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事物大多都有侵略性不是入了眼就是碎了心?

作者&投稿:扶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啥那么多人要月亮的诗??~

东西方文学中的月亮意象比较



查 玉 立

(马鞍山电大01秋汉语言文学专业,安徽 马鞍山 243011)



摘要:人类共同拥有一轮明月,在不断认识、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斗争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月亮文化。在东方,中国人写月亮是永恒的象征、永远的主题,是咏叹人世的短暂,是思念与孤独;日本人写月亮是人与月亮两小无猜、合二为一;在西方,欧洲的法国人眼里“月亮是一个忧愁的女人”与人是两分的。本文采用平行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东西方文学中月亮意象比较,感受东西方多元文化中月亮文学欣赏的快乐,加深对月亮文学意象的理解,总结出东西方文学中月亮意象的“同”和“异”,并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东方如中国的月亮文学是偏于阴柔的,中国的月亮文学意象体现了一种宁静、思念、神秘、孤独,一种冲破封闭的向往、渴望;消极与积极的二重性,明显带有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忠孝仁义”及东方佛教思想的影响痕迹。西方的月亮文学意象如希腊的,体现了西方的价值观“自私”、“索取”;法国波特莱尔眼中的月亮是“人与月亮两分”的月亮,再现了西方人个性的独立、开放,“忧愁”中的张扬。西方人受基督教文化影响,其率直、外露、刚直僵硬的文化品格,造就了西方的月亮文学是偏刚性的。



关键词: 东方文学 西方文学 月亮 意象 比较



人类同住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轮月亮,亿万年来人类在自身进化过程中,在不断改造和征服自然中,创造了灿烂的月亮文化。从原始人关于月亮的种种神话,到当代人乘阿波罗登月揭开月球的面纱,月亮文学记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轨迹,承载了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幽思、离愁、欢乐与缠绵的精神经历。同样一轮月亮,在古人与今人的文字里展现出认识上的不同;同样一轮月亮,在东方与西方文人笔下流露出各自内心对月亮感悟的差异。本文拟采用平行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东西方文学中月亮意象比较,感受东西方多元文化中月亮文学欣赏的快乐,加深对月亮文学意象的理解,总结出东西方文学中月亮意象的“同”和“异”,并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 东方文学中的月亮意象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喜欢欣赏月亮,先看看东方文学中的月亮意象:



(一) 明月寄相思



中国人对月亮特别看重,中国的月亮文学特别丰富,古往今来,中国关于月亮的诗就很多。中国的月亮诗多半是很富于哲理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月亮诗和很多哲理结合起来,通过月亮将人生的短暂和自然的永恒加以对比。“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的诗让人感慨万千,人世经过许多沧桑,而明月依旧如此。

借月起相思是中国月亮文学的永远的主题。月亮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星体,可以用来寄托我们的许多飞天的想象和逃脱的情怀。我们所有的人生的幸与不幸仿佛都可以通过对月亮描写的比兴来达到这一目的。苏轼在月亮诗词中咏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将借月思乡之情表露得淋漓尽致。此外,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也是将亲人、恋人的思念之情如月光倾洒。



(二)孤独的月亮



思念与孤独往往象孪生的姐妹,在东西方月亮文学中有着较多的孤独成分。

先看中国的嫦娥奔月的故事:相传,远古的时候有一年某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即刻升天成仙。后羿深爱妻子嫦娥,不想一个人升天成仙,便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在梳妆台的百宝匣,不料被后羿的一名徒弟——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篷蒙偷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弟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篷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后羿众人走后不久,篷蒙手持宝剑闯进内宅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情急之中,吞下不死药,身子立即飘离地面,冲出窗外,向天上飞去。由于她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另一个嫦娥奔月的故事版本是说:嫦娥自己偷吃了不死药而升天登月。嫦娥在月亮上很孤独和寂寞,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苍天夜夜心”,日日夜夜都是一样寂寞,你要和别人不一样,要想追求永恒,就要付出孤独的代价。无论是哪一种版本的故事,都再现了月亮孤独的意象。

