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成功和中国的戊戌维新失败的原因与历史启示是什么?

作者&投稿:住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比较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戊戌维新失败的原因和历史启示是什么?~

  从国际环境上看:列强对日本的侵略尚不深入,而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从改革阻力上看:日本阻碍改革的幕府统治在改革前已经被推翻,而中国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力量强大;
  从领导力量上看:日本倒幕实力派领袖进入政治核心,握有实权,而中国的光绪帝没有实权;
  从群众基础上看:日本重视利用群众力量,社会基础好,而中国的维新派没有发动一句话:原因就在于军权,政治是要靠军事来支持的,明治天皇靠人民从幕府手中夺回了军权,所以维新胜利了;而光绪不发动群众,手上又没实权,所以维新失败了。 群众力量社会基础弱。

  1、光绪帝和几个书生的全变和大变的急进变革得罪了整个上层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废除科举堵住了某些知识分子的升官之路。 而日本则是稳健的改革;
  2、戊戌变法和之后慈禧太后的新政都有洋人的破坏。而日本的改革受到洋人的扶持;
  3.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皇帝,缺少中央地方的官员及民众的支持,帝国主义与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封建势力强大,代表民主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无法与其抗衡,又加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脱离群众。
  上面的两个原因,以第一条为最主要,下面仔细说一下我的理由:
  至于有人说失败是因为“主观方面,中国资产阶级发展不彻底,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方面,中国封建反动势力太强大,严重阻碍。”这个是教科书的标准答案,但却是不符合事实的。其实,这里的主客观因素日本和清代都也有这个问题,日本的封建反动势力的反抗甚至比中国还强大,比如日本改革之后,日本九州的封建势力就发起对新政权的武装进攻。

110年前,中国发生了戊戌变法运动。140年前,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运动。
  
  这两次维新变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历史背景相近:
  
  两次维新都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外来侵略导致被迫“对外开放”,民族矛盾不断上升。西方侵略客观上带来的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力地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生产方式和伦理纲常,催生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潮。
  
  二、目标性质类似:
  
  都是向西方学习,通过政府命令自上而下推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三、领导阶级相同:
  
  两国的维新领导人都出生在封建家庭,同时又是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行为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四、列强态度相似:
  
  英美出于自身利益要求对明治维新竞相扶植,政治上偏袒强藩,经济上源源提供工业品和武器,并帮助培养人才、训练军队、改善军备。
  
  戊戌变法中,广学会对戊戌维新的兴起有不小推动作用。英美日驻华使馆,在政变时援救保护过部分维新领袖。政变后,日本政府和政界要人,继续为维新派提供了活动场所和部分经费。
  
  五、政策措施雷同:
  
  两国都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方面实施改革。戊戌维新实际上就是以明治维新为榜样、亦步亦趋进行的。
  
  然而,两者的成效和结局却大为不同。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一跃成为东方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而戊戌变法只是昙花一现,中国依然挣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同时维新,为何结局不同?仔细分析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会发现其实有着诸多不同。
  
  一、国际环境不同。
  
  明治维新前夕的国际环境对日本极为有利。英国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美国处于南北战争期间,法国处于普法战争前夕,沙俄则因克里米亚战争败北,元气大伤。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在远东的侵略对象主要是中国,对日本较为放松。
  
  而在戊戌变法时期,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列强纷纷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二、封建统治势力与维新派实力的强弱不同:
  
  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夕,幕府统治的基础—武士阶层,不仅在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而且广大下级武士也因自身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幕府统治越来越不满,甚至发展到“恨主如仇”的严重程度,一部分武士开始向资产阶级转化,这就使幕府陷入极端孤立的地位。此外,强藩的离心倾向也越来越大。1864、1865年幕府两次发兵征讨长州藩,标志着幕府与强藩的矛盾也已公开化。维新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抬出天皇为旗帜,与反幕府的强藩相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广大农民和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反幕武装,因此组成强大的维新阵营,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权。
  
  中国自秦朝以来,基本上是一个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明清时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辛酉政变后四十多年,清廷实权一直牢牢掌握在慈禧手中。晚清时虽出现过地方实力派,但关键时刻都无一例外地效忠慈禧。中国维新派没有日本那样的强藩作后盾,更无可能拥有自己的据点,独立地创建和训练军队。维新派尽管曾得过几个军机章京的头衔,但从未真正夺到过政权。
  
  三、领导力量不同:
  
