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奏折和圣旨是汉文还是满文

作者&投稿:左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圣旨:
1、如果是“诰命”或“敕命”,一般圣旨上书写的文字既有汉文也有满文。
2、如果是“传位诏书”,一般圣旨上书写的文字既有汉文也有满文。
3、如果是“上谕”,历史圣旨中有纯满文书写,有纯汉文书写,也有即使用满文和又使用汉文书写。
奏折:奏折既有使用满文书写的,也有使用汉文书写,也拥有写有两种文字书写的奏折,皇帝的批复的文字也尽不相同。


请专家告知清朝嘉庆年间的圣旨的价格,其中有嘉庆亲笔朱砂签字,有被封皓...
如果奏折要5、6W的的话,那敕封的诏书应该不会低于10倍,第一奏折是有很多大臣写的,每天都可以产生几十乃至几百份,皇帝只有一个,他再勤勉也写不出那么多,第二,敕封诏书不是随便写,要有一定的原因,其中牵掣了些历史,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唯一要注意的是,诏书是真的吗?

汉朝大将说了什么话,让大汉三百年来无人敢侵犯?
回国后,许多人都在汉元帝面前弹劾陈汤,说他假传陛下圣旨,犯了欺君之罪,想必看过古代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假传圣旨和欺君之罪是什么罪名吧?任何一个都够人死上千百回了。事后,陈汤向汉元帝禀报的奏折上写到:“郅支单于杀害我国将士和使者,事情早就传遍了其他国家,他如此挑衅,让大汉的...

奏折的类型
奏折在康熙时期最早出现,一直沿用到清宣统灭亡。奏折的使用范围及内容 康熙朝只有少数亲信高官有权力上奏折,仅百余人而已。雍正朝为扩大耳目,有权上奏千余人,逐步形成四品以上高官均有资格上奏折。如戊戌变法时谭嗣同、康广仁、梁启超等均授军机章京衔正四品,因此可以直接上奏折给光绪皇帝。奏折的内容...

历代皇帝发过那么多圣旨,都哪去了?
大多数圣旨 都是要回收的,不是发给个人或部门的 ,,缴旨。。是一个固定流程,,而且 明清两代,,圣旨 很少。。都是 上谕 或者 廷寄 上谕 基本上是 上书房 或者 军机处 拟稿,然后 皇帝加玺 的文件,不是那种 电视里看的圣旨,廷寄 更是 各个 地方的奏折 加了皇帝的批复 或者是 军机大臣的批复后 皇帝画押的...

圣旨的结尾常用钦此二字,到底有什么含义呢?
但是,实际使用中,用了钦此的,恰恰不是皇帝亲自写的。这里就说到很多古装剧的谬误了。经常有剧情皇帝传旨的时候自己说钦此,或是大臣宣读皇帝手书圣旨时也以钦此结束,这都是不对的。现存的所有文献资料,皇帝亲笔手谕或是在大臣的奏折上的朱批都没有钦此两字。举个著名的例子,我们经常看到皇帝的朱批...

大臣呈给皇帝奏折,皇帝还没看一半,就大吼道:给朕往死里打
后来,朱元璋让人将这份巨长的奏折的重点挑出来,只有500多个字。于是,就下了一道圣旨,大臣以后的奏折,必须直接切入主题,不要啰嗦那么多,否则下场跟茹太素一样。客观来说,朱元璋的这种要求非常理性,大大提高了他处理国事的效率。若所有大臣都跟茹太素,一个仅叙述几件事的奏折,非要写成几万字...

大清皇帝帝批阅奏折习语“知道了”
臣仆们堂堂正正地上奏,一层层往上走,在军机处也过一遍,再进呈御览。里边的东西举朝上下皆知,皇上再批“知道了”就没有必要,所以“知道了”的出处,以密折为多。密折究竟有多“密”非但皇上老佛爷看密折是独自一人,上折子的大臣拟折子的时候也是偷偷摸摸神神秘秘的,要不能叫密折吗?为啥这么...

康熙传位遗诏亮相,还原雍正夺位之谜,“传位于四子”?不可能
雍正如此心急火燎地收缴十四阿哥胤禵与康熙的奏折,用意非常明显,就是担心胤禵把那些奏折带到北京,因为那些奏折、诏书和文件,可能存有康熙传位于胤禵的证据。 不仅如此,雍正还派出亲信带领人马,在胤禵家属可能经过的两条途经路线搜索拦截,以防他们将重要文件带回北京。 疑问四,十四阿哥反应过激。 老十四胤禵抵京后,对已...

求一份明朝言官奏折最好是弹劾别人的
所以旨意未下,满朝纷然已先知之。及圣旨既下,则与前所讲若合符契。臣初见嵩时,适原任职方司郎中...坊,镂凤雕龙,干云插汉,又不止茔地僭拟陵寝而已,大罪十二。 今日荫中书,明日荫锦衣。金吾之堂口

古代官员接了圣旨之后怎么处理啊? 圣旨需要供起来么,皇帝会不会检查官员...
放在香案上供着,像对待老祖宗一样。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勅书已来近,看街市上人乱纷纷。咱每只得忙前奔,备香案,接皇恩。”圣旨是中国封建社会时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今常用于比喻,假传圣旨。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严格区别:一品...

