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记讲了一个怎样的文学故事

作者&投稿:官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刻舟求剑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中国古代经典故事

中国古代经典故事

是明朝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朝人张潮《虞初新志》。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艺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白话译文
明朝有位特别手巧的人叫王叔远,能用长一寸的木头,雕刻成房屋、器皿、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东西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1]
小船从头到尾长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叶做成的船篷盖着,(船舱)旁边开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窗。推开窗户往里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两幅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1]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位戴着高高的帽子多胡须的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庭坚坐在左边。苏东坡、黄庭坚两人同看一幅书画卷子。苏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前端,左手按在黄庭坚的背上。黄庭坚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苏东坡露出右脚,黄庭坚露出左脚,各自稍稍侧着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刻得)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膛露出乳房,抬头仰望,神态和苏、黄不相类似。(佛印)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清楚得可以一粒粒地数出来。[1]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夫。在右边的那个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在一条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啸的样子。在左边的那个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抚着茶炉,炉上有个壶,这人目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没有的样子。[1]
这船的底部[6] 较平坦,就在上面题上自己的名字,写着“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的像蚊子脚,笔划清楚明了,它的颜色是黑色。还刻了一个篆文图章,刻着“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朱红色。[1]
总计这一只小船,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刻了箬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篆文,刻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1]
我细细看了这枚核舟之后,惊诧道:啊,技艺也真奇妙啊!《庄子》、《列子》中所记载的,犹如出自鬼神的创造令人惊奇的有很多,然而谁能有在不满一寸长的东西上自如刻削,却胡须眉毛清清楚楚的本领呢?假如有人将我上文所说的话告诉我,我也一定会怀疑他骗我。如今,我亲眼目睹了这种神奇技艺。由此来看,棘刺末梢,未必就不能雕刻成一只母猴啊。啊,技艺也真奇妙啊!

应该是《核舟记》才正确。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上网查一下就OK了。


核舟记文中描写舟子的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为什么要这样写...
一个舟子“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写出了他的不专心、三心二意;另一个“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说明了其专心致志于工作.通过两者的动作神态之生动与逼真,形象表现了雕刻者技艺之精深与作品之精致.

核舟记中怎样描绘苏黄佛应舟子的,它们各有怎样的性格情趣
写舟上游览者——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这一层对表现雕品的主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的介绍也最为详细。除了细致地写出人物的衣着、姿势而外,还着意描述了苏、黄二人泛舟时的心情。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他们在...

核舟记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核舟
核舟意为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明古代工艺的高超境界。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

鲁宾逊漂流记中描述在岛上时的穿着打扮,描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
鲁宾孙漂流记》讲述了出生于中资产阶级家庭的鲁宾孙不顾海上的风险及父亲的反对三次出海经商,在巴西建立了种植园。不安分的天性促使他将种植园托付给友人,从巴西再度搭上商船前往非洲。途中商船遭遇飓风,触礁沉没,船上人员悉数遇难,仅鲁宾孙一人幸存。他漂流到南美洲海上的一个荒岛,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

核舟记有什么感悟和启示
魏学洢在他二十五岁时号了这篇文章,给他悲修的人生点级了关丽,塔添了色彩。我对古文的喜爱,就在于不仅有景、物的描写,更能抒发豪情,表达志向。《核舟记》 正是这样的文章。《核舟记》 描写的是一名艺人王权远送给作者的一个迷你小船。天哪,你想家得到吗?八分长的一个坚硬核桃,不知是什么...

核舟记讲的什么
《核舟记》是魏学洢(约1596~约1625)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1] 。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核舟记原文及赏析
核舟记讲述了明代匠人王叔远用核桃雕刻小舟的一篇说明文。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核舟记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核舟记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

核舟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核舟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 我来答 1个回答 #广告# 华为mate50系列的卫星通信如何使用?正香教育 2022-07-14 · TA获得超过49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6.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原文】 核舟记 〔明〕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

恶搞文言文核舟记
那些宾客一个接一个地都说:“确实不是真的。”申屠敦忿忿不平,争辩个不停。大家都挖苦嘲笑申屠敦,敦就不敢说话了,回去感慨地说:“我经历这事之后才知道权势足够用来改变是非了。”龙门子听了笑着说:“申屠敦怎么这么晚才明白这个道理啊??读书人评价文章也是这样啊。” 以上来自百度知道 3. 仿照《核舟记》写...

