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斯大林模式是怎样移植到东欧各国的

作者&投稿:达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影响~

1948年上半年,苏联与南斯拉夫之间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冲突。这场冲突在刚刚组建的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引起了巨大震动。随着南斯拉夫共产党被作为社会主义的叛徒开除出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便出现了继苏联30年代大清洗之后以清除“铁托分子”为名的第二次大清洗运动,而这次清洗已经远远超出了苏联的国界,在东欧各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被撤职、被逮捕、被枪毙。从此,各国社会主义便纳入了统一的斯大林模式。

苏南冲突是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后社会主义同盟的第一次大分裂,其结果对以后几十年苏联、东欧乃至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都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这场冲突究竟缘何而起?隐藏在意识形态方面舌枪唇战背后的真实原因何在?铁托与斯大林之间的分歧是如何导致社会主义阵营走向分裂的?共产党情报局对南共的处置及对东欧国家“铁托主义分子”的清洗对于当时刚刚形成的冷战格局又起到了何种作用?囿于当时的立场和历史条件,苏南双方所发表的文件以及当事人的回忆录往往是片面的、零碎的,并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在1948年6月将南共开除出共产党情报局的布加勒斯特会议上,联共(布)中央主管意识形态和对外关系的政治局委员日丹诺夫报告说:“近来南斯拉夫共产党在国内外政策的主要问题上执行的是一条错误路线,是脱离马克斯主义和列宁主义的路线”,“南共领导正在实行一条对苏联和联共(布)不友好的政策”。[1]出席会议的欧洲各国共产党对此一致表示赞成。[2]以后,这种看法便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正统观点,以至在60年代中苏论战时,中国共产党还认为,战后不久南共就“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上了修正主义的道路,使南斯拉夫的党和国家政权逐步地蜕化变质”。[3]

另一方面,南斯拉夫人的说法则是,苏南冲突的根源至少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而冲突的原因在于斯大林对南共执行的与莫斯科方针相抵触的特殊政策不满。[4]具有各式不同说法的这种解释在以后几十年中为许多西方学者所接受。[5]

无论是突出意识形态(苏联),还是侧重国家关系(南斯拉夫),上述两种说法都片面地、过分地强调了苏南之间的历史分歧,都认定南斯拉夫在战后就走上了一条与苏联不同的独立道路,似乎1948年的冲突就是这种长期以来双方分歧的延续和结果。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在一个长时段内,事物的发展总是互为因果的。然而,这并不排除在历史上一定的短暂的时期内——比如说几年之内,就事态变化的本质而言,原因和结果是两个可以分开而且必须分开的逻辑概念。换句话说,究竟是南斯拉夫执行的背离莫斯科的独立路线导致了苏南冲突,还是苏南分裂促使南斯拉夫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这是需要通过历史研究来回答的问题。

不过,由于苏南冲突这段历史公案的历史真相一直封存在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秘密档案之中,历史研究者似乎很难依据当事各方以往出于政治目的所发表的文件,对此做出准确的和冷静的判断。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和一系列东欧国家出现的社会和政治变革,终于有大批历史档案文献抹去尘埃,得见天日了。[6]

记得一位美国档案学家曾经说过:过去档案文献创造了“历史”,而现在档案文献又成为历史的见证。以此来描述苏南冲突历史真相与档案文献的关系也许是恰当的。随着档案文献的披露,历史需要不断地重新认识和阐释。90年代初,《苏联外交部通报》、《历史问题》、《历史档案》等俄文刊物陆续公布了一批关于苏南冲突的档案文献。后来,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公布的档案中,也有不少涉及这一问题的文献。此外,还有一些俄国和美国学者在其论著中引用了他们自己在档案馆发现的有关文献。这就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梳理比较全面的原始材料来看清苏南冲突起因及其结果的历史真相。[7]

