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有关的诗词,要附带翻译

作者&投稿:布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清照的诗词及译文~

点绛唇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注释】:
蹴:踩,踏之意.蹴罢秋千:指荡完秋千.
慵:懒、困倦意.慵整,懒得收拾.【赏析】:
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复杂情感,十分清楚而委婉、真切而自然、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简析】
春日,清晨,花园内。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萦还在悠悠地晃动。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词的特色,可以称做“切实真挚,痴情感人”。我国有不少文学流派非常重视创作和鉴赏中的情感因素,竟陵派创始人之一的谭元春还说过“不痴不可为情”(《唐诗归》卷一引语》)的话,这首词就是处处表现作者的痴情。你看,想当初,作者看到天上的“雁字”(李清照《一剪梅》词:“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曾勾起她对丈夫的相思之情;到了中年,家门罹难,屏居乡里时,又产生了“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李清照《念奴娇》词)的惆怅之情;如今看到过雁这一“旧时相识”时,便愈加伤情。在一群人人常见的飞禽身上,既寄托着纯真的夫妻之爱,又有着深沉的家国之思,凡此种种无处不渗透着作者的深情。这种深情还表现在作者对“黄花”形象的不同刻画上。早年她以“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词)的“黄花”象征自己的美好年华,而今“满地黄花堆积”,标志着自身的衰老和理想的破灭。此处正是从反面翻足其意,即用晓风暮雨对“黄花”的无情摧残,反衬“黄花”的痴情。不是吗?都已经凋谢“满地”、“憔悴”不堪了,还在忖度“有谁堪摘”?可以说“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以下三句,是十足的痴情的流露。惟其痴情,才格外动人。
在拙稿《关于易安札记二则》中,曾谈到李清照擅于将与自己身世有某种契合的他人诗词摄入己作。她尤其熟悉唐代韩偓的诗,其词曾反复取意于韩诗(《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4辑)。这首《声声慢》与韩诗亦有一定瓜葛。韩诗中有“凄凄侧侧又微嚬,欲话羁愁忆故人。薄酒旋醒寒彻寒,好花虚谢雨藏春”④等句,这四句与《声声慢》除了在时令上有春秋之别外,其他如凄恻的寒气、嚬蹙的眉头,对“故人”的怀念,以及难以御寒的“薄酒”和败谢的“好花”等,均为《声声慢》一词所�括。还有“乍暖还寒”句,与张先《青门引》的“乍暖还轻寒”等句,亦有某种渊源关系。这里要指出的是,李词中虽然借取了韩诗和张词的某些意象乃至成句,但前者向着通俗化、白描化和个性化的方向跨进了一大步,正同她的“三杯两盏淡酒”,为辛弃疾化用为“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辛弃疾《水调歌头》词)时的情形相仿佛,是文学自身的有益的承桃和嬗递。
在评论这首词使用叠字的特点时,有一种意见说用叠字是为了演唱,而且由于它的严于声律,这首词特别适合歌唱。这种意见恐难成立。词史中许多事例表明,词只是在其产生的初期完全被作为“娱宾遣兴”的工具,那时是唱给人听的,基调多是娱悦欢快的。但是到了南宋,李清照在写这首词时,已谈不上什么“娱宾”了,即使可以叫做“遣兴”的话,那么这个“兴”是令人极度伤感的。这样的内容,以寻欢作乐为目的的统治者是不要听的,宋人有这样的记载:
庚申(理宗赵昀景定元年)八月,太子请两殿幸本宫清霁亭赏芙蓉、木樨,韶部头陈盼儿捧牙板,歌“寻寻觅觅”一句,上曰:“愁闷之辞,非所宜听。”顾太子曰:“可令陈藏一撰一即景,撰《快活声声慢》。”先臣再拜承命,二进酒而成,五进酒数十人已群讴矣。(陈世崇《随隐漫录》卷二)
