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资料信息系统共享与社会化服务体系探讨

作者&投稿:祁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试论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

辛继升
(甘肃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甘肃省地质资料馆,兰州 730000)
摘要 本文基于对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的认识,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对今后的管理与服务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地质资料;管理服务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它历经了一代又一代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艰辛劳动,成为保障我国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信息源。加强地质资料管理,加大社会化服务力度,对于妥善保护地质工作形成的宝贵财富,缓解我国乃至世界性资源环境约束、防治地质灾害、改善人居环境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对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的基本认识
1.1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其先行性表明了它必须优先于其他行业,基础性则表明了它是“垫底”行业。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个国家不依靠矿物原料而发展,没有哪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加快地质找矿工作。可以说,地质工作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最终成果是地质资料。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说到底是对其生产的最终成果产品的需求,地质资料这种产品,是物质产品,具有重要的价值。
1.2 地质资料可供经济社会发展利用的价值
笔者认为,地质资料这种产品,有三个鲜明的特点。第一,它是上游产品。它是原材料的依据和源头,其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上,如果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快,它的使用价值就会加大,反之,其使用量减少,使用价值就会变小。第二,它是多环节产品。地质资料与其他档案资料不同,前期投入成本高,形成成果时间长,专业技术性强。一个矿床所形成的地质资料,要经过踏勘、调查、普查、详查、勘探等多个技术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联系,都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第三,它的潜在价值大。在原有地质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不断加大地质工作力度,就会产生新的地质成果。
从矿产资源的需求现状看,21世纪,世界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频频出现资源瓶颈的信号,世界大范围的煤、电、油、铁十分紧张,尤其是石油价格年年高涨,电力供应缺口增加,煤炭供应不足,铁矿石价格一涨再涨。由此导致了全球性的生产资料价格和下游产品大幅上扬。从我国资源现状看,一方面资源紧张,一批重要的矿产资源捉襟见肘,石油、天然气、铁、铜、铝等矿产占世界总储量的比例均不足5%,主要金属矿产已探明人均储量不足世界人均的1/4,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资源消耗加剧,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消费煤炭、钢铁、铜最多的国家,也是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和电力消费国。资料表明,我国每创造万元GDP 所消耗的能源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6倍。这样一来,地质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地质资料的需求以及可供经济社会的利用价值就显得越来越大。
再从我国馆藏地质资料的拥有量来看,2006年全国拥有各类成果地质资料42万种、901万件。就甘肃来说,目前,省地质资料馆馆藏地质资料达8000多档,还有20多个地勘队伍也保存了大量的原始地质资料。这些丰富宝贵的地质资料,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3 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的关系
地质资料管理,按照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中明确的职能定位,作为政府层面,主要是汇交、保管、利用、监督;作为事业部门层面,主要承担保管和提供利用服务。按此定位,从广义上讲,地质资料是政府通过组织、集合、控制、利用等职能和手段,把地质产品资源优化配置,并得到充分的实际应用,使之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依据,从而发挥更大的效益和效能。
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是依据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而采取的必要手段。一方面国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不断招商引资,利用多种资金勘查开发矿产资源,从而产生更多的地质成果资料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发展。另一方面地质资料是社会产物,它作为地质工作的重要载体,只有得到社会的广泛利用,才能真正体现地质工作的价值。否则,长期存放在柜子里,只能是文物。从这一点上说,服务社会是地质工作的根本,社会化服务是提升地质资料价值的表现。
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关键在“化”字上。所谓社会化,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或者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其服务对象、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我国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信息化战略,地质资料的服务对象将会多元化,服务范围更加广泛,涉及面更加扩展。
管理与服务,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服务体现管理的水平。管理是手段,服务是目的。按照现代行政管理的说法,管理就是服务;按照经济学的观点,管理是为了效益最大化;就地质资料的管理与社会化服务来讲,笔者认为,管理中涵盖服务,服务中体现管理,应当树立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的理念。
1.4 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4.1 社会化服务的基本特点
目前,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地质工作成果的社会化服务呈现出五大特点。一是信息化服务程度提高。基于Internet以及海量数据整合的数据库,通过网络传输、在线服务,其服务规模、覆盖范围、速度效率与传统服务方式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是协同性服务明显加大。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把各行各业的业务链接成整体,形成多方位、多部门、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网,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地质成果需求机制变化。由过去的供给机制转变为需求机制,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为目的,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为基点,全方位地开展地质资料服务。四是注重服务体系建设。从资料的组织、收集、整理、归档、监督、管理、服务等,形成“一体化”服务体系,或者“一条龙”服务。五是加大科技宣传与普及力度。通过新闻媒体、网站、广告等,加大地球、地震、地质灾害防治等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不断提高全社会广大公众的关注度、参与度和认知度。
1.4.2 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趋势
第一,公共服务是政府和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核心职能。法国是最早在法律上将公共服务确定为政府职能的国家,北美、大洋洲等地区的一些国家的行政法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我国在建立法治政府的同时,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彰显着政府向“透明”和“服务型”方向努力的决心,充分表明公共服务是政府、公益性单位的核心。