核舟记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本文细致地介绍了核舟的形状,描述舟中人物的情态,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雕刻者的精湛技艺以及核舟的由来和内容。第二部分(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形状、结构,描述各部位人物的神情状貌,用事实说明雕刻者精湛的技艺。第三部分(第6段),总括核舟上...

魏县13452291402: 王叔远所刻的“核舟”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文学故事
涂佳复方: 刻舟记可看出王叔远刻核舟“技艺灵怪”表现在,有完整的故事(大苏泛赤壁);有栩栩如生的人物(苏东坡)(佛印)(鲁直)和舟子 如果出现问题请回邮或hi我(feiyu5217) 满意尽快采纳答案

魏县13452291402: 核舟记生动的展现了什么文学故事 -
涂佳复方: 苏东坡携好友泛游赤壁.苏轼在政治上失意的日子里,常常游览山水,写作诗歌,抒发他的心情.有一次,他打听到长江边有个名胜古迹叫做赤壁,就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里,约了几个朋友,乘着小船到赤壁去游览.在那里,他想起三国时期曹操和周瑜大战的情景,触景生情,十分感慨.回来以后,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赤壁赋》.苏轼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但是他在地理上却出了一个不小的差错.原来黄州的赤壁并不是周瑜火烧曹军的地方.三国的赤壁在现在武汉的上游,而黄州却在武汉下游.不过,黄州的赤壁却因为苏轼这一个差错出了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大文学家,就称它为“东坡赤壁”.望采纳.

魏县13452291402: 《刻舟记》是一篇什么性质的文章?
涂佳复方: 是一篇教育文章,通过对一个成语的解释,来告诉人们不能停滞不前

魏县13452291402: 《刻舟记》生动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 ”.
涂佳复方: “大苏泛赤壁”

魏县13452291402: 核舟记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其作用是暗示什么的典故? -
涂佳复方: 苏东坡泛舟游赤壁 出自苏东坡的《前赤壁赋》 和《后赤壁赋》 暗示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赤壁这回事,也就是这个核上雕刻的内容. 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地表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舟上五人,须眉毕见,其他如箬蓬,窗,楫,壶,炉等,无不应有尽有;还有34个字,钩画了了,真可谓巧夺天工.本文就是对这件艺术品的文字说明.阅读时,要善于运用想象再造出这件艺术品的形象,并仔细品位雕刻家的艺术构思.

魏县13452291402: 《刻舟记》《口技》均出自哪代人谁?编选的一部笔迹小说集什么?,意在什么? -
涂佳复方: 《核舟记》,《口技》均出自清代张潮的《虞初新志》,意在表现中国古代民间艺术、技艺的精湛. 《虞初新志》:短篇文言小说集.小说以“虞初”命名,始见於班固《汉书�6�4艺文志》所载《虞初周说》,张衡《西京赋》称“小说九百,本自虞初”.虞初旧释人名,他是汉武帝时一个方士,后人将他当成“小说家”的始祖,虞初同时也成为了“小说”的代名词.《虞初新志》中所收集的不少篇章用小品文的笔调,写不平凡的人物故事,引人入胜. 所以作者是为了像《聊斋志异》一样,搜集当时社会的文人志士的言论等事.

魏县13452291402: 《核舟记》自选角度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 -
涂佳复方: 刻舟求剑》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位楚国人要乘船渡江,不小心将剑掉到江里.于是,他就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等船靠岸了再去捡,结果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愚蠢而又拘泥固执,不知事物发展变化的人.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不是纯文学,而是一种边缘性文体.寓言的故事不同于一般的故事,它是以说理为目的的故事.寓言故事讲究寄寓,以增加作品的深度.所以文学家们除了写寓言作品外,还喜欢在写其他文体作品时采用寓言笔法.

魏县13452291402: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始终谁来讲一下
涂佳复方: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户喻晓.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是当...

魏县13452291402: 谁能给我解释一下《核舟记》这个题目的意思? -
涂佳复方: 用桃核刻小舟的传记.

魏县13452291402: 核舟记一二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
涂佳复方: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是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而表现的范围极广,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他构思精巧之后,接着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这就明显地表示了本文的意图,即以具体作品来证明作者对王叔远技艺的评价是合乎实际的. 第一段总述.“奇巧”概括出雕刻工艺的特点 第二段分述.雕刻者刻的字暗示了核舟的主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