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设计“空城计”时,为什么在城上抚琴?

作者&投稿:主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诸葛亮空城计中抚琴退敌的古琴曲是什么?~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没有说诸葛亮弹了什么曲子。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据说是《卧龙吟》。

电视剧中弹的是《十面埋伏》。

诸葛亮设下空城计是摸清了司马懿的为人,也就是说在空城计面前无论司马懿是否看透他都只能退兵。而四位士兵扫地就是在告诉司马懿,如果你现在一定要捉拿我,那么没了我诸葛亮,你司马懿也会被曹丕扫地出门。

马谡街亭失守打乱了诸葛亮所有的排兵布阵,以至于司马懿只要顺着战争形势抓住诸葛亮就可以大败蜀国。但司马懿内心对于曹丕不可能没有顾虑,能够隐忍到三国后期才起兵谋反的人,至少不会是一个短视的人,也是因此这场战争的主动权从司马懿手中转移到诸葛亮手中。蜀国凭借诸葛亮所发起的北伐战争,只有司马懿能够抵御,这也是曹丕之所以授予司马懿军事权力的原因,而司马懿一旦班师回朝,这些权力将会被再次收回。至于此时的司马懿究竟有没有不臣之心,那并不重要,只是失去诸葛亮这个对手,对于司马懿来说实在没有什么好处,而诸葛亮也是抓住了这一点。

诸葛亮在城门之上抚琴,派了四个士兵在城门前扫地,这个安排无疑是在提醒司马懿,一旦杀掉诸葛亮等待他的只能是曹氏政权的清扫,而当时的曹魏政权还十分强大,即使司马懿的权力已经足够大了,但他仍没有机会去保证自己的安全或者夺下曹魏政权。而诸葛亮无疑是曹魏政权加码的对象,只要诸葛亮在一天,曹魏政权就不会对司马懿下手。这样也使得曹魏政权无法离开司马懿的辅佐,司马懿也确实做到了,曹丕死后,司马懿被新帝曹叡任命为侍郎,辅佐新帝。司马懿的权力在曹魏进一步得到扩张,诸葛亮只需要轻轻点破其中的厉害关系,司马懿自然就明白了。

中国人作战实在有意思,不在于战场厮杀,而在于作战谋略,诸葛亮能够将司马懿拿捏的死死的就在于诸葛亮掌握了敌人的全部信息。一旦没了诸葛亮的威胁,曹魏需要司马懿当吉祥物吗?恐怕不需要。

因为诸葛亮这个时候抚琴其实更能够绷紧司马懿的神经,同时也能让诸葛亮显得更加镇静,可以说是空城计的点睛之笔。

诸葛亮在“空城计”的背景是马谡丢了街亭,北伐行动不得不停止,蜀汉大军只能撤退,因为街亭在当时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只有镇守好了街亭,北伐大军的粮草才能有保证,而失去了街亭,就相当于说断了蜀汉的粮道。


此时诸葛亮其实也是黔驴技穷,但是在西城内其实还储藏了一部分粮食,所以他带着几千人马去西城搬运粮食,让大军先行撤退。

而这个时候司马懿来袭,诸葛亮无奈只能摆出空城计,而当他想到这个计谋的时候,第一句就是问姜维:我的古琴在哪里?说明诸葛亮对古琴还是非常依赖的。

首先,诸葛亮是经常抚琴的,只不过说每次抚琴时的心境都不一样,但是无疑抚琴是他一种发泄的方式,有了古琴,其实他就可以让自己更加镇定,稳住了自己的心境,诸葛亮就真正有了“请君入瓮”的气势。

其次,从司马懿的角度来说,他深知诸葛亮机智且谨慎,虽然之前两个人没有说过话,但是如果诸葛亮仅仅站在城头上与司马懿对视甚至是交流,那么司马懿其实就可以读出很多信息,反而诸葛亮自顾自弹琴,会让司马懿捉摸不透,也就是说,抚琴其实也可以扰乱司马懿的心境。

再者,诸葛亮其实已经将司马懿当成了自己的知己,也是在向他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司马懿退军之后,诸葛亮留下眼泪:仲达真乃吾之知己。



根据《三国演义》相关描述,为了掩护全军撤退,诸葛丞相以身犯险!亲自在西城城楼之上抚琴焚香以待司马懿前来,现今称这段故事为“空城计”,根据《三国演义》部分资料记载,当时司马懿亲率10万之众来到西城,见到诸葛亮独坐城楼之上,独自弹奏《卧龙吟》,身旁唯独只有两名书童陪伴。最为关键的还是诸葛亮将城门大开…

