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有什么金方?

作者&投稿:敏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瘙痒症有什么金方?~

瘙痒症是指仅有瘙痒症状,而无原发皮损的一种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风瘙痒。可发于任何季节、任何年龄,但更好发于老年人,更多见于冬季。临床表现以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皮损为特征,或瘙痒局限,如肛门、阴囊、女阴和小腿等,或逐渐扩展至身体大部或全身。瘙痒时发时止,夜间尤甚,影响睡眠,多伴抓痕、血痂或继发感染。常反复发作。
(一)内治方【方一】四物汤【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当归(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干地黄(酒洒蒸)各等份。
【功效】养血润肤。
【制法】为粗末。
【用法】每服9克,水煎去渣,空腹食前热服。
【方二】养血定风汤【来源】《外科证治全书》【组成】生地黄15克,当归9克,赤芍、天门冬、麦门冬、生僵蚕各6克,鲜首乌15~21克,牡丹皮4.5~6克,川芎1.5克。
【功效】养血润肤,滋阴生津。
【用法】水煎温服,或为丸服。
【方三】养血润肤饮【来源】《外科证治全书》【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当归、黄芪、天花粉、黄芩各9克,天门冬、麦门冬、桃仁各6克,升麻3克。
【功效】养血润肤,滋阴生津。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黄芪化毒汤【来源】《外科大成》【组成】生黄芪15克,连翘6克,防风、当归、何首乌、白蒺藜各3克。
【功效】益气养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地黄饮子【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当归、玄参、牡丹皮、红花、白蒺藜、首乌各9克,僵蚕、生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滋阴,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扶脾坚表汤【来源】《疮疡经验录》【组成】金银花、黄芪、防风、桔梗、苍术、白术、甘草、怀山药、车前子各12克。
【功效】疏风清热利湿。
【用法】水煎,每日1剂。
【方七】除湿饮【来源】《揣摩有得集》【组成】苍术、白术、地骨皮、白鲜皮、白附子、五加皮、僵蚕、秦艽、连翘、白芷、羌活、防风、生甘草各3克,蝉蜕9克。
【功效】燥湿清热,祛风止痒。
【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八】救割全生汤【来源】《石室秘录》【组成】人参15克,当归45克,荆芥5克。
【功效】益气和血祛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九】荆防生地汤【来源】《不知医必要》【组成】荆芥、防风各30克,赤芍、生地黄、金银花各24克,甘草9克。
【功效】凉血疏风,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止痒永安汤一【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麻黄、薄荷、独活、赤芍、桃仁、甘草、当归尾各6克,白芷、蝉蜕、天麻、荆芥穗、僵蚕各9克,藏红花(另冲服)4克。
【功效】祛风活血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一】止痒永安汤二【来源】《常见皮肤病中医疗法》【组成】麻黄、防风、荆芥、僵蚕、薄荷、苍术、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甘草。
【功效】疏风活血,调和营卫。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二】新消风散【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全蝎、僵蚕、牛蒡子各9克,薄荷、苦参、荆芥、防风各6克,生地黄15克,蝉衣4克,甘草3克。
【功效】祛风清热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麻黄、大枣、生姜、甘草、僵蚕、蝉蜕各6克,连翘、杏仁、钩藤各9克,赤小豆、桑白皮各15克。
【功效】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四】苍柏饮【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苍术、黄柏各6克,蒲公英、茵陈各15克,山栀子9克,苦参片、茯苓皮、地肤子各12克,生甘草3克。
【功效】清热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五】止痒熄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生地黄30克,牡丹皮、赤芍、丹参、玄参、白鲜皮、刺蒺藜各9克,煅龙牡各10克,生甘草9克。
【功效】凉血滋阴,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六】养血熄风方【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黄芪15克,当归、白芍、红花、玄参、荆芥、白蒺藜各9克,川芎、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滋阴,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七】首乌七花汤【来源】《名医奇方秘术》【组成】何首乌、生地黄、熟地黄、钩藤、杭菊各10克,防风、凌霄花、槐花、红花、玫瑰花、白扁豆花、鸡冠花各6克。
【功效】养阴疏表,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八】麻桂各半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桂枝、杏仁各6克,麻黄3克,赤芍9克,生姜3克,大枣6克。
【功效】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九】二地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熟地黄、生地黄、赤芍药、女贞子、枸杞子、玉竹、麦门冬、菟丝子、浮萍、防风、防己、枳壳各10克,当归10~12克,川芎6~9克,生黄芪、何首乌、刺蒺藜、白鲜皮各15~30克。
【功效】滋阴养血润肤,疏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当熟养血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熟地黄、鸡血藤、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荆芥、防风各9克,川芎、何首乌、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安神,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一】当黄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12~15克,熟地黄、黄芪、白蒺藜、川芎、荆芥、白芍药各10~12克,何首乌30克,防风、甘草各6克。