关于借月抒发孤独情绪的中国月亮文学的代表,在小说中要数中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红楼梦》了。《红楼梦》中对月亮的意境有很精彩的描写,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写湘云与林黛玉二人一起赏月吟诗,对景感怀。“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湘云因池中鹤飞起兴,吟出上联:“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冷月葬花魂”的孤独与悲凉的下联。这与中国传统中秋月圆的氛围极不相称,十五的圆月在黛玉的眼里心中变成冷月。“冷月”较好表现了林妹妹寄人篱下、孤苦伶仃、爱不敢言的复杂心绪;也暗示了黛玉后来“葬花魂”的人生情感结局。此外,李白的《月下独酌》诗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将中国月亮文学的孤独发挥到极至。



(三)消极的月亮

中国的作家茅盾在《谈月亮》中提出了自己对月亮的不同感悟,他认为:“自然界现象对于人的情绪有种种不同的感应,月亮引起的感应多半是消极的。而把这一点发挥得透彻的,恐怕就是中国的月亮文学。当然也有并不借月亮发牢骚,并不从月亮得到自欺的安慰,并不从月亮想象出神秘缥缈的仙境。”不知何因,作者眼中的月亮是个大骗子!温情主义的假光明!在他看来,弯弯的新月“没觉得这残缺的一钩儿有什么美”,这弯弯的月牙儿与美人的眉毛“愈比愈不象”,“这一钩的冷光正象一把磨的锋快的杀人的钢刀。”月朦胧是“装腔作势”,是“欺骗”。茅盾在《谈月亮》中重点谈了关于月亮的两件事。其一,是小时候与邻居老头儿讨论月亮大小的问题,月亮虽则未必“欺小”,却很能使人变得脆弱。其二,是写一对男女闹分手,作者好事代为向双方父母致信,而最终中秋之夜,“是这月亮,水一样的猫一样的月光勾起这女人的想家的心,把她变得脆弱些。”一位昨日还是嘴巴铁硬的女人在月光的撩拨下变得脆弱,这使得作者吃惊,更觉得上当受骗的感觉。从中作者仿佛懂得一点关于月亮的“哲理”,认为向来有的一些关于月亮的文学好象几乎全是幽怨的、恬退隐逸的,或者缥缈游仙的。“自己跟月亮感情很不好”,而跟月亮特别有感情的,好象就是高山里隐士,深闺里的怨妇,求仙的道士。“他(她)们借月亮发了牢骚,又从月亮想象出‘广寒宫’的缥缈神秘。”在他看来,原始人也曾在月亮上做“文章”——就是关于月亮的神话。然而原始人的月亮文学只限于月亮本身的变动;原始人对月亮的东升西落、月圆月缺给的都是非科学的解释。至多亦不过想象月亮是太阳的妻子,或姐妹,或人间的“英雄”逃到天上去罢了。这些都没有把月亮看成幽怨闲适缥缈的对象。茅盾在《谈月亮》中有这样一段话:“把月亮的‘哲理’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也许只有我们中国罢?不但骚人雅士美女见了月亮便会发出许多的幽思离愁,扭捏缠绵到不成话;便是叱咤风云的马上英雄,也被写成在月亮魔光下只有悲凉,只有悲伤。”“这一种:‘完备’的月亮教育会使‘狭的笼’里逃出来的人也触景生情的想到再回去”,他怀疑那个邻居老头所谓“年纪大一岁月亮也大一些”的说法未必竟是他的信口开河,也许有着深厚的月亮的“哲理”根据罢!《谈月亮》文字间表面充满了“月亮可怕”,而实际突破了以往东西方月亮文学对月亮的正面视角,它从月亮的另一面展开剖析,展示出月亮“消极”的一面,使月亮文学中的“月亮”更加人性化,更加真实与丰富。