这个例子还说明词的情感和声调取决于题材内容,而内容又必须由相应的形式表达,《声声慢》对于双声叠韵的成功运用,是词史上的一种创举,受到历代词评家的称道,如:“连下叠字无迹,能手。”(《词菁》卷二)等等。诸如此类的说法固然很有道理,但尚未涉及到问题的实质。此词开头连下十四叠字的妙处,首先是以凝炼的文字,熔铸了特定的生活内容,即如周济所说:“是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也。”(《宋四家词选序论》)据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记载,赵明诚死后,她走投无路,即所谓“葬毕,余无所之。”这不正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叠字产生的生活依据吗?其工力不只体现在文字音韵方面。陈廷焯认为过分强调文笔之奇,是论词的左道(《白雨斋词话》卷一)。这十四个字亦不仅发自声口、出自笔墨,主要的是作者长期孤独生活的产物。李清照虽然在其早年写的《词论》中,主张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那时的目的是为了使歌词合之管弦,付之歌喉。既然这首《声声慢》“非所宜听”,因而在其具体写作上,并不一定处处着眼于字的声腔,比如词中最受称道的“独自怎生得黑”的“黑”字,就是这样。这个字古人称其“绝妙”(《词菁》卷二)又说“‘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妇人有此词笔,殆间气也。”(《白雨斋词话》卷七引张正夫语)等等。其实这个字之所以十分难得,还是因为作者写出了切身的生活感受。据载,李清照结缡不久,就常常与丈夫分离,丧夫后更是茕独栖惶,几十年来,她不知孤零零地渡过了多少个黄昏和黑夜,所以对“黑”字有独特的感受。这个字含蓄而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大半生所受的煎熬。同时,“黑”字还很自然地领出了下面的“愁”字。“怎一个愁字了得”,不仅照应了全篇,也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甘苦的一生。
【曲牌】:《诉衷情》【内容】: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注释】:
沉醉:大醉。
萼:花瓣外面的一层小托片。
远《花草粹编》作“断”
悄悄:寂静无声。
依依:留恋难舍,不忍离去之意。《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唐·吴融《情》诗:“依依脉脉两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更:又。柳永《雨霖铃》:“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挪:揉搓。
捻:用手指搓转。
得:需要。
些《花草粹编》作“此”【赏析】:
此词不李清照南渡前的作品,抒写了女主人对远游丈夫的绵绵情思。作者用寥寥44个字,写出女主人种种含蓄的活动及复杂曲折的心理,惟妙惟肖。成功的心理刻划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使读者拍案称绝,惊叹不已。
一般诗词所咏之梅,多是凌寒怒放,傲立枝头的,对残梅则不屑于咏叹赞赏。这首咏梅词却不落前人窠臼,选取新的角度写梅。《花草粹编》题此词作“枕畔闻残梅喷香”,景况不差,然仍未得其抒情之三昧。
上片写词人醉眠后,残梅的幽香对她所发生的作用。在一个早春的夜晚,词人酒醉回到卧房,连头上的钗、簪等物也无心思卸去,便昏昏睡去。头上插着的梅花也因蹭磨而成为蔫萎的残枝败朵,但越发散发出诱人的幽香。酒力渐渐消退,这股清幽的芳香不断袭来,终于使词人从睡梦中苏醒。梅香扰断了她的好梦,使她在梦境中回到北国故乡的愿望无法实现。词人无限感叹,惘然若失。
首句虽未写饮酒的动机和场面,直截写酒后入睡,但从“沉醉”一词可以窥见词人饮酒之多和心绪之恶。一个“迟”字进一步透露出沉醉的状态,心情的抑郁和词人懒于卸装的倦怠神情。下旬“熏破”二字,通过嗅觉强调出梅香的浓烈。春困又加沉醉,所以睡得一定很甜;梦中得归故乡,所以心情暂时很美。词人似乎有些埋怨梅香太浓,打断了自己的美梦。她的梦魂本来正沿着回乡之路,飘飘忽忽飞得很远很远,“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归乡千里路,也许能回到故乡,也许能与亲人团聚吧。但这美梦却被梅花扰断,希望又成泡影。这种对梅香的“怨”也正是词人欲归不得的怨。这种幽怨象无端的乱絮,久已缭绕心头,“夜来沉醉”不过是为了借酒浇愁罢了。“梦远不成归”一句,集中表现了词人强烈的思乡怀人之倩,欲归不得之苦。
