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明知蜀汉国力不如曹魏,为何还要五次北伐中原呢?

作者&投稿:师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诸葛亮为什么要坚持北伐曹魏?~

现代人常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诸葛亮,来突出他为蜀汉立下的汗马功劳。诸葛亮一生参与诸多战役,做为蜀汉的丞相谏言纳策为三分天下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在三国时期,他曾七次北伐企图统一中原,光复汉室。对诸葛亮来说他举蜀国倾国之力攻取中原,是什么坚持他一直讨伐曹魏呢?

首先诸葛亮年轻时曾久居山林,过着平常人的日子。但是而后做为汉室宗亲的刘备来请他出山,先后三次来恳请孔明出山相助。刘备对诸葛亮的知遇之恩让诸葛亮感动万分。于是诸葛亮便追随刘备南征北战,即使刘备死后,诸葛亮也一心想着为了先帝的遗愿,举倾国之兵去攻取中原,统一天下。

其次诸葛亮是一个十分有远见的政治家。他早已看透成都这块地盘比较偏僻,再怎么发展也比不上中原的发展。如若给曹魏喘息的时间,休养生息发展生产,曹魏通过中原的经济落差就可将蜀汉比下去。所以诸葛亮一直想着能趁着曹魏尚薄弱之时来攻取中原,一统天下。

最后是刘备托孤白帝城,将自己的孩子刘禅托付给他,让诸葛亮帮助刘禅继续经营蜀汉。而且还让刘禅认他做相父,通过各种因素交加在一起让诸葛亮感激涕零,诸葛亮就下定决心势必拿下中原统一天下。

诸葛亮在被刘备请出山之后就一直待在刘备的身边,后来在刘备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后来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的理想就是收复中原,因此前前后后诸葛亮一共进行了五次北伐,一共用了七年的时间。相信对于那些熟悉诸葛亮北伐的人都知道在公元228年的时候,诸葛亮一共进行了两次北伐战争,在第二次北伐的时候蜀汉军队已经是损失惨重了,但是诸葛亮还是决定在同一年内进行第三次北伐战争,难道诸葛亮就不害怕被当时的曹魏给消灭掉吗?导致诸葛亮在公元228年连续进行两次北伐战争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下面本人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在公元228年的时候,这个时候诸葛亮才结束第一次北伐战争几个月时间,这个时候诸葛亮为了响应孙权的号召,所以就发动了第二次北伐战争。虽然在这之前蜀汉和东吴是敌对关系,但是这个时候蜀汉和东吴都不愿意看到曹魏的实力继续扩大,所以两方决定联手。所以在公元228年东吴在发起石亭之战的时候,诸葛亮也发起了第二次北伐战争。
其实在诸葛亮进行第一次北伐战争的时候,诸葛亮就曾经邀请过孙权一起对付曹魏,但是对于那个时候的东吴来说,因为孙权刚刚坐上统治者的位子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兵,所以一直到了公元228年的八月份才进行北伐。在石亭之战中,诸葛亮和孙权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胜利,在这一场战争中,对曹魏的打击非常大,所以这对于诸葛亮来说是乘胜追击的好机会,于是在公元228年发起了第三次北伐战争。
还有就是在第一次北伐战争中,因为蜀汉并没有取得什么好的成绩,所以对于诸葛亮等人来说是非常不甘心的,所以在看到曹魏受到这么大的损失之后就想让曹魏损失更多。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一统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历经7年。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发兵陇西三郡(天水郡,南安郡,安定郡),先得后失。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到了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秋,诸葛亮逝世,汉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数次北伐却战果寥寥,蜀汉丞相诸葛亮却只能坚持,不止是因为自己匡扶汉室的愿望,还因刘备的期望,这份期望一直伴随他到最后一次北伐,最后病逝五丈原军中,终年54岁。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明知蜀汉国力不如曹魏,为何还要五次北伐中原呢?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和夷陵之战后,蜀汉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却要和占据天下大部分州郡的曹魏死磕。所以,支持诸葛亮走下去的动力是什么呢?