给你说一个笑话吧,在苏联,外交官可以长期呆在国外,科学家每年可以出国一次(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运动员每四年可以出国一次(奥运会),军人只能每12年出国一次(指1944年大反攻,1956年匈牙利事件,1968年布拉格之春,1980年入侵阿富汗,1992年没苏联了…)
其中,由于44年的大反攻,苏联从此可以控制东欧。
其次在56年,由于苏共20大报告,东欧出现了第一次”地震“,波兰和匈牙利闹得最凶,后来波兰在苏共政治局监督下没出大乱子,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经过了苏联坦克的镇压,也平息下去。
68年,捷克出现了与西方缓和的布拉格之春,但是立刻被苏联压了下去,这是东欧改革最突出的一次。
到了80年代中后期,戈尔巴乔夫自己把意识形态搞乱了,结果社会主义阵营土崩瓦解。
斯大林模式对于东欧建立起社会主义联盟,建立其政治经济体系有着贡献,各国基本可以看做苏联的卫星国,经济互助委员会流水线上的机器。例如朝鲜在苏联时期专门负责生产农用机械和化肥,但是苏联解体了,朝鲜的农用机械和化肥没有去处,又没有从经济互助会援助的粮食,才落到了现在这步田地。
良心地说,苏联的计划经济还是基于数学推演得来的,基本还是科学的,不想我国的计划基本属于扯淡的。但正是这样,希望”改良“体质就变得更加困难,因为现有体制已经到达了”巅峰“,也容易让人的思维代入僵化。

本文原载于《学习时报》,原标题为:苏东剧变多米诺骨牌效应何以会发生?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宣告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挫折。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原先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心——苏联解体20周年将至,苏东剧变再次成为世人热议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之一。

实际上,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的20年时间里,苏东剧变一直是世界各国政治家和学者们苦苦思索和孜孜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世人从多个角度、不同方面解析和探索了苏东剧变多米诺骨牌效应得以发生的根源,这些解说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不乏彼此对立的观点和见解。

不过,从总体上来看,世人对这一问题的解析和探讨已经越来越趋向理性,那种苏联刚刚解体后曾出现过的情绪化解读以及长期发生效力的意识形态因素的干扰,时至今日尽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似乎已有所式微,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

高度同质性导致苏东剧变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

苏东剧变多米诺骨牌效应何以会发生?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原先的苏联和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高度的同质性,这种高度同质性的“质”就是苏联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高度集中,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整个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苏联共产党一党之手,在苏共党内权力又高度集中于党的领袖一人之手,党内民主及社会民主仅停留在口头或者文字等外在形式的层面上,正常的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缺失;对党、国家及社会事务的管理,则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各级干部则自下而上地对自己的上级负责和惟命是从,全党乃至整个国家则最终形成对党的领袖的顶礼膜拜。高度集中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整个国家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摒弃商品经济和市场贸易,各企业和生产单位无权决定生产什么,也无权处理和分配自己的劳动产品。高度集中在思想和文化上的表现,则是以斯大林主义为至高无上的圭臬,各种与之不一致的思想和学说基本上都不能存在,公民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遭受钳制。高度集中在社会领域的表现,则是整个社会在包括国家安全机构在内的国家机器的高效、严酷的运作和监督下,缺乏个性、创造和生机活力,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彼此戒备、猜忌,往往为了自保而不惜做告密者甚至诬告者。

高度集中是苏联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点,举全党乃至全国之人、财、物、力办事是这一模式的主要内容。在特定的时期里,比如遭受敌国入侵战争的时候,这种高度集中往往会产生比较积极的良好效果;可是,在长期的和平的社会主义建设年代里,这种高度集中往往会造成比较消极的负面后果,这种消极后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淤积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消解和清除,最终便会酿成这种模式的社会认同度日渐式微和民心尽失。

随着苏联将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移植到东欧各国,这一模式的优点和弊端也被移植到了这些国家。当这一模式的优点日渐式微、而其弊端不断淤积达到一定的度的时候,苏东剧变的发生也就势在必然。

