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子继承制中,太子死后,太子系皇孙与其他皇子谁地位高?

作者&投稿:祁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古代嫡长继承制夏、商就已经有了,到周朝时候这种继承制度更是写入礼法。嫡长子继承制主要是从礼法上确立继承人,来解决物产继承的纷争,稳固家、国大业,之后嫡长子继承制一直到清朝初期,几乎都是各朝各代确定继承人采纳的方式。


关于太子死后是皇孙继承权更大还是其他皇子继承权大这个问题明朝朱棣是最好的例子,明朝的《大明会典》记载


凡廕叙。洪武二十六年定、用廕者、以嫡长子。如嫡长子有废疾、立嫡长子之子孙。曾玄同。

说的是继承祖业的人是嫡长子,嫡长子残废的都得立长子的子孙,嫡长子如果死亡就更是如此了,而且在规定中长孙死了就立嫡长子的长孙,也就是一直传嫡长子这一脉。但是明朝的嫡长子继承制有些特别,因为洪武二十六年是朱元璋驾崩的前五年,而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病死,所以朱元璋定的嫡长子继承制是偏向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的,实际上朱允炆都算不得是嫡长孙,因为朱允炆之前还有一个亲哥哥,他已经算是嫡系次孙,架不住朱元璋疼他啊,甚至为了保护他这一脉,把曾孙、玄孙都写进了礼法,几乎就是把其他的什么次子、庶子都排出去了。


明朝之前的唐、宋的嫡长子继承制不同:


唐:无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孙; 无嫡孙,以次立嫡子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子;无庶子,立嫡孙同母弟。《唐律疏议》


宋:一者,嫡长子自为正体,受重可知;二者,或嫡长亡,取嫡或庶次承传父重,亦名为受重也。《宋史》


唐、宋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更能体现嫡庶有别,长幼有序,这期间大致上的继承次序是嫡长子、嫡长孙、嫡次子、庶长子、庶幼子、嫡幼孙、庶长孙(嫡长子名下)。


当然这只是说在继承权,如果说地位高低还是需要看他的官爵,就比如朱允炆为皇孙的时候制度上的地位是远不如燕王朱棣和其他的一些权力较大的皇叔的,但他成为皇太孙之后就不一样了,燕王朱棣见到他得向他行礼。嫡庶长幼不能代表地位高低,但嫡、长获得地位的可能是远远高过于庶、幼的。



嫡长子继承制中,如果太子死后,那么皇太孙就是唯一的合法继承人,地位自然要比其他皇子高。

太子系皇孙地位更高。这一点从明朝建文帝和汉朝汉宣帝的继位中可以看出来。

1,太子死后,皇太子不具备继承的资格,而是由皇子继承。
2,虽然没有了笛子,但是可以从剩下几个人中挑选出适合继承大统的人。
3,古代就有九子夺嫡的状况出现。


“皇太子”就是皇帝最大的儿子吗?
“皇太子”不一定是皇帝最大的儿子。1.古代“立嫡立长”原则 在早期,皇太子一般是皇帝的嫡长子,因为古人坚持“立嫡立长”原则。何为嫡长子?就是皇帝正妻所生的大儿子。皇帝传位一般遵循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皇太子的人选一般都是皇后所生的长子,但是皇后所生的...

太子一般都是长子?
太子在古代就是储君,和现在某些国家的王储一样。而不同的朝代太子产生的方式也不同:1.嫡长制(如汉朝),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嫡就是皇后的儿子,皇后无子立长子)。2.秘密建储(清朝),皇帝生前不立储君,而是把人选名单放在“正大光明”匾后,皇帝死后取出宣读。3.个别朝代选用“兄终弟及”...

嫡长子继承制中"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是什麽意思?
“立嫡以长不以贤”的意思是:王位的继承人必须自己的嫡亲长子,不管他是否贤能。王位的继承人首先应该是国君的嫡亲儿子,在国君的众位儿子中间,以年龄的长幼来定由谁来继承。“立子以贵不以长”的意思是:王位的继承人都是自己嫡亲的儿子,但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并且可能王后的儿子不是长子,...

朱高炽并不受朱棣的喜爱,可他依然稳坐太子之位,这是为什么?
三个儿子中,朱棣最喜各方面颇为像他的次子朱高煦,宠爱三子朱高燧,最不喜欢的就是长子朱高炽,那么,最后还是朱高炽稳坐太子之位,继承了大统,一起来了解一下个种原因。嫡长子继承制,让朱高炽占有绝对优势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实行的一种继承制度,该制度起于商末,定于周初。

