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霍建起导演的《萧红》和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

作者&投稿:始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已经拍了《萧红》,为什么还要拍《黄金时代》~

《萧红》是霍建起拍的,《黄金时代》是许鞍华拍的,两个人各有各的艺术追求,对如何用电影来表达对萧红的理解不同,较之前者,许鞍华的《黄金时代》更用心,艺术水平也更高。至于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内有两个导演都选择为萧红拍传记电影,我觉得首先萧红这个人非常有魅力有性格,是鲁迅口中“中国当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其次她的人生经历可以算得上传奇了,她的爱情、各种未解之谜,作为电影很有素材。所以先后有两个导演都想把她搬上银幕也不足为奇。
这个问题也好奇怪,为什么拍了《萧红》就不能出现《黄金时代》呢,电影史上刻画同样人物的不同电影多了去了。。。。

1
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昨天看了。拍得挺客观,没有过多煽情或评判,如她自己所说的:力图接近真相,呈现萧红的一生。
    
    但还是很失望,因为装。整个观影过程中,你几乎能感觉到许鞍华那张老脸,在镜头外的某处,真理在握似地叨叨:这是一种艺术上的尝试,要摒弃商业电影的浮华,反映更真实的人性,做到......
    
    可,目标与作品是两回事,正如眼高和手高是两回事一样。
    
    这是一部文青才有福消受的电影。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它是挑观众的,如果你不是萧红迷,没有萧红七七八八的八卦打底的话,极容易在紊乱的电影语言中,找不着方向,生出莫名其妙的被耍感。
    
    当然,宅男们若是去影院泡妞,那真真是极好的,在几丈开的屏幕下,专心致志表忠心:唉,贱人就是矫情,你却连放屁,都有一股久违的清新。
    
    和我同去的人,也是个非文青,对萧红不了解,3小时就在一头雾水中度过。不断问我,为什么这里突然这样,这是谁,这是怎么回
事......他被许大妈搞得很挫败,几乎要抓狂。于是我成了片方的义工,为电影未尽的事业,作善后工作——用足以迷死奥巴马、放倒奥特曼、融化奥利奥的
嗓音,在疙疙瘩瘩的剧情里,为他指路铺桥,猜测那些转折和变奏,到底在打什么小九九。
    
    《黄金时代》在表达上创了新,它将顺叙、倒叙与插叙杂糅于一体,对白、旁白与独白混集于一身。主线是萧红的一生,但时空不时置换,一会插叙个情节,一会又从几十年后开始倒叙,借一个人的嘴巴,来补叙当前。
    
    这就是对纪录片矫揉造作的模仿了。
    
    和纪录片一样,伪纪录片《黄金时代》也用了大量亲友访谈、史料式镜头、信件复述、人物自述等纪录片摄影手法,构建事件,试图以假乱真。但亲历者和回忆者都是演员,创作方式又是剧情片的,搬演、再现、仿拟甚至虚构,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往往一段情节正在行进,忽然卡住,然后不知打哪冒出一人,闯入镜头,木着脸,开始评述那年那月那女人,硬生生把你拉出戏。妈蛋,这就是典型的不好好说事,与能力无关,与诚意有染。
    
    再者,它徒有纪录片的结构,又没有纪录片的自然、客观、公允,以及对大局的控制——时代、人物、文学,都成了模式化的背景,归根结底,讲的还是萧红的性。
    
    这正是萧红的悲哀,她一生主动选择噩运,将自己放逐于凶多吉少的未知,无非想作自己人生的主,不至于被设置,不至于成为男权社会的消费
品。不想到了今天,她的身体、交际和私生活,仍然比她的才华,更能吸引大众,更能代表她的价值。哪怕是对女性极具悲悯情怀的许鞍华,也未能逃脱。
    
