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中国资料并且还要有圆明园的辉煌

作者&投稿:巫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日本侵略中国资料~

  1937年7月7日夜10时,日军在距北平(今北京)十余公里的卢沟桥(西方称作马可波罗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向中国驻军挑衅。日军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边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就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抗战,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团长吉星文亲赴前线,指挥作战。一位战士用大刀接连砍死砍伤日军13人,自己也壮烈殉国。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战士,战到最后只剩下4人。9日凌晨,二十九军收复了永定河东岸的失地。
  发生时间:民国25年。
  失踪士兵:志村菊次郎。
  失踪原因:拉肚子。
  失踪时间:20分钟。
  事变元凶:东条英机。
  进攻者:清水节郎,伊木清直等。
  中国守军:第29军“大刀队”,军歌“大刀进行曲”,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首位抗日殉国的高级将领)。
  背景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全面侵华,在中国建立殖民统治,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的方针。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所谓“大陆政策”。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极力扩大对华侵略,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妄图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国内地。一次大战后,日本企图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侵略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我国东北发动突然袭击,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在华北搞所谓“自治运动”,妄图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进行挑衅,伺机挑起战争。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乘机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妄图用武力灭亡中国。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编辑本段反应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蒋介石也于7月17日发表了关于解决卢沟桥事变的谈话。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序幕。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对于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的2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慰问信、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华侨联合会也致电鼓励第29军再接再厉。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见占领卢沟桥的企图实现不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则借谈判之名,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编辑本段后续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布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到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为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
  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血战平津已再所难免。中国军队随之奋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壮士报国恨。
  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西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战歌。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第29军驻南苑部队约8000余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训的军事训练团学生1500余人)浴血抵抗,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不少军训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29日凌晨,冀东保安队第1总队队长张庆余和第2总队队长张砚田,在通县发动起义,反正抗日,击毙通县特务机关长细木繁中佐等数百人,活捉汉奸殷汝耕(后逃跑)。
  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编辑本段影响
  七七事变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开始全面侵华。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编辑本段评价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上,法西斯成为全人类的公敌,世界性的主要矛盾已经由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争霸斗争转变为法西斯力量与反法西斯力量之间的一场较量。随着德意日法西斯日趋一日地走向结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过多年努力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土崩瓦解,国际社会的秩序已经失去了国际条约的控制,法西斯侵略者几乎可以为所欲为了。到了1936年,法西斯国家行将发动世界大战的阴云笼罩在全球的上空。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团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的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活动不仅威胁到人民大众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国民政府对日本残存的一点和平幻想彻底破灭,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作出了积极反应。
