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玄烨谥号:仁帝王,其中的谥是什么意思,含有褒义还是贬义?

作者&投稿:钱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康熙的谥号和尊号分别是什么,有区别么。达人讲讲~

谥号: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但是康熙没有尊号,下臣对他上表尊号12次,都被拒绝了。
区别只有一个,就是;谥号是大臣或者皇帝死后才授予的,而尊号是在世的时候人们对大臣或者皇帝的尊称。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
尊号 :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

扩展资料:
谥号制度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但是近代以来,王国维等根据金文考释得出的结论谥法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这一说法得到广泛认同。
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广泛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制度。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唐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则往往年号更深入人心。
夏商时代的帝的称呼多数用干支,例如太甲、孔甲、盘庚、帝辛,前面一个字据考证是一种祭祀方法(参考《历史的荒原》),后面的一个字则表示在哪一天进行祭祀。例如盘庚是指在庚日用盘这种祭祀方法祭祀祖先,祭祀也是对先祖执政历史的一种总结。盘是指敲打磐磬的祭祀方式。
谥号是周朝开始有的,但周武王不是谥号,是自称,周昭王、周穆王开始才是谥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谥号

穆字在谥号属于褒义。
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
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
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
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古代亚洲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内务府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此外,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但不是每个东亚古代国家都使用谥号。
根据对西周青铜铭文的研究,约周穆王时期,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谥的做法已比较普遍。

扩展资料

谥号制度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但是近代以来,王国维等根据金文考释得出的结论谥法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这一说法得到广泛认同。

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广泛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制度。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唐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则往往年号更深入人心。

谥号的谥的意思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谥号为中性词,意思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古代在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谥号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

扩展资料

谥号近义词:

1,恶谥,读音为è shì,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含贬义的谥号。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三论‘文人相轻’》:“即使在那大文上列举了许多对手的‘排挤’、‘大言’、‘卖友’的恶谥,而且那大文正可以通行无阻。”

2,美谥,读音měi shì,是汉语词语,释义褒美的谥号,出自汉·王充《论衡·须颂》“由斯以论尧 , 尧亦美諡也。”意思是通过这样来评论尧,尧也成了褒美的谥号。

3,号谥,读音为hào shì ,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将葬,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汉代司马相如 《封禅文》:“继昭夏,崇号諡。”意思是继承昭夏之名,谥号崇。

4,赐谥,亦作“ 赐諡 ”,读音为cì shì,大臣死后,天子依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称号。西周周公旦《周礼·春官·大史》:“小丧赐谥。”意思是天子给予称号为卿大夫。



古代在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古代东亚(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内务府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此外,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但不是每个东亚古代国家都用谥号。

  根据对西周青铜铭文的研究,约周穆王时期,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谥的做法已比较普遍

  含义

  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情况较为复杂。

  形成

  谥号制度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但是近代以来,王国维等根据金文考释得出的结论谥法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这一说法得到广泛认同。

  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广泛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制度。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唐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则往往年号更深入人心。

  夏商时代的帝的称呼多数用干支,例如太甲、孔甲、盘庚、帝辛,前面一个字据考证是一种祭祀方法(参考《历史的荒原》),后面的一个字则表示在哪一天进行祭祀。例如盘庚是指在庚日用盘这种祭祀方法祭祀祖先,祭祀也是对先祖执政历史的一种总结。盘是指敲打磐磬的祭祀方式。谥号是周朝开始有的,但周武王不是谥号,是自称,周昭王、周穆王开始才是谥号。

  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褒谥,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是恶谥,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一般用作朝代中后期君主,如明末崇祯皇帝追谥为思宗。政变中被推翻的称废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亡国君主称末帝。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谥号是周开始的,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有谥号。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汉献帝是他死去之后曹魏给他加的谥号,他的谥号为孝献皇帝,“献”为平谥,意为“聪明睿智”,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曹魏政权其实是十分认可汉献帝刘协的。

