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普通人家的孩子,若想考中进士究竟有多难?

作者&投稿:贸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古代普通人家的孩子,若想考中进士究竟有多难?

1.比拼的对象显著差异

尽管高考是全民皆兵,同一天进行,但每个省份所采取的科目和卷子类别却不一而同,说是全国高考,不如说是省考,学子们不管如何比拼闯关,其对手都是同省之人。

而我们理解的科举,最受关注的进士一级,那可是全国人民中的佼佼者才有的机会,会场设在京城,既要解决舟车劳顿和陌生环境带来的不适应问题,又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三关斩六将。


2.准入资格差异悬殊

目前的中小学采取的是九年义务教育,高中则需要中考努力争取,只要不是差得太多或者缺席考试,一般情况下上个高中并不是什么难事,无非是一中还是普通中学的差别罢了。

上了高中,没出意外都可以顺利参加高考,甚至也可以根据专长选择艺术或体育等科目,减少文化分的要求,如此,上个本科也就相对容易了些。

但,古代的科举可不是这么简单,大部分人上学要么家里自学,要么上个私塾,教育资源之匮乏根据各地经济水平稍有差异,与今日比那是天壤之别。

不管怎样,要获取参加科考的准入条件必须先经过县、府和院三级考试,合格了给予“秀才”的名号,意思是“亲,你可以参加科考了”。好的人家可以上国子监,一般的上县学、府学,之后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充分地准备,迎接科考。

不幸的是,这个科考,只是省考中争取名额,先是和同省之人比拼,考中了变身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省状元,不过从今日看,过去的解元在今天并不太为人所知。

3.录取率差别甚大

今日,放眼全国,福建的高考录取率及一本上线率傲视群雄,以至于“福建户口”一时成了傲娇的资本,接下来我们便以福建为例,简单对比一下考进士与上清华的难易程度。


四、考进士与上清华的相爱相杀

综上,以近两年数据看,清华在当年度参加高考学子中的录取率为0.044%,在本一中的比例则为0.24%。

科举考试以明代福建为例。

福建在明代各科举人的名额不定,正统六年为60名,景泰四年为90名,万历四十三年为95名,为方便计算,本文统一采用90名进行试算。

《闽书》上记“其入试士,以三千余人中解额者九十”,也就是说乡试中举的比例大约是3%。


首先,以学子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做对比

按郑州大学郑民服教授的统计,明代崇祯三年福建人口为10,878,056人,有资格参加省级乡试的秀才人数为3,000人,每科中举90人。以之推算,明代参加乡试的福建秀才,占人口比例为0.028%,举人录取率为0.00083%。

2017年福建人口为3911万人,高考的考生数占全省人口比例为0.48%;本科人数比例为0.31%,上清华人数比例为0.00023%。

因乡试三年举办一次,故举人录取率按年算应为0.00028%,与上清华的比例基本相近,可见范进中举,可是相对于上清华的美事,怪不得把他高兴坏了。

如以进士比例算,明代福建进士数2418名,举人数8376名,举人上榜率为28.9%(高于全国平均值24.02%),则福建进士年录取率为0.00008%,该数值也相当于上清华0.00023%的1/3~1/2。


其次,以参考学子比例对比

3,000名秀才考中进士的概率为0.87%,则年录取率为0.29%,较上清华0.044%高出5倍。

综上分析,科举考试能考上进士,其难易程度大概相当于考上清华大学的三倍,能考上前三名那更是惊天地泣鬼神,只有祖上庇佑了。

考进士如此之难,作为今天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不努力呢?想想家庙中的进士牌匾,想想先人为我们创下的一番基业,盛世于今日,不为中国崛起而读书,也为自己争一口气,不奋斗不知自己能耐有多大。




祖辈父辈和我们的衣食住行
祖辈父辈和我们的衣食住行如下:1、衣 回望过去,包括祖辈、父辈,物质是非常匮乏的。到了改革开放初期,虽然有所改善,但大人小孩想要穿一件新衣服也是相当困难的。普通人家的孩子,能在过年时穿上一件新衣,心里必定是美滋滋的。记得八十年代后期,已经上了初中的我,平时穿的裤子还是打了补丁的。而...

...深大很多不学无术的富二代,我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应该去深大吗_百度...
如果够了深大的分,还是建议选择别的同等分数的高校会好一点。不学无术不至于,但是深大对于太普通家庭的孩子不是很好的选择~

一些普通家庭的家长把孩子当成“富二代”来养,这样真的好吗?
真正的丰富是丰富孩子的精神和修养。在中央电视台“中国诗歌大会”第二季节目中,来自复旦附中的16岁女孩吴亦舒拥有众多粉丝,满足了所有人对古代才女的幻想。吴亦舒在台上的自信和冷静令人钦佩。她至少有2000首诗。用她的话说,“我先去抓。但她不是诗歌的复述者,而是出于爱,而且从小到大。吴亦舒对...

为什么穷人家的孩子难翻身?普通人如何翻身?
那些优秀的家庭,都是别人几代人努力的结果。因为大多数普通人不懂规划,导致自己的生活一塌糊涂,更无法给下一代正确的建议和指导,导致自己的孩子在社会摸索半生,浪费太多时间。因为家人和亲戚的认知局限,他们更容易在孩子的事业上帮倒忙,给出一些落后的指导;相反,那些穷人家叛逆的孩子反而容易成功,...