第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是公开服务的必需。政府乃至各行各业,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信息服务从单纯的信息提供扩大到数据处理、应用软件、应急保障、决策咨询、行政审批等多个方面的主动公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加速信息交换和传播,推动了全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促进了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提升。
第三,电子档案、电子查询、阅览成为发展主流。目前,我国政府明确规定,各级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资料馆要实行对社会全面开放,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和设施,公开政府信息,充分表明电子化服务成为馆藏单位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2 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的现状
2.1 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地质资料管理正在顺应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向着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由传统服务向电子化、高效化、科学化方面转变。国家、省级地质资料馆,开展了长达近10年的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工作,全国地质资料馆已在网上提供了5000余份资料全文在线浏览服务,一些经济发达省份电子化服务有了新的进展,为地质资料的电子化服务建立了良好的开端。《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发布后,国土资源部先后制定了涉密地质资料清理、建立健全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体系、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要求等一系列配套文件,为开展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依据、技术标准和规范。同时,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面不断拓展,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据统计,2007年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共为3.9万人提供了地质资料服务,利用资料达16.6万份次,约265.7万件,馆藏地质资料查阅利用的份次是上年的1.3倍。西部大开发、沿海经济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长江三角洲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使地质资料的社会借阅量大幅上升,需求明显增加。
以甘肃为例,全省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等各项工作进展较快。一是省级地质资料目录服务电子网络初步建成。在甘肃国土资源网设立了“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栏目,完成了馆藏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著录6660条,已上网公布,实现了地质资料目录在线服务的突破。二是有序推进了馆藏地质资料建设。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把图文地质资料数字化等工作纳入资料费项目,截至目前,累计投资300多万元,完成资料图文数字化1811份;完成涉密地质资料清理登记、密级确定7550份;完成破损地质资料修复500份。三是地质资料服务社会面逐步加大。2008年上半年,甘肃为社会提供地质资料服务查阅资料233人次、25142件、499份;复制利用资料218份、1259件;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后,省地质资料馆完成了省地震局、省环境监测院、陇南、甘南等市州及其8 个地震重灾县(区)的水文环境、地质灾害等资料的整理、借阅和利用工作,完成了矿产资源潜力调查、矿产资源现状调查等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的地质资料查阅复制工作,保障了重大项目的顺利进行。四是资料汇交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省国土资源厅先后印发了《甘肃省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通知》、《甘肃省馆藏地质资料借阅管理办法》等规定,加强与省厅矿政管理部门协调配合,严格会审制度,明确了矿权人不按时汇交资料,不予设置矿权的硬措施,促进了资料汇交工作。五是馆藏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经省政府批准,已与甘肃地质博物馆联合兴建新的地质资料馆。同时,为地质资料馆添置和更新了一批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存在问题
2.2.1 管理与服务体系亟待完善
目前,我国地质资料管理实行国家、省两级政府管理。管理顶层上,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地质资料的统一管理;基础层面上,由各省国土资源厅统一管理;保管和服务层面上,顶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内设发展研究中心,下设全国地质资料馆;省级层面上,有的省在国土资源厅设直属省地质资料馆,作为独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有的省与其他事业单位合署办公等。这些管理体制,管理侧重点不同,职能相对分散,上下不对口。实际运行中,责任和权限不够清晰,容易造成多头管理、交叉管理,或者业务关系不顺等实际问题。不仅影响了资料的管理和开发利用,而且给服务对象和馆藏人员带来了不便。
2.2.2 现行法规、政策亟待修订补充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49号),国土资源部也颁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2003]第16号)。随后,国土资源部和各省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定和办法,形成了我国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的法规体系。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各项改革措施的逐步推进,原有的法规办法,与现代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地质资料的社会化需求等还不相适应。具体体现在:一是资料汇交不适应。如探矿权实行市场机制后,大量的非专业公司、个体户、私营企业等出资开展地质勘查,所形成的地质资料如何汇交,如何保护,又如何监督?二是资料保管不适应。如商业性地质勘查成果资料,保护期如何确定?涉密商业性地质资料又如何保护?地质勘查单位在勘查项目完成后,除了汇交省地质资料馆外,是否再保管一套该项目的地质资料?三是社会服务。《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中规定,各级地质资料保管单位要“为社会提供地质资料服务”,但其服务范围不适应、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没有明确界定;比如,社会性查阅、复制和利用地质资料的有偿问题,至今国家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和规范,实践中难以操作。四是馆藏经费不足。矿业权逐年增加,地质资料随之增加,而馆藏维护资金难以落实。据了解,有的省只核拨人头费,馆藏维护与建设未能纳入部门预算,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馆藏维护经费问题更为突出。
2.2.3 可供社会服务的地质资料不足
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一要有充足可供的“货源”,也就是说,必须有地质资料积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质资料积累仍然不足。资料显示,美国有100多年的地质工作历史,已将1:2.4万地质填图作为国家地质图的基本比例尺,部分州已经完成了1:2.4万地质填图工作,而我国1:5万地质填图还十分有限。甘肃省地质资料馆1:5万地质填图大部分没有,只有当地军事部门存有。二要及时补充“货源”。由于受体制与部门、单位、个人利益的制约,部分地质资料汇交人不及时保质保量汇交资料,相当一部分数据资料长期分散在部门、企业或个人手中,尤其是大量数据库没有及时向资料保管单位汇交集成,现存资料缺种断档的情况比较突出,影响了社会化服务的水平提高。
2.2.4 管理与社会化服务方式落后
近些年来,我国地质资料电子化管理与服务取得了一定进展,国家地质资料馆和个别省馆基本实现了网络在线服务,可提供目录、部分地质元数据、小比例尺地学图件及少量数据库数据的查询浏览和下载。但据了解,大多数省馆仍以传统服务为主,汇交、借阅、检查、归档等沿用人工操作。其主要原因,一是认识不到位,各级部门对馆藏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把地质资料建设没有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有的缺乏实质性的投资项目。二是资金不到位,各级部门对馆藏建设与维护投入不足。据了解,大部分省馆由于受资金制约,图文数字化、电子查询等信息化系统建设进度相对缓慢。三是设备不到位,比如,甘肃省图文数字化工作开展较早,但长期受彩色扫描设备不落实影响,资料整合难以进行,不仅给全国馆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影响了整个项目进度。四是编制不落实。如甘肃省地质资料馆属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下属单位,目前馆里仅有正式员工3名,工作量大,人员编制不落实,直接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3 加强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的建议