(四)快乐的月亮

中国文学中的月亮意象,除前面提到的几种以外,还有一种便是“快乐”的意象,其中洋溢着喜悦的成分。

中国著名的现代散文作家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是这样描写月亮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月光是隔着树照过来的”、“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同样,朱谷忠的散文《月光铺满的小路》写出了月夜的独特感受。“在这个世上,我走过了无数的路。然而,就印象而言,我最喜欢的,乃是那些月光铺满的小路”,第一次获得这种感受的是在故乡,树杆四周,“到处都弥漫着碎银般柔和清澈的月色”,月光下的小路“袒露着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我、诱惑我,向着那乳汁般氤氲笼罩的前方走去”;月亮洒下的光芒蕴含着最伟大的母性,踩着月光,心中灿烂着一簇无法熄灭的火花,“脚下的月光,如同羽毛那么轻的撩拨着我,使我全身都涌出难以言喻的舒泰、怡然和飘飘欲飞的快乐”。

月亮被动地发光,柔和、宁静、清爽,使万物笼罩在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夜色之中,同时也给一切丑恶披上了一层幽玄的天衣,在月光下,一切事物都显得优美、飘忽而没有定性。这正是中国月亮文学所追求的含蓄、蕴籍、清逸、淡远、宁静、空灵、妙悟的艺术境界。

中国的月亮文学意象体现了一种宁静、思念、神秘、孤独,一种冲破封闭的向往、渴望;消极与积极的二重性,从中可以窥见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忠孝仁义”及东方佛教思想的影响痕迹。

(五)人与月亮合二为一

日本人写月亮与中国及希腊人不太一样。日本有“月亮诗人”美称的大诗人明惠上人,大概生活在宋朝那样的年代。他写月亮,从不涉及哲理,而是动情的表达与月亮无猜的亲密。他写过一首诗,是很短的俳句:“山头月落我随前,夜夜愿陪尔共眠。”和月亮一起共同睡觉,这在日本人看来非常美,可是在中国人看来,或许就会觉的对月亮多少有些亵渎,而不是一种虔敬的感觉。中国诗人通过月亮把短暂和永恒结合在一起,日本人却把自己与月亮本身结合在一起,这也体现出东方文化中中国与日本月亮文学的差异。明惠上人还在诗中写道“心境无翳光灿灿,明月疑我是蟾光”,月亮诗人的心境是那么清纯明亮,和月亮是那么亲密,连明月都怀疑他就是月亮本身了!日本著名诗人川端康成在获诺贝尔奖发表演说时评价“月亮诗人”讲得非常好,他非常喜欢这些诗,认为它们集中代表了日本民族的审美趣味。日本人是一个善于汲取的民族,日本文化就是由自身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早期的日本受中国影响很大,同时吸收了朝鲜文化和印度文化。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又大量汲取欧美文化,形成东西方多种文化大融合的独特的日本文化。日本的月亮文学意象——人与月亮的合二为一,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一面。日本的月亮文学意象其底蕴源于中国的月亮文学意象,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受西方文化尤其月亮文学的“人与月亮的两分”、“自私”情感的影响,才产生了“人与月亮的合二为一”这一交融的意象性。

二、 西方文学中的月亮意象

再看看西方文学中的月亮意象与东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人与月亮的两分

欧洲的近代月亮诗歌再现了人与月亮两分。西方诗歌关于月亮的描写往往赋有更多人间气息。法国诗人波特莱尔的诗集《恶之花》中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诗的题目是《月之愁》,写得很美,它的特点是月亮和人完全是两分的,诗人完全把月亮拟人化了,在诗人笔下,月亮是一个忧愁的女人。诗中写道:

“今晚,月亮做梦有更多的懒意,/象美女躺在许多垫子的上面,/一只手漫不经心地、轻柔地抚弄乳房的轮廓,/在入睡之前……有时,她闲适无力,就向着地球,/让一串串眼泪悄悄地流呀流,/一位虔诚的诗人,/睡眠的仇敌,把这苍白的泪水捧在手掌上,/好象乳白石的碎片虹光闪亮,/放进他那太阳看不见的心里。” (《恶之花.忧郁和理想》)

