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贵钱贱的说法由来已久,这么说的根本原因是哪些?

作者&投稿:赵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是由于英国等国家在中国倾销鸦片,洋布等商品,导致中国从贸易顺差变成了贸易逆差,导致了大量的白银流出所以银贵钱贱。
一、白银,即银,因其色白,故称白银,与黄金相对。多用其作货币及装饰品。古代做通货时称白银。纯白银颜色白,掺有杂质金属光泽,质软,掺有杂质后变硬,颜色呈灰、红色。纯白银比重为10.5,熔点960.5℃,导电性能佳,溶于硝酸、硫酸中。银是古代发现的金属之一。
二、纯白银颜色白,有金属光泽,质软。熔点961.93℃,沸点2212℃,密度10.5g/cm3(20℃)。银质软,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延展性仅次于金,能压成薄片,拉成细丝。溶于硝酸、硫酸中。银对光的反射性达到91%。常温下,卤素能与银缓慢地化合,生成卤化银。银不与稀盐酸、稀硫酸和碱发生反应,但能与氧化性较强的酸浓硝酸和浓盐酸产生化学反应。
三、自古以来,白银就一直与黄金一起,被作为财富的象征。银的化学符号是Ag,来自拉丁文Argertum,是“浅色、明亮”的意思。因为银的颜色是白色,所以被称为“白银”。白银不仅有着良好的电热传导特性,还具有较高的感光性和发光特性,被应用于工业、摄影、首饰、货币制造等方面。
四、物理性质
富延展性,是导热、导电性能很好的金属。第一电离能7.576eV。化学性质稳定,对水与大气中的氧都不起作用;易溶于稀硝酸、热的浓硫酸和盐酸、熔融的氢氧化钠。晶体结构:晶胞为面心立方晶胞,每个晶胞含有4个金属原子。
五、电子电器是用银量最大的行业,其使用分为电接触材料、复合材料和焊接材料。银和银基电接触材料可以分为:纯Ag类、银合金类、银-氧化物类、烧结合金类。全世界银和银基电接触材料年产量约2900~3000t。复合材料是利用复合技术制备的材料,分为银合金复合材料和银基复合材料。

乾隆中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出现了令统治者一个颇为头疼甚至是事关民生国计的特大经济问题——银钱比价。从清初开始,货币市场陆续出现了“银贵钱贱”和“钱贵银贱”的现象。乾隆中期至道光时期,不仅长期存在“银贵钱贱”,而且银两排挤制钱的情况愈发严重。因此,本章节从经济角度出发,探索揭示这一问题。


乾隆中期后,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处在萌芽状态,国内市场上的银钱比价从1771年开始持续上涨。与此同时,国内和国际市场也进一步扩大。如广东佛山镇的各种铁器行销全国,享有“佛山之冶遍天下”的盛名,苏州的纺织品,南京的绸缎,景德镇的瓷器,台湾的蔗糖,安徽、福建与湖南的茶叶,河南与东北的棉花也都顺畅地行销各地。1789年到达广州贸易的外国商船数量有八十六艘,来华的商人不仅大宗收购中国的茶、丝,而且也贩运中国的棉布。美国商船是中国棉布的最大主顾。茶、丝、棉布大批走向国际市场,又进一步促使内地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

湖州出现了“桑麻万顷”之家,松江地区种棉者多而种稻者少。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乾嘉时期的中国商品经济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是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中的进步。社会财富的增长,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走入世界市场的茶丝、棉布商品,必然要求货币流通与之相适应。货币运动是商品经济的反映。乾嘉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流通领域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出现了白银排挤制钱的现象。从以下两个方面,大致可以了解到制钱正在被白银驱逐出货币流通市场。


其一,从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来看,制钱已沦落到无足轻重的地位了。

赋税是清政府主要的经济来源,按照规定“小民完粮纳课均需以钱易银”;清廷的第二项财政收入是关税,全部征银,以库平银或关平银为征收标准。银两成为封建政府搜刮社会财富的价值尺度。

清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兵饷、官俸以及宫廷开支,也全部实行银两核算。在重要的商业活动中,制钱几乎没有任何地位,“商贾转输百货则以银”。制钱与白银相比,主要缺点是价值低,体积大,携带不便,再加上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时间铸造的钱币规格不同,计算方法繁难,流通区域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白银价值高,体积小,易于携带,经过辨认成色,权衡轻重便可在全国各地流通。在商业活动中,人们必定要冷落制钱而选择银两作为流通手段。