  按照周礼,天子七庙,也就是天子也只敬七代祖先,但有庙号就一代一代都保留着,没有庙号的,到了一定时间就“亲尽宜毁”,不再保留他的庙,而是把他的神主附在别的庙里。庙号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一般认为祖有功宗有德。起初有庙号的皇帝不多,例如两汉,刘邦是太祖,刘彻是世宗,刘询是中宗,刘秀是世祖等,不是每一个皇帝身后都有庙号。这个祖,和欧洲尊某皇帝为大帝一样,一定要有特殊的功绩才行,一般往往都是开国或者是有保全社稷大功,号称中兴的皇帝。

  种类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善、恶“谥号”则源自西周共和行政以后,即周厉王因为暴政“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被谥为“厉”,另外还有“私谥”。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

  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幽”表示“壅遏不通”、“灵”表示“乱而不损”等。

  “下谥”之“恶谥”: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东北)并死在那里,“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

  平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思”表示同情。

  上述三类谥号,一般属于官谥。

  私谥: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兴盛于汉朝。

  发展

  本来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是都有谥号,所以唐以前的皇帝大多称谥号。从唐开始就谁都有庙号了,所以人们习惯称庙号。明清两代的皇帝一般一个年号用一辈子(一世一元),所以人们习惯称他的年号,这里面只有明英宗用过两个年号(正统,天顺),因为他被瓦剌俘虏去,代宗即位,他被放回来后成了太上皇,在代宗病重时他发动政变(夺门之变)重新做了皇帝,所以有两个年号。另外同治原来的年号叫祺祥,是肃顺他们拟的,不久慈禧发动政变,杀了肃顺,年号改作同治,原来的年号没叫开,人们都习惯地称同治帝。

  有时候,不做皇帝的,死后追尊为皇帝,如曹操、司马懿父子等,还有一个是多尔衮,他死后被福临尊为成宗义皇帝,但那只是权宜之计,不出一个月,福临囚禁了多尔衮的兄弟阿济格等人,然后宣布多尔衮有篡逆之心抄了他的家,成宗义皇帝的称呼自然也没了。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周公旦和太公望有大功于周室,死后获谥。这是谥法之始。《周礼》说:“小丧赐谥。”小丧,指死后一段时间。《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一九二七年六月二日,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身亡,溥仪“诏”谥“忠悫”,墓碑上刻着“王忠悫公”。悫:行见中外曰悫;执德不惑曰悫;诚以致志曰悫;表里如一曰悫;诚心中孚曰悫;率真御下曰悫。陈寅恪在其碑文中说:“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这是中国谥号制度的终点。

  秦始皇看到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就将“皇”、“帝”连起来开始称“皇帝”。“皇帝”比上谥更加溢美,所以历朝最高统治者欣然接受。西汉又恢复了谥号。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所以有褒有贬。

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扩展资料

清代的亲王中谥号最差的人

在清王朝最后十年,他或为领班军机大臣,或为内阁总理,又在1908年获授铁帽子王,世袭罔替,身份不可谓不显赫。但这位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个铁帽子亲王,最后却成为满清遗老眼中断送大清基业的千古罪人。

在其死后,溥仪对其评价就甚为苛刻:“(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隆裕)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他坚持赐予其恶谥。亲选四字,分别为“谬、丑、幽、厉”。溥仪之父载沣觉得毕竟同为宗室,劝溥仪网开一面。

溥仪仍不肯。后在亲贵力争之下,才赐谥“密”字。密者,“追悔前过”之意,为清代亲王谥号中最差的一个字。另一清朝遗老恽毓鼎也在日记中恶狠狠地说:“奕劻之肉其足食乎?”

