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迁都,为何要从大同迁至洛阳?

作者&投稿:龚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魏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

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接受汉族文化,消除鲜卑族和汉族间的隔阂,以便进一步拉拢汉族地主士大夫,巩固北魏的统治,孝文帝决心把都城从位置偏北的平城,迁到中原的洛阳。
迁都问题在朝廷中引起了巨大震动,许多鲜卑贵族、官吏都反对迁都。于是,孝文帝便宣布要大举南伐,却又遭到以任城王拓跋澄为首的贵族、百官反对。孝文帝在退朝后,单独留下拓跋澄,对他说明了迁都的重要性,并告诉他南伐是假。目的是率领众人迁都中原。拓跋澄醒悟过来,改为全力拥护孝文帝的“南伐”迁都计划。公元493年,孝文帝发兵20万,号称30万,开始“南伐”。大军到达洛阳后,孝文帝仍然“戎服执鞭,御马而出”,表示要继续前进。群臣都跪在马前叩头,请求他不要再南进了。这时,孝文帝乘机说,“若不南銮(南征),即当移都于此”,并且下令:愿意迁都的站在右边,不愿意的站在左边。所有随军贵族、官吏都纷纷站到右边,高呼万岁。于是,孝文帝便乘势定都洛阳。
洛阳是当时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迁都洛阳对北魏和拓跋族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公元493年,统治北方的北魏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帝不顾许多大臣的反对,决心将国家从平城迁往洛阳。孝文帝,著名的北魏皇帝,迁往洛阳无疑是皇帝短暂生活中最精彩的手笔之一。虽然有学者认为此举洛阳,为北魏的毁灭和分裂奠定了一支伏笔。

北魏向洛阳的转移,更重要的是孝文帝帝本人的因素。孝文帝想要统一。很明显,要消灭南方的齐朝位置过于偏北的平城作为前线指挥部,肯定不如洛阳。洛阳是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地形很壮丽。古人叫洛阳,控制着大山,夺取了江河,得洛阳俯瞰天下。北魏迁至洛阳,有利于北魏统一大业。

如果南齐有变化,北魏可以从洛阳派兵,也可以西进,也可以南下荆州,或向东渡淮河直取南齐国都。此外,北魏迁往到了洛阳,南方也出现了正统不正统的问题。谁是正统,北魏和南方都是固执己见的。北魏只承认西晋,不承认东晋南朝,南朝对东晋的承认。谁能够竞争正统,就有可能利用历史的高度。

对南朝最不利的是宋初洛阳的流失,而只有南方。在古代,中原王朝有足够的底气来宣称这是正统的,南朝只是从文明的角度来为自己辩解。还有一个因素促使孝文帝迁都洛阳。孝文帝要汉化,遭到北魏上层保守势力的极力阻挠,保守势力的大本营就在平城。孝文帝居平城,就等于雄鹰被捆上了翅膀,欲一飞冲天而不能。

在我国众多的改革中,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算是比较成功的,作为一个出色的改革家,北魏孝文帝带领着北魏一步步走向了更好的未来,尤其是将都城从大同迁到洛阳。迁都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事,在和大臣商议迁都的时候,北魏孝文帝迁都的主张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但是这并不能阻挡孝文帝。作为一个有志的君主,孝文帝打算带领自己的国人,勇敢地南下,拥抱更先进的汉文明。



孝文帝在位的时期,北魏已经统一了北方,但是北魏境内并不安定,在北魏统治的一百多年中,总是不时发生起义。作为少数民族,孝文帝意识到以前没有和汉族人搞好关系,虽然占领了汉族人的土地,但是汉族人并不是真心服从北魏。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农民起义军里不仅只有汉族人,一些少数民族也加入其中。孝文帝知道,势必要做一些改变,才能够缓和矛盾,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孝文帝决定向汉族示好,也可以和掌握话语权的汉族地主合作,将国家治理好。当时,大同的位置过于偏僻,于是孝文帝就打算把都城搬到洛阳,这样可以离汉族地主们更近一些,也可以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大同作为都城弊端逐渐显现。首先,大同的地理位置偏远,不方便统治中原地区。其次,大同的纬度高,寒冷干燥,粮食产量十分有限,哪年年成不好,大同出产的粮食就不能满足大同人的需求。加上居民的日益增多,大同城就变得很拥挤。大同的条件注定了,它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强大帝国的都城。