3.1 构建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新机制
管理机制、服务体系是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按照构建国土资源科学发展新机制的要求,建立科学发展、符合实际的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机制,是馆藏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认为,一是完善管理机制。按照国家实行“大部制”政府机构改革的总体方案要求,结合国土资源部提出的“构建国土资源科学发展新机制”的构想和新“三定”方案,在国土资源资料管理体系上,建议设立三级“国土资源资料馆”。顶层设计上,把“国家地质资料馆”从中国地调局分离出来,单独设立“全国国土资源资料馆”,作为国土资源部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全国土地资料、地质矿产资料、地质环境资料、测绘资料、海洋资料以及行政文档的统一管理与服务;在基础层设计上,各省、市(指的是地级市)分别设立“省、市国土资源资料馆”,分别作为省、市国土资源厅(局)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全省土地资料、地质矿产资料、地质环境资料、测绘资料、海洋资料以及行政文档的统一管理与服务,并按赋予的国土资源资料管理职能,逐级实施业务技术指导。二是完善服务体系。首先对部、省两级地质资料的服务功能、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进行明确界定,逐步修改完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考核及服务质量等,提升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层次。其次,按照“三级馆”的构思,逐步收集、整合、归并土地、地环、测绘、海洋、行政资料。三是完善服务手段。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和全球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投资环境信息服务系统”的要求,加快地质以及其他国土资源资料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四是完善保障体系。明确“三级馆”的职能,逐步落实编制、人员、经费、场地、设备等基本保障体系。
3.2 修订、补充和完善现行的法规和政策
第一,依法严格地质资料汇交制度。把地质资料汇交与地质工作投入、各级经济责任考核挂钩,与矿权设置挂钩,以保障馆藏充足的“货源”。在国家推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化运作机制后,对大量的非专业公司、个体户、私营企业等出资开展地质勘查所形成的地质资料,依法按地勘工作特点,分阶段汇交资料,对不履行汇交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重罚直至吊销许可证。
第二,依法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人的权利。对商业性地质勘查成果资料,应当给予法律保护。保护期原则上可定为3~5年。涉密性商业地质资料,原则上参照公益性涉密地质资料的管理使用办法。各地质勘查单位在完成单项勘查项目后,除了汇交部、省地质资料馆外,原则上不得保留该项目的地质资料。
第三,依法实行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按照构建新机制的要求,国家应当组织人力进行广泛的地质成果调查,分析地质资料需求形势,统一修订和完善社会性查阅、复制和利用地质资料的相关规定,明确界定国家、省级馆藏地质资料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第四,建立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评估体系。地质资料大多是国家财政投资形成的公共产品,只是在提供社会服务时,依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区分为公益性和商业性服务。尤其对公益性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应当等同于政府的项目绩效评估。在立项阶段(课题选定),组织专家和有关方面对项目的经济、实用、效果以及效率进行评估,同时,广泛征求系统内外的意见和建议。实施阶段接受可能受益(受损)者的监督,项目结束后,向上级和社会报告成果,获得社会的广泛支持。
3.3 加大地质工作及其成果资料的投入
资料表明,美国提出的《全国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保管计划》中,明确在2006~2010年期间,每个财政年度拨款3000万美元,用于全国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保管。目前,我国以国家、省级地质勘查基金为主体、各种社会渠道为补充的地质投资机制初步建立,但在资金运作、到位、落实上仍然滞后,年初列计划、年底拨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馆藏地质资料的投入相对较少,也比较滞后。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加大财政对矿产资源勘查的资金投入,注重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在地质投入上,一方面要选择重点,加强国家、省级地质勘查基金的管理使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的前期勘查项目上,从而形成充足的地质资料源;另一方面要增加成果管理与维护投入。地质资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要提高地质资料的社会利用率,必须投入相应的地质资料管理与维护经费,充分利用馆藏现有存档资料,避免重复工作和资料浪费,提高地质资料的利用率。
3.4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现代化服务水平
第一,加快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数据是数据中心建设的核心。以图文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为主体,加大基础性、战略性地质资料数据的采集、清理、整合,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地质调查基础数据库、物化遥数据库、水工环数据库、地质空间数据库、油气资源数据库等多种元数据信息库,并充分考虑应用系统的调用、更新、维护、交换等功能,保持数据的现实性。
第二,加快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以“金土工程”为契机,坚持“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信息共享,服务管理,面向社会”的建设方针,建立统一的地质资料公共服务平台,统一界面,并完成资料收集、汇交、利用等电子业务系统建设,通过网络连接国家、省级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形成地质资料共享的网络交换体系。
第三,加快地质资料查询服务系统建设。目前,国家、省级在完成地质资料目录信息网上公开后,应当完善和大力推广基于Internet的网络动态链接技术、目录查询检索系统、专题信息浏览查询检索系统、Web编图系统和一站式服务系统等现代化地质资料查询服务方式,实现地质资料目录信息的互通互享。
第四,加快地质资料的延伸服务工作。一方面要加快现有地质资料再利用的研究与开发,发挥现有馆藏资料的潜在价值。另一方面,要提高服务技能,打造有特色服务产品。针对不同服务对象,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提高向社会非专业人员提供科普性、大众性和娱乐性产品的服务能力,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4 结论
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是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职责,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服务社会是实现地质资料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加强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2]全国地质资料馆.第五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
[3]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环境·循环经济.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
[4]刘树臣.当代世界地质工作发展动态.国土资源情报,2008(2).
[5]贺冰清.矿产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初探.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10.
[6]余浩科,周进生.国外公益性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评估及启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6).

