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从术治到覆灭,战国时哪些君主的责任更大?

作者&投稿:校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导语:战国时期,韩国的发展为何不如赵国、魏国,从忠勇到术治、从术治到覆灭,哪些君主责任大,从三位国君术治的角度分析

在战国时代所有的大诸侯国当中,韩国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一个,在它整个的发展历史当中我们都很难看到它有什么大的作为,韩国在战国七雄当中的地位基本上如同燕国是一样的,虽说它们都位列战国七雄,都是战国时代比较大的诸侯国,但是这两个国家在战国时代确实没有什么大的作用的,或者说它们对于历史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推动作用。

韩国与燕国王道统治不同

燕国是因为长期以来坚守的王道政治传统阻碍了整个国家的发展,让这个国家极力地反对通过压迫性的战争来制止国家臣服,从而也就导致了在战国时代,燕国并没有主动出击去消灭其它的国家,哪怕是在乐毅伐齐的军事行动当中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也没有将齐国灭国,因此,这就让燕国失去了很多壮大起来的机会,没有吞并其他国家的土地,也就让这个国家在原本的实力面前停滞不前,所以在整个战国时期,燕国一直都是鲜有作为的。

韩国如同燕国一样也是一个并没有大的作为的国家,但是韩国与燕国所受到的限制却是不一样的,燕国是因为历史底蕴太过于久远,王道的政治传统在国内扎根太过深重,一时之间难以改变长久以来固守的政治传统,导致燕国很难进行突破,很难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

可是韩国却是完全不一样的,韩国是战国时代新兴起的一个国家,虽然它原本是晋国的一个家臣,可以说它在没有成为一个国家之前就能够接触到诸侯大国的统治形式,但这个国家毕竟没有什么历史底蕴,没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底蕴,这虽然是它的弊端,但是同时也有它好的一面,那就是这个国家不需要像燕国那样被历史传统所束缚,可以在自己的国家内部,根据历史的发展潮流进行创新。

实际上进入到战国以来,韩国所面对的形势比燕国要好很多,可是这个国家的发展却与燕国一样默默无闻,一个新兴起来的朝气蓬勃的国家,与一个长久被王道政治传统所束缚的老气横秋的国家一样默默无闻,在这其中就有一些难以理解的韵味了。那么韩国到底为什么没有抓住大好的发展形势呢?

三晋分家的韩国,其发展不如赵国、魏国

韩国与赵国、魏国一样都是出自于晋国的诸侯国,与赵国和魏国一样都是历史底蕴并不深厚的国家,可是它的发展状况却并不像魏国和赵国那样顺利,魏国虽然没能够长久的兴盛下去,但是在战国初期的时候它也是最为强盛的国家,赵国虽然最终也没能够一统天下,但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当中却成为了秦国一统天下最大的阻碍,成为了唯一能够在军事方面与秦国相提并论的国家,相比于这两个国家的成就,韩国就显得有些尴尬了。

那么立国时间相同,历史底蕴也大致相同,为什么这三个国家的发展却完全不一样呢?在这样的发展过程当中,韩国的哪些君主又要为这样的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呢?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韩国是如何一步一步从一个朝气蓬勃的国家走向覆灭的,同时了解一下,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哪些君主改为此担负责任?

韩昭侯时期,韩国的术治被阴谋权术所笼罩,与秦国的法治不同

第一位要说到的君主是韩昭侯。其实一提起韩国,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阴谋权术这四个字,因为到了战国后期的时候,韩国确实是一个被阴谋权术所笼罩的国家,虽然说这个国家也是崇尚法治的,但是它的那种法治与秦国所实行的那种法治是完全不相同的,秦国的法治是在国内为平民百姓以及君主和贵族们划定了一个明确的行为准则,制定了一个明确的框架,将所有人都约束在这个框架之下,包括君主也不例外。

因此,秦国的法治可以说是整个国家的规则,可以说是约束整个国家人民行为的最有效的武器,这样的法治是透明的,也是极其具有作用的。

但是韩国的法治却不相同,韩国的法治是不能够凌驾在君主之上,也就是说,法治只是君主实现自己内心所想的一种武器,换句话说就是韩国的法治是非常不透明的,法律条文可以由君主擅自改动,甚至在这样的法治的统治之下,人们为了能够位居高位,为了能够获得君主的宠信,开始运用各种诡计,渐渐的在韩国国内就形成了一种崇尚于阴谋权术的风气,这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术治。

韩国的这种术治最先实行就是从韩昭侯开始的。可是有趣的是,韩国并不是一个一开始就崇尚阴谋权术的国家,与之相反的是,韩国在刚刚立国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忠勇正直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赵氏孤儿中,韩国就是著名的主角。