荣辱忽焉,皆在圣意

与清亡之后这些宗室遗臣对老庆恨之入骨相比,自然也有些时候有些人对他喜欢的不得了。奕劻是满洲镶蓝旗人,乾隆第十七子永璘之孙,他的身份当时已属皇室的远支,而行政能力又不出众,常为时人所暗讥的奕劻居然能咸鱼翻身,一步步从边缘走入核心,可见其必有“过人”之处。

与其饱受诟病的贪腐和并不出色的行政能力相比,慈禧看中的是他政治上的“忠诚可靠”,老庆“大事不糊涂”,他做事“荣辱忽焉,皆在圣意”。在关键时刻,总能坚定地选择站在太后一边。有资料表明,奕劻是戊戌政变的实际操盘人。

等到义和团事起,西太后要剿义和团,他跟着喊剿;转过来,西太后想利用义和团了,他也不说义和团的坏话了。直到大祸铸成,西太后仓皇西狩,老庆也随驾携眷西行,其六岁的儿子载抡在途中作为太后的“开心果”,

不时被召至太后车内,慈禧将他抱在腿上,逗他玩儿,以解烦忧。辛丑议和,虽然实际上是李鸿章在起作用,但整个谈判过程,却非得奕劻盯着不可。他的作用,就是无论如何都要把西太后的罪责撇开。此后的新政,他也跟得紧,反正一切以西太后的是非为是非。

另外,老庆还很会讨慈禧太后的开心,比如,他把麻将引入皇宫,还派他两个女儿,有事没事就进宫跟太后打麻将,把老佛爷哄得高兴,老庆的地位也就坚如磐石了。正是深得慈禧信任,虽然人人都知道他贪腐,可老庆就是能大旗不倒,并能够带病提拔、边腐边升,成为当红一时的权势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谥号



谥是叫做、称为的意思。
谥有褒义也有贬义,
包括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
1.美谥,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
2.平谥:如:怀、悼、哀、闵、思、殇,有点同情的意味。
3.恶谥,如: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注:由于恶谥是对死者的批评,这在古代是比较反感的事情。北宋做出规定:不立恶谥,只作美谥、平谥。

古代的君王,大臣或后妃死后,根据他们生平事迹、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就是说有褒有贬。一般分为颂扬,批评,同情三种。就像周厉王和周幽王都是有名的暴君昏君,在春秋战国之际,皇帝都很在乎身后名,谥号也是约束帝王的一种方式。但是秦始皇十分讨厌谥号,还下诏要废除谥号制度。到了汉代,谥号又流行起来了,这个时候对死了的皇帝就客气多了,很少有不太好的谥号。


爱新觉罗·旻宁,爱新觉罗·旻宁的历史评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觉罗·旻宁 爱新觉罗·旻宁儿子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9.16—1850.2.25),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 旻宁在...

皇太极和康熙什么关系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的祖父。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死后其第九子福临即位。爱新觉罗·福临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年号顺治,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遗诏传位玄烨。玄烨顺治帝第三子,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清朝皇帝全名是什么?
1:爱新觉罗.努尔哈赤;2皇太极;3爱新觉罗.福临;4爱新觉罗.玄烨;5爱新觉罗.胤禛...

康熙皇帝之后是哪个皇帝继位?
1722年11月13日,康熙帝驾崩,爱新觉罗·胤禛继位,次年改元雍正,是为雍正帝。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康熙帝第十一子、序齿为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他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

清朝雍正皇帝的名字怎么念啊?
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庙号:清世宗。谥号: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爱新觉罗·胤禛: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

雍正他爹是谁?
康熙 雍正属相:马谥号:宪皇帝庙号:世宗。原名:胤禛。陵寝:泰陵(清西陵)。父亲:康熙。母亲:乌雅氏,后尊为孝恭仁皇后。同母弟:皇六子胤祚(早殇),皇十四子胤祯。初婚:19岁结婚,配偶那拉氏 。妻妾:16人皇后:乌拉那拉氏为元妃子女:10子,7女(四个为亲生,三个为养女)。最得意:对于...

雍正皇帝在位几年,皇后是谁?清朝在位最长的是谁,几年?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满族,母为康熙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在位14年。雍正共有两位皇后: 孝敬宪皇后,...

咸丰皇帝的父亲,咸丰皇帝的父亲是哪个皇帝?
咸丰皇帝的名字叫 *** 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出生,是大清王朝的第九位皇帝,也是清军进入北京以后的第七位皇帝。 咸丰皇帝是道光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出生在北京的圆明园,母亲是孝全成皇后,同时咸丰皇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和通过秘密立储的方式登上皇帝宝座的皇帝。 扩展资料: 咸丰皇帝在...

