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出发时所歌“风萧萧兮易水寒”下一句是

作者&投稿:端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荆轲刺秦王出发时所歌“风萧萧兮易水寒的下一句是什么~

壮士一去兮不复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歌 / 渡易水歌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还 一作:复反)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此句疑为后人补作)

译文
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荆轲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史书上说,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  一段唱毕,只听见荆轲仰头长叹一声,天空中居然出现一道七彩虹。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太子丹最后被彻底地感动了,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一杯酒。


风萧萧兮易水寒?全文是什么?出自哪里?有什么典故?
出自《史记·刺客列传》,作者司马迁,全文是:“"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古诗大意 风声萧萧地吹呵...

描写荆轲刺秦王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00字
易水歌,古歌名。《战国策·燕策三》载,荆轲将为燕太子丹往刺秦王,丹在易水(今河北易县境)边为他饯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人称为《易水歌》。轲刺杀秦王时,高渐离为他弹琴,他自己唱的。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简述
荆轲刺秦王的简述: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

荆轲刺秦王朗读文言文
回答: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排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

荆轲刺秦王中的实词有哪些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将奈何 (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荆轲有所待( 意为:有……的人 、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将军岂有意乎( 表揣度,是否……呢。)荆卿岂无意哉 (...

高渐离刺秦的时间是?
高渐离,战国末燕人,荆轲的好友 。荆轲刺秦王时,高渐离与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刺秦的主要原因:1.荆轲刺秦王失败,轲刺身死,高渐离承其遗址志;2.秦灭六国,秦王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受牵连,国仇家恨啊···

《荆轲刺秦王》原文及翻译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下面整理了《荆轲刺秦王》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荆轲刺秦王》原文: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

只求《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 谢了
轲走出亭外,决心已下。端酒谓众人曰:“最后一杯酒,饮完终须走。”举杯一干而尽。宾客亦举杯,一饮而毕,但却不知其滋味,亦不知其含多少泪水。轲远望西方,手隐匕首,怆然而又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举手抱拳对众人,飞地一上马,驾马奔去。马嘶声裂,刺客远去。无一...

荆轲刺秦王诀别场景描绘
轲走出亭外,决心已下。端酒谓众人曰:“最后一杯酒,饮完终须走。”举杯一干而尽。宾客亦举杯,一饮而毕,但却不知其滋味,亦不知其含多少泪水。轲远望西方,手隐匕首,怆然而又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举手抱拳对众人,飞地一上马,驾马奔去。 马嘶声裂,刺客远去。

文言文荆轲刺秦王翻译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

图们市19385316997: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 原文 -
仉急金替:[答案] 原文: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微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图们市19385316997: 荆轲刺秦王出发时所歌“风萧萧兮易水寒”下一句是 -
仉急金替: 荆轲歌 / 渡易水歌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还 一作:复反)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此句疑为后人补作) 译文 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荆轲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史书上说,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一段唱毕,只听见荆轲仰头长叹一声,天空中居然出现一道七彩虹.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太子丹最后被彻底地感动了,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一杯酒.

图们市19385316997: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谁写的?不是写的谁,是问谁写的? -
仉急金替:[答案] 这不是诗句.是一个典故. 讲的是荆柯刺杀秦王的故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出自《史记·刺客列传》,全文是: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

图们市19385316997: 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全文是什么 -
仉急金替: 易水歌 〔战国〕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图们市19385316997: 请问据《战国策》记载?荆轲刺秦临出发时,悲壮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
仉急金替: 高渐离 【原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 虹.——(战国)荆轲《易水歌》 《战国策•燕策三》中记载,荆柯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 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这段话的大意是,荆柯刺秦临出 发时,来到易水旁.高渐离为他伴奏送别,荆轲和着伴奏,用悲哀的声音唱歌,大家都 流泪.荆柯又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变成慷慨的歌声,大家 群情激愤,头发都将帽子撑起.

图们市19385316997: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解释 -
仉急金替:[答案] 《易水歌》就两句 出自《史记·刺客列传》,全文是: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

图们市19385316997: 风萧萧兮出自哪里 -
仉急金替: 出自《史记·刺客列传》,全文是:“"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图们市19385316997: 风萧萧兮易水寒出自哪? -
仉急金替: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 既祖, 取道. 高渐离击筑, 荆轲和而歌, 为变徵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图们市19385316997: 风萧萧兮易水寒出自哪里? -
仉急金替: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出自《史记·刺客列传》里:当年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秦王,太子丹和宾客以及荆轲的几个朋友,全体穿戴起白衣白帽,一同相送.直送到易水旁边,今河北易县附近,挥泪诀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的歌声激起了送行者无比悲愤慷慨的心情.荆轲唱着,头也不回地走了.给后人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诗句.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里也有记载

图们市19385316997: 《荆轲刺秦王》的文言文原文 急用谁有《荆轲刺秦王》的文言文原文? -
仉急金替:[答案]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