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曹操一统天下,为什么折戟沉沙?

作者&投稿:揣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宦官酿祸,外戚专权,黄巾起义,地方豪杰趁势并起,群雄逐鹿中原。当此之时,北有曹操、袁绍、孙坚、刘备,南有刘表、刘繇、士燮,东有孔融、陶谦、公孙瓒,西有李榷、马腾、刘璋,以诸葛亮的话来说:“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汉末以董卓乱政为分水岭,各路诸侯陷入了白热化的兼并格局,然而,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氏家族无疑是北方诸侯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一支割据力量,实力弱小的曹操自陈留“散家财,合义兵”起事以来,败吕布、讨张绣、灭李榷纵横中原,势力直抵黄河以北。

此后,曹操与袁绍对峙于官渡,“名微而众寡”的曹操以《武帝纪》载:“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而袁绍乃北方豪门,“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兼袁绍以冀、并、幽、青四州之地为大本营,兵精粮足控弦之士更是高达11余万,两军对垒,形势立现。

就在两军命悬一线之际,袁绍谋士许攸星夜叛投曹营,曹操跣足出迎,以许攸妙计火烧乌巢粮道,袁军大败,斩首七万,一举称雄北方。

平定北方后的曹操,收刘琮、杀孔融、逐刘备,北方大势尽为其掌,自鸣得意的曹操乃言:“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就天下大势而言,曹操此语虽不免妄自尊大却也直中现实弊端的核心。


曹操什么人?枭雄也!以东汉末年超级大V许劭的话来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历史的发展也恰好印证了许劭精准的品评之词。

官渡之战后的曹操日益膨胀,雄心万丈的豪气直干云霄,最终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亲率号称80万的雄师开启了南下伐吴的战争。

也就在这年冬月十五日的月圆之夜,曹操立于船头以酒奠江,横槊赋诗谓之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

稍顷,即兴赋诗《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歌罢,众将山呼雷动,气氛一片祥和,曹操兵锋所指,孙吴治下六郡似乎唾手可得。


然而,曹操到底还是乐极生悲了。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巧借东风狂烧北方战舰,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烈焰弥江,曹军大败,曹操率部狼狈北逃。

赤壁之战,曹操为何几乎全军覆没?

东吴名将周瑜给出的分析是:“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资治通鉴》)。

可以说,周瑜此语鞭辟入里,从时局、士卒、气候、辎重、地域等诸多方面,他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外强中干八十万大军的致命硬伤。

而诸葛亮也就当下形势作了精准的预判:“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资治通鉴》)。

从周瑜、诸葛亮对时局的判断层面来讲,二人可谓英雄所见略同,操军有此死穴,安能不败?

就当时生死存亡的严峻形势来说,诸葛亮、周瑜两位智者所言亦不无道理,他们是以兵家角度来审度战争天平的倾向,从而抓住战机以弱敌强大败北军。


然而,我认为倘若从天下形势变幻的大格局看,赤壁之战惨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被一连串胜利冲昏头脑的曹操,违背了历史潮流。

何以见得曹操得意忘形的态度?根据《三国志·贾诩传》记载:“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而另据《三国志·程昱传》曰:“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於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

贾诩、程昱作为曹营首席谋士,显然他们不支持曹操席卷江东的举动,但曹操却没有听进两位智囊的意见,而相比之下曹操征战北方时,对这些谋士几乎言听计从,然而,临近赤壁之战,谋士们的高见又被曹操束之高阁。足见此时曹操利令智昏失去了冷静的头脑和虚心的求教态度。

那么此时的历史潮流又是什么?

客观来讲,自东汉末年至赤壁之战前夕,华夏九州历经了长达24年的军阀混战局面,连年的战争让百姓民不聊生,以至于连曹操自己都感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而在这期间,中国人口由东汉末年的6000万,锐减到了2300万,人口损失率高达60%。


待到曹操一统北方后,长年累月的战争动乱早已使得百姓人心思安,而江东之地“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江南民众安居乐业,经济高速增长,史载:“国税再熟之稻,乡贡八蚕之緜”(《吴都赋》)。

因此,从民众人心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角度上考量,追求社会稳定和谐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而除此以外,曹操违逆的第二个历史潮流就是操之过急。在赤壁之战前夕,谋士程昱就提出“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的观点,但曹操却以不置可否的态度拒纳程昱的劝谏。