苏联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是怎样移植到东欧各国的

那么,苏联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是怎样移植到东欧各国去的呢?解密档案材料表明:苏联政府派驻东欧各国的政治、军事顾问是苏联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移植到东欧各国去的重要载体之一。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顾问就已经在东欧地区出现了,只是这时苏联顾问的任职时间较短,其任务主要是帮助驻在国解决一些与军事相关的迫切的具体问题,如:对空防御、警察部队和内卫部队的创建、国家要人的卫队组建等问题;1945年3月就有苏联国家安全部的顾问在波兰活动,根据规定,苏联顾问只能在靠近前线的地区开展直接活动,而在其他地区应当“通过波兰的相应机构的负责人,而不是直接地”开展工作。

随着东西方冷战思维的形成和冷战的加剧,1947年夏天,苏联领导人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对东欧政策,将苏联模式强加给东欧各国,1944—1947年东欧各国开展的民主革命进程被迫中断,1947—1948年东欧各国纷纷走上苏联模式的社会革新道路。为了切实有效地推行苏联模式,从1949年夏天开始,苏联加快了驻东欧各国苏联顾问体系的建设,派出的顾问人数逐渐增多,任期也延长了,并且首先是军事顾问的人数和任期得到了调整。被苏联政府挑选出来派遣到东欧地区担任军事顾问的一般都是苏联将军和老资格军官。根据俄罗斯解密档案来看,1949年秋天驻东欧地区的苏联顾问的具体人数是:保加利亚有29名苏联军事顾问,匈牙利有13名,罗马尼亚有11名,捷克斯洛伐克有8名,共计61名军事顾问;而只有罗马尼亚有9名非军事顾问。波兰的情况比较特殊,在战争年代和战后最初几年,苏联军官直接编入波兰军队编制内并担任从师长一级到国防部长一级的具体职务。1952年夏天,担任波兰国防部长的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建议,按照苏联往东欧地区其他国家派遣顾问的原则向波兰派遣顾问,于是从 1953年夏天开始苏联军官不再编入波兰军队,而改为派遣苏联顾问到波兰军队,同对东欧其他国家的做法一样。截至1955年,苏联大约派遣了150名顾问到波兰军队,其中包括派往波兰国家安全部门的18名顾问。

50年代初苏联派驻东欧地区的顾问人数急剧增加,与此同时,苏联驻东欧各国陆军、海军、空军、国家安全部、内务部、边防站和海关的军事顾问系统形成了。临近 1952年春天,苏联驻东欧各国非军事顾问系统也基本形成。苏共二十大之后,随着 1956年匈牙利事件和波兰事件的发生以及东欧各国民族精英力量的加强,苏联驻东欧地区顾问系统开始收缩。

驻东欧各国苏联顾问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和活动

第一,全面而广泛地收集有关驻在国内政和外交的各种情报并及时向莫斯科汇报,为莫斯科决策服务。比如,1947年6月被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对外政策部门派往捷克斯洛伐克的 ..古利亚耶夫给莫斯科发回了一份有关捷克斯洛伐克局势的详细分析报告,报告指出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人无力掌控国家机关,这一情报引起了苏联最高层领导人的极大不安。而诸如此类的情报从东欧各国不断地汇集到莫斯科,再加上西欧发生的一连串令苏联领导人始料不及的重大政治事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苏联领导人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原先的对东欧政策,开始积极地推进东欧各国共产党采取激进的斗争方式解除联合政府、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同时将苏联的发展模式强加给东欧各国。

第二,按照苏联模式积极推进东欧各国建立或者改组东欧各国国家机器,促使东欧各国建立极权主义政治。1945年3月苏联研究制订了《关于(驻波兰公共安全部的)苏联国家安全部顾问的权力和职责的条例》。这个条例规定,苏联顾问的任务包括帮助组建波兰公共安全部机关、警察机关、内卫部队、边防站、侦察机关、特务机关和侦训机关。1949年东欧各国国家安全部门成为苏联顾问的一个主要活动领域,1949年秋天苏联国家安全部成立了一个局,这个局专门负责“帮助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安全机构”,境外的情报从境外的顾问们那里源源不断地汇集到这个局。顾问们直接参与了东欧各国安全机构的建立,直接将苏联强力部门的活动机制和工作方法移植到东欧各国。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东欧各国都改组了内务部。在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安全机构分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苏联模式的政府部门。

