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裁者》留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呢?

作者&投稿:答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相声~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 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它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较广,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曲艺表演形式。用北京话说讲,现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讲的“方言相声”。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由一个演员表演,讲述笑话;对口由两个演员一问一答,通常又有“一头沉”和“子母哏”两类;群口又叫“群活”,由三个以上演员表演。传统曲目以讽刺旧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和通过诙谐的叙述反映各种生活现象为主,解放后除继续发扬讽刺传统外,也有歌颂新人新事的作品。传统曲目有《关公战秦琼》、《戏剧与方言》、《贾行家》、《扒马褂》等,总数在两百个以上。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则以《夜行记》、《买猴》、《昨天》、《帽子工厂》等影响较大。

●相声知识

说学逗唱

曲艺术语。 相声传统的四种基本艺术手段。“说”是叙说笑话和打灯谜、绕口令等;“学”是模仿各种鸟兽叫声、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风貌、语言等;“逗”是互相抓哏逗笑;“唱”是编唱滑稽可笑的词用各种曲调演唱,或将某些戏曲唱词、曲调夸张演唱以引人发笑。相声中,常有偏重运用其中一、二种手段的节目,比如《改行》、《戏剧与方言》偏重于“学”和“唱”,《八扇屏》、《春灯谜》以“说、逗”为主。演员也往往以其善于运用某一些手段而形成不同的风格。

垫话

曲艺名词。 相声演员登场表演正式节目前的开场白,有时也是一个小节目,吸引观众注意或点明正式节目的内容。

入活

曲艺术语。 指相声演出时,用以将垫话引入正题的一段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包袱

曲艺术语。 指相声、独脚戏、山东快书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的方法。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习惯上也将笑料称为“包袱”。

三翻四抖

曲艺术语。 相声组织包袱的手段之一。指相声表演时,经过再三铺垫、衬托,对人物故事加以渲染或制造气氛,然后将包袱抖开以产生笑料。

一头沉

曲艺术语。 对口相声的表现方式之一。指两个演员在表演时,一个为主要叙述者,即逗哏; 另一个用对话形式铺助叙述,即捧哏。由于叙述故事情节以逗哏为主,故称。

子母哏

曲艺术语。对口相声的表现方式之一。指相声表演时,两个演员(逗哏和捧哏)所承担的任务基本相同,如通过相互间争辩来组织包袱等。

抓哏

曲艺术语。 相声、评书等曲种演出时,在节目中穿插进去的可笑内容,用以引起观众发笑。 演员往往现场抓取插话题材,并结合节目内容,以取得良好结果。

逗哏

曲艺名词。 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主要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甲”。对口相声中,逗哏与捧哏合作,通过捧逗的衬托、铺垫,使叙述中逐渐组成包袱,产生笑料。群口相声增加“泥缝”,其作用与“捧哏”基本相同。

捧哏

曲艺名词。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乙”。

泥缝

曲艺名词。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丙”。

相声是什么?这是一个既好回答又难回答的问题。 说它好回答,是因为它的答案早已公之于众,尽人皆知。 许多相声演员上台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相声是语言的艺术。” 这个回答无疑是正确的,遗憾的是,许多人恰恰忽视了这个定义。

近几年来,为了改变相声创作、演出不景气的局面,各种形式的相声改革应运而生。吉它相声、迪斯科相声、歌舞相声、乃至于男女相声、侏儒相声,想了不少办法,花了不少力气却唯独忽视了“相声是语言的艺术”这个根本性的命题,因此也就必定不能取得成功。忽视了语言在相声艺术中的重要性,也就背离了相声艺术的审美特性。

然而,“相声是语言的艺术”这条定义又是不够准确的,它的外延过于宽泛,并不能很好地划分相声与其它艺术之间的界限。在曲艺艺术中,评书、快书等同样是语言艺术,唱曲类曲艺无非是语言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结合。戏剧艺术、电影艺术、声乐艺术中都有语言艺术的成份,就连文学也是以书面形式出现的语言艺术。如果不能划清相声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的基本界限,我们就难以进一步深入认识相声艺术的本质特征。

其实,我们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相声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和它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比较独特的。曲艺是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其中绝大部分曲种,无论是只说不唱的评书、评话、快书,还是只唱不说的唱曲类曲种,或是有说有唱的鼓书、弹词,它们的内容都在于叙述一个故事,唯独以相声为代表的少数几个曲种(还有上海的独角戏,闽南及台湾的答嘴鼓等)是个例外。

作为喜剧艺术形式之一的相声,它既不象小说、评书等叙事艺术那样主要以叙述、描写等手法反映生活,也不象戏剧、电影等综合艺术那样主要以演员的形体动作形象地反映生活,而是主要通过对话议论、谈论生活。

相声作为对话艺术,它具有与各种叙事艺术、表演艺术迥然不同的特点,现分述如下:

一、相声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艺术,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各种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在叙事艺术中, 人物的对话不能脱离情节的制约, 而在相声中,情节的作用远不如在叙事艺术中那样重要。在相声中,情节是为组织包袱服务的,而包袱又是由对话构成的。在对话时脱离谈论对象和话题讲述一个故事是无法令人理解的,因而也是不允许的。 与此相反,相声中的情节却可以是时隐时现 、若断若续,甚至是若有若无的。

在有些相声中,甚至可以根本不需要情节,只借助于对话的魅力,即能组织包袱,直接揭露矛盾,表现主题。 相应地,观众听相声也并不醉心于情节的复杂曲折,而是要了解表演者对问题 、事件所持的立场、观点,所发表的意见。这些观点、意见主要通过对话来表达。

相声中的人物形象也不苛求完整丰满,而往往是只去描绘其言谈话语,并通过这些言谈话语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意识、立场观点、性格气质。相声中的人物同情节一样,是组织包袱的工具,因此,人物往往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物性格在许多相声中也往往是不全面的,夸张的,变形的,并不呈现为一个完整、真实的形象。在有些相声中则没有人物形象。

相声的内部结构比较松散。“垫话”、”正活”、“攒底”等各部分之间在情节上有时并没有紧密联系,只是通过一个比较宽泛的主题加以维系。在相声中,内容的变化往往不是体现在情节的推进上面,而是体现在话题的转换上面。