曹操的不明智就在于此前他逐鹿中原荡平北方后的步伐走的太快了,自认为天命所归的他已经丝毫没有当年远见卓识的理性了。

当年官渡之战袁绍覆灭后,袁绍之子袁熙、袁尚投奔公孙康,众臣“劝操遂击之”,但曹操以一句“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的莫名之语很快斩获了袁熙、袁尚的人头。

直到最后曹军诸将都没搞懂个中玄妙,曹操却说:“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足见曹操熟稔兵法,而这也恰巧与《孙子兵法·九地篇》中:“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的心理战术不谋而合。


可见程昱、曹操皆早已预见了孙刘联合抗曹的局势走向了,只是深谙兵法诡道的曹操一统天下的偏执过于强烈,而操之过急的他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不断沉浸于胜利的幻想中,最终在浩大的历史大潮面前惨烈地折戟沉沙于赤壁,成为永远无法抹掉的伤痛。

正如1000多年后,孙中山先生的那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名言那般,一切逆天理、悖人伦的强逆大潮而动的举措,最终必然会被历史淘汰出局,曹操倘若顺势而为,天下焉有不取之理?




三国中曹操统治的那国叫什么名字
曹操处于东汉末年,汉献帝时代,官至丞相,并受位为魏王。后来他的儿子曹丕自称帝,因此曹操所占的只能是汉朝。曹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又被称为魏朝,是三国时期的其中一方,始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公元263年,灭蜀汉,将益州和南中纳入版图,魏朝疆域达到鼎盛,约为450万平方公里。曹魏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

三国时期大致可以分为那四个时期?
东汉末年的战乱时期,官渡之战为分界,曹操一统北方,为另一时期,后来赤壁之战,为鼎足三分奠定基础,是一个时期,后夷陵之战,实现鼎足三分,总之,这三国时期被这3场战役划分为四个时期,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还望采纳

曹丕手下的哪个大将要是不死,曹魏就不会灭亡?
三国时期,曹操一统北方,占据了半壁江山,虽然和孙权、刘备三分天下,但一直是公认的最为强大的势力,只可惜笑到最后,不是他们,而是司马家族。司马懿在曹操时期,一直被忌惮,曹丕上位之后,他才有了出名之日,很多人都以为,他是曹魏集团后期最有才华,最有能力的人,其实不然,有一个人,在司马懿...

为什么说赤壁之战不但令曹操一统天下化为泡影,还改变南北力量?
208年六月,曹操在经由短暂性疗养和开避玄武湖训练网络水军以后,对于南方地区的形势,挑选了南进征荆州,曹操往往挑选这个时候征荆州,有两个缘故:1、荆州刘表重病,这也是个好机会。2、孙权也想打荆州的想法,在这之前孙权已经三次进攻荆州最东面的江夏郡守黄祖,曹操务必抢在孙权前边拿到荆州。因此曹操...

假如从来没有刘备的出现,曹操能不能一统天下?
一统天下是非常宏大的事业,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如同作战一般,天时地利人和都需要具备,并不是说空缺了某一个人物就能够实现的。1.曹操最终没能完成夙愿是历史发展轨迹的必然结果纵观曹操的一生,的确可以用雄才伟略这4个字来概括。曹操在自己的集团之下,不仅是领导还可以是谋士,毋庸置疑他是三国时期...

三国中,如果关羽跟随了曹操,那么曹操最后是否能一统三国?
关羽跟随了曹操,曹操是否能统一中原这个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关羽会有更多的丰功伟绩。关羽的才华自不必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前曹操为了解除“白马之围”派关羽和张辽同为先锋。因为袁绍大将颜良有个装B习惯,他平时出行时,喜欢弄个华盖,前呼后拥地,搞派头,这让关羽看到了他的位置。有...

秦始皇九年就一统天下,为何曹操打了三十多年还是三分天下?
在中国古代史上,战国和三国是两位君主争霸的历史阶段。战国时期,是齐、燕、魏、赵、秦、韩、楚等七位战国英雄的较量。在这一三国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都在追求中原。值得注意的是,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只用了9年时间就消灭了六国,建立了秦朝。归根结底,曹操虽然只是一个...