经过种种考虑,孝文帝还是做出迁都的决定,将都城迁到了洛阳,事实证明孝文帝的迁都是正确的选择。



北魏孝文帝迁都主要是从军事战略上考虑大同这个位置对于他吞并天下是不利的,洛阳这个地方如果排兵布阵是非常方便。洛阳的军事战略意义比大同优有优势。

因为孝文帝要汉化,遭到北魏上层保守势力的极力阻挠,保守势力的大本营就在平城。孝文帝居平城,就等于雄鹰被捆上了翅膀,欲一飞冲天而不能。洛阳没有强大的保守势力,迁都后孝文帝可以把洛阳打造成与保守势力扎堆的平城相抗衡的大本营。

因为洛阳这样的地方是比较不错的,人杰地灵,环境也很好,而且洛阳这样的地方特别适合把手,很多敌人都很难侵入,地理位置有很大的优越感。


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②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面对重重阻力,孝文帝以进为退,收放自如,终于如愿以偿,把以“汉化”为中心的改革事业推进到新的阶段。公元490年孝文帝亲政伊始,就把迁都洛阳提上了议事日程。...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迁都的原因 第一,与倾慕汉族文化有关。第二,统治中原的需要。第三,解决粮食供给问题。第四,地理环境的影响。客观上,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促进了民族融合,方便了对中原地区的管理,也有利于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当然也促进了历史的前进。都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的...

孝文帝迁都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1)政治上,平城保守势力大,改革会受阻。2).经济上,平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3)军事上,受北方强敌柔然的侵扰,很不安全。4)地理上,平城地理位置遥远,经略南方有困难。5)洛阳是历代帝王建功立业的场所,汉文化积淀深。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是献文帝...

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魏书·任城王传》)这表明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北魏都城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他关于“帝宅”、“王里”的说法,说明他要通过迁都洛阳以获得汉族地主认可的正统地位。另外,孝文帝在迁都洛阳以后,连年对南齐用兵,直到卒于南征的军事行动中,可见孝文帝还希望...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有以下:1、北魏的都城地处偏僻的平城,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2、孝文帝想要充分吸收汉族的文化制度来治理和统一中原地区。3、他想要迁都来获得汉族地主的认可的正统地位。4、孝文帝还希望通过迁都来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5、平城寒冷干旱,粮食的产量有限,不能满足都城大量...

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有哪些?(根据材料回答)
四、地理环境影响。平城自然条件限制了经济的发展,而洛阳地处中原,气候宜人,自古以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是理想的建都之所。孝文帝迁都洛阳,不仅体现了其明智的决策,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决策,不仅展现了其雄才大略,更促进了民族融合,方便了对中原地区的管理,推动了鲜卑族的...

魏主迁都的原因?
1. 魏主孝文帝拓跋宏迁都的原因之一是对汉族文化的崇拜。他受过良好的汉文化教育,对汉民族的文化极其崇拜,推崇汉学,让胡人学习汉字、穿汉服,并任用汉族官员。迁都洛阳也是为了更好地向中原靠拢,进一步学习和吸收汉族文化。2. 另一个原因是实现对中原地区的有效统治。孝文帝不仅仅希望被视为“夷狄”...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北魏孝文帝选择迁都洛阳,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1. 地理位置与战略考量:洛阳位于中原腹地,是古代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孝文帝通过迁都洛阳,展现了对中原文化的尊重与接纳,这有助于加强其在北方地区的统治合法性。此外,洛阳地处交通枢纽,四通八达,对于统一国家、加强中央集权...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啊,有什么目的吗???
他迁都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所以在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魏主”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要把都城设在先进的地方;要有利于改革;黄河流域历来是帝王兴起之地。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 迁都之后,又进行了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一系列移风移俗的改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仅缓和了当时紧张的阶级矛盾,也使统治集团内...