【功效】益肾补肝,养血疏风,润肤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湿热重者加黄柏、黄芩、薏苡仁;风盛者加蝉蜕、白鲜皮。
【方二十二】首乌养血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12克,熟地黄、制何首乌、山药各15克,生地黄、黄精、天门冬、麦门冬、防风各10克,蝉蜕、炙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祛风,滋阴生津。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冬季瘙痒加重者加桂枝;夏季瘙痒加重者加玄参;瘙痒顽固者加全蝎。
【方二十三】皮肤瘙痒症专效方【来源】《中医专病专效方》【组成】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白鲜皮、荆芥、生地黄、紫草、赤芍药各9克,蝉蜕6克,甘草5克。
【功效】疏风清热凉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血热盛者加牡丹皮;病久血虚者加当归、熟地黄。
【方二十四】消风散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生石膏各15克,苦参、苍术、胡麻仁、牛蒡子、知母各9克,荆芥、防风各12克,蝉蜕、甘草各6克。
【功效】清热凉血,疏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五】润肤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玄参、麦门冬、钩藤、赤芍药、牡丹皮、白鲜皮各10克,当归、蝉蜕各6克,白蒺藜12克。
【功效】养阴润燥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六】凉血消风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生石膏、白茅根各30克,玄参、知母、牛蒡子、荆芥、防风各9克,白芍药12克,金银花15克,甘草6克,升麻3克。
【功效】凉血清热,解毒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七】龙胆泻肝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龙胆草、黄芩、炒山栀子、车前子、六一散、柴胡各9克,甘草、升麻各3克,防风、蝉蜕各6克。
【功效】清肝泄热,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八】人参健脾汤【来源】中医杂志,1983:(5)
【组成】党参、黄芪各12克,土炒白术、陈皮、防风各10克,茯苓皮12~15克,荆芥、砂仁(后下)、炒枳壳、玫瑰花、甘草各6克,炒黄连1~5克,广木香9克。
【功效】益气健脾,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九】润肤汤【来源】湖北中医杂志,1991:(4)
【组成】红枣20枚,绿豆100克,猪脂1匙,冰糖适量。
【功效】益气健脾,祛风止痒。
【制法】水煮至绿豆开花。
【用法】分2次服,日1剂。
【方三十】全蝎止痒汤【来源】安徽临床中医杂志,1998:(5)
【组成】全蝎、皂刺各9克,蛇床子15克,生地黄、熟地黄、防风各30克,当归、丹参、白鲜皮、白蒺藜、首乌各20克。
【功效】养血滋阴,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一】养血润肤饮二【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6)
【组成】党参、黄芪、生地黄、熟地黄、麦门冬、当归、赤芍、白芍、防风、浮萍各10克,丹参、鸡血藤、苦参、地肤子各15克,夜交藤、刺蒺藜各30克。
【功效】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二】天麻丸【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天麻、枳壳(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牛蒡子(微炒)、麦门冬(去心,焙)、羌活、秦艽各9克,防风、人参、羚羊角屑、犀角屑、黄芩各15克,乌蛇肉(酒浸,炙)、麻黄各30克,苦参3克。
【功效】祛风燥湿,凉血止痒。
【制法】捣筛为末,炼蜜和捣,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不计时服,温浆下20丸。
【方三十三】枳壳羌活丸【来源】《圣济总录》【组成】羌活、枳实、人参各45克,防风、枳壳、芍药、白茯苓、白芷各60克,细辛、当归、生甘草各30克,牡丹皮75克,川芎90克。
【功效】益气养血,活血祛风。
【制法】上药捣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大弹子大。
【用法】每日服1丸。
(二)外治方【方一】防风浴汤【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防风、羊桃根、苦参各90克,蒴藋1升,石楠、秦艽、川升麻、茵芋、白蒺藜、蛇床子、白矾、枳壳各30克。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细锉,以水7斗,煎至5斗,去滓。
【用法】于暖室中洗浴。
【方二】蛇床子汤【来源】《老中医经验学术选编》【组成】蛇床子18克,艾叶9克,苍术、黄柏、苦参各15克。
【功效】燥湿止痒。
【用法】水煎薰洗局部,日3次。
【方三】止痒浴剂【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枯矾、川椒各120克,朴硝500克,野菊花250克。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加水15~20斤,煎煮3沸。
【用法】滤过乘热洗浴,至微出汗为度,日1次。
【方四】粉身方【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川芎、藿香各60克,麻黄根、白芷各90克,藜芦45克,雷丸150克。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捣罗为散,入英粉150克,相和匀。
【用法】粉身。
【方五】三黄洗剂【来源】《外伤科学》(广州中医学院)
【组成】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等份。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共为细末,上药10~15克,入蒸馏水100毫升,医用碳酸1毫升。
【用法】用时摇匀,棉签蘸药液搽患处,日4~5次。
【方六】香木水洗剂【来源】《中医皮肤科诊疗学》【组成】木贼草、香附、地肤子各30克,细辛9克。
【功效】燥湿杀虫,止痒。
【制法】研细末加水混匀。
【用法】用毛刷外涂患处。
【方七】蛇床子洗剂【来源】《张志礼皮肤病医案选萃》【组成】威灵仙、蛇床子、当归尾、土大黄、苦参各15克,缩砂壳9个、老葱头7个。
【功效】祛风止痒。
【制法】水煎2次,混合倒入浴盆。
【用法】坐浴,每次20分钟,日1次。

