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举例分析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作者&投稿:华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试分析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内容摘要】:青少年犯罪问题是目前公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家庭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首属环境, 对其人格的塑造有着奠基的作用,对个人道德心理形成的制约以及对个人道德行为的规范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的家庭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脆弱,家庭伦理的失范随处可见,残缺的家庭、不当的家庭教育及不良的家庭生活方式都对青少年犯罪产生极大影响。探讨家庭对青少年犯罪这一严重社会问题所造成的影响, 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设想, 以期为我国家庭中青少年的保护有所裨益,从源头解决青少年犯罪这一问题。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家庭诱因 调控防范对策

  一、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

  近年来, 青少年犯罪现象频频出现且成上升趋势,而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不一而足, 尤其强调未成年人社会化的外部环境不良对其犯罪有着重要影响。 [ 1 ]家庭在青少年生活中扮演最重要的社会控制角色是各种犯罪社会学派的共识,正像美国犯罪社会学家戈夫指出的,“家庭在青少年犯罪中扮演关键角色是在对越轨行为研究中最瞩目和最经常重复的发现”。 [ 2 ]不良家庭环境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多的相关案例表明,孩子们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基本是由家庭的畸变开始的。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青少年才能健康成长正, 青少年犯罪也才能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和基础。

  二、“危机家庭”导致青少年高犯罪率的实证分析

  “危机家庭”是指家庭教育不当或家庭自然结构不健全、家庭气氛恶劣, 导致家庭教育功能①[1]实现不良或缺失的家庭。这类家庭出身的少年犯呈逐年上升趋势。

  (一)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教育方式不当的家庭, 主要有管教粗暴型家庭、娇宠型家庭、放任不管型家庭和父母自身行为不当型家庭。据有关部门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的调查,其父母用大骂等专制方法进行管教的占35%,溺爱娇惯的占20%,放任不管的占25%以上,足见家庭教育与子女犯罪密切相关。

  “粗暴型”家庭教育,极易造成孩子自卑、逆反、孤僻性格, 对他人充满敌意、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这样的性格,

  暴力性犯罪就是其主要类型。“溺爱型”家庭教育家长对子女爱而无度,使孩子从小养成唯我独尊的极端占有欲等病态心理和任性、蛮横等畸形的性格。“放任型”家庭教育有两种情况:一是层次较低的实惠型家庭,他们不把子女上学当回事,过早地让子女顶替工作或经商取利;另一种是错误地认为教育子女是学校的事,主动放弃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子女往往易于辍学,更加大了子女走向犯罪的可能性。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导致其教育功能出现偏差, 此类家庭中的青少年, 犯罪率较高。

  (二)家庭自然结构不健全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在对监狱、少管所、劳教所和工读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父母离异、分居、再婚、丧偶、隔代教养的合计占到52.4%。可见,自然结构不健全的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有许多不利影响。自然结构不健全的家庭, 主要有残缺家庭、破碎家庭、松散家庭和隔代教养家庭。同时, 出生于此类家庭中的青少年, 在同伴关系、自控能力、性格、道德和学习等方面明显不如来自健全家庭的青少年。

  (三)家庭气氛恶劣

  家庭气氛主要指的是父母间的关系和父母同子女的关系。家庭冲突的心理氛围会对青少年的性格、品质、情操、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消极作用。气氛恶劣的家庭, 主要有两种类型, 即心理不相融家庭和暴力家庭。家庭中若是相互间不理解、不能及时交流沟通的话,就易产生心理、性格上不相融或互相封闭,使家庭教育处于被动状态,早期预防功能丧失殆尽,以至产生恶性循环,最后滑进犯罪的沼泽;暴力家庭是指家庭中父母交恶或者父母对儿童实施家庭暴力或不理不睬、虐待、遗弃、进行性侵犯等的家庭。气氛恶劣的家庭因素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动机的诱因。我们的调查表明, 67%的暴力性犯罪的青少年, 长期或近期处于气氛恶劣家庭, 尤其是暴力家庭环境中。

  三、家庭层面防范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必须充分发挥家庭作为一个社会控制机构的作用。