对于眼前所见到的情景,司马懿没有贸然下令攻城。“因为司马懿深知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绝对不会如此大意”加上诸葛亮还在悠然的抚琴!说到此处,就有一个疑问产生,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之下,诸葛亮为何还有心思抚琴?
其实针对这一点,通过分析《三国演义》空城计相关描述,可以得到答案,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面对不能攻克的强敌,诸葛亮只能用计退敌(当时诸葛亮身边不足2000人马,其余人马都在护送三郡百姓!)诸葛亮也听闻司马懿非常有才,与他算是彼此的知己,当然了诸葛亮也知道司马懿不想冒险,一旦失败司马懿绝对成为牺牲品,知道这几点原因之后诸葛亮大胆摆出空城计,为了把戏做足,还在城门之上悠然抚琴,同时将大门大开…

对于空城计的故事,民间还有一句歇后语叫:“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朋友们有听说过吗?

对于眼前所见到的情景,司马懿没有贸然下令攻城。因为司马懿深知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绝对不会如此大意”加上诸葛亮还在悠然的抚琴!

诸葛亮空城计的运用非常巧妙,在城上抚琴是一大亮点,大家知道弹琴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心境,懂音律的都可以从琴音的波动感觉出来。空城计说是计,不如说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二人的人性智慧对决,诸葛亮充分利用了司马懿的多疑,把他的弱点把握的恰到好处,空城计的成功把诸葛亮的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这就是城上抚琴迷惑司马懿的原因。

是罗贯中让诸葛亮抚琴的。空城计本来不是历史,是罗贯中编的。看《三国演义》不要当真,因为它是小说,不是历史。


诸葛亮空城计主要内容
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空城计是多少回?
【计名典故】“空城计”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十五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余名士兵...

诸葛亮为什么使空城计?
因为司马懿大军已经来到城前,而此时城中只有2500人马,且是老弱病残,不管是跑还是战都只有死路一条,诸葛亮基于司马懿生性多疑的毛病,所以用空城计来求得一线生机。

三国演义的空城计的故事!
琳琅故事会

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快,大约两百字左右
司马15万大军近在咫尺,诸葛命各部藏于城中,又命几十耳聋眼瞎之辈于城门外清扫,自己则携一琴于城门之上弹奏,司马兵临城下,诸葛依泰然处之。司马见此不敢进前,下令退兵。司马昭疑而问之,司马懿说:诸葛生怕谨慎,从不冒险,现在却城门打开,一定伏兵藏于暗处,现在不退定然中计谋!

简要概括空城计文言文
2. 概括空城计的内容 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

诸葛亮的空城计是怎样的?他为什么要用空城计?结果怎样?
首先提出诸葛亮的空城计的是南北朝一个叫做郭冲的人,后被罗贯中引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3-05-08 展开全部 诸葛亮的空城计是指在一场即将到来的战争中,他在城中放出虚假消息,使得敌方认为城中已经没有守备,并在城墙上挂起旗帜,敌人根据这种情况推断,诸葛...

三国历史上空城计是谁设的?要有确实的依据
诸葛亮的空城计是三国小说的演绎,并不是历史。《资治通鉴》记载: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吕布和陈宫率一万多人从东缗(故城址在山东省金乡县东北)来打曹操。当时曹操驻军乘氏(故城址在山东省钜野县西南),部队都下乡收麦子去了(兵皆出取麦),留守的不到一千人。正好屯西有大堤,堤南有一大片树林,深不可测...

空城计的计策是什么?妙在那
葛亮认为空城计乃下下之策,其实诸葛亮一生不敢铤而走险,一步一脚印的做人也不无道理,只是在人才辈出的年代不妨兼而有之,兵不厌诈嘛,不是马谡的白痴,诸葛也不会用此下计,空城之所以屡试不爽足见其威力之所在,当年的司马能统一都全在其狡诈和懂得收买人心 故事 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

空城计的主要内容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为不小心在打仗时犯了错误,被派去守在一座没有什么士兵的城市。魏国大将司马懿听说此事,立即带15万大军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带领的5000个士兵有一半出城去了,他的身边只剩下约2500个人,情况对诸葛亮来说非常危急。当侦查的士兵禀报那15万大军时,所有人都害怕极了,可诸葛亮却...

赣榆县19480336286: 诸葛亮在施展“空城计”时,他在城楼上做什么? -
弭邹冠心: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在城楼上弹琴

赣榆县19480336286: 诸葛亮为什么用空城计? -
弭邹冠心: 因为那时候诸葛亮守的城没兵了,只能用空城计,至于为什么司马懿兵临城下还不杀诸葛亮,不是因为司马懿笨,其实司马懿的城府比诸葛亮还深,那时候要杀诸葛亮根本不用进城,用箭就可以就射死他了.真正的原因是:如果诸葛亮死,司马懿也活不了,因为曹操临死前跟曹丕说,一定要提防司马懿,而诸葛亮又是魏国的心腹大患,曹丕之所以不杀了司马懿是因为要利用司马懿去杀诸葛亮,诸葛亮一死,司马懿就死,所以司马懿就撒了个弥天大谎,说诸葛亮城里有兵. 打得好酸啊.

