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作者&投稿:文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浅谈如何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作为小学数学一线教师,我们深知,要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小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他们争强好胜,活泼好动,但是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而要有效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无疑存在极大的难度。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极佳途径之一。以下是笔者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几点探索。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正如上文所说,小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性,他们喜欢游戏,喜欢听故事等等。而作为教师,就应该针对他们这些特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有效情境,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如进行“认识图形”的教学,教师如果走进教室就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生如何认识新图形的话,恐怕学生们只会机械性地跟随教师识记,学习兴趣根本无从说起。由此,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无疑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那么应该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师走进教室,可以先跟学生们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图形家庭产生了争议,每个小图形都认为自己最漂亮,最有用。图形A说:我圆圆的脸最可爱最漂亮,而且我的用处最大,车子没了我,可就不能跑那么快了。图形B说:我才漂亮呢,我有尖尖的角,而且有很强的稳定性。图形C说:那我呢,我四四方方的脸棱角分明,而且我无比端正。他们各说各的优点,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我们帮助他们评评理好不好?这样,学生们一定兴趣大增,迫不及待地想认识这些图形。如此,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激发,教学效率也就随之提高。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是很不错的一个方法。都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可见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有多重要。问题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在此基础上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进行“角的认识”的教学,在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了一些关于角的简单知识后,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些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图片,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认为的“角”,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对“角”又有进一步的认识。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继续创设问题情境:“角”原本是很抽象的一个知识点,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巧手、慧眼来使之变得具体呢。谁能试着用你的巧手画出角来?然后给学生一些房子、扇子、剪刀等图画,让他们张开自己的慧眼,找找哪些地方有角。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们自然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中,都想最先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此,便能在有效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原本就与生活息息相关,毫不夸张地说,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且最终运用于生活。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由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进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人民币原本就是生活所必须的,学生们对其都有一定的认识。对此,教师就可以充分创设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们掌握关于人民币的更多知识,帮助学生们懂得正确使用人民币。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后,通过一个生活情境来帮助他们学会简单的购物:明明的妈妈需要到超市购买一些生活物品,但是还要忙于处理家务,就给了明明一张购物清单,让明明去超市购回所需物品。明明带着100元人民币到超市按照清单购物,最后收银员阿姨告诉他一共需要85.60元,明明就把100元给了收银员阿姨,但是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找回多少钱。大家帮明明算一下,收银员阿姨应该找回明明多少钱?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都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而教学效率自然也会有效提高。
当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是极为有效的。而在实际教学中,除了以上几种情境创设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多种教学方法,如创设游戏情境,创设操作情境等等。只要积极探索,教师们一定能找出更多有效的情境创设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最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大数学教师一定要采用有效的方式来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兴趣这一内在驱动力的驱使下,学生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教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实践情境,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创设动画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从而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问题,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有动力,学生的思维才有方向。[1]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整个过程,亲身体验数学的情趣与活力,并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的、快乐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主动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有一句名言: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只要给他提供适当的前提和学习条件。也就是说,任何知识都可以以合适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段的儿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完成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效方式,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发展的方向和动力。[2]
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创设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情境,才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效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这引起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进行深入地探索。
“古人曾明确指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疑问,有疑才有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3]但是,并非所有的问题都会引发学生积极思维,那些浅显粗俗的表面问题,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而那些过于艰深又脱离学生年龄生活实际的问题,也会阻塞学生思维的绿色通道,扼杀学生的兴趣。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使他们在探求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增长知识,又增长智慧呢?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有关文献资料,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及其创设的依据
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及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通过立障设疑、创设“不平衡”,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把他们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推动下思考和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把学生的认知过程适时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和认知的发展。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能否得到新的信息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部分新知都是建立在前期的知识基础之上。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调动学生主动、持久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最终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每当学生在学习进程中,触及到新的知识时,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法一时不能派上用场,于是就产生一种急于探究问题的症结而又无从下手的心理状态。比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时,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减法法则——分子相减,分母不变,然后,让学生试算1\3—1\4,学生根据已有的计算经验(同分母分数相减)不能计算异分母分数减法了,于是创造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碰壁了,引发了学生激烈的认知困惑,这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驱动学生不得不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唤起.所以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必要的。
2.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儿童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情绪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佳。学生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的提高。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不针对这些特点创设问题情境,不能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涨的心理状态,就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高教学效果。因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进行心理活动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认知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意志磨练、个性心理形成的过程。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问题情境的内容、形式要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年龄阶段而有所变化。对低年级儿童而言,颜色、声音、动画等有极大的吸引力,教师可运用故事、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侧重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因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在一次在数学公开课上,有位教师上了六年级的《圆的周长》这一课题。执教老师伴随着多媒体课件那鲜亮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动物王国又要举行一次龟兔赛跑,可这一次它们是绕着一个圆形的池塘跑……(多媒体动画引出“圆的周长”)。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着故事,学生中却有人在嘀咕:“又是动物王国……”“这种故事我们都听了几十遍了,还把我们当小朋友看。”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昏昏欲睡,参与度不高,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不禁让人疑惑:儿童不是最愿意到童话中寻找自己的幻想吗?执教老师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为什么就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不能调起他们的兴趣呢?其实学生的抱怨“老师把我们当小朋友看”就道破了“天机”——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性。低年级学生对美丽生动的童话、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特感兴趣,并热衷于充当其中的角色。这符合这一学段儿童天真、爱幻想的天性和心理情境。中高年级学生则更乐于接受自主合作、交流的情境。对于那些过于“花哨”的动画反而感觉“幼稚”了。因此,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到有趣、有挑战性,激起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课后我们大家反思:小学生由于认知、心理年龄等原因,的确需要情境生动、有趣。但“生动、有趣”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标准。关键是这些情境是否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在圆周长概念的建立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不依赖于多媒体课件,我们不妨这样设计:出示实物圆形,并用红绸带绕圆一周,让红色的 “圆周长”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帮助学生成功地首次感知,形成鲜亮的表象。再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深化认识。随后又可把红绸带从圆周上拉下,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圆的一周拉直后是一条线段,可以求其长,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而在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又可以用拉直的红绸带去量直径,证实圆周长确实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以上几点表明了,只有基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来设计问题情境,才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这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问题情境。