  (一)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一个健康、和谐和融洽的家庭关系对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社会控制理论认为在家庭和青少年之间建立一种坚固的社会纽带具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作用,因为这种纽带会使青少年增强社会责任感。当一个人认识到他的家庭或社会大多数人对他的期望值越大,社会道德与社会秩序对他越重要, 就表明“社会纽带”的作用越强烈, 这个人就不会犯罪; 反之,如果一个人反对传统社会的价值观与信仰, 任由其本能做事,这样的人就缺少了“社会纽带”,这种人较容易实施犯罪。因此,父母应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在关爱中成长,在愉快中学习,在欢笑中生活的环境,他们才会发现自己的能力,肯定自己,才能使孩子对家庭具有归属感和依恋感,并逐步形成自我控制和关怀别人的能力,起到防止青少年犯罪的作用。

  (二)家长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首先要关心孩子发展的大方向、关心其基本价值取向, 将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的训练放在首位, 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在客观了解和正确分析孩子行为的基础上大胆放手, 要信任自己的孩子的能力和长处, 允许孩子犯错误。

  其次把握正确的奖惩之道,应该奖励过程而不是结果, 因为关注孩子认真努力的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的行为过程,可以促使孩子改进活动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同时应尽量减轻孩子因受惩罚而产生的消极对抗情绪, 以弥补惩罚带来的负作用。

  加强与子女的沟通,教育子女要做到通情达理,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简单粗暴的方式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抵触、甚至是直接对抗;此外, 要让子女了解父母对他的爱和期盼,了解父母撑起一个家庭的不易,使其更加尊重和感激父母, 明白自己对家庭应负的责任, 增强子女的家庭责任感和凝聚力, 培养对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强化家庭教育功能

  社会控制理论清楚显示,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对防止青少年犯罪至为关键.青少年之所以出问题,虽有来自外部世界的“引力”,但在很大程度上却是来自家庭内部的“推力”,因此必须重塑和强化家庭对青少年的管教责任。家庭教育中,要加强家庭的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理想既是促进其健康成长的内在动因,也是在思想上消除和抵制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引诱和侵蚀的重要保障;而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素质,有利于提高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同时道德教育具有较好的自律功能、教化功能、谴责功能, 使其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现象的引诱。

  在家庭中进行法制教育,有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大量事实表明, 绝大多数青少年犯及其家长的法制观念都极为淡薄,自己的孩子已经犯罪了,家长还认为他们是无辜的, 这样的家长如何能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教育呢? 而相当多的青少年犯是在被关押后才知道自己的行为违了法, 这时悔之已晚矣。因此加大家庭的普法力度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家长自己要学法、懂法, 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进行法制教育,让子女知道什么行为是违法行为、什么行为是犯罪行为, 以及对个人、家庭、社会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使子女从小就懂得约束自己行为的重要性, 从而达到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四、加大对家庭外部环境的调控

  预防青少年犯罪首先依靠的是家庭的力量,在家庭失灵而无法从内部予以矫治的情况下,要改善青少年犯罪的境况,主要依靠的是社会强控制的力量,包括行政、法律等手段的介入。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两个基本法律,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加大防范力度,营造一个清新、文明、活力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避免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一)调动行政机关主动参与青少年犯罪的积极性,立法应当赋予行政机关主动介入权、申请“紧急保护令”的权力, 对“危机家庭”中的青少年积极主动地提供保护。行政机关也应设置“儿童福利院”并设专项基金以鼓励个人、家庭积极申请抚养、看护“危机家庭”中的青少年。

  (二)设立专门机构处理离婚过程中的青少年问题,这些专门机构应有不少于三人的青少年问题专家组成,涉及青少年的问题应由这些专门的机构处理。同时,还应当根据青少年的具体情况制定“福利方案”, 交由行政机关具体执行。

  (三)学校、社区、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公民个人应积极参与对青少年的保护。青少年一般为在校学生, 其变化学校(通过老师) 能较早地发现;社区是青少年生活的场所,同样能较早地发现青少年的异常,必要时向地方行政机关反映, 以期在最早的阶段为“危机家庭”中的青少年提供保护。全社会都应积极参与青少年的保护事业, 宣传法律知识,切实地视青少年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而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子女。

