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作者&投稿:尾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谢尚江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2、桂林山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 4、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中彩那天 6*万年牢 7、尊严 8、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9、自然之道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蝙蝠和雷达 12、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13、夜鹰的歌声 14、小英雄雨来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生命 20、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第六单元
21、乡下人家 22、牧场之国 23、古诗词三首 24、麦哨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6、全神贯注 27、鱼游到了纸上 28、父亲的菜园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29、语言两则 30、文成公主进藏 31、普罗米修斯 32、渔夫的故事
教学进度:
时间 教学内容
第1 –3周 第1单元
第4 –5周 第2单元
第6 –7周 第3单元
第8 –9周 第4单元
第10 –11周 第5单元
第12 –13周 第6单元
第14 –15周 第7单元
第16 –17周 第8单元
第18 –20周 全面复习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13课时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 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 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 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 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
3. 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 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 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 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教后记:通过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增长学生的知识积累。

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1.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再次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朗读比赛。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让学生读给老师或同学老师听,恰似给疲劳的学生注入了兴奋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气氛瞬间进入了高潮。与老师或同学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待人接物、语言交际、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真可谓一举多得,设计绝妙。)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
  (围绕教单目标,读写结合。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播放录象,音乐伴奏。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画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板书:美如画)
3.出示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教后记: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到听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小孩是不感兴趣的。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人胜的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定会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二)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板书:3.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盘曲:曲折环绕。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曲”读qū,不要读成qǔ)
  呈:显出,露出。课文中指山上沙土显出粉红色。
  明艳:明亮鲜艳。课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高耸。课文中指山势高耸。
  森郁:树木茂盛繁密。课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课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儿。(“隙”读xì,不要读成xī)
  昏暗:光线不足;暗。课文中指洞中光线不足,视线模糊不清。
  挤压:靠拢压迫。课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从左右两边及上方向他靠拢压迫过来。
  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课文中指头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石钟乳: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也叫钟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称。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各种名称。
  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端,项目。课文中形容钟乳石和石笋的形状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颜色各不相同。异,不同。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颜色各不相同。
  一转:走一圈儿。课文中指作者在内洞里走了一圈儿。
  进: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课文中指内洞大约有十来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水流起头的地方。课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头。
(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板书:·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四)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学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按游览顺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献比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第二段: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三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第五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第六段:写乘船出洞。)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教案1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共五篇课文:《养花》、《古诗二首》、《山中杂记》、《爸爸带...

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反思与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篇一: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反思与教案 识字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规范地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3.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4.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下册课文《语文园地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下册课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 “加一加”、“换一换”。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要求书写的6个生字,学习偏旁“子字旁”和“倒八”。 2、会正确认读本课要求认读的12个生字。 3、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孤单”的意思,理解“也”的用法并会用“……也……”说话。 教学重点: ...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游戏1》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游戏1》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游戏1》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复习带有前后鼻音的音节。 2.在游戏中...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 一、朗读 1、教师将课文抄在黑板(或小黑...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新课标是我们最常用的一个教材版本,为了帮助大家备课六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 《匆匆》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方法...

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篇1 祖先的摇篮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

一年级下册语文《世界多美呀》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语文《世界多美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下册语文《世界多美呀》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册教案全集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 下册册教案全集,仅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册教案全集(一) 伤仲永 一、所在第一单元 二、授课学时2课时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

杭州市15579193249: 求文档: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导学案 -
房夏阿苯:[答案] 4.1 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 合作学习: 课文一空行分为三部分 1在课文第一部分找一找描写小孩语言的句子,体会它包含着的另外一层意思. 2找出...

杭州市15579193249: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教案听课教学意见和建议 -
房夏阿苯: 建议:课上,老师还要注意要等学 生把话说完,说充分,再进入下一个环节,给学生留出组织语言,表达语言的时间,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

杭州市15579193249: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
房夏阿苯: 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3、搜集黄河资料,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教学准备 1...

杭州市15579193249: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怎么写 -
房夏阿苯: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接任新班,为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四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素质为中心,以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为主线,从日常行为到学习习惯;从学习成绩到身体素质等方面,力求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

杭州市15579193249: 四年级语文下册十五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课怎么上 -
房夏阿苯: 给你发这一课的教案,希望能帮到你.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学习目标 1、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

杭州市15579193249: 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复习课怎么讲 -
房夏阿苯: 1、重温教材:小学生经过一个学期好几个月时间学完了一册教材,虽然平时的学习都比较扎实,但因为学生年龄小,一段时间以后难免有“回生”的现象,会不同程度地遗忘以前学过的书本知识.教师在期末复习时,要带领学生重温整册课本...

杭州市15579193249: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国家规定的新课程标准是什么 -
房夏阿苯:[答案]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

杭州市15579193249: 语文四年级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
房夏阿苯: 一、走近黄河 1、听《大中国》录音导入 师:古老的中国有两条龙,一条是长江,一条是黄河.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 2、多媒体课件播放黄河录像, a. 江水滔滔,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

杭州市15579193249: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一)如题 按要求做题:画出下列句子中用错的词,并改正过来.(9分) 1.我感动老师对我的帮助.( ) 2.我们要珍惜粮食,... -
房夏阿苯:[答案] 1、感动改成感谢 2、珍惜改为爱惜 3、损害改为破坏 4、勤劳改为辛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