    《黄金时代》原是2014年我最期待的电影,因为萧红,因为汤唯,也因为许鞍华。没想到竟是这样。那天影院的人极少,开演半小时,有人开
始退场。一个多小时后,影院则干脆走得空空荡荡,只剩下我们俩,顽强地钉在红皮椅上,对抗着许大妈的罗嗦无逻辑,也对抗着期待我们早点离场好收工的影院工
作人员。
    
    我很理解观众的离席。电影不好看,加上显而易见的装叉,和不合时宜的呓语式独白,使之成了一场漫长的自嗨秀。到最后,我忍不住刻薄地想:
许鞍华和李樯太自恋了,《黄金时代》在某种意义上,只满足了她们艺术独创的野心,但,为观众讲故事的初心,不知被他们忘到哪旮旯去了。
    
    也许,有人要说,这并不是低级的故事片,人家玩的是传记。但,传记非得这么颠三倒四吗?人家理查德·林克莱特也拍纪录片,同样是请了一拔
演员,用12年时光,拍摄一个时代,结结实实地感动了无数人。和《黄金时代》的花里胡哨相比,《少年时代》浑然天成,一如时光之璞玉。
    
  
  

2 早些年的时候,看萧红的《生死场》,吓到了。脓血泪泛滥,疯子瘸子横行,屎屁尿枪炮弹纷飞,将“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激烈地推到我面前,以至于一连几天,我都无法出戏。
    
    之所以无法出戏,有一个重要原因:那些沉重而龌龊的现实,全是我亲历过的乡村。月英有月英的镜像,金枝有金枝的对应,成业有成业的孪生兄弟,王婆有王婆的参照实体,甚至村口的歪脖子树,也有一颗,长在我出生的土坯房前。
    
    虽然《生死场》后半段狗尾续貂,企图依附于某种社会思潮,但还是很喜欢她,把她写的书,她的传记,都找来翻阅。
    
    萧红当然是有才华的,23岁,已经深谙世界之凶残,写乡村,写得生猛强悍,处处是令人倒抽一口气的蛮荒。写生活,写得冷硬、精准、苛刻,
有钢针式的穿透力,轻轻一捅,就能挑破疮痂和脓包。即使写《小城三月》的爱情,也是自毁式的固执,如棉絮里的火籽,暗中烧着,要人命地压抑和炽烈,等到发
现时,已经成了灰,只剩下一口叹息,堵在人的嗓子眼里,用尽半生去幽幽吐尽。
    
    再然后,知道了她的生平,母亲早逝、父亲凶暴、逃婚、私奔、怀孕、被弃、满城流言与白眼、饥寒交迫、贫病交加、新生儿送人、背井离乡、爱
人出轨、被家暴、怀着前任的孩子再婚、战争、婴儿死亡、逃难、病入膏肓、早逝......人世间有千难万苦,每一种,都铺在她的生命前方,等她去一一领略
滋味。
    
    31岁,她早夭,濒临死亡的时候,最爱的人不在身旁。
    
    “平生受尽白眼和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这是她在异乡,孤苦地离开人世之外,留下的最后的遗言。其中悲凉,令人瑟缩。其中不甘,令人悱恻。
    
    萧红是如此可怜,可怜到文艺青年很容易将她视为自己受难的姐妹,因她的爱而爱,因她的恨而恨,并哀叹生不逢时,不能帮她遮风挡雨,不能在她饥饿的岁月里,为她送去一个列巴圈。
    
    可是,在萧红生平资料中,我们还是能在她的悲凉里,轻易发现她的不可爱。许广平怨她,说她总是不请自来,一来就坐半天,打扰鲁迅休息,甚至鲁迅的病重,她觉得与萧红都有些关联。
    
    孩子出生后,看护妇抱给她说,她摇着手,说:“不要!不......不要......我不要呀!”
    