  总之,家庭是促进青少年初步融入社会化的中心环节,同样社会也有责任帮助家庭提供照料和保护,才确保青少年的身心福祉。可见,要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重要的是要回到家庭这个原点上,要深刻理解和帮助青少年们在家庭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是保证他们正常步入社会化,避免走上犯罪道路的关键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做父母的心愿。要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必须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紧密配合。尤其是家庭作为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首属群体,在青少年成长及其社会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学校或其他社会群体所无法替代的,青少年出现的问题与家庭教育问题密切相关。而家庭教育,从某种意识上说,就是家庭环境的教育。因此,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劣和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问题,是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和顺利完成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问题。
    一、认识家庭环境育人的重要性
    家庭环境,由家庭意识、家庭行为、家庭物质三方面组成。家庭意识,它反映家庭成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心理,从而形成家庭的是非标准,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家庭意识包括家庭的道德观念、理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家风。家庭行为,它反映家庭成员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规范。家庭行为包括家庭成员的各项活动,如文艺、体育、学习、娱乐、卫生保健、家务劳动等;也包括家庭中自己规定的行为原则,如家法、家规等。家庭物质,它主要反映家庭生活环境、消费趋向、经济状况等。家庭物质包括经济收入、支出、衣食住行等。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青少年,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他们热情洋溢、兴趣广泛,却缺乏毅力;他们渴望了解社会、了解人生,渴望独立自主,却又缺乏足够的能力摆脱幼稚、分清好坏。孩子们的这些不稳定的个性与含糊的观念如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就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的事物所引诱。因此,孩子们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给予全方位的教育,而健康、文明的家庭环境是最重要的,因为孩子们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
    做父母的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健康、文明的家庭环境,适时对孩子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便能引导他们迈好童年、少年、青年的每一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相反,父母自己沾染各种恶习,家庭环境便会受到各种污染,并且会影响孩子的成长,甚至毁掉孩子的一生。
    二、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问题
   (一)家庭残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
  由于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家庭结构缺陷,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直接的原因之一。社会学家指出,家庭作为人最基本的生活单位,不但使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合二为一,而且使家庭的各种因素同时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
  由于离婚、配偶一方死亡而造成的单亲家庭,由于婚外情、分居、配偶一方出走而形成的“隐性”残缺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巨大的负作用。这样的家庭既给子女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又给子女的家庭教育造成了严重的缺陷。由于这类孩子一般单由父亲或者单由母亲抚养,比生活在“完整型”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性格扭曲或个性畸形。一部分孩子因此产生深刻的情绪障碍,悲观失望、痛恨父母、嫉妒他人、不满现实,形成一种反社会的心理,继而引发犯罪。
  破裂家庭的青少年比其他青少年更容易陷入吸毒、偷盗、暴力、凶杀等犯罪深渊。在青少年犯罪条件中,大约有70%的青少年犯罪者与破裂家庭环境有直接关系。不良的家庭环境,无论是父母的离婚,分居或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都会给青少年造成心理上的创伤,他们往往由于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怀而离家出走,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影响和犯罪分子的引诱,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社会学研究表明,在儿童时期(3—7岁),母爱对子女的发育有至关重大的作用,如果失掉母亲,就会使子女的情绪波动大和不安宁。在少年时期(12—17岁),由于子女的社会性有所发展,与父亲的关系也显得十分重要,在此时间,子女若失去父母的任何一方,越轨行为的比率都较大。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破裂家庭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事实上,绝大部分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青少年在自己个性发展中,常常感到空虚、寂寞、惶恐不安和焦虑,感情冲动好斗,常常产生不正当的行为,危害社会。可见与正常家庭的青少年相比,行为失范的青少年往往缺乏完整的家庭模式,由此更易产生了青少年缺乏父母的支持,缺乏对父母的感情,与父母关系疏远,常常觉得得不到父母的爱,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和接纳,子女对父母的疏远则易导致青少年行为示范。
    (二)青少年犯罪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家庭教育方法的失误。
  在对福建省少管所“家教不当”112名青少年犯的调查中发现,因家庭溺爱而犯罪的占44.64%。据同一调查发现有18.75%的少年犯是与父母教育态度的简单粗暴或过于严厉有关。可见娇惯溺爱的另一个极端——简单粗暴也是家庭教育方法失误的表现。
  