  日本维新派的骨干是中下级武士,大多参加过地方上的藩政改革。如“维新三杰”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都久经风浪锻炼,具有斗争经验和政治才干。他们讲究斗争策略,选择阻力最小的路线和做法,善于争取同盟军,打击最主要敌人。而日本维新的“大旗”—明治天皇,随着天皇制的确立,成了日本名符其实的最高统治者,依靠维新派权臣辅弼,得以很好地推行改革大业。
  
  中国维新派的骨干基本上是一批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封建知识分子,有改革热情,却缺少运筹帷幄的雄才大略。他们在维新措施和斗争策略上有些急于求成、不顾实效。如变法伊始便裁撤旧衙门、裁减绿营,令旗人自谋生计,激起守旧势力群起而攻之,增加了变法的阻力。同时,又不善于团结和争取同盟军,结果使自己十分孤立。他们所依赖的光绪帝虽有抱负,富有改革的热情,能积极支持戊戌变法,但政治上的无权地位使他终究跳不出慈禧的手掌心。
  
  四、政策措施的实际作用不同:
  
  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废藩置县”,消除封建割据,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改革封建等级制度,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实行地税改革,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常备军,为攘外安内作准备;实行“文明开化”、“殖产兴业”政策,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化的进程。
  
  在中国的“百日维新”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无法实施。而且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和妥协,使得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最具革命性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在新政中提出,因此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梦想化为了泡影。

原因:
(1)社会背景不同:其一、日本明治维新,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的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其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2)领导力量不同:其一、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清扫敌对旧势力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其二、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守旧势力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3)政策措施不同:其一、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其二、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4)国际环境不同:其一、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中期,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其二、中国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启示:

1 革新,改革,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不改革只会倒退不会发展。
2 继续擅长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于中国来说,就是对外开放了。
3重人才,因为明治政府改革的成功,离不开像大久保利通这样人物的智慧,另外,日本一个使团出使西方学习的都是些脑子里有东西的人,对于中国来说,就是科教兴国,人才战略等等了。
4要与时俱进才能赶上潮流。
5 政府集权,才能领导落后国家飞速发展。
6 现在落后并不可怕,只要全力改革,短期内可以超越。
7 改革时不要把老祖宗的东西都扔了。

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相信我国通过以后的改革会变得更加的繁荣昌盛。

中、日两国面对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进逼,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改革,然而最终达成改革目标而独立富强的,却是日本。有观点认为是西方中国这样既有广阔市场又有丰富原料的国家,对日本的殖民侵略相对而言没有那么严重,也让日本能够把握住难得的机会而走上强盛之路。但若深入检视改革历程即可发现:清廷为了保有既得利益,只提倡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而极力避免触及政治改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日本则是全盘西化,并且相当程度地注重典章制度与思想、观念方面的改革。

就社经层面而言,19世纪时的日本已有一些现代商业社会的基础,当时的中国则仍旧欠缺。例如:日本幕府时代已有专责封地管理的“藏元”,称为“两替屋”的银行业,以及其他各种现代商业元素。明治维新只不过是把各种商业元素予以结合,成为强大的力量影响全国。中国在现代商业元素方面则几乎付之阙如,社会上的商业行为仍以农业为其根本,欠缺银行业、保险业、会计业、法律业等现代商业体系的必要机制。要在中国推行类似明治维新的改革,容易被传统社会排斥。

此外,日本人面对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能够力促团结(民族主义),结合成一股影响力远胜于传统守旧派的强大势力,也确立排除改革障碍的决心;加上明治维新过程中,向西方进行各方面学习(相对于洋务运动)的彻底性,并改变政治制度为君主立宪制,最终使日本得以快速崛起。中国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所进行的戊戌变法,虽然对于制度层面的改革也开始稍有动作,但改革共识的凝聚力显然不足,最终仍逃不过以既得利益者为首的传统守旧派的扼杀而以失败告终。

社会背景:日本:封建基础薄弱,幕府统治面临总危机
中国:中封和帝义勾结,封建实力强大
领导力量:日本:中下级武士,有实权,人民拥护,讲策略,分阶段完成,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中国:维新派,脱离 群众,希望——皇帝。
措施实施: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政府强制推行
中国:守旧势力掌权,资维新势力无权,措施无法推行
国家环境:日本:自由资本主义——有利
中国:向帝国主义过渡,瓜分中国——不利

后者不能够发动群众与军队。具有 政治软弱性

2个字:运气


中国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有何相同点??
相同点 ①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②目的: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③领导阶级及其特点: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④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

中国的维新变法和日本的变法有什么不同?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啊。首先,相信你说的“日本的变法”就是“日本明治维新”。“中国的维新变法”就是“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其次,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1.时间:明治维新19世纪60年代戊戌变法19世纪90年代明治维新比戊戌变法早了近30年。人物:明治维新:由中下层武士和一些大名发动武装...