    而萧军,在萧红死后的许多年里,回忆她:“作为一个六年文学上的伙伴和战友,我怀念她;作为一个有才能、有成绩、有影响的作家,不幸短命而死,我惋惜她;如果以妻子意义来衡量,她离开我,我并没有什么遗憾之情。”
    
    仔细想来,萧红的悲剧,原因颇多。外界当然有不可推卸的缘由,乱世,战争,冷漠世情,愚昧传统,稀薄的生存可能,专制的父权与男权,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更多的,还是她自身的原因:她软弱的内心、病态的性情,与不自立自尊的人格,导致她的自我祸害和自我堕落。
    
  
  
3 为什么你遇人都不淑?
    
    为什么你一直没有职业?
    
    为什么你追求自由与独立的路上,却一直要一个男人,陆振舜、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鲁迅、锡金、骆宾基,陪在你身边,作你人生的依靠?
    
    为什么你每次都嫁人时,肚子里都怀着另一个男人的孩子?
    
    为什么你悲悯苍生,却一再弃儿,甚至疑似对进婴儿进行杀戮,从未表达过悔恨?
    
    所有这些,都让我觉得萧红就是一个悖论的集合体。她追求独立,却一直无法自立;她向往自由,却一直自我设限;她极其多情,又极其自私;她
反抗父权,反抗专制,却成为男权的另一种牺牲品;她说“成千上万的小孩饿死了,怎么看不见”,却任由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在蚊虫的叮咬中,全身冰冷,哭了整
整五天。
    
    萧红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自我规定的意志。缺乏自我规定的意志,最悲哀的一点,就是你把被迫做的事情,当成想做的事情;你把原本厌恶的生活,当成了想要的生活。这使得她虽然一辈子都在呼吁自我解放,却在同一个地方跌倒。重复着被弃和寻找,寻找和重新被弃。
    
    女性的解放,不论是从前,还是现在,其前提就是自我独立。
    
    天涯与豆瓣上,总有一些女文青发长帖,说辞职去旅行,花了几百块,从海边逛到城堡,从雪山飞到沙漠,一路艳遇,一路留下故事。但我们都心知肚明,像这种旅行,如果不张开钱包,必然要张开大腿;如果不刷卡,必然要刷逼。
    
    萧红也是。她与萧军见面的第一天,就和他上了床。那时萧军有家室,而她正怀孕七月。女人一旦经济与人格不独立,就容易慌不择食,任何一个男人靠近她,她都会像一只八爪章鱼,将他牢牢抓住。甚至,为了身无挂碍地依赖,她把亲生女儿遗弃。
    
    这样的解放,只是一个雄纠纠的口号,归根结底,还是奴隶,还是男权的玩物,还是没有自尊自爱自立,还是靠着性别去赚生存,和女性解放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因为不独立,再后来与端木一起生活,萧红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呵护,和尊重。
    
    记得靳以有一回去看她,她正在写鲁迅回忆录。端木在睡觉,听见说话,一面揉着眼睛,咕嘟爬起来,一面略带一点轻蔑的语气说:“你又写这样的文章,我看看,我看看.......”他果真看了一点,便又鄙夷地笑起来:“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
    
    三从四德固然让人讨厌,被设置的婚姻也令人反感,平庸乏味的生活都想逃离。但是,在你被自由、独立与解放之类的大词鼓吹得头晕脑胀的时候,请冷静想一个问题:倘若你离开了,你真的能养活自己吗?
    
    如果没有自食其力的本领,和自我健全的责任担当。那么,你很可能就是另一个娜拉。出走之后,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萧红没有回来,于是,她便堕落。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从一种攀附到另一种攀附,从一种被弃到另一种被弃。
    
    又或者说,她其实回来了,从男权的世界出发,又回到男权的世界,靠做或长或短的性奴,维持自己短暂的生命。

这两部电影主要都是描述萧红的经历,她是民国的四大才女,虽然满腹的才华,但是人生却不如意,珂珂砍砍的爱情和跌跌宕宕的人生。都给她带着一股浓重的笔墨色。

相较于这两部电影来说的话,我更喜欢许鞍华的《黄金时代》,他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原本总共有三个多小时,讲述的是萧红的一生所有的经历,后来删删减减,还是留了两个多小时,可以说是当年电影里面最长的一部电影了。