  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体现了“民族意识胜过一切”的思想,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机唤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无情的战争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从沿海到内地、从都市到偏乡僻壤的全中国人民都被动员起来了。
  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掀起,如火如荼。日本帝国主义面临的对手是空前觉醒的中华民族,所以这就注定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中华民族则一天天开始复兴。卢沟桥畔的枪声引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圣火,将中国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辉煌战绩,一扫中国近百年尽遭侮辱、积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赢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全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因此重新焕发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8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力量。
  在21世纪的今天,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值得特别珍视和发扬。今天距离七七事变的爆发已经70年了,但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至今不散,日本极右势力极力通过各种方式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中国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尊重和正视历史,才能赢得未来。
  编辑本段“七七事变”70年
  今年重聚卢沟桥老兵仅剩六人
  中新社南京七月四日电(记者:丁梅 孙祥明)今天,“七七事变”亲历者、原国民党第二十九军老兵李鸿斌从南京启程,前往北京参加“七七事变”亲历者重聚卢沟桥活动。南京民间抗战史料陈列馆举行座谈会,为这位老人送行。同时,主办者宣布:《国威》关爱抗日老兵公益活动拉开帷幕,一系列全国寻访抗战老兵的活动正式启动。
  座谈会上,李鸿斌老人回忆起当时战斗的激烈场面以及无数战友英勇牺牲,不由得满眼热泪。他说,这些参加过卢沟桥抗战的二十九军老兵们最年轻的八十八岁,而最年长的已经一百零六岁,全国不到四十人,身体情况都不甚乐观。李鸿斌老人向记者多次提起:“五十年、六十年、七十年,已经没有下一个十年(即八十周年)喽”。
  “今天来参加会议,不是只是我一个人来,代表了千千万万死难的烈士和战友来的,带着一种使命感来参加这次会议,希望社会各界能有更多的人去关注抗战老兵,记住抗战精神!”八十五岁的抗战老兵王楚英虽不是二十九军老兵,但也来参加《国威》关爱老兵公益活动。
  据介绍,今年能参加“七七事变”七十周年纪念活动的二十九军老兵只有六位。另五位老兵分别是:崔金品(九十一岁),赵金典(九十二岁),张可宗(八十八岁),马步先(八十八岁)和孙敬生(九十三岁)。七十年前,他们都是二十九军的将士,在“七七事变”中共同抵抗侵华日军的进攻。
  届时,六位老人将重登卢沟桥,缅怀当年战友,共叙历史细节,最后留下珍贵的合影。二十九军佟麟阁、赵登禹等名将的后人,也将与老兵们一起参加纪念活动。
  编辑本段“七七事变”71年
  7月7日,一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屈辱与悲愤、血性与荣光的日子!!!
  71年前的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古老的宛平城墙上,日军炮击留下的弹洞至今仍然清晰可辨。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全中国。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已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难头。
  71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我国人民造成的惨重灾祸,罄竹难书!!!
  从明朝开始,倭寇就频频入侵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还记得当年戚继光抗倭,流芳百世;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终于到了1937年,这一年,尘封的日历上还印刻着“日军全面侵华”,“卢沟桥事变”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我们永远也忘不了那曾经被鲜血浸透的南京城,到处是孤魂的呻吟,那一张张魔鬼般的笑容,令人发指!
  当然,我不否认,在21世纪的国际局势和格局下,我们作为大国要崛起,睦邻友好是必须的,总不能周围都是“敌对国”而走向世界,问题是这要有前提吧?
  这个前提就是鬼子诚恳道歉、并赋以行动。可惜我至今没看到鬼子有此“善举”!
  借用历史学家郭廷以的话:铭记历史和教训,纪念不是为了延续仇恨!纪念是为了保留一段真实的历史。“否认历史害莫大焉”!——因为:“善忘从来就不是美德。”
  我们不能忘记,在明治维新后的70多年里,日本曾发动和参加过14次侵略战争,其中10次是对华战争。1927年7月,日本田中内阁在“东方会议”上提出: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我们也不能忘记: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城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在暴行最猖獗的6个星期里,共杀害我30多万同胞,强奸2万以上的妇女,掠夺文物、财产不计其数,史称“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沦陷,30万以上中国人被残杀。日军在疯狂杀戮的同时,还大肆奸淫妇女,进行大规模的抢劫、焚烧和破坏。其手段之残忍,行为之野蛮,令人发指。这段血腥的历史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该遗忘的耻辱。这场浩劫是中国人永远的伤痛,也是全人类的耻辱。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性质比二战时德国纳粹杀害犹太人更严重,毕竟纳粹屠犹是一个党屠杀一个民族,而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民族屠杀另一个民族
  我们更不要忘记:无赖的老年日本人根本就不承认侵略过中国!无知的年轻日本人根本就不知道侵略过中国!!无耻的军国主义者说当慰安妇在当时是一种荣耀!!!
  牢记历史,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口号。但在更多的时候,这四个字却仅仅只是一个口号。究竟该如何激活历史的记忆,今天的中国人依然在争论不休。

