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相王安石是如何评价西楚霸王项羽的?

作者&投稿:偶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后人如何评价西楚霸王项羽呢?~

后人对西楚霸王项羽的评价:
  司马迁:“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岂不谬哉!”
  楚国诸老将:“项羽为人僄悍滑贼,诸所过无不残灭。”
  陈平:“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郦食其:“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於人之功无所记,於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於汉王,可坐而策也。”
  高起、王陵:“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刘邦:“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诸葛亮:“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於东城,宗族如焚,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
  魏元忠:“假有项籍之气,袁绍之基,而皆泯智任情,终以破灭,何况复出其下哉。”
  司马贞:“秦鹿走,伪楚狐鸣。云郁沛谷,剑挺吴城。勋开鲁甸,势合砀兵。卿子无罪,亚父推诚。始救赵歇,终诛子婴。违约王汉,背关怀楚。常迁上游,臣迫故主。灵壁大振,成皋久拒。战非无功,天实不与。嗟彼盖代,卒为凶竖。”
  苏洵:“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
  苏轼:“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朱元璋:“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逊,济以宽仁,卒以胜之。”
  周恩来:“时势之英雄,固若是其众也,然非吾之所论于项羽、拿破仑也。夫二氏,世界之怪杰也。具并吞八荒之心,叱咤风云之气;勇冠万夫,智超凡俗;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敌邦闻之而震魄,妇孺思之而寒胆;百世之下,犹懔懔有生气,岂仅一世之雄哉!是犹其勇之著于外也。若其关系于世界之进退,人类之盛衰,又非一时豪俊、二三学者所可同日而语。虽以帝王之尊、宗教之力、金钱之势,莫以易之。故二氏者,吾之所谓造时势之英雄也。”
  毛泽东指出项羽战败的三个错误: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走刘邦;机械遵守鸿沟协定;以及建都徐州。

人物简介: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以勇武闻名的军事家,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古往今来,说起项羽,人们总会竖起大拇指。项羽,是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也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末,项羽带领江东子弟起兵反秦,秦灭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项羽的勇武古今无双,古人对此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高度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将领,“霸王”一词,历来专指项羽。
项羽出身于军事世家,祖辈世代为楚将。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大破楚军,杀死名将项燕,一举踏平楚国。随后,项氏家族逐渐衰落。项羽追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县,由其叔父抚养长大。
项羽年少时,叔父项梁曾教他读书,但项羽不爱学习,学了没多久就厌倦了。之后项梁又教他武艺,但又没过多久就不学了。虽然不喜学文学武,但年轻时的项羽志向却极其远大。
公元前210年,在秦始皇巡游途中,项羽随叔父在人群中观看。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项羽便对项梁说:“叔父,我可以取代他。”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发动农民起义。项羽和叔父项梁伺机而动,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此战役中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年仅24岁的项羽就此横空出世,率领反秦义军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由项羽率领的5万楚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领的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两军力量悬殊,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公元前207年,秦军大将章邯率领20余万秦军北上攻赵,并急调秦将王离所率领的20万秦军南下,将赵军围困在巨鹿。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各国诸侯求援,但因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无人敢去营救。项羽为报秦军杀叔父项梁之仇,主动请缨去破秦军,于是楚怀王便派宋义、项羽、范增三位将领,率军前去解巨鹿之困。
项羽先派遣2万人为先锋,渡过黄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然后,项羽率军渡过漳水,下令全军将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表现出决一死战的决心。项羽为将士们鼓舞打气,要求在三天之内打败秦军。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结果,临战之时楚军个个奋勇杀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秦军阵地。经过接连九次激战,楚军最终击破秦军阵地,大败秦军主力。
这是一次力量悬殊的战役,项羽破釜沉舟,取得大胜。这场战争被评为是项羽的天才之作,也确立了他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
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另又划地分封诸王,其中分刘邦为汉王。公元前205年,项羽率军攻打齐国的时候,平定了三秦的刘邦率军大举东进,乘虚攻入项羽的国都彭城。但因得意忘形、纵情享乐,刘邦最终被赶回救援的楚军重创,于是逃奔到荥阳。
但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的项羽却没有乘机追击,这为日后的楚汉之争埋下了伏笔,酿成了难以弥补的大错。在日后的楚汉之争中,项羽终因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而惨遭失败,于是在乌江选择自刎,结束了其霸气的一生。