曾有人对江苏市场用银的情况作出了这样的描述:“惟江苏为居货通商之地,户口殷繁,五方杂处,民间贸易大者固皆用银,而肩挑背负日趁分文之穷黎,不识银色高低,故以用钱为便”。有官员对浙江市场的情况作了这样的记录:“臣生长在浙江,如宁波、温州、台州等府,无论大小交易,皆但知用银而不知用钱,即厘数之间,亦皆用银。”

有人概括了上面这些情况说:“国之赋税,银也;官之禄赐,银也;士马之粮,银也;宾客之赂遗,银也;商贾之交通,银也。总天下之万货制之于银,自天子至小民,非银莫为用。”这是乾隆时期白银排挤制钱情形的最好写照。它说明制度所担负的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等职能大大被削弱了。


其二,从货币的储藏情况看,乾嘉时期,无论是政府的库藏还是拥有货币的私人都将白银作为储藏对象。

“朝廷以府库积藏,天下之人,小者积以箱匣,大者积以瓮窖”,“近世贵人富商多藏银”。藏银已经代替了藏钱,成为人们的一种社会习惯。当时,由于银行业的初级阶段——钱庄尚不十分发达,私人藏银无限零碎,数额之大,难以估计。

不过,最大的窖藏者当然是朝廷。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大学士等奏称:“现在统计部库每年出入大数,约余银九百万两有奇。”乾隆五十七年,户部总册奏称:上年各省实征岁入银4359万两,开支俸薪、兵饷、驿站等费银3177万余两,余银一千八十一万两。户部每年结存在一千万两左右,余银数量确实大得惊人,这就是保证国库长期存银五千万至七千万两的根本因素。

魏源在《圣武记·兵志兵饷》中,总论乾隆年间国库存银之多时,作了如下的概况:“康熙六十一年,户部库存八百余万。雍正年间渐积至六千余万,自西北两路用兵,动支大半。乾隆初,部库不过二千四百余万,及新疆开辟之后,动帑三千余万,而户库反积存七千余万。及四十一年两金川用兵,费帑七千余万,然是年诏称库帑仍存六千余万,及四十六年之诏,又增至七千八百万。且普免天下钱粮四次,普免七省漕粮二次,巡幸江南六次,共计又不下二万万两,而五十一年之诏,仍存七千余万。又逾九年而归政,其数如前,是为国朝府藏之极盛也。”普遍藏银的社会习惯使不少人认为,藏银是银价上涨的原因,“银之用广,富贵家争藏银,银日少”,此乃导致银少而贵的又一重要原因。


如果说,制钱在国内流通领域里还有一些地盘的话,那么在对外贸易中,制钱是没有任何地位的。因为在世界商品市场上,一切货币失去了铸币形态,而直接以贵金属的原来形态出现。当时充当世界货币的贵金属是金银,铜块早已失去了这个资格。

这种“银贵钱贱”的情况,正好与乾隆初年京畿和福建的重用制钱相反。1742年6月10日,正蓝旗汉军都统伊勒奏报说:京畿附近各州县,“各处交易无论大小皆使钱文,其故固有一定奸商每遇交易,兑银时,搅乱成色,群众畏其磨难,虽有交易需银至二三十两之数,亦必讲用钱文,希冀清楚”。

1747年元月28日,福建将军新柱奏报:“近年以来,无论一切零星买卖,皆用钱文,即买卖田地、房屋以及婚娶聘礼,自数十串以至二三百串,无不行用钱文。”这个时期,由于制钱用铜量加大,加上铜矿开采没有大范围放开,所以导致了“钱贵银贱”的现象。

乾隆晚期,许多人认为,“用银太重,用钱太轻”,是银贵钱贱的主因。应当说,这种观点反映了白银排挤制钱的实际情况。但是,他们没有进一步去根究其经济原因,而停留在“重钱轻银”的观念上,这显然是违背货币流通规律的。


白银排斥制钱的根源,是乾嘉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的扩大,市场的繁荣与对外贸易的发展。白银作为流通货币有着显著的优越性,不仅性能稳定,易于分割,而且体积小价值高,在国内市场上比黄铜更加适宜充当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等重要职能。

社会对白银需求的不断增大,与当时中国白银流通数量的明显不足构成矛盾。解决这种矛盾,要么有丰富的银矿可供开采,要么通过国际贸易增加白银。可是,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当时的采矿技术和银矿不足,不能为国内的货币流通提供足够的补充。对外贸易虽然长期处于顺差地位,每年有相当大的出超数额,可是这个数额在嘉庆年间逐渐被鸦片走私贸易所抵消,进口的白银数量在减少,不能满足中国的市场需要。需求大于供给,“银贵钱贱”也就日益严重。