  1937年7月7日夜10时,日军在距北平(今北京)十余公里的卢沟桥(西方称作马可波罗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向中国驻军挑衅。日军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边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就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抗战,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团长吉星文亲赴前线,指挥作战。一位战士用大刀接连砍死砍伤日军13人,自己也壮烈殉国。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战士,战到最后只剩下4人。9日凌晨,二十九军收复了永定河东岸的失地。
  发生时间:民国25年。
  失踪士兵:志村菊次郎。
  失踪原因:拉肚子。
  失踪时间:20分钟。
  事变元凶:东条英机。
  进攻者:清水节郎,伊木清直等。
  中国守军:第29军“大刀队”,军歌“大刀进行曲”,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首位抗日殉国的高级将领)。
  背景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全面侵华,在中国建立殖民统治,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的方针。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所谓“大陆政策”。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极力扩大对华侵略,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妄图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国内地。一次大战后,日本企图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侵略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我国东北发动突然袭击,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在华北搞所谓“自治运动”,妄图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进行挑衅,伺机挑起战争。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乘机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妄图用武力灭亡中国。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编辑本段反应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蒋介石也于7月17日发表了关于解决卢沟桥事变的谈话。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序幕。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对于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的2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慰问信、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华侨联合会也致电鼓励第29军再接再厉。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见占领卢沟桥的企图实现不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则借谈判之名,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编辑本段后续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布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到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为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
  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血战平津已再所难免。中国军队随之奋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壮士报国恨。
  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西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战歌。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第29军驻南苑部队约8000余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训的军事训练团学生1500余人)浴血抵抗,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不少军训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29日凌晨,冀东保安队第1总队队长张庆余和第2总队队长张砚田,在通县发动起义,反正抗日,击毙通县特务机关长细木繁中佐等数百人,活捉汉奸殷汝耕(后逃跑)。
  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编辑本段影响
  七七事变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开始全面侵华。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编辑本段评价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上,法西斯成为全人类的公敌,世界性的主要矛盾已经由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争霸斗争转变为法西斯力量与反法西斯力量之间的一场较量。随着德意日法西斯日趋一日地走向结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过多年努力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土崩瓦解,国际社会的秩序已经失去了国际条约的控制,法西斯侵略者几乎可以为所欲为了。到了1936年,法西斯国家行将发动世界大战的阴云笼罩在全球的上空。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团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的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活动不仅威胁到人民大众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国民政府对日本残存的一点和平幻想彻底破灭,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作出了积极反应。