一、蜀汉以汉室正统自居,必须讨伐篡夺东汉王朝的曹魏

首先,延康元年十月初一(220年11月13日,癸卯日),魏王曹丕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将士。十三日(11月25日,乙卯日),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二十九日(12月11日,辛未日),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黄初元年十一月初一(220年12月13日,癸酉日),以河内郡山阳邑(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在曹丕看来,自己的皇帝之位,是汉献帝刘协禅让的,也即曹魏对于东汉的取代,是名正言顺的。

不过,对于这一情况,刘备自然是不认可的。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虽然我们后来经常称之为蜀汉,但是,蜀汉的国号,只有“汉”,并没有“蜀”。在刘备看来,自己是汉室后裔,所建立的王朝,自然也是继承西汉、东汉的正统。而就曹丕来说,自然是刘备心目中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于是,在刘备去世后,作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必须扛起匡扶汉室的大旗,还要和篡夺汉室的曹魏相抗衡。换而言之,如果蜀汉放弃北伐,甚至和曹魏谈和的话,那么,这无疑是违背蜀汉的创立宗旨,让蜀汉内部从此分崩离析。在此基础上,蜀汉以汉室正统自居,必须讨伐篡夺东汉王朝的曹魏。通过不断讨伐曹魏,也有助于增强蜀汉内部的凝聚力,将蜀汉内部的各个势力团结在一起,从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所以,在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意图阻挠北伐的李严,尽管是刘备留下的托孤大臣,却依然遭到了诸葛亮等人的弹劾,从而被废为平民,最后郁郁而终。


二、诸葛亮为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完成刘备光复汉室的遗愿

东汉末年,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对于刘备来说,颠沛流离的一生中,之所以能坚持不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拥有匡扶汉室的目标。正是这一目标,让刘备无论面对什么困境,都没有自暴自弃。

在这一过程中,刘备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山。在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虽然拥有一定的名气,却一直没能获得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大舞台。而就刘备来说,对于诸葛亮充分信任,无疑给了诸葛亮施展才华的基础。特别是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更是心甘情愿地将蜀汉交托给诸葛亮,授予他取而代之的权力。凡此种种,都体现出刘备对于诸葛亮的知遇之恩,这让诸葛亮愿意以卵击石,以此尽最大努力完成刘备的遗愿。



因为蜀汉国力和曹魏国力差距很大,如果彼此休养生息,那么这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只有在不断北伐的过程中寻找机会,为自己找到更多的生存空间。

因为诸葛亮丝毫不敢忘刘备对于自己的知遇之恩,他想让蜀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实现统一天下的宏图大业

因为诸葛亮也明白如果一直让魏国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的平稳发展,那么蜀国的灭亡只会提前。只有不断阻碍魏国的发展才能有一丝机会。


评价诸葛亮!!!快!!在线等!!!
因此,过份强调诸葛亮重用荆楚人士,这种说法本身就存在着片面、武断与不合理性! 再来看下诸葛亮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从综合国力来看。诸葛亮接手的蜀国,是一个刚刚遭受彝陵惨败,元气大伤的蜀国,是一个内忧外患的蜀国。彝陵之战,蜀国丧失了数万东出的精锐部队,丧失了无数的军资器械,丧失了傅彤、程畿、张南、冯习、...

葛亮自辅佐刘备以来,立功无数,但最遗憾这件事情!
可以说,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建立是有非常大的功劳的,诸葛亮可以算的上是蜀汉政权的「 ”开国功臣”。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计谋,蜀汉政权可能根本就不会存在那么长时间,更有可能的事,蜀汉政权在还没有建立跟曹操的曹魏政权,孙权的东吴政权三足鼎立的局面之前就被灭掉了。如果没有诸葛亮,在刘备去世...