你知道有钱人家和普通人家在教育上最大的差距在哪吗?
我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跟咱们很多家长想法是一样的,非常生气啊,认为这是教育的漏洞,不公平,但是我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就是我们十年寒窗可能终究赢不过别人三代人的努力。有钱人家往往是因为资源多,人脉广,能第一时间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占得信息,而普通人家基本上都是被动的接收...

不同阶层的人能成为朋友吗?
有一种说法是富二代其实大部分都更加善良。因为身处的环境,他们很少见到外界的黑暗面,心灵比较纯净,因此会将人想的也更善良。只是,他们长期所处的环境,是以更明显的利益交换为基础的。因此,普通人家的孩子就算和富二代曾是同学,也有共同语言,但是如果无法给富二代提供适当的回报,富二代肯定很...

很多有钱人的子女往往很优秀,这是为什么呢?
有些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还不能发现自己和其他同学之间有太大的差距,但是一旦上了大学,就会逐渐发现自己和周围人的差距,尤其是在进入了社会后,很多人也都会发现有钱人的子女会非常的优秀,而普通人家的孩子有的依旧平庸。那么这种情况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一、有钱人会更加严格要求子女的学习相信很多人...

你怎么看待如今家长拿别人家的孩子对比这一行为呢?
二: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应该拿来对比。其实不同家庭的孩子就不应该拿出来对比,因为每个家庭的不同导致每个家庭的教育不同,每个家庭的生活环境不同,那么这些完全不同的条件,还拿出来对比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所以说不同家庭的孩子拿出来对比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就比如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跟一个非常有钱人家...

农村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败儿”,这句话有道理吗?_百度知 ...
古代乃至封建社会孩子的教育,跟随父母时间比较长,读书也比较晚,父母与孩子感情深厚。有些普通人家的孩子,一辈子都没有读书接受教育的机会,那么,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家庭教育环境中,男主外,女主内的自然分工下,母亲长时间给孩子接触的过程中,如果说小孩子淘气不听话了,母亲严厉教育孩子,...

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白岩松:没有高考,你能拼得过富二代吗?
所以,白岩松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在很多方面,我们是无法跟富二代相比的。而高考,无论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还是富二代,都是一样对待,你有能力就能够得高分,这大概就是最公平的事情了吧。小结:人们一直用“条条大路通罗马”来鞭策莘莘学子们,但接触得越多就会发现,有的人不需要考虑怎么才能去往...

新芜区15831697542: 古代考中进士容易吗?(我指的是一般进士,不是状元) -
佐妹奉林: 当然很难,不然范进怎么会考到七老八十才中个进士啊.求采纳

新芜区15831697542: 古代科举考试,由童生到状元要经过哪五个阶段? -
佐妹奉林: 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殿试由唐代武则天首创,宋太祖时成为定例).从童生到状元,一般须经五个阶段: 童生 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 院试 由省学政...

新芜区15831697542: 明清科举制度的程序? -
佐妹奉林: 你好: 科举考试起源于隋,完善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明(改为八股文),废除于清(清光绪年间废除). 参加科举顺序如下: 1童子试.只有通过了童子试,才有资格参加正试.童子试又按照县试,府试,院试的步骤进行.童子试每年都有(好...

新芜区15831697542: 请问一下,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是怎样的?是不是所有的书生就可以考状元的呢? -
佐妹奉林: 要经过层层考试,每一次的录取率是很低的,照例来说的确是都可以考状元的.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学习成绩优秀的一二等学生)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 明...

新芜区15831697542: 古代中举人和进士的难度,和现在考公务员比,如何 -
佐妹奉林: 参加岁试成绩优秀的生员(秀才)可以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才能参加更进一级的乡试,称为"录科". 乡试在京城以及各省的省城举行,通常三年一试,一般是在子、卯、午、酉年举行.又考期通常在农历八月时举行,因此乡试又名"秋闱...

新芜区15831697542: 清朝科举和当官的问题? -
佐妹奉林: 在古代,普通人想要当官,而家里有没有什么爵位可以继承的话,就只能参加科举考试了,对以他们来说只有参加科举才能做官,而且爵位是没有实权的,所以要想当官,还是只能走科举的路子了科举殿试及第者都可以称为进士,进士按照成...

新芜区15831697542: 古代的进士和举人的一般出路有哪些 -
佐妹奉林: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中了进士后,朝廷还会再组织一次考试,成绩一般的会分配成为知县、御史等七品以下官职,这些人升到中央高官的几率较小.成绩优异的进士会则选入翰林院深造,成为庶吉士,这些进士毕业后成绩好的留在翰林...

新芜区15831697542: 古代为了考上进士而学习一辈子的例子 -
佐妹奉林: 我国的科举制度从隋唐到明清,虽对考生有一定的身份或其他限制,如倡优、皂隶出身者和居父母丧者不许参考,但对考生的年龄从未有过任何限制.自唐代以来,高龄中举及第者历代皆有.尤其是在清代,高龄及第还被视为“熙朝盛事”,...

新芜区15831697542: 古代科举考试很难吗? -
佐妹奉林: 现在大学录取率超过70%.古代即便是明清时期高科举录取率,也才不到10%能成进士.而且这是通过了地方一级考试后的最后一次考试录取率,之前还有乡试,会试,全国进士也就几十几百人.唐宋时期就更少了,一届几十个进士,辽朝时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