  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体现了“民族意识胜过一切”的思想,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机唤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无情的战争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从沿海到内地、从都市到偏乡僻壤的全中国人民都被动员起来了。
  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掀起,如火如荼。日本帝国主义面临的对手是空前觉醒的中华民族,所以这就注定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中华民族则一天天开始复兴。卢沟桥畔的枪声引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圣火,将中国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辉煌战绩,一扫中国近百年尽遭侮辱、积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赢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全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因此重新焕发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8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力量。
  在21世纪的今天,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值得特别珍视和发扬。今天距离七七事变的爆发已经70年了,但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至今不散,日本极右势力极力通过各种方式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中国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尊重和正视历史,才能赢得未来。
  编辑本段“七七事变”70年
  今年重聚卢沟桥老兵仅剩六人
  中新社南京七月四日电(记者:丁梅 孙祥明)今天,“七七事变”亲历者、原国民党第二十九军老兵李鸿斌从南京启程,前往北京参加“七七事变”亲历者重聚卢沟桥活动。南京民间抗战史料陈列馆举行座谈会,为这位老人送行。同时,主办者宣布:《国威》关爱抗日老兵公益活动拉开帷幕,一系列全国寻访抗战老兵的活动正式启动。
  座谈会上,李鸿斌老人回忆起当时战斗的激烈场面以及无数战友英勇牺牲,不由得满眼热泪。他说,这些参加过卢沟桥抗战的二十九军老兵们最年轻的八十八岁,而最年长的已经一百零六岁,全国不到四十人,身体情况都不甚乐观。李鸿斌老人向记者多次提起:“五十年、六十年、七十年,已经没有下一个十年(即八十周年)喽”。
  “今天来参加会议,不是只是我一个人来,代表了千千万万死难的烈士和战友来的,带着一种使命感来参加这次会议,希望社会各界能有更多的人去关注抗战老兵,记住抗战精神!”八十五岁的抗战老兵王楚英虽不是二十九军老兵,但也来参加《国威》关爱老兵公益活动。
  据介绍,今年能参加“七七事变”七十周年纪念活动的二十九军老兵只有六位。另五位老兵分别是:崔金品(九十一岁),赵金典(九十二岁),张可宗(八十八岁),马步先(八十八岁)和孙敬生(九十三岁)。七十年前,他们都是二十九军的将士,在“七七事变”中共同抵抗侵华日军的进攻。
  届时,六位老人将重登卢沟桥,缅怀当年战友,共叙历史细节,最后留下珍贵的合影。二十九军佟麟阁、赵登禹等名将的后人,也将与老兵们一起参加纪念活动。
  编辑本段“七七事变”71年
  7月7日,一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屈辱与悲愤、血性与荣光的日子!!!
  71年前的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古老的宛平城墙上,日军炮击留下的弹洞至今仍然清晰可辨。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全中国。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已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难头。
  71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我国人民造成的惨重灾祸,罄竹难书!!!
  从明朝开始,倭寇就频频入侵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还记得当年戚继光抗倭,流芳百世;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终于到了1937年,这一年,尘封的日历上还印刻着“日军全面侵华”,“卢沟桥事变”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我们永远也忘不了那曾经被鲜血浸透的南京城,到处是孤魂的呻吟,那一张张魔鬼般的笑容,令人发指!
  当然,我不否认,在21世纪的国际局势和格局下,我们作为大国要崛起,睦邻友好是必须的,总不能周围都是“敌对国”而走向世界,问题是这要有前提吧?
  这个前提就是鬼子诚恳道歉、并赋以行动。可惜我至今没看到鬼子有此“善举”!
  借用历史学家郭廷以的话:铭记历史和教训,纪念不是为了延续仇恨!纪念是为了保留一段真实的历史。“否认历史害莫大焉”!——因为:“善忘从来就不是美德。”
  我们不能忘记,在明治维新后的70多年里,日本曾发动和参加过14次侵略战争,其中10次是对华战争。1927年7月,日本田中内阁在“东方会议”上提出: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我们也不能忘记: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城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在暴行最猖獗的6个星期里,共杀害我30多万同胞,强奸2万以上的妇女,掠夺文物、财产不计其数,史称“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沦陷,30万以上中国人被残杀。日军在疯狂杀戮的同时,还大肆奸淫妇女,进行大规模的抢劫、焚烧和破坏。其手段之残忍,行为之野蛮,令人发指。这段血腥的历史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该遗忘的耻辱。这场浩劫是中国人永远的伤痛,也是全人类的耻辱。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性质比二战时德国纳粹杀害犹太人更严重,毕竟纳粹屠犹是一个党屠杀一个民族,而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民族屠杀另一个民族
  我们更不要忘记:无赖的老年日本人根本就不承认侵略过中国!无知的年轻日本人根本就不知道侵略过中国!!无耻的军国主义者说当慰安妇在当时是一种荣耀!!!
  牢记历史,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口号。但在更多的时候,这四个字却仅仅只是一个口号。究竟该如何激活历史的记忆,今天的中国人依然在争论不休。