如果将目光转移到明朝中后期,同样也发生了类似的现象。当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银价上涨的情况,由银贵而引发了一场关于币制改革的争论。为了满足宫廷和社会对白银的需求,明朝政府矿使四出,加紧开采。这种活动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而归于失败。

尽管如此,它说明了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白银必定被社会选择为主要流通手段,因供求矛盾银价相对升值。这种原因,在明代在清代都是难于揭破的谜。魏源在探索清代“银贵钱贱”的原因时,也注意到明朝银贵的史实,但他找不出答案,只好留下“未有知其由者”的感叹。

必须指出,制钱在乾嘉时期的小商品贸易中和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占有一定地位的。之所以如此,一是由于我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还没有达到完全废除制钱的程度,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自然经济还在广大地区占有优势;二是银两制度本省也存在缺点,还离不开制钱的辅助。当时中国白银还停留在条块状态,没有采取铸币形态,所以在日常的小额交易中白银不如制钱计枚核价值使用简便。


乾隆时期日益发展的中外贸易,迫切需要一种简单化一、成色重量一致的银铸币。因此,这一时期国外流入了大量的银币,并迅速被中国市场接受,而到了晚清时期,朝廷才开始铸造银币,其目的也是为了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强烈要求。




北京有个说法叫东福西官南贫北贱,由来是什么?
北京城的东边是运河,很多的仓库和商人都在东边,所以是“东福”;北京城的西边多为达官显贵居住,所以是“西官”;南边多为平民百姓居多,所以是“南贫”;北边多为做苦工的人、落寞的八旗子弟和青楼,所以为“北贱”。“东福西官南贫北贱”的另一种说法是“东福西官南贫北贱”。这是农业文明...

贵上极则反贱和下句翻译
这句话见<<史记 货殖列传>>范蠡经商,其中一条就是「无敢居贵」。他认为「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主张「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就是说在市场上某种商品很贵的时候,要大量的销出去,因为极贵之后,必然出现低贱的情况;当某种商品极贱时,要及时购进来,要像珠玉那样珍惜它,因为...

贵贱的解释
贵贱的解释[in any case] 〈方〉∶不管怎么样;无论如何;反正 我劝了他半天,贵贱不听 详细解释 (1).富贵与贫贱。指地位的尊卑。 《易·系辞上》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韩康伯 注:“天尊地卑之义既列,则涉乎万物贵贱之位明矣。” 汉 辛延年 《 羽林 郎》 诗:“男儿爱后妇,...

钱是谁定义贵和贱的?
看国家的黄金储量,经济总量.经济产值,历史原因等等 不是谁来规定的.和很多方面有关系.

这个世界上...最贱的是钱,最贵的却是人!
儿子很有钱,却让母亲买最便宜的假牙, 有这样一个儿子,他是个大款,母亲老了, 牙齿全坏掉了,于是他开车带着母亲去镶牙, 一进牙科诊所,医生开始推销他们的假牙, 可母亲却要了最便宜的那种。 医生不甘就此罢休,他一边看着大款儿子, 一边耐心地给他们比较好牙与差牙的本质不同。 继续看下去....

贱字的由来?
2.地位低下(和‘贵’相对):贫~,卑~。3.卑鄙;下贱:~骨头,~脾气。4.谦辞,旧称有关自己的事物:(您)贵姓?~姓猫。【贱人】旧小说戏曲中辱骂妇女的词。———《现代汉语词典》P546页 我们还可以从古人的话里看下贱字的由来:李之颜云:尝玩‘钱’字旁,上着一‘戈’字,下着一‘...

古代的银子是怎样换算的?
官价一般是1两兑换1000文,但实际经常会出现波动、特别是“银贵钱贱”的问题。就清代而言,其前期银钱比价虽不能完全稳定在一千文之上,而始终波动于一千文上下,幅度不大。其间除康熙三十六年到五十六年的21年间,因小钱关系,比价高达一千文以上之外,其余一百多年差不多都在一千文以下。乾隆十年曾低...

贵的释义
从“贝”,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2) 同本义 [expensive;costly]贵,物不贱也。——《说文》贵货而贱土。——《国语·晋语》不贵难得之货。——《老子》国之诸市,屦贱踊贵。——《左传·昭公三年》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

穷不言富,贱不趋贵,老祖宗劝世良言,有哪些道理?
一个人价值的体现,不在于钱财,而在于他努力的过程,也在于他为人处世之道上。穷不言富,贱不趋贵,老祖宗的劝世良言,句句很在理。-01- 忍辱为大,不怒为尊 一个人身处困境时,要懂得暂见锋芒,要能够忍辱负重,不轻易动怒,才是最重要的。人在贫困时,如果去巴结有钱人,往往会被人所不齿...