总之,对相声艺术来说, 叙事艺术中十分重要的人物与情节结构都不占要地位。 相声最重视的是包袱,而包袱又是由对话构成的。随便翻开一篇相声作品,你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对话。这些对话维妙维肖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言谈话语。当然,这些对话并干是从生活中照搬来的,而是经过了精心的艺术加工。

二、 相声的包袱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构成的。 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季在谈及相声的基本概念时指出: “(相声)就是通过组织一系列特有的‘包袱’来使人发笑的艺术,这里所指的包袱是语言艺术的包袱,这里所指的语言是包袱艺术的语言语言……、语言、包袱儿、笑声,可说是相声艺术的三大要素,并且缺一不可。” (引自马季《卅年回首一吐为快》载《曲艺》1987年第2期)在他列举的三要素中,语言、笑声是其它一些喜剧艺术也具有的,只有包袱才是相声艺术特有的。 包袱在相声艺术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 因此,对包袱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是我们研究相声艺术的关键。

“包袱”一词是个形象化的比喻词,它实际上指的是相声中喜剧性矛盾酝酿、发展的一个过程。所谓的“三翻四抖”,则是相声包袱常采用的一种结构。其中“三翻”是指对矛盾假象反复进行渲染和强调;“四抖”是指在”三翻“之后揭露矛盾的真相。

我们知道,喜剧矛盾的特征是“用另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 (引自马克思《导言》载《马恩全集》第1卷第5页)因此,在喜剧矛盾中,各种假象就特别多。假象其实也是一种现象,它的特点是能够提水与其本质相反(或相离背)的表象,然而,假象又是以其特有的方式极为深刻地反映着本质。因此,真实的喜剧矛盾具有着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特点。在对口相声中,喜剧矛盾——包袱的双方 (现象与本质等等)由捧逗双方分别担任,并通过对话逐步揭露矛盾。喜剧艺术手法(如夸张、误会、巧合等)为各门喜剧艺术广泛采用,并非相声所独有。 然而,相声在运用这些手法时自有其特点。例如,许多戏剧、电影运用视觉形象构成误会,(影片《大独裁者》、《黑郁金香》等都出现了两个相貌酷肖的人)而相声在运用误会手法时却大都依靠对话。例如《改行》中说到艺人刘宝全改行卖菜,他把 “挑子一放,一摸肩膀儿,这个痛啊! 他把 《遇皇后》 的叫板想起来了 :‘唉、苦哇!’老太太一听:‘噢!黄瓜苦的,不要啦。’”很显然,这个包袱采用了误会手法,误会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造成的。离开了对话的双方,也就无法引起误会。

通过人物对话组织包袱,是相声中运用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不仅在“子母哏”类型的相声中是如此,在“一头沉”类型的相声中也是如此。不仅在对口相声中是如此,在单口相声中也是如此。例如在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中,那个攒底的包袱就是由皇帝朱元璋和他的群臣之间的对话构成的,这类利用对话构成的包袱在相声作品中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对话不仅体现在包袱的组织方法上面,而且体现在各种相声艺术手段的运用上面。“说学逗唱”是相声的四种最基本的艺术手段,“说”是说笑话和绕口令,“学”是模仿各种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的语言,“逗”是抓哏逗笑,“唱”是编一些滑稽可笑的词用各种曲调演唱。这些艺术手段的运用只有纳入对话的范围才是符合相声创作艺术规律的。相声表演不能为学而学,为唱而唱。相声演员用方言所说的话,仍需达到对话的目的;所唱的歌曲和戏曲,或是作为对话中的论据,或是通过改唱歌词表达对话的内容。目前有些“柳话”(即以学唱歌曲、戏曲为主的相声)相声表演实际上变成了听众点唱音乐会,虽然也能取得剧场效果,但是却违背了相声作为对话艺术的本质。这种“为唱而唱”的创作倾向是不可取的。

三、相声演员以对话者的身份进行表演。相声演员既不是象评书及其它曲艺演员那样主要以叙述者的身份进行表演,也不象戏剧演员那样以剧中角色的身份进行表演,是以对话者的身份进行表演。相声演员所使用的语言不是叙述性的语言,而是对话性(即问答式)的语言。在子母哏类型舱相声中,这一点比较明显。其实,在一头沉类型的相声中,逗哏和捧哏的演员同样是在进行对话。逗哏演员的话语在内容上虽然确实有叙述的成份,但在形式上仍然表现为与捧眼演员之间的对话;在这里,叙述的内容只能作为答话说出来,而不能脱离具体的对话环境去讲故事。

相声演员在表演中始终是一个对话者,而不是行动者(英语中“演员”一词为“actor”,也可硬译为“行动者”)。相声演员主要靠对话塑造人物形象,而不是依靠外部形象和形体动作。 相声演员的外部形象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这一特点与相声的特殊审美方式有很大关系。有研究者认为相声表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我演我”的本色表演(见卢昌王《关于曲艺表演问题的几点思考》载《曲艺艺艺术论丛》第九辑76页),也有的研究者认为是一种虚拟式的表演。(见薛宝锟《笑的艺术》第64~65页)但无论如何,相声演员的形体动作只是为使对话更生动形象而采用的辅助手段,这些动作不象戏剧中的动作那样重要和完整。

在一头沉类型的相声中,捧哏演员的话虽不多,但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捧哏演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作为“相声是对话的艺术”这一命题“人证”。

在相声的几个类型中,群口相声是在对口相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演变形成的,它将对口相声中的双边的对话转变为多边的对话;并且具有某些戏剧的成份。

单口相声的情况比较特殊。单口相声是从民间故事和笑话发展、演变而来的。它兼有故事和笑话的艺术特点。对此,专家们曾发表过精辟的意见。

冯不异提出;“在曲艺的诸多曲种中,有一种单人演说可笑故事的表演形式,称为单口相声…… (单口相声)但求谏果回甘,却不一定那么有头有尾,它的体制不同于短篇的话本、故事、笑话,也不同于对口相声,是一种风格独具的口头文学体裁。”(引自《继承传统,丰富提高》载《曲艺》1986年第5期)。

王行之认为:“把单口相声直接并入中短篇小说这一艺术门类,未必确当,但是,因为它们同属叙事性的艺术形式,从叙事状物、刻画人物等角度看,它们之间不仅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单口相声又有不少独到之处。”(引自《小说家的益友——或“劲敌”》载《中国曲艺论集》第280页)