中医学认为,皮肤干燥主要是由于肺气虚衰,宣发功能失常;脾胃虚弱,运化失健;情志不畅,肝失疏泄等,影响了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使面部肌肤失去气血濡养而致。治疗多以益气养血为大法。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一)内治方【方一】杏霜汤【来源】《和剂局方》【组成】粟米100克,杏仁、盐、甘草各60克。
【功效】健脾益肺,润肠通便,润泽容颜。
【制法】粟米、盐、甘草火炒,杏仁去皮、麸炒,共研细末。
【用法】开水送服,每次3克,不拘时日。
【方二】黄精冰雪丸【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生黄精6000克,生地黄2500克,白蜜2800克。
【功效】滋阴润肤。
【制法】生黄精、生地黄取汁,三药相和,于铜器中搅匀,以慢火煎之,令稠,为丸,如弹子大。
【用法】每服1丸,以温酒研丸服之,每日3次。
【方三】仙莲丸【来源】《援生四书》【组成】莲花120克,莲根240克,莲子270克。
【功效】健脾益肾,润肤养颜。
【制法】上药蒸熟,晒干后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10克,每日3次,温水送下。
【方四】当归饮子【来源】《证治准绳》【组成】当归10克,芍药10克,川芎6克,生地黄15克,白蒺藜12克,荆芥10克,防风12克,首乌15克,黄芪20克,甘草3克。
【功效】养血润燥,祛风。
【用法】水煎,饭前服,每日2~3次。
【方五】八珍汤【来源】《正体类要》【组成】当归10克,川芎5克,白芍10克,熟地黄12克,人参6克,白术10克,白茯苓10克,甘草5克。
【功效】补益气血,润肤。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3次服。
【方六】四物汤【来源】《和剂局方》【组成】当归12克,川芎9克,白芍12克,熟地黄12克。
【功效】补血调血,润肤。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3次服。
【方七】覆盆子散【来源】《实用美容大全》【组成】覆盆子500克。
【功效】润面。
【制法】将覆盆子研末。
【用法】每次服10克,每日1次,白酒送下。
【方八】泽肤膏【来源】《证治准绳》【组成】牛骨髓、酥油各等份。
【功效】润泽皮肤。
【制法】共煎熬成膏状。
【用法】每服3匙,白蜜汤送服。
【方九】琼脂膏【来源】《医学正传》【组成】生地黄(打汁去渣)、白蜜(煎沸去沫)、鹿角胶、酥油各1000克,生姜(榨取汁)60克。
【功效】润肤。
【制法】先以慢火,熬地黄汁数沸,滤取净汁,又煎20沸,下胶,次下酥、蜜、姜汁,同熬至为饴状,瓷器收贮。
【用法】每日早晚各服15克。
【方十】补益和血酒【来源】《趣味中医》【组成】黄芪75克,党参5克,玉竹75克,红花45克,枸杞子75克。
【功效】滋润肌肤。
【制法】将上药浸泡白酒2500毫升中7天。
【用法】每次饮25毫升,日1~2次。
(二)外治方【方一】杨太真红玉膏【来源】《鲁府禁方》【组成】杏仁(去皮)、滑石、轻粉各等份,冰片、麝香少许。
【功效】润面嫩肤。
【制法】将杏仁、滑石、轻粉三味药共研成细粉,蒸后再加入少许冰片、麝香,用蛋清调匀,成膏状。
【用法】每早洗面后涂敷。
【备注】本方为唐代宫廷美容良方,相传为唐玄宗李隆基爱妃杨玉环所用,固其号太真,故方以此名。
【方二】干金悦泽方【来源】《备急干金要方》【组成】猪胰5具,芜菁子60克,瓜蒌子150克,桃仁90克。
【功效】润肤涤垢。
【制法】以酒和捣。
【用法】敷面。
【方三】令面悦泽方【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香附子90克,零陵花、白芷各60克,茯苓30克,蔓荆油2升,牛髓1升,白蜡250克,麝香15克。
【功效】润肤泽面。
【制法】上药细锉,以蜡髓微火煮煎,候白芷色黄为度,去渣,入麝香研千遍,待凝冷,入瓷盒内收之备用。
【用法】每夜用澡豆洗面后涂之。
【方四】杏仁面脂【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杏仁200克,白附子末90克,密陀僧、胡粉各60克,白羊髓2.5克,珍珠末3克,白鲜皮末30克,鸡子白7枚,酒3升。
【功效】润肤泽面。
【制法】杏仁汤洗去皮、尖,入少酒,研如膏,又下鸡子白研一百遍,又下羊髓研二百遍,后以诸药末纳之,后渐渐入酒,令尽,都研令匀,于瓷盒中盛。
【用法】每夜以浆水洗面,拭干涂之。
【方五】医方面脂膏【来源】《医方类聚》【组成】杜衡、杜若、防风、藁本、细辛、白附子、木兰皮、当归、白术、独活、茯苓、葳蕤、白芷、天雄、玉屑各30克,汉防己、商陆、栀子花、栀子仁、冬瓜子仁、蘼芜各90克,藿香、丁香、菟丝子、零陵香、甘松香、木香各60克,麝香15克,白鹅脂、羊髓、白犬脂、牛髓各2000克。
【功效】润泽容颜。
【制法】以上药,细锉,先以水浸脂髓,逐日换水,经7日,以酒2升,捋脂髓令消尽,去脉,乃以香药等于瓷器中合浸之,密封一宿,于银锅中煎三上三下,以水气为候,即以绵绞去渣,研之千遍,待凝即止,使白如雪。
【用法】每夜涂面,旦则洗之。
【方六】玉容散一【来源】《御药院方》【组成】牵牛120克,香白芷15克,甘松15克,广零陵香30克,瓜蒌根22克,川芎15克,细辛8克,阿胶8克,皂角60克,藿香15克,楮桃儿60克,藁本15克。
【功效】润肤祛斑。
【制法】以上药物均研为细末。
【用法】每天早晚各用3克洗面。
【备注】古方中,以玉容散名方名者甚多。如《备急千金要方》、《御药院方》等均有。其他如玉容粉、玉容丸等,都是指药物可使“容颜如玉”故以为名之。
【方七】祛风润面散【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组成】绿豆白粉60克,山柰40克,白附子40克,白僵蚕40克,冰片20克,麝香10克。
【功效】祛风润面。
【制法】上药共研为极细末,兑肥皂角200克。捣匀,密贮瓶中备用。
【用法】用时,以此药粉擦洗面部,每日早晚各1次。
【方八】润肌方【来源】《驻颜有术偏验方》【组成】当归15克,紫草3克。
【功效】润肤。
【制法】将上药放入香油120克中,浸泡24小时,然后熬至焦枯为度,去药渣后,把香油与黄蜡15克化合待用。
【用法】涂抹手足,用力搓擦,使药力内渗。
【方九】雷丸柳枝煎汤【来源】《驻颜有术偏验方》【组成】雷丸10克,柳枝60克。
【功效】润肤。
【制法】将雷丸、柳枝煎汤。
【用法】用汤沐浴。
【方十】清凉爽身浴方【来源】《千金翼方》【组成】竹叶300克,桃白皮120克。
【功效】润肤。
【制法】将上药用大铝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留汤。
【用法】用温水1盆兑入上药汤,浴身或洗脚。
【方十一】宫廷玉肤方【来源】《美容验方》【组成】檀香、木香、丁香、花瓣、桃草、广零、皂角、甘松、白莲芯、山柰、白僵蚕、麝香各等份,冰片少许。
【功效】润肤。
【制法】上药混合研末。
【用法】用红糖水调和,用之涂敷、揉擦面部,然后用清水洗净。
【方十二】杏仁美容膏【来源】《鲁府禁方》【组成】杏仁、云母各100克,滑石粉200克,香白芷50克。
【功效】润泽皮肤。
【制法】先将杏仁、香白芷焙干研细末,再与滑石粉、云母粉混合拌匀,再加适量蜂蜜调成软膏。
【用法】每日涂敷面部少许。
【方十三】玉肌散【来源】《清宫外治医方精华》【组成】白芷、滑石、白附子各10克,绿豆粉200克。
【功效】润泽皮肤。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用法】或加香豆面洗之,或兑入粉内用之。