如果当时没有韩国出手帮忙,赵氏孤儿也不可能被保全,我们单纯从这一个历史事件来看,就能够体会到韩国国内的那种正气,在当时的时候韩国的政治体制还是非常正道的,虽然那个时候的韩国并没有进行什么变法,但是它的国家风气并不混乱,大臣们所走的路都是按部就班的,整个国家的发展体制也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可是这样的发展进程中,在韩昭侯的申不害变法之后完完全全地被改变了。

申不害与商鞅都是法家人,但其变法却完全不同

申不害变法是与秦国的商鞅变法是同一时期进行的,申不害秦国的商鞅一样都是法家的人物,但是这两个人所进行的变法却是完全不相同的,申不害是一个非常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因此他很会观察韩昭侯的内心所想,也正是因为如此韩昭侯他才是异常的信任,他不像商鞅一样一切都按照既定的法律条文进行办事。

申不害的变法当中,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决策都是以照韩昭侯的心意进行决定的,也就是说,法律条文的实施基本完全是按照君主的个人喜好来的,这就在韩国形成了一种很不好的风气,那就是很多人如果想要位居高位。

首先就需要得到君主以及君主信任的臣子的宠信,这样自己的升迁之路就会变得十分的平稳,如此一来,阿谀奉承之风在韩国就渐渐形成了,这就直接导致了韩国所任用的所谓的人才,并不是真正的可以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而大多数都是通过一些方法和使用获取君主信任的人,这些人虽然获得了君主的宠信,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作用。

如此一来,韩昭侯的申不害变法也就成为了一个空壳,甚至比空壳更要严重的是,让本身忠勇正直的韩国渐渐成为了一个笼罩在阴谋权术当中的国家,所以,虽然韩昭侯和申不害变法是一种创新型的举动,但是我们并不能够说这次的变法为韩国带来了实际的利益,相反正是这次变法成为了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所以在韩国渐渐衰弱的过程当中,韩昭侯要付一定程度上的责任。

韩桓惠王间接导致了秦国与赵国的长平之战

第二个要说到的君主是韩桓惠王,韩桓惠王这个人在韩国的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十分出名的君主,因为受到了韩国阴谋权术之风的影响,韩桓惠王也不能身处其外,以至于这个人与韩国绝大多数的国君一样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是如果提起韩国的发展进程,这个人又是不得不说的一人君主,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这是这个人在位时期的统治形式间接地导致了长平之战的爆发。

我们都知道长平之战的爆发是非常具有偶然性的,因为在那个时候,赵国已经是非常强大的,秦国并没有将其作为东进道路上第一个攻打的对象,而韩国本是十分弱小的,在秦国东进的道路上也是首当其冲,可是韩桓惠王为了保证韩国的宗庙社稷,不惜向秦国进献十七座城池,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行为阻止秦国的进攻。

可是韩桓惠王手下的将军冯亭却私自将这十七座城池献给了赵国,并且通过这样的行为成功的激起了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争,韩国自然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得以脱身,历史上说冯亭的这种做法,韩桓惠王本身是不知晓的,但是究竟历史的真相如何我们现在已经不能够再去探索了。

可我们能够知道的是,如果不是因为长平之战的爆发,韩国不可能独善其身,所以韩桓惠王虽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是他也间接的保护了韩国的宗庙社稷,对韩国也算是一位有贡献的君主了。

韩王安的水工郑国疲秦计划,让韩国赔了夫人又折兵

最后一个我们要说的是韩王安。韩王安这个人相信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了,在热门动漫《天行九歌》当中就有这个角色,想必大家对于这个人也是比较了解的。与韩国的历代君主一样韩王安也没有摆脱韩国阴谋权术的影响,相反他所受的影响比韩国历代国君都要严重,在此基础之上便有了水工郑国疲秦事件的发生。

当时韩王安想要保护韩国的宗庙社稷,但是他并没有通过正当的手段来发展韩国,而是想要通过水工郑国疲秦的计划来拖垮秦国,当时的秦国正遭遇连年大旱,八百里渭水平川等农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此时的秦国及其需要一位优秀的水工来修建水利设施,改善国内深受旱灾影响的局面。

这个时候韩王安将自己国内最优秀的水工郑国派去了秦国,他希望郑国能够迷惑秦王嬴政,让其大肆修建水利设施,耗费秦国的财力物力,并用这些巨大的财力物力修建破沟坏渠,以此来拖垮整个秦国的发展。这样的做法可谓是非常的可笑,韩国想要保证自己的宗庙社稷,想要抵抗秦国的进攻首先应该是要发展整个国内的经济,让整个国家的发展拥有一个良性的循环。