李凤琪也曾指出:“单口相声以故事性见长,其中也有偏重说理的,即所谓‘议论型’,这种相声容易空洞、枯燥、很难写,新作中几乎绝迹。” (引自《生动的社会风俗画卷》,刊载于《曲艺》1986年第5期)

看来,专家们比较—致地认为单口相声是一种喜剧性的叙事艺术。单口相声就其形式而言不是对话艺术,但是,它与传统的叙事艺术(评书、故事等)相比又产生了许多变异。例如,单口相声在内容上侧重于反映人物之间的对话, 并且主要依靠对话构成包袱、塑造形象。 由于单口相声创作中包袱的组织要受情节、人物性格的制约,所以单口相声创作的难度很大。故事型的单口相声创作近年来已近于绝迹;议论型的单口相声则由于在内容与形式之问存在着不易克服的矛盾,而让位于对口相声。

对口相声是从单口相声脱胎而来的,但是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艺术生命绎久不衰。这与它的内容形式之间的和谐有很大关系。简单地说,对口相声的主要内容是对话,它所采用的形式也是对话,二者之间是一种同形、同构的关系。四、 对话不仅体现在相声的创作和表演过程中 ,而且体现在欣赏过程中 。相声作为一门舞台艺术(目前基本如此),它的表演与欣赏在时空上是统一的。相声与其它舞台艺术一样 ,存在着与观众进行交流的问题。

众所周知,相声是一门最擅长与观众进行交流的艺术,相声演出所产生的剧场效果,往往是其它舞台艺术无法企及的。除了喜剧性内容的原因之外,相声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对话的形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叙事艺术中,创作者自信有力量穿透孤立的事件,抓住其“内在的本质”,赋予其因果联接的次序,从而构成故事虚构的情节和历史,并将这些内容灌输给观众。在这里,信息的流动基本上是单向的,观众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在叙事艺术中,由富有穿透力的情节构成了—个有头有尾、线性发展的封闭性结构,这种结构不允许来自外部的干扰。在戏剧艺术中,有第四堵墙的理论。它要求在演员与观众之间矗立起一道假设的墙,这堵墙使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带有间接的性质。

相声艺术则有很大不同,相声中的“情节”是若断若续、若有若无的。因此,相声的内容使人感到是不确定的。相声的包袱常常给观众提供假象,而将真相隐藏起来。这样一来,就促使观众主动进行思考,因而加强了双方之间的思想交。相比之下,评书(及其它一些曲艺)演员不仅将事情的因果关系解释得清清楚楚,而且还通过得胜头回预先明确故事的主题和结局,听众只需被动接受。在相声表演中,演员不再享有评书演员那种“说书先生”的地位,演员与演员、演员与观众都是以一种平等的对话者的身份出现。他们可以对事物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这种来自多方面的不同意见,既构成了相声形式上的特点,又是相声中喜剧性矛盾的来源。在这里,演员的一切言谈话语都要接受另一个演员和广大观众的严格检验,他的种种故弄玄虚、自相矛盾、荒诞夸张、逻辑混乱的话语都逃不过观众的耳朵,他往往因“出乖露丑”受到哄堂大笑,处于“下不来台”的“尴尬”境地。观众则通过笑声感觉到自己在心理上的优势,并在笑声中受了潜移默化的教育。相声的欣赏过程能够更好地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而相声艺术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相声表演采取直接面向观众的方式,“第四堵墙”在相声表演中是不存在的。许多演员还直接向观众提问,或解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并满足观众的要求。这样,就大大加强了演员与观众的联系与交流。

在相声的欣赏过程 ,观众虽然一般不能直接与演员进行对话 ,却可以通过笑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另外,在许多相声中,捧哏演员的话往往代表了观众的观点,捧哏演员往往是作为观众的代言人与逗哏演员进行对话。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相声的表演和欣赏过程中,演员与观众的交流是双向的,十分密切的。这一特点是与它特有的艺术形式——对话的形式分不开的。这种形式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参与意识,由此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相声与观众结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它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幽默,表达了群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乐观精神,并对生活中的假恶丑进行揭露和讽刺。相声以其精湛的生活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优秀的民族艺术之花。

总而言之,相声在内容上是喜剧艺术 ,在形式上则是对话的艺术。 相声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这两大特点,并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黑格尔认为“内容即具有形式于其自身”,内容与形式是对立面的统一:“内容非它,即形式之回转到内容,形式非它,即内容之回转到形式。” (见黑格尔《小逻辑》第286—287页)从这一命题出发,我们可以把相声称之为“对话式的喜剧艺术”,或者叫作“喜剧性的对话艺术”。正如“戏剧:动作的艺术”这一命题也不排斥剧中人物的对话一样,“相声:对话的艺术”这一命题也不排斥演员的形体动作、对话中的叙事成份以及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段。提出相声是对话的艺术,只是为了进一步明确相声这—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规定性的本质,而不是要割断相声与其它喜剧艺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声:对话的艺术”这一命题看似简单,其实,它正好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相声艺术的基础和破译许多相声之谜的密码。例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相声是市民社会的产物,但是我们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英国学者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写道,“对话是城市生活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是长长的青藤上的一朵鲜花。城市这个演戏场内包容的人物的多样性使对话成为可能。”(见《城市发展史》第88页)这段话对我国的相声艺术的起源可说是一个绝妙的旁证。由此可见,城市不仅仅是演戏的场所,而且也是说相声的场所。 作为人类语言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对话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对话不仅仅是信息的交流,而且也是感情的交流。运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思考,易于发现矛盾、认识矛盾、解决矛盾,更易于激发人们的灵感,发挥机智、幽默等才能。对话也是科学与民主的天然盟友。

相声作为一种非叙述性的对话艺术,具有开放性的品格 ,它可以容纳极为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 。但是,它又不能不受到表演时空的限制,相声作为喜剧艺术,不允许各种非喜剧性因素进入。因此,相声又是一门在内容上具有严格限制性规定的艺术。相声的对话艺术的本质,决定了它是听觉艺术。相声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特有的长处与短处。深刻地认识、领会这些特点,对于研究相声艺术,将会起到有益的作用。因为感觉到的东西厂我们不一定能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代表作品:《连升三级》、《糊涂县官》、《改行》、《歪批三国》、《戏剧杂谈》、《扒马挂》、《四字联音》