   人 数(人) 比 率(%)
  娇 惯 溺 爱 50 44.64
  放 任 不 管 17 15.18
  简 单 粗 暴 16 14.29
  过 于 严 厉 5 4.46
  其 他 24 21.42
  总 数 112 100
  1、娇惯溺爱。这种教育方式表现为在一些物质生活比较优越的家庭中,有的父母将自己的孩子视如掌上明珠,一味满足子女在物质、精神、生活上的任何需求,造成“亲情过剩”,却忽视给他们以良好的精神食粮。久而久之,养成子女骄横、任性、贪图享乐、唯我至上等不良习性,这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尤为突出。溺爱放纵所形成的不良习性,一旦恶性膨胀,遇到外界不良的诱因,便会导致违法犯罪。
  2、粗暴生硬。这种教育方式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但又缺乏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当子女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或者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或有劣迹时,不是说服教育,而是墨守“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条,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打骂、不让吃饭、罚跪、捆吊、拷打、关禁闭,甚至赶出家门,使孩子和父母感情破裂,形成情绪对立、互不信任的局面,增大了与父母的隔阂。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冷漠、脾气暴躁、情绪自卑、行为自私,流落到社会上去找小兄弟取得“同情”、“温暖”,性格逐渐显示出粗暴和攻击性,有的在教唆犯的引诱、威胁下,堕落成罪犯。
  3、放任不管。在农村或者城市中部分经商或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中,父母法制观念淡薄,受“拜金主义”影响,只注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或只注意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对思想道德教育不管不问,或干脆让孩子弃学经商,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对子女听之任之,放任自由。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冷漠、疏远、互不关心,使孩子形成扭曲的心态,性格内向、怪癖、冷酷、自私。一旦受到外界刺激,易产生偏激行为而导致违法犯罪。
  可见,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这是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三)不良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
  1、父母有不良恶习。未成年人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善于模仿,但其分辨是非、控制自己意志的能力较弱。所以父母有赌博、酗酒、盗窃、卖淫嫖娼等不良恶习,都会给子女以暗示的影响,并使他们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行事,在其心灵中孕育下违法犯罪的种子。
   2、不和睦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经常充斥着吵骂、指责、揭短、厮打,孩子没有欢乐,享受不到父爱、母爱和家庭的温馨,有的只是恐惧、忧虑和失望。这种家庭成长的子女往往性格内向、孤僻自卑或向攻击敌视方向发展。子女为逃避这种不祥和的家庭气氛,极易离家出走,流落街头,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3、过于贫困的家庭。由于父母的工作压力较大或者父母双方都下岗,家庭条件过于贫困,容易使孩子在同龄人中产生自卑感,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为了满足自己从家庭中无法得到的物质欲望,往往铤而走险。家庭居住的环境和周边条件不良,周边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治安管理、文明程度等都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孩子容易受周围不良青年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道坚固防线,也是造就人才的摇篮。因此,家庭教育具有任何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优越性。预防青少年犯罪,首先要从家庭做起。
  (一) 强化家庭教育职能
  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要让家长们认识到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父母来说,生育子女是一种本能,而教育子女,把子女培养成为一个有用之人.才是父母爱的升华。培养、教育子女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养不教,是父母的失职;教子不善,是父母的罪恶。
    (二)提高家长素质,规范家长行为
    家长的不文明行为,不良嗜好,违法犯罪行为,无疑是子女违法犯罪的诱导因素,因此,规范家长行为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必要措施。为人父母者,首先要自尊、自律、学法、知法、守法,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更不能有犯罪行为。其次要不断加强自身道德的修养,不做有背人伦道德的事,禁止酗酒、赌博和不健康、不正常的性生活,以免给子女造成心理上的畸形、生理上的反常和错误的认识。第三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在为人处世中,言谈举止要文明,不能出口伤人,动辄拳脚相加。
    (三)注重教育方法,提高家教质量
    家长要加强学习,学会用正确和适当的方法去影响、教育子女,减少家教方面的偏差和失误。家长不仅要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文化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要针对孩子的实际年龄,让其了解一些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法律法规,并有针对性地了解其中的有关条款,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另外,还要加强孩子的品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义感、责任心,让他们学会宽容与谦让,以便遇到事情时能正确判断是非,并能有分寸地处理好。
    (四)改善家庭环境,增加沟通了解
   给孩子营造一份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之间要互敬互爱,互谅互让,保持恩爱的夫妻

