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婆罗多》之薄伽梵歌(十一)

作者&投稿:澹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取自《摩诃婆罗多》之《薄伽梵歌篇》

       至尊者说:“有一棵根向上、枝向下、吠陀赞歌作叶子的榕树,认识这棵树便认识《吠陀经》。这棵树还有上下伸展的分枝,养分来自物质自然三形态,更细的枝条视为感官物象,下生的根系视为人类社会行事功果的绳索。”

       “这棵树的实相在凡界看不到,没有谁知悉哪里是它的起点,它的终点,它的扎根地。不过,你要举起断念的利刃,不留余力劈倒这棵树;为此,你要找到一处一去不复返的地方,在哪里皈依万物起源、创世之初就是万物居所的至尊人格神首。”

       “要抵达那个永存的国度,理当灭除妄念,抛开虚荣,了断虚有的关系,觉悟永生之道,根除物欲,抛开苦乐的相对观念,认清皈依至尊者的妙法。那是我的居所,不用阳光,不用月光,不用电能,一样灿烂夺目的居所,到达此地,永不重返物质凡界。”

       “困在凡界的众生是我的一尘一沙,永存永在,只因生存的困境,以心意在内的六感,苦苦挣扎求生。如飘香的气味,物质凡界的众生带上不同的生命观,延续到下一躯体。只要换上一个躯体,换上一种类别的耳、鼻、舌、触觉,一种类别的心意,众生便对应享有一种类别的感官物象。”

       “众生如何离弃躯体,如何在自然三形态的逼迫下更换躯体,那是愚人无法知解的,可是,这一切逃不过具足真知的慧眼,对此一清二楚的是觉悟本我的超凡觉者,若是没有觉悟本我,即便努力不懈,也看不出当中的奥妙。”

       “驱散整个世界黑暗的灿烂阳光,来源于我,皎洁的月光,熊熊的火光,亦来源于我。是我施展大能,使每一星宿运行于轨道上,是我化作月亮,给蔬菜送去生长的原液。我是众生体内的消食之火,我是消化四类食物、进进出出的气息。我就在人人心中,记起、忘记、认知来源于我,我通晓全部《吠陀经》,诚然,我是《吠檀多经》的原著,《吠陀经》的全通。”

       “众生分为有过、无过两类,物质世界的生灵为有过众生,灵性世界的生灵为无过众生。除此两类生灵,还有万灵之首,至尊本尊,是他进入凡界,撑持凡界。因为我已超脱物外,不在有过众生和无过众生之列,又是万灵之首,世人和《吠陀经》便尊称我为‘至尊者’。”

       “婆罗多之子呀!谁能明了我是至尊人格神首,无疑便可读懂一切,随后,全身心忙于奉爱服务。无罪之人呀!这是吠陀文献奥妙中的奥妙,我已一语道破,谁能了然于胸,必成智者,尽心觉悟圆满之道。”

       “婆罗多之子呀!天赋神性的圣人,拥有的神性(超然品性)为无惧,净化自身,增进灵性学问,布施,克制,献祭,研习《吠陀经》,苦行,简朴,不施暴力,真诚,心无怒火,弃绝,平和,心无挑剔之念,心怀怜悯,心无贪念,温和,谦卑,意志坚定,神采奕奕,宽容,不屈不挠,清洁,心无怨恨,心无虚荣。”

       “普利塔之子呀!天赋魔性之人,潜藏的魔性为自大,高傲,易怒,狂妄,无情,执迷不悟。”

       “神性(超然品性)有助于解脱,魔性则终究自食其果,般度之子呀!不必担忧,你天赋神性。普利塔之子呀!凡界之内受造的众生有两类,一类属于神性,一类属于魔性,我已详解过何为神性,再来听听何为魔性。”

       “带上魔性者不知什么当为,什么不当为,他们不愿洁身自爱,不愿端端正正,不愿踏踏实实。他们说这世界皆为幻象,无根无基,没有掌控神明,不过是男女私情的产物,此外别无它因,他们提出这类魔性观点,其实自己也不清不楚,他们唯恐天下不乱,所作所为百害而无益。”

       “带上魔性者贪慕虚荣,贪恋美色,总有非分之想,他们也会立誓,用意是追求一场梦罢了。他们认定由生到死,人类文明的根本需求是满足自己,为此没完没了的空发愁。他们有数之不尽、挥之不去的物欲、色心、怨恨,为了满足自己,为了发财,一向不择手段。”