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对此了解多少?
但作为国君的刘禅听信谗言,诏回大军。蜀国失去了一次绝好的翻盘机会。这也体现出蜀国内政出现了极大的问题,君臣之间的裂隙扩大,为蜀国衰退并走向败亡埋下伏笔。不注重发展经济。蜀汉力图光复汉室,连年征战,北伐劳民伤财,在经济方面没有采取得力的改革发展措施。战争极大地消耗了蜀国国力,又不能得到...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人物?
军事人才。诸葛亮出身世族大家,他的祖上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的高级武职。这使得诸葛亮自幼耳濡目染,从家族的文化沉淀中得到很多教益。诸葛亮没有出山前,就自诩管仲乐毅。这两人分别是春秋战国时著名的文臣武将,可见诸葛亮对自己文武全才的自信。不过在诸葛亮的前半生,他一直担负的是文臣的角色。...

诸葛亮事迹
远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芦王地的佤族人卡那曼卷部落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签盟归顺蜀汉朝廷,发誓镇守边关,永不反叛;整整1700年,佤族人始终遵循了这个盟约,1934年的英军进攻班洪、班老地区,佤族人牢记了这个盟约,斑老王奋起抵抗,组织佤族武装,剽牛盟誓,效忠他们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诸葛亮。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

谁了解诸葛亮啊?急!!
死生不渝的义气。他明知由于荆州南郡之失与关羽之死,消灭 曹魏已不可能。然而他依然出兵六次(所谓“...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最后,刘备在第三次拜访之时,才见到了诸 葛亮,畅谈“时务”。也许.刘备拜访了诸葛...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如果张飞能够兼有赵云的优点,蜀汉最后能一统天下吗?
叫葛亮与赵云,张飞溯江而上。直到江州。分兵两路。诸葛亮领张飞旱路,赵云从水江从占据江阳,犍为二郡在成都会合,取得成都。后从刘备夺汉中,有汉水之战胜利。刘备赞他为“子龙一身都是胆啊”。刘备东征夷陵,赵云婆婆妈妈劝阻刘备一天,要先占关中,占据黄河,什么不打魏国,先打吴国。口水用干,反...

历史中正真的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的人?
三国时期,蜀国的国力相对最弱。蜀国建国初期,连年战争使得国库亏空。为了加强实力,诸葛亮发展经济首先着眼于“游户自实”,也就是把流离失所的游民安置在土地上,同时迁徙山地居民到可耕之地,将劳动力与土地相结合。这样不仅让百姓安居乐业,也使土地得到了很好的开发。治蜀过程中,诸葛亮还善于利用...

评价诸葛亮
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 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 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 ,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

朱葛亮为什么54岁就死了
为了蜀国:鞠躬尽瘁,事必躬亲,殚精竭虑,长期军旅劳累,又没有武将强健的身体,第六次北伐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实在是国之不幸!!!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

乌马河区15739375083: 诸葛亮明知蜀国国力不如魏国,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
滕力安络: 诸葛亮北伐的唯一目的就是在证明曹魏代汉是篡位,蜀汉才是正统,如果不打,就等于承认曹魏的正统地位,以攻为守只是附带的效果,绝不是目的

乌马河区15739375083: 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是那六次.还有.为何诸葛亮在知道蜀国实力远小于魏的情况下还要伐魏呢?跪求高人解答 -
滕力安络: 孤投一注,即时没有那六次祁山蜀国一样要亡,去伐魏起码还有机会,当时的蜀国资源有限,国库的粮食都吃不了几年.魏国以为曹操提倡吨田制度,魏国那时是丰足国用.蜀国不伐魏的话只有就是等着亡国.