【内容摘要】:青少年犯罪问题是目前公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家庭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首属环境, 对其人格的塑造有着奠基的作用,对个人道德心理形成的制约以及对个人道德行为的规范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的家庭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脆弱,家庭伦理的失范随处可见,残缺的家庭、不当的家庭教育及不良的家庭生活方式都对青少年犯罪产生极大影响。探讨家庭对青少年犯罪这一严重社会问题所造成的影响, 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设想, 以期为我国家庭中青少年的保护有所裨益,从源头解决青少年犯罪这一问题。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家庭诱因 调控防范对策  一、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  近年来, 青少年犯罪现象频频出现且成上升趋势,而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不一而足, 尤其强调未成年人社会化的外部环境不良对其犯罪有着重要影响。 [ 1 ]家庭在青少年生活中扮演最重要的社会控制角色是各种犯罪社会学派的共识,正像美国犯罪社会学家戈夫指出的,“家庭在青少年犯罪中扮演关键角色是在对越轨行为研究中最瞩目和最经常重复的发现”。 [ 2 ]不良家庭环境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多的相关案例表明,孩子们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基本是由家庭的畸变开始的。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青少年才能健康成长正, 青少年犯罪也才能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和基础。  二、“危机家庭”导致青少年高犯罪率的实证分析  “危机家庭”是指家庭教育不当或家庭自然结构不健全、家庭气氛恶劣, 导致家庭教育功能①[1]实现不良或缺失的家庭。这类家庭出身的少年犯呈逐年上升趋势。  (一)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教育方式不当的家庭, 主要有管教粗暴型家庭、娇宠型家庭、放任不管型家庭和父母自身行为不当型家庭。据有关部门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的调查,其父母用大骂等专制方法进行管教的占35%,溺爱娇惯的占20%,放任不管的占25%以上,足见家庭教育与子女犯罪密切相关。  “粗暴型”家庭教育,极易造成孩子自卑、逆反、孤僻性格, 对他人充满敌意、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这样的性格,  暴力性犯罪就是其主要类型。“溺爱型”家庭教育家长对子女爱而无度,使孩子从小养成唯我独尊的极端占有欲等病态心理和任性、蛮横等畸形的性格。“放任型”家庭教育有两种情况:一是层次较低的实惠型家庭,他们不把子女上学当回事,过早地让子女顶替工作或经商取利;另一种是错误地认为教育子女是学校的事,主动放弃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子女往往易于辍学,更加大了子女走向犯罪的可能性。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导致其教育功能出现偏差, 此类家庭中的青少年, 犯罪率较高。  (二)家庭自然结构不健全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在对监狱、少管所、劳教所和工读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父母离异、分居、再婚、丧偶、隔代教养的合计占到52.4%。可见,自然结构不健全的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有许多不利影响。自然结构不健全的家庭, 主要有残缺家庭、破碎家庭、松散家庭和隔代教养家庭。同时, 出生于此类家庭中的青少年, 在同伴关系、自控能力、性格、道德和学习等方面明显不如来自健全家庭的青少年。  (三)家庭气氛恶劣  家庭气氛主要指的是父母间的关系和父母同子女的关系。家庭冲突的心理氛围会对青少年的性格、品质、情操、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消极作用。气氛恶劣的家庭, 主要有两种类型, 即心理不相融家庭和暴力家庭。家庭中若是相互间不理解、不能及时交流沟通的话,就易产生心理、性格上不相融或互相封闭,使家庭教育处于被动状态,早期预防功能丧失殆尽,以至产生恶性循环,最后滑进犯罪的沼泽;暴力家庭是指家庭中父母交恶或者父母对儿童实施家庭暴力或不理不睬、虐待、遗弃、进行性侵犯等的家庭。气氛恶劣的家庭因素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动机的诱因。我们的调查表明, 67%的暴力性犯罪的青少年, 长期或近期处于气氛恶劣家庭, 尤其是暴力家庭环境中。  三、家庭层面防范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必须充分发挥家庭作为一个社会控制机构的作用。  (一)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一个健康、和谐和融洽的家庭关系对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社会控制理论认为在家庭和青少年之间建立一种坚固的社会纽带具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作用,因为这种纽带会使青少年增强社会责任感。当一个人认识到他的家庭或社会大多数人对他的期望值越大,社会道德与社会秩序对他越重要, 就表明“社会纽带”的作用越强烈, 这个人就不会犯罪; 反之,如果一个人反对传统社会的价值观与信仰, 任由其本能做事,这样的人就缺少了“社会纽带”,这种人较容易实施犯罪。