?煽风点火?现在是促进中日开战的好时期哦~

日本说中国人曾经杀了1000000万日本人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 (后改名“万春”)三圆组成,总面积达347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约10公里。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三园分别有垣墙相隔;前为万春园,后面并列的两园,左为圆明园,右为长春园。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 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方河里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1860年和1900年,园明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掠并付之一炬.。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
十月的秋风中,我们难免感怀昔日西郊园林艺术之典范——圆明园古典园林之美。正如当年英国随军牧师所言:“必须有一位身兼诗人、画家、美术鉴赏家、中国学者和其他别种天才的人物,才能写尽园景,形容尽致,给你些微的概念……”劫后残留的废墟之悲壮,又在20世纪迎来无数凭吊者,引发出人们多少遐想。
法国文豪雨果盛赞该园是东方艺术奇迹
北京西郊风景如画,不仅有青翠的层峦叠嶂连绵百里,山间流泉也直泻东南方平原,汇成著名的昆明湖等河湖池沼,若道道彩练。从辽、金直至明代在北京建都的统治者,都相继在此建立了不少园林离宫。从当时尚属僻荒的东北入主中原的满清皇室,定都北京后又迷恋于江南秀色,加之从外国传教士那里了解到一些欧洲豪华建筑(可惜对其科技文化不感兴趣),便决心融合所知的天下美景于皇家的圆明园内。
圆明园从1709年兴建直到1860年焚毁,共经营了151年。几代清帝不知耗费了多少天下的财力物力,来建造这座历代王朝前所未有的皇家园林。该园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园组成,故又称“圆明三园”。三园总面积5200亩,比现存最大皇家园林——颐和园还大850亩。园子周长10公里多,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三园内有100多个风景点,无数的楼台、殿阁、廊榭、馆轩尽在山环水抱之中。
圆明园继承了中国历代优秀的造园艺术,汇集了全国的名园胜景,也大胆地吸收了西方的建筑形式,出现了一组中西合璧的“西洋楼”建筑群。中国园林可称风景式和建筑式的混合形式,既不同于西洋园林以建筑为主,又不同于日本园林以风景为主。圆明园正是兼备中、日和西欧三种造园风格,其盛名早已传播到西方,与法国凡尔赛宫齐名,被誉为“万园之园”。园内还珍藏有许多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金珠珍品,铜瓷古玩,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著名法国大文豪雨果曾在写给布特勒上尉的信中这样描绘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英法联军为惊吓清朝皇帝,在抢劫后竟将全园焚毁
如今的人们来到圆明园遗址时,眼前所及只有依稀可辨的石基、曲折的水道和小径。惟有大水法和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站立在那里,俯瞰这残垣断瓦,零乱榛芜,如同一座纪念碑。
造成这一浩劫的,是当年的英法联军。法国文豪雨果曾愤怒地谴责过他的国家与英国共同制造的这一暴行说:“在历史的审判台上,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则叫英吉利。”
英国侵略者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又要求增开租界和派使节入京,得不到满足便于1857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拿破仑三世执政的法国为分赃也派兵入伙。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几万守兵龟缩在城墙内(即如今二环路以内的范围),郊外任由侵略军劫掠。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少量拿着刀矛的清兵一战即败,护园大臣只好投水自杀。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1万多名英法官兵于是你来我往,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
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专权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一场有计划的更大的暴行便随之开始。
10月18日,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威胁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内,将皇宫也予以焚毁。腐朽无能的满清统治者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换得侵略者撤退。
圆明园浩劫后出现洋务运动,惨祸引来了民族觉醒和进步
从文化角度看,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空前惨剧。从历史的进程看,这一落后挨打的惨祸震惊了有识的中国人。灾难发生后的第二年即1861年,学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便开始兴办,只是因阻力重重,国家“自强”的目标迟迟未达到,圆明园本身乃至整个北京、整个中国继续劫难不止。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后,留下的照片还可看出多数建筑残迹还较完整,清廷在三十多年间里仍将此当成重兵看守的禁苑,并进行了一系列修复工程,同治、光绪两代皇帝和慈禧太后也常到此巡游。只是因内忧外患不止,清廷财力捉襟见肘,只能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而无力多顾。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不仅颐和园遭一场洗劫(后于1903年修复),圆明园遗址也遭彻底破坏。因管园机构逃走,园内无以为生的闲散旗兵和城里流氓游民群起盗运建材。进入民国年间,遗址更无人看护,各派军阀乃至许多富户都到此搬运石料用来建墓修园,一二十年间前来盗运的马车几乎每天络绎不绝,残园简直成了“石料场”。直至新中国成立,圆明园遗址才得到保护,近些年并得到一定的修复。
令人伤心不已的是,侵略者劫走的圆明园文物百年来长期在欧美市场上展览出售。直至1987年,纽约市场上还出现过拍卖圆明园喷泉时钟等物件的报道。无情的事实昭示着国人,那些号称“西方文明”的传播者,在中国土地上竟是那样野蛮。圆明园的灾难,也激起过无数中华儿女的自尊心和自强感,以努力去摆脱受西方歧视的地位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 (后改名“万春”)三圆组成,总面积达347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约10公里。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三园分别有垣墙相隔;前为万春园,后面并列的两园,左为圆明园,右为长春园。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 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方河里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1860年和1900年,园明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掠并付之一炬.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
十月的秋风中,我们难免感怀昔日西郊园林艺术之典范——圆明园古典园林之美。正如当年英国随军牧师所言:“必须有一位身兼诗人、画家、美术鉴赏家、中国学者和其他别种天才的人物,才能写尽园景,形容尽致,给你些微的概念……”劫后残留的废墟之悲壮,又在20世纪迎来无数凭吊者,引发出人们多少遐想。