曲种名家:姜昆 马三立 侯宝林 马季 冯巩 李金斗 刘伟 赵炎 唐杰忠 白 桦、邓小林 刘全刚、刘惠 师胜杰 郭全宝 郭德纲 张寿臣 苏文茂 巩汉林
英文翻译:xiangsheng然后解释为:crosstalk或comic cross-talk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 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它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较广,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曲艺表演形式。用北京话说讲,现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讲的“方言相声”。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讲述笑话;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一问一答,通常又有“一头沉”和“子母哏”两类;群口相声又叫“群活”,由三个以上演员表演。传统曲目以讽刺旧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和通过诙谐的叙述反映各种生活现象为主,解放后除继续发扬讽刺传统外,也有歌颂新人新事的作品。传统曲目有《关公战秦琼》、《戏剧与方言》、《贾行家》、《扒马褂》等,总数在两百个以上。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则以《夜行记》、《买猴》、《昨天》、《帽子工厂》等影响较大。

●相声知识

说学逗唱

曲艺术语。 相声传统的四种基本艺术手段。“说”是叙说笑话和打灯谜、绕口令等;“学”是模仿各种鸟兽叫声、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风貌、语言等;“逗”是互相抓哏逗笑;“唱”是编唱滑稽可笑的词用各种曲调演唱,或将某些戏曲唱词、曲调夸张演唱以引人发笑。相声中,常有偏重运用其中一、二种手段的节目,比如《改行》、《戏剧与方言》偏重于“学”和“唱”,《八扇屏》、《春灯谜》以“说、逗”为主。演员也往往以其善于运用某一些手段而形成不同的风格。

垫话

曲艺名词。 相声演员登场表演正式节目前的开场白,有时也是一个小节目,吸引观众注意或点明正式节目的内容。

入活

曲艺术语。 指相声演出时,用以将垫话引入正题的一段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包袱

曲艺术语。 指相声、独脚戏、山东快书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的方法。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习惯上也将笑料称为“包袱”。

三翻四抖

曲艺术语。 相声组织包袱的手段之一。指相声表演时,经过再三铺垫、衬托,对人物故事加以渲染或制造气氛,然后将包袱抖开以产生笑料。

一头沉

曲艺术语。 对口相声的表现方式之一。指两个演员在表演时,一个为主要叙述者,即逗哏; 另一个用对话形式铺助叙述,即捧哏。由于叙述故事情节以逗哏为主,故称。

子母哏

曲艺术语。对口相声的表现方式之一。指相声表演时,两个演员(逗哏和捧哏)所承担的任务基本相同,如通过相互间争辩来组织包袱等。

抓哏

曲艺术语。 相声、评书等曲种演出时,在节目中穿插进去的可笑内容,用以引起观众发笑。 演员往往现场抓取插话题材,并结合节目内容,以取得良好结果。

逗哏

曲艺名词。 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主要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甲”。对口相声中,逗哏与捧哏合作,通过捧逗的衬托、铺垫,使叙述中逐渐组成包袱,产生笑料。群口相声增加“泥缝”,其作用与“捧哏”基本相同。

捧哏

曲艺名词。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乙”。

泥缝

曲艺名词。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丙”。

腿子活

腿子活--相声里头为了学唱或者表演一段情节,两人带点小化妆,分包赶角,进入角色来表演,之后还要退出来叙事,这种相声段子行内叫“腿子活”。

相声是什么?这是一个既好回答又难回答的问题。 说它好回答,是因为它的答案早已公之于众,人尽皆知。 许多相声演员上台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相声是语言的艺术。” 这个回答无疑是正确的,遗憾的是,许多人恰恰忽视了这个定义。

近几年来,为了改变相声创作、演出不景气的局面,各种形式的相声改革应运而生。吉它相声、迪斯科相声、歌舞相声、乃至于男女相声、侏儒相声,想了不少办法,花了不少力气却唯独忽视了“相声是语言的艺术”这个根本性的命题,因此也就必定不能取得成功。忽视了语言在相声艺术中的重要性,也就背离了相声艺术的审美特性。

然而,“相声是语言的艺术”这条定义又是不够准确的,它的外延过于宽泛,并不能很好地划分相声与其它艺术之间的界限。在曲艺艺术中,评书、快书等同样是语言艺术,唱曲类曲艺无非是语言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结合。戏剧艺术、电影艺术、声乐艺术中都有语言艺术的成份,就连文学也是以书面形式出现的语言艺术。如果不能划清相声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的基本界限,我们就难以进一步深入认识相声艺术的本质特征。

其实,我们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相声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和它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比较独特的。曲艺是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其中绝大部分曲种,无论是只说不唱的评书、评话、快书,还是只唱不说的唱曲类曲种,或是有说有唱的鼓书、弹词,它们的内容都在于叙述一个故事,唯独以相声为代表的少数几个曲种(还有上海的独角戏,闽南及台湾的答嘴鼓等)是个例外。

作为喜剧艺术形式之一的相声,它既不象小说、评书等叙事艺术那样主要以叙述、描写等手法反映生活,也不象戏剧、电影等综合艺术那样主要以演员的形体动作形象地反映生活,而是主要通过对话议论、谈论生活。

相声作为对话艺术,它具有与各种叙事艺术、表演艺术迥然不同的特点,现分述如下:

一、相声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艺术,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各种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在叙事艺术中, 人物的对话不能脱离情节的制约, 而在相声中,情节的作用远不如在叙事艺术中那样重要。在相声中,情节是为组织包袱服务的,而包袱又是由对话构成的。在对话时脱离谈论对象和话题讲述一个故事是无法令人理解的,因而也是不允许的。 与此相反,相声中的情节却可以是时隐时现 、若断若续,甚至是若有若无的。

在有些相声中,甚至可以根本不需要情节,只借助于对话的魅力,即能组织包袱,直接揭露矛盾,表现主题。 相应地,观众听相声也并不醉心于情节的复杂曲折,而是要了解表演者对问题 、事件所持的立场、观点,所发表的意见。这些观点、意见主要通过对话来表达。

相声中的人物形象也不苛求完整丰满,而往往是只去描绘其言谈话语,并通过这些言谈话语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意识、立场观点、性格气质。相声中的人物同情节一样,是组织包袱的工具,因此,人物往往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物性格在许多相声中也往往是不全面的,夸张的,变形的,并不呈现为一个完整、真实的形象。在有些相声中则没有人物形象。

相声的内部结构比较松散。“垫话”、”正活”、“攒底”等各部分之间在情节上有时并没有紧密联系,只是通过一个比较宽泛的主题加以维系。在相声中,内容的变化往往不是体现在情节的推进上面,而是体现在话题的转换上面。