因此,父母应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在关爱中成长,在愉快中学习,在欢笑中生活的环境,他们才会发现自己的能力,肯定自己,才能使孩子对家庭具有归属感和依恋感,并逐步形成自我控制和关怀别人的能力,起到防止青少年犯罪的作用。  (二)家长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首先要关心孩子发展的大方向、关心其基本价值取向, 将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的训练放在首位, 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在客观了解和正确分析孩子行为的基础上大胆放手, 要信任自己的孩子的能力和长处, 允许孩子犯错误。  其次把握正确的奖惩之道,应该奖励过程而不是结果, 因为关注孩子认真努力的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的行为过程,可以促使孩子改进活动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同时应尽量减轻孩子因受惩罚而产生的消极对抗情绪, 以弥补惩罚带来的负作用。  加强与子女的沟通,教育子女要做到通情达理,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简单粗暴的方式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抵触、甚至是直接对抗;此外, 要让子女了解父母对他的爱和期盼,了解父母撑起一个家庭的不易,使其更加尊重和感激父母, 明白自己对家庭应负的责任, 增强子女的家庭责任感和凝聚力, 培养对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强化家庭教育功能  社会控制理论清楚显示,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对防止青少年犯罪至为关键.青少年之所以出问题,虽有来自外部世界的“引力”,但在很大程度上却是来自家庭内部的“推力”,因此必须重塑和强化家庭对青少年的管教责任。家庭教育中,要加强家庭的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理想既是促进其健康成长的内在动因,也是在思想上消除和抵制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引诱和侵蚀的重要保障;而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素质,有利于提高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同时道德教育具有较好的自律功能、教化功能、谴责功能, 使其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现象的引诱。  在家庭中进行法制教育,有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大量事实表明, 绝大多数青少年犯及其家长的法制观念都极为淡薄,自己的孩子已经犯罪了,家长还认为他们是无辜的, 这样的家长如何能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教育呢? 而相当多的青少年犯是在被关押后才知道自己的行为违了法, 这时悔之已晚矣。因此加大家庭的普法力度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家长自己要学法、懂法, 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进行法制教育,让子女知道什么行为是违法行为、什么行为是犯罪行为, 以及对个人、家庭、社会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使子女从小就懂得约束自己行为的重要性, 从而达到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四、加大对家庭外部环境的调控  预防青少年犯罪首先依靠的是家庭的力量,在家庭失灵而无法从内部予以矫治的情况下,要改善青少年犯罪的境况,主要依靠的是社会强控制的力量,包括行政、法律等手段的介入。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两个基本法律,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加大防范力度,营造一个清新、文明、活力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避免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一)调动行政机关主动参与青少年犯罪的积极性,立法应当赋予行政机关主动介入权、申请“紧急保护令”的权力, 对“危机家庭”中的青少年积极主动地提供保护。行政机关也应设置“儿童福利院”并设专项基金以鼓励个人、家庭积极申请抚养、看护“危机家庭”中的青少年。  (二)设立专门机构处理离婚过程中的青少年问题,这些专门机构应有不少于三人的青少年问题专家组成,涉及青少年的问题应由这些专门的机构处理。同时,还应当根据青少年的具体情况制定“福利方案”, 交由行政机关具体执行。  (三)学校、社区、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公民个人应积极参与对青少年的保护。青少年一般为在校学生, 其变化学校(通过老师) 能较早地发现;社区是青少年生活的场所,同样能较早地发现青少年的异常,必要时向地方行政机关反映, 以期在最早的阶段为“危机家庭”中的青少年提供保护。全社会都应积极参与青少年的保护事业, 宣传法律知识,切实地视青少年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而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子女。  总之,家庭是促进青少年初步融入社会化的中心环节,同样社会也有责任帮助家庭提供照料和保护,才确保青少年的身心福祉。可见,要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重要的是要回到家庭这个原点上,要深刻理解和帮助青少年们在家庭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是保证他们正常步入社会化,避免走上犯罪道路的关键