荨麻疹是常见过敏性皮肤病,内因禀赋不耐,人体对某种外来物质过于敏感而发生的一种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瘾疹、风疹块等。可因食物、药物、生物制品、感染等导致,或因精神因素、内分泌系统疾病、外界寒热刺激等诱发。临床表现:皮肤突然出现风团,鲜红或苍白或皮肤颜色,大小不一,可相互融合,时隐时现,此起彼伏,消退后不留痕迹。伴剧痒、烧灼感。本病常因季节、体质、接触物质、发生部位不同而表现不同。严重者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也可被累及,出现咽喉发堵、胸闷;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甚至出现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部分反复发作,变为慢性。(一)内治方【方一】桂枝麻黄各半汤【来源】《伤寒论》【组成】桂枝9克,芍药、生姜、炙甘草、麻黄各6克,大枣4枚,杏仁6克。
【功效】疏风解表。
【制法】先煮麻黄去上沫,再入余药同煎。
【用法】日1剂,分3次服。
【方二】麻黄加术汤【来源】《金匮要略》【组成】麻黄(去节)9克,桂枝(去皮)6克,甘草(炙)3克,杏仁(去皮尖)6个,白术12克。
【功效】发汗解表,除寒祛湿。
【制法】上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
【用法】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方三】补中益气汤【来源】《脾胃论》【组成】黄芪、炙甘草各15克,人参、白术各9克,当归身6克,陈皮、升麻、柴胡各6~9克。
【功效】升阳益气。
【制法】为细末。
【用法】水煎去渣,食远稍热服。
【方四】当归饮子【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组成】当归、白芍、川芎、首乌、黄芪、荆芥、防风、白蒺藜各9克,熟地黄12克。
【功效】养血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五】四物消风饮【来源】《外科证治全书》【组成】生地黄12克,当归身、赤芍各6克,荆芥、薄荷、蝉蜕各4.5克,柴胡、川芎、黄芩各3.6克,生甘草3克。
【功效】养血祛风清热。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六】清痒汤【来源】《仙拈集》【组成】黄芪、防风、荆芥、苦参、蝉蜕、蒺藜、僵蚕、当归、生地黄、赤芍药、川芎、何首乌各1.5克。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频繁服之,每日1剂。
【方七】荨麻疹汤【来源】《临证医案医方》【组成】生地黄15克,牡丹皮9克,白茅根30克,赤芍9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当归尾3克,山栀子9克,苍耳子9克,薏苡仁15克,谷芽15克,麦芽15克,白鲜皮15克。
【功效】凉血清热,活血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八】疏风清热饮【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防风、牛蒡子、白蒺藜、丹参、赤芍、山栀子、黄芩、金银花、连翘各9克,蝉衣4.5克,生地黄15克,生甘草各6克。
【功效】疏风清热。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九】消风清热饮【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防风、浮萍、蝉衣、赤芍、当归、大青叶、黄芩各9克。
【功效】疏风清热。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祛风胜湿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防风、羌活、茯苓皮、金银花各9克,蝉衣、陈皮、甘草各6克。
【功效】祛风胜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一】止痒永安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防风、桂枝、羌活、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各9克,麻黄、白芷、蝉衣各6克。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和营。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二】固卫御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炙黄芪、防风、炒白术、桂枝、赤芍、白芍各9克,生姜3片,大枣7枚。
【功效】调营固卫。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三】活血祛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荆芥、白蒺藜各9克,薄荷、甘草各6克。
【功效】活血祛瘀,和营消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四】凉血消风散【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生地黄、生石膏各30克,当归、荆芥、苦参、白蒺藜、知母各9克,甘草、蝉蜕各6克。
【功效】凉血清热,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五】养血消风散【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熟地黄15克,当归、荆芥、白蒺藜、苍术、苦参、麻仁各9克,甘草6克。
【功效】养血滋阴,消风止痒。
【制法】为粗末。
【用法】每服6克,水煎服。
【方十六】搜风流气饮【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菊花、僵蚕、当归、赤芍、乌药各9克,防风、白芷、川芎、陈皮各6克。