肖志坚1,2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30074;2.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210016)
摘要 在当今信息时代,地质信息服务已成为各国地质工作的战略重点,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在服务政策、服务基础和内容、服务体系、服务技术和水平等方面进行充分对比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加强我国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的对策,希望能对完善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水平有抛砖引玉之作用。
关键词 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对策
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是地质工作价值的具体体现,是地质调查机构存在的依据。地质成果信息是指在地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本、图表、声像、实物、数字代码等形式的资料和数据,它是对地质生产过程及成果的真实记录[1]。
地质成果信息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已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其服务也已成为各国地质工作的战略重点[2]。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阶层对地质成果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地质信息中所蕴含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日益被社会各界所共识。然而面对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如何发挥地质成果信息的作用,如建立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网络化的地质成果信息服务体系已成为地质成果资料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
1 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及目标
地质成果信息服务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信息服务对象(团体、组织或个人)、信息服务提供者(团体、组织或个人)、信息服务内容(包括服务的类别和相应的有形产品)和信息服务方式。服务对象是服务的接受者,服务提供者是服务的实施者,服务内容是服务提供者为服务对象提供的服务及相关的信息产品,服务方式即服务的手段。这4个基本要素是任何一项信息提供服务都不可缺少的[3]。
全面、全方位实现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是地质资料管理的核心和目标。自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发布以来,建立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地质资料的信息共享就成了地质资料管理的首要任务。其最终目标是逐步形成以社会化服务为核心,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网络化建设为手段,以政府所属馆藏机构为重点的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体系[4]。
然而,目前我国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才刚刚起步。无论是其基础建设、运行机制、服务资源、服务内容、服务方式还是服务手段上都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社会的需要。本文正是基于此点,通过对国内外地质成果信息服务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进一步的对策和建议思考。
2 国内外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现状分析
2.1 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的政策分析
国外: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诸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均制定有信息公开法,并明确了政府是地学信息的最主要生产者,规定由地质调查机构生产的信息除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外,凡属政府投资所获取的信息资源,即自地质调查机构成立以来积累的信息资源均为全社会共享,必须向社会提供。政府信息实现共享是全社会实现信息共享的主要前提,向公众传播政府部门生产的信息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法律义务,同时,了解和获取政府信息是社会公众应有的权利。
由此可见,欧美发达国家有一套较完善的地质成果信息服务的政策体系,包括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信息发布、服务方式、价格体系、技术支持、质量保障和运行管理等系列政策。
国内:地质成果信息服务主要是由相关保密法或规定来确定服务内容,并通过相应的地质成果信息服务规定来确立服务对象、服务方式等。
综上所述,我国在地质信息服务政策上与欧美发达国家是有差距的,主要表现在:①地质成果信息服务政策不配套,没有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特别是在服务标准、服务质量、服务协调和服务管理等方面。②相关政策对地质成果信息服务的内容限制太死,缺乏系统的服务价格体系。而发达国家的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①由信息自由法保证除涉及国家机密和安全外的所有信息应提供,如区域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环境、地质科学知识等,甚至包括大比例尺(1:1 0000)的地形、地质等各种地学图件。②服务形式多样,这些国家提供的社会化服务中,有的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也可以到指定的商店购买,也可以电话、E-mail、传真订购,一些信息通过期刊、年度报告等形式提供服务。③服务的电子成果格式及载体丰富,电子成果格式包括ASCII文件、PDF格式文件、Bentley微软工作站格式(.DGN)、ARC/INFO输出格式(.E00)、Arc/View图形格式(.SHP)、MapInfo交换格式(.MIF/.MID)、MapInfo格式(.TAB)、小波压缩格式(.ECW)、标签图像文件格式TIFF等,成果载体有纸介质、塑料介质、光盘、磁盘等。除此之外,还提供应用软件、在线信息处理、加工及定制服务和培训等。
我国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从服务资源基础上并不逊于国外,甚至部分还胜于国外,诸如我国的基础数字化产品已基本形成,其涵盖的范围与上述发达国家基本一致,但在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全国化探数据库和区域水工环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等方面已超越上述国家。然而从服务内容和形式上目前还主要限于:纸质资料的借阅、复制服务;目录服务、部分地质数据的元数据服务、小比例尺地学图件及少量数据库数据的查询浏览或下载;信息处理与咨询服务等。
综上所述,国内目前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差距表现在:政策对信息服务的内容限制太大,网站上可提供在线服务的有实用价值的专业信息非常少。
2.2 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分析
国外:地质信息服务体系比较完善,形成了多层次、多部门联合服务机制,包括不同层次的政府机构、研究与教育机构、地调局内部不同的部门或重大项目、代理或增值代理等,并且建立了较完善的协调机制(包括机构、信息、政策等)。
国内:地质信息服务上目前也是采用多层次、多单位提供服务,但均以独立的资料管理部门为主,各自独立提供服务(如全国地质资料馆、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区地质资料馆、中国地质调查局专业地质资料馆、行业地质资料馆、省级地质资料馆等)。
由此形成的主要差距表现在:①信息服务基本是传统信息服务;②基本上没有代理与增值服务;③服务站点分散,相互之间缺乏机构、信息、政策协调机制。
2.3 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技术和水平分析
国外:在服务方式与技术上主要有:①传统与现代服务方式并行,后者发展迅速,所占比重越来越大;②支持网上的信息查找、浏览、下载、处理、定购和付费,支持基于Web服务的一站式服务等;③支持WebGIS、Web服务等新技术、支持互操作及相关系列标准等;④信息服务的技术不断进步,网站设计不断完善;⑤内容的实时更新与维护。
国内主要有:①传统与现代服务方式并行,传统信息服务方式为主;②数据库数据的处理与提供基本上采用离线方式,基本是一个数据库一个系统;③支持部分信息的网上查找、浏览、下载等。
由此形成的主要差距表现在:①信息服务技术相对简单;②网站内容的更新与维护机制不完善。
3 提高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对策
3.1 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标准
自1999年数字国土工程实施以来,地调局已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地质调查信息化的相关技术标准,但这还远不能满足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特别是相关信息共享的技术标准还比较薄弱,诸如信息服务的专业分类体系标准、数据交换系列标准、基于Web的信息服务系列标准、成果表达系列标准等。地质信息相关服务标准是顺利实现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的基础和技术支撑,应尽快完善。
3.2 加速地质成果信息服务共享平台的搭建,尽快实现基于SIG 的地质成果信息一站式服务的构架
SIG(空间信息网格)是“一种汇集和共享地理上分布的海量空间信息资源,对其进行一体化组织与协同处理,从而具有按需服务能力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5]。它是一个连接空间数据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处理工具和软件,以及用户分布的网络化环境。
网格的工作平台是Internet。网格由门户(Portal)和结点(Node)组成,门户是用户网格入口和交互界面,网格的基本单元是结点,结点就是部署数据或服务的逻辑单元,结点之间是对等关系,结点间的资源均衡由特定的结点处理[6]。
SIG具有如下主要特征:海量空间数据的管理能力;高性能计算与空间信息的处理能力;空间资源广泛的共享能力;集成现有系统的能力;分布式协同工作的能力;支持异构系统互操作的能力;适应动态变化的能力[7,8]。
综上所述,基于SIG的地质资料一站式服务体系架构将各个地质资料服务机构作为结点并相互对等,且各结点的信息发布和卸载通过监听服务发现并进行注册和注销。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地质资料服务机构相互独立,信息缺乏协同等信息孤岛问题,并通过统一的服务窗口获取标准的服务,实现了地质成果信息的一站式服务。
3.3 加强信息资源的积累和综合集成
有了地质资料一站式服务体系框架,还必须要有信息资源做保证,必须加大信息资源的积累和综合集成的投入:
(1)加快原始资料的数字化建库进程。
(2)完善已有数据库维护与更新机制,确保数据库信息的现势性和可用性。
(3)加强系统与信息的整合与集成,实现数据库之间的有效关联。
3.4 完善相关服务政策
政策是实施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的依据和保障,有了制度的保障才有服务的保障,因此尽快完善相关服务政策是全面提升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核心。完善服务政策应从两个方面进行。
(1)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的管理、服务等相关政策,诸如服务机构及协调机制;服务标准、内容和要求;信息共享和约束机制等。
(2)服务价格政策:尽快制定信息产品的定价原则和详细的分类价格。发达国家均研究制定有明确的信息定价原则及标准。而我们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公开的信息服务统一分类价格。
3.5 完善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立和完善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实现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的基本保障。建立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应按照“统一规划、分工合作、共享服务、服务社会”的基本原则,构建由全国地质资料馆与专业地质资料服务中心、区域地质资料服务中心和省级地质资料馆3个层级的全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联合行业地质资料馆形成由多层次、多部门联合提供服务的全国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
3.6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地质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水平必须要有基础设备和人才做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应包括馆藏基本设备的投入(如存储设备、数字化服务设备、数字产品加工的软硬件等)、数字资料馆的建设等。
随着地质成果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对地质成果资料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管理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管理的需求,而作为一个合格的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应具备档案管理学、地质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外语、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等知识。这就需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加强现有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二是注重引进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现实工作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尚武,杨东来,李景朝等.中国地质信息服务体系的现状、差距及对策[J].中国地质,2007,34(3):730~736.
[2]姜作勤.地质工作信息化的若干问题[J].地质通报,2004,23(9/10).
[3]马智民,杨东来,李景朝等.主要发达国家地学信息服务的现状与特点[J].地质通报,2007,26(3):355~360.
[4]尚武.完善地质资料档案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考[J].中国矿业,2006,15(5):22~24.
[5]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基于SIG的资源环境空间信息共享与应用服务研究报告[R].北京:2005.
[6]肖志坚,左爱利,班宜忠等.基于空间信息网格(SIG)的矿产资源评价[J].地质通报,2006,25(5):630~638.
[7]唐宇,陈荦,何凯涛等.空间信息栅格SIG框架体系与关键技术[J].遥感学报,2004 ,8(5):425~433.
[8]Data Grid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EO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for grid)[R].EO WP9,2001.