在《王安石待客》中,可以看出王安石是一个生活简朴,勤俭节约的人,虽然官至宰相,但是他依然过的很朴素,没有豪华大宴,没有铺张浪费,就算是自己的亲戚也没有例外,他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待客之风。

  在《王安石改字》中可以看出王安石认真写作的态度,他注重语言与字句的锤炼,特别是艺术展现手法上独具创造力,也是有着这一份执着与态度,让他在文学上能有此成就。

  在《王安石辞妾》中看以看出王安石为人仗义,能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格。

  纵观王安石的一生,不论是做事做人都有其原则,而且严谨,一丝不苟,他从不夸大自我也不贬低他人,这是作为一个具有文化涵养的人必须要做到的。

  但是王安石在性格上却有 一个缺陷,那就是过于固执,这种性格也造就其在历史上骂名一片,但是孰能无过,其对整个北宋的政治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与成就。

 楚汉相争,项羽刘邦争天下,两大英雄谁主沉浮,而后项羽兵败,乌江自刎,一代英豪项羽命丧乌江,无数人为这英雄落下惋惜之泪。千百年来,人们或扼腕叹息或嗤之以鼻,对于项羽的评价众说纷纭,但是无论其结局如何,项羽都是历史上一代杰出的英雄人物。文人骚客纷纷对项羽做出了评价,王安石也不例外。曾经王安石对项羽的评价让人众说纷纭。

  北宋文豪王安石为其作诗一首,取名《题乌江亭》 ,我们先来看看原文。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是一位政治家,其政治主张推行新法,力主改革,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坚持自己的想法与主张,二次罢相都没能扑灭他的一腔热情。做大事者这些素质都是具备的,处在这样高度的一个人更能看清何为人,何为人性。在官场上,趋炎附势的人大有人才,树倒猢狲散见的也不少,人走茶凉,没有一丝留恋,他知道一个当权者失势后的遭遇,所以他对项羽评价肯为君王卷土来?一个问号道尽真相。也足以看出王安石的冷静与对现实的认识程度。




中国古代的“十大名相”指的是谁?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七:北宋名相——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人
王安石是:北宋朝代的人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延寿乡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力图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推行一...

为什么王安石在宋朝被称为奸臣,现代社会被人们评价为千古名相?
文献不断的增多所产生的结果,虽然当时的那个情况我们没有参加,但是通过现在的种种文献也可以知道,当时的王安石确实是在为这个国家考虑,所以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所陷害,这就是她在古代被称为奸臣的原因。而现在能够成为千古名相,正是因为我们已经为他证明他做的都是好事。

吕端?蒋琬?错,王安石也!
“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俗语,是称赞一个人的心胸宽广,而关于俗语中的宰相历代都是众说纷纭,有说是宋朝吕端的,有说是三国蒋琬的……但个人觉得这里所说的宰相应该是宋神宗时期的变法名相王安石更为准确一些。王安石:宰相肚里撑得船,从来人言不足恤 在清代杜文澜所著的《古谣谚》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宰相排行榜:古代名相有哪些
4. 初唐名相房玄龄:被誉为“汉之萧何”,他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是贞观之治的主要推手。房玄龄的智谋和贡献,使他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5. 大唐名相魏征:以直言敢谏著称,他树立了历代君臣关系的典范。魏征的去世,让唐太宗感慨“朕亡一镜”,可见其对太宗的影响之深。6. 北宋名相王安石:...

古代历史上十大王佐之才
第九、熙宁变法,争议不休——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王安石变法。因...