总之,对相声艺术来说, 叙事艺术中十分重要的人物与情节结构都不占要地位。 相声最重视的是包袱,而包袱又是由对话构成的。随便翻开一篇相声作品,你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对话。这些对话维妙维肖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言谈话语。当然,这些对话并干是从生活中照搬来的,而是经过了精心的艺术加工。

二、 相声的包袱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构成的。 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季在谈及相声的基本概念时指出: “(相声)就是通过组织一系列特有的‘包袱’来使人发笑的艺术,这里所指的包袱是语言艺术的包袱,这里所指的语言是包袱艺术的语言语言……、语言、包袱儿、笑声,可说是相声艺术的三大要素,并且缺一不可。” (引自马季《卅年回首一吐为快》载《曲艺》1987年第2期)在他列举的三要素中,语言、笑声是其它一些喜剧艺术也具有的,只有包袱才是相声艺术特有的。 包袱在相声艺术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 因此,对包袱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是我们研究相声艺术的关键。

“包袱”一词是个形象化的比喻词,它实际上指的是相声中喜剧性矛盾酝酿、发展的一个过程。所谓的“三翻四抖”,则是相声包袱常采用的一种结构。其中“三翻”是指对矛盾假象反复进行渲染和强调;“四抖”是指在”三翻“之后揭露矛盾的真相。

我们知道,喜剧矛盾的特征是“用另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 (引自马克思《导言》载《马恩全集》第1卷第5页)因此,在喜剧矛盾中,各种假象就特别多。假象其实也是一种现象,它的特点是能够提水与其本质相反(或相离背)的表象,然而,假象又是以其特有的方式极为深刻地反映着本质。因此,真实的喜剧矛盾具有着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特点。在对口相声中,喜剧矛盾——包袱的双方 (现象与本质等等)由捧逗双方分别担任,并通过对话逐步揭露矛盾。喜剧艺术手法(如夸张、误会、巧合等)为各门喜剧艺术广泛采用,并非相声所独有。 然而,相声在运用这些手法时自有其特点。例如,许多戏剧、电影运用视觉形象构成误会,(影片《大独裁者》、《黑郁金香》等都出现了两个相貌酷肖的人)而相声在运用误会手法时却大都依靠对话。例如《改行》中说到艺人刘宝全改行卖菜,他把 “挑子一放,一摸肩膀儿,这个痛啊! 他把 《遇皇后》 的叫板想起来了 :‘唉、苦哇!’老太太一听:‘噢!黄瓜苦的,不要啦。’”很显然,这个包袱采用了误会手法,误会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造成的。离开了对话的双方,也就无法引起误会。

通过人物对话组织包袱,是相声中运用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不仅在“子母哏”类型的相声中是如此,在“一头沉”类型的相声中也是如此。不仅在对口相声中是如此,在单口相声中也是如此。例如在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中,那个攒底的包袱就是由皇帝朱元璋和他的群臣之间的对话构成的,这类利用对话构成的包袱在相声作品中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对话不仅体现在包袱的组织方法上面,而且体现在各种相声艺术手段的运用上面。“说学逗唱”是相声的四种最基本的艺术手段,“说”是说笑话和绕口令,“学”是模仿各种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的语言,“逗”是抓哏逗笑,“唱”是编一些滑稽可笑的词用各种曲调演唱。这些艺术手段的运用只有纳入对话的范围才是符合相声创作艺术规律的。相声表演不能为学而学,为唱而唱。相声演员用方言所说的话,仍需达到对话的目的;所唱的歌曲和戏曲,或是作为对话中的论据,或是通过改唱歌词表达对话的内容。目前有些“柳话”(即以学唱歌曲、戏曲为主的相声)相声表演实际上变成了听众点唱音乐会,虽然也能取得剧场效果,但是却违背了相声作为对话艺术的本质。这种“为唱而唱”的创作倾向是不可取的。

三、相声演员以对话者的身份进行表演。相声演员既不是象评书及其它曲艺演员那样主要以叙述者的身份进行表演,也不象戏剧演员那样以剧中角色的身份进行表演,是以对话者的身份进行表演。相声演员所使用的语言不是叙述性的语言,而是对话性(即问答式)的语言。在子母哏类型舱相声中,这一点比较明显。其实,在一头沉类型的相声中,逗哏和捧哏的演员同样是在进行对话。逗哏演员的话语在内容上虽然确实有叙述的成份,但在形式上仍然表现为与捧眼演员之间的对话;在这里,叙述的内容只能作为答话说出来,而不能脱离具体的对话环境去讲故事。

相声演员在表演中始终是一个对话者,而不是行动者(英语中“演员”一词为“actor”,也可硬译为“行动者”)。相声演员主要靠对话塑造人物形象,而不是依靠外部形象和形体动作。 相声演员的外部形象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这一特点与相声的特殊审美方式有很大关系。有研究者认为相声表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我演我”的本色表演(见卢昌王《关于曲艺表演问题的几点思考》载《曲艺艺艺术论丛》第九辑76页),也有的研究者认为是一种虚拟式的表演。(见薛宝锟《笑的艺术》第64~65页)但无论如何,相声演员的形体动作只是为使对话更生动形象而采用的辅助手段,这些动作不象戏剧中的动作那样重要和完整。

在一头沉类型的相声中,捧哏演员的话虽不多,但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捧哏演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作为“相声是对话的艺术”这一命题“人证”。

在相声的几个类型中,群口相声是在对口相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演变形成的,它将对口相声中的双边的对话转变为多边的对话;并且具有某些戏剧的成份。

单口相声的情况比较特殊。单口相声是从民间故事和笑话发展、演变而来的。它兼有故事和笑话的艺术特点。对此,专家们曾发表过精辟的意见。

冯不异提出;“在曲艺的诸多曲种中,有一种单人演说可笑故事的表演形式,称为单口相声…… (单口相声)但求谏果回甘,却不一定那么有头有尾,它的体制不同于短篇的话本、故事、笑话,也不同于对口相声,是一种风格独具的口头文学体裁。”(引自《继承传统,丰富提高》载《曲艺》1986年第5期)。

王行之认为:“把单口相声直接并入中短篇小说这一艺术门类,未必确当,但是,因为它们同属叙事性的艺术形式,从叙事状物、刻画人物等角度看,它们之间不仅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单口相声又有不少独到之处。”(引自《小说家的益友——或“劲敌”》载《中国曲艺论集》第280页)