同时,秦国正饱受旱灾的影响,韩国应该保护好水公郑国阻止他进入秦国修建水利设施,可是韩王安却拱手将这样一位优秀的水工送给了秦国,让秦国有机会修建郑国渠,也让秦国有机会摆脱旱灾的影响进一步的发展农业经济。

这样的一番谋划,韩国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其实这就是韩王安崇尚阴谋权术的一种具体的体现,在他这样的政策影响之下,韩国已经不能够健康地发展了。在韩国人看来,阴谋诡计是可以改变整个历史的格局的,可是历史的发展有它自己的定律,不可能因为一个人的一点小小的伎俩就改变它的轨道。

因此,韩王安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非常幼稚的,水工郑国进入秦国之后,不仅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在郑国渠修建完成之后,他的疲秦计划也浮出了水面。这样的谋划让秦王嬴政大怒,立即发兵攻打韩国,弱小的韩国并不能够承担秦国的进攻,顷刻之间土崩瓦解。

综述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自从韩昭侯进行深不害变法之后,韩国已经偏离了它最先的发展轨道,已经偏离了正确的航线,如果韩国不能够改变自己的发展策略的话,哪怕是有像秦王嬴政那样雄才大略的君主也并不能够让韩国在恢复往日的发展生机。可是可惜的是,韩国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是一直以阴谋权术为荣耀,甚至在历史的大趋势面前依旧想要通过小伎俩来改变这种趋势。这样的国家真的是非常的可悲,同时它的灭亡也不值得我们任何人同情。




变法在战国达到鼎盛,后世朝代逐渐变少,为何在大清国再度兴起呢?_百度...
当然,在战国时代的变法形式与性质,也具有多样性,有法治类型的变法,也有军事变法,吏治变法,术治变法等等,虽然各大变法的受益不同,但它们在不同方向也都有着长足的突破。由此可见,战国时代的产生与变法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战国时代之所以能够发展,与变法的推行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国家通过...

老子有哪些名言
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军队逞强,就会覆灭;木头逞强,就会摧折)––––老子深刻认识到强弱的辩证法...

春秋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影响
然而申不害的变法注重术治,未能像同一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一样,为国家打下富强之根基,结果如同吴起一样人亡政去。其五燕国变法燕国与其他六国不同,在战国时期...2、吴国zhi,伍子胥变法,使吴国大破楚dao,越两国。3、越国,范蠡改革,使越国成功灭吴。4、李悝魏国变法,使魏国强大.并获得秦魏河西之战胜利。5、威王...

战国时的法治派、术治派、势治派,法家三派谁才是法家的正宗?
之所以不能富国强兵,是因为旧有的制度不能释放出更大的国家活力,各国从“吃螃蟹国”魏国中看到了法家的时代作用,因而纷纷开始推行变法,由于推行的难度太大,申不害的术治,慎到势治等法家名士企图想用更快、更简单的办法来解决数百年来旧制度治理下的沉疾,试图沉疾快治,结果只是快治而快发的恶性...

秦国在战国时期变革的道路上为什么是最成功的,做了什么?
再一个是韩国,韩国的命运就不像魏国那么的顺利了,它的变法可以说是失败的象征,其成功地将韩国从忠勇正直的道路上转变到了崇尚阴谋权术的道路上。但即使如此,韩国的变革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至少在韩昭侯申不害期间,韩国也曾经以劲韩之势威胁中原,也曾经崛起过。 但申不害所采用的那种术治变法却是极其脆弱的,因...

什么是滑铁卢?
滑铁卢战役发生地 高清(480P)

一战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政治后果之一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的胜利以及在俄国革命影响下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这是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在发动战争时所绝对没有料到的。 战争开始时,双方都抱有速胜希望,但到1916年底战争已形成僵持局面。这时,协约国的前后方军队已达2500万人,同盟国也达到...

战国风云篇
然而,随着韩国战败于魏,申不害的术治变法反而使韩国沦为术治之邦,包括出让上党郡,郑国疲秦等。纵然...3.鄢郢之战 公元前 279 年,秦国名将白起重创韩魏两国、在中原地区确定了战略优势后,将兵锋指向了...赵国公子嘉逃到代,收拾好残部自立为代王,继续抗秦,六年后覆灭。 3.灭魏:前225年,秦国将领王贲率...

君主之道——暴力、安抚与狡诈
再抽象一点讲,便是教导君主以治国之术。 而马氏所强调的治国之术,总结起来有四个大点。 第一大点是深入探究人的劣性并且运用之;第二大点是舍却道德并...马氏之所以强调君主要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是因为他在过往君主国覆灭的经验中,认识到雇佣军以及外国援军的不可靠和危险性。以雇佣军为例,雇佣军的士兵纪律...

