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说天人合一,为何不说地人合一或者天地人合一?

作者&投稿:艾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何《易经》说天人合一,却不说地人合一或者天地人合一?~

“天人合一”作为一个名词,可以说是每个人都知道,最起码都听说过,但却又说不清楚其具体含义。似乎是一个怎么说都对,但不管怎么说都好像不全面、不准确的命题。千百年来,无数人就此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观点,儒释道也分别形成和阐述着自己的观点,但最终却又聚讼不绝,形不成一个能够被公认的定论。

在一些很普通景观上,都石刻着“天人合一”,可见其普及度之高,事实上,“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最核心、最本质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有些终极概念性质的哲学问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绵延流长,作为其最基本的命题,又岂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这就恰如,鲁迅先生在《文学和出汗》所云:“这真是所谓‘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


深邃的天际,浩瀚的宇宙,古人和我们并不懂“天人合一”,有人认为出自董仲舒,就是所谓的糊弄皇帝的“天人感应”的基本原理。不管有没有道理,但确实深刻影响了强大的汉朝,一直到程朱理学的出现,“天人感应”才退出历史的舞台。然而事实上,“天人合一”的最早来源应该是出自《易经》。


《易传·系辞下》说:“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三字经》则更简洁直白说:“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所以,“天人合一”,应该是“天地人合一”的简称。

《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在中华文化里,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比如天人一物、理一分殊。《易经》中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与人道,也就是说,天的规律跟人世的规律是一回事,所以受早年易经思维方式的影响,把自然跟人归纳成同一理。而近代科学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承认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自然有自然界的复杂现象,这两者是两回事,不要把它合在一起。
宏观事物和微观事物的性质是不同的,这就反映为他们的质能时空系统的数理模型不同。所谓质能时空系统就是事物质能时空的转化关系系统。
宏微观质能时空系统的统一就是(根据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质能时空系统的转化关系)他们的数理模型的统一。
天人合一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天人的各自系统可以有统一的数理模型。或者说天人构成的系统有数理模型。
而这个天人合一的数理模型可以由《易经》给出,或者《易经》的数理模型可以发展为天人合一系统的数理模型。
所谓数理模型我将其分为两块:
一块是模式。
另一块是模数。
比如,万有引力定律,其中的万有引力常数就是模数,而半径和质量所构成的关系式就是模式。
那么,模式中的数据是可以变化的,而模数是常数,是不变的。
还有如光速、布朗克常数等都是模数的性质。其实10进制也可以作为一种模数。
那么《易经》的数理模型就要给出天人系统的数理模型的模式和模数。而术数学和象数学研究的正是这个问题。所谓有卦爻就有象数。所谓“大衍之数五十五。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第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易经》数理模型如对应相同物质,其模式相同;如对应相同精神,其模数相同。
就质能时空系统的数理模型而言,模式就是质能时空构成的关系式,模数就是质能时空转化的当量。

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周易》不只作为具有占筮之书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影响,多年来它也被作为一部美学意义上的重要书籍。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分为《经》《传》两个部分。据专家考证,《经》产生于殷周之际,而《传》产生于战国时期,是用以解释《经》的。长期以来,《周易》不只作为具有占筮之书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影响,因其中蕴含着较完整的美学思想,多年来它也被作为一部美学意义上的重要书籍。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其重要的美学思想之一。

《易传》指出“《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三才指的是天道、地道、人道。它认为六画卦就是三才的化身,卦中的五、六两爻代表天,三、四两爻代表人,初、二两爻代表地。这说明一个道理,即天、地、人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但它们又各具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对人来讲,其行动是否能获取成功,关键看他的行为是否与天地之道相符合。当然,它认为,一般人很难能主动地去适应天地之道,去寻找天地之道的。所以他主张“圣人以神道设教”,“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同上)。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的境地。《易传》认为,衡量人们行为的正确与否,就要看它是否与天地之道相合。

《文言传》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所谓“先天”,是说先于天时到来而行动,即能预测天时的变化,为天时变化之前导;所谓“后天”,是说天时到来之后又按天时的变化而行动,即在自然变化既已发生之后,又注意适应。

此种天人合德说,不只是顺应自然,而且是利用和控制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也即“裁成辅相”说。“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就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努力,对自然物的变化加以辅助、节制或调整,使其更加符合人类的需要,以成就自然化育万物的功能。此说可以称为天人谐调论。

毫无疑问,《周易》没有看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处处把自然和人相比附,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都遵循着共同的规律,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而不是各不相关、互不相容的,两者之间绝没有不可超越的鸿沟。



\"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天之间的联系和融合,是指人类与天地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古代中国,人们认为天空中神秘的天象能够影响到人间的各种事件,而人类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天地大运。因此\"天人合一\"是一种哲学观点,意味着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顺应天时地利。而地人合一或者天地人合一,则是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之上,更加强调了自然界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平衡,意味着整个宇宙的各种要素都应该和谐相处,共同构成完整的整体。因此,《易经》所强调的\"天人合一\",是整个宇宙系统中最为核心的哲学观点之一。

