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古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春曰胜春潮。下2句?

作者&投稿:薄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春日胜春潮”的后两句是什么?~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他是匈奴族后裔,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出生在嘉兴,19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贞元十六年入杜佑幕掌书记,参与讨伐徐州乱军。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次年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当年八月改元永贞)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王□、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九月,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一字衍)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后来又担任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他一到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 (836)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诗歌创作 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新唐书·艺文志》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卷,但仍有遗漏。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①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董□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今有徐鸿宝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明清以来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属于这个系统。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属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③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残本《刘梦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两代的毛晋、惠栋、何焯、冯浩、黄丕烈等人曾对刘禹锡集作过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数是抄本,流传不广。现通行刘禹锡集版本:《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丛书集成》本《刘宾客文集》。此外,尚有校点本《刘禹锡集》。 刘禹锡的生平事迹,见于新、旧《唐书》本传,唐韦绚编《刘宾客嘉话录》(一称《刘公嘉话录》),记录了刘禹锡晚年有关创作、学问等方面的谈话,颇具资料价值。今人卞孝萱著有《刘禹锡年谱》,对刘禹锡的生平和各种史料多有考订。

秋天,西风猎猎,落叶飘零。因而在众多文人的笔下,写秋的作品往往和“忧愁”“伤感”联系在一起。而这两首诗却能一扫同类作品常用的低唱悲吟的情调,在构思上另辟蹊径,在艺术风格上又能各树一帜,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总的来说,刘诗以格调昂扬见长,徐诗以意境闲适取胜。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两首诗的立意迥然不同。《秋词》虽写于刘禹锡官场生活失意,政治抱负难以施展之时,但诗人却无丝毫的沮丧和气馁,而是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幅开阔辽远而又富有生气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气氛。这不仅是现实秋景的客观描绘,更是诗人人格理想的形象写照。诗人的豪迈情怀可见一斑。

徐玑是南宋中叶“永嘉四灵”之一,平生不热衷于功名,主张以清新之词写闲适之趣。《行秋》代表了其艺术风格。诗中纯然一派秋景,秋蝉鸣叫,秋柳披拂,秋水如镜,秋叶轻扬,构成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投身自然、拥抱自然的闲静安逸的心态。《秋词》展示了追求人格完善的崇高美,而《行秋》则呈现出“欲辨忘言”的田园牧歌美。

其二,艺术手法各有千秋。《秋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文章先从反面立意,以“自古逢秋悲寂寥”反衬“我言秋日胜春朝”,由虚而实,突出了诗人对秋的独到见解。尤其一“胜”字,笔力千钧,堪称诗眼。第三句描写辽阔的晴空下一鹤排云而上的壮景,更是将诗歌引入高潮。这既是实景,也是不甘沉沦,昂然不屈的诗人形象的真实写照,可谓实中有虚,虚中寓实。而“诗情”本是抽象的,诗人用一“引”字,化虚为实,变无形为有形,以其开阔恢弘的气势和浓烈的感情,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

《行秋》则运用动静映衬的写法。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以动衬静。整首诗以动为主,又辅之以鸣蝉、飞叶来增加动感,达到以动衬静、动静相生的艺术效果。二是以人物外在的动与内在的静相互映衬。诗人听蝉、赏溪、观叶,“动”无处不在,而这种“动”又与内心的静紧紧相连。因其“心”静,才有赏景的情趣;因其“心”静,聒噪的蝉鸣才变成了悦耳的筝音;因其“心”静,一叶生浪的细微变化才未逃出作者锐利的目光。因此,动景的描写也反衬诗人闲适宁静的心境。全诗用动静映衬的手法,渲染出一种淡远宁静的艺术氛围,映射出人物的心境。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他是匈奴族后裔,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出生在嘉兴,19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贞元十六年入杜佑幕掌书记,参与讨伐徐州乱军。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次年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当年八月改元永贞)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王□、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九月,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一字衍)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后来又担任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他一到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 (836)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诗歌创作 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新唐书·艺文志》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卷,但仍有遗漏。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①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董□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今有徐鸿宝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明清以来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属于这个系统。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属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③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残本《刘梦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两代的毛晋、惠栋、何焯、冯浩、黄丕烈等人曾对刘禹锡集作过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数是抄本,流传不广。现通行刘禹锡集版本:《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丛书集成》本《刘宾客文集》。此外,尚有校点本《刘禹锡集》。 刘禹锡的生平事迹,见于新、旧《唐书》本传,唐韦绚编《刘宾客嘉话录》(一称《刘公嘉话录》),记录了刘禹锡晚年有关创作、学问等方面的谈话,颇具资料价值。今人卞孝萱著有《刘禹锡年谱》,对刘禹锡的生平和各种史料多有考订。

秋天,西风猎猎,落叶飘零。因而在众多文人的笔下,写秋的作品往往和“忧愁”“伤感”联系在一起。而这两首诗却能一扫同类作品常用的低唱悲吟的情调,在构思上另辟蹊径,在艺术风格上又能各树一帜,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总的来说,刘诗以格调昂扬见长,徐诗以意境闲适取胜。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两首诗的立意迥然不同。《秋词》虽写于刘禹锡官场生活失意,政治抱负难以施展之时,但诗人却无丝毫的沮丧和气馁,而是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幅开阔辽远而又富有生气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气氛。这不仅是现实秋景的客观描绘,更是诗人人格理想的形象写照。诗人的豪迈情怀可见一斑。