月亮周围有许多白云,有如羽毛坐垫。诗歌描写月亮在漫不经心地抚摸着自己,在入睡之前,觉得很悲哀,她就面向地球,让她的眼泪一串串地悄悄地流向大地。这时一位虔诚的失眠的诗人,面对月亮把这苍白的泪水捧在手掌上,好像乳白色的珍珠碎片,银光闪亮。他把它放在心里,那是太阳永远照不到的地方。这首诗是写人和月亮的两分,它和中国的月亮诗、希腊的月亮诗也不一样,它不是对孤独和永恒的描写,而是写一种月亮和人的美好世俗关系。这样来描写月亮,在东方人看来,多少有一点儿亵渎。波特莱尔的月亮不象李白的月亮那样富于玄学意味,也不象明惠禅师的月亮那样,人与自然浑然合为一体。在波特莱尔笔下,月亮是一个独立的客体,它将苍白的泪水一串串流向大地,流到诗人的心里;在月下想象和沉思的诗人是一个独立的主体。

波特莱尔眼中的月亮是“人与月亮两分”的月亮,体现了西方人个性的独立、开放,“忧愁”中的张扬。

(二)月亮对人的永远“占有”

西方文学中的另一种月亮意象如希腊的“月亮对人的永远‘占有’”。它体现了西方的价值观“自私”、“索取”;与东方文学中的月亮意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希腊神话里对于月亮的欣赏与中国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颇为相似。在希腊神话里,月亮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少女,是一个女神。这个女神每天驾着好几匹白马拉的金车从东边到西边,每天如此。月亮女神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走来走去,觉得非常孤独。后来,她爱上了一个人间的少年,她非常爱他,可是,凡人是要死的,不像月亮可以永恒。于是,月亮女神就把这个英俊少年放在一个山洞里,每天经过山洞,女神就亲吻他,拥抱他,然后再驾车走掉。英俊少年由于月亮女神之爱,得到永恒,但他只能长年不醒,也不会说话,永恒在睡眠中生存。这个神话告诉人们,要得到永恒,就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离开尘世,永远孤独。

中国嫦娥奔月的故事与希腊月亮女神的神话故事虽然都是表现孤独的主题,二者在这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是“孤独”之中又透出一些不同。希腊月亮女神是向往追求人间的幸福与爱的永恒,而中国嫦娥由人成仙,她仍热爱人间的生活,奔月源于与邪恶作斗争后的一场意外灾难,一种正义的牺牲精神,一种我饮孤独为他人幸福快乐的奉献精神。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赞美了嫦娥,嫦娥的“孤独”中充满了思念与爱。这与希腊月亮女神牺牲少年健康为了自己之爱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也体现出东西方月亮文化中的认知差异。

三、东西方文学中“月亮”的阴柔与阳刚成因分析

中国阴柔的民族性格、中国的月亮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呢?应该说,对中国民族性格的塑造起作用最大的,要数孔子和老子。孔子礼教的根本,是以忠孝与慈爱双向和合的。按中国的阴阳观念,夫为阳,妇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君为阳,臣为阴。于是,在君主“太阳”面前,人民都是月亮,都应该躬行“臣妾之道”。尽管孔教是站在“阳”一面说话的,但是,正因其站在“阳”一面说话,所以才让全国臣民安于家庭、本分、老实、合群、依赖并感恩于皇恩“太阳”的光芒,而不能刚硬、主动,独立、好斗。尽管孔教是“刚、仁”并举,但是后儒阐发的并非是儒家刚的一面,因此,总的来看,儒家并不重刚直僵硬的外向性格,而推崇“温、良、恭、俭、让”的内向性格,以含而不露、温文尔雅为君子的理想人格,以“温柔敦厚”为诗教。所以许慎的《说文解字》才以“柔”释“儒”。
沿着“儒者,柔也”的路线。老子进一步塑造了中国阴柔的民族性格。正如孔子以安静为“仁者”的特征,老子让人守静而去动,以“清静为天下正” 老子打了一个比方,来说明“静”的妙处:雌性之所以经常战胜雄性,就在于安静而居下。老子认为,要想静而不动,就应该自然无为、雌退不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否则,“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因为“枪打出头鸟”。 于是,只有象雌性那样处于沟谷的地位,才能达到了永恒的道德。这也就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的道理。