什么说我喜欢许鞍华的《黄金时代》而不是霍建起的《萧红》呢?因为只有许鞍华的《黄金时代》是真真正正的讲了萧红的一生,没有对她进行过多的改编,而是以自己的角度认真严谨的叙述了萧红的一生。

在他电影里的萧红一个很独立的小女人,但是避免不了她对待爱情的渴望,觉得在那个年代的萧红就是这样子的女人,他拍摄出来的萧红与我想象的几乎一致,独立,不服输,偶尔会流露出女子的温柔。

而霍建起的《萧红》中,我的角度来看,它过多的赘述了萧红在感情方面的事迹,整个电影下来,萧红的感情戏真的算是挺多的了,而且每当他在落难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男人在为他默默的付出,虽然最后还是无疾而终,但是比起《黄金时代》对萧红人物的刻画就显得有点轻了。

萧红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的坎坷,特别是在感情方面,她自身方面的魅力是真的很大,他每当一段感情遇到困难时,都会有另一个男人在为他默默的付出。

其中端木和萧军最让她心动,但是即使是再喜欢萧军,萧军还是逃脱不了男人的本性,那就是背叛!而端木他也有明显的缺陷,他胆小懦弱,危机的时刻抛弃了萧红,当时看到这里我气愤的不行,却也为她惋惜,或许如果不是这次事情,她真的能够跟端木好好的过一辈子。



作死。
真心的,我觉得这两个字概述这部电影就够了,但我忍不住又写了很多。
难怪现在文艺青年要蜕变为骂人的话。
怪丫的自己作死。

在剧中的萧红(注意这个定语,是剧中的萧红而不是真实的萧红)怀孕之前,剧情还是挺正常的,没有什么让我不舒服的地方,而且画面构图、用光都显得很讲究,从不少细节都看得出来导演、美术指导还有摄像的良苦用心。

但是,从剧中的萧红怀孕之后,很多事情开始不对劲儿了。
首先插播一段番外。
“你说这是拍东北人的传记片,演员咋不说东北话捏?”
“恁文艺一女主角要一开口‘干哈干哈’,你丫不瞅画面还不得以为放二人转呢。”
拉回来继续说。
剧中,萧红名不见经传的、来自老家的前前男友致其怀孕并畏罪潜逃,造成剧中苦逼异常的萧红成为了公交车售票员,同时还因为欠房租和各种债而被房东关关押,就在她可以写个惨字的时候,浑身看似被理想主义包裹的萧军同志站出来了,照顾她,爱护她……然后窝们滴森活,夺磨幸福,窝们滴森活,夺磨快乐……

结果,突然就发大水了啊!!!!!
在窗口目睹惨状的萧红同志,就像疯了一般冲出房间要去找萧军同志啊!!!!!
Wait,房东你天天不厌其烦锁人家,昨天晚上怎么就踏马不锁了啊!!!
还是爱情真伟大让萧红同志这个孕妇都能徒手撕破门锁的阻碍啊!!!
然后啊,萧红同志被救援人员带上船了啊,萧红同志声嘶力竭大喊你们要告诉萧军来找我啊!!!!
再然后啊,她跟赶来找她的萧军同志在水中巧遇了啊!!!!!
Wait again,这水踏马的是齐腰深啊!!!!!
身怀六甲地萧红同志居然就挣扎着从船上跳下去,艰难地奔跑跟萧军同志来个水中熊抱啊!!!!!!
你们比许仙白娘子还猛啊!!!!!!