于小芳 阮 俊 江 跃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摘 要 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程度,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形成了大量宝贵的原始、成果和实物地质资料,为国家改革开放高速发展提供了地质基础数据和信息保障。水工环地质资料具有明显的开放和共享特征,与人们最关注的水利工程、环境保护、饮水安全、公民建筑和高铁高速路建设等息息相关。本文为响应国家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和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号召,探讨建立水工环地质资料信息系统共享和公共服务示范体系,提出了建立一站式服务门户网站、提高资料信息社会认知度、丰富信息产品、资料获取方式多样化、建立主动服务模式、单位用户分级管理等具体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 水文地质 环境地质 工程地质 水工环地质资料 信息系统 共享服务 开发应用

1 引言

地质资料作为国家战略性和公益性信息资源,具有可被重复开发利用,能够长期提供服务的功能,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2006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 [2006]4 号),把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作为当前加强地质工作的六大主要任务之一,提出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2008 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地质勘查规划》更是明确地将“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工程”作为新时期我国地质工作六大工程之一[1],足以说明国家对提高地质资料开发应用水平的高度重视。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推进地质资料的研究开发,充分发挥现有地质资料的作用,避免工作重复和资料浪费,全面公开地质资料目录,推进地质图书档案、重点实验室等向社会开放,依法及时向社会提供地质信息服务。数据库和信息服务系统是推进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地质资料开发利用水平的技术支撑体系。水工环地质资料在各类地质资料中最具开放性和共享性,服务对象十分广泛,可以作为首先尝试进行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的一种地质资料。本文结合水工环地质资料的特征,以相关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为基础,探讨构建水工环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方案,以深化水工环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程度,扩大服务功能和方式,提高资料使用率,为其他类别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2 水工环地质资料的特征与服务对象使用需求