下片集中写词人醒来后,依托于梅花的百无聊赖的心绪。
醒来已是深夜,四周一片静谧,孤独的词人自己也是一语不发。轻柔如水的月光,给大地涂上一层透明的银色。窗上的翠色帘幕纹丝不动地垂挂着。帘外,一天明月;帘内,无限凄清。她思绪万千,再也睡不着了,只好随手摘下鬓间的梅枝,在手中反复揉搓着,拨弄着,无言独处,等待天明。此时,万籁俱寂,唯有这梅花,“伴我情怀如水”……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寥寥数语,勾划了一幅春夜无眠图。春夜孤柄,久不成寐,帘筛月影,月伴无眠。一个“垂”字更增加了夜的沉寂。这幅清淡的月夜图,,成功地烘托出词人孤单清冷的内心世界。“更挪”“更捻”的连续动作,突现了词人百无聊赖的心理。这单调的动作,包含着复杂的心绪。词人所思早已不只在梅上。或许她是在追忆梦中的情景,或许是在回忆昔日的生活,或许是由残梅想到自己目前的处境,或许是对梅花产生了怜惜之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梅啊,你曾傲寒怒放,现在却远离了母体,变得这般憔悴了……。在这深夜里,是残梅勾起了词人的伤心事,又只有残梅还能陪伴着她,排遣她心头的愁绪,消磨这难挨的时光。“更援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三“更”相迭,含蕴无穷,将词人的感情表现得婉曲有致;所用排比句式,既合格律,又灵活多变。
这首咏梅词,没有把笔墨集中在写梅的姿容、特质上,而是缘梅抒情,以残梅的幽香为引线,串联全篇。全词以写头戴残梅沉醉入睡开始,继由梅香“熏破春睡”使“梦远不成归”,引起词人心情的怅惘;甜美的梦境与凄苦的现实互为映衬,深刻地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全词虽不着一个“愁”字,却处处含愁。“梦远不成归”使人愁;“人悄悄,月依依”同样使人愁;“更挪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更把词人内心的愁绪通过动作表现褥淋漓尽致。国破家亡,流落他乡,一腔怨恨,借梅而发。咏梅而意不在梅,正是这首咏物词的特点。
《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词作鉴赏 这是李清照南渡之初的作品,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接着,词人将描写范围缩小到芭蕉树的细部——蕉叶和蕉心。蕉心卷缩着,蕉叶舒展着,这一卷一舒,象是含情脉脉,相依相恋,情意无限深挚绵长。芭蕉有“余情”,自然是由于词人有情;词人将自己的情注入芭蕉的形象之中,创造了情景相生的艺术境界,极其形象地表现了她对中原故国、家乡故土的绵绵不断的思念和怀恋。
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于“余情”是深远绵长的,所以词人直到夜晚卧床时仍处于苦苦的思念之中,使她越思越悲,越想越愁,辗转反侧,无法成眠。本已是枕上落满伤心泪,更加上三更时分窗外响起了雨声,雨点滴滴哒哒地敲打着芭蕉叶,声音是那样地单调,又是那样地凄凉。雨打在蕉叶上,如同滴落在词人的心上。在她那早已被思念煎熬,被痛苦浸透了的心中,又添上了一股酸涩的苦汁,催落了她更多的伤心之泪。三更的冷雨霖霪不止,词人的泪水更是倾泻如注;雨打芭蕉声是那样地凄凉,词人的啜泣声更加悲切。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有力地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从字面上看,“起来听”似乎纯系由于“北人不惯”,但这里的“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因此,这种“不惯”也就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难以适应的不惯,而是一种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深怀着这种飘泊沦亡感的词人起坐听雨,从这凄凉的雨声中她听到了些什么呢?