清朝皇后的顺序
2、孝烈武皇后 乌拉那拉氏阿巴亥;3、太宗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4、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5、世祖顺治福临,废皇后,博尔济吉特氏;6、孝惠章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7、孝康章皇后,佟佳氏;8、孝献皇后,董鄂氏;9、圣祖康熙玄烨 孝诚仁皇后 赫舍里氏;10、孝昭仁皇后,...

清朝12帝都是谁呢?
清成宗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爱新觉罗多尔衮(和硕睿忠亲王)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爱新觉罗福临 顺治 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爱 新觉罗玄烨 康熙 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爱新觉罗...

宜城市15775875393: 康熙的庙号
爱新觉罗卷龙芪: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 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年号:康熙 一般只提康熙帝、清圣祖仁皇帝

宜城市15775875393: 康熙皇帝的庙号是什么?
爱新觉罗卷龙芪: 清朝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庙号“太祖”,第二个皇帝皇太极庙号“太宗”,第三个皇帝顺治庙号“世祖”,第四个皇帝康熙庙号“圣祖”,第五个皇帝雍正庙号“世宗”,第六个皇帝乾隆庙号“高宗”,第七个皇帝嘉庆庙号“仁宗”,第八个皇帝道光庙号“宣宗”,第九个皇帝咸丰庙号“文宗”,第十个皇帝,同治庙号“穆宗”,第十一个皇帝光绪庙号“德宗”,

宜城市15775875393: 求解大清12帝的庙号、谥号、姓名
爱新觉罗卷龙芪: 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名),庙号"太祖",谥号先叫"武皇帝",后叫"高皇帝",年号"天命",全称"承天广运 神功圣德 肇纪立极 仁孝睿武 端毅钦安 弘文定业 高皇帝". 第二个皇帝皇太极(名),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年...

宜城市15775875393: 康熙皇帝的庙号是?
爱新觉罗卷龙芪: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庙号"圣祖",谥号"仁皇帝",全称:"合天弘运 文武睿哲 恭俭宽裕 孝敬诚信 功德大成 仁皇帝".

宜城市15775875393: 谁知道康熙皇帝的谥号?
爱新觉罗卷龙芪: 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宜城市15775875393: 顺治皇帝有几个儿子
爱新觉罗卷龙芪: 今天要介绍的人物,是顺治皇帝的八个儿子,众所周知,顺治皇帝的儿子中,有千古... 病逝,终年50岁,谥号“宪”.顺治皇帝第三子爱新觉罗·玄烨三、皇三子爱新觉罗...

宜城市15775875393: 圣祖仁皇帝康熙的谥号是什么
爱新觉罗卷龙芪: 爱新觉罗·玄烨 (1654-1722) (年号)康熙 61年 (庙号)清圣祖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康熙谥号“仁皇帝”

宜城市15775875393: 明清两朝皇帝的帝号和姓名是什么? -
爱新觉罗卷龙芪: 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 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 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 明英宗正统皇帝朱祁镇 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 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 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zǒng) 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 明...

宜城市15775875393: 康熙帝的谥号是什么
爱新觉罗卷龙芪: 康熙帝由于他削平三藩、“寰宇同一”功劳特别大,所以庙号“圣祖”.尊谥曰: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宜城市15775875393: 清朝所有皇帝的介绍 -
爱新觉罗卷龙芪: 清太祖 天命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 天聪、崇德 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 顺治 爱新觉罗·福临 清圣祖 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 清世宗 雍正 爱新觉罗·胤祯 清高宗 乾隆 爱新觉罗·弘历 清仁宗 嘉庆 爱新觉罗·喁琰 清宣宗 道光 爱新觉罗·旻宁 清文宗 咸丰 爱新觉罗·奕宁 清穆宗 同治 爱新觉罗·载淳 清德宗 光绪 爱新觉罗·载恬 无庙号 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多尔衮,顺治朝为摄政王,死后被追封为成宗义皇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