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中有哪些多音字?

作者&投稿:季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七律长征中的多音字~

《七律.长征》中的多音字:
1、长 【cháng】【zhǎng】
2、难【nán】【nàn】【nuó】
3、只【zhī】【zhǐ】
4、乌【wū】【wù】
5、蒙【méng】【mēng】【měng】
6、磅【bàng】【páng】
7、大【dà】【dài】【tài】
8、 横【héng】【hèng】
9、更【gēng】【gèng】
10、过【guò】【guo】【guō】
11、尽【jìn】【jǐn】
原诗:
《七律·长征》近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释义: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三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红军们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历史》确定:“9月27日,陕甘支队占领通渭县榜罗镇”。 逄先知主编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李新等人主编的《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也认定中央红军到达甘肃通渭的时间为1935年9月27日。
可以认为:1935年9月27日,陕甘支队占领通渭县榜罗镇。然后,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途经通渭重镇榜罗后到达通渭县城;9月29日,在通渭县城文庙街小学召开了副排级以上的干部会议,而就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兴致勃勃地朗诵了他的《七律·长征》。
一、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创作于中央红军长征接近胜利之时。
二、1935 年9 月29日,在甘肃省通渭县城文庙街小学召开干部会议上毛泽东朗诵诗作,说明《七律·长征》这首诗已经基本成稿。
三、《七律·长征》这首诗初稿的形成时间可以推断为1935年9月29日当天甚至更早。
四、毛泽东对长征感受颇深,感慨良多,所以他曾经写下好几首关于长征题材的诗词。《七律·长征》是毛泽东特别喜欢的一首诗,成稿之后,毛泽东多次示人,文庙街小学会议上朗诵,在瓦窑堡的窑洞里抄写,都可以作为例证。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到10月份基本成熟定型。
五、写诗填词毕竟是艺术思维的创作活动,一般不会留下确切的历史记载,作者自己也未必能准确记住创作时间。中央红军的长征结束于1935年10月,长征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七律·长征》是带有“总纲”性的一首诗。因此,到1963年毛泽东给自己的诗作标注写作时间时,很自然地把将其确定为1935年10月,这种理解是符合历史逻辑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长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七律·长征》的来龙去脉

《七律·长征》诗中的多音字有五个:
1,难,读音nán,nàn 。读作nán,形容词,释义不易解决的,费心费劲的。还可做副词,释义费劲地,不大可能地,不舒服地。读作nàn,名词,释义无法摆脱的不幸处境。还可做动词:责问,质问。
2,只,读音zhī,zhǐ 。读作zhī,量词,意为羽,枚,修饰鸟禽数量。还可以做形容词,意为单独的。读作zhǐ,仅做副词时,释义仅仅,唯独。
3,磅,读音páng,bàng 。读作páng,形容词,意为磅礴,(气势)盛大,雄伟。读音为bàng时,为名词,指称东西的器件。也可以做动词,意为用磅秤称重量 。
4,横,读音 héng ,hèng 。读作héng ,形容词:与地面平行的,与竖立相反的,东西方向的,与纵向相反的。或作副词:朝左右方向,不顺畅地,无理地。读作hèng,形容词:不顺的,阻挡的,无理的。
5,长,读音cháng,zhǎng。读作cháng,形容词:有优势的,出众的;时间久的;距离大的,遥远的 。读作zhǎng,形容词:年老的,年纪大的。动词:发育,发展,变化,增加;滋生,萌生,萌发 。
《七律·长征》是主席毛泽东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原文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白话文释义: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七律·长征》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一联是写山,却将其戏称为“泥丸”这也是写红军万里远征,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也是毛主席常用的豪气拟物的手法。前两句是全诗的总纲,由三、四句开始是分述,也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写。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
五岭山脉弯弯曲曲,高高矮矮,绵延千里,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高大的乌蒙山脉也不过是往后滚动的小泥球。这是多么新颖的比喻!把起伏绵延的五岭山脉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为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把那样高大的乌蒙山脉比作在脚下滚动的小泥球。想象奇特,夸张已极。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尾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七律·长征》诗中的多音字有五个:

1,难,读音nán,nàn 。读作nán,形容词,释义不易解决的,费心费劲的。还可做副词,释义费劲地,不大可能地,不舒服地。读作nàn,名词,释义无法摆脱的不幸处境。还可做动词:责问,质问。

2,只,读音zhī,zhǐ 。读作zhī,量词,意为羽,枚,修饰鸟禽数量。还可以做形容词,意为单独的。读作zhǐ,仅做副词时,释义仅仅,唯独。

3,磅,读音páng,bàng 。读作páng,形容词,意为磅礴,(气势)盛大,雄伟。读音为bàng时,为名词,指称东西的器件。也可以做动词,意为用磅秤称重量 。

4,横,读音 héng ,hèng 。读作héng ,形容词:与地面平行的,与竖立相反的,东西方向的,与纵向相反的。或作副词:朝左右方向,不顺畅地,无理地。读作hèng,形容词:不顺的,阻挡的,无理的。

5,长,读音cháng,zhǎng。读作cháng,形容词:有优势的,出众的;时间久的;距离大的,遥远的 。读作zhǎng,形容词:年老的,年纪大的。动词:发育,发展,变化,增加;滋生,萌生,萌发 。

《七律·长征》是主席毛泽东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原文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白话文释义: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七律·长征》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一联是写山,却将其戏称为“泥丸”这也是写红军万里远征,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也是毛主席常用的豪气拟物的手法。前两句是全诗的总纲,由三、四句开始是分述,也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写。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