二、有效问题情境的特征
1.趣味性。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自然萌发参与意识,就能顺利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积极探索。因此,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富有趣味性,要有利于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比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一开始可展示多媒体课件:一只小猴先后骑上车轮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的车子在路上行驶,只有圆形轮子的车子能平稳行驶。一路上小猴上下颠簸样子非常滑稽可笑,学生兴致盎然,带着“车轮为什么要设计为圆形”的疑问,迫切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然后在圆周长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完全可以不依赖于多媒体课件,我们不妨这样设计:出示实物圆形,并用红绸带绕圆一周,让红色的 “圆周长”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帮助学生成功地首次感知,形成鲜亮的表象。再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深化认识。随后又可把红绸带从圆周上拉下,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圆的一周拉直后是一条线段,可以求其长,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而在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又可以用拉直的红绸带去量直径,证实圆周长确实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2.启发性。在学习中产生疑惑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目的是促进学生数学思想和思维的迁移。比如,在教学“体积概念”之前,可为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原来是喝不到水的,后来为什么喝到水了?放入的石子与水位升高有什么联系?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理解并牢固掌握体积的概念。在教学中,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知识自身规律等方面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突破难点的“金钥匙”。
3.思考性。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性。比如,教学“面积单位”时,在学生认识了“平方厘米”的单位后,可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测量数学课本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学生在测量中会发现测量标准太小、测量次数太多、测量结果不准确等问题,产生新旧知识间的矛盾,继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创造”出新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相信随着测量对象面积的增大,学生头脑中还会“衍生”出“平方米”。这种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明白道理,掌握方法,领悟思想。
4.挑战性。小学生不仅对“好玩”感兴趣,也对“有用”“有挑战性”的数学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中还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 比如在上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节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
师: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的颜色,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学生出题,教师回答)
师: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这里的奥秘吗?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有这样的本领。用猜彩球颜色的情境问题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轻松自然,直奔主题。而情境留给学生的问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寻求奥秘。
5.现实性。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身边的生活”引入课堂,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和力量。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有意义的学习一定要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的且有兴趣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的自然语言逐步抽象到形成的数学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创设现实生活情景问题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枯燥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创设现实生活情景,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走进社会,变“小课堂”为“大课堂”,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再把“大课堂” 变为“小课堂”。如:在我教学一年级数学的“认识人民币”单元时,我让学生到超市去了解商品的价格,买自己所需的物品,再把自己调查了解到的信息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教师再创设买卖问题情景,让学生在付钱买实物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对元、角、分的认识和换算,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过,动手尝试过才能更容易掌握,才能发现知识的用处,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如何去用知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1.利用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问题的产生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基于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产生的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间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在上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节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
师: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的颜色,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学生出题,教师回答)
教师能根据排列的序号准确报出彩球的颜色,学生一定会觉得很奇怪。于是教师告诉学生因为自己掌握了其中的秘密,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很快也能掌握这一秘密。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渴求,很有兴趣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效果自然会提高。
2.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进入故事营造的生动情境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儿童喜爱的故事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加深儿童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审美能力。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设计这样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过了火焰山后来到一个村庄。村中田里种植了一大片西瓜,好客的农夫给他们送来一个大西瓜,八戒见到西瓜馋得口水直流。悟空要求公平地分给每人1/4。八戒听了不高兴地说:“瓜是俺老猪化来的,俺肚子大,要吃1/6,至少也要1/5。忠厚的沙僧给八戒切了1/6,正当大家开心地吃着西瓜时,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怎么自己的这份反而比他们的少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深刻。
3.借助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好动,喜欢做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在玩乐中认识事物,吸取数学知识和经验,并应用于实际生活。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教师可拿出标有价格的钢笔、文具盒、玩具飞机、排球等物品,让学生模拟生活情境,扮演营业员、顾客进行买卖,在游戏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知,体验成功的快乐。需注意的是,游戏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活动的安排都应该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和学生的生活背景,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些具体、有趣并富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情景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经历一个艰难、无奈、成功、喜悦的心理历程,感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感兴趣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概率)这一节知识点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师引导:“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现在请同学们先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游戏,好不?”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好!”师:“这里每个袋子里各装了2个球,有的袋子里放的2个全是红的或2个全是绿的,有的袋子放的是一个红的和一个绿的。每个同学一次只能摸一个球,看看是什么颜色,摸好后继续把球放进袋子里,另一个同学继续摸,每组推选一人做记录。”学生感到新奇,便产生了兴趣。活动结束后,每一个小组汇报摸球结果,教师很自然地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等概念。把单调、重复、类同的数学知识游戏化了,这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好方法。
4.结合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操作实践是手、眼与脑的密切协作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是把外部动作思维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过程。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质疑,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让学生量一量课前用硬纸做成的大小不同的若干圆的周长和直径,学生发现了“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在此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让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和增强了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5.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熟悉感、亲切感。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有一天,小明不小心把小芳的作业本带回了家,而小芳急着要用,那么小芳怎样才能拿到自己的作业本?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三种方案:小明送到小芳家;小芳到小明家拿;两人电话约定沿同一条路相向而行,小明送,小芳接。接下来,教师又指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案的基本数量关系、优劣等问题。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们一起探求知识的奥秘,一同体验数学的价值。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整个教学过程的,其方法与途径也是多样的。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高效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 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老师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若能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了。


