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宗教专题4

作者&投稿:生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印度教的前身叫婆罗门教,“婆罗门”是这个宗教中祭司阶层的名字。

早在佛教诞生一千多年前,婆罗门教就是印度的主流宗教了。佛教诞生,也是因为当时社会中出现了对婆罗门教的不满。佛教和婆罗门教可以说是针锋相对。

婆罗门教的教义中有三大基本主张:

婆罗门至上、

祭祀万能、

吠陀天启。

我们一个一个来讲。

婆罗门至上,意思是说人有高低贵贱,而婆罗门祭司是最高贵的阶层,而佛教则主张众生平等。

婆罗门教又说祭祀万能,最重视祭祀活动,为此不惜财力,有时一次祭祀就要宰杀上千只牛羊。而佛教则反对祭祀,认为祭祀无用,是无谓的杀生。

最后,婆罗门教还主张吠陀天启。吠陀是什么呢?吠陀是婆罗门教的宗教经典,吠陀天启的意思就是,认为这些经典是来自于神的启示。但佛教的经典,也就是佛经,记载的却是佛祖释迦牟尼所说的佛法,来源是一个历史人物。

印度教的超余——“终极真实”

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印度教能吸收对手宗教中的重要人物,到了自己内部却不会打架呢?尤其是和一神教对比,一神教总在强调只能信一个神,而印度教这样的多神教里有这么多不同的神,它为什么能够容纳这么多的神呢?

这个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意义生产的机制。如果和一神教对比,多神教的多个神灵,和一神教的唯一神灵,都是意义生产机制的一环。但不同的是,这两种神灵,在意义生产机制里占据的位置是不一样的。

一神教的独一神就是它设定的超余,是它意义生产机制的核心构件。而多神教的神灵虽然也叫“神”,却并不占据这个核心位置。这些神灵更像是意义生产中的一个个中间产品,产品多一个或者少一个,都不会改变整体机制的运作。

那么,多神教中的神灵究竟起着什么作用呢?如果这些神不是超余,那什么才是多神教的超余呢?多神教又为什么要制造这么多神灵呢?换言之,多神教这套意义生产机制究竟是怎么运作的?

就以印度教为例,我们先来看看它的“超余”究竟是怎么设定的。印度教中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神灵,但它的超余却不是任何一个神灵,而是“大梵”,就是梵文的那个梵。印度教说,大梵是一切的根源,是“终极的真实”。相对于这个终极真实而言,现实世界是虚幻的,各种各样的神灵也只不过是大梵的显现,或者说叫化身。

印度教神话里最主要的神有三位,分别是创世之神梵天、毁灭世界之神湿婆和维持世界之神毗湿奴,此外还有很多职能神,各司其职。比如掌管智慧的象头神、掌管阴间的神阎摩、掌管爱情的神伽摩等等。这些神灵往往对应着现实中的某种需要,信徒遇到相关的问题,就能够向他们祈祷求助。你看,这是不是很像一个产品?多一个神就像是多了一个新产品,可以满足一种新的现实需要。而归根,它们背后的“大梵”这个超余设定,和整体的意义生产机制,并不会受到影响。

把超余视为终极真实,把现实世界当作是虚幻,这种设定有什么好处呢?

这就要回到超余本身。

我说宗教是一个最特殊的意义生产机制,因为它的核心“超余”必须超出现实世界之外。这是为了确保超余不受现实世界的影响,在概念上保持自身的终极性、完整性和稳定性,成为信徒们在现实世界中面对一切事物时最终极的合法性来源。那么像印度教这样,把现实世界当作虚幻,把超余视作终极真实,其实就是把超余的这种“终极性”发挥到了极致。

“终极真实”如何与信徒建立联系?

宗教设定了超余,接下来还要在超余和信徒之间建立起联系。印度教把超余设定为“终极真实”,那它怎么与信徒建立起联系呢?

这就要说到印度教中,一套特殊的解释世界的方法,叫做“遮诠法”,遮蔽的遮,诠释的诠,意思就是先遮蔽再诠释,先否定再肯定。比如,印度教是怎么描述大梵的呢?它说,大梵不可见,不可言,不可得,不可思,不可名……换句话说,我不能告诉你它是什么,而是告诉你它不是什么。

印度教中,在超余和信徒之间建立起联系,用的也是这套方法。

印度教中说,每个人都只是一个“小我”,是虚幻的,只有大梵这个终极真实,才是真正的“大我”。小我本质上来自于大我,最终又要回归于大我。你看,这里其实也用了这套先否定再肯定的办法。先否定,提出我们每个人的小我不是真实的。然后再肯定,继续提出虚幻的小我最终将回归大我,在大我中获得真实性和意义。