【功效】疏风达邪,和营理气。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七】健脾祛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陈皮6克,茯苓、苍术、泽泻、乌药、荆芥、防风、羌活各9克,木香3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功效】健脾理气,祛风散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八】乌蛇驱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乌梢蛇、荆芥、防风、羌活、黄芩、金银花、连翘各9克,黄连、蝉蜕、白芷、甘草各6克。
【功效】搜风清热,败毒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九】薄荷牛蒡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牛蒡子、焦马勃、焦山栀子、炒僵蚕、连翘壳各9克,京玄参、西赤芍药、薄荷叶、大青叶各12克,板蓝根15克,玉桔梗6克。
【功效】疏风清热凉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麻黄蝉蜕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麻黄、槐花各6克,蝉蜕、浮萍各9克,黄连、甘草各3克。
【功效】祛风散寒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一】浮萍地肤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浮萍、地肤子、白僵蚕、白蒺藜、豨莶草、白鲜皮各9克,净麻黄、净蝉蜕、生甘草各2克,苦参片、粉牡丹皮各4克。
【功效】疏风散寒,祛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二】加味四物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川芎、当归各31克,熟地黄、黄芩、怀山药、白术、首乌各15克,白芍、浮萍各12克,红枣6克。
【功效】清营健脾,养血消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三】蚕砂饮【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蚕砂、丹参各31克,重楼15克,白鲜皮、地肤子、蝉蜕各9克。
【功效】祛风除湿,化瘀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四】麻黄方【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麻黄、干姜皮、浮萍各3克,杏仁4.5克,白鲜皮、丹参各15克,陈皮、牡丹皮、白僵蚕各9克。
【功效】开腠理,和血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五】荆防方【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芥穗、防风、僵蚕、紫背浮萍各6克,金银花12克,牛蒡子、牡丹皮、干地黄、黄芩各9克,薄荷、蝉蜕各4.5克,生甘草6克。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六】多皮饮【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地骨皮、五加皮、大腹皮、粉牡丹皮、川槿皮各9克,桑白皮、白鲜皮、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各15克,干姜皮6克。
【功效】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七】止痒合剂【来源】《简明中医皮肤病学》【组成】防风、当归各9克,苦参、首乌藤、白鲜皮、刺蒺藜各30克。
【功效】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八】通腑祛风汤【来源】《古今名方》【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大黄(后下)、炒枳壳、薤白、荆芥、防风、白芷各9克,赤芍药、蝉蜕各12克,白蒺藜15克,苦参18克,全瓜蒌24克。
【功效】通腑泻热,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九】养血祛风汤【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组成】生地黄15克,当归、川芎、白芍、防风、荆芥、苍术、黄柏各9克,甘草6克。
【功效】疏风养血,燥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永安止痒汤【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组成】麻黄、僵蚕、防风、荆芥、薄荷、甘草各6克,苍术、桃仁、当归尾、赤芍、红花各9克。
【功效】疏风活血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一】徐长卿煎剂【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徐长卿根或全草(阴干)10~15克。
【功效】疏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二】黄参芍桂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炙麻黄10克,桂枝、炙甘草、五味子各6克,白芍药、代赭石、制何首乌各20克,麦门冬、党参、当归、黄芪各12克。
【功效】辛温解表,益气固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三】十味羌活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羌活各10克,防风、炒苍术、川芎、白芷、炒黄芩、甘草各6克,北细辛1.5克,生姜2片、葱白头3枚。
【功效】辛温发汗解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四】紫银汤一【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紫草根、金银花、土茯苓、赤小豆各15克,连翘、白鲜皮、赤芍药各9克,荆芥7克,蝉蜕5克,甘草3克。