她又想到了些什么呢?词的尾句就这样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余地,也留下了词人面垂两行思乡泪,坐听雨打芭蕉声的感人形象,收“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效。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赏析:
这是一首咏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
上片伊始“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两句,便如抖开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画卷,那黄金揉破后化成的米粒状的万点耀眼金花,那碧玉剪出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若非清香流溢追魂十里的月中丹桂,更无别花可堪比拟。桂花的花朵娇小无比,自不以妖艳丰满取胜,作者紧紧抓住的是它的金玉之质。笔触显得深刻、自然、贴切、生动。“轻”与“重”是相对的,作为黄金无疑是重的,但能揉而破之化为飞入翠叶丛中的万点黄花,不论在事实上还是感觉上都是轻柔的。
接下来笔锋倏然跳出,来了句“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从花到人、由此及彼,这既把金玉其质的桂花点活了,也把彦辅其人的风度精神点活了。彦辅,是西晋末年被后人称为“中朝名士”的乐广的表字;因其官至尚书令,故又史称“乐令”。据史传记载:乐广为人“神姿朗彻”、“性冲约”、“寡嗜欲”,被时人誉为“此人之水镜也,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青天也”。于此可见乐彦辅之倜傥非常。然而词人对历史名人乐广之所以崇敬有加,恐怕是离不开时代的原因:当时正值北宋、南宋交替的乱世,恰像乐广之处于西晋末年一样,乐广能在“世道多虞,朝章紊乱”之际,做到“清己中立,任诚保素”,无疑地这便是身处季世的词人所遵奉的做人标则。若此,则清照将桂比人、将人拟桂,便在情理之中了。“太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桂子,还是“人之水镜”——乐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
下片起始也和上片一样,是一副对句“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寒梅、丁香均为芳香科植物,为世人所深爱。尤其是傲霜凌雪的梅花更是花中之佼佼者,清照笔下原亦不乏咏梅佳句,如“雪里已知春信至”、“香脸半开娇旖旎”、“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良宵淡月,疏影更风流”(《满庭芳》)等,但在这里为什么黯然失色?为什么竟以“俗”、“粗”加之呢?此时此地应是缘于有所“感”而产生的一种情。即如欢乐的人看见周围的一切都闪着使人愉悦的光环,而被愁苦笼罩的人即使看到平素喜爱之物,也会撩起如云涌起理而还乱的愁绪,这正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境界!更何况词人在这里又采用了抑彼而扬此的手法,明贬梅与丁香的“粗”、“俗”,暗誉丹桂之清、雅,以达到更加鲜明主题的目的。
结尾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终于点出个“愁”字来。这个“愁”字点得好!离人在千里之外,相思而不得相见,只能梦里相寻觅,以图一梦解愁;然而却被郁郁花香熏透惊扰,这花香何其如此严酷绝情!这两句语意自然十分明了,其未点透处却是词人含嗔带斥地指责的对象,到底是梅与丁香?还是桂花?两者虽皆可诠释得通,如以作者的明贬暗誉的手法来看,这里指的该是金花玉叶的桂花。这个结尾,似是词人谓桂子:我是如此执着地倾心于你质地高雅、不媚不俗,而你却竟以沁人的馥香惊扰了我的千里梦,却也太无情了。