有关嫡长子继承制求问
甚至没有继承权。具体可表现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在各个等级中,继承财产和职位者,必须是嫡妻长子;如果嫡妻无子,则立庶妻中地位最尊的贵妾之子。太子死后应立原太子的嫡长子。嫡长子死,嫡孙继承。嫡孙继承顺序高于幼子和庶子。像明朝朱允文的即位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古代立长子为太子
这里就来了个问题,一定要尽早确定太子之位,但是过早的话看不出皇子是否鲜明,借用孔融的一句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所以皇帝最终决定立嫡长子为帝,然后召集太子师来培养太子。经过长期的教养,皇帝即使不是什么千古一帝,那也不会是什么昏君,所以嫡长子的制度也就被确定下来了。

历代皇帝立太子为啥都会遵守立长不立幼,有什么说法?
同样以明孝宗为例,他是庶出第三子、非嫡非长,他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太子乃至皇帝,有一个最大的前提,那就是两个哥哥都夭折了,他是事实庶长子!同样是长幼有序,他同为庶出的四弟朱祐杬就没有资格了……当然,朱祐杬最终还是成为了“皇帝”,但那是明孝宗一脉绝嗣之后的事情了。嫡长子继承制的优点...

储君是什么意思?
古代立储制度 中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女性没有继承权。确认继承人的基本原则是:“立嫡立长”,也就说继承顺序是嫡子优先、年长优先。嫡子(正妻所生的儿子)中年长者为第一继承人。没有嫡子,则庶子中年长的为继承人。另一种情况是嫡子早逝,则立其子为继承人,如朱元璋在太子朱标...

太子是皇上的第几个儿子?为什么身份比其他阿哥尊贵?
太子是皇上的第几个儿子并不一定,但是太子一定是嫡母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以康熙帝的儿子为例,康熙帝的第一个儿子是皇长子允禔 ,母惠妃纳拉氏,非皇后,所以不是太子;太子则是皇二子允礽(初期是这样,当然后期是立了又废,废了又立),因为其母亲是孝诚仁皇后。太子只是皇位的一个正派候选人而已...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
太子朱标死后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 首先,事情起因,由于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早逝,因此,皇位传给谁呢?曾经成为了一个难题,其实朱元璋也曾考虑过,燕王朱棣,因为无论各方面的能力都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其次,朱元璋为何决定将皇位传给朱允炆呢?其实背后有三大原因。 其一,嫡长子继承制。因为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就...

市中区15563341919: 嫡长子继承制,如果嫡长子死了,那应该由谁继承? -
典卷化痰: 嫡长孙或者正妻的第二个儿子正妻无第二子,则是地位最高的侧室的长子也有从宗族中过继一个儿子(这发生在上述三种情况皆无的情况下)

市中区15563341919: 嫡长子继承制的含义及意义? -
典卷化痰: 嫡长子继承制 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由嫡长子继承的王位可以确保周...

市中区15563341919: 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是怎样的?
典卷化痰: 传说在上古的免、舜、禹时代,王位的继承采取的是禅让制. 当时在中原地区活跃着许多氏族部落,这些部落之间形成了部落联盟,联盟的首领是由联盟议事会推举产生....

市中区15563341919: 为什么嫡长子继承制 -
典卷化痰: 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由嫡长子继承的王位可以确保周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内...

市中区15563341919: 朱元璋为什么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而不是朱 -
典卷化痰: 朱棣英武果敢,雄才大略可堪重任,但他并没有将皇位传给朱棣,反而传给他的次长孙朱允炆,其中的原因,据后人分析主要有三种考虑:首先,封建王朝实行的是"嫡长制",皇帝老子死了,一般规律是由长子、长孙继承皇位,这是历朝历...

市中区15563341919: 清朝皇位继承有哪几种形式 -
典卷化痰: 三种:父子相继(依照传位诏书)、大臣拥立、太后指定.(努尔哈赤不是继承,故不算在内)父死子继: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大臣拥立:顺治.(多尔衮等拥立)太后指定:光绪、宣统.(慈禧指定)

市中区15563341919: 分析嫡长子继承制的利与弊(600字)
典卷化痰: 嫡长子继承制所体现的嫡长尊卑等级观念恰恰适应了君主制度讲求君尊臣卑的体制和君主集权运动的客观要求,被历朝历代奉为合法、正统,把储君的候选范围降到最低点,能在某中程度上减少皇位继承的冲突,使皇位继承资格有比较明确的、...

市中区15563341919: 中国古代为什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
典卷化痰: 不如说嫡长子承袭制,仅凭皇位继承,不至于称之为制,关键是坐上皇帝的方法不止这一种

市中区15563341919: 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有何作用? -
典卷化痰: 嫡长制继承制是我国古代国家组织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它对于减少政治继承中的冲突、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稳定有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符合儒家思想的家族本位观念和最低政治目标,因而被视为专制皇位继承制度基本的和理想的形式,并在漫长的过程中获得了政治文化方面的“卡里斯玛”合法性.然而,这种非智能型选择方式又会直接导致君主的权力与实际政治能力之间的脱节与矛盾,从而对于君主专制政体内部自我调节机制的发育成长以及专制政体的内部矛盾运动都产生了深远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