立不动”,何况是感情丰富的人;“想坐下...

《草原》表达了什么感情
表达了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和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作者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

老舍的《草原》中一句话“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
作者精湛的文笔让我们也读出了出现的迅速,蒙古人民的热情。创作背景:创作背景是1947年9月12日解放战争时期老舍在青岛山东大学休息时写下的。当时他租了一家平房作为他安静写作与创作戏剧文学的地方。1961年10月13日,在《人民日报》发表。 老舍记叙了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大...

宣威市15539413344: 作者为什么说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
言饱卡介: 可以理解为,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从脚下到云际,全被绿色主宰着,是那么辽阔,又是那么清晰,一切都尽收眼底,(而并不茫茫)一切都显得近了,深远的感觉似乎不存在了.

宣威市15539413344: 为什么《草原》中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
言饱卡介:[答案] 可以理解为,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从脚下到云际,全被绿色主宰着,是那么辽阔,又是那么清晰,一切都尽收眼底,(而并不茫茫)一切都显得近了,深远的感觉似乎不存在了

宣威市15539413344: 《草原》中“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为什么“而并不茫茫”?是因为——( ). -
言饱卡介:[答案] 是因为:草原的景色美而并不迷茫,线条依然能够清晰的看见,所以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宣威市15539413344: 作者为什么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
言饱卡介: “一”,全、都,副词.“碧”,青绿色.“千里”,面积广阔,视野深远,视线清晰.合起来是说:站在大草原上,放眼望去,广阔深远,全由绿色主宰着,视线犹为清晰.“茫茫”,《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没有边际看不清楚”.“不茫...

宣威市15539413344: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第16课的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
言饱卡介:[答案] 一碧千里形容碧绿的草原一望无际,并不茫茫是因为这辽阔的草原上还有美丽的小丘、羊群啊!

宣威市15539413344: 《草原》,而并不茫茫是因为 -
言饱卡介:[答案] " 老舍先生的文章向以通俗易懂著称,可是《草原》中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却令人费解.说它费解,主要在“并不茫茫”上.为了弄明白这一点,我们先对全句进行分析.

宣威市15539413344: 作者为什么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
言饱卡介: 说明不是单调的“碧”,而是有层次的,生动的绿.虽碧绿充斥视野,却并不会给人视觉疲劳.

宣威市15539413344: 老舍草原中为何不说野茫茫而说并不茫茫 -
言饱卡介:[答案] 意思是一样的. 野茫茫是广阔,深远的意思. 老舍先生草原中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一句的意思是: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从脚下到云际,全被绿色主宰着,是那么辽阔,又是那么清晰,一切都尽收眼底,一切都显得近了,深远的感觉似乎...

宣威市15539413344: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思 -
言饱卡介:[答案] 老舍先生的文章一向以通俗易懂著称,可是《草原》中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却令人费解.说它费解,主要在“并不茫茫”上.为了弄明白这一点,我们先对全句进行分析.“一”是全、都的意思,作副词;“碧”是青绿色;“千里...

宣威市15539413344: 怎样理解“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句话? -
言饱卡介: 老舍的《草原》 一碧千里:指一片碧绿的颜色,十分宽广.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的意思,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茫茫:辽阔深远的样子. 本句的意思是视野开阔,满眼绿色,但看到的并不是辽阔的平原,而是有起伏的碧绿的丘陵.因此并不感觉是无趣,倒是起伏错落,更觉有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