该词写作特点上片侧重正面描写桂花质地之美,从形到神、由表及里,表现出贵而不俗、月朗风清的神韵,重在精神气质;下片则运用对比手法,进一步衬托桂花的高雅,重在随感,带有较为浓郁的主观感受。上下合璧,借花抒情,便成了一篇回味无穷的小调。
注释:
轻:四印斋本《漱玉词》作“明”
彦辅:即东晋•乐广,字彦辅。
大:四印斋本《漱玉词》作“太”
梅蕊:指梅花的花蕊。
丁香千结:南唐•李煜《摊破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毛文锡《更漏子》:“庭下丁香千结”。
苦粗生:苦,这里指厌苦,嫌。生,形容词后之词尾,传指李白嘲杜甫云:“借问别来太瘦生。
武陵春
春晚 [1]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2]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3]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4]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5] ,载不动许多愁。
【赏析一】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词的下片在挖掘主人公的内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更加深邃。有人评价说“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本词中千古流传的佳句就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 文: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在炉金兽中烧完了。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注释: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橱: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劲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这首记写秋天郊游的词作,当写于词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然而李清照这首《怨王孙》中的秋景,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见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
此词,作者以亲切清新的笔触,写出暮秋湖上水光山色的优美人迷人,表现了她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从情致上看出,她此时的生活是安静、平和、闲适、欢快的,此词当属李清照早期的作品。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ting)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红稀香少:鲜花枯萎,空气中飘散的香味也淡薄了。
苹:多年生水草,又名“田字草”。
汀:水边平地。
这首记写秋天郊游的词作,当写于词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然而李清照这首《怨王孙》中的秋景,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见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词作开首,词人叙己泛舟湖上,时值深秋,触目所见,秋风阵吹,湖面烟波浩渺,湖上的荷花已是香消玉殒。首二句的描述,似埋下萧瑟的氛围,悲秋的情调,然而接下却笔触一转,写出:“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词人心胸宽阔、朗爽,不仅不感到悲,反以为喜、以为亲。这里词人不说自己面对湖光山色感到亲切,反说“水光山色”与人亲近。这种移情于物的表现手法,把自己陶醉山水之情更真切地表达了出来。李白诗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辛弃疾词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表现手法略同,只不过李清照写得更自然明白和直接罢了。
词作下片,词人集中笔触描绘湖面景致。“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湖面上已无夏日那种“十里荷花”盛景,和“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情致,但词人睹此情形,丝毫没有惆怅、悲凉之感,而是觉得枯老的荷叶和饱满的莲房,也一样给人以欢愉。更何况还有临近岸边的苹花汀草,似经过清露泼洗过一番,清爽,葱俊。这里用“洗”字,既把秋天肃爽、静朗的特征勾划出来,也把词人不同一般的阔大胸襟给表现了出来。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这里的表现手法与上二句“水光山色与人亲”相似。词人明明是自己留恋这里的湖光山色,深深地沉醉其中,不愿离去。但却不明说,反婉转地说是眠沙鸥鹭舍不得游人离去,以致不肯理睬归去的游人。这种表达手法,更深切、更含蓄地表现了词人的情怀。
鹧鸪天 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注释】:骚人句:骚人,此处措赋《离骚》之屈原。【赏析】:此词是咏桂花的。作者赞扬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不仅因为它的美丽,而是因为它长存浓列的芳香,反映了她的审美观。上片采用直接描写的方法,下面采用侧面衬托的方法。通过议论赞美桂花,使主题深化。寄托遥深。
鹧鸪天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注释】:
寒日:晚秋的霜晨,气温甚低,人们感觉不到阳光的热量,故称寒日。
琐窗:窗棂作连锁形的图案,名琐窗。琐,即连环,亦儿锁。
团茶:即压紧茶之一种。宋朝多制茶团。
瑞脑:一种熏香的名字,也叫龙脑,即冰片。
仲宣怀远: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建安七子之一。曾写《登楼赋》,以抒怀乡的情思。其中有“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悲旧乡之壅隔分,涕横坠而弗禁”之句。
随分:照例。【赏析】:此词当为清照南渡后所作。李清照南渡之后,陷入了国破家亡、夫死流离的悲惨境地,心绪落寞,乡情殷切,写一些怀乡词。这词写晚愁霜晨庭院中凄寒肃杀的景象及女主人一醉解千愁的浓重家国之思。两词结句,如直抒胸臆,僵直枯燥,便缺乏了艺术的生机。宕开一笔,别出远神,境界全出,更引起读者冥想遐思。获得特殊的美感享受。