历史哪个战役确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当然是赤壁之战确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过渡的一场关键战役,这场战役的发起人是曹操,曹操在平定了整个北方之后,接下来的战略就是:先平定长江流域的荆州和扬州,再拿下关中、陇右及凉州,最后攻取汉中及益州,进而统一天下。曹操在公元207年末已经是天下势力最强的诸侯了,...

28赤壁之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单点!多给分
就是三国时期曹操一统北方后,率水军80万,攻打孙权和刘备,被刘备孙权以少量兵力,在赤壁以火攻打败,从而确定了三国鼎立

《三国演义》主要是描写的什么时期,主要讲述了什么?
《三国演义》主要描写的是东汉末期到西晋建立之间的这一段历史时期,展现了这一时期的乱世风貌。从历史发展的顺序来看,主要有五个阶段:其一是黄巾起义;其二是董卓之乱;其三是群雄逐鹿;其四是三国鼎立;其五是三国归晋。在黄巾起义时期,三国时期比较重要的人物都开始粉墨登场,以曹操、刘备、孙坚、袁绍...

浦口区17656438130: 为什么曹操不能一统天下 -
邗童戈那: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时,三国鼎立的雏型已经奠定,曹操生前已经无法一统天下了.

浦口区17656438130: 曹操为何不能统一中国? -
邗童戈那: 东汉末及三国史中,曹操可谓一位真正的风云人物,他论第二,恐怕没人敢排第一,曹操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在同一时期,无人能比. 曹操是真正的豪杰,他上马能领军,下马能治民.提笔能写诗,拔剑能杀人....

浦口区17656438130: 为什么曹操最后不能一统天下 -
邗童戈那: 赤壁之战前曹操在军事上号称百万兵精粮足,政治上奉迎天子,地盘上已经拥有幽,冀,青,徐,并,充,豫,荆,司隶九洲天下可以说已经有了三分之二,为什么在这样的条件下曹操却不能一统天下呢?以下阐述自己的几个观点 1.民心:引:...

浦口区17656438130: 曹操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
邗童戈那: 曹操为什么没有统一天下曹操在后汉三国的地位和功绩是任何人也无法忽视的,"先帝每称操为能",灭吕布,逐袁术,平袁绍,定乌桓,扫西凉,征汉中.拥有中国大半领土,人才鼎盛.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有统一后汉乱世,不能不让人深思....

浦口区17656438130: 为什么曹操不能一统天下!
邗童戈那: 亲,记住:《三国演义》是带有一定作者的感情色彩.但话说回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曹操确实可以算是最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但,光“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条,就能把他所有的功绩抹杀.所以,曹操被人叫做枭雄而不是英雄这是有原因.

浦口区17656438130: 曹操为什么没有统一天下了? -
邗童戈那: 得天下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有时需要很多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够完成,例如秦始皇也是经历了上几代秦王打下的基础才能够得到天下,而且就曹操而言就是从白手起家,为魏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有后来晋朝推翻汉朝统一天下的基业.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应该从多种角度审视其成绩.

浦口区17656438130: 三国时期,曹操为什么会败?
邗童戈那: 个人观点:就从曹操个人的缺点进行分析,主要是生性多疑;其次是他名声不好,被称奸雄,话说得民心得天下!

浦口区17656438130: 为什么三国演义的曹操不能统一天下 -
邗童戈那: 第一点:出身曹操出身比较低,如果曹操有袁家这样的背景,早统一北方了.第二点:早年一直处于争霸阶段,对于内部的稳定工作一直没有详细而系统的管理.曹操后半生都在被这个问题困扰不已.第三点:过于爱才.没有杀掉刘备和关羽,导致后来的大患.第四点:到了后期所谓的迎天子政策反而给曹操的名声带来了很坏的影响.

浦口区17656438130: 三国时期的魏朝为什么没有统一天下? -
邗童戈那: 曹操的路线是不依靠士族,并庶族夺得了半壁江山.但曹操死后,曹丕采用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依靠士族来夺取天下.因此,可以这样说,曹魏与士族的对抗中,选择了放弃.吴和蜀也是因十足而亡.蜀汉坚持,最先灭亡;曹魏放弃,随之灭亡;孙吴妥协,也不得不亡.士族路线是历史潮流,这正是晋朝得以统一三国的根本原因.没有人能够逆历史而为.

浦口区17656438130: 为了实现一统天下曹操采取了什么措施 -
邗童戈那: 1、政治上,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广招人才.2、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军粮问题,还使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3、军事上,200年,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