在《易经》中,天的意义远比地广袤而深远。天被视为永恒、不变的存在,是宇宙中最高的存在。人则是天地之间的界限,是连接天地的纽带,同时也是天地交流的桥梁。因此,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类与宇宙最高层次的联系,是人通过通达天命和宇宙规律,达到完美和谐的状态。而不说地人合一或天地人合一,可能是因为地人类居住的大地,不及天那样宏大深远,不具有同样的高度和独特之处;天地人合一则可能会弱化人与天的关系,普遍化到“地”这个层面。因此,《易经》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以便进一步强调人类与宇宙中最高层次的联系。

因为人本来就在地上生存,已经是一体了,如果说天人合一的话我们自然而然的就认为天地人合一。

“合、一”两字不能舍弃自不必说,而“天地合一”无法突出“人”的重要,“地人合一”又不能显示“天”的尊贵,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就只能把“地”字舍去了。


天人合一具体的意思是什么?
“天”代表“道”、“真理”、“法则”,“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道家...

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解释
“天人合一”为中国哲学思想,儒、道、释等诸家各有阐述。天指天空,也指天道,还指自然大道,道家道教所说的天,多指自然、天道。天人合一,多指人与道合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也指天人相合相应。相关信息 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

“天人合一”的思想具体指的是什么?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对于天人关系的经典命题。天人关系,是哲人所必然要面对、要思考的一个基本问题,其关键在于对“天”的理解。在原始社会人的智慧尚未开化的阶段,华夏先民将“天”视为有意志的神灵,原始巫术的基本意义就是进行天人之间的沟通,《易经》中所载伏羲发明八卦,其意图就是“...

如何解读《周易》中的天人合一
下面就从《周易》的四个方面来谈谈天人合一的关系: 一、《周易》的“天人合一”观,既追求天与人的和谐统一,同时又肯定天与人的区别。 《周易》的特点是:它自身是认识的主体与认识的客体之间的中介,它一头联着客体,描摹着客体,恰如《系辞传》中所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书是以天地...

"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
而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合流并用,他一般还被看作是儒门解易的第一人,其代表作为《春秋繁露》。 对天人合一观念需要小心翼翼地分析。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

天人合一意思 天人合一的含义
《易经》进一步说:“立天道曰阴阳,立地道曰柔刚,立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4、在道教道法中,天人关系为“天人感应”,认为...

什么是易经的天人合一
如果人人都要唱主角,不唱配角,岂不是天下大乱、万事无成了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修养坤德,培养自己敢当配角,当好配角的高尚品德,是为人做事的最基本要求。所以坤卦代表地、代表阴、代表柔顺、代表母。。。《易经》系辞上讲: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

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
庄子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是庄子提出的,它是古代哲学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学说。指天与人的紧密关系不可分割,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一种相互统一。如何做到天人合一:做事以实施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心态好了,万事皆好。做什么事都感觉是发自内心的,那才是真正的自我。

天人合一什么意思
《易经》进一步说:“立天道曰阴阳,立地道曰柔刚,立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在道教道法中,天人关系为“天人感应”,认为宇宙...

天地人合一是什么意思
成万物”。《易经》进一步说:“立天道曰阴阳,立地道曰柔刚,立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天人合一 ...

岱岳区13658891580: 周易不是强调天地人三才吗?怎么天人合一没有地?要怎么来理解呢 -
乘邦感冒:所有宗教都是关乎的人,而不是物.天人合一本身就涵盖了地.人活在地上不就是天人合一,天地合一吗.

岱岳区13658891580: 如何理解天人合一是《周易》的精髓? -
乘邦感冒: 《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

岱岳区13658891580: 怎么理解“天人合一” -
乘邦感冒: 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岱岳区13658891580: 易经讲的是什么? -
乘邦感冒: 《易经》主要思想讲的是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是中国文化的元典,就是说《易经》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一个...

岱岳区13658891580: 何谓天人合一? -
乘邦感冒: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对这个概念而言,董仲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是儒家最早言说五行者,战国以前的儒家只言阴...

岱岳区13658891580: 如何理解风水学中的天地人合一原则 -
乘邦感冒: 营养平衡天地人合一

岱岳区13658891580: 为什么说“天人合一”是易经的最高境界?
乘邦感冒: 天人合一”在《易经》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天人合一”是最重要的概念,也是我国传 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易经》的运行模式,充分注重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 和把握世界,并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在《易经》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和地天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人的生命目的.

岱岳区13658891580: 什么叫天人合一,只有中国人提天人合一吗 -
乘邦感冒: [编辑本段]概述“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对这个概念而言,董仲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是儒家最早言说五行者,战国以...

岱岳区13658891580: 请问:天人合一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
乘邦感冒: 最早提出“天人合一”是北宋张载,“儒者则因明至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意思是,人性的善良是出于天的实理,故交相致,而明诚合一.这个“天”是张载所说气而生成的天,并不是什么唯心的.

岱岳区13658891580: 《易经中的环境养生中的“天人合一”该如何理解?易经》中的环境
乘邦感冒: “天人合一”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也是 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 “天人合一”的境界,可以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