在长平之战中,拥有数十万大军的赵国,为何还输得那么惨?
找齐国借粮没有借到,想和秦国谈判休战也没有成功,国力的问题,使得赵国无法维持下去。按正常的说法,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缺乏会遭遇什么事情,三国演义已经反复上演了。在这个情况下,秦赵两国进行了换将,秦国将主帅暗中换成了白起,从换上白起而且是暗中,就可以看出秦国对于这一战是势在...

醴陵市13257946736: 战国时韩国的王有哪几个 -
汤沾嘉诺: 韩宣惠王,即韩康(?—公元前312年)战国时期韩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韩襄王(?─前296年)韩厘王(?─公元前273年)韩桓惠王(?-公元前239年)韩废王,亦称韩王韩安,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秦国攻韩,一路势如破竹,几无抵抗,俘虏韩王安,以韩地建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韩国灭亡.

醴陵市13257946736: 战国时期韩国的君主(战国时期韩国君主列表)
汤沾嘉诺: 战国时期韩国君主,原名韩仓,在位期间楚攻韩雍氏城五个月,韩王先遣尚靳说秦王,秦宣太后告诉尚靳:“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尚靳回国后把秦宣太后的话告诉韩襄王,韩襄王又派张翠出使秦国,这次张翠找上了甘茂,甘茂终于说动了秦王出兵.

醴陵市13257946736: 战国韩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主 -
汤沾嘉诺: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所灭的战国诸侯国,...

醴陵市13257946736: 战国的韩国经历了几代君主? -
汤沾嘉诺: 战国时期韩国国君简介韩国国君世系 次序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数 备注 1 韩武子 韩万 曲沃桓叔 的庶子,被封于韩 2 韩赇伯 ? 3 韩定伯 韩简 4 ? 韩舆 5 韩献子 韩厥 6 韩宣子 韩起 ?—前514年 7 韩贞子 韩须 前514年—? 8 韩简子 韩不信 9 韩...

醴陵市13257946736: 战国时期,韩国是由谁变法的啊!结果是怎么失败的? -
汤沾嘉诺: 两周时期的郑州-申不害变法图强 申不害变法图强 申不害,原为郑国京(今河南荥阳东南)人,战国中期法家著名代表人物.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灭亡,京地纳入韩国版图.韩国的版图扩大了不少,但是韩国与其他大国相比,无论从国土面...

醴陵市13257946736: 韩国的国王
汤沾嘉诺: 战国时期,韩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起初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后来迁至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到韩哀侯时,攻灭郑国,迁都于郑都新郑(今河南新郑),疆域包括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中部,介于魏 秦 楚三国之间. 韩哀侯的曾孙宣惠王开始称王.到宣惠王的玄孙韩王安时,韩国势力日衰.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俘韩王安,置颖川郡(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市),韩国灭亡.

醴陵市13257946736: 请问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国土面积多大? -
汤沾嘉诺: 韩国国土面积大约9万平方千米,人口300万.都城平阳,后迁至新郑,疆域包括山西中部、河南西部,陕西东南部(一小块),长平之战前山西领土全部划给赵国,韩国面积这时大概只剩下不到3万平方千米.)

醴陵市13257946736: 请问谁知道战国时韩的文侯,哀侯,宣惠王,桓惠王的名字? -
汤沾嘉诺: 1.列侯的儿子,名猷,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即位,在位期间,凭借韩氏祖辈奠定的基础,连年对外用兵,先后攻伐郑、宋、齐诸国,夺取了郑国阳城,俘虏了宋国国君,显示了韩氏的强大实力.他在位10年卒,谥号为文,史称韩文侯. ...

醴陵市13257946736: 战国七雄里面韩国为什么可以立足? -
汤沾嘉诺: 战国早期, 除吴于公元前473年被越所灭以外,其余的全都保存了下来.秦国和燕国实力较弱,比较强大的是晋、齐、楚、越四国.其中晋国经过六卿之间的兼并,于公元前453年形成赵、魏、韩“三家分晋”“灭四卿”的局面,号称“三晋”...

醴陵市13257946736: 战国时期韩国是怎么灭亡的 -
汤沾嘉诺: 韩国离秦国最近,秦国实行远交近攻战略,所以计划好最先灭韩,韩赵魏是从晋分家的,韩是领土面积最小的,还有就是韩像墙头草一样,没有坚定的和其他国家联盟一起对抗秦国,总是三心二意,最后把其他国家也得罪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