印度教的这个设定,正是在真实与虚幻的张力中产生出了意义:既然现实世界总是在变化、充满不确定性,那么就设定一个不变的根源和本质。这种办法先否定了现实世界,但在否定之后又为世界提供了另一种确定性。

但是,这个设定也有一个致命伤,那就是终极真实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太薄弱!我们看到,从古到今,在印度社会,各种厌世苦行大行其道,最终影响了现实生活的正常进行。

这其实都是有原因的,既然大梵才是终极的真实,那么在设定上,大梵自己就很完美了,完全不用再依赖现实世界了。换句话说,当你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之后,再想证明它,那可就难了。这也是印度教在今天这个时代,所面对的最大的问题。


世界上有几大宗教?分别是???
一、犹太教 二、基督宗教 - 基督教(新教)- 天主教 - 东正教 - 基督教马龙派(涅斯多流派、涅斯托利派、景教)- 摩门教 三、佛教 - 小乘佛教 - 大乘佛教 - 显宗 - 空门,包括禅宗、律宗、法相宗(三论宗)、法性宗(瑜伽宗)、华严宗、天台宗 - 净土宗和净土东宗 - 密宗,即藏传佛教 四、...

世界上都有哪些宗教
4.神道教,日本的民族宗教,历史久远,是日本信众最多的宗教;5.道教,我国唯一的本土宗教;6.儒教,虽然中国不把儒教作为宗教,但在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儒教是正式注册的合法宗教;7.琐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我国古代又称“祆教”,古代波斯人琐罗亚斯德所创立,一度为波斯国教,唐代曾传入我国,...

中国四大教,是那几四个?
3、基督教 所谓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现在基督教传播十分广泛,全世界有二十多亿信徒,是所有宗教中拥有信徒最多的。至今主要发达国家,除了日本,都是基督教文化主导的国家。4、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从阿拉伯传入...

印度宗教的发展有谁知道?
此教重视对世间万有构成要素的分析,也讲轮回与解脱的理论,但具体内容与婆罗门教有差别,不承认婆罗门教主张的那种不变实体“梵”。 重要变化 在公元4世纪至公元9世纪,婆罗门教有不少重要变化,开始逐步演化为印度教或“新婆罗门教”。从4世纪开始,婆罗门教大量吸收一些当时也已很发达的其他宗教及印度民间信仰的成分,...

印度宗教
http:\/\/www.wiki.cn\/wiki\/%E9%94%A1%E5%85%8B%E6%95%99 http:\/\/upload.blog.daqi.com\/article\/22144.html 锡克教 http:\/\/wisdombox.org\/BigBang_New_s.pdf 帕西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0%86%E9%82%A3%E6%95%99 耆那教 ...

古印度信仰什么教
公元前6世纪起开始进入思想的战国时代,各种质疑婆罗门教权威之思想先后出现(即所谓的六师外道),佛教在公元前380年左右创立,佛灭百年后经过数次结集,确立中心思想,公元前280年左右、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阿育王统一次大陆大部分地区,弘扬佛法,至此成为印度主要宗教。 但到了公元四、五世纪,婆罗门教经过改革,重新抬头...

论述宗教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如佛教。中国的宗教胜地往往是植被保护较好的地区。4、宗教对领土和疆界变动、战争、人口分布、聚落形式以及地区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影响。如一些国家和地区因宗教或教派的不同,引起的冲突和分裂;天主教仪式中饮红葡萄酒的需要,为葡萄种植和酿酒业的传播发展起到一定作用等等。

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宗教
宗教名称 人数 [百万]基督教 2,100 伊斯兰教 1,800 无宗教信仰者 1,100 印度教 900 中国传统宗教 394 佛教 376 土著信仰 300 非洲传统宗教 100 锡克教 23 Juche教 19 唯心教 15 犹太教 14 马海大同教 7 耆那教 4.2 神道教 4 Cao Dai教 4 波斯教 2.6 Tenrikyo教 2 新异教 1 一位论...

印度信奉哪个教呀?
1. 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其中82.7%的人口信奉印度教,这是该国的多数宗教。2. 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广泛的信徒,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1.2%。3. 基督教徒在印度占比较小,大约为2.6%。4. 锡克教徒占印度人口的2%,是印度的另一个主要宗教群体。5. 除了上述主要宗教外,印度还有锡克教、佛教、耆那...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第四节.宗教音乐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篇章中,宗教音乐占据着重要地位。德国的宗教改革催生了独特的音乐风格,起初沿用天主教传统,但到了16世纪末,新教音乐发展出鲜明的民族性和群众性,以众赞歌(chorale)为主,最初是单声部齐唱,后来发展为四声部合唱,采用本国语言,旋律简洁。法国与瑞士的加尔文教会则以格律诗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