-法国文豪雨果盛赞该园是东方艺术奇迹

北京西郊风景如画,不仅有青翠的层峦叠嶂连绵百里,山间流泉也直泻东南方平原,汇成著名的昆明湖等河湖池沼,若道道彩练。从辽、金直至明代在北京建都的统治者,都相继在此建立了不少园林离宫。从当时尚属僻荒的东北入主中原的满清皇室,定都北京后又迷恋于江南秀色,加之从外国传教士那里了解到一些欧洲豪华建筑(可惜对其科技文化不感兴趣),便决心融合所知的天下美景于皇家的圆明园内。

圆明园从1709年兴建直到1860年焚毁,共经营了151年。几代清帝不知耗费了多少天下的财力物力,来建造这座历代王朝前所未有的皇家园林。该园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园组成,故又称“圆明三园”。三园总面积5200亩,比现存最大皇家园林——颐和园还大850亩。园子周长10公里多,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三园内有100多个风景点,无数的楼台、殿阁、廊榭、馆轩尽在山环水抱之中。

圆明园继承了中国历代优秀的造园艺术,汇集了全国的名园胜景,也大胆地吸收了西方的建筑形式,出现了一组中西合璧的“西洋楼”建筑群。中国园林可称风景式和建筑式的混合形式,既不同于西洋园林以建筑为主,又不同于日本园林以风景为主。圆明园正是兼备中、日和西欧三种造园风格,其盛名早已传播到西方,与法国凡尔赛宫齐名,被誉为“万园之园”。园内还珍藏有许多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金珠珍品,铜瓷古玩,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著名法国大文豪雨果曾在写给布特勒上尉的信中这样描绘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英法联军为惊吓清朝皇帝,在抢劫后竟将全园焚毁

如今的人们来到圆明园遗址时,眼前所及只有依稀可辨的石基、曲折的水道和小径。惟有大水法和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站立在那里,俯瞰这残垣断瓦,零乱榛芜,如同一座纪念碑。

造成这一浩劫的,是当年的英法联军。法国文豪雨果曾愤怒地谴责过他的国家与英国共同制造的这一暴行说:“在历史的审判台上,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则叫英吉利。”

英国侵略者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又要求增开租界和派使节入京,得不到满足便于1857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拿破仑三世执政的法国为分赃也派兵入伙。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几万守兵龟缩在城墙内(即如今二环路以内的范围),郊外任由侵略军劫掠。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少量拿着刀矛的清兵一战即败,护园大臣只好投水自杀。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1万多名英法官兵于是你来我往,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