       “带上魔性者心想:‘今天发的财够多了,明天照计划再发一笔。我发的财够多了,将来还要越来越多,期待大发横财。谁和我有仇,我便除掉谁,凡是仇人,一个不留。我是天下霸主,唯我独尊,我是完人,能人,福星。我最富有,周围全是达官贵人,我的本事无人能及,我的福禄无人能及。我也操办献祭,我也行善布施,再从中取乐。’如此,他们根本不清楚自己的过失。”

       “他们发愁之后不知所措,乱想之后百感交集,因为寻欢作乐的执念太重,滑入了地狱深渊。他们总会得意洋洋,不知廉耻,由于虚荣心、发财心的蛊惑,偶尔也会操办献祭,但有名无实,不会遵守规规条条。他们贪权,好色,易怒,自满,自命不凡,仇视居于自己体内、他人体内的至尊人格神首,亵渎正统宗教。”

       “我会将仇视者,作恶者,人下之人,打入物欲横流的汪洋,使之沦为邪恶的种族。如此,他们在邪恶的种族反反复复投生,越陷越深,滑入无底深渊,永远远离我。”

       “好色、贪心、易怒是通往地狱的三扇门,诱使灵魂堕入凡尘,明智之人理当避而远之。贡蒂之子呀!避开这地狱的三扇门,忙于有助觉悟本我之事,才能日益精进,抵达最终归宿。”

       “无视经典的训诫,随心所欲而为,只会怏怏不乐,修为不足,无法抵达最终归宿。遵守经典的训诫,懂得什么是尽职,什么是失职,理清当中的规范再身体力行,才能日益精进。”

       阿周那问:“不遵守经典的训诫,仅凭一己的设想来崇拜,结果如何?那是属于善良形态、情欲形态还是愚昧形态?”

       至尊者说:“对于受困灵魂,处在什么形态,便有什么信仰取向,可分为善良形态、情欲形态、愚昧形态三类,接着听吧!”

       “留在什么形态,就有什么信仰取向,可以说属于什么形态,就有什么特定信仰。善良形态者崇拜天神,情欲形态者崇拜魔性中人,愚昧形态者崇拜鬼怪幽灵。魔性中人的称谓来由是,此人不按经典的记载去刻苦苦修,悔过自新,仍然自命不凡,贪恋美色,冲动之下,不惜摧残肉体,有意为难内在的超灵。”

       “依据物质自然三形态,享用的食物也分为三类,献祭、苦行、布施同样如此,听好了,我来说说当中的差别。”

       “善良形态的食物延年益寿,排污养生,是健康、体能、愉快、心满意足的保障,这类食物清甜可口,鲜美多汁,富含营养。情欲形态者喜欢过于酸、咸、苦、辣、干燥、滚烫的食物,这类食物会引起苦恼、烦躁、病变。愚昧形态者喜欢腐败变质、失鲜走味、污秽不堪、超过三小时烹饪的食物。”

       “献祭时遵守经典的规条,本职所在,不求有所回报,属于善良形态的献祭。婆罗多之首啊!献祭在于达到成就名利、摆阔炫富、志得意满的意图,属于情欲形态的献祭。献祭时无视经典的训诫,不广发灵粮,不咏颂赞歌,不给祭司分发赏金,不怀信仰,属于愚昧形态的献祭。”

       “身之苦行分别为崇拜至尊之主,崇拜婆罗门,崇拜灵性导师,崇拜父母般的长辈,还包括清洁,简朴,禁欲,不施暴力。言之苦行分别为讲实话,讲有益的话,不讲得罪人的话,还包括定时朗诵《吠陀经》。心之苦行分别为冷静,单纯,严肃,克制,不怀邪念。修行这三类苦行,没有成就名利之念,意在取悦至尊者,就属于善良形态。”

       “意在博得他人赞许、仰慕、膜拜,藉此抬高身份,这类华而不实、易得易失的苦行,属于情欲形态。摧残肉体,意在招惹是非,伤害他人,这类无知的苦行属于愚昧形态。”

       “施舍时对时辰,对场合,对人选,本职所在,不求有所回报,这类布施属于善良形态。施舍时期待有所回报,期待功果所得,并非心甘情愿,这类布施属于情欲形态。施舍时不对时辰,不对场合,不对人选,失礼数而目中无人,这类布施属于愚昧形态。”