QD:给我留点面子!到校给你买好吃的!

武陵春

  1.《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
  词的上片主要描述词人的独居生活。
  “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给读者描绘了一幅词人眼中的余香袅袅的秋景图。荷花已谢,虽仍留有残香,却不免透出秋的冷落与萧条。玉席也已凉了,秋意渐来,秋凉渐浓。中国的文人自古就悲秋,更何况是独守空闺的女词人呢?怎能不让她倍感孤独寂寥、怎能不思念远行的丈夫呢?
  为排遣心中的愁绪而“轻解罗赏,独上兰舟”。一个“独”字而意境全出:曾经是夫唱妇随,曾经是携手并肩,曾经是举案齐眉,而现在却是茕茕孑立,形单影只;举目四望,相伴的只一“兰舟”而已!本是为“消愁”而来,怎奈却是“愁更愁”,相思之情不禁更重更浓。
  看到鸿雁,词人想象着也许是丈夫托鸿雁捎来家信,她把苏武雁足传书的典故巧妙地融于眼前的情景之中,自然妥帖,余味无穷。我们可以设想:词人甚至会猜想丈夫在信中告诉自己归期、行程,那种企盼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看到雁群飞回故里,自然会强化企盼丈夫回来的心绪。我们似乎看到词人独自凭栏远眺,柔柔的月光洒满西楼,雁字回时,那种清冷,那种孤独,那种寂寥,怎可言传?
  下片是词人抒发内心感受,直抒相思之苦。
  词人用“花自飘零水自流”起兴,这既是写她在舟中所见,也是她的内心所感。花飘水流本是物之自态,却使词人触景生情:流水落花无从体味她的情怀,依旧我行我素地流走飘落,这更增加了词人的伤感与凄凉。句中“自”用得最妙,词人移情于物又借物抒情,正如屈原所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 了对韶光易逝的感慨。这样,词中的感情就使人觉得比单纯的思念更深入了一层,更富有暗示性,给读者留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增添了感染力。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直接抒发相思之情。词人把夫妻双方合起来写,这是她设身处地地想象丈夫也如自己一样深深地思念着对方,可是空间上的距离使二人不能相互倾诉,只好各自思念着、愁闷着。这也是女性特有的细腻之处。
  但是这只是铺垫,词的主旨落在最后两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上。相思之情要用“计”来“消除”,却又“无计可消除”,可见相思之深 之苦。眉间心上,“斩不断,理还乱”。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词人的万千愁绪,这与她的“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通观全篇,词人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抒写自己对丈夫的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用平常无奇的文字表现新奇的意境。此词是李清照细腻深婉的风格的最好诠释,也使《一剪梅》成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2.《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 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 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 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 ”,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 括。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3.《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 昨夜雨疏风骤 ”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 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作者以 “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 ”,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4.<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独处陋室,若有所思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它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光景又引起我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心扉、难以忍受了,特别是秋季骤热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 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却见一行行秋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夫君已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尽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要注意的是,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5.《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赏析:
  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 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比喻巧妙,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补充资料:
  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如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 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
  6.《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先传这6个,
  另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Always remember the pavilion beside a brook

  沉醉不知归路。Drunken not knowing the way home at dusk

  兴尽晚回舟, To our hearts content, we were rowing back .

  误入藕花深处。 Entering deep among water lilies by mistake .

  争渡?争渡! Scrambling , row the boat!