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专权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一场有计划的更大的暴行便随之开始。

10月18日,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威胁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内,将皇宫也予以焚毁。腐朽无能的满清统治者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换得侵略者撤退。

-圆明园浩劫后出现洋务运动,惨祸引来了民族觉醒和进步

从文化角度看,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空前惨剧。从历史的进程看,这一落后挨打的惨祸震惊了有识的中国人。灾难发生后的第二年即1861年,学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便开始兴办,只是因阻力重重,国家“自强”的目标迟迟未达到,圆明园本身乃至整个北京、整个中国继续劫难不止。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后,留下的照片还可看出多数建筑残迹还较完整,清廷在三十多年间里仍将此当成重兵看守的禁苑,并进行了一系列修复工程,同治、光绪两代皇帝和慈禧太后也常到此巡游。只是因内忧外患不止,清廷财力捉襟见肘,只能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而无力多顾。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不仅颐和园遭一场洗劫(后于1903年修复),圆明园遗址也遭彻底破坏。因管园机构逃走,园内无以为生的闲散旗兵和城里流氓游民群起盗运建材。进入民国年间,遗址更无人看护,各派军阀乃至许多富户都到此搬运石料用来建墓修园,一二十年间前来盗运的马车几乎每天络绎不绝,残园简直成了“石料场”。直至新中国成立,圆明园遗址才得到保护,近些年并得到一定的修复。

令人伤心不已的是,侵略者劫走的圆明园文物百年来长期在欧美市场上展览出售。直至1987年,纽约市场上还出现过拍卖圆明园喷泉时钟等物件的报道。无情的事实昭示着国人,那些号称“西方文明”的传播者,在中国土地上竟是那样野蛮。圆明园的灾难,也激起过无数中华儿女的自尊心和自强感,以努力去摆脱受西方歧视的地位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假如穿越时空隧道,人们会看到从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秦阿房宫等无数辉煌的宫廷琼阁,也能一再悲伤地目睹一炬成灰的火光。耗尽民脂民膏的建筑与战乱破坏相循环,构成了历史舞台上燃情的一幕。相信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成难而易毁的循环将会结束,所有壮美的文明成果将完好地留给后人。

明园虽在1860年遭受了英法联军的毁灭性破坏,但整个园区还留有不少建筑遗迹。至少在1870年时,西洋楼有的建筑还算完整,同治时对园内中式建筑还有一次半途而废的大规模重修。那么,是谁将它彻底毁灭了呢?

火劫:联军、土匪与筛土贼

当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洗劫时,就有无数的土匪参与了打劫。英法联军选择最贵重的东西抢劫,土匪掠夺剩余的精华,小民则捡拾委弃于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园太监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钱物品很快被搜罗干净了,有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尘土中的细碎宝物上,他们操起扫帚和簸箕,在园中道路上飞沙扬尘,守园的太监官兵将他们称为“筛土贼”,时有谚曰:“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所幸的是这时还未伤及建筑。

木劫:圆明园变成木炭厂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满足于抢劫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

石劫:卖石头也能发财

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溥仪时期的档案留下了不少无奈的记录:“军人押车每日10余大车拉运园中太湖石。”实际上,拆卖的情况远比档案中记载的严重得多。徐世昌拆走圆明园属鸣春园与镜春园的木材,王怀庆拆毁园中安佑宫大墙及西洋楼石料。从此,圆明园废墟凡能作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及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后人称此为圆明园火劫之后的“石劫”。

土劫:在皇家园林开田种稻

至此,圆明园已经过了火劫、木劫和石劫,建筑、林木、砖石皆已荡然无存,它的悲惨命运是否终结了呢?还没有!它还要经过最后的、更为彻底的“土劫”。宣统末年,当地旗人已在园内的宫殿旧址上筑屋,昔日的皇家园林麦垅相望。1940年以后的日寇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奖励开荒。从这时起,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这处在清初盛世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湖山之胜,遂面目全非。