水工环地质资料是指在水工环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其中成果地质资料社会需求最大,原始地质资料次之。

水文地质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水文地质主要研究的是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

工程地质主要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研究目的是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和评价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对建筑物或地质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环境地质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预测和防治地质因素造成的环境影响,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以及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等。

因此,水工环地质资料涉及公路铁路、机场车站、输油输气输电线路 / 管道、水利堤坝、大型工厂、水 / 核电站、住宅建筑物和水库建设,以及饮用水安全和地方病防治等,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比较高的社会认知度和明显的开放共享特征。

2010 年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校师生针对地质资料使用现状和需求的调查问卷分析研究[2]显示,在区域地质、矿产能源、水工环、物化探、海洋地质和地质科学研究报告六大类成果地质资料中,对于地质类专业用户,水工环地质资料需求排在第三位;对地质相关类专业用户和非相关普通用户,水工环地质资料需求排在第一位。由此可见,水工环地质资料的需求性很高,其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群众基础很好。

目前,我国地质资料网络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用户对水工环地质资料的获取主要来自互联网和到相关图书馆、资料馆借阅,社会的实际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服务平台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3 水工环地质资料数据库和信息服务系统现状

在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全国地质行业研究院所、高校、地勘队伍和地堪企业等通力合作,地质资料数字化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国家基础地质数据库基本建成,地质业务网络和标准体系日趋完善,专业地质数据库建设取得成功,专业地质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初步建立。其中,与水工环地质相关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主要包括[3]:水工环地质数据库、地质钻孔数据库、1∶5 万重点城市和经济区水工环地质空间数据库、1∶20 万区域水文地质图、1∶50 万水工环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动态监测数据库、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地质资料在线目录检索系统、地质资料在线全文浏览系统、地质资料借阅管理系统、地质骨干网络系统和地质数据实时传输示范系统等。水工环相关数据库虽然已经建成,但其开发利用程度还不够高,经济和社会价值还没有完全凸显。水工环地质资料相关管理和服务系统实现了资料管理“收、管、用”全流程计算机自动化辅助,各种数据和软件接口完备,可以实现在线检索和浏览,为各级资料管理单位用户共享地质资料提供有力支撑。各水工环数据库之间还需做到互通互联,服务系统也需要统一管理,社会化服务程度还需提高。

4 水工环地质资料信息系统社会化共享服务体系构想

水工环地质资料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信息资源,其开发利用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是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显著标志之一。国家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在新的发展时期,加强地质资料共享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性。2006 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体系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6]98 号),要求全国各省(区、市)开展建立地质资料网络服务的工作。2007 年,国土资源部进行的检查结果表明[4],28 个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建立了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栏目或者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独立网站,部、省两级组建的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实现了地质资料互通共享,向社会提供便捷、高效和全面的地质资料信息网络化服务。可见,我国现阶段已经具备了全面推进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所需要的基础条件。遗憾的是,上述国土资源部门的地质资料服务栏目或者独立网站,目前主要提供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联系方式、地质资料目录信息、技术标准和节约程序等,大部分并没有和相关数据库以及地质资料信息产品进行连接。

水工环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共享服务体系构想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4.1 数据库、信息产品与网络服务三者整合,形成“一站式”服务模式

“一站式”服务模式[5]在美国已经形成,对地质资料共享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整合各类水工环地质数据库和相关信息产品,建立全国水工环地质资料信息门户网站,提供“一站式”服务。该门户网站可以提供水工环成果地质资料的在线检索、全文浏览和下载,公益性资料全部免费。各水工环院所和调查勘测单位负责及时汇交新数据和新资料,管理机构负责资料录入和更新。部分资料可参照国外期刊出版公司 Elsevier 的信息产品服务方式,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大型地勘和工程建设公司等被服务单位统一购买数据库,单位局域网即可全文下载资料。这也是地质资料产业化的一种方式。社会公众可以免费检索,有些资料需要付费,可采用信用卡支付。对于数据贮存量较大的资料或者信息产品,可以采用光盘刻录和邮寄的方式提供。网站对应实体资料馆和阅览室负责资料邮寄,并提供现场查询、检索、打印和复印等服务。

4.2 提高水工环地质资料信息的社会认知度

扩大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水工环地质资料的认知度。可以选择在央视、地方卫视、广播电台、主流报刊等媒体播放宣传视频、音频或刊登宣传文章,传播水工环地质资料和信息产品相关科普讯息,让社会公众意识到地质资料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从而萌发进一步了解水工环地质资料信息的想法,提高资料的流转和利用率。也可以通过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举办科普活动进行宣传和推广。地质资料具有价值永存的特点,需要传承和多次开发利用,有必要对中小学生进行相关科普教育。可以通过发行水工环地质资料科普课外读物,培养中小学生的兴趣,扩大地质资料和信息产品的群众基础。水工环地质行业工作人员出野外,向沿途社会公众免费发放宣传册,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水工环地质资料和信息产品相关讯息。开展关爱地球、地震安全知识、地方病防治、地质灾害防治等科普活动,走进社区,走进学校。

4.3 资料查询、检索和获取方式多样化

对不同服务对象和用户,提供多样化的资料信息服务方式。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可以免费邮寄资料目录,提供在线、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订购信息产品服务。开发手机电子阅览室客户端,对社会公众提供手机查询和检索服务。可以提供实体阅览室查阅、下载、打印和复印等服务。对需要付费的资料信息服务,制订灵活的付费方式,比如信用卡支付,网络第三方支付,银行汇款支付,手机电子支付等。水工环地质资料门户网站,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环境保护部和住房与建设部等政府部门网站均设链接,工作人员可以用工作证编号或者公务员编号等登录,共享地质资料信息,免费浏览和下载。