乌马河区15739375083: 三国后期诸葛亮六出祁山,他明知道平定中原的几率太小,为什么还要拼上蜀国的全部力量.内有黄皓乱权,外有地势险恶,他在面对蜀弱魏强的情况下,为什么不休息生息等待时机,他出征的失败算不算蜀国彻底灭亡的原因? -
滕力安络: 这不能,因为蜀国的土地小,不如魏国,说资源丰富那也不可能一个西蜀加汉中顶曹魏,那么如果他不极力伐魏,那魏国就会越来越强大,每年的兵甲资源都比蜀国多,再加上魏国的土地大,那么人才就多,如果诸葛亮不讨伐魏国,那么魏国迟早能灭了蜀国,而灭亡只是时间问题,邓艾和钟会就证实了这一点,我敢说,就算没有邓艾偷袭,那蜀国灭亡只是迟早,诸葛亮的举动虽然在小地方看起来是不足,但是对于蜀国来说,那总体来说还是好的.

乌马河区15739375083: 蜀国国力最弱,诸葛亮为什么还要连续北伐 -
滕力安络: 1 报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2 隆中对中提出的战略思想3 转移国内矛盾的注意力4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以进为退5 白帝城之托,刘禅也没那个能力,20年以后,诸葛亮早死了,无法给刘备交代6 谁都想要功绩,如果北伐成功...

乌马河区15739375083: 诸葛亮明知会败的为什么还坚持北伐,还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滕力安络: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刘备最为倚重的谋士.他也是水镜先生司马微、徐庶曾多次提到的名士.世人对诸葛亮的评价一直很高.但不管他怎么厉害,说到底还是没能北伐成功.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诸葛亮不会用人,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延...

乌马河区15739375083: 知天命,逆天行.孔明 明知西蜀,国力疲敝,却依旧反复伐魏.是否是智者的愚忠? -
滕力安络: 没办法.先主逝去以后诸葛亮南顶孟获以后对曹魏是基本上年年有征战.1,是诸葛亮背上一个沉重的政治抱负,要恢复汉室江山.二,蜀地的地理位置不好.只能以攻为守.诸葛亮生前六出祁山.逝后姜维.九华中原.可谓用心良苦呀.但至始至终没能动的了曹魏.而司马炎一战却灭了蜀.

乌马河区15739375083: 蜀魏差那么多,诸葛亮还主动进攻魏国,他傻吗? -
滕力安络: 诸葛亮的既定政策是联吴抗魏.因为,1、三国中魏国最强,不能先攻吴而后伐魏.如果攻吴不成功,魏又趁虚而入,蜀国无法应对.2、吴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也不可能帮助魏国灭掉蜀国.不如与吴搞好关系,重点K魏.诸葛亮的《出师表》也提到,要辅佐刘禅,重振汉室.而魏主曹丕正是篡权夺位之徒,出师伐魏是必然的.诸葛亮也知道自己日子不多了,所以没有等蜀国强势之后再伐魏.诸葛亮伐魏的确不怎么样,可他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吧.

乌马河区15739375083: 三国时诸葛亮北伐 -
滕力安络: 你们错理解诸葛亮的用意了.在诸葛亮为出山时就天下之事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其中有一条是"待天下有变,则派一上将军出兵荆州,然后派人再出汉中,则天下可定,汉室可兴矣". 然关羽大意失荆州,已经使这个计划早早的破产了.然诸葛亮...

乌马河区15739375083: 诸葛亮已经算出三分天下,为何还要鞠躬尽瘁的北伐?是为了给后人留下历史吗? -
滕力安络: 因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刘备死后,刘禅一看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与蜀汉绝大多数文武官员不图进取,只求自保,贪图享乐,长此以往,必不能久.要想保住蜀汉政权,孔明别无选择,要么主动出击,在他手中实现全国统一,要么坐以待毙,在他死后为其它国家所灭亡.还有一点就是:蜀汉的立国宣言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这也是刘关张孔毕生所奋斗的目标.不北伐是绝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所以说,孔明六出祁山北伐,有鞠躬尽瘁的意义在里面,但更多的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乌马河区15739375083: 三国时期蜀汉兵力真的只有10万而已? -
滕力安络: 按我所了解的,蜀地其实人口比中原多,其一、中原战乱百姓迁徙大量避入蜀中,造成蜀中人口较中原多;刘备折了一部分,防备东吴、西凉、上庸用去一部分,因此有十万人常备军很可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