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环境怎么写
二、如何基于家庭环境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1. 了解家庭环境和资源:首先,我们需要全面了解自己家庭的环境和资源,包括家庭成员的职业背景、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人际关系等。2. 分析家庭环境对职业的影响:其次,我们需要分析家庭环境对自己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影响。例如,家庭成员的职业选择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

家庭成长环境怎么写?
2、学业方面。学生应该介绍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学科,并简短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我喜欢语文,这跟我从小就喜欢阅读有关,每次读完课文,我都会总结重点,分析文章结构和逻辑,这些总结和分析,让我对文章更理解。3、家庭环境。简单介绍父母的辛苦付出,让自己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和乐观面对生活。比如,我...

家庭环境对学生有何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一般而言,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影响最大。在原生家庭中一般与父母一起生活,也有情况是在单亲,继养或孤儿院中长大的。这些不同的家庭情况会对一个人的性格成长有非常大的影响,但并不是说双亲的孩子一定比其化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性格更美好,还有许多家庭因素使得家庭成员的性格改变。比如说:一个孩子...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论据
这都严重障碍着孩子健康心理的发展。因此广大家长一定要加强学习,正视离异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加强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意识教育,已离异的要处理好家庭成员的关系,努力建立良好的氛围,努力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家庭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家庭环境是孩子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成长的土壤...

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我认为可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可以通过创造积极、支持和有益的家庭环境来教育孩子。以下是一些家庭环境的方面,可以对孩子的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爱与支持在家庭中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支持是建立积极环境的基础。父母可以表达对孩子的爱,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并在困难时提供支持。...

家庭环境怎么写 职业生涯规划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家庭背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人们喜欢了解我们的过去、教育背景、成长环境以及其他有关我们家庭的情况。这些方面能够反映出我们未来的职业生涯选择和目标,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和理念。此外,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职业选择和规划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家庭环境与职业生涯规划息...

家庭环境与教育的情况怎么写
2、父母文化水平和职业状况 父母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状况对子女的学习也会产生影响。父母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其教养方式。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首要环境:家庭教育是子女受到的第一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环境在子女健康成长过程中的至关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

家庭状况怎么写
家庭环境是儿童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成长的土壤。因此,当前开展素质教育,优化家庭教育最关键的问题是必须大力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提高家长的责任,认识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并努力克服家庭结构变化等带来的障碍,为子女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以上内容来源:百度百科-家庭环境分析 ...

家庭环境分析怎么写
01 家庭环境分析主要包括硬环境、软环境、内环境和外环境。家庭环境从一个人出生开始就对其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会延续一生。02 软环境主要指家庭的教育方式。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文化素质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态度。通常,文化素质高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会更加谦逊有礼。03 硬环境是指家庭提供...

家庭环境分析的家庭环境
家庭的心理道德环境是家庭环境的核心,对个人的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它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父母的道德标准、教育方式、自我概念的形成、师生关系以及行为问题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当今社会,和谐是核心价值之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家庭软环境作为和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阆中市19476511294: 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是什么?(回答人具体点好吗?) -
禄怖弗奇: 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很多,有自身的、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影响.自身因素有法制观念淡漠,缺乏正确的人生观,责任心不强,逞强好胜,讲哥们义气等.由于现在的青少年大都为独生子女,主要表现为:一是从小就养成的自私、个人主...

