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中 "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俟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心经/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中老死是什么意思?~

寿终正寝的生命终结。

佛经中指不生不灭的自性 才是真正的本性。

修行佛法的过程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但是这个水平太高,不是一生可以完成的

所以佛陀告诉大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到那里去修学 直到愿成佛道

阿弥陀佛

意思是:没有轮回。
从无明乃至老死的12个过程,俗称:轮回。
在般若心经中,佛说:没有轮回。

许多佛弟子,都非常肯定的说:真有轮回。
但我偏偏说:“没有轮回。所谓的轮回,是佛的假说”。

于是许多人,说我是外道。
究竟谁是外道呢?
(佛教的轮回,是假轮回。锡克教,印度教的轮回,是真轮回)。

世界上有许多宗教,有的说有轮回,有的说没有轮回。于是,
人们得出了一个结论:肯定有许多宗教,是错误的。是引导人入地狱。

如果懂了佛法以后,就可以明白:
说有轮回,是不是过错。
说没有轮回,是不是过错。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生。若无一切生,何用一切法。
破除了众生的执着,就是功德。
增加了众生的执着,就是过错。

意思:甚至没有生老病死的念头,也没有已去除生老病死的念头。(老死为十二因缘中的一支。十二因缘又称"十二缘生"。是佛教"三世轮回"中的基本理论。因此说到底,凡夫流转于十二因缘中也属一种假说,从根本上看,仍是虚妄。只要达到了悟真实,扫除一切执著,把握因缘起而性空的谛义)

出自《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译者:玄奘,翻译年代:唐代

原句: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译文:没有疑惑不解的念头,也没有已去除了疑惑不解的念头;甚至没有生老病死的念头,也没有已去除生老病死的念头;没有痛苦的念头、没有烦恼的念头、没有消除了痛苦和烦恼的念头、也没有消除痛苦和烦恼的方法的念头;没有什么智慧可得,也没有什么可以得到的东西;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可以得到。

拓展资料: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为十二支中的一支,十二因缘又称"十二缘生"。是佛教"三世轮回"中的基本理论。这十二支为: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称"十二支"。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以生为缘,便有老死。"此下二支为一个总的因果循环链条,每两支间顺序成为一对因果关系,而配合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又可以概括为两重因果:由无明、行两支作为过去因,识、名色、六入、触、受五支则成为现在果;由爱、取、有三支作为现在因,行、老死则为未来果。此称三世两重因果。佛教认为,任一有情生命个体,在未来得到解脱之前,均依此因果链条的力量在三世和六趣中间流转,永无终时。

参考资料来源: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百度百科



意思是甚至没有生老病死的念头,也没有已去除生老病死的念头。

出处:

出自《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译者:玄奘,翻译年代:唐代

原句: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白话译文:没有困惑的思想,也没有任何困惑的思想,甚至没有生老病死的想法,也没有已去除生老病死的想法;没有痛苦的想法,没有烦恼的想法,没有消除痛苦和烦恼的想法,没有消除痛苦和烦恼的方法的想法,没有什么智慧可得,也没有什么可以获得,因为没有什么是可以得到的。


扩展资料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是说缘觉乘的十二因缘法无我,希望缘觉乘人不再受十二因缘法的局限,发大乘心,向无上道。

十二因缘有,生下老相随。有身无明至,二相等头齐。身尽无明尽,受报却来期。智身如幻化,急急悟无为。

十二因缘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有这十二因缘,才有妄识的生灭。

十二因缘又称十二有支,世亲造的俱舍论指出,刹那间越十二有支而成一次轮回。世间人每时每刻都处在这种生生死死的轮回之中。

大乘佛经把烦恼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主观意识生起的识相引起的粗烦恼,一类是不动主观意识、好象是无缘无故生成的识相引起的微细烦恼。引起粗烦恼的生灭现象,叫做分段生灭;引起微细烦恼的生灭现象,叫做变易生灭。古人翻译时,把分段生灭译成分段死,把变易生灭译成变易死。

