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 高校如何作为

作者&投稿:竹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激发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活力~

  以内蒙古为例
    作为重要创新主体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近年来科技创新工作发展迅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地位,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要激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创新主体的活力,发挥这些创新主体的主力军作用。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紧紧围绕“8337”发展思路,修订了《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在政策、制度和人才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科技进步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进一步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创新主体的能力建设。
  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自治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仍处在全国第三梯队靠后的位置。《内蒙古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使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实现这一跨越,需要进一步调动创新主体的活力。
  中科院微生物所科研人员在内蒙古大学离子束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进行离子束诱变实验研究。
  高等院校:突破瓶颈从体制机制上改革创新
  尽管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但目前依然存在一系列制约瓶颈问题。在日前举行的自治区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上,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内蒙古建设。
  “谈科技创新的情况,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人才队伍缺乏,缺少高水平的领军人才。这几年,尽管从自治区和学校角度都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差距还比较大。”内蒙古工业大学代表栗文义说。
  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困难较多。内蒙古师范大学代表照日格图表示,目前学校博士点位少,人才引不进来。内蒙古农业大学代表王春光说:“特色领域里面领军人才、骨干人才比较少,引进的能力有限,资金能力、环境条件不足。”
  人才引进方面存在的瓶颈,影响了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学科团队建设。栗文义表示,目前有组织、协同创新的、能承担重大项目的队伍比较少。班士良也表示:“许多学科发展的团队还没有建立起来,不少的老师还在单打独斗。”
  制约高校科技创新的另一个瓶颈是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一位高校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介绍,目前许多高校的专利有效利用率还偏低,很多专利停留在纸面,没有应用于实际。
  关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徐福全表示,科技创新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产学研结合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创新人才梯队建设滞后,科技领军性人才非常缺乏,政策的支持度非常有限而且不便于操作。
  “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与自治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也就是说我们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起的作用还不够突出。”班士良说。
  鉴于这些问题,内蒙古工业大学的栗文义提出的建议是,首先要从体制机制上改革创新,从体制和机制上调动广大教职工在科研创新方面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王春光表示,要优化管理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加大科研经费的支持。
  班士良则表示,做好科技创新工作,就要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投入力度,给予更加积极宽松、更具吸引力的政策,提高科技创新的软实力。此外,要强化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增强转化成果的积极性,对企业支持的同时还要发挥学校的科技创新功能。
  科研院所:推进战略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研院所是主力军之一,如何激发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如何增强科研院所原始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的代表王育青表示,科研院所的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科技创新工程的战略研究不足,科技创新工程缺乏长期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缺乏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难以对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指导。因此他建议组建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家团队,加强科技创新工作顶层设计。
  成果产业化程度不够,产品结构不合理,也是许多科研院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的路战远表示,现在的科技创新与生产的需求融合不够,过分追求项目的数量和经费。缺乏可操作性的、突破性的激励措施,不仅创新的成果缺乏,而且成果越来越多,转化的少。
  中国机械化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的贺刚表示,自治区农机产品和农机产业化、农机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一是农机产品品种比较少,系列化不足;第二是技术水平比较低,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第三是农机装备科研创新能力比较弱,大部分是科研兼生产,专业的科研人员很少,创新能力不足。
  为此贺刚建议,要加强农机科技创新体制建设,增强农牧业机械创新能力,依托国家级、省部级工程中心、农机制造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共同搭建联合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组织开展适合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高端农业装备、主机装备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解决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机产品的结构性矛盾。
  科技创新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也是科研院所反映较突出的问题之一。科研院所的代表们表示,科研机构的评价指标与体系不够科学,重量不重质,重评审、轻验收,追求短期可见的效益的现象较为普遍。此外,人员编制设置不合理,人才结构老化,缺少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科研人员队伍等,也制约了科研院所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他们建议,一方面要解决科研院所的编制制约问题,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绩效考核与评价,建立起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内蒙古科技大学白云鄂博矿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团队在白云鄂博矿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重大意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抓住重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应抓住以下重点着力推进。
  细化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2%,技术对外依存度低于20%。目前,应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建立完成目标的组织架构和任务体系,让各部门、各层面、各单位按照明确的目标任务推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很多产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消耗大、利润低,受制于人。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瞄准国际创新趋势、特点进行自主创新,使我国的自主创新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二是要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三是进行多种模式的创新,既可以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也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还应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首先,进一步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技术需求选择、技术项目确定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体。其次,高校、研发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政府、金融机构等应与企业一起构建分工协作、有机结合的创新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协同创新体系。
  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建立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让市场充分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充分发挥引导、调控、支持等作用;建立科技创新的协同机制,以解决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封闭低效、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建立科学的创新评价机制,使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形成合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需要各级各部门各方面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国家相关部门发挥推动和保障作用。应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任务。科技创新主管部门统一协调,财政、发展改革、工信、税务等部门加强协作,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专业、跨领域的联合创新和协同创新。同时,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的乘数效应,进一步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特别是通过政府支持带动民间科技创新投入的大幅提高。
  各地区加强分工与协作。各地区应充分发挥优势,细化国家创新战略目标任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找准位置、承担责任。以本地科技需求为导向组织自主创新,引领与支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条件的地区应加快建成创新型地区。
  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承担起创新主体的重任。企业应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特别是推进技术的孵化、转化和产业化。大学、科研机构应把握技术发展趋势,超前进行技术研发。中介组织应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技术转移与产业化。
  您可能感兴趣的课程:《平衡计分卡与企业战略》
  ADI公司在1987年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推出了第一张“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逐渐延伸至企业的战略管理中来,帮助传递公司的战略。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
  高顿的《企业战略与平衡计分卡》课程为学员将平衡计分卡的理念带入企业的战略管理,熟练掌握平衡计分卡的使用方法,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企业战略绩效管理,最终落实企业战略目标,形成强有力的战略循环系统。