  惊起一滩鸥鹭。Scared water birds flying up when disturbed

  1.《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
  词的上片主要描述词人的独居生活。
  “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给读者描绘了一幅词人眼中的余香袅袅的秋景图。荷花已谢,虽仍留有残香,却不免透出秋的冷落与萧条。玉席也已凉了,秋意渐来,秋凉渐浓。中国的文人自古就悲秋,更何况是独守空闺的女词人呢?怎能不让她倍感孤独寂寥、怎能不思念远行的丈夫呢?
  为排遣心中的愁绪而“轻解罗赏,独上兰舟”。一个“独”字而意境全出:曾经是夫唱妇随,曾经是携手并肩,曾经是举案齐眉,而现在却是茕茕孑立,形单影只;举目四望,相伴的只一“兰舟”而已!本是为“消愁”而来,怎奈却是“愁更愁”,相思之情不禁更重更浓。
  看到鸿雁,词人想象着也许是丈夫托鸿雁捎来家信,她把苏武雁足传书的典故巧妙地融于眼前的情景之中,自然妥帖,余味无穷。我们可以设想:词人甚至会猜想丈夫在信中告诉自己归期、行程,那种企盼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看到雁群飞回故里,自然会强化企盼丈夫回来的心绪。我们似乎看到词人独自凭栏远眺,柔柔的月光洒满西楼,雁字回时,那种清冷,那种孤独,那种寂寥,怎可言传?
  下片是词人抒发内心感受,直抒相思之苦。
  词人用“花自飘零水自流”起兴,这既是写她在舟中所见,也是她的内心所感。花飘水流本是物之自态,却使词人触景生情:流水落花无从体味她的情怀,依旧我行我素地流走飘落,这更增加了词人的伤感与凄凉。句中“自”用得最妙,词人移情于物又借物抒情,正如屈原所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 了对韶光易逝的感慨。这样,词中的感情就使人觉得比单纯的思念更深入了一层,更富有暗示性,给读者留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增添了感染力。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直接抒发相思之情。词人把夫妻双方合起来写,这是她设身处地地想象丈夫也如自己一样深深地思念着对方,可是空间上的距离使二人不能相互倾诉,只好各自思念着、愁闷着。这也是女性特有的细腻之处。
  但是这只是铺垫,词的主旨落在最后两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上。相思之情要用“计”来“消除”,却又“无计可消除”,可见相思之深 之苦。眉间心上,“斩不断,理还乱”。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词人的万千愁绪,这与她的“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通观全篇,词人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抒写自己对丈夫的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用平常无奇的文字表现新奇的意境。此词是李清照细腻深婉的风格的最好诠释,也使《一剪梅》成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2.《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 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 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 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 ”,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 括。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3.《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 昨夜雨疏风骤 ”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 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作者以 “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 ”,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4.<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独处陋室,若有所思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它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光景又引起我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心扉、难以忍受了,特别是秋季骤热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 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却见一行行秋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夫君已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尽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要注意的是,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5.《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赏析:
  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 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比喻巧妙,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补充资料:
  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如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 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
  6.《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武陵春》)

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意不过风吹落花而已,然仔细想来,“风住”,则在此之前曾是风狂雨骤之时,词人定被风雨锁在室内,其忧闷愁苦之情已可想而知(同时为下文“也拟泛轻舟”作伏笔)。“尘香”,则天已转晴,落花成泥,透露出对美好景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花已尽”既补说“尘香”的原因,又将“愁”意推向更深一屋,大有“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一句三折,顿挫有致。“日晚倦梳头”,日高方起,又无心情梳发。这看似违背常理的细节描写,正好写出了作者在国痛家恨的环境压力下那种不待明言,难以排遣的凄惨内心。环顾四周,丈夫遗物犹在,睹物思人,念及北国故乡;而“物是人非”,景非昔同,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落寞,故用“事事休”三字来概括。这一切真不知从何说起,正想要说,眼泪早已扑籁而下,“欲语泪先流”一句,已抑不住悲情喷涌而来,可谓“肠一日而九回”,凄婉动人。词至此收缩上片,一腔愁苦高潮暂告段落。

“闻说双溪春尚好”,语气陡然而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现在却“也拟泛轻舟”了,似乎是微露一霎喜悦,心波叠起。然“闻说”,只从傍人处听说而已,可见自己整日独处,无以为欢;照应了上片“风住”“日晚”两句。“尚”、“也拟”,说明词人萌动了游春解愁的念想。但人未成行,心绪又转:“只恐”双溪舟小,载不动那么多愁苦。那么只有闭门负忧,独自销魂了。上文“欲语泪先流”一句至此便点出缘由。总起来看,整段下片,大意是说小小春游,不足以慰藉词人天大之愁。然作者却善于通过“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吞吐盘旋,翻腾挪转,“一转一深,一深一妙”(刘熙载《艺概》),把自己在特殊环境下顷刻间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意婉绝,回肠荡气。


诗词赏析:李清照《满庭芳·小阁藏春》
杜诗有“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清照用何逊之事,又兼用杜诗句意;按她的理解,何逊在扬州是寂寥的。她在寂寞的环境里面对梅花,遂与何逊身世有某些共鸣之感。词人善于摆脱一般咏物之作胶着物态、敷衍故实的习径、而是笔端充满丰富的情感,...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译文 庭院一层层的有好多层,云簇阁楼的窗户,淡淡的雾气弥漫在四周,春天却迟迟不来。思念让容色憔悴,只有在夜晚的梦中才能相聚,向阳的梅枝也到了发芽的时节。梅花风姿清瘦,南楼的羌笛不要吹奏哀怨的曲调。散发着浓浓的...