怎样创设数学情境导入新课
小学数学创设情境的常用方法 1、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儿童的数学是现实数学,因此,儿童的数学学习组织,应源于他们的数学现实。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这是儿童学习数学与成人不完全相同之处,这也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特别...

如何才能打造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
导语:随着新课改的继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打造出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呢?如何才能打造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时下,创设教学情境似乎成了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成为连...

浅谈如何创建轻松愉快的小学数学课堂
高效的数学课堂,离不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学中要从他们的年龄、身心等特点出发,让其在情境中学、在竞赛中学、在快乐...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一、注重现实生活情境,提取有效数学信息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发问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不断提高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进而解决数学问题。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让他们学会观察情境图,提取数学信息尤为重要。一...

怎样创设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一些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究竟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要有“吸引力”,从“外在化”到“内在化”。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

学习小学数学课如何创设情景同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情境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精心创设情境,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
教师应该以学生目前的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选择教材,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新知识得以充分接受,通过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新的知识与原来的知识融汇贯通。首先,小学数学教材应包含思维激发方面的内容,在教学创新和提高上,教材的选择也是教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数学教材选择和应...

怎样创设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情境
怎样创设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

浅谈如何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而小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他们争强好胜,活泼好动,但是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而要有效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无疑存在极大的难度。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小...

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掌握适当的时机,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充分感受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聪明才智得到发挥,潜力得到开发,素质得到提高。现结合笔者教学实际,谈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的几点认识。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符合学生的...

黄平县13875322311: 如何有效创设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 -
琴俘顺尔: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那么,在新...

黄平县13875322311: 浅谈怎样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
琴俘顺尔: 浅谈怎样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邱焕威 【摘 要】情境创设有着它巨大的作用,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将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关键词 从...

黄平县13875322311: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四条基本方法与途径是什么? -
琴俘顺尔:[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四条基本方法与途径. 1.“再现知识产生的情境——发现” 2.“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探究” 3.“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操作” 4.“利用故事角色等艺术的手段创设情境——有情有趣”

黄平县13875322311: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基本方法与途径有哪些? -
琴俘顺尔:[答案] 首先,立足于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点; 吃透考点及要点后,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结合他的兴趣点,去创造一些他熟悉的轻松欢快的情境,并对他进行一些必要的引导,既加深了影映象,又增强了互动. 欢迎拿 具体题目继续交流! 祝:天天开心,...

黄平县13875322311: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 -
琴俘顺尔: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具体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由于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对象,时间等的不同,创设问题情境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下面列举几种来加以说明. 1、激疑引趣设情境.兴趣激发灵感,兴趣是发现的先导.在学习一个...

黄平县13875322311: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造有效情景教学 -
琴俘顺尔: 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环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教学情景是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是把枯燥甚至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转变为简单易懂的生活事例.小学数学情景教学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很好的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方法是老师有目的性的创设场景,以此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黄平县1387532231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
琴俘顺尔: 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创设情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黄平县13875322311: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情境 -
琴俘顺尔: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应注重“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教学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亲近感.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只有在具体的参与过程中,学生才能内化知识,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黄平县13875322311: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 -
琴俘顺尔: 林旺小学林莉珠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计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捶打一块冰冷的生铁,而创设情境是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使...

黄平县13875322311: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琴俘顺尔: 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载体,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不同的内容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同一个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情境,但是不论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都要把握一条原则,那就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服务.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 “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