4.4 向管理部门提供水工环地质资料信息“主动式”服务

为国土资源、规划和城市建设、水务水文、环境保护、农林业和地质灾害管理部门提供“主动式”全方位水工环地质信息服务,上门详细介绍水工环地质资料管理机构的职能和所能提供的信息以及提供方式等。为矿山企业、勘察设计单位、水工环科研院所和建筑施工单位等提供“主动式”水工环地质信息,免费邮寄宣传资料。为国家和地方大型铁路公路建设工程、油气管道建设、输变电工程和水利工程等提供上门服务,详细讲解地质资料管理机构能够提供的地质资料服务范围和内容,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浙江省地质资料档案馆[6]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很大成功。他们预先制作好公益性地质资料光盘,主动联系重点项目的相关人员,宣传地质资料服务,为浙江省重大工程项目和扩大内需项目提供了超过 1700 人次、4300 份次和 55000 件次的地质资料服务,为项目的顺利完成解决了资料需求问题,对地质资料开发利用水平起到了显著的推进作用。

4.5 建立社会用户分级制度,公益资料全部开放,涉密资料授权查阅

按照服务对象的层面和性质,把水工环地质资料信息用户分为三个级别:政府和国防部门(水利部、环保部、国土资源部、交通部、住建部等以及各省市县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包括地勘设计、工程建筑施工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等)和社会公众。以单位为主体进行用户分级和涉密授权,可降低资料管理机构的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各实体单位内部对员工进行统一编号,上报需要进行地质资料查阅的人员信息,填写申请表,地质资料管理机构审核并按照申请表内容给予单位注册号和密码,授权该单位查阅所需涉密水工环资料,在单位局域网免费安装电子阅览室客户端;注册人员以自己的工号作为用户名进行登录,可以检索和全文下载所需资料和产品信息。企事业单位统一注册,免费安装电子阅览室客户端,购买地质资料信息数据库,公益性资料免费浏览和下载;涉密资料需要提供营业执照和法人信息进行备案,签订保密协议,确保资料不会无限制流转。社会公众可以免费安装客户端,浏览下载公益性地质资料,涉密资料下载需要进行网上申请,审核通过后付费下载。

4.6 丰富信息产品,通过产业化提高资料流转和利用率

通过丰富影音产品和出版物等推进地质资料信息产业化,提高资料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资料高效流转和利用率。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地质资料信息产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我国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可以将水工环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地质资料形成等过程和相关知识信息整合制作影音产品,部分作为公益性宣传资料,以科教或者纪录片形式在电视台播放;部分作为商品,刻录成光盘出售或者网上付费下载。出版各类水工环地质图集、资料目录宣传册、水工环专题报告册、水工环地质调查年鉴、区域水工环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资料讯息刊物等,通过书店和网络出售,主动免费给水工环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邮寄出版物简介,提供多种方式订阅服务。

5 结语

本文提出了通过整合各类水工环地质资料数据库和信息产品库,建立全国统一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管理机构和独立网站的构想,以提高水工环地质资料开发利用水平和资料共享与社会化服务能力。具体方案包括:通过扩大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形成“一站式”服务模式;服务方式多样化;建立单位用户分级制度;丰富信息产品,提高产业化水平等。相信通过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通力合作,水工环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会取得重大进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周华民 . 关于地质资料信息的社会化服务与开发利用若干问题 [J]. 安徽地质 .2009,19(3):234 ~ 237.

[2] 马 ,茹湘兰,赵小平 . 全国地质资料馆地质资料服务进校园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C]. 第七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 [C].2010.12.

[3]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 .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 [C]. 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

[4] 全国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J]. 国土资源通讯 .2008,(2):23 ~ 24.

[5] 石小亚,朱小飞,朱卫红等 . 浅析美国地质资料信息管理与服务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 2011.28(6):112 ~ 116.

[6] 陆浩 . 努力改变服务方式,高效服务重点项目——浙江省地质资料档案馆开展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重点项目的做法和体会 . 第七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 [C]. 2010.12.



水工环地质信息系统共享与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性的系统,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获取水工环地质信息。其功能主要包括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交互和数据共享等方面。该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访问,如在线浏览和、无线通信、云存储等。此外,该系统还提供了丰富的服务,如地图服务、测量服务、分析服务和模拟服务等。针对该系统的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使得多个不同单位之间可以互相访问和使用水工环地质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从而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度。2. 打造社会化服务平台。利用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打造水工环地质信息系统的社会化服务平台,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互动和知识分享。3. 建立服务评估机制。建立水工环地质信息系统服务质量评估机制,对服务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控,从而保证服务的高质量。4. 加强专业培训。通过加强用户培训,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和技术水平,使他们更好地利用水工环地质信息系统,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使用效率和质量。总之,水工环地质信息系统共享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于促进水工环境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技术水平,加强交流互动,推进协作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


地质信息系统技术
地质信息系统作为当前高科技发展的产物,集图形、图像与属性数据管理、处理、分析、输入输出等功能为一体,应是当前地质环境评价与地质灾害预测的强有力工具(赵金平等,2004)。 GIS 技术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发展的共同产物。是管理和研究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可以迅速地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

谁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和环境工程(环境水文地质)
看自己了,不过还是推荐学GIS(地理信息系统),它主要发展方向是系统软件开发,但是考中国地质大学的话,跟地学院相连,工作好些。环境工程主要出路是环评,但是太难了,考不上几乎是一无是处。不像GIS有很多发展方向

浅谈四川省馆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置的优化
为规范地质资料的验收流程,实现地质资料在接收、验收、转交、服务利用各阶段的监督功能,也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省馆地质资料服务利用水平,四川省馆特搭建了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 2 系统优化具体工作 全国馆开发的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在基础功能设置上跟四川省馆地质资料管理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区别,不能完全适用于四川省馆...