李凤琪也曾指出:“单口相声以故事性见长,其中也有偏重说理的,即所谓‘议论型’,这种相声容易空洞、枯燥、很难写,新作中几乎绝迹。” (引自《生动的社会风俗画卷》,刊载于《曲艺》1986年第5期)

看来,专家们比较—致地认为单口相声是一种喜剧性的叙事艺术。单口相声就其形式而言不是对话艺术,但是,它与传统的叙事艺术(评书、故事等)相比又产生了许多变异。例如,单口相声在内容上侧重于反映人物之间的对话, 并且主要依靠对话构成包袱、塑造形象。 由于单口相声创作中包袱的组织要受情节、人物性格的制约,所以单口相声创作的难度很大。故事型的单口相声创作近年来已近于绝迹;议论型的单口相声则由于在内容与形式之问存在着不易克服的矛盾,而让位于对口相声。

对口相声是从单口相声脱胎而来的,但是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艺术生命绎久不衰。这与它的内容形式之间的和谐有很大关系。简单地说,对口相声的主要内容是对话,它所采用的形式也是对话,二者之间是一种同形、同构的关系。四、 对话不仅体现在相声的创作和表演过程中 ,而且体现在欣赏过程中 。相声作为一门舞台艺术(目前基本如此),它的表演与欣赏在时空上是统一的。相声与其它舞台艺术一样 ,存在着与观众进行交流的问题。

众所周知,相声是一门最擅长与观众进行交流的艺术,相声演出所产生的剧场效果,往往是其它舞台艺术无法企及的。除了喜剧性内容的原因之外,相声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对话的形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叙事艺术中,创作者自信有力量穿透孤立的事件,抓住其“内在的本质”,赋予其因果联接的次序,从而构成故事虚构的情节和历史,并将这些内容灌输给观众。在这里,信息的流动基本上是单向的,观众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在叙事艺术中,由富有穿透力的情节构成了—个有头有尾、线性发展的封闭性结构,这种结构不允许来自外部的干扰。在戏剧艺术中,有第四堵墙的理论。它要求在演员与观众之间矗立起一道假设的墙,这堵墙使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带有间接的性质。

相声艺术则有很大不同,相声中的“情节”是若断若续、若有若无的。因此,相声的内容使人感到是不确定的。相声的包袱常常给观众提供假象,而将真相隐藏起来。这样一来,就促使观众主动进行思考,因而加强了双方之间的思想交。相比之下,评书(及其它一些曲艺)演员不仅将事情的因果关系解释得清清楚楚,而且还通过得胜头回预先明确故事的主题和结局,听众只需被动接受。在相声表演中,演员不再享有评书演员那种“说书先生”的地位,演员与演员、演员与观众都是以一种平等的对话者的身份出现。他们可以对事物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这种来自多方面的不同意见,既构成了相声形式上的特点,又是相声中喜剧性矛盾的来源。在这里,演员的一切言谈话语都要接受另一个演员和广大观众的严格检验,他的种种故弄玄虚、自相矛盾、荒诞夸张、逻辑混乱的话语都逃不过观众的耳朵,他往往因“出乖露丑”受到哄堂大笑,处于“下不来台”的“尴尬”境地。观众则通过笑声感觉到自己在心理上的优势,并在笑声中受了潜移默化的教育。相声的欣赏过程能够更好地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而相声艺术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相声表演采取直接面向观众的方式,“第四堵墙”在相声表演中是不存在的。许多演员还直接向观众提问,或解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并满足观众的要求。这样,就大大加强了演员与观众的联系与交流。

在相声的欣赏过程 ,观众虽然一般不能直接与演员进行对话 ,却可以通过笑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另外,在许多相声中,捧哏演员的话往往代表了观众的观点,捧哏演员往往是作为观众的代言人与逗哏演员进行对话。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相声的表演和欣赏过程中,演员与观众的交流是双向的,十分密切的。这一特点是与它特有的艺术形式——对话的形式分不开的。这种形式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参与意识,由此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相声与观众结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它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幽默,表达了群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乐观精神,并对生活中的假恶丑进行揭露和讽刺。相声以其精湛的生活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优秀的民族艺术之花。

总而言之,相声在内容上是喜剧艺术 ,在形式上则是对话的艺术。 相声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这两大特点,并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黑格尔认为“内容即具有形式于其自身”,内容与形式是对立面的统一:“内容非它,即形式之回转到内容,形式非它,即内容之回转到形式。” (见黑格尔《小逻辑》第286—287页)从这一命题出发,我们可以把相声称之为“对话式的喜剧艺术”,或者叫作“喜剧性的对话艺术”。正如“戏剧:动作的艺术”这一命题也不排斥剧中人物的对话一样,“相声:对话的艺术”这一命题也不排斥演员的形体动作、对话中的叙事成份以及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段。提出相声是对话的艺术,只是为了进一步明确相声这—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规定性的本质,而不是要割断相声与其它喜剧艺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声:对话的艺术”这一命题看似简单,其实,它正好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相声艺术的基础和破译许多相声之谜的密码。例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相声是市民社会的产物,但是我们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英国学者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写道,“对话是城市生活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是长长的青藤上的一朵鲜花。城市这个演戏场内包容的人物的多样性使对话成为可能。”(见《城市发展史》第88页)这段话对我国的相声艺术的起源可说是一个绝妙的旁证。由此可见,城市不仅仅是演戏的场所,而且也是说相声的场所。 作为人类语言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对话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对话不仅仅是信息的交流,而且也是感情的交流。运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思考,易于发现矛盾、认识矛盾、解决矛盾,更易于激发人们的灵感,发挥机智、幽默等才能。对话也是科学与民主的天然盟友。

相声作为一种非叙述性的对话艺术,具有开放性的品格 ,它可以容纳极为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 。但是,它又不能不受到表演时空的限制,相声作为喜剧艺术,不允许各种非喜剧性因素进入。因此,相声又是一门在内容上具有严格限制性规定的艺术。相声的对话艺术的本质,决定了它是听觉艺术。相声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特有的长处与短处。深刻地认识、领会这些特点,对于研究相声艺术,将会起到有益的作用。因为感觉到的东西厂我们不一定能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代表作品:《连升三级》、《糊涂县官》、《改行》、《歪批三国》、《戏剧杂谈》、《扒马挂》、《四字联音》