阆中市19476511294: 少年犯罪的起因到底是什么引起的呢? -
禄怖弗奇: 青少年犯罪是个沉重的话题.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说,这个年龄段辨认是非的能力较弱,可塑性强;从家庭因素来说,有家长过分溺爱、家庭关系破裂等各种情况带来的问题;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对青少年干扰的因素越来越多,且当代社会很多取向对青少年有不良影响.等等!

阆中市19476511294: 论家庭与学校教育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系 -
禄怖弗奇: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法一:给青少年灌输正确的思想.青少年辨别真假、好坏的能力有限,我们必须给青少年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观都要到位,给孩子争取恶的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这样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

阆中市19476511294: 如何看待青少年犯罪与其预防
禄怖弗奇: 这是一个大课题. 青少年犯罪既有主观上的因素,又有客观上的因素.较之成年人来讲,客观诱因在青少年犯罪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心智尚处在发...

阆中市19476511294: 社会学家欲研究家庭状况与青少年犯罪是否有关系,经随机抽样得到如下数据:   家庭状况   青少年行为 完整 离异 合计 犯罪 76 74 150 未犯罪 9 200 800 ... -
禄怖弗奇:[答案]解析: 计算K2的值:k=320.838 1由P(K2≥10.828)≈0.001知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状况有关,其可信程度为99.9%.

阆中市19476511294: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微观环境因素有哪些? -
禄怖弗奇: 我觉得这个是主要因素:犯罪心理因素(family faetors in crime) 一种影响犯罪的微观社会环境因素. 家庭是个体最早接触的微观社会群体,是对个体进行社会化的最先执行 者.孩子一生,就被家庭的环境气氛 所熏陶,接受父母有意无意的教...

阆中市19476511294: 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一篇,以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玓文章,字数1000字以上... -
禄怖弗奇: 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很多. 盲目从众是致使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的第一步,之后就是对一些小错小误不重视,不能及时的去改正,所 以导致违法犯罪.这也就是所谓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普遍的就是意志力不强,缺乏自制力和法律意...

阆中市19476511294: 造成现在很多青少年走向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禄怖弗奇: 从外界环境分析,学校、社会、家庭不能推卸责任.首先家庭应该承担教育青少年的责任.如果家庭条件不和谐的话,可能会严重扭曲青少年的成长.比如父母之间经常吵架,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仇恨社会、判逆等心理;对于社会来说:社会应该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社会.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让青少年远离犯罪、粗糙文化等无疑是社会必须承担的责任.对于学校来说:教育青少年、为其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奠定基础. 当然青少年自己要积极向上.不仅要树立良好的世界观.还要努力学习、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

阆中市19476511294: 主要从家庭教育的缺陷进行分析,当前农村女性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有?
禄怖弗奇: 我觉得农村的女青年未必犯罪的就真的比城市里的多! 当然,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女孩受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及男孩的一半,但只要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里的大人还是尽可能让她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文化!而且,也不见得城市里的孩子就得到家长很多的爱,农村自有自己的一套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虽然和城里不一样,但父母付出的爱和关怀绝对不比任何一个城市里的家长少,只是表达爱的方式不同罢了! 因为生活环境不同,农村女孩也许没有城市女孩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所以相对来说要单纯些,对有些事的认知上也许差了点.

阆中市19476511294: 简述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与犯罪的关系 -
禄怖弗奇: 就好比孩子偷拿东西,有的家庭教育中会有明确的是非观,孩子很清晰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但是有的家庭就比较模糊混乱一点,不太清晰该怎么应对孩子的某些不恰当行为.不过,前几天,我在等孩子下课时,看到天子学情商的老师在处理一件“东西不见”的事情,当时老师很有意思的是,装作说进去看一下监控,一会就出来,结果是提醒丢失东西的孩子,看看自己的口袋,然后再提醒周边的孩子也看看自己的口袋,结果有个孩子还没等到他,自己说:“我不小心把东西放在我的口袋了”.当时这个老师本来还想跟这个孩子沟通的,没想到孩子妈一过来就气冲冲的带走孩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