【功效】疏风清热,和营理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五】四皮饮一【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地骨皮、白蒺藜、蝉蜕各6克,桑白皮、茯苓、夏枯草、连翘、牛蒡子各10克,地肤子6克,生地黄、赤芍药各12克,生姜皮3克。
【功效】泻热消疹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反复发作者加地龙、蜈蚣、全蝎;并发胃肠道症状者加白芍药、白术、蒲公英、厚朴。
【方三十六】浮萍蝉防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浮萍20克,蝉蜕、防风各20克,白鲜皮、胡麻仁各15克,甘草10克。
【功效】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偏风热者加牛蒡子、苦参、连翘;偏风寒者加麻黄、桂枝;奇痒难忍发作频繁者加地龙、苍耳子、白蒺藜。
【方三十七】多味大补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黄芪、地肤子各30克,熟地黄15克,肉桂、制附子各6克,党参2克,白术、茯苓、白芍药、赤芍药、当归各12克,川芎、乌梢蛇、炙甘草各9克。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八】复方蝉蜕丸【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蝉蜕6克,生地黄炭12克,牡丹皮12克,白芷9克,白蒺藜9克,当归6克,赤芍药9克,大力子9克,桑白皮15克,党参9克,荆芥、麻黄、防风、薄荷各4.5克,紫花地丁9克,川黄连3克,黄芩9克,蒲公英15克,黄芪9克,淡豆豉12克。
【功效】祛风解表,清热凉血,益气养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九】葛麻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葛根12克,麻黄6~9克,生姜5~9克,桂枝、甘草、白芍药各6克,大枣4~6枚。
【功效】解肌发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十】升阳益胃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黄芪12克,半夏、人参、羌活、白芍药、防风、白术、独活、茯苓、泽泻各9克,陈皮、柴胡各6克,炙甘草、黄连各3克。
【功效】益气健脾。
【用法】水煎服,日1剂。
(二)外治方【方一】茺蔚浴汤【来源】《外台秘要》【组成】茺蔚、蒺藜、杨桃、蒴藋草、漏芦蒿各500克,盐1500克。
【功效】疏风止痒,祛湿。
【制法】水3石同煮取2.5石,去滓。
【用法】纳盐待温入浴。
【方二】百部洗方【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百部、苦参各120克,蛇床子60克,雄黄15克,狼毒75克。
【功效】疏风止痒,祛湿。
【制法】研粗末。
【用法】以纱布溻洗,或溻洗后再热水浸浴。
【方三】楮桃叶洗剂【来源】《简明中医皮肤病学》【组成】楮桃叶500克,水5升。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煮沸30分钟。
【用法】溻洗,浸浴。
【方四】茵陈甘草汤【来源】赤脚医生杂志,1976:(11)
【组成】茵陈、地肤子各30克,黄柏15克,甘草12克。
【功效】清热利湿,透疹止痒。
【制法】上药用水1.5升,煎至1升,过滤。
【用法】盛于干净盆内温洗全身。日1剂,每日1~2次。
【方五】交藤鲜皮散【来源】中医杂志,1983:(2)
【组成】夜交藤200克,苍耳子、白蒺藜各100克,白鲜皮、蛇床子各50克,蝉蜕20克。
【功效】疏风透疹,解毒利湿。
【制法】加水7大碗(约5升),煎开20分钟。
【用法】乘热先熏,候温用旧巾布浸药液外洗患处。
【方六】苦参外洗汤【来源】云南中医杂志,1986:(1)
【组成】蛇床子20克,明矾12克,花椒6克,土茯苓30克,白鲜皮15克,苦参30克,荆芥12克,食盐30克。
【功效】疏风透疹,燥湿止痒。
【制法】上药加水2毫升煎至1升。
【用法】将药液倾入盆内加适量温水,然后将小儿泡入盆内浸浴,用毛巾边擦边洗,尤其有疹块须多擦洗,至药液渐凉为度。洗后小儿身体不必用清水洗净,以保持药力。每日1次。
【方七】浮萍蚕沙散【来源】广西中医药,1988:(1)
【组成】紫背浮萍150克(鲜品加倍),蚕砂100克。
【功效】活血透疹。
【制法】上药包煎至沸后约10分钟取药汁3~5升。
【用法】待温度能耐受时,用干净毛巾蘸药汁,从头部向下肢搽洗,日1~2次,每次10~15分钟。
【方八】百部酒【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百部180克,75%酒精或白酒360克。
【功效】疏风止痒杀虫。
【制法】浸泡7天,过滤去渣。
【用法】用棉棒或刷蘸涂。
【方九】徐长卿酊【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徐长卿(研细)适量,75%酒精适量。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调为糊状。
【用法】涂敷患处,日2~3次。
【方十】止痒灵【来源】《皮肤病方剂药物手册》【组成】蛇床子30~60克,白酒或75%酒精360克。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浸泡7天过滤去渣。
【用法】外涂。
【方十一】参桃酊【来源】北京中医,1987:(5)
【组成】苦参、鲜桃叶、胆矾、冰片各6克。
【功效】利湿解毒,凉血止痒。
【制法】制成酊剂。
【用法】每日涂患处4次。
【方十二】枳实膏【来源】《幼幼新书》【组成】枳实30克,茺蔚子、防己各37.5克,升麻45克,竹叶40克,石膏60克,芒硝90克。
【功效】泻热疏风止痒。
【制法】上药用麻油1.2升,煎四五沸,去渣。
【用法】涂患处。
【方十三】羌活散【来源】《证治准绳·疡医》【组成】羌活、独活、明矾、白鲜皮、硫黄、狼毒各30克,轻粉7.5克,白附子、黄丹、蛇床子各15克。
【功效】祛风燥湿止痒。
【制法】为细末,油调成膏。
【用法】敷用。