李清照最好的诗词有哪些?
她最好的词有《点绛唇·蹴罢秋千》、《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具体来说:《点绛唇·蹴罢秋千》中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倚”、“回”、“嗅”三个动词连用,把少女天真烂漫又调皮可爱的形象刻画得很贴切,写活了她想见客人又不敢...

李清照在流落江南时写过的诗词
不肯过江东。”此咏...李清照去过哪些地方写下了诗:一岁(公元1084年宋种宁元丰七年)清照生于济南(今山东章丘明水)六岁(1089年宋哲宗元...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他们写的十首短的诗词有哪些?:苏轼的诗词:《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李清照的诗
2018-09-27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 14 2006-01-19 李清照的诗 2012-05-28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 3553 2011-03-31 李清照著名的爱情诗 232 2008-07-13 李清照最出名的诗词是哪几首? 4191 2005-12-13 李清照的诗 76 2007-02-18 李清照 词十首 140 2017-12-02 李清照的经典诗句有哪些? 8 更...

李清照关于爱情的古诗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作品的名篇之一,...

我要李清照的所有诗词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5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李清照诗词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

李清照的词,李清照写的诗词有哪些?
李清照写的诗词有哪些? 1、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宋]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

李清照诗词清平乐
稍后于清照的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与此寓意相似,都寄寓着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情绪。清照所说“风势”,似乎是暗喻当时极不利的民族斗争形势;“梅花”以比美好事物,“难看梅花”,则是指国家的遭难,而且颇有经受不住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她根本没有赏梅的闲情逸致。...

李清照最出名的诗词是哪几首?
“人似黄花瘦”一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

永平县13583683840: 关于李清照的诗句要很经典的,翻译全诗,并且用通俗点的语言赏、、、3Q3Q -
蒋凌胃疼:[答案]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永平县13583683840: 李清照《武陵春》的译文,只要译文不要赏析, -
蒋凌胃疼:[答案] 李清照《武陵春》译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译文: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风物依旧是原样,...

永平县13583683840: 李清照所有诗词加注解 -
蒋凌胃疼: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记在家乡溪亭游玩的情形,明白如话,清新自然,争渡如说怎渡.请看,天色暗下来了,人也沉醉...

永平县13583683840: 李清照的词及译文 -
蒋凌胃疼: 如梦令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 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 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永平县13583683840: 关于李清照的诗句 -
蒋凌胃疼: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永平县13583683840: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 -
蒋凌胃疼: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

永平县13583683840: 求李清照的一首词,顺带翻译和赏析,要简洁,谢谢! -
蒋凌胃疼: 玉楼春 ——红梅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这是一首被誉为“得此花之神”(《静志居诗话》)的咏梅佳作.落墨于梅,...

永平县13583683840: 李清照诗词解释 -
蒋凌胃疼: 古典诗词鉴赏之李清照篇——《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谓花朵稀少. 【评解】 这首小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

永平县13583683840: 李清照的诗 -
蒋凌胃疼: 1.李清照词全集 [李清照] 2.长寿乐(南昌生日) [李清照] 3.点绛唇(蹴罢秋千) [李清照] 4.点绛唇(寂寞深闺) [李清照] 5.蝶恋花(昌乐馆寄姊妹) [李清照] 6.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李清照] 7.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李清照] 8.多丽(咏白菊...

永平县13583683840: 李清照的诗词 -
蒋凌胃疼: 诗词大全: 如梦令 绝句 醉花阴 声声慢 一剪梅 如梦令 永遇乐 蝶恋花 蝶恋花 离情 孤雁儿 渔家傲 玉楼春 点绛唇 满庭芳 凤凰台上忆吹箫 点绛唇 浣溪沙 念奴娇 临江仙 长寿乐 多丽 浣溪沙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临江仙 满庭芳 武陵春 南歌子 一剪梅 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