中国人的合群性、依赖性,中国人礼让、雌退的被动性,中国人以家为本的好安宁、好静的民族性格,中国人象女性一样爱粉饰,好面子,注重含蓄性,从而造成了弹性的文化品格,所以中国的月亮文学是偏于阴柔的。

西方人自古就具有善于征服的刚强性格,古希腊人征服爱琴世界并以武士建立城邦,贵族出于武士,所以希腊人不仅崇尚智慧,而且特别推祟刚勇。斯巴达的尚武精神,给柏拉图以及后来的浪漫派以持续不断的灵感。苏格拉底的殉道精神,柏拉图对勇力的推崇,中古骑士置重勇敢的传统,表明了刚勇在西方人格建构中的显赫地位。基督教特别瞧不起“文士”,而推崇“有权柄的人”。因此,基督教的坚信精神,基督以生命和鲜血为众人赎罪的殉道精神,是刚硬僵硬而没有多少弹性的文化品格。而反传统的浪漫派更强调意志的强力,从而把西方阳刚的文化性格推上了极峰。因此,西方人具有人格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具有勇于进取的主动性、勇于占有的攻击性,甚至是侵略性,具有走出家庭的冒险精神。西方人率直、外露,具有刚直僵硬的文化品格,这就造就了西方的月亮文学是偏刚性的。

当然,如果从更广阔的世界文化视野着眼,那么,阴柔与阳刚并不代表价值的优劣。过于阴柔的民族性格容易导致忍从、内向和封闭,面对外来的挑战而无力迎战。过于阳刚的民族性格,又容易导致无休止的攻击和占有,从而导致霸权主义和对其它民族的欺凌乃至侵略。因此,东西文化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对话的基础上达到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阴阳调和,应该是中西乃至各个民族文化融合的理想。

综观东西方月亮文学意象,都表达了人类对月亮的爱的情感寄托,只不过因为对“获取爱”与“失去爱”的理解不同,而生发出喜悦与忧愁、积极与消极、结合与分离的差异,加之东西方地理、宗教、哲学、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得东西方月亮文学意象产生差异。无论是中国月亮文学,还是日本的、希腊的、法国的月亮文学,都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价值欣赏空间,给予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如果我们只能用一种方式欣赏月亮,无论排除哪一种方式,都不能使我们对欣赏月亮的艺术情趣得到满足,而这种在多文化语境中进行艺术欣赏的现象一定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而越来越普遍,未来的文学理论必将突破封闭的、局限于一种文化或相类文化的现象,而以对多种文化中文学的认识和欣赏为基础。尽管东西方月亮文学在多“同”中有差“异”,但人类的天空共有一轮明月,从东西方月亮文学的比较中可以窥见多元文化的比较与发展的价值,共存发展的趋势。月亮文学搭起了不同民族文化沟通的桥梁。