接下来孩子生下来了啊……还卖给别人了!!!!!
人家出病房,萧军又追出去,把钱退给人家,还叮嘱人家等孩子长大了告诉人家Ta妈妈是作家!!!!!
尼玛我妈要生出来不要我以后还不认我,我就是知道她是美国总统都有个蛋用啊!!!!!!!
丫这是要让《人证》的剧情提前在天朝上演么!!!!!

我以为他们该消停了,完全没有啊!!!!!!
前路坎坷,喝碗鸡血继续嗨啊!!!!
两口子弹着琴耍着铃鼓在街上旁若无人欢快地奔跑啊!!!!摄像Sama还特别给力地放慢镜头给两人各种特写啊!!!!
俩二货就以这打起手鼓唱起歌的节奏到了一栋建筑物里面,然后森情滴抱在一起直勾勾看着对方……
我隐隐有种预感要开始限制级了。
“这……这是要野合么?”
我沉吟一番,没有开口。
然后他们说了很长一段对白,我只记得最后一句是“春天来了”!!!!
“艾玛,野合之前还念把诗啊……”
再然后,就在打下一束顶光的房间中央,翩翩飞舞地不知道是棉絮还是鹅毛大雪这不是重点啊,重点是两个人突然利索地把自己的破衣裳潇洒一脱啊!!!!
关键脸上表情在那一瞬间各种爽爆了啊!!!!!!

这三段剧情真心彻底治好了我的近视,因为……我!踏!马!瞎!了!!!!!!

然而高潮一波未清一波又起啊!!!!!!!

跑日本带个闺蜜回来,结果给挖墙角了,虽然不晓得这是不是真实的,但却是够狗血……
此时的萧红同志,脸上强欢笑,内心在咆哮!!!!!!
真是我的好闺蜜啊!!!!!!!!!!!!!!!!再也不相信基情了有木有!!!!!!!!!!!!!

后来萧红同志愉快地抽出珍藏多年的绿毛线要送萧军同志一顶帽子……
于是剧中萧红,萧军,还有端木仨人同睡一床的画面将森森地存在于我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
我只能说,花粥小美眉《老中医》中一句非常给力的歌词一语道破天机……

其实,剧情文艺的时候真的很文艺,某些画面用光,布景,演员服装什么的都很到位,尤其要说某些时候萧红的独白,恰到好处。
但是,雷银的地方编剧你也太不含糊了吧。

最后,我和一起看片的女友就一个深沉地问题展开了讨论:一个女人男朋友不断,究竟是她有魅力,还是她有手段?
我说,这恐怕得看喜欢她的男人怎么看吧?
女友哼了一鼻子,管那么多干嘛,我觉得满意就行。
瞬间我觉得我又好好传统。
不过说真的,这真的是个很难说的问题。
有的女人就像你家可以世代流传的达芬奇手稿。
有的女人永远就像你买不起,但还是有的是人前仆后继要去捧,天天都要在你身边念叨的海淀学区房。
有的女人就像深夜回家的时候留着的一盏灯。
有的女人就像你每天都会喝的很多水。
有的女人就像你消耗得很快的卫生纸们。
有的女人就像你硬盘深处的“思想学习”文件夹。
有的女人就像……
你身边的女人太多了。
究竟哪个会跟你一辈子?