在冷战不断加剧的形势下,保卫国家边界安全是东欧各国共产党政权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苏联领导人比较重视的一个问题,因而东欧各国军队成为苏联顾问的又一个重要活动领域,1950—1951年大批苏联军事顾问被派驻到东欧各国军队。当时,莫斯科决定:苏联的将军和高级军官担任东欧各国军事部长、总参谋长及其下属各局局长、各大军事院校、各兵种、各军种、各集团军、各军和各师的指挥官的顾问。顾问们不仅帮助驻在国解决诸如军队的建设、管理、装备和训练等纯粹的专业问题,而且还负责监督各级军官、特别是高级军官的政治倾向,苏联领导人特别关注这类情报。比如1950年1月,苏联驻罗马尼亚国防部总军事顾问 ..科尔加诺夫将军通过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向斯大林呈交了一份报告,报告汇报了有关某些罗马尼亚将军的立场问题,报告的结论指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书记处“没有按计划地和具体地关心和操持军队”;军队需要充实政工干部,将“年轻的、有能力的和忠诚的人”提拔上来,最好是将中校提拔上来取代将军。随着大批苏联顾问进驻东欧各国军队,东欧各国军队中的大批军官遭到了清洗,很多参加过二战的东欧各国职业军官被迫退伍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

第三,严密监视驻在国领导人的政治倾向,坚决清除有碍推行苏联模式的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1948年5月,驻保加利亚苏联总军事顾问彼得鲁舍夫斯基中将向苏联国防部长 ..布尔加宁汇报了关于保加利亚党的高层领导人的思想情绪。彼得鲁舍夫斯基的这一情报是从保加利亚将军 .基诺夫那里得来的, .基诺夫曾经在苏联军队服役20年,担任过中校,后来成为保加利亚军队的将军。他在同苏联顾问讨论苏南冲突问题的时候表示:保加利亚工人党领导人中有一批人对苏联在保加利亚解放事业中的作用评价不高,这些人是保加利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会书记科斯托夫、内务部部长尤戈夫和财政部部长斯特凡诺夫。彼得鲁舍夫斯基阐述了他本人对于保加利亚形势的观察:“……5月1日以相当引人注目的方式展示了铁托的亲和力……扑入视野的是无数的铁托画像……居然有一个单位举着铁托的画像走在了斯大林同志画像的前面。”莫斯科非常重视彼得鲁舍夫斯基的这份情报,12月7日当苏联和保加利亚两国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会晤的时候,斯大林对保加利亚领导人提出了对科斯托夫和尤戈夫不信任的问题。不久,科斯托夫和尤戈夫等人就厄运临头了!

在冷战加剧的背景下,苏联领导人不会容许东欧各国游离于苏联的指挥棒,但凡敢于尝试走本民族特色道路的东欧各国领导人都必然会受到镇压,而上述驻保加利亚苏联总军事顾问彼得鲁舍夫斯基发回莫斯科的有关科斯托夫等人的情报则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苏联顾问派驻东欧各国,在实现了苏联领导人全面监督和完全控制东欧各国的目的的同时,成功地将苏联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移植到了东欧各国,在移植初期这一模式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欧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模式所固有的弊端日渐淤积却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清除和消解,最终使这一模式与其诞生地——苏联一道寿终正寝,使这一模式的移植地——东欧各国发生了历史剧变,高度的同质性使苏东剧变多米诺骨牌效应得以爆发!

跟着苏联的坦克一起去的
当时随着苏联坦克冲出国界,苏联在东欧建立了卫星国
这些卫星国是苏联依靠武力扶植起来的,内务系统、国防系统都是苏联包办
经济运行之然也要以苏联为中心,围着转,谁敢说个不字,马上打成叛徒集团,古拉格的干活


斯大林经济模式到底是怎么的一种经济模式?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配置资源,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1. 斯大林模式,亦称“苏联模式”,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至五十年代前期。2.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应采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3. 斯大林模式脱胎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融合了军事共产主义和专制威权主义的元素。4. 斯大林模式在苏联有其历史成就,促进了30年代重工业的快速发展,...