释迦牟尼指出:小乘人只能断粗烦恼,离分段死;观自在菩萨才能断微细烦恼,离变易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这是缘觉(即辟支佛,是不曾闻到佛法而借因缘觉悟的)执取十二因缘法而生挂碍,他不知道诸法空相。既说是因缘,可见是缘生不实,但伊不能明空,被法见缚住了,不得自在。那十二因缘即是:一、无明:是过去的根本烦恼,只要碰到缘就动了。缘就是转下去的意思。二、无明缘行:行是行动,做种种或善或恶的行业。三、行缘识:由于过去的行业,而起现世受胎的一念,是因认识而成为果的。四、识缘名色:在胎中已有形体而有名色。五、名色缘六入:是六根具足,可以和六尘相对的了。六、六入缘触:是出胎后对于一切有所接触了。七、触缘受:接触之后,就受苦受乐而生种种感觉。八、受缘爱:如成年以后,就有强盛的爱欲。九、爱缘取:有了爱欲,就想去取得,心去四面驰求。十、取缘有:取得就有了,是有业成就的果位。十一、有缘生:这是成立了,生生不已,转入未来。十二、生缘老死:有生就有灭,一切本是梦幻泡影,终必变灭,老死是这一段生死的果。但只是无明未灭,再来一转,生生世世转辗不已,遂有六道轮回,总是无明作祟。乃至两个字,是由无明跳至老死,中间略去十位。这十二因缘,位位都依据无明作主,不知皆是妄心幻法缘起,根本无有。尽者,极也,就是无之极也,言无亦无有也,是绝对不可得的意思。所以无明非有实体,如空中华,梦中事;梦中非无,及至梦醒,了不可得。可惜众生不能断无明,缘缘而下,无有穷期,无非是惑业苦。缘觉虽已悟到十二因缘,原是假有的一合相;但以为是定法不移,所以法见不净而生挂碍。

诸法空相,根本没有老死。既然没有老死,又有什么“尽”可言呢


新乡市18757763540: 佛语中 "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是什么意思? -
屈油百夜: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这是缘觉(即辟支佛,是不曾闻到佛法而借因缘觉悟的)执取十二因缘法而生挂碍,他不知道诸法空相.既说是因缘,可见是缘生不实,但伊不能明空,被法见缚住了,不得自在.那十二因缘...

新乡市18757763540: 心经里的无明尽和老死尽是什么意思? -
屈油百夜: 一、南怀瑾老师对“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的解读: 何谓无明?众生十八界不能放下,十八界盖覆佛性,佛性不明,名之无明,经云: “真如不守自性,一念不觉,而有无明.”真如人人有,但不守自己的岗位,...

新乡市18757763540: 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是什么意思? -
屈油百夜: 该问题是《心经》中的一段文字,是围绕着佛学理念而说的,是不能把它单独拿出来解释的,是要联合整篇《心经》来具体了解的.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

新乡市18757763540: 般若心经的解释,通俗的? -
屈油百夜: 《心经》,主要分为显说般若和密说般若两大部分. 在显说般若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四句,应该说是《心经》中最难理解的部分. 这四句话大家都熟悉,也都能背.可是,怎么去理解?特别是如何正确地...

新乡市18757763540: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哪篇佛经,全文是什么? -
屈油百夜: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在中国流行最广泛的佛经.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和舍利佛的一段对话.在佛学界,对心经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心经是佛经的总括,读懂了心经,读佛经就入门...

新乡市18757763540: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
屈油百夜:[答案] 这是佛经中的言语.中文大意为:无烦恼,包括无有漏的烦恼;甚至于了生死,包括轮回中的分段生死.这句话是指已经觉悟得度解脱成佛之境界了的意思.

新乡市18757763540: 《佛经选》中有那些内容? -
屈油百夜: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译本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zhidao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

新乡市18757763540: 源再佛经中的意义 -
屈油百夜: 常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消灾减难,增长福德,转危为安,功德无量!想转运,多学佛,佛的智慧是无穷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注音)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xīn jīng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guān zì zài pú sà , xíng shēn b...

新乡市18757763540: 佛经,佛语,心存善念 -
屈油百夜: 是的,还有慈悲的心.

新乡市18757763540: 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章句是何意? -
屈油百夜: 这是心经针对您的问题的解释,您看看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观世音菩萨告诉未来的成功者:真正的自然法则是永恒的,既不会消亡或更新,也不会由于人的好恶而有任何改变,也不会增加和减少这些法则中某些条款.所以,生命的真义不会因为物质条件、个人感受、世间百态、我们的视野和意识等而有所不同,不会因为你是否愚昧以及是否考虑生老病死问题而有所差异,不会因为你是否正在遭遇或曾经遭遇过苦难的折磨而有所改变,也不会因为你是否聪明和拥有多少财富而产生变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