看运气吧。
反正女人遇见你跟不跟你在一起也是看运气。

好了,说完题外话了,最后总结陈词:我萧你鬼大爷的红,编剧你纯瞎搞死作,坑苦了摄像和美术指导。

~~~~~~~~~~~~~~~~~~~~~~~~~~~~~~~~~~~~~~~~~~~~~~~~~~~~~~~《黄金时代》和《一代宗师》很像:标题很大,不肯把自己老老实实简单定位成某位历史人物的传记片;叙事很细碎,或许是因为他们坚信“平淡之中见真情,明星也是老百姓”;台词有亮点,前者是把文学作品和历史传记中的句子一支支捋下,插在人物头上,后者则留下无数“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金句。

以上是昨晚我在煎熬中看片的第一体会。

昨晚在宝山万达看的提前场,放映后有明星见面会。三个小时的电影看得我肠胃煎熬,后排的汤唯粉丝响亮地嗑着瓜子,瓜子皮洒落一地。好容易捱到结束,再等明星出现。汤唯、田原都漂亮,冯绍峰、朱亚文也端得是明星范儿。提问环节,我得到了提问机会,强压砸场子的冲动,问出一个“你们觉得你们和角色有什么契合点?”的问题。明星们不知所云的回答,让我觉得自己在苦苦求索的,不过是一只车库里的隐形喷火龙。

回到电影,电影的细节不想再刍议。批评它细碎,可以反击说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批评演员塑造差,可以反击说“这是间离效果”;批评节奏、批评编剧...总好像在替没批评到的其他部分开脱。

若我警醒自己保持恭敬,我会说:这片儿的导演、编剧、演员努力了,看得出。若我稍一放肆,我就得说:这片儿的导演、编剧、演员压根没有理解自己试图表达的命题。

王家卫把《一代宗师》拍成了一代打架唯美、在个人感情与国仇家恨间纠结的金句发明大师,许鞍华把《黄金时代》展现成了一群服装极尽精细、旅程踏遍全国的俊男靓女,哪怕考虑上萧红的“黄金时代”是“笼子”里的,那笼子也不过是病和穷。

明明把时代命题的牌坊竖了起来,却极尽投机取巧之能事,竟以为用服饰、对白、生活细节的真实就能铺陈出时代感——这难免说明,电影的制造者,根本就没有理解时代是怎么回事。

时代应该是一种控制感。它是系在人物四肢上看不见的线,不是人物服饰上看得见的花纹针脚。它让人物产生,摁着人物的头曲曲折折地走,直到灭亡。

时代应该是一种强力的逻辑,它能解释一个东北地主家庭的闺女为什么异想天开追随表哥逃到北平求学,也能解释一名著名女作家何以刚过三十就死于日本控制下的殖民地岛屿。

时代不是呈现,它不是告诉我们这些过往的事情究竟是怎样——二萧分手的罗生门?

它得告诉我们,这些逝去的人、事、物,缘何被时间定格成了如今的样子。

这个问题很难,但不容躲避,特别是当“时代”这个词已被豪迈地写在标题中。你可以寻找角度去回答它:写孤儿的狄更斯,写老处女的巴尔扎克,写婚嫁的简·奥斯汀,写通奸的王小波,甚至写《呼兰河传》、《生死场》的萧红本人,都交出了他们的答卷。但对于这部《黄金时代》来说,编导演三方都像是裸考的学生,并且宁愿贿赂考官博得同情来通过考试,也不愿直面考题,献上自己脑中(或许可怜的)所有。

逃避回答会造就最糟的结局:纵使许鞍华、汤唯甚至萧红,这些名字本身,便可赚得太多宽容和同情。但从回答“时代”命题的角度来说,哪怕是《建国大业》与《建党伟业》,都足以各扇此片五个耳光。


关于霍建起
很好的文艺片导演,美得的画面,深处情感的碰撞,无言的内心表达,会触动心底柔软的哪一点

暖的影片评价
导演霍建起将《白狗秋千架》搬上银幕,将本故事的精神就像叙事人的表白一样穿越出小说本身,飞到观众的眼前,感受到故事里的声音、故事里的气息、故事里的思想; 把一些沉重平凡却又博大而深邃的人类心灵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小说本身提供了很好的故事基础,通过一系列的人物及道具:秋千架、小桥、茅草地...

霍建起与思芜
从《赢家》的耀眼成就和在蒙特利尔走红的《那人那山那狗》,到《说出你的秘密》在大学生中引发共鸣,再到《蓝色爱情》触动各年龄段观众的情感,他们的影片充满了导演霍建起与编剧思芜的理想与梦幻。这是思芜的第一本剧作集,她选择让一个“同级工会”的成员写序,显得轻松有趣,她以“思芜”为笔名...