生活有进有退 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

1 打扫心灵
  很多人都喜欢房子清扫过后焕然一新的感觉。同样,理完发的感觉也十分美好,因为多余的东西去除了。
  儿童是快乐的,因为他没有过多的心事,也没有不必要的忧虑。而成人则不同,我们的生命中有太多的积压物和太多想像出来的复杂以及一些扩大了的悲痛。
  用电脑的人都知道,回收站是需要经常清空的,否则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影响计算机的运转速度。人的头脑也是。你不能什么都扔掉,你也不能什么都留着。聪明的人是善于取舍的人,是适时取舍的人。有太多心事的人走不快,完全没有心事的人又多半缺乏理性。
而生命的难度也正在于此,你要不断清扫和放弃一些东西,因为“生命里填塞的东西愈少,就愈能发挥潜能”。记得一部戏里,一个人对主人公说:“走吧,不要回头,做不好不要回来。”他的意思是让他离开这里,是希望不要让过去拖累他。
  清扫心灵是一种挣扎与奋斗的过程。人生是一个不断挥手的旅程,少年要告别家乡,伤心人要告别伤心地,雄鹰要告别安逸,快乐要告别悲伤。没有告别,就没有成长,要坚强,就要勇于转身,离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
2 放弃也是一种宽容
  一个人就像一个国家一样,没有宽容便没有成长。在一切成功要素中,胸怀是第一位,或者也可以说宽容是第一位的。
  有的时候,放弃进攻的言词,放弃愤怒的冲动,放弃报复的渴望,本身就是一种宽容。
聪明的人也经常要放弃解释。在许多人看来,解释就是掩饰。李敖说得好:有时解释是不必要的敌人不信你的解释,朋友无须你的解释。许多事情根本就无须解释,天不晴有时就是因为雨没下透,下透了就好了。
  成功的人不要怕挨骂,因为只要你做事,就会出错,就会触动一些人,就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满。事实上,能有50%的人赞成你就很不错了,世上极少有百分之百的事情,越美的东东西越容易打碎。要锻炼自己正确对待反对的能力,要勇敢地主动去征询反对意见。不要抱怨反对者,他完全可以有他的看法,这是他的自由,与你无关。不必费力气去和他争辩,赶路要紧。
3 时间产生美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伤心地,所以我们并不奇怪,一些看起来很重要的地方,比如故乡、母校、原单位、初恋现场,却并不见得有很多人踊跃地回去,那是因为有太多的故事在里面,有太多的沉重在原地。眼不见,心不烦。
  而当一切都可以看开时,往往也是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时间把往事都冲淡了,只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青春的记忆,成长的记忆,拼搏的记忆,还有擦肩而过的灿烂笑容和寂寞黑夜里的温暖烛光。我参加和采访过许多个校庆,映入我眼帘最多的慈祥的白发和久别重逢的泪水涟涟。岁月可以软化最铁硬的心灵。
  社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嫉妒产生于相近的业界和区域,冲突往往源自利益的纠缠。“一切生物都暴露在剧烈的斗争之中”,因为一切生物都有高速率增加的倾向,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存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而最剧烈的斗争,差不多总是发生在同种的个体之间,因为它们居住在同一地域,需要同样食料,遭受同样威胁。一些紧张关系的缓和需要时间和距离,离得远了,感觉无关紧要了,也便放得开了。远远地看去,许多事物都是很美的。 
  所以我们不必为不能解决的问题沮丧,再不能解决的问题,也会在时间的洪流里消失。敌意也罢,误解也罢,轻视也罢,矛盾也罢,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淡化开,时间可以使沧海变成桑田。
4 引退的美学
  再好的眼睛,注视一件事物久了都会疲劳的,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周期决定了一个人无法永远留在高潮,在一个生命周期内,人不可避免地要走向低潮。一年便是一个生命周期。
  “及时而漂亮的撤退与漂亮的进攻同样重要。辅佐某人久了,连幸运女神也会累的”。重要的不是到场时博得别人的喝彩,而是离开时别人对你的想念。
  引退的美学,即善始善终。它的关键是“终”的时机和方式。顺利抽身退出要比顺利地进入时更难,因为山顶很美,因为下山的时候人一般都比较疲惫。
  “滚动的石头上不长青苔”,不下这座山便上不了那座山。人的一生会爬无数的山。每一座山都是那样的别致,但没有一座山真的值得你永远地留下来。
  影响引退的一个因素是贪恋,另一个因素是过分执著。对于人生利益,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过分执著。所谓不过分执著,就是不偏执于某一个方面,某一种欲望,某一种企图,某一种目的,某一种过程。任何偏执都可能使人失去中肯的判断,从而错过了美景,贻误了人生。
5 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
  “你不可能因为给人一个微笑而丧失什么,因为它永远会再回来”。东西怎么出去,就会怎么回来。没有人不喜欢微笑。
  但问题是使人微笑的事物往往不在身边,而令你烦躁、不安的事物却往往挥之不去。不能与自己喜欢的人和事在一起,是许多人不快乐的根本原因,因为你没有快乐的来源。
曾经有段日子,我很惆怅,我喜欢的女孩不在乎我,我精心做的稿子被改来改去,我的身体也出了问题,感冒不时地光顾我,我的生活一塌糊涂。这时我的好朋友对我说:“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有些事情放了吧”。我决定改变。我不再找那个女孩,那篇稿子我立即投往别处,我也告别了一度懒散而无规律的生活,每天开始打球和跑步。结果,我的身体变得健美起来,我的那篇稿子很快被发表,而且还得了奖,我不再“在乎”了的那个女孩开始在乎起了我……
一个人或事能令你不舒服是一定有着什么原因的,有的原因要过很久你才有可能知道,而有些原因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但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使你不舒服,他会影响你的心情,影响到你的判断,也影响到你的时间。
给别人一个重新认识你的机会,给自己一个认识更广阔世界的机会,有什么不好?