荨麻疹有什么金方?
1. 桂枝麻黄各半汤:疏风解表。2. 麻黄加术汤:发汗解表,除寒祛湿。3. 补中益气汤:升阳益气。4. 当归饮子:养血熄风止痒。5. 四物消风饮:养血祛风清热。6. 清痒汤:益气养血,祛风止痒。7. 荨麻疹汤:凉血清热,活血祛风。8. 疏风清热饮:疏风清热。9. 消风清热饮:疏风清热。10. 祛...

荨麻疹吃啥药能治好 ?
抗组织胺药物的种类很多,结合病情及临床表现可选用安泰乐(羟嗪)有良好安定及抗组织胺作用,对人工荨麻疹,胆碱能荨麻疹及寒冷性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 肾上腺素、氨茶碱能增加肥大细胞内CAMP而抑制组织胺的释放,能迅速促使急性荨麻疹或巨大荨麻疹的风团或水肿消退,尤其氨茶碱和抗组织胺药合用或和肾上腺素有协同作用,...

得了寻麻疹会死吗?
【荨麻疹治法】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荨麻疹方药】荆芥穗6克,防风6克,僵蚕6克,金银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黄苓9克,蝉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时间不宜过长,每日一剂,分两次凉服。忌辛辣、发物。 【荨麻疹按语】此方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要药。荆芥辛苦而...