滕州市15316558777: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 -
宠勇喉疾: 目的:为加强对中原的控制和笼络汉族上层地主,公元494年,孝文帝将都城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的原因:1、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

滕州市15316558777: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一定要迁都洛?北魏孝文帝为什么一定要迁都洛阳
宠勇喉疾: 原因: 第一,与倾慕汉族文化有关.孝文帝拓跋宏受过良好的汉文化教育,对汉民族的文化极其崇拜. 孝文帝很推崇汉学,让胡人学汉字穿汉服,任用汉族官员.迁都洛阳也是为了向中原靠拢. 第二,统治中原的需要.孝文帝是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他不愿仅仅做“夷狄”君王,还要做中国人的君王.要想做中国人的君王,自然要把国都放在中国正统的国都所在地更名正言顺. 第三,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平城偏北地寒,粮食产量非常有限.迁都洛阳就解决了最根本的粮食问题. 第四,地理环境的影响.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地处偏北,地形多山,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自然条件制约着北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滕州市15316558777: 结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历史等因素,分析北魏孝文帝为何选择洛阳为新都 -
宠勇喉疾: 原因: (1)政治上: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2)经济上:旧 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3)军事上: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4)地理上: 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滕州市15316558777: 魏孝文帝,为什么不迁都长安啊?非把都城迁到前魏故都洛阳? -
宠勇喉疾: 当时的长安还不属于北魏的,而且那边很多别的危险势力存在,迁都洛阳也是很多阻力的,最后是借口打仗才把人都骗到洛阳的.在这边可以更好的窥视江南,控制中原地区,更多的学习中原文化增加他们北方游牧民族的生产力.

滕州市15316558777: 为什么魏孝文帝不迁都长安非要迁都洛阳
宠勇喉疾: 1:定都洛阳可以更好的吸收学习汉文化. 2:洛阳是中原古都,定都洛阳,也更好的兼并中原3: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实行汉化,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以方便其进行统一大业. 因为长安比起洛阳来说比较偏北,而洛阳位于古代的中原地区,地势开阔,农耕发达,接近于南方,有利于孝文帝统一全国

滕州市15316558777: 洛阳地处何处?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把都城迁到这里 -
宠勇喉疾: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地处中原,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个人看来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洛阳的风水有龙脉,许多历代帝王都曾以洛阳为都城,还有就是环境和交通比较便利,从历史原因上来看,应该是当时的洛阳比较发达吧...

滕州市15316558777: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宠勇喉疾: “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这里提到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两个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和“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其实这两个目的是递进关系的.也就是说,只有在“接受 同学你好 有帮助请点采纳或者右上角好评~ 祝你新的一年学习进步,马到成功!!!汉族先进文化”的情况下,才能“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最终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滕州市15316558777: 孝文公把都城迁到哪里 -
宠勇喉疾: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 公元494年,北魏占领中原,统一北方,孝文帝拓跋宏把都城迁到了洛阳.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解决粮食供给问题,拓跋宏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洛阳. 1.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拓跋宏受过良好的汉文化教育,对汉文化及其推崇.2.统治中原的需要.北魏都城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3.洛阳地理位置优越,是兵家必争之地.洛阳地处黄河中下游,卧居中原,山川纵横,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4.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平城地寒偏北,粮食产量有限,而洛阳处于北方的中心地带,平原地区,交通便利,迁都洛阳能从根本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滕州市15316558777: 从地理位置方面分析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
宠勇喉疾: 平城偏北地寒,粮食产量非常有限.当时有人作《悲平城》诗:“悲平城,驱马入方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后来,作为京城的平城人口日益增多,官吏队伍逐渐庞大,粮食供给问题凸显出来.当时平城没有水陆漕运,交通极不发达,从关内运粮到平城,不仅费时费力消耗多,成本也极其昂贵.而洛阳处于北方的中心地带,平原地区,交通便利,迁都洛阳就解决了最根本的粮食问题.

滕州市15316558777: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啊,有什么目的吗??? -
宠勇喉疾: 他迁都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所以在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