       “‘唵、嗒、啥’三音节,在创世之初便用于象征终极的绝对真理(梵),为了取悦至尊者,每当婆罗门操办献祭咏颂吠陀赞歌时,便会念出。超凡觉者在开始献祭、苦行、布施时,意在靠拢至尊者,总会先念‘唵’。献祭、苦行、布施属于超凡的德行,意在挣脱物欲的绳结,过程中总会念‘嗒’。念‘啥’则象征献上祭品给绝对真理,普利塔之子呀!为了取悦至尊者,献祭、苦行、布施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无论是否按照规范,对至尊者不怀信仰的献祭、苦行、布施,成果易得易失,普利塔之子呀!到头来只会今生来世一无所获,一场空罢了。”​​​​


克里希那
在史诗巨著《摩诃婆罗多》中,克里希那以激励阿周那的导师身份出现,他鼓励阿周那勇敢战斗,同时教导他接纳爱情,不为世俗的约束所压抑,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勇气。他的智慧包容而生机勃勃,他的教导超越了宗教的界限,涵盖了生命的深度,包括超脱、爱与智慧,主张遵循真我,自然而然地行动。薄伽梵歌的智慧之光...

《薄伽梵歌》人物志
阿私多 —— Asita ,与一位著名的国王同名,他是具足神通的圣仙,湿婆的奉献者之一,曾参与国王遮那密遮耶毁灭蛇族的蛇祭大典,并向父亲讲解过《摩诃婆罗多》。 阿周那 —— Arjuna ,为贡蒂召唤天界之王因陀罗所生的英雄,克利须那的至交朋友,为了化解俱卢之战的困惑,克利须那对他讲述了《薄伽梵歌》。宇帝士提尔...

瑜伽的起源故事是什么?
在印度最知名的史诗故事——《摩诃婆罗多》中这样说到:哈朗亚嘎是瑜伽最古老的宣扬者。 2、斯瓦塔摩茹玛-哈达哈达瑜伽最早的传播者 斯瓦塔摩茹玛(Swatamarama)在瑜伽历史上的贡献有两个主要方面:首先,哈达哈达瑜伽是瑜伽体位锻炼的开端。斯瓦塔摩茹玛被普遍认为是哈达瑜伽的集大成者,他开始了哈达瑜伽的广泛...

【印度神话资料】毗湿奴与其十种化身
罗摩与哈奴曼:在《罗摩衍那》史诗中,罗摩化身挑战魔王,哈奴曼猴神活跃其中,罗摩的故事甚至影响了孙悟空的形象,寓意着英雄的传承与启迪。克里希纳:作为《摩诃婆罗多》的主角,他以克利布纳身份斩杀恶王,薄伽梵歌的诞生,象征着爱与智慧的胜利。佛陀化身:毗湿奴化身为佛陀,倡导和平与不杀生,揭示...

印度教维护之神毗溼奴的10个化身分别是什么?
作为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中心人物,克里希纳总是依靠著班度族,特别是阿君(阿尔诸那)。就在大战即将开始之际,阿君放下了弓箭,拒绝去打他的亲戚朋友。克里希纳向他讲述人的责任和义务,告诉他如何选择正确的行动方向。他的这些讲述以克里希纳和阿君对话的形式用梵文记录下来,分在18章中,有700段,是印度教最神圣的经文...

《摩诃婆罗多》主要人物名录
阿周那 —— Arjuna ,为贡蒂召唤天界之王因陀罗所生的英雄,主克利须那的至交朋友,为了化解俱卢之战的困惑,主克利须那对他讲述了《薄伽梵歌》。宇帝士提尔的皇祭大典之前,曾征服婆罗多以北的领土。 安波利迦 —— Ambālikā ,迦尸国三位公主之一,与毗耶娑天人孕育了般度王。 安碧迦 —— Ambikā ,迦尸国三...

穷毕生学不完的书海——吠陀文献
再分出长篇史诗《 摩诃婆罗多 》和《 罗摩衍那 》,《薄伽梵歌》属于《摩诃婆罗多》的《 毗湿摩篇 》的内容,问世于五千年前俱卢之野大战开战之前,主克利须那对阿周那的教诲。 再分出增补的分支吠陀,比如《婆罗贺摩赞》,《那罗陀之五祭》,人类的始祖摩奴所著的《摩奴法典》,还包含医学宝典《阿育吠陀》,兵法武...