地质数据的传输与共享
地质信息不仅具有与统计数据类似的属性数据,还具有独特的空间数据,在一些地质数据集中时还具有时间变化特征。由于地质信息的复杂性,尽管目前已有多种空间数据标准,一些标准化组织也正在制定相应的标准,但目前尚没有成熟的地质信息网络共享的机制和模式,这突出表现在互联网上地质信息发布的形式多样性。总体来说,目前地质信...

国外水工环地质调查现状
国外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是纳入各国填图计划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中普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和先进的物探及测试技术等高新技术,向全程计算机化、成图数字化、信息网络化及地质三维分析可视化(Visualization)方向发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

地质资料管理
【地质资料信息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旨在实现地质资料数字化、信息化的信息系统。《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建立地质资料信息系统。【地质资料汇交人】是指《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规定必须履行汇交地质资料义务的相对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探矿权人或者采矿...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浅析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将以国家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和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实物地质资料分支机构的实物地质资料为数据源,通过筛选、收集、储藏,建立能够体现地质科学体系、反映中国地质条件和地质工作成果的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库和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实物地质资料数据管理和服务现代化。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通过...

地质资料开发利用方法及产品系列
可建立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地质资料信息数据库、区域地质数据库、区域水工环地质数据库、海洋地质数据库、矿产资源勘查数据库、水工环勘查数据库、地球物理数据库、地球化学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专题地质数据库、资料图书数据库等,形成数据库体系。 3.1.4 数字化地质资料 地质资料经数字化处理后,形成栅格数据或矢...

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是进行灾害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在广泛收集和整理研究区已有的地质灾害调查、勘查、防治信息,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统计信息等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为决策提供服务的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具有信息录入功能、检索查询功能和打印输出功能等模块。 一、系统结构设计 (一)运行环境 1.硬件环境 IBM-PC\/XT、AT486...

地质资料信息集群服务地质找矿的方式方法研究
摘要 深入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积极主动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服务是新时期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要求。本文针对服务于找矿突破的需求,阐述了地质资料信息集成的背景、条件和内容。对地质资料信息集群的内容、集成方法以及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地质资料 信息集群 找矿突破 方法探索 1 背景 ...

台州市15057522121: 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
悟子感冒: 所谓无量纲化,也称为指标的规范化(或标准化),是通过数学变换消除原始指标单位及其数值数量级影响的过程,这是进行指标评估的前提.因此,指标有实际值和评估值两种形式.无量纲化过程就是将指标实际值转化为指标评估值的过程....

台州市15057522121: 广东省有色地质局地质工程中心如何???发展好不好??? -
悟子感冒: 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地质工程中心成立于1985年,在编人员76人,其中硕士11人,高级职称13人,本科以上学历占71%,平均年龄33岁,主要为水工环、地质、岩土、土木、路桥、物化探、钻探、减灾防灾等的专业高素质队伍. 中心现拥有...

台州市15057522121: 工程师职称评审,什么是国有化评审与社会化评审 -
悟子感冒: 一、国有化评审 国有化评审是公司统一行为,在个人达到评审要求和公司评审的标准(大于职称评审条件)会统一整理资料送审.国有化评审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有的是直接申报江苏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国有化评审在评审要求上...

台州市15057522121: 水工环是什么 -
悟子感冒: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台州市15057522121: 中煤水文地质局勘察院待遇怎么样 -
悟子感冒: 中煤水工环勘查院是中煤水文地质局的技术平台,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在水文局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积极参与国家级各类可以项目,多次获得原煤炭部、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等各级别奖项.水工环勘查院在邯郸市属薪金较高的单位,2010年,全员平均年薪为6万余元.加入在这个单位可以有较好的发展.希望你加盟.

台州市15057522121: 浅谈如何做好水利工程监理工作 -
悟子感冒: 1 建设监理制的推行,使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转变在项目法人和承包商之间引入了作为中介服务的第三方监理单位,以经济合同为纽带,以提高工程建设效益为目的,逐步建立了新的建设项目管理运行体制...

台州市15057522121: 河北地勘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怎么样 -
悟子感冒: 河北省地矿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前身为河北省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成立于1965年,隶属于河北省地矿局,位于美丽的沿海开放城市—秦皇岛市. 现有在职职工462人,其中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92人,是省直属专门从事地质...

台州市15057522121: 地质工程和地质工程(专业学位)有什么区别?我在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上看到这俩个专业不懂. -
悟子感冒: 现在硕士学位分学术性学位和专业性学位,从国家的文件来说,学术性学位一般是将来要从事科研工作,比如继续读博;专业性学位是将来从事工程性质的工作,比如做工程师.这个专业学位去年才出来,将来的社会认可度还不清楚,当前的情况是一般调剂的学生学校会安排读专业性学位.以上情况你可以参考、考虑.

台州市15057522121: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的介绍 -
悟子感冒: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以“开展水工环地质研究,促进地质科技发展”为宗旨,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事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等研究,重视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研究工作,推动水工环学科创新体系建设;重点研究和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带水工环基础理论和技术问题;为国土资源开发、整治、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台州市15057522121: 国家地调局水环部请问这是个做什么的部门,是什么行政级别? -
悟子感冒: 水环部 负责全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部署和组织实施,组织开展地质环境和地下水监测、地质灾害调查及预报预警与专项防治工作;负责水工环地质工作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制订水工环地质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办法;承担水工环地质工作成果汇总、集成等工作. 水环部主任行政级别上属副厅(局)级,又高于一般的副厅(局)级,在中国吗,你懂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