日本侵华战争资料有哪些?
从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外,我国其它省份皆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共达620多亿美元,冻死、饿死者不计其数,被抓到日本的华工大约1000多万,从1874到1945日本侵华时期,中国非正常死亡累积人数至少达2.8亿,经济损失50万亿美元。

中国历史: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联军侵犯中国。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

日本侵略中国占领了多少个省?
抗战期间,中国全省沦陷的省份总共有九个。分别是:台湾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热河省、察哈尔省、河北省、山东省和江苏省。部分沦陷的省份也有13个。按照沦陷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分别是:河南省、山西省、安徽省、浙江省、绥远省、广东省、湖北省、广西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贵州...

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资料
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制造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暴行,比如在占领区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南京大屠杀。用中国人进行“活体解剖”细菌试验;制造平顶山惨案等;日军杀害中国平民数千万,并造成千万中国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鸦片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日本最早开始侵略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那个时候中国将他们称为什么...
最早是在14世纪初,因为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后,在长期战乱中失败的南朝封建主开始组织武士劫掠中国与朝鲜沿海地区。因为中国古籍称日本为倭国,所以当时称他们为倭寇。从洪武时起,明朝致力于加强海防,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军于辽东望海埚全歼来侵之倭,此后海防较为平静。嘉靖以后,日本进入战国时代,...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资料有哪些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不平等条约、历史文献、影像资料、个人回忆以及学者研究等。不平等条约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直接证据。其中最著名的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这些条约迫使清政府割让领土、赔偿巨款、开放通商口岸,并剥夺了中国的多项主权。例如,《南京条约》割让...

列强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有哪些?
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参考资料: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日本侵略中国的资料
晨七时,野津道贯中将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至中午...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抗击日军入侵中国国土的首次保卫战。当时部署在鸭绿江北岸的清军共...多的不能再多了,最给力的资料就是二战结束日本在“密苏里”号上与盟国签署的投降书。其内容翻译如下...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资料有哪些
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2、甲午中日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

日本侵华及中国抗击侵略的相关内容(重点内容,从古代到目前中日关系历史...
戚继光抗倭,明朝,戚继光讨伐沿海地区的日本海贼(倭寇),胜。九一八是日本侵华的开始,七七事变是抗日的开始,西安事变是国共齐心抗日的开始。太平洋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日本转向败亡的一个意义重大的战役。日本海军的屡屡失利导致了陆军的紧缩,中国战场由湘西会战渐渐转入反攻。目前中日关系...

惠民县13522385518: 中国历史上的国耻日
佘孙替尼: 1、签订屈辱的南京条约 1842年8月 英国 强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主要内... 7、甲午海战 1894年~1895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最终以中国军队失败而告终. 在...

惠民县13522385518: 有关旧中国所受屈辱的资料.100字左右 -
佘孙替尼: 八国侵略圆明园

惠民县13522385518: 日军详细的侵华战争...
佘孙替尼: `第一个问题要从明朝时候说起,明朝时候就有倭寇在东南沿海肆虐,幕府时期的日本将军织田信长、丰臣秀吉都曾经提出要侵略中国的构想,丰臣秀吉还曾经率领自己的...

惠民县13522385518: 中国屈辱历史有那些? -
佘孙替尼:1838年12月,林则徐奉命赴广州查禁鸦片,迫缴鸦片237多万斤,1839年6月3日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1840年英国资产阶级以保护鸦片为名,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签...

惠民县13522385518: 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简短介绍一百字以内 -
佘孙替尼:[答案] 实际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确切时间,应该从“甲午战争”算起才是正确的!因为自从“甲午战争”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就一直在中国驻军,并且一步步地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范围.“九一八事变”和“七七卢沟桥事变”只是日本帝国主义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