曲种名家:姜昆 马三立 侯宝林 马季 冯巩 李金斗 刘伟 赵炎 唐杰忠 白桦、邓小林 刘全刚、刘惠 师胜杰 郭全宝 郭德纲 张寿臣 苏文茂 巩汉林
英文翻译:xiangsheng然后解释为:crosstalk或comic cross-talk

通常来说,喜剧片有四个层次:一是笑中有尿,情节虽有笑点,但形式老套,段子粗俗,观众难以始终集中注意力,如王晶的一些片;二是笑中有情,故事比较轻松,人物充满喜感,如冯小刚前期的贺岁片;三是笑中有泪,以自嘲的方式制造欢乐,内在却是奋斗史,如周星驰的电影;四是笑中有思,笑只是幌子,目的是进行讽刺和批判,如库斯图里卡。《独裁者》是介于第二与第四个层次之间,它的内容看似是粗俗的恶搞,其实是对“严肃”的调侃和对“权威”的挑战,用玩世不恭的态度来解构世界的不合理,其目的是获得观众的共鸣。但是由于它在讽刺政治的时候过于直白,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在境界上与库斯图里卡的《地下》和罗伯特·奥特曼的《陆军移动外科医院》等片相比要差一些,后者都是通过隐喻来激发观众的思考。

在我看来,《独裁者》最大的成就在于它的勇敢,好莱坞电影中拿政治或名人进行调侃的桥段并不少,但是像《独裁者》这样大张旗鼓的进行讽喻却也不多见。电影让奥巴马成为特工训练的靶子,让梅根·福克斯陪意大利总理睡觉,讨论克鲁尼是不是同性恋,讽刺美国是艾滋病的故乡,等等。这些段子虽是一笔带过,但通过对名流的调侃,满足了大众窥视心理,形成浓烈的快感。电影所虚构的国家瓦迪亚很明显指的就是利比亚(但是影片的灵感来自萨达姆的小说《扎巴赫与国王》,所以说它讽刺的也可能是伊拉克),而主人公阿拉迪恩的象征也就不言而喻了。要想把这样敏感的话题作为电影内容,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才气。喜剧片的优势就在这里,它可以通过夸张的方式来混淆视听,在真假难辨中制造笑料。情节是假的,但观众都希望它是真的,如果一旦有人执拗于它的真实时,它又会用喜剧片的概念进行金蝉脱壳。

《独裁者》虽然立意比较高,但仍然继承了前两部《波拉特》和《布鲁诺》中粗俗的黄色笑话,对男人的下半身和女人的上半身进行毫不掩饰的戏耍。独裁者虽然阅女无数,但竟然不会自慰,杂货店老板娘佐伊教他掌握了这门技艺,他就像发现了奇迹一样,感觉飞上了天。电影将阿拉迪恩享受的镜头与阿甘奔跑、格里芬飞跃扣篮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再配上Kelly Clarkson动听的爱情歌曲,对人类的自慰行为进行了夸张的赞颂。而阿拉迪恩手下的一个女保镖用巨大的乳房作为武器,就像中国古代将军拿的铜锤一样,能将人砸死,这是对“胸器”这个新词语最好的阐释。



为什么卓别林这样一个住在美国的英国人,能够那样关心大西洋另一边的欧洲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西方人所说人权高于主权,可以说不是一句空话,不管政府的政策如何,人们对于国际事务与国内事务,并不实行双重标准。尽管我国的政治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即便用我们自己并不完美的国内政治标准来衡量世界,仍然有很多国家离这个标准也差之千里,其中不乏第三世界的“兄弟国家”。有一些国家,即使称之为流氓无赖也不为过。而另一些国家则对国内人民实行不亚于希特勒的残酷统治。这样的国家怎么办,相信美国和我们一样头疼。但是伊拉克侵略科威特,这样明显地违反国际法,理应受到严惩。很遗憾我们的人民在外交观念上还没有摆脱社会达尔文主义,一切以利益至上。不是说这样不好,但是整个社会都只有这种声音,有点令人心寒,难道其他国家的人民没有自己的权利的吗?我们在赞扬反纳粹英雄的时候,应该想到的是,我们为什么没有成为这样的英雄。有的人欠缺勇气,有的人欠缺能力,而最为悲哀的,可能是那些自认为什么都不欠缺的人。



大独裁者,是卓别林闻名于世界影坛的一部大作。之所以把它称为传世之作,不是因为它在艺术上有多么高的成就(事实上我认为纳粹的政治宣传片,比如列尼·里芬施塔尔的《意志的胜利》,在形式上也要比这部闹剧一般的影片要出色)。但是历史证明了,不管独裁者和战争狂怎样精心装扮自己,仍然逃不过正义的惩罚;正义和自由虽然有时看来十分幼稚可笑,但是仍然是人类世界的真理!
这部影片上映于1940年,纳粹已经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吞并波兰之后正在入侵法国。卓别林准备剧本就花了两年时间,如果他的速度在快一点,在38或者39年发表作品,取得的成就可能更大。但是瑕不掩玉,在当时纳粹的铁蹄横扫欧洲,全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时,卓别林以一个电影人的良心,向战争狂人明白无误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正义必胜、纳粹必败。
据我所知当时美国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国内的纳粹主义团体和德国本部比起来嚣张程度不相上下,政府中的反共势力也对卓别林屡次展开“调查”,但是卓别林不为所动。事实上卓别林把自己的150万美元都投资到这部影片当中,采取了孤注一掷的手法。该片取得了极大的票房成功,但是却没有获得奥斯卡奖。据称当时希特勒还看过这部片子,不知道这位真正的独裁者看过片子之后有何感想。当然在纳粹统治下的欧洲这部影片严格禁映,如果有人偷偷看估计多半要被盖世太保半夜拉出去枪毙。但是公道自在人心,如今所谓的超人和优越种族,已经被历史所唾弃,然而人们看到卓别林的影片,笑声依旧。




希特勒为什么禁止在德国播放卓别林的电影麻烦告诉我
我在纽约包了阿斯托和卡皮特两个戏院映《大独裁者》。我们在阿斯托戏院为新闻界举行预映。那天晚上我设宴招待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首席顾问哈里·霍普金斯,饭后我们一起去看招待报界的预映,到达那里时影片已经放映了一半。总之,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观众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笑声。但是影评则是毁誉参...