若尔盖县14788327116: 清朝的奏折和圣旨是汉文还是满文 -
崔俭润丹: 一、清朝的奏折 清朝的奏折在清朝统治阶段内主要是满文、汉文通用的.从奏折中的称呼可以看出:在奏折中官员自称有“奴才”和“臣”两种.满洲督抚提镇等官,清前期多具清字(即满文)折,折中一般自称“奴才”.道光五年规定,各省...

若尔盖县14788327116: 清朝皇帝写圣旨时,是用满文写还是用汉文写? -
崔俭润丹: 清制规定,颁给亲王、世子、亲王福晋、公主的为金册,颁给郡王、郡王福晋的为镀金银册,贝子及贝勒、贝子夫人、外藩蒙古亲王、郡王贝勒的为龙边纸册.颁给五品以上官员的圣旨,颜色、底纹图案比较丰富,有三色、五色、七色之分;...

若尔盖县14788327116: 清朝的圣旨时汉文的还是满文?
崔俭润丹: 从常理来推断应该是满文吧,那时的统治设是满足的嘛,他们是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的吧,圣旨的用语是代表统治者的地位的所以圣旨的语言还应该是满文吧,当然其他什么文章之类的当然可以用其他各民族的语言来表达吧

若尔盖县14788327116: 清朝时朝廷中的文件用的是汉文还是满文 -
崔俭润丹: 你好,清朝重要的的文件都是由满、蒙、汉、藏、回五种文字书写的,这与清朝时期的民族政策有关,满、蒙通婚是清王朝历来的规矩,而藏、回地处边陲,最重要的是起到了稳定的作用.在民间,老百性依然沿袭了明朝时期的日常生活方式,除了衣着、头发外,其他好象也没什么特别的.科举考试制度,清朝完全沿用了明朝的八股取士制,清朝时期,历代皇帝,都很推崇孔孟儒学,提倡八旗子弟说汉话,学汉学,以至于到了清朝晚期能说一口满语的八旗子弟很难找到了.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若尔盖县14788327116: 清朝国家档案是满文书写的,还是汉文书写? -
崔俭润丹: 谁说的?诏书都为满汉双语并用.清朝诏书文字为墨笔楷书dhl均为满汉合壁,汉文位于右方,竖行往左书写;满文位于左方,竖行往右书写,多用朱圈句读1739与一般文书不加标点不同.纸张接缝处正面正中位置盖有骑缝印,印用'皇帝之宝'n正文之后另起一行偏上位置书写年号及年月日期,并骑年盖月铃用'皇帝之宝't清代前中期大多用满文发布诏、诰等fj成为奏报、公文、教学、翻译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文字.在中原nptx乾隆以前期间满文奏折繁多73远超过单独的汉语奏折.其中顺治朝及以前多单独的满文奏折80康熙雍正两朝满汉合璧类奏折居多1单独满文或单独汉文均很少.

若尔盖县14788327116: 清朝的圣旨是不是都满汉两种文本
崔俭润丹: 大部分应该是,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更趋向于汉文,因为满族人也不会满文了.

若尔盖县14788327116: 清朝用什么文字 -
崔俭润丹: 官方文字是满文,但普遍使用汉字,到乾隆时就基本不咋说满文了,乾隆一再要求国语骑射.到溥仪时,溥仪都不会满州话了,就会一句“平身”.原因很简单,满族没啥文化,于是全面学习汉族的儒家文化,把大多数人在使用的汉字翻译成满文,工程很大.而且满文是表音字,汉字是表意字.如果用了表音文字,会大大加深民族隔阂.到时不要说满汉了,就是南北汉人都会分裂.

若尔盖县14788327116: 为什么清朝时写诏书时 用满汉蒙藏四个文字? -
崔俭润丹: 你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得看那个时期,清朝初期只用一切诏书只用满文部分诏书用汉文,因为汉人多,而且汉人大臣也多特别是诏告天下的文书全部采用汉文的.当时皇帝发诏书很多地方上看不懂,也不敢翻译后公布,后来从康熙开始重视边疆,特备是重视蒙古地区王公和藏区土司之间的关系,为了尊重地方名族采取给他们的诏书以他们的文字发布到了乾隆以后诏书会用满汉蒙藏回文发布,但也针对不同地区主要是满汉为主.如果是皇帝的遗诏就只用满汉两种,从雍正开始写两份,一份在自己确立太子后把诏书放到宫殿房梁上藏着,一份自己留着.防止有人伪诏的情况.

若尔盖县14788327116: 清朝圣旨怎么写的? -
崔俭润丹: 清代的官方文书是满汉合璧书写.

若尔盖县14788327116: 清朝官员上折是用什么字体 -
崔俭润丹: 一般是用“章草” 参考如下:“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今草大部分较章草及行书更趋于简捷.草书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