中国十大名相都有谁!
六、熙宁变法,争议不休——北宋名相王安石 王安石,北宋神宗时名相。这位不甘寂寞的政治家,领导一场轰烈和悲壮的熙宁变法,从此这位勇士独撑大旗步入历史漩涡,成了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人物。变法之前王安石被誉为“当世圣人”,变法后,司马大骂其为欲谋朝篡位的大奸臣;后来的宋徽宗对王安石推崇备至,...

历史上的贤臣名相
中国历史上的贤臣名相,附加他们的故事,事迹等...详细点...一定要有他们的事迹啊... 中国历史上的贤臣名相,附加他们的故事,事迹等...详细点...一定要有他们的事迹啊 展开  我来答 6个回答 #热议# 职场上受委屈要不要为自己解释?爱新觉罗昊

谁能说说中国古代的历代的名相?
十一、北宋名相王安石: 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自从领导了一场轰烈和悲壮的熙宁变法,王安石便独撑大旗步入历史漩涡,成了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人物。变法之前王安石被誉为“当世圣人”,变法后,司马大骂其为欲谋朝篡位的大奸臣;后来的宋徽宗对王安石推崇备至,而到...

中国古代名相
大改革家——王安石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5月21日(公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谥“文”。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巩固地主...

茶陵县18088993247: 《乌江亭》 王安石对项羽的评价表达了什么观点 -
濯孙万复:[答案] 《乌江亭》 王安石 这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

茶陵县18088993247: 《夏日绝句》(李清照)《题乌江亭》(杜牧)《乌江亭》(王安石)对项羽的评价角度分别是什么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 -
濯孙万复:[答案] 《夏日绝句》(李清照)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 《乌江亭》(王安石)首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项羽的霸业以“鸿门宴”为转折,此后逐渐...

茶陵县18088993247: 《题乌江亭》、《乌江亭》和《咏项羽》中作者的评价角度和观点分别是什么? -
濯孙万复:[答案] 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二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

茶陵县18088993247: 题乌江亭 王安石 借项羽兵败自刎之事来表达自己什么观点? -
濯孙万复: 这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茶陵县18088993247: 李清照《夏日绝句》,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乌江亭》对项羽的评价分别是什么 -
濯孙万复: 李清照《夏日绝句》 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因为兵败,无颜面对自己的江东父老,宁肯自刎于乌江!这是何等的气概啊! 表达了对的项羽的敬佩之情 杜牧《题乌江亭》 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王安石《乌江亭》 这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 王安石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茶陵县18088993247: 王安石和杜甫对项羽各有评价并各自赋诗是什么 -
濯孙万复:[答案]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对项羽是思念的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茶陵县18088993247: 项羽~帮个忙!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乌江... -
濯孙万复:[答案] 杜牧《题乌江亭》:大概是说项羽不懂得能 屈能 伸的道理吧 王安石《乌江亭》:大概是说项羽有勇无谋,卤莽好战,让子弟兵都丧失了信心,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意思是不会再和他一起战斗了吧. 李清照《咏项羽》:赞扬项羽"生当...

茶陵县18088993247: 急:题乌江亭 乌江亭 乌江 这三首诗对项羽的评价角度
濯孙万复: 杜牧是对项羽有种同情,他觉得项羽完全可以东山再起. 乌江亭则是王安石针对杜牧写的.他认为项羽在垓下一战后,楚汉实力悬殊太大,且项羽已失去了江东弟子的拥戴,所以就算是逃回江东也难东山再起. 胡曾在这首诗里犯了一个错误.在当时项羽有三种选择:称王,称帝,称霸.项羽既不称帝,也不称王,他想做的是一方霸主.在这首诗里,胡曾对项羽是一种敬佩的心理.不是无船渡,是耻.

茶陵县18088993247: 历代对项羽败乌江的评价很多阅读下面两首诗说说两位诗人各是如何评价的? -
濯孙万复: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希望可以帮到你,满意的话请采纳,谢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