徐玑是南宋中叶“永嘉四灵”之一,平生不热衷于功名,主张以清新之词写闲适之趣。《行秋》代表了其艺术风格。诗中纯然一派秋景,秋蝉鸣叫,秋柳披拂,秋水如镜,秋叶轻扬,构成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投身自然、拥抱自然的闲静安逸的心态。《秋词》展示了追求人格完善的崇高美,而《行秋》则呈现出“欲辨忘言”的田园牧歌美。

其二,艺术手法各有千秋。《秋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文章先从反面立意,以“自古逢秋悲寂寥”反衬“我言秋日胜春朝”,由虚而实,突出了诗人对秋的独到见解。尤其一“胜”字,笔力千钧,堪称诗眼。第三句描写辽阔的晴空下一鹤排云而上的壮景,更是将诗歌引入高潮。这既是实景,也是不甘沉沦,昂然不屈的诗人形象的真实写照,可谓实中有虚,虚中寓实。而“诗情”本是抽象的,诗人用一“引”字,化虚为实,变无形为有形,以其开阔恢弘的气势和浓烈的感情,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

《行秋》则运用动静映衬的写法。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以动衬静。整首诗以动为主,又辅之以鸣蝉、飞叶来增加动感,达到以动衬静、动静相生的艺术效果。二是以人物外在的动与内在的静相互映衬。诗人听蝉、赏溪、观叶,“动”无处不在,而这种“动”又与内心的静紧紧相连。因其“心”静,才有赏景的情趣;因其“心”静,聒噪的蝉鸣才变成了悦耳的筝音;因其“心”静,一叶生浪的细微变化才未逃出作者锐利的目光。因此,动景的描写也反衬诗人闲适宁静的心境。全诗用动静映衬的手法,渲染出一种淡远宁静的艺术氛围,映射出人物的心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望采纳

晴空一鹤排云上,引得诗情到碧霄


秋天的树叶象征什么
秋天的树叶因为已经达到了枯萎的时候,所以象征晚年。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说人到了晚年要回到故乡,一般用“落叶归根”。

秋天800字作文
但我爱那金黄色的而朴实的秋天,人们把秋天当作伤心,忧虑,烦恼的化身,古人有不少悲秋叹秋的佳句,杜甫就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名句。但我不这样认为,我把秋天当作快乐,幸福的天使,就比如世上稀有喜秋赞秋的诗句。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横空一鹤排云上,...

描写秋的诗,诗中要表达悲的情感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宋·杨万里《秋凉晚步》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染就:染成...

关于景物美(风、花、雪、月、日、四季)的古诗
日:《望天们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春:《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夏:《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秋:《山行》远上...

有关“留”字的古诗词有哪些?
17. 留落而今两鬓秋,暮年出处愧前修。18. 留滞身犹健,招延鬓已皤。19. 留滞常思动,艰虞郤悔来。20. 留官莫去且徘徊,官有白茶十二雷。21. 留春留不得,怯去舞衣红。22. 留连出关骑,斟酌临岐酒。23. 留得莲花偈付谁,独携金策欲归时。24. 留春不得被春欺,春若无情遣泥谁。25....

根据要求写古诗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秋池一株莲 隋 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古风 (其二十六)唐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子夜吴歌(其二)唐李 白 镜...

求关于:“情” 的古诗或词 友情 闲情 亲情 爱情 壮志豪情 要 古诗或词...
求关于:“情” 的古诗或词 友情 闲情 亲情 爱情 壮志豪情 要 古诗或词 还有边塞带凄凉悲寂的...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北宋 柳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5.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6. 杜甫《望岳》: 会...

初二上8首古诗(只要古诗,不用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廖,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古诗
描写春天的古诗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描写春天的古诗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秋天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请到碧霄。” 远上寒山石径斜,...

经典诵读两人关于秋天的古诗.开头怎么写?
自古逢秋悲寂潦,我言秋日胜春朝

雅安市19312596340: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春日胜春朝.后两句是什么 -
晨谢氨酚:[答案]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雅安市19312596340: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什么意思 -
晨谢氨酚: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意思是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

雅安市19312596340: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 、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 -
晨谢氨酚:[答案]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雅安市19312596340: 古诗文默写. 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刘禹锡《秋词》) -
晨谢氨酚:[答案] 我言秋日胜春朝

雅安市19312596340: 我言秋日胜春朝”出自哪首诗,全文是什么? -
晨谢氨酚:[答案] 秋词(其一)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雅安市19312596340: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什么意思 -
晨谢氨酚: 意思是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觉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出自《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

雅安市19312596340: (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春日胜春朝)的下一句是什么? -
晨谢氨酚: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廖,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雅安市19312596340: 自古逢秋悲寂寥的下一句是 -
晨谢氨酚: 一、自古逢秋悲寂寥的下一句:我言秋日胜春朝.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秋词》,全文如下:秋词 作者:刘禹锡 (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三、刘...

雅安市19312596340: 自古逢秋悲寂诗名叫什么? -
晨谢氨酚: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秋词》. 意思是: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1.全诗原文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2.全诗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雅安市19312596340: 古诗文阅读阅读刘禹锡《秋词》一曲,完成题目.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 -
晨谢氨酚:[答案] 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后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