说的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的权利,为之付出自己的心血汗水,得到的载歌载舞,得不到的继续奋斗

这个你说的没错,因为每个人都追求美好,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心中的美好,得到了载歌载舞,得不到只能一次一次继续追求

你恰好说反了,是人心的贪婪和对美好的追求,让人都有一定的侵略性。

美好不美好,在于人的思维来主导。心灵的需求才是本。对于佛系来说一切都是空的。

如果你说的是残缺美,那么或许是你说的那样。
如果你说的是短暂的美,那么瞬间的美很残忍。
如果你说的是感情的话,那么说明你动了心。


事物具有两面性的例子
1、核能:用于战争可以杀人,也可以造福于人类,比如发电武器,可以保家卫国或者用于侵略。2、谁能载舟亦能覆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物极必反、乐极生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事例:比如适量的阳光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一旦长久则造成干旱。3、曹操行事谨慎,所以成就一方霸业,然而孔明就是...

有些人对别人说的任何事都很敏感,都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该怎么办?
我认为,这种敏感的性格一般有两种情况。 1.先天性格原因 从小就很谨慎小心,或是多疑,害怕自己犯错以及自身权益遭到侵害,不信任周遭一切好的事物,反而相信周遭人所说的坏的情况。 2.后天环境影响 这种后天形成的原因,一般是受周遭环境的影响,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遭受过某种境遇之后,就有可能会造成...

你怎么看待文化入侵?
还是得无限崇拜我才好!才能听我的摆布!我用刀子将你杀死,你在临死前拼尽全力说出最后一句话:我死在这么漂亮这么锋利的屠刀之下,刽子手又是如此有名,我这一辈子真是没有白活!我死得无比幸福和自豪!连死都可以,哪还在乎你赚我的钱呢?什么暴利,何足道哉!帝国主义的文化精英们将“文化人...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面性
两面性:同一事物身上同时存在的两种互相矛盾的性质或倾向。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面性 像蛇,蛇可让人死,蛇毒可以治疗伤口。 细菌,有好的坏的。科学技术,有好处同时污染环境。武器,可以保家卫国或者用于侵略。 电脑 汽车,好:人们出行方便了 坏:排尾气,烧汽油,浪费能源 生活中什么事物具有...

侵权行为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征
本文认为, 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对 紧急避险是否可以构成侵犯, 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比如“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救火当属合法行为无疑。但从池鱼主人角度考虑, 他的财产无端受损, 难道不是被侵权? 从中国社会生活实际看, 许多合法行为也同样造成侵权损害。如工厂按国家标准排污, 这可谓合法行为, 但...