克里什娜(印度教神话中的蓝肤神明)
克里什娜是印度教神话中的重要神明,他以其蓝肤色的形象而著称。克里什娜的故事在印度教经典《摩诃婆罗多》和《薄伽梵歌》等文献中得到了详细的描述。在这些故事中,克里什娜不仅是一个神明,也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力量的英雄。他的蓝肤色通常被视为神的象征,与凡人的肤色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特殊的肤色不仅...

《摩诃婆罗多》的主干和枝叶
       一个树有主干有枝叶,那么《摩诃婆罗多》的主干是般度五子和俱卢族的恩怨矛盾,枝叶则连通多部《往世书》,连通《罗摩衍那》,中段连通《薄伽梵歌》,结尾连通《圣典薄伽瓦谭》,集各种学问于一身。以下是画家阿士德里《摩诃婆罗多图谱》的部分彩版1)阿周那阻止...

浅述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瑜伽教育
《摩诃婆罗多》记载了许多有关瑜伽的内容,无论对身体修炼,还是对精神控制,都有生动的叙述。在这个时期,瑜伽的形式也有新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瑜伽术。在《薄伽梵歌》中曾提到三种瑜伽:“智瑜伽”、“业瑜伽”和“信瑜伽”,此后又产生了“王瑜伽”。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瑜伽学说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哲学流派,名...

凌云县18480965404: (史诗)是什么意思? -
诸葛天先舒: 史诗 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古代叙事长诗.多以古代英雄歌谣为基础,经集体编创而成,反映人类童年时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或者神话传说.它运用艺术虚构手法,塑造著名英雄形象,结构宏大,充满着幻想和神奇的色彩....

凌云县18480965404: 《薄伽梵歌》是谁的演讲 -
诸葛天先舒: 梵语भगवद् गीता罗马字 Bhagavad Gītā英译 Song of God汉语意译 神之歌、主黑天之歌 薄伽梵歌的字面抄意思是“主之歌”或“神之歌”,这里的主或者神就是黑天,薄伽梵相当2113于上帝,梵相当于圣灵.薄伽梵歌是印度教的重要经典与古印度瑜珈典籍,为5261古代印度的哲学教训诗,收载在印度两大史诗之一《摩诃婆罗多》中(位于Bhisma-Parva章节的23–40),也简称为《歌(Gītā)》.它是唯一一本记录神而不是神的代言人或者先4102知言论的经典,共有700节诗句.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也有人译为“博1653伽梵歌”.

凌云县18480965404: 史诗诗人有哪些 -
诸葛天先舒: 荷马、雨果 著名的史诗,以时间为序: 公元前20世纪:吉尔伽美什 (苏美尔神话) 公元前19世纪:罗摩衍那 (印度神话) 公元前1316年:摩诃婆罗多 (薄伽梵歌是其中一篇) (印度神话) 公元前8世纪: 荷马的伊利亚特 (希腊神话...

凌云县18480965404: 史诗 摩诃婆罗多 的整体思想是建立在什么教思想的基础上的 -
诸葛天先舒: 史诗《摩诃婆罗多》 的整体思想是建立在印度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思想基础上的.《摩诃婆罗多》的成书时间约从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四世纪,历时八百年.它长期以口头方式创作和传诵,不断扩充内容,层层累积而成.它的成书年代处在印...

凌云县18480965404: 印度的神叫什么形象具体一点 -
诸葛天先舒: 毗湿奴与其十种化身 在吠陀神话中的毗湿奴并非有力量的神.但在印度话中,他却在三大主神之一,占著有力的地位,并衍生出无数的神话.毗湿奴手持法螺贝,光环、棍棒与莲花,座骑是一只称为加尔达的大鸟.千头的舍沙龙(或称阿南塔...

凌云县18480965404: 阿朱那的介绍 -
诸葛天先舒: 阿朱那(Arjuna)1,有的文献翻译成“阿周那”,是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摩诃婆罗多》中普遍被认为最重要的一部分《薄伽梵歌》便是阿周那与化身为他的车夫的黑天(毗湿奴的一个化身)进行的对话.印度叙事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主角,般度族五兄弟之一.阿朱那临阵犹豫不决,他的友人和驭手大神黑天晓之以责任即作人之道的大义.这段诗歌类似黑天和阿朱那的对话,称为《薄伽梵歌》.阿朱那是一个技术高超、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典范,也是追求真知的人,在印度神话和神学中是个中心人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