高等学校既是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又是人才建设的主力军、科技革命的动力站。也正因如此,无论哪个国家或地区,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伟大进程中,均把其所在地区的高等学校作为重要依托。高等学校要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撑、科技支撑、思想支撑和文化支撑,就必须全面深入进行高等学校的综合改革,包括高等学校教育理念的更新、管理体制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等。
  自从意大利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文艺复兴的航船便首先在亚平宁半岛始发,科学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把利器;自从英国拥有了当时世界最好的大学牛津和剑桥,英国便扛起了引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旗;当现代大学之母——柏林洪堡大学诞生以后,世界科技中心就自然转移到了德国,使德国成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国家;当许许多多的美国人到德国学习创办研究型大学的经验归来的时候,他们把这些经验和早期从英国人那里移植的博雅教育的传统紧密结合,孕育了属于自己的研究型大学,美国当之无愧成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最主要的国家。
  今天,中国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但距离高等教育强国还有较大距离。四川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省,距离高等教育强省同样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今天的高等教育 “落伍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表面看,我们高等学校的教学存在 “专业设置偏窄、教学内容偏旧、教育方法偏死”,所培养的人才存在“人文情怀偏废、创新精神偏离”等“五偏现象”。从更深的层面看,我认为是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管理体制在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心中根深蒂固使然。我们的高等学校就如同改革前的国企一样,是政府的具有行政级别的事业单位。高等学校的主要领导往往会按照党政官员的思维模式和行政运行方式来管理高校,至于培养的学生有无创新能力、有无人文精神、有无社会责任感等本来属于大学核心使命的问题,他们往往无暇顾及或者难以顾及。
  第一,高等学校的主要领导应具有“政治家的眼光、教育家的能耐、学问家的素质、企业家的意识”。
  作为高校主要领导的党委书记和校长,目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就是要凝聚力量,把“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把全面贯彻实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和“科技强国战略”作为自己在实现伟大中国梦征程中的政治责任;把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坚强的“文化支撑、思想支撑、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第二,高等学校自身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要天然地走在各级社会组织的前列。
  高等学校的创新包括办学理念创新、内部治理结构创新、教学体制创新、科研体制创新等内容。高等学校创新的目的是保障学校能够进一步弘扬优秀的大学文化、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彰显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使培养的人才更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具有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取得的研究成果或者更具有原创性,或者更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重大难题,或者更能使企业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使润育的思想更能引领社会风尚,从而使高校成为社会的灯塔和道德的高地;使传承和创新的文化更能提升群众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使大学成为所在地区群众的精神家园。
  第三,高等学校还要为所在区域的创新文化营造、创新理念确立、创新制度设计发挥引领和先导作用。
  这既是高等学校所具有的天然优势,更是高等学校应有的社会担当。当今,无论是各级政府、各企事业单位,还是普通群众,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认识还亟需提高,亟需从要素驱动的发展思维中尽快走出来。要使整个社会自觉、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等学校应当承担如下责任:一是要为社会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在这个环境中,创新得到鼓励、失败得到包容;学术受到敬畏、学者得到尊重;科学民主得到弘扬、追求真理成为风尚。二是要为社会创新理念的确立而身体力行。三是要为社会建立科学的创新激励机制做出自己的贡献。让一切创新的愿望都能得到尊重、创新的活动都能得到支持、创新的成果都能得到奖励、创新的源泉都能汹涌奔流。
  第四,高等学校要成为社会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南针而不仅是社会需求的风向标。
  高等学校无论是为社会营造创新文化、树立创新理念,还是创新制度设计,不能仅服务于社会眼前的需求,更要服务于社会的本质和长远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唯有坚守自己的学术理性和使命意识。正如著名教育家弗莱克斯纳所指出的那样:“除了大学,在哪里能够分析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在哪里能够传播真理而不顾是否受到欢迎,在哪里能够培养探究和讲授真理的人,在哪里根据我们的意愿改造世界的任务可以尽可能地赋予有意识、有目的和不考虑自身后果的思想者?人类的智慧至今尚未设计出任何可与大学相比的机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必须动起来。
  (作者系宜宾学院院长)


通化县19798072618: 广东高等教育如何对接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东高等教育如何对接
訾帖感冒: 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十三五”期间 广东高等教育对接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使命.一是提 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高水...

通化县19798072618: 如何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
訾帖感冒: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要勇于担当,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一是大力推进创新机制建设.地方高校应主动面向国家战略和...

通化县19798072618: 如何激发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活力 -
訾帖感冒: 以内蒙古为例作为重要创新主体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近年来科技创新工作发展迅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地位,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要激发高等...

通化县19798072618: 如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訾帖感冒: 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 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 创新有机结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 型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实施己有国 家重大科技专项,部署启动一批新的重大科技专项,推动战略前沿 领域创新突破.优化创新组织体系,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网络,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建设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 技创新中心,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 技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机制,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实施 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建设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促进人才优化配置,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通化县19798072618: 高考政治 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訾帖感冒: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是一个战略性的支持,以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必须放在国家整体发展的心脏.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以计划和促进创新的全球视野,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加...

通化县19798072618: 阐述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略的重大意义,简述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创新?
訾帖感冒: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国家需要创新才能进步,重担就落在大学生身上,所以大学生责任重大

通化县19798072618: 怎样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引擎,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
訾帖感冒: 重大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

通化县19798072618: 谈谈学校如何才能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
訾帖感冒: 校长好:我觉得以孩子天性为本.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个性,这样就能发现孩子的共性.从共性着手减压,主要去培养孩子探知的兴趣.就是创新,就是可持续.管窥之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