霍建起访谈
在霍建起荣获金麒麟大奖后,他表示还未从获奖的惊喜中恢复过来,对记者的祝福表示感谢。奖金数额提升至8万美元,他首先想到的是与妻子秋实分享这份荣誉,因为秋实不仅是编剧,也是《暖》的幕后功臣,曾获得最佳编剧奖。尽管在金鸡奖和东京电影节上霍建起未获最佳导演奖,但他并不感到遗憾,认为影片的整体...

霍建起到底是第几代导演?要原因
也没有"第六代"的反叛和黯然,霍建起的电影风格清新唯美,触及灵魂。但如果非要选出一个答案,那就选“第五代导演”,因为对第五代导演定义“1982年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系学生(后来扩展到摄影系、美术系)”,第五代导演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

秋之白华影片看点
中国电影界最具诗意的导演霍建起与夫人苏小卫再度携手,倾力打造的影片《秋之白华》以其独特的视角融合了革命史诗与浪漫爱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情感的盛宴。这部电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对主旋律题材的创新演绎,更在商业层面增添了诸多看点。《秋之白华》的浪漫爱情与唯美画面是其吸引观众的一大亮点。影...

北京电影学院专业教材·影像·探索人生:对话新锐导演目录
北京电影学院的专业教材《影像·探索人生》收录了一系列新锐导演的对话,呈现出他们独特的创作视角和思考深度。徐静蕾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导演身份,分享了她在承担责任中寻求进步的心得。贾樟柯的《世界》和《三峡好人》两部作品,展示了他对世界变迁和中国社会的深刻洞察。霍建起导演以其诗意和率性...

有哪些被严重低估的电影或电视剧?
但是有关父子情的作品却很少,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父子之间的感情本就是含蓄内敛的,不适合需要矛盾的戏剧化影视创作,所以导演敢用父子情的立意来创作,本身就十分大胆的。画面 导演霍建起是美术出身,做过多年的美工,所以对影片画面的掌控还是十分精准的。电影拍摄于湘西,导演把湘西特有的人文风情表现...

霍建起社会活动
同月,他又晋升为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的评委,显示了他的专业能力和国际影响力。[12]紧接着,10月,他受邀请成为第21届东京电影节国际评委团的重要一员,这一任命进一步提升了他在国际电影界的声誉。[13]2009年3月31日,一场在中国电影艺术交流中,霍建起导演和主演董洁一同出席了在智利瓦尔...

看电影《秋之白华》,你悟到了什么?
看这部电影,除了感叹爱的美好,更感叹相爱的两个人志趣相投是多么的重要,而在茫茫人海中能够找到那个知己又是何其的幸运。从女生的角度来看,之华真的不愧是新时代的女性,她的坚强勇敢,令人过目不忘。瞿秋白的才华与温情也令人印象深刻。从这个方面来看,好喜欢霍建起导演的这部影片,角色塑造也特别...

顺义区15695088923: 电影《萧红》好看吗?《萧红》影评! -
曲亨去氧: 被称为中国文坛的洛神,萧红的经历和文字一样,一直是一段传奇.上世纪中叶颠沛流离又百舸争流的中国,情路坎坷的才女作家,这样一个故事,能难拍到哪里去?但是导演霍建起却以实际行动告诉观众:我能!台词无疑是《萧红》的一大...

顺义区15695088923: 介绍下有关作家萧红的电影 -
曲亨去氧: 今年3月8号上映的《萧红》,导演霍建起,小宋佳演萧红.当天《南方周末》还给它了头条——她是一个被低估的女人. 这部影片的导演霍建起导演过《那人那山那狗》,还有莫言作品《白狗秋千架》改编的《暖》.影片基本上完整地介绍了才女萧红的一生.当然,主要是她的感情经历:逃婚;和男友同居,怀孕被弃;遇上萧军,相识、相爱、分手;认识端木蕻良,结婚.死亡.短短31岁的一生.