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对美国的宣战书全文。
你们可能都感觉到了,对于我,这是一个苦涩和困难的阶段.德国人民从未对俄国人民怀有敌意.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尽管,莫斯科的犹太-布尔什维克独裁者曾妄图赤化德国甚至全欧洲.德国从未试图将国家社会主义世界观渗透到俄国.相反,莫斯科的犹太-布尔什维克独裁者却坚持不懈地要使我们和其他欧洲人民臣服于他们的(共产)主义....

独裁者与伟大领袖,到底哪一种称呼最适合真实的卡斯特罗?
卡斯特罗带领古巴人民,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的独裁统治,建立了南美洲唯一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是不折不扣的伟大领袖。古巴是南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离不开那位刚逝世不久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的努力。在卡斯特罗逝世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声称“一个压迫人民的独裁者死了”。这番言论在国际上引来...

《摩登时代》为什么能成为卓别林的代表作?
卓别林的喜剧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作品中的人物大多都是没有台词的,全片基本都是靠演员们的表情和神态来演绎。或许很多观众都认为演员需要靠声音来表达心情和传递情感,但卓别林用成绩向我们证明了其实好的作品也可以是无声的。在卓别林所出演的喜剧作品中,《城市之光》、《小孩》、《大独裁者》以及《摩登...

这两部电影叫什么?
第二个是《我们天上见》

祖国的诗歌或歌词
我们已经走完了如此艰辛的第一步, 还有什么能够拦阻 毛泽东率领的队伍的浩浩荡荡的前进! 1949年10月初,北京 注:十五个“打倒蒋介石”的口号是: 1、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 2、打倒背叛政协决议的蒋介石! 3、打倒破坏停战协议的蒋介石! 4、打倒内战祸首蒋介石! 5、打倒独裁者蒋介石! 6、打倒反革命的蒋介石! 7、...

电影和现实中有哪些演讲让人拍案叫绝
因为妈的太苦了。而查理他也走到了十字路口,他选择了对的路,充满原则,通往个性之道。让他继续他的行程吧,他的前途掌握在您手中,诸公,绝对是有价值的前途,相信我,别毁了它,保护它,拥抱它,有一天您会自傲,我保证。2、《大独裁者》节选:战士们!你们别为那些野兽去卖命呀——他们鄙视...

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为何不拿下巴格达?
他们毫不费力地在一瞬间从部落酋长变成独裁者再变为现代的总统。他们一直在和这个世界下三维象棋,而美国人似乎只知道如何走跳棋——每次只有缓慢的一步”[43]。窥一斑而见全豹,美式思维下的“民主改造”实际是一项近乎不可能的任务。自近现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完成改造其他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先例。事实表明,...

反映科学给个人或家庭及社会带来的影响的文章
在《大独裁者》中,前苏联作家别利亚耶夫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科学狂人形象。德国心理学家施蒂纳长期研究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终于发明了用脑电波直接控制他人思维的设备。他离开科学界,混入金融家戈特利布门下,先是控制了戈特利布和他的主要助手,再控制商界对手,甚至可以制造股市风波供其获利。最后,当施蒂纳的阴谋被识破后,...

人为什么要穿内裤!
于是像什么陈胜、吴广啦,刘邦啦,朱元璋啦,李自成啦这些草民都不惜冒生命危险来捍卫自己的内裤选择权,其中有的成功,变成了新的内裤独裁者;有的失败,到阎王殿准备新的起义。完全颠覆内裤理念的是毛主席,毛主席说他要打破中国几千年来穿内裤的压迫和被压迫关系,那些农民起义的最后还不是成了新的压迫者嘛?他要让秦皇...

日土县13052617120: 去除鱼尾纹手术多少钱 --
关旭炎热: 去除鱼尾纹手术大概需要2000元到4000元左右具体的费用是根据选择的手术方式来决定.鱼尾纹通常是由于年龄增大引起的,手术时如果在手术时选择激光的方法,通常费用就会比较低,大概需要2000元左右,如果选择手术切除的方法,价格会比较高一点,大概需要4000元左右.

日土县13052617120: ...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历史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弄得筋疲力尽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 -
关旭炎热:[答案] (1)材料一中的“军事独裁者”是指拿破仑,他在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之后,对外战争继续、国内人民生活没有摆脱困境、政局依然动荡的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于1899年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法国政权,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2)材料阐述了...

日土县13052617120: 安徒生留给我什么印象 -
关旭炎热: 安徒生在近40年间,给我们留下童话168篇.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

日土县13052617120: 以唤醒为题目的作文 -
关旭炎热: 范文一则,仅供参考:有人问过我,问我为什么要创造这么个东西.我对他说:“唉唉,寂寞啊,沙漠一样的寂寞啊!” 基于这个理由,我创造了她.为了避免重蹈FRANKSTIN博士的覆辙,我尽量让她漂亮.漂亮?我觉得她挺漂亮的.但,...

日土县13052617120: 试说一说凯撒做了些什么事情损害了贵族的利益,凯撒为什么又会对元老?
关旭炎热: 首先,你要知道,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在古代还是在现在,要想中央集权,首要条件是什么?必然是军事力量,足以震慑天下的军事力量,西方四大战神想必应该不...

日土县13052617120: 如何评价卓别林电影《城市之光》的结局 -
关旭炎热: 在此引用知乎网友“薛丰子”在相同提问下的见解:我认为这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没有哪一种结尾会更好一点,只能作为一种可能性讨论.确实如果没有相认更加符合现实.但艺术作品本身就不一定要完全遵循现实情况(完整的解释可以...

日土县13052617120: 二战时期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区别是什么
关旭炎热: 法西斯主义与军国主义有两个最大的特征相同,一是,对内实行独裁恐怖统治;二是... 并不是我们国家的发明,而是全世界普遍通用的,不存在“乱用”的问题. 比如,西...

日土县13052617120: 狮子座男人的性格 - 狮子座是什么性格?
关旭炎热: 狮子座(LEO)7月23日~8月22日 [男性][女性] [星座首页] 讲究气派华丽的星座.狮子是森林之王,理所当然喜欢呼朋引伴,有些耐不住寂寞.他们有冲劲,虽 然粗枝大叶...

日土县13052617120: 克服独裁思想的意义是什么?
关旭炎热: 克服独裁思想是进行科学的,真正具有权威性的教育的主要条件之一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