斯大林模式有哪些特点
斯大林模式,又称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其核心特征是权力的极度集中。在这种模式下,经济体制采取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方式,意味着国家通过其权力全面介入和管理各个领域的国民经济,利用强制性的计划来分配资源,并指导社会生产活动。斯大林模式的具体表现是,经济活动基本上脱离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调节...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影响: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2、消极影响: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过分压榨农民,使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的...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 ?? 什么又是绥靖政策??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它形成的标志为苏联1936年宪法的通过。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
四、忽视消费品的生产 在斯大林模式下,由于将大部分资源用于重工业建设,消费品生产相对被忽视。这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消费品种类相对单一,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经济体制,对于苏联在二战前的迅速工业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存在一些...

苏联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到底是什么样的?它为什么会导致苏联...
总之就是苏联为什么因为斯大林模式而解体... 总之 就是苏联为什么因为斯大林模式而解体 展开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匿名用户 2013-09-26 展开全部 苏联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在斯大林执政初期根据民族地域原则,建立了一些民族自治主体,使一些少数民族有了自己的国家...

斯大林模式是什么?其优劣都有哪些?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模式吗?有比其...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它形成的标志为苏联1936年宪法的通过。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

斯大林模式简介 斯大林模式有什么特点
其采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它的关键要害在于树立个人崇拜。它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基本原则,以长官意志取代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出现于斯大林时期,但在50年代后逐渐得到巩固,这也成了苏联解体的因素之一。中文名 苏联模式 体 制 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关键...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和影响 内容:(1)、经济上:实行单一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一党专政,党政合一,党国合一;实行不受法律限制的无产阶级专政 (3)、农业上: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

孝感市19755813911: 苏联斯大林模式是怎样移植到东欧各国的 -
康邱华素: 跟着苏联的坦克一起去的当时随着苏联坦克冲出国界,苏联在东欧建立了卫星国这些卫星国是苏联依靠武力扶植起来的,内务系统、国防系统都是苏联包办经济运行之然也要以苏联为中心,围着转,谁敢说个不字,马上打成叛徒集团,古拉格的干活

孝感市19755813911: 从东欧剧变,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 -
康邱华素: 二战后,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曾经在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后来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各国出现经济困难,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孝感市19755813911: 二战之后,看东欧是如何被斯大林驯服 -
康邱华素: 从苏联红军进入东欧时起,斯大林就决定,确保在这里建立如同苏联镜像的政治制度.在与铁托的副手米洛万·吉拉斯的对话中,斯大林说出了一段名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过去的战争不同,因为“谁占领了一片领土,谁就能够把自己的社会制度,移植到这片领土上去.人人都会在自己兵锋所及之处,移植自己的制度”.苏联红军的存在,肯定有助于确保整个东欧地区建立起共产主义制度,但正是共 产 党 政治家、苏联及其盟友的残酷无情,造就了这种逻辑结果.通过使用恐怖手段,通过对任何反对派的毫不留情,他们不仅在苏联与西方之间创造出一片战略缓冲地带,而且创造出一系列苏联的复制品.

孝感市19755813911: 匈牙利社会主义改革的具体措施 -
康邱华素:[答案] 二战后兴起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战后,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大为十几个国家. [知识... 政治上,受控于苏联;经济上,苏联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成为东欧各国效仿奉行的社会主义模式. 外部因素:西方国家对东...

孝感市19755813911: 苏联和东欧各国进行改革的相同原因是什么?
康邱华素: 那个时期他们共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也是在苏联这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下进行了几乎同步的改革,因为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主要领导者,所以改革也得到了贯彻.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的结果. 满意回答别忘了好评哦·~~O(∩_∩)O谢谢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