顺义区15695088923: 有人看过宋佳演的电影《萧红》吗 -
曲亨去氧: 看过,电影《萧红》为纪念萧红诞辰百年拍摄,由霍建起执导,宋佳,黄觉,王仁君,张博,李依玲等主演.故事讲述了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女作家萧红凄美的爱情故事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本片主演宋佳因主演萧红一角先后在金鸡奖、中美电影节、温哥华华语电影节中共三次获得影后桂冠.电影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不过电影的编剧还是对于萧红理解的不够透彻,并没有全面的去看待萧红

顺义区15695088923: 关于萧红的电影 -
曲亨去氧: 电影黄金时代.

顺义区15695088923: 今年上海金爵奖电影有哪些 -
曲亨去氧: 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有两部华语片入围.无独有偶,它们均为人物传记影片.霍建起在《萧红》(见左图)中用饱含深情的镜头语言...

顺义区15695088923: 讲一个女作家叫萧红的电影叫什么 -
曲亨去氧: 萧红 (2012) 导演: 霍建起 主演: 宋佳 / 黄觉 / 王仁君 / 张博 / 李依玲 类型: 剧情 / 传记1942年,病中的女作家萧红(宋佳 饰)困在了日军炮火下的香港,年轻的东北作家骆宾基(张博 饰)陪在她的身边,萧红向骆宾基讲述了她10年来颠沛流离的写作生涯,以及她和作家萧军(黄觉 饰)、端木蕻良(王仁君 饰)之间的两段不寻常的感情,特别是她与萧军难以忘怀的感情经历.

顺义区15695088923: 谁能给我霍建起导演的详细资料 -
曲亨去氧: 霍建起,,北京人.自幼酷爱绘画,1976年到农村插队落户.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从此,绘画成为他认识电影、理解电影,以及表达这种认识和理解的重要途径.1982年毕业后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美术设计.同年担任影片《九月》和《盗马贼》的美术设计,霍建起从学校走向生活,从单独绘画走向群体创作.离开学校十多年来,霍建起为《遭遇激情》、《出生入死》、《大撒把》等多部影片担任美术设计. 从1995年霍建起开始拍摄自己的电影,走上导演之路.

顺义区15695088923: 《那人那山那狗》的故事梗概. -
曲亨去氧: 《那人那山那狗》-基本资料 片名:《那山那狗那人》 出品方:潇湘电影制片厂1999年出品 导演:霍建起 编剧:思芜 制片:李春华 摄影:赵镭 美工:宋军 音乐:王晓峰 主演:滕汝骏(剧中人父亲) 刘烨(剧中人儿子)《那人那山那狗》-剧...

顺义区15695088923: 请大家推荐几个比较不错的导演吧、 -
曲亨去氧: 张艺谋 冯小刚 蒋家骏 王晶 沈怡 李慧珠 余明生 姜文 顾长卫 霍建起 蒋钦明 贾樟柯 张杨 陈大明 李虹 金依萌 韩三平 陈德森 叶伟信 陈嘉上 就这些了 我个人比较看好前四位 要采纳哦 追问: 欧美 呢?可以推荐几个吗? 回答: 乔治·卢卡斯 弗朗西斯·科波拉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大卫·林奇 昆汀·塔伦蒂诺 卢 贝松 彼得·杰克逊 詹姆斯·卡梅隆 蒂姆·波顿马丁·西科 克里斯·哥伦布(他是哈利波特系列导演) Nick Marck ...这些应该可以了吧 他们都很有名呢

顺义区15695088923: 《暖》电影是由莫言哪部小说改编 -
曲亨去氧: 电影《暖》,2003年由导演霍建起执导,改编自莫言的小说《白狗秋千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