犯贱 一词谁发明的
如今,黄山荫馀堂徽文化研究院已争取到近千万元资金,准备在原址重建“荫馀堂”。” 经常老听人说某某人怎么怎么“犯贱”,北京人说时前面总不忘带个“丫”字,“丫真贱”,三个字一出口,似乎更多的是一种调侃式的谩骂,听者大多还以一个很便宜、很暧昧的笑,被骂者的反应充其量也就是止于嘴对嘴而已,于是乎,...

盐山县17633994100: 晚清时期为什么白银外流会导致银贵钱贱,白银和钱不一样吗? -
吉狄塞可: 主要就是对外贸易,尤其是鸦片贸易,导致大量白银外流,而清朝是银本位货币,流通的白银变少了而铜钱越发多,所以就银贵钱贱,普通老百姓交易不可能用白银,都用铜钱,比如一般情况下1000文铜钱兑换一两白银,银变少,可能就需要1200文换一两白银,这就是银贵钱贱.

盐山县17633994100: 简要说明林则徐力主禁烟的原因 -
吉狄塞可: 1、鸦片贸易使中国对外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大量财富流出, 2、鸦片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害,银贵钱贱,劳动人民被无形中剥夺了财富 3、鸦片大量流入军队,对军队腐蚀严重,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 4、鸦片在消耗大量钱财的同时,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5、鸦片走私带来的社会问题开始严重 ,商人做非法交易,而吸食鸦片的人开始空耗社会财富,很多走上了犯罪道路. 吸毒对青少年的影响,在身体上,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导致内脏衰竭,脑损伤,直至死亡.而且极难治疗.有很大的成瘾性. 在精神上造成沉迷于毒品带来的虚幻之中,难以自拔,丧失生活乐趣,社会责任感.等等.而且由于青少年缺少收入比成人更加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盐山县17633994100: 鸦片给中国带来的的危害 -
吉狄塞可: 因为鸦片的大量输入,流毒极为严重.不仅损害吸食者的健康,造成白银外流,而且引起银贵钱贱,直接破坏社会生产,影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鸦片的大量输入,还加深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危机.

盐山县17633994100: 清代乾隆以前银钱比价为1:1000以内,但至道光年间,银钱比价已高达1:1700左右.这种“银贵钱贱”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吉狄塞可:[选项] A.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 B. 海禁政策导致中西贸易萧条 C. 重农抑商政策限制白银流通 D. 鸦片走私造成白银不断外流

盐山县17633994100: 什么是台州锭 -
吉狄塞可: 自唐至明前期,中国一直是银贵钱贱.但明中后期开始,沿海走私风盛,日本及西班牙殖民地秘鲁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主要路径就是从宁波--广东一线的沿海城市,当时甚至在舟山六横岛上,王直等沿海海盗首领建立了一个有教堂,法院,西方医院...

盐山县17633994100: 清朝时一两银子等于多少枚铜钱? -
吉狄塞可: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1两白银:约值80元

盐山县17633994100: 三吊钱是多少两银子 -
吉狄塞可: 一吊钱=1000钱=1两银子 明清两代,1吊钱(1000文钱)等于1两银子是官方规定的“例价”,而实际市场上兑换的比例(时价)则不断波动,到清代,出现了“银贵钱贱”的局面,即1000文钱值不了一两银子.

盐山县17633994100: 清朝光绪和宣统时期一吊钱是多少? -
吉狄塞可: 这个属于随行就市的,光宣时期,比较混乱,一方面政府制钱越铸越薄小,发行大钱,另一方面大量白银外流导致银贵钱贱,此外因为社会动荡所以物价腾贵 .一般来说一吊就是一贯等于1000文,实际上一贯很少有真正等于1000文的时候.

盐山县17633994100: 古代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还有一个大元宝,一个袁大头 -
吉狄塞可: 虽然说1两白银很多人说等于300元左右,但是古代银贵钱贱, 各个朝代不同.一般人家1两银子能过好久的日子啊,所以至少值1000元

盐山县17633994100: 白银外流,会造成通货紧缩吗 -
吉狄塞可: 通货紧缩就是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白银是清末的通(用)货(币),外流造成国内的通货少于国内产品,由于不能加印纸币(当时还使用硬通货)只能加发铜钱(其价值远低于白银),所以造成的是铜钱的通货膨胀,白银的通货紧缩,“银贵钱贱”就是这么回事.所以白银外流造成通货紧缩是可能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