婴儿湿疹的类型有哪些 婴儿湿疹有哪几种
湿性的特点是皮损有红斑,丘疹,水泡,糜烂,流水,容易继发感染,而且存在发热,吃奶少,吵闹,淋巴结肿大,等现象。干性的患者一般都是在一岁以上的患儿当中发生,特别是体质较为瘦弱的宝宝,皮损为潮红,干燥,脱屑,或者有丘疹和片状的浸润,经常的反复发作,不容易治愈。

浮萍的生活习性
⑨治小便不通,利膀肮胀,水气流肿: 水上浮萍,暴干,末,服方寸巳,日三服。 (《干金方》)⑩治急性肾炎: 浮萍草二两,黑豆一两。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11.治疮疹入眼,痛楚不忍,恐伤其目: 浮萍草,阴干为末,每服一、二钱,用羊子肝半斤,入盆子内,以竹杖子...

月经淋漓不尽求止血中药有哪些,诊断性刮宫月经时间长淋漓不尽
上药相和,用醋煮面糊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食前,以温水下五丸。(《圣济总录》神效太乙丹)治妇人带下:白下:禹余粮30克,干姜等分;赤下:禹余粮30克,干姜15克。禹余粮用醋淬,捣研细为末。空心温酒调下6克。(《胜金方》)治妇人少腹痛,面青或黄或赤或黑,不能喘息:禹余粮,为末。

慢性荨麻疹得了怎么治啊?
【最新治疗措施】 张正天在《中国金方医学》中强调:努力寻找病因,以消除病因为主,有感染时常须应用抗菌素,对某些食物过敏时暂且不吃,慢性感染病灶常是引起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荨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难确定或很难发现病因,这就需要做详细、系统地检查,寻找病因。 1、中西医结合用药,全面增强机体抵抗过敏因子的免疫...

荨麻疹吃啥药能治好 ?
【最新治疗措施】 张正天在《中国金方医学》中强调:努力寻找病因,以消除病因为主,有感染时常须应用抗菌素,对某些食物过敏时暂且不吃,慢性感染病灶常是引起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荨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难确定或很难发现病因,这就需要做详细、系统地检查,寻找病因。 1、中西医结合用药,全面增强机体抵抗过敏因子的免疫...

得了荨麻症怎么办?
【最新治疗措施】 张正天在《中国金方医学》中强调:努力寻找病因,以消除病因为主,有感染时常须应用抗菌素,对某些食物过敏时暂且不吃,慢性感染病灶常是引起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荨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难确定或很难发现病因,这就需要做详细、系统地检查,寻找病因。 1、中西医结合用药,全面增强机体抵抗过敏因子的免疫...

苍南县19297223296: 请问手上出很多水泡同时胃胀气是脾湿吗 - 皮肤性病科 - 复禾健康
城钧妇康: 发病后应先找专业的医院进行确诊,不要自行盲目的胡乱用药.治疗荨麻疹这类皮肤病,其实,与自身平时的饮食、锻炼、生活习惯有关.较好的方法就是选择专业的医院进行治疗.同时多休息,勿疲累,适度地运动;多吃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新鲜蔬果,或是服用维生素C与B群;多吃葡萄、绿茶、海带、西红柿等食物可有效的减少发病. 此外,尽可能不要去抓,一般人对皮肤痒的直觉反应都是赶忙用手去抓,要知道这个动作不但不能止痒,还有可能越抓越痒,主要是因为当你对局部抓痒时,反而让局部的温度提高,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组织胺(过敏原),反而会更恶化.

苍南县19297223296: 荨麻疹偏方有哪些 -
城钧妇康: 荨麻疹偏方? 荨麻疹是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病,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烧、腹...

苍南县19297223296: 荨麻疹有什么好的偏方
城钧妇康: 荨麻疹偏方 荨麻疹是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病,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烧、腹痛...

苍南县19297223296: 治疗荨麻疹的偏方有哪些?
城钧妇康: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与风疹名称相似,但却非同一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烧、腹...

苍南县19297223296: 谁有治疗荨麻疹的偏方啊
城钧妇康: 对于荨麻疹的治疗偏方这个问题需要重视,关于荨麻疹的治疗偏方这个问题为你解答如下:用药指导:得了荨麻疹要及时远离过敏原,并选择专业药物进行治疗. 如成分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