凡事都有两面性,人性向坏的方面无限延伸达到一定成度不是伤人就是范事...
所以说任何事物都有辩证关系的两面性,都有对立面。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好到一定程度未必就是很好,未必就一定是神是楷模;因为这个“好”是变化的,是起伏的,是从不同角度看它,它就好坏难分的。所以我们社会的好与坏的观念只是建立在大多数人认同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说是...

关于好好利用事物的诗句
与新事物有关的句子 1、大多数人是保守的,不轻易相信新事物,但能容忍对现实中的众多失败。 ——卡莱尔 2、发现新事物和作出新发现,是很大的满足。 ——伏尔泰 3、独创性并不是首次观察某种新事物。 ——伏尔泰 4、一个事物被否定了,一个新事物在更高水平上开始了。 ——黑格尔 5、新事物的香味太过浓郁,...

事物新陈代谢哲理的诗句
【题目】草 (唐 白居易) 【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 4.含有哲理的诗句是什么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哲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全面地看问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人们必须不断的提高...

换个角度看世界作文
摔断了腿,他却又说这是福气,一年后,胡人入侵,青壮年大多战死沙场,而他的儿子却因腿瘸不能当兵,和他一起保全了性命。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依”塞翁与常人对事物不同角度的看法,带来一种豁达。凡事都并非绝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主要取决于你所站在的角度,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更需要选择一个好的,...

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如何判断,好与坏的判断标准究竟是什么?通常,我们对事物进行好与坏的判断标准大多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他们会告诉我们听话是好的,有礼貌是好的,认真听课就是好的。反之就是不好的。另一方面,是周围人的共识,以及成长环境中各种做法的利弊体验。对...

卢龙县19565347558: 美好的事物大多都有侵略性不是入了眼就是碎了心? -
芝利阿米: 美好不美好,在于人的思维来主导.心灵的需求才是本.对于佛系来说一切都是空的.

卢龙县19565347558: 闻一多爱国诗词 -
芝利阿米: 回复:闻一多爱国诗歌选.1923年9月7日闻一多诗集《红烛》出版...回复:闻一多爱国诗歌选.《死水》共收28首新诗,是作者1925年7月归国至1928年诗集出版前两年多内闻一多爱国诗歌:

卢龙县19565347558: 繁星春水读后感500字 -
芝利阿米: 这是我完整地读过第一篇现代诗文,也是第一次读到冰心的作品,更是第一次读到《繁星春水》这篇动人的大作,读完之后,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忽然在我的脑子里晃动. 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我从小就听说的名字——冰心写的....

卢龙县19565347558: 庄子的美丑之辨原文 -
芝利阿米: 《南华经·齐物论》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 译文:毛嫱与丽姬,在我们眼里都是最具吸引力的大美女;然而鱼...

卢龙县19565347558: 名师解析——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学生的内容解析
芝利阿米: 鲁迅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 一九二七年,40多岁的鲁迅把《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更名为《朝花夕拾》,在其上发表了此前他的10篇散文,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情景事物呈现给了他人.相比于他杂文的严峻凛然、锋芒毕露、泼...

卢龙县19565347558: 关于读书的名言 -
芝利阿米: 关于读书的名言: 1、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 —— 鲁迅 2、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

卢龙县19565347558: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
芝利阿米: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

卢龙县19565347558: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好句赏析 -
芝利阿米: 光明,一个令人神往的词语,拥有了光明,就能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假如我是一位盲人,什么都看不见,假如某一天我拥有了只能持续三天的光明,而不是一生的话,这是多么悲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绝不会像大多数人一样去名山胜水游...

卢龙县19565347558: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江苏版)第四单元《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第二个“美好的东西”指什么? -
芝利阿米: 指的是美好的品质 ,人性的真善美

卢龙县19565347558: 为什么看在别人眼里的美好事物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感情)
芝利阿米: 感情存在问题就是因为,人的内心是复杂的. 大家每天都在分析问题,追求完美是很难的,有问题说明才是正常的生活! 每个人都心里状态不同所以.就会有问题出现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