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而中国的变法都以失败告终?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而中国的变法多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在于两国在政治领导力、社会基础、文化传统以及对外部势力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首先,从政治领导力的角度来看,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领导者具有相对较强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他们能够冲破传统势力的阻碍,实施一系列现代化的改革措施。相反,在...

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有哪些可比性?
”这个是教科书的标准答案,但却是不符合事实的。其实,这里的主客观因素日本和清代都也有这个问题,日本的封建反动势力的反抗甚至比中国还强大,比如日本改革之后,日本九州的封建势力就发起对新政权的武装进攻。 1895年的甲午战争失败后,1898年由光绪帝帝主持的戊戌变法维新应运而生。在教科书和主流...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
4、国际环境不同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中期,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

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清末新政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改革运动,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宣传维新思想。清末新政就是清政府的垂死挣扎了,名义上是新政,实际上是同改革派拖延时间,根本没什么作用,只是个幌子。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近代化之比较在哪些方面比较
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满清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在英法美等西方工业化市场经济郭嘉的铁甲舰的完虐下开始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也是几乎同时开始,而结果却是中日两国一个走向地狱,一个走向天堂天渊之别,不能不让人感慨和反思,为什么在看似类似背景下的变法维新却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一个依然在野蛮的黑暗中摸索...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有:一、政治方面,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二、经济方面,承认土地私有,推行“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三、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风尚等。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

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 历史贡献 失败原因
一、维新派与守旧势力矛盾的不断激化 1.维新派与慈禧矛盾的不断激化 康有为等人在维新运动中,凭一腔救国救民的热血,一支动人肺腑的妙笔,大造声势,全国哄然,展现了他们作为爱国者、思想家、宣传家的卓越才华,然而,他们毕竟疏于政治,对他们来讲,怎样正确估计形势,如何对待那些封建老朽、旧党官僚...

太和县17369657018: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 -
柏匡牛黄:[答案] 相同点:(1)背景相同,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2)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 不同点:戊戌变法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仍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明治维新获得成功,日本走上资本...

太和县17369657018: 发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明治维新与发生于19世纪末的中国戊戌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柏匡牛黄:[答案]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成败的原因比较:①社会背景:日本方面:人民反抗持续而猛烈;新兴的阶级力量相对较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较大分化;中国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很不充分;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比较强大.②领导力...

太和县17369657018: 从明治维新和维新变法的成败中 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简练一些 深刻 -
柏匡牛黄:[答案] 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有相同的目的但也有本质的区别: 相同点:两个变法都是在外忧内患的情况下激发的.在日本,明治维新产生于德川幕府末年,(孝仁天皇晚年),此时的日本由于幕府在长达近两百年的逐步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日本...

太和县17369657018: 差别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的性质和目的相同,但为什么前者
柏匡牛黄: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是中日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戊戌变法失败了,日本明治维新却成功了.这是因为: 首先,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比日本的资产阶级软弱得...

太和县17369657018: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明治维新得以成功而中国戊戌变法却归于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 -
柏匡牛黄:[选项] A. 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 B. 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C. 资产阶级力量不同 D. 民族危机程度不同

太和县17369657018: 对比一下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异同 -
柏匡牛黄: 相同点:(1)背景相同,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2)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

太和县17369657018: 谁愿意帮我找找相同点和不同点?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
柏匡牛黄: 比较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如下: 相同点: (1 )背景相同:在变法之前,两国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资本主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都受到美英法的侵略,面临严重的...

太和县17369657018: 怎样看待明治维新与戊戌维新的成败? -
柏匡牛黄: 我对这方面里是不是很了解,有点想法,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中国经历的封建社会太久了,保守力量相对就无比巨大,因此,改革就相对来说,比较艰难.日本,则不同,虽然他的封建社...

太和县17369657018: 百日维新与明治维新的原因,时间,措施,意义
柏匡牛黄: [思路分析]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是中日两国在面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但是,日本不仅引进西方技术,更引进西方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太和县17369657018: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但中国明治维新失败的原因中国比日本更早进行明治维新运动却以失败告终,但日本在明治天皇统治时期进行维新运动却成功了,并且使... -
柏匡牛黄:[答案] 应该是洋务运动吧【1】经济上:洋务运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明治维新——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影响下,领主土地所有制动摇.【2】政治上,洋务运动——是部分官僚在“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救”措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