赣榆县19480336286: 诸葛亮唱空城计在哪座城市? -
弭邹冠心: 诸葛亮使用空城计在西城. 明罗贯中据郭冲《条诸葛亮五事》(按系民间传说)中之第三事,渲染而成《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其情节为 街亭 失守, 司马懿 大军直逼 西城 ,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 司马懿 疑有埋伏,遂退兵.

赣榆县19480336286: 诸葛亮摆空城计的原因是什么
弭邹冠心: 其实这是个虚设的情节,正史根本没有此事.是作者为了渲染人物增加色彩而杜撰的.但从其中我们也不能发现作者的良苦用心,使后人对其二人的智慧进行了长期的辩论.大多数人认为诸葛亮充满智慧,运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而极少数人则认为是司马懿更具智慧,留着诸葛亮这个对手,好使自己始终处于有强大的对手的存在,就会长期被曹姓皇帝所重用的目的,使自己长期占据重要位置,以便培养自己的势力,达到司马家族最终获得最高权力的目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赣榆县19480336286: 诸葛亮为什么要用“空城计” -
弭邹冠心: 因为那时候诸葛亮守的城里只有老弱残兵了,靠他们是守不住的. 所以,用空城计来骗司马,以为有埋伏,吓退司马懿

赣榆县19480336286: 诸葛亮为什么实用空城计
弭邹冠心: 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因为诸葛亮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 因为那时候诸葛亮守的城里只有老弱残兵了,靠他们是守不住的. 所以,用空城计来骗司马,以为有埋伏,吓退司马懿

赣榆县19480336286: 诸葛亮为什么要摆“空城计"? -
弭邹冠心: 《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其情节为 街亭 失守, 司马懿 大军直逼 西城 ,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 司马懿 疑有埋伏,遂退兵.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

赣榆县19480336286: 诸葛亮为什么要摆空城计 -
弭邹冠心: 当时他把兵都派出去了 只剩一座空城 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 他只有两条路 要么被司马懿攻下城池成为俘虏 要么冒险一搏 或许死里逃生 但是自己的城本来就是一座空城 如果让司马懿不敢打 只有证明自己的城不是空城 而司马懿一直以为诸葛亮做事太谨慎 从来不敢冒险 所以诸葛亮冒险把城门大开的时候 司马懿就怀疑诸葛亮是在跟他玩计谋了 他认为诸葛亮一定有埋伏 所以赶紧撤兵了

赣榆县19480336286: 空城计是诸葛亮在哪个城市设的? -
弭邹冠心: 空城计:《三国演义》说的是“西城”但是实际并没有合格事情, 三国时候确实有个“西城”,就是现在--陕西安康,但是当时西城、新城、上庸同属于魏国,三国时候蜀国汉中郡最西面也就是达到了现在陕西城固和西乡一代,并没有到达安康一代 再说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没有提到诸葛亮打仗打到安康,唯一一次蜀国在安康地区作战是刘备时候,刘封和孟达的对战,而且那是关羽已经死后,火烧连营之前,后来没有谁和魏国在安康打仗. 再说,空城计发生在诸葛亮二出祁山时候,当时诸葛亮在天水一代,那里离蜀国咽喉阳平关很远,也就是说空城计要发生也发发生在天水一代

赣榆县19480336286: 诸葛亮为什么敢用空城计 -
弭邹冠心: 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对方以及对方的实力都十分了解.司马懿之所以能揽到兵权,是因为有诸葛亮无人能敌.所以他根本不想灭诸葛亮——除非他权倾朝野,所以他每次都是阻击,而不是反击. 二人都没有意料到马谡会屯兵山上守街亭,司马懿夺街亭也是骑虎难下,只好夺了. 正因为司马暂时不想灭蜀,所以诸葛亮摆空城计其实是给司马一个退兵的台阶.诸葛亮最担心的不是司马看穿城内无兵,而是怕司马看不清政治局势,盲目灭蜀. 如果司马灭了蜀,肯定立刻封王,但是兵权立失.司马经过思考,想明白了,所以假装被吓退. 实际上,空城计是由于马谡的失误,使得司马和诸葛在没沟通的情况下,合作的一场双簧. 诸葛聪明!司马也聪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