五岭山脉弯弯曲曲,高高矮矮,绵延千里,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高大的乌蒙山脉也不过是往后滚动的小泥球。这是多么新颖的比喻!把起伏绵延的五岭山脉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为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把那样高大的乌蒙山脉比作在脚下滚动的小泥球。想象奇特,夸张已极。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尾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难,读音nán,nàn 。读作nán,形容词,释义不易解决的,费心费劲的。还可做副词,释义费劲地,不大可能地,不舒服地。读作nàn,名词,释义无法摆脱的不幸处境。还可做动词:责问,质问。

2,只,读音zhī,zhǐ 。读作zhī,量词,意为羽,枚,修饰鸟禽数量。还可以做形容词,意为单独的。读作zhǐ,仅做副词时,释义仅仅,唯独。

3,磅,读音páng,bàng 。读作páng,形容词,意为磅礴,(气势)盛大,雄伟。读音为bàng时,为名词,指称东西的器件。也可以做动词,意为用磅秤称重量 。

4,横,读音 héng ,hèng 。读作héng ,形容词:与地面平行的,与竖立相反的,东西方向的,与纵向相反的。或作副词:朝左右方向,不顺畅地,无理地。读作hèng,形容词:不顺的,阻挡的,无理的。

5,长,读音cháng,zhǎng。读作cháng,形容词:有优势的,出众的;时间久的;距离大的,遥远的 。读作zhǎng,形容词:年老的,年纪大的。动词:发育,发展,变化,增加;滋生,萌生,萌发 。


《七律长征》 诗中写到了红军经过的地方有哪些
《七律·长征》中写到红军经过的地方有:1、五岭,即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2、乌蒙山。3、金沙江。4、大渡河。5、泸定桥。6、岷山。备注: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七律·长征》一诗提到了长征中的哪些事件?
《七律·长征》一诗提到了长征中的事件有:翻越五岭、翻越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岷山。出自:《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原文: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七律.长征中有那些地名?分别指的是那里?
1、五岭:指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2、乌蒙:指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3、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4、金沙江:即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县之间的一段。5、大渡桥:即大渡河上的铁桥。大渡河源出青海、四...

《七律 长征》中写了红军的哪几件事?
1、腾越五岭(越五岭)2、疾跨乌蒙(跨乌蒙:突破乌江天险)3、巧渡金沙江(渡金沙)4、飞夺泸定桥(抢大渡)5、喜踏岷山雪(翻岷山:爬雪山)原诗: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七律·长征中经过了哪些地方?
七律·长征经过的地方:一、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的河流。二、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三、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四、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五、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

《七律长征》诗中写到了红军经过的地方有哪些
《七律·长征》中描写红军途经的地点包括:1. 五岭:指的是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和越城岭,这些山脉横亘在红军的行进路线上。2. 乌蒙山:红军在这座雄伟的山脉中穿梭,其壮观的景色和崎岖的地形对红军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3. 金沙江:红军成功渡过了这条波涛汹涌的河流,继续他们的长征之...

七律长征中有哪些战役
4、“大渡桥横铁索寒”——强渡大渡河及飞夺泸定桥 1935年10月,在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毛泽东写下《七律·长征》这一壮丽诗篇。诗中写道:“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其中后一句记述了中央红军长征中两场著名的战斗。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一举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

《七律长征》诗中写到了红军经过的地方有哪些一定
我们先把《七律•长征》诗引用如下,然后逐一写出诗中所写红军经过的地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

七律红军长征中是哪些战役的总称?
七律长征中包括了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战役。一、巧渡金沙江 敌人估计我军必定要强渡金沙江,于是就在几百里长的金沙江沿岸布置重兵,控制了所有的大小渡口。我军派一个师在龙街架桥佯攻,引诱一切“追剿”军队都向这里靠近,我主力部队则在绞车渡歼灭守敌,用六只木船胜利完成了渡江任务。这是红军...

长征中有哪些经典战役?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胜利结束。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长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

曲阜市17587671953: 七律·长征的课文中有多音字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 -
解宇止咳:[答案] 难(二声、四声) 只(一声、三声) 横(二声、四声)

曲阜市17587671953: 七律·长征的课文中有多音字吗 -
解宇止咳: 难(二声、四声) 只(一声、三声) 横(二声、四声)

曲阜市17587671953: 七律长征多音字和形近字组词. -
解宇止咳: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多音字:红,难,只,大,横,更,尽. 红一一红色,女红. 难一一困难,遇难. 只一一只要,一只. 大一一大小,大夫. 横一一横竖,蛮横. 更一一更好,三更. 尽一一尽力,尽兴.

曲阜市17587671953: 《七律长征》中的押韵的韵母和押韵的汉字,5分钟抢答 -
解宇止咳: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押韵的汉字:【】里面的字 押韵的韵母:an

曲阜市17587671953: 《七律长征》中的七律指什么? -
解宇止咳: 《七律·长征》,前面七律是体裁,后面长征是诗名.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曲阜市17587671953: 《七律·长征》中,腾细浪、走泥丸、只等闲分别是什么意思? -
解宇止咳: 腾细浪:荡起细小的波浪. 走泥丸:脚下滚动的泥丸. 只等闲:把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曲阜市17587671953: 《长征》的诗词 -
解宇止咳: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wēi)迤(yí)腾细浪, 乌蒙磅(páng)礴(bó)走泥丸(wán).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意思...

曲阜市17587671953: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七律·长征的生字是什么 -
解宇止咳: 只有我会认的生字,